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以“书法理论发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实践基础,文化机制,历史过 程三个方面考察书法理论如何由萌芽、生长到初步完型。同时关注发生期书法理 论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借此考察蕴含在发生期书法理论中的关于书法艺术本质、 书法创作、书法欣赏等方面的特质。 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引论部分说明选题的意义和学术价值,对书法理 论发生期的断代作了预先的交待,并就书法论著的真伪和本题的研究现状作了简 要的叙述,为本文研究的展开做好铺垫。 第一章介绍书法理论发生的实践基础,从书写得到严格要求和书法艺术自 觉两个方面讨论书法理论发生之必然。第二章阐述书法理论发生的文化机制,从 学术、哲学、文艺及其理论方面论述书法理论发生获得的经验启发和文化依据。 第三章重点考察书法理论发生的过程,分为源头、初步建构、到初步完成三个阶 段进行讨论,梳理书法理论发生的线索和过程,考察发生期书法理论关注的书法 现象,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揭示,对书法创作和批评问题的初步探讨等等。第四章 总结书法理论初步完型后的理论系统状况。 余论阐述发生期书法理论在书法理论史上的奠基地位和书法理论发生的历 史意义。 关键词:书法书法理论发生范畴本质创作批评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m a i n l yt a k e s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c a l l i g r a p h yt h e o r i e sa si t ss u b j e c t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i tm a k e sac u l t u r a ll i g h tt or e a d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t h e o r i e sc o m p l e t e l yi n t h ep e r i o do fb e g i n n i n g f r o mt h et h r e em a i na s p e c t so fp r a c t i c ef o u n d a t i o n ,c u l t u r a l m e c h a n i s ma n dh i s t o r yp r o c e s s , i ti si n s p e c t e dh o wt h e s et h e o r i e ss p r o u ta n dg r o w a n df o r mat y p ee l e m e n t a r i l y m o r e o v e r ,i tp a y sa l l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q u e s t i o n so f t h e s et h e o r i e sa sw e l la st h e i rs o l u t i o n sa n ds t u d i e st h es p e c i a lq u a l i t i e so fc a l l i g r a p h y a r te s s e n c e ,c a l l i g r a p h yc r e a t i o n s ,c a l l i g r a p h ya p p r e c i a t i o n , e t c t h i st h e s i si sm a i n l yc o m p o s e do fs i xp a r t s t h eq u o t a t i o np a r tg i v e sa e x p l a n a t i o na b o u tt h ep u r p o s ea n da c a d e m i cv a l u eo ft h i st h e s i s b e f o r e h a n d , i t m a k e sad i r e c t i o na b o u th o wt od i v i d et h ep e r i o d so fc a l l i g r a p h yt h e o r i e si nt h ep e r i o d o fb e g i n n i n g ,a n di ta l s ot a k e sas i m p l er e c o u n ta b o u tt r u eo rf a l s eo fc a l l i g r a p h y t r e a t i s e sa n dt h es t u d yc o n t e n to ft h i st h e s i s w h a ti tc o n t a i n sg i v e sag o o d f o r e s h a d o w i n g 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t u d y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a lc o n d i t i o n so f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r t p r a c t i c e ,r a n g i n gf r o mw r i t i n g t os t r i c t l yw r i t i n g , a n dt h es e l f - k n o w l e d g et os h o wt h e c e r t a i n t yo f o c c u r r e n c e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t h e o r i e s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e l a b o r a t e st h ec u l t u r a lm e c h a n i s