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专