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财务视角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财务视角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财务视角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财务视角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财务视角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财务视角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f275.5 密级: :657 编号: 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财务视角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 长能力评价研究 硕士研究生 :李红璐 指导教师 :孟越 学位级别 :管理学硕士 学科、专业 :会计学 所在单位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2012 年 12 月 13 日 论文答辩日期:2013 年 3 月 9 日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classification index:f275.5 u.d.c: 657 a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management capacity assessment study of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the it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financial perspective candidate : li honglu supervisor : pro.meng yue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 master of management speciality : accouting date of submission : december,2012 date of examination: march,2013 university: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沈阳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的所有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作者本 人独立完成的。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 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 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字) : 日 期 :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沈阳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即:沈阳理工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沈阳理工 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诸多产 业展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如何使上市公司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上市公司保 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已经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十 二五”计划纲要中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又因其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与 其他传统产业结合空间大,逐步成为支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我国信息技术 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是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是研 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可持续增长理论和生 命周期理论。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特征和发展现状,对信息技 术上市公司的范围进行了界定。第四章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 持续增长的因素,包括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第五章为本文的重点部分,参考 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因素,选择 15 个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信息 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主要由盈利能力决定,通过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综合 得分计算公式计算样本公司的综合得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信息技术上市公司 可持续增长能力的综合得分进行分类,建立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 评级标准。用 st 公司对样本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本文对可持续增长能力从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微观角度进行了研究,构建了 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模型,提出了提高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对策。希望本文能对信 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有所帮助。 关键词:关键词:可持续增长,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and many other industries show new trends. how listed companies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the listed companies to maintain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community. it industry as the“12th five-year” plan outline seven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ies,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covers and more technology,.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chinas it listed company,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constituted by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tudy listed compan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growth.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defined rang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fourth chapter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chinas it listed company. chapter v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with reference to financial factors affect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enterprises, select 15 financial indicators,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get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the it listed companies ability is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profitability .