ma b o u t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t h e o r i e s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b a s i so fi tf r o m ,p h i l o s o p h y , l i t e r a r ya n da r t ,a s w e l la so t h e rt h e o r ya s p e c t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t a k e s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 s et h e o r i e sa sac e n t e r , w h i c h c o n t a i n st h r e ep e r i o d s h e a d w a t e r s p r e l i m i n a r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p r e l i m i n a r y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c o m b so u tt h ec l u ea n dp r o c e s s ,e t c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s u m m a r i z e s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t h e o r ys y s t e mo ft h ei n i t i a ls t a g e t h ec o n c l u d i n gr e m a r k se l a b o r a t et h es t a t u sa n dh i s t o r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i t d u r i n g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 t h e o r i e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c a l l i g r a p h y ;c a l l i g r a p h yt h e o r y ;o c c u r r e n c e ;c a t e g o r y ;e s s e n c e ; c r e a t i o n ;c r i t i c i s m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芳f 表或撰写过的作 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 日期矿厶妒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 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 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抬云 醐秒夕,盆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引论:古代书法理论发生及其研究的意义 本文题为“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考察对象为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 生期的书法言论和著述。书法理论的发生是个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其 实践基础与文化机制,梳理其发生的线索和历史过程,藉此考察发生期的书法理 论在整个书法理论史中的位置及其对书法基本问题的把握,探索发生期书法理论 提出并保留在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特质,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书法实践。 一、选题意义 选择“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作为论题,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书法理 论对于书法实践和书学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二是书法理论的发生学研究对于全 面了解早期书法理论的形态有积极意义,而探讨书法理论早期形态有助于对中国 书法理论体系的把握。 理论对于实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理论是人类思维体系化的成果,是以概念、 范畴、原理、命题等为构成元素的一个圆融混通而又动态开放的系统。它提出一 系列说明各种现象、因素之间关系的命题,并借此系统地阐述对各种现象的观点, 对这些现象做出说明和预测。理论有其自身的价值,它是思维的工具,帮助我们 决定知识的方向和结构,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指导我们的研究方案。理论使我们 应用科学的调查和研究方法,把本领域的知识同其它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使我 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说明现实。 书法理论不仅能指导书法的实践,而且是建立书学学科的理论依据。书法理 论,是关于书法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在书写审美发现和书法艺术自觉的酶提 下产生并发展为一个系统的。它具有关于书法现象的一系列范畴、概念、原理、 命题,具体说明各种书法现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系统地阐述对各种书法现象的 观点,对书法现象作出说明,从而解决书法实践提出的诸多问题。