七年级语文上册2.8《我的第一本书导》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8《我的第一本书导》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8《我的第一本书导》教案人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8《我的第一本书导》教案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复述故事情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品评含义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价值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涵。教学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教 学 流 程问 题 情 景 师 生 互 动一、导入新课二、作家简介 幻灯片显示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圈点勾画本课重点词语并积累2.梳理内容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 经历令作者永生不忘,你能概述围绕“第一本书”记述了哪些事情吗?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吗?可能有的同学已经记不清了,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对他的第一本书却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诗歌、诗集等生学迅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学生黑板板书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似 枉( wng)读 哄(hng)笑 哄骗(hng)起哄(hng) 马鬃( zng) 调教(tio) 调动(dio)磨磨蹭蹭(cng)(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q cn):凄凉悲惨。温厚:温和宽厚。 翻来覆去(fn f):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学生概述,教师提示引导开头:(1)从一位诗人来访,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主体:(2-9)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结尾:(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不能忘本)。3、理清线索 你读了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后,感悟到哪些情感呢?四、再读文章深入探究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五、品味语言,重点句理解1.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六、联系生活体验感悟思想内涵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我的童年的伙伴们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又怎样呢?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一个有出息的人怎么就成了“货郎”了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七、品味主题八、课堂小结九、作业亲情父子之情友情同窗之情(乔元贞、我、弄不成)童趣人与狗的情趣由此可见,童年时的我家生活窘迫艰辛,与我一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生活在贫穷的环境中,生活的艰辛、学习的艰难、人生际遇的差别都让我感到苦涩,但在这种贫苦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童趣,却又让我感到充实与甘甜。小组讨论,探究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畅谈阅读体会,教师提示引导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童年的这么多的经历都与第一本书有关,是第一本书牵挂了父子亲情;是第一本书连接了我和乔元贞的深厚友谊;是第一本书让狗伴我的童年其乐无穷。这第一本书似一根竹签串起了一串让人回味的由亲情、友情、童趣组成的特殊的冰糖葫芦,第一本书成了文章的一条线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因为童年的生活是窘迫的,是艰苦而沉重的,哪有幽默可言?然而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使他们一和小动物在一起、一回到大自然中、一玩起来,就会充满幻想,就会什么困苦都忘却。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想。 (2) 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我”的父亲是一位知书达理,并且非常疼爱儿子的父亲。(3)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 课文补述了乔元贞的命运这一节,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生活与人生”的话题,更深刻的理解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温馨提示:抓住首尾两段的关键句理解主题。本文通过作者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人间温情以及它对于人生的重大影响。 教师小结: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