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it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of sustainable growth ability to build a sustainable growth 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i hope the can be helpful for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sted capacity evaluation. keywords: sustainable growth, listed compan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actor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 目录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 - 1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 1 - 1.1.1 研究背景. - 1 - 1.1.2 研究意义. - 2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 2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3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4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 7 - 1.4 研究目的 . - 9 - 1.5 论文创新点 . - 9 - 第 2 章 可持续增长的相关理论 . - 10 - 2.1 可持续增长理论 . - 10 - 2.1.1 可持续增长. - 10 - 2.1.2 可持续增长模型. - 11 - 2.1.3 可持续增长率. - 12 - 2.1.4 可持续增长率与经营业绩和财务政策的关系. - 13 - 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 16 - 第 3 章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 - 19 - 3.1 信息技术产业的内涵 . - 19 - 3.2 信息技术产业的特征 . - 19 - 3.2.1 信息技术产业的一般特征. - 19 - 3.2.2 信息技术产业的全球化特征. - 21 - 3.3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 - 22 - 3.4 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现状 . - 24 - 3.4.1 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 - 25 - 3.4.2 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现状分析 . - 26 -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4 章 影响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因素 . - 29 - 4.1 影响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财务因素 . - 29 - 4.2 影响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非财务因素 . - 30 - 第 5 章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评价研究 . - 32 - 5.1 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 - 32 - 5.2 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财务指标构成 . - 33 - 5.2.1 营运能力指标 . - 33 - 5.2.2 盈利能力指标 . - 34 - 5.2.3 偿债能力指标 . - 35 - 5.2.4 成长能力指标 . - 36 - 5.3 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模型 . - 37 - 5.3.1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 - 37 - 5.3.2 研究方法简介 . - 38 - 5.4 研究过程及输出结果 . - 39 - 5.5 研究结果分析 . - 46 - 5.5.1 主因子得分分析 . - 46 - 5.5.2 对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综合得分的分析与评价- 47 - 5.5.3 小结 . - 48 - 第 6 章 结论与对策 . - 50 - 6.1 主要结论 . - 50 - 6.2 论文的不足 . - 50 - 6.3 提升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相关对策 . - 51 - 6.3.1 财务角度的策略选择 . - 51 - 6.3.2 企业战略角度的策略选择 . - 52 - 参考文献 . - 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 58 - 致谢 . - 59 - 附录 1 可持续增长能力 z 值计算表 . - 60 - 第 1 章 绪论 - 1 -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诸多产 业展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产业的世界一体化,使以信息技术为指引的 技术更新、世界经济一体化呈现多样化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 必然走向,其与全球各个国家政府的政策和各国人民的自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 联系,其重要程度不断受到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 信息技术产业具有高知识、高带动、高增值、高创新、低公害以及低消耗等 特征,同时信息技术产业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与其他传统产业结合空间大, 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今国 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 “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产业。根据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的总体趋势,增强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信 息技术产业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 ”这表明了国家对信息技术产业 发展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产业,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 保障”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信号。作为国家“十二五”纲要中的七大新 兴战略产业之一,信息技术产业将被国家重点扶持和推进。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 和其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信息技术会对我国整个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鉴于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针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可 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对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1.1.2 研究意义 发展是企业不断追求的一个主题,企业只有在不断发展中才能求得存续。