书学是- - i 新 兴的社会学科,任何学科的建立都依赖于自己的的一套理论体系。研究书学,必 须关注书法理论。书法理论是书学得以建构的材料来源和理论根基,因此应给予 足够的重视。 发生学,也是- - f - j 新兴的学科。发生,本是动物学领域内的概念,即成育 之意,指动物从幼稚渐次变为成体而言,后被延用于其它领域研究。近年来,人 们开始关注发生学的研究。探索起源便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张光直曾说过,要想 把握中国古代文明特征本质的话,考察的对象应该是:“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从比较早期形态到高级形态演变的一段历史。哟事物的发生由导致其必然发生的 因素引起,这个因素我们称之为“特质”,事物的发展演变是围绕此特质演进而 成的。研究事物的发生,就是要回到事物发生的原初状态和文化环境,把握事物 发生演进的动力,追寻导致事物发生的因素,探索事物发展的源头,理出其发生 及成长的线索。阐释事物由萌芽到成体的过程,和保留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 要素。把握蕴含在事物早期状态中的特质,对认识复杂形态下的该事物是极其有 效的途径。 古代书法理论是在中国独特的文化环境中萌生并逐渐成长为理论形态的。研 究书法理论发生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生期书法理论是后世书法理论的奠基,书法 理论发生研究是构建书法理论史的第一步:关于书法艺术的一些本质要素,是书 法成为一种艺术形态的根源所在,这些要素在书法理论发生时期即被揭示,并一 以贯之地保留在后来的书法艺术活动中。探讨这些规定书法艺术“质”的因子, 对理解书法理论精神以及指导书法实践都是十分重要的。 从文艺理论角度来看,书法理论又是相对独立的。它是中国文艺理论分支之 一,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创造的精神成果。书法理论有其独特的形式、内容和范 畴体系,对之进行相对独立的考察,以期给予书法理论辩证、客观地解读,对书 法理论的早期形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书法理论发生学研究现状及本课题创新程度估计 目前,书法理论发生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书法理论发生的各层面的问题 探讨之中。各种书法理论史、书法美学史、书法批评史著述从各自关心的问题出 发,涉及了书法理论发生的若干问题。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姜寿田中 国书法理论史、中国书法批评史、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陈方既书法美 学思想史等都有所涉及。张天弓发表从班固到崔瑗书法理论肇始从文献 学角度考述最早的书法理论文本,对书法理论之源进行分析、探讨。丛文俊论 “善史书”及其文化含义关于“善史书”的探讨是书法理论发生过程中的一个 问题。但以上研究关注的是发生期书法理论的局部问题,不是发生学意义上的研 究。对于书法理论发生作全面、立体考察的研究尚没有出现。 书法理论发生是一个历史过程。张天弓从班固到崔瑗一书法理论肇始考 察了书法理论发生的上限,不是按照“理论”结构和框架的要求断定书法理论发 生的下限。各种书法理论史、书法批评史、书法美学史分别对早期书法理论的文 本、批评标准和方式、美学思想有所论述。但是,从发生学的层面上来看,既不 。张光直中国青铜器时代) 【m 】:i t s , :三联书店1 9 9 0 年版,1 1 9 页 2 首都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充分,也不全面。关于书法理论发生的诸多问题还处在直观感受和思考体悟阶段, 书法理论发生的线索还不明朗。发生期书法理论的整体面貌尚不清晰,有待系统 地梳理研究。 本文从“理论”的含义约定出发,推定书法理论发生的上限为汉末士人关于 书法的言论著述,下限为南朝齐梁之际书法论述的系统展开。本文对发生期的书 法理论以全面的文化角度审视,包括书法理论的形式和书法理论传达的审美精 神,以求对书法理论客观、辩证地解读。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背景,全面、立体考察书法理论发生的实践基础、文化机 制、历史过程以及发生期书法理论的历史意义。并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其它 文艺理论发展对书法理论发生的影响展开讨论。 另外,本文通过对发生期书法理论的考察,寻绎书法理论关注的书法现象、 对书法基本问题的回答、对书法艺术本质的理解以及书法批评方式和评判标准的 发展状况,以求获得蕴含在发生期书法理论中关于书法问题的“特质”。这也是 本课题研究创新之处。 三、研究方法 一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通过对发生期的书法言论和论 著的考察,梳理出书法理论发生的线索和过程,并着重考察发生期书法理论关注 的书法现象,揭示出书法理论对书法艺术本质的理解,对书法创作和批评的态度 和观念。 四、文献综述 本文所引文献可分两部分:一是从汉末到南朝的书法论著( 包括言论) ,二 是后人对此时期书法论著分析研究的成果。 其一,东汉以前,书法艺术尚未自觉,没有关于书法的直接论著。其时典 籍中所涉及的“书”多指书籍、文字等。东汉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关注书法现象, 班固与弟超书以及汉书陈遵传首先出现了关于书法优劣和“善书家” 的记述。其后,专门讨论书法的论著歼始出现,如崔瑷的草势和蔡邕的篆 势。对于书法艺术地位探讨的有赵壹非草书和蔡邕上封事陈政之第五事。 魏晋时期书法理论文献有杨泉草书赋、成公绥隶书体、卫恒四体书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势序、四体书势字势、四体书势古文势、刘劭飞白势、王珉行 书状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人关于书法的言论,如庾翼与王羲之书、 王庾与王羲之论书画、王羲之白论书等。 