在 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如果企业不能发展,不 能占领市场份额,就会被市场中的其他企业淘汰出局。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认 为,如果一个企业不再增长,那么这个企业就将会在市场上消失。如果一个企业 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增长,企业就处于危险的市场环境中。愈来愈多的公司因为增 长缓慢而被市场抛弃。因此,增长在当前角逐激烈的环境中,是证明企业生存能 力的标志。众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把追求高速增长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目标。所有 企业都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着增长,增长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收益、 更小的风险,还能使企业管理者感受到更大的成就感。 企业必然追求增长,但应该考虑增长的可持续性,只有可持续的增长才有价 值和意义。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可持续增长能力上。正确的分 析和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利于我们正确看待企业长期发展走向。企业可 持续增长能力的评价,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增强企业的 成长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的研究意义表现在于: (1)现阶段对可持续增长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宏观层面,从微观层面上进行研 究的并不多。本文对可持续增长的研究从宏观层面落实信息技术产业的微观层面, 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如何可持续增长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我国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直保持二至三倍于 gdp 的速度增长,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根本性、支柱性、导向性和战略性 产业。本文从财务视角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进行了评价。 现如今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如何使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保持 可持续增长,对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 1 章 绪论 - 3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纵观总体,国外对企业可持续增长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有定性分析也有定 量研究,理论研究主要着重于增长理论及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管理理论。 1、有关企业增长的问题,早期的研究知识从定性的角度对企业增长问题进行 的分析,缺少数学模型的分析。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授安蒂 斯.潘罗斯(edith penrose)早年出版的企业增长理论(1959)一书中,深层次地研 究了限制企业增长的各种因素。同时,提出了在一定阶段内,任何企业扩张都是 有限的,扩张的最大限度是由企业为扩张准备的现有管理服务与没以单位货币所 要求的管理服务的比率所确定的。公司的内部资源和其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务限定 着企业的扩张。安蒂斯.潘罗斯(edith penrose)对企业拥有的能够拓展其生产机会的 知识积累给予了高度重视。自此之后,企业成长理论一直备受学术界的青睐,学 者们试着站在企业微观主体的角度对成长理论展开了研究。如从企业生命周期角 度进行研究的阿里.德赫斯,在他的著作长寿公司一书中指出: “在大多数国家 40%的新成立的大公司寿命不到十年。在日本和欧洲,大大小小公司的平均寿命不 超过 12.5 年。 ”从企业活力角度进行研究的艾瑞.德.葛斯的有生命力的公司 。鲍 莫尔(w.j.baumol)在企业行为、价值和成长(1959)一书中强调,企业自身内部 资源限制着企业的成长速度,企业扩张的最大限度是由企业为扩张而储备的资源 和资源利用程度所决定的。马利斯(r.l.marris)的观点与安蒂斯.潘罗斯的观点一脉 相承,认为企业的内部资源限制企业的成长速度。如果企业要保持效率,不可能 仅仅通过快速募集资金的方式实现无限制的快速成长,能够使效率最大化的速度 才是最优的成长速度。 随后, 赖本斯坦(h.leibenstim)的著作 成长之路模型 (1960)、 斯塔巴克(w.h.starbuck)的组织成长动机研究(1965)以及德勒(chandler)等人的 成长阶段研究(1962)也从不同侧面对企业成长速度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评述。 遗憾的是,学者们对于企业成长速度的问题只进行了定性的理论分析,缺乏逻辑 严密的数学模型。 2、美国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robert.c.higgins)在其著作财务管理分析 (1977),指出企业的增长速度与企业的内部财务资源之间存在联系,从财务管理的 角度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观点,建立了相应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开始从定量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的角度研究企业的增长问题。1继罗伯特.希金斯之后,更多的财务学家开始致力 于研究和构建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其中以詹姆斯.范霍恩(james.c.van hone)模 型最受学术界瞩目。詹姆斯.范霍恩(james.c.van hone)在财务管理与政策一书 中在罗伯特.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在一定的经 营、负债与股利支付比率下,企业销售所能实现的最大年度增长百分比” 。2他将 可持续增长模型做了动态和静态之分,讨论了财务政策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可 持续增长率的计算。希金斯和范霍恩之后的财务学者又先后采取引入现金流量、 成本控制等关键财务要素和逐步放宽假设条件的研究方法,使得可持续增长模型 更接近于现实。 总的来说,国外对可持续增长的研究主要注重企业成长方面的研究,侧重于 财务方面的可持续增长的研究较少。研究的共同特点就是从某一个侧面的现实问 题出发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较为严谨的逻辑推理,比较有针 对性的解决一方面的问题。 1.2.2 国内文献综述 将国内学者对可持续增长的研究归纳如下: 从可持续增长理论方面进行研究。 陈锦帆、 王静蓉(1999)对詹姆斯.范霍恩的可 持续增长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强调了企业的折旧费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投 资来源,折旧费用的存在可以使得一个更高的可持续增长率的存在。李伟、肖峰 (1999)将增长快速的公司和增长缓慢的公司各自采取的财务策略做了简要的论述。 李清、 赵华(2001)沿用罗伯特.希金斯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定义, 并用可持续增长率 来表示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指出维持企业生存、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维持企业 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增长速度过快和增长速度过慢时多采取的财务策 略有所不同。孙新果(2001)从财务视角分析可持续增长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推导 出可持续增长模型,为决策过程提供一个综合工具。 从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模型进行实证方面的进行研究。 黄永红(2002)等借助希 金斯和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对我国 1993-2000 年度上市公司总体和各产业的 可持续增长情况及其呈现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样本整体均未实现可持续增。分年 度看,除了 1996 和 1999 年之外其余年份均未实现可持续增长,除了电子和电器 第 1 章 绪论 - 5 - 两个产业之外,其他 20 个产业均未实现可持续增长,其中,农业和轻工产业上市 公司有投资不足的倾向, 其他产业的上市公司有投资过度的倾向。 刘星、 刘斌(2002) 以罗伯特.希金斯和詹姆斯.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为基础,认为可持续增长是公 司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得长远目标。首先通过推导詹姆斯.范霍恩的静态模型, 指出各个财务比率对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然后运用 t 检验和威尔科克森带符号 的等级检验法,检验 1993-2000 年度各产业我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情况,通过 检验得出的结论是:除电子产业实现了可持续增长以外,其他产业均未实现可持 续增长,其中农业和轻工业有投资不足的问题,而其他产业则有投资过度的问题。 随后刘斌(2003)用上一研究的相同样本,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的数理统计 方法,确定并解释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主成分因素,并研究了公司 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分 析结果表明:可持续增长率与资产负债率呈反比关系,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呈 正相关关系;可持续增长率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除商业产业外,其他产业 的可持续增长率与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从可持续增长模型的比较与案例验证方面进行研究。汤谷良、游尤(2005)通过 对大量可持续增长相关文献的研究,对四种现有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进行了比较分 析, 揭示了四种模型在逻辑和应用上的局限性和优势,并用万科 1998-2004 年的数 据进行验证,发现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率与拉巴波特的可持续增长率差异巨大, 并且希金斯和拉巴波特两者的可持续增长率与现实的主营业务增长也有较大的距 离。汤谷良、游尤(2005)最终得出:基于现金流量口径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计算的可 持续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更为剧烈,与企业的现金流的关联关系更为明确,并且认 为适度的投资,可以为以后的增长做准备。对于可持续增长,汤谷良认为,基于 现金口径的可持续增长比基于会计口径的可持续增长更具有现实意义。 3汤谷良等 人把对现金流的管理提升到了战略管理的层次,认为企业战略能准确地掌控现金 流量。 邱英(2006)对基于现金流量口径同基于会计口径的两种可持续增长模型进行 比较分析,之处了两类模型在运用方面和逻辑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用五粮液 1998-2004 年的财务数据,分别以范霍恩和拉巴波特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为基础,进 行比较分析。 王素洁、 刘海英(2006)运用罗伯特.希金斯的基于会计口径的可持续增 长模型和科雷的基于现金流量口径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分别计算公司的可持续增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长率,运用统计学 spss13.0 软件,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际主营业务收入 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进行总体均值检验,对我国旅游产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 长情况进行了实际检验。 从可持续增长模型重构角度进行研究。 朱开悉(2001)以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 型为基础,分析希金斯可持续增长率采用销售增长率进行计算,一方面与公司的 财务目标不相符,另一方面使企业难以直接用于公司价值的判断和评估。敖诗文、 强殿英(2004)在稳态和非稳态的状态下对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进行分析, 揭示该 模型的局限性,通过敏感资产、非敏感资产、敏感负债、非敏感负债等概念的引 入,对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进行了修正,使假设条件在修正后,更符合企业的 实际情况。 樊行健(2007)通过对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和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的回顾性分析,指出两种模型的缺陷和优势,对可持续增长的财务模型近行了重 构,经过重构模型吸纳了希金斯的简单、操作简便的优点,并考虑了企业增长动 态的特点,对平衡增长、资本结构变动、发行新股等情况进行了区分,将希金斯 可持续增长理论中的假设条件逐步放宽。4 从可持续增长模型与财务管理策略的角度进行研究。袁业虎、康海萍(2000) 从财务资源制约企业增长的角度出发,对可持续增长模型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 出:当企业的实际增长率大于或小于可持续增长率时,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的选择。 郭光泽、郭冰(2002)从财务目标出发,以财务基本平衡等式为基础,分析制约影响 企业增长的因素。提出了实现企业增长的财务策略。通过平衡等式的推导,得出: 单纯的看企业增长率并不意味企业价值的增加。我国的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水平 较低,在可持续增长能力方面还比较缺乏,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企业过度融资但又 不充分利用的情况有关。陈建(2004)以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逻辑起点为着手点,依托 于财务基本恒等式,指出了可持续增长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增长,并论证了企业可 持续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的各要素之间的变化关系。徐虹、林钟高、郑钧(2007)从财 务目标的角度入手,对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三种传 统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财务战略主要从转变财 务目标、制定财务战略、建立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财务文化观念、建立良 性财务循环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入手。 从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评价研究角度进行研究。 李荣强(2004)从对可持续增 第 1 章 绪论 - 7 - 长率的解释分析入手,介绍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目标因为可持续增长的理由。通 过构建以可持续增长为核心的财务评价体系为原则,对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内容 进行了探讨。陈兴述、祝小勤(2007)借助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将企业的可持 续增长能力分解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杠杆能力、成长能力和分配能力五个方 面。在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之上,借助数学手段,建立企业财务 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模糊评价体系,并通过案例进行了验证。