南朝时期可靠的书法理论文献主要有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王僧虔的述 书赋和论书、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九启、袁昂古今书评、庾肩吾书品、 虞稣论书表等。 其二是后人对书法理论发生研究的相关文献。丛文俊论“善史书”及其文 化含义探讨的是汉朝强化书写带来的书法效应,提出的。善史书”有书写的性 质,但是书法艺术的因素已经在其中体现。如时人对于书法审美的关注,对鸟虫 书的喜爱等,可以说是“书写”向书法审美发现的过渡。张天弓从班固到崔瑗 书法理论的肇始讨论了书法理论最早的文本,认为书法理论肇始于汉末文人 关于草书的记述。姜寿田中国书法理论史第一章文化原型与书学始基, 论及书法理论发生的文化机制。其( 中国书法批评史谈及书法理论的滥觞,书 法理论从“六书”理论起步,在易文化语境中由混沌到有序,走上了独立发 展的道路。陈方既书法美学思想史、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则对书法美学 思想的发生作了论述。讨论书法理论发生,对“书”之含义流变的考察十分重要。 李昌集有中国早期书之名义论的人文学理解一上古至六朝书法观念人文内涵的 变迁,探讨了“书”之含义的发展流变和“书法”含义的萌生。揭示了书法这 一艺术门类从书写这一职业技能中升华出来的事实。 书法理论形式、书法批评标准和书法批评方式的产生也是书法理论发生的具 体内容。关于书法理论的形式,丛文俊先生有文论及,如中国古代书法论著的 文体、文学描写与书法研究、中国书法理论的基本结构与艺术精神等。郑晓 华博士论文唐宋书学的发展与中国古典书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探讨了书学理 论基本结构、精神内核,对书法理论发生研究有益。关于书法批评标准和书法批 评方式,甘中流先生博士论文中国书法批评标准研究,论及了它们的产生问 题。丛文俊传统书法评论术语考释列述2 5 种常用的书法评论术语,对“势” 等书法批评标准的来源作了阐述。并在传统书法批评“形象喻知”法例说、 传统书法批评“经验描述法”例说、传统书法批评“比较分析法”例说、 “字如其人”与传统书法批评“伦理推阐法”的应用等文中例说了四种书法 批评方法的产生。 书法理论的发生受到先期产生的文艺理论的启示。张天弓在略论中国古代 书法理论批评自觉的问题中已经提及,并希望通过理清文艺理论相互之间的关 系来断定书法理论批评自觉的时问。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也谈及文论和书 论的相互影响,但是没有具体展开。冯翠儿博士论文汉魏六朝书法理论与文学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理论之关系专论六朝书论和文论关系提出,论“势”,“自然”、“意”在笔先等 方面是书论影响了文论,但全面而完整的论著,文论却先于书论。 五、关于本题研究的两个问题 在本课题研究开始之前,有两个问题必须交代:一是书法理论发生完成的标 准和断代问题,一是书法理论论著的真伪与本文研究的关系。两者是书法理论发 生研究的基础。 ( 一) 中国书法理论界定及发生的断代依据 书法理论在不同的层次上有不同的涵义。狭义上指关于书法本体( 以书迹为 中心的本质、创作、批评) 的言论著述。宋明信在中国古典书法理论中认为 “专指书法学中书论一项,即与创作有关的各项技法和对书法艺术本质认识的一 般理论”o 。王镇远借用西方文艺理论,将原理、范畴、判断标准列为书法理论 的三个主要内容。o 所言和本质、创作、批评大致对应,也是书法本体的三个基 本问题。 广义上的书法理论是指和书法直接相关的论著,以书法的艺术形态为中心, 是书法史、论、评的结合。中田永次郎说;“中国的书论,广义说来是指论述书 法的全部著作。”。具体来说,就是对书法史、书法家、书迹、创作、欣赏、品鉴 等内容的记述以及关于它们的评论。 近年来,兴起一“书学”的概念,含义更广且开放。不仅包括书法的史、论、 评,还包括书法的外围学科,诸如文房四宝、碑帖、文字、鉴藏、金石甚至篆刻 等方面的内容。也有学者把“书学”看成最广义的书法理论,如郑晓华在其博士 论文中说:“书学相当于广义的书论,以艺术目的理论、创作理论、批评理论为 主体,以书法史学、书学文献为其专业基础学科,并由金石学、古文字学构成其 外围学科为支撑点。”固后来他又在古典书学浅探中进一步阐释书法理论结构 的问题,认为“关于艺术目的理论、关于艺术实践理论、关于艺术批评理论围绕 儒、道、佛而建立,构成古典书学的核心。而书学体系则由核心理论、基础学科、 外围学科构成”o 。 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上的书法理论,即把书法艺术本质、书法创作、书法批 。束明信中国古典书法理论【m 1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3 月第一版 。t 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i m l ,台肥:黄山书社1 9 9 0 年7 月第一版第5 负 。中田勇次b 口,卢永境译中国书法理论史【m 1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1 2 月第一版第7 页 。郑晓华店宋书学的发展与中国古典书学理论体系的形成【d 】北京:国家图书馆1 页 。郊晓华古典书学浅探【m 】北京:社会科学i i j 版社,1 9 9 9 年5 月第一版 - 5 -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评作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对书法艺术本质的认识和阐释 我们认为,书法理论发生还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有稳定的形式载体和话 语方式;藉此能有效地说明书法问题;二是有相互联系的内容系统,这个内容系 统应能初步回答书法的基本问题;三是应该有一套独立的范畴系统;四是应该有 其精神内核。总的来说,书法理论应有基本的结构框架和思想内涵。 书法理论发生于东汉末,至南朝齐梁时期,书法的三个基本问题都进入书法 理论得到讨论,关于书法的核心命题也出现在书法理论视野,书法批评标准开始 建构,传统书法批评方式产生,标志着书法理论的发生完成。随着对书法理论发 生的探讨,我们将进一步充实这个判断的理由。 ( 二) 书法论著的真伪与本课题研究 发生期书法论著距今久远,因辑录混乱,后世多有伪托或窜改。在书法著述 辑录的过程中,已有不少学者开始进行辨伪工作,如孙过庭书谱、朱长文墨 池编,直至近代余绍宋书画书录题解。 据余绍宋书画书录题解考述,书苑菁华著录的秦李斯、萧何、钟繇 之“笔法论”,后人伪托“殆无可疑”;蔡舀九势、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并 序和 白云先生书诀、王僧虔笔意赞等亦不属实;笔阵图当为六朝时 人伪托。其它还有一些可疑者,不一一列举。 今人张天弓致力于先唐书学论著考辨,可谓尽力详细。按其考辨结果,除上 面提到的之外,更多定为伪作或经窜改: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王僧虔论 书和又论书、萧予良 中说:“好书、善书、能书”与善史书有直接关系。”o “善史书”明 显带有特定的历史和政治含义,由“善史书”简约而成的“善书”、“能书”之论 已开始脱去这种历史和政治的因素。原始形态的书法批评产生,书法艺术美正在 渐渐被发现。人们开始以“能书”论人,书法的主体最初的书法家也开始出 现。汉书等史书中关于“善书”的记载也构成了书法理论的一个源头 。从文俊论”善史书”及其文化古义【a 】张啸东揭示古典的真实) 【c 1 郑州:中州古籍f t j 版社,2 0 0 3 年1 0 月第一版,1 1 3 页 一9 一 首都师范大学硕:t 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第二章书法理论发生的文化机制 书法是个艺术门类,也是一个文化现象。书法理论是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背 景下产生的。两汉学术的繁荣是书法理论发生的重要文化背景,先秦两汉哲学思 想的发展为书法理论发生提供了精神内核,而其他文艺理论的先期产生又为书法 理论发生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第一节两汉学术背景 书法理论论著最早出现在东汉。东汉末是书法艺术开始自觉的时期,是书法 从实用书写到审美创造的关键时期。书法实践作为书法理论“感知的源泉和思维 发展的基础”的条件已经具备,汉朝的学术繁荣为书法理论准备了一个相当好的 文化环境。 一、学术繁荣 公元前2 0 2 年,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获胜,称帝于洛阳,结束了秦末以来的混 乱局面。历经割据和混乱之后,汉初皇帝开始采取措施安定民心,恢复生产。到 汉武帝时已经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历了先秦思想大解放的影响,遂又重视文 化,倡导文艺。采纳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树立了儒家经典的地位。令天下郡 国设立学校,使陈农求遗书于天下,以经艺取士,今古文经之争大兴。汉代学者 遍注群经,博采古今,考订名物,直至流于繁琐。学术分野,王官之学和家言之 别分立,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注解和阐释繁荣。元光五年( 1 3 0 年) ,“丞 相公孙弘奏又请立太学,为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 高第可以为郎中” 。建元五年春,五经博士的设置,致使文、景、武帝时代出 现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当时的诸侯楚元王刘交、淮南王刘安、 河自j 献王刘德等也都倾心于学问,在朝廷之外形成了几个学术中心。一系列措施 造就了两汉学术的繁荣,“两汉是中国民族富有创造性的学术繁荣的时代,无论 是典章制度、文学艺术、理论恩维,还是经学、史学、天文、历算、农学、医术 等,其辉煌已处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华民族学术奠定了基本规模和范式”罾。 两汉学术的繁荣促使了书法理论主体素质的具备。在汉代文化繁荣的背景 下,士人阶层的文化活动广泛而深入。他们研究和阐释儒家经典,从事数术方技, 天文、历法、医学、经学、诸子、史学等都成为他们学术活动的重要领域。他们 。班6 l i i 汉书 卷八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6 月第一版,3 5 9 4 页 。周桂钿李祥俊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1 2 月第一版,9 页 一l o 首都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博通经史,掌握各项文艺技能,掌握文艺评论的话语权,有“志于道”的使命感。 汉知识分子文化功能获得增强,学术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又是文艺理论的创立者 和书法的实践者。作为未来书法理论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已经具备。 两汉文艺理论的发展为书法理论发生准备了良好的文艺氛围。文帝时期,征 申公为诗博士,汉代诗学研究、赋体文学流行。文艺上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培养了汉代知识分子艺术和诗意的目光,并把这一目光投向“书写”行为。这是 他们对书法美有所认识和论述书法的前提。哲学的发展又能让他们用所掌握的宇 宙论的知识储备对书法美进行形而上的观照。赋体文学的发展为书法理论提供了 最早的载体形式,此时期的书法思想藉赋的文学形式予以表达。对书法的本质进 行了初步的揭示,把书法从一项日常书写行为提升到艺术高度。与书法理论相关 的乐论、诗论、画论各有发展,给书法理论发生以经验和启示。尤其是两汉经学 发达刺激了文字学发展,“经学的发达还导致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大 大刺激了文字学、音韵学、历史考据学等的发展。特别是文字学,由于马融、许 慎、郑玄等经学大师的努力,从汉代开始逐渐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o 。以文 字训诂为主要内容的小学发展起来,出现了伟大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汉 字与书法休戚相关,对汉字现象的关注和讨论给书法提供了最直接的启发。两汉 史学发展,“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基本形态”。