郭蕾(2007)在希金斯可 持续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衡量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目标进行了分析,指 出在内外资源受到制约的条件下,通过可持续增长率寻求企业增长平衡的途径, 企业盈利的价值创造和真正盈利通过经济增加值进行衡量,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内容归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关 于可持续增长的文献进行了归纳,以及相关文献对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的研 究的现状,选择研究命题并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可持续增长的相关理论” ,系统的阐述了论文涉及的相关理论,主要 介绍了可持续增长率的概念、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以及经营业绩和财务政策与可 持续增长率的变动关系,对两种可持续增长模型进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对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概念 的界定和分类进行了介绍,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 第四章“影响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因素” ,从财务视角和非财务视 角对影响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是可持 续增长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的基础。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评价研究” , 是本文的重点章节, 主要研究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根据构建评价 指标体系的原则,阐述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根据第四章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 司可持续增长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建立综 合评价和公共因子分析指标来进行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评价。在 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借助聚类分析,建立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评 价体系,并对评级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说明。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 第六章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对策及建议。针对第五章的研究分析, 提出提高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论文研究的技术线路见图 1.1: 图 1.1 本文的技术线路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吸收和消化,学习使用前人研究相关问题 的采用的方法、途径,以供论文写作之用。本文使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在参考相 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和实际增长情 况的对比,总结出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增长现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 资料搜集 文献调研 研究视角 理论研究 理论分析 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总体现状 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指标评价 对策及建议 第 1 章 绪论 - 9 - 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体系,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 续增长能力进行评价,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1.4 研究目的 财务评价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的非财务资料为基础, 运用特定方法,系统的评价分析企业当前和过去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尺度, 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财务评价不仅能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 力等财务状况,判断项目的可行性,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同时通过对经 营者行为结果的检查,找出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指引企业的经营方向。 当前我国现行的财务评价体系主要是由财政部颁发的国有资本绩效及评价指 标体系以及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组成,均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为基础,以会计利润及投资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建立的。该指标体系以会计利润以 及收益率为核心,分析评价的是历史财务报告,不能反映企业未来创造价值的能 力。 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体系,结合上市公司的产 业特点,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 的问题。 1.5 论文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1)论文在对信息技术上司公司概述的基础之上, 对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 从定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2)论文建立了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体系。 (3)论文对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0 - 第 2 章 可持续增长的相关理论 企业可持续发展正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伴 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人类社 会发展的过程中,保证环境和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 时不能损害子孙后代的需求,即实现经济的发展,又实现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的和谐。 可持续发展也适用于企业,一方面因为企业是以获利为目的的组织,由于企 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就要求在企业存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维持企业持续增长的 态势。另一方面从企业增长的关系来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在财务上体现为可持续增长率。可持续发展被引入到财务管理中时,就抛开了与 环境、资源等相关因素,单纯指企业在追求自身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在考 虑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同时,还要巩固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使公司在未来不断 扩张的经营环境中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 2.1 可持续增长理论 2.1.1 可持续增长 可持续增长的增长以可持续为前提。销售增长是任何公司都不可避免的问题, 销售增长使存货和应收账款增加,公司需要补充更多的流动资金。