,出现了伟大的史学 著作史记和汉书,开创了纪传体例。出于纪传人物的需要,“善史书”进 入汉书等史学著作,启发了书法史和书法批评的发生。 二、汉字论发展 中国书法是关于中国汉字书写的一门艺术。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是汉字 形体美之展示。汉字虽然与书法休戚相关,但二者的文化功能是有所不同的。四 库提要云:“古言六书,后明八法,于是字学,书品为二事。”从文字的实用 功能来看,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从形体来看,汉字又可以成为造型美的塑造 对象。在书法艺术自觉之前,汉字理论已经产生。早期汉字理论对汉字形体的讨 论与后来书法理论对汉字形体美的阐发虽然有差别,但二者之间又有渊源关系。 可以说,发生期的书法理论对汉字形体美的阐发直接受到汉字理论的影响。 人们对汉字的研究,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研究的内容首先是对它进行形 体分析。周礼云:“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其中第五 。周棒钿李样俊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 m 1 北京:人民h 皈杜,2 0 0 4 年1 2 月第一舨,4 1 9 页 。周桂锢李祥俊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i m i 北京:人民版社,2 0 0 4 年1 2 月第一版 3 1 4 页 。欧阳中石中国的书法【m 1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9 门第一版,2 贞 o 叫库伞书总日提受卷一一- 二,子部艺术类一中华书局1 9 6 5 年6 月第一版,9 5 2 页 1 1 首都师范人学硕 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项为“六书”,说明“六书”理论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现代学者胡朴安说: 文字学之萌芽,决在秦以前,六书为整理文字所定之名称也已略有文字学 之性质。 古文经学家许慎在永元十二年( 公元1 0 0 年) 完成 说文解字,这标志着 汉字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汉字论为书法理论发生准备了相应的思维引导和学术支 持。发生期的书法理论多是从汉字论引入,书法理论中开篇大多是对造字神话的 赞美和对文字书写的政治意义的颂扬。如成公绥隶书体、卫恒四体书势、 虞稣论书表、萧衍草书状、杨泉草书赋等。古代书法论著多从汉字传 说开始,不是偶然的。汉字产生传说给汉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诱发人们对 汉字的崇拜心理。故在古人的心目中,汉字非常重要,足以“纪纲万事,垂法立 制,帝典用宜,质文著世”圆。这种经过积淀的崇拜心理,成为人们关注汉字形 体和创造书法美的巨大动力。 汉字产生传说后来直接被书法理论援引,汉字论的模式和一些汉字论的观念 也被书法理论继承。说文解字序日:“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这 里提出的“书者,如也”,既是汉字构成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又为书法理论追 寻汉字造型美的根源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在这里,汉字论和书法论的界限是 模糊的。后世书法理论家将这一命题逐渐扩展,成为阐释书法艺术内涵的经典陈 述。 传统的汉字发生论对书法理论的影响还表现在汉字与书法在取象原则上的 融通。许慎说文解字叙云: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速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 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 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仓颉之作书,是法天地自然而生。书法作为汉字显示形式,也是法自然,便 可以自然万象论之。崔瑗草书势说“观其法象,俯仰有仪”, 给书法美找到 了阐释的落脚点。汉字理论对汉字与自然关系的阐述也直接影响到书法理论对书 法美的认知。蔡邕篆势云: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 m i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4 月第一版2 2 页 。卫恒叫体书势载历代书法论文选+ 卜海:卜海书嘶出版社,1 9 7 9 年1 0 月第一版1 1 页 。崔瑗草书势载u 恒四体书势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7 9 年l o 月第一 版儿死 1 2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体有六篆,要妙 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纾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 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缰。 这里主要是以“法象”为手段论篆书书体,以自然万物之形状以及动态喻知 书体书势之美。“法象”成了早期的书法论著中书法欣赏的主要方式。这是造字 取象原则在书法理论领域内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节哲学思想对书法理论建构提供的理论依据 “哲学是研讨宇宙人生之究竟原理及人事此种原理的方法之学问”。,是一 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的最高形式。哲学思想影响着各个具体的学科及其发展进程。 书法理论是中国传统的学问,它的产生要远远晚于中国哲学思想的萌生。