销售增长和资 金需求量是呈正比的关系。在市场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公司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 投入资金的增加、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资金的增加 主要表现在留存收益、增发债券以及增发股票。管理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各种 成本费用的降低、盈利能力的提高以及资金利用率的提高等方面。财务政策的改 变主要表现在分配政策的改变、资本结构的改变以及财务杠杆等方面的改变。通 过公司增长动力因素的改变,能使公司实现短时间的快速增长,但很难保证实现 第 2 章 可持续增长的相关理论 - 11 - 可持续增长,这就要求企业对增长的可持续性的重视。 可持续增长(the sustainable growth)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与生态 环境系统相协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指导下,实现生态平衡与经济社会共同 持久良性发展的增长模型。5 2.1.2 可持续增长模型 可持续增长模型是美国著名的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robert higgins)和詹姆 斯.范霍恩就公司增长问题和财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可持续增长模型。 可持续增长模型对一定条件下公司的增长速度受经营水平、财务资源、政策的制 约关系进行了描述。可持续增长模型是制定销售增长率目标的有效方法。已经被 众多公司广泛应用。按可持续增长率制定销售目标,可以合理地权衡增长收入与 控制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该模型用可持续增长率来表示,指通过经营比率、资 产负债率以及股利支付率而计算的公司年销售收入的最高增长率。 罗伯特.希金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系统描述了可持续增长率的观点。他认为: “企业可持续增长率是在不消耗尽财务资源的条件下,企业销售所能达到的最大 比率。该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指标,体现了企业在现有的经营政策和财务管 理水平之下所能达到的增长能力。 ”6罗伯特.希金斯教授在可持续增长率定义的基 础上推导了可持续增长等式,等式的推导更有利于深入的研究企业增长的管理问 题。 假设基期负债为 a1,股东权益 b1;计划期负债为 a2,在销售净利率和留存收 益率变的情况下的股东权益为 b2;产权比率 c 和资产周转率 d 保持不变。则有: 基期收入基期资产=d基期收入=基期资产d=(a1+b1)d 计划期收入计划期资产=d计划期收入=计划期资产d=(a2+b2) d 设权益增长率为 h,h=(b2-b1)/b1 b2=b1(1+h) 因为,产权比率不变。所以, a1/b1=a2/b2=c a2=a1b2/b1=a1b1(1+h)/b1=a1(1+h) 此时销售收入增长率=计划期收入基期收入-1 =(a2+b2)d-(a1+b1)d/(a1+b1)d =a1(1+h)+b1(1+h)-(a1+b1)/(a1+b1)=h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2 - 得出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销售增长率与股东增长率是一致的,由此得出了的 可持续增长等式: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变动值/期初股东权益,其中权益变 动值为期末与期初权益的差额。在企业不发售新股的条件下公司的留存收益。 可持续增长率=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资产)(留存收益/净利润)(资产/期初股东权 益) =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该模型将股东权益和负债通过资本结构连接起来,使模型因素之间的关系更 加清晰化,该模型将公司财务管理情况通过四个财务比率综合反映出来。企业通 过向银行借款和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但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是有限的,过 多的筹集资金就可能消耗这种能力。企业通过借款筹集的资金越多,承担的风险 也就越大。当借款限度超过企业自身的偿还能力,企业的信用状况就会降低,将 会影响企业再次借款的能力,将会耗尽企业的财务资源。股权筹集资金也会出现 类似的状况。一般情况下,企业总会选择筹资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筹集资金。使 用内部留存收益的成本较低,所以当企业有资金需求时,将会优先选择内部留存 收益,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会通过借款的方式补充不足的资金。企业取得的 利润不可能永远全部作为留存收益而不发放股利,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股东的利 益。 2.1.3 可持续增长率 财务角度的可持续增长,是通过可持续增长率来进行分析研究。对可持续增 长率研究最深入的是美国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认为企业增长速度与财务资源 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他在财务管理学刊(1981)提出了可持续增长率的等式。 在之后的财务管理分析中,在财务学角度下提出了可持续增长率的观点,认 为“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是在不耗尽财务资源的条件下企业销售所能够达到的最 大比率” 。7可持续增长率是一个综合的财务指标,体现了财务政策和企业经营管 理水平之下所能达到的增长能力,可以将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的工具。 另一位美国著名财务学家詹姆斯.范霍恩将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可持续增长 第 2 章 可持续增长的相关理论 - 13 - 率是根据企业经营比率、负债比率以及股利支付率所确定的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 最高增长比率” 。 8詹姆斯.范霍恩与罗伯特.希金斯对可持续增长率定义的最大区别 在于一个强调的是可持续增长率的目标值,而非实际值。也就是说可持续增长率 是根据事先的目标财务比率计算的,而非事后分析的问题。詹姆斯.范霍恩将可持 续增长率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 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教授将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 “企业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 略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所能实现的增长速度。 ”9同时张先治教授指出在计算增长 率时,可以用收益的增长来代表企业的实际增长,也可以用企业销售的增长、资 产的增长或者股利的增长来代替企业的实际增长。 2.1.4 可持续增长率与经营业绩和财务政策的关系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权益乘数。 该公式说明 可持续增长率由多个因素决定。其中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代表资产收 益率,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综合效果,所以资金的利用率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的 主要因素。留存收益率和权益乘数的高低与企业选择的财务政策有关,留存收益 率表明管理层对股利分配的态度,权益乘数反映企业财务杠杆的政策。从财务视 角考虑,影响可持续增长的四个因素中,资产周转率是代表企业的营运能力的财 务比率,销售净利率是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这两个财务比率概括了企 业经营过程中的经营业绩;权益乘数和留存收益率概括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 务政策。可持续增长率与四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 2.2 所示。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4 - 图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