因此, 书法理论从发生之初就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哲学影响了书法理论的发生,并为 书法理论提供了认知工具和审美理想。 一、哲学思维对书法理论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影响 书法理论的萌生有其一定的认知和思维模式。这些模式是受到了哲学思维模 式的启发,尤其是易学的启发。 易学,由易经、易传组成。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玄学、道教奉 为“三玄”之一。 易学是中国文化元典,包括中国古代书论家在内的历代思 想家和学者都是通过读易来获得一种思维方式,甚至形成一种理论思维的模 式。易学对于汉字、书法及其理论不无影响,我国汉字的造字法则与书法审 美理念深涤植根于以易为核心的古典哲学理论之中。 首先是易学提出的“仰观俯察”的认知模式。易系辞上云:“仰以 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这后来成为中国文艺普遍的认知 模式。仰观俯察是对自然显微、上下、古今的通盘观察,是身与境谐、心与物化 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是以艺术的眼光和心灵观察自然并抽绎自然之理的过程。说 文解字序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许慎用易的认知方式解 释汉字之产生。诗人亦以“仰观俯察”方式认知自然。曹丕杂诗云:“俯视 。蔡岜篆势载卫恒四体书势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嘶出版社,1 9 7 9 年1 0 月第一版1 1 页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 1 _ t 京:三联书店,2 0 0 5 年1 0 月第一版,结论 - 1 3 一 首都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子建诗云:“俯降千仞,仰登天阻。”。王羲之亦有诗日: “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波。”。书法理论也采用了这个认知模式,崔瑷草势 即要求“观其法象,俯仰有仪”。以。仰观俯察”认知书法现象在发生期书法理 论里多有体现: 是故远而望之,灌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i 临事 从宜。 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 通过仰观俯察万象之奇,说明书法之“奇姿谲诡,不可胜原”,正是易 学提出的“仰观俯察”认知模式的运用。 其次是“立象以尽意”的思维模式对书法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易所运 用的是取象比类式的象数推演体系。易系辞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 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回在“六十 四卦”中,每一卦都可以解释成一种自然现象。唐孔颖达在 周易) 正义中 解释易说:“易卦者,写万物之形象,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并说:“卦为万物象者,法象万物,犹若乾坤之象法于天地也。”。八卦符号是以 “法象万物”为手段而产生的,而“法象”的目的是尽“天下的万事之意”。近 代易学学者尚秉和在评述易系辞中的“立象以尽意”命题时提出:“盖 天下的万事之意。无不包含于易象之中,故能尽意,此言之象之本也。”回这就是 易学开创的思维方式。 易学认知模式深刻影响了书法理论。书法理论以阐释汉字书写的形体美 揭示书法的艺术本质,汉字本是“法象”而生,而阐释汉字的形体自然可以“立 象”为方式。对书法美的欣赏就是靠通过以“象”为中介的联想和想象获得汉字 形体所表达出来的意态情趣,即索靖所说“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 巧滋生”回。这和易学对八卦符号的阐释方式是一致的。两者在认知模式上 的相通可以从下表得到反映: o 曹植朔风诗之五 o 王羲之兰亭诗 o 崔瑗草势见四体书势载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两出版社,1 9 7 9 年1 0 月第一版1 1 页 o 卫恒p q 体书势隶势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嘶出版社,1 9 7 9 年1 0 月第一版1 1 贞 o 易传系辞上 o 孔颖达( 刷易) 正义 o 孔颖达( 周易) 正义 。尚秉和左传、国语易释之序言【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周易尚氏学附条 o 索靖 中提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发于声 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老子主张“五音令人 耳聋”口、“大音希声”o ,为其论乐先声。此乐无声,无为而自然,朴素而虚静 至美至善,是永恒的音乐美,绝对的音乐荚,故日大音。庄子向往“天籁”。, 主张适性,故日“至乐无乐”。、。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他以“解衣般礴” o 喻画,提出“心斋, 坐忘蚧的审美心理。还有其他学派的学说以及属于杂家 性质的吕氏春秋等,都提出了文艺的观点,对中国文艺美学的以观念奠基。 到了汉朝,乐论、诗论从先秦文艺理论观中分离出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徐复观推论:“有游戏展开的歌谣舞蹈,不仅是文学的起源,也可能是一切 艺术所由派生我们不妨推论音乐在人类重视出现最早的艺术。”至汉朝, 乐论开始总结先秦融合各家,既有以道家为基础、糅合各家思想的淮南子, 又有以儒家为基础、糅合各家的 乐记。乐记中提出了成熟形态的“天人合 一”的音乐美学思想。这一时期出现了“意”、“情”、“无声之乐”、“内外”,“主 客”、“动静”、。天理”、“人欲”等范畴,提出了“情动于中故形于声“1 ,“乐者, 心之动也”、“乐者,声之象也“3 、“中正则雅,多哇则郑“4 等深刻命题。乐 记的出现,表明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在汉代已经定型。 刘安淮南子、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都对文学现象进行了论述。 汉时立诗经博士,开始对诗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出现了第一篇系统性的 诗学论文毛诗序,对诗经表现手法作了理论概括,发表了不少诗学见解。 对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有较全面地阐述,集中体现了先秦以迄汉代儒家对 诗经研究的成果。“毛诗”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小序中,诗大序可以 看作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诗大序日: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o 苟子劝学乐论 o 老子十二章 o 老于四十一章 o 庄子齐物论 o 庄子至乐 o 庄子缮性 o 庄子羽子方 o 庄子- 人间世 o 庄子大宗师 o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m i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1 2 月第一版,1 页 n 乐记 1 2 乐记, 1 3 乐记 扬雄法言吾了: 2 1 首都师范大学硕t 学位论文中国古代爷法理论发生研究 诗大序作者在“言志”的基础上提出“缘情”说,认为“诗歌”是有情 志在心而发出的文字、声音或舞姿,或情或志。毛诗作者兼而重之,认为这是文 学之所以有的基础,或者说是因为有了“情志”才有了诗歌。毛诗序提出“诗 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曰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曰 颂”,并且进行了阐释:“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故日风”这是汉朝诗论的重大成果。汉朝关于“赋”的阐述 和以及关于“屈赋”的争论也是文论的重要内容。扬雄提出汉赋“劝百讽一”, 并说“童予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王逸全面整理和研究了屈原楚辞,并对秦 汉以来楚辞研究进行总结。汉赋是审美属性较强的文体之一,对赋的探讨以及对 屈原辞赋的争论,加上诗论要求“情志并存”,“缘情”说开始出现,显示出两汉 文学理论已经独立并获得深入发展。 从两汉的乐论和文论发展状况来看,两汉士人对文艺之美的认知已经达到了 较高的水平。这直接有利于他们对书法之美的认知和把握。先秦以来产生的文艺 思想以普遍的审美观念影响着后起的具体文艺理论,包括书法理论。先期产生和 得到较大发展的乐论、文论、等文艺理论也给予了书法理论经验和启示。冯翠儿 说:“从两汉至今,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往往靡不异综地集中于文人一身往往 将不同艺术的理论互相引用,理论问题相互渗透。”。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理论独立发展并取得很大成就。魏晋是文的自觉时代, 曹丕典论论文给予文学极高的地位,以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 盛事”,把文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 由“言志”完全转向“缘情”,把表达人类普遍情感作为诗歌的主要功能。魏晋 南朝时期,绘画理论由简论走向深论。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人物,提 出“以形写神”、“传神阿睹”、“迁想妙得”说;宗炳画山水序提出“畅神” 论;谢赫古画品录以品级论画,提出“六法论”,影响深远。乐论方面,嵇 康声无哀乐论提出“导情”说,认为人在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的哀乐情感, 并非是音声给予的,而是审美者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哀乐情感体验,只是由于 音乐的“导情”作用才得以流露出来。由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理论已 经逐渐弱化了伦理的归依,对艺术本身的价值予以充分的重视。 在魏晋南朝时期,文论对文学现象的思考要比书法理论对书法现象思考要 深入。文学在社会上的地位比书法要高。,书法理论受到了文学理论的影响程度 。冯翠儿汉魏六朝书法理论与文学理论之关系 【d 1 北京:国家图书馆 o 魏苗不典论论文提出文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小朽之盛事”唐张怀瑾在六体书论 才有类似提 法:“书是妙迹,乃秘嗬不传存殁光荣难以过此,诚小朽之盛事” 一2 2 -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研究 较大。故刘熙载云:。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如陆机文赋 论及文学创作时要“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在书法理论中,王僧虔要 求“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两者如出一辙,即是明证 书法理论中的形神关系讨论根源于东汉及魏晋人物品藻,但却可能是直接来 自绘画理论的启发。东晋顾恺之已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书法理论里的形 神关系论在南朝以后才明确提出。而且,顾氏提出这个命题又是为了论述人物 画,“形神”运用于品评“人物”容易理解。但是书法作为塑造汉字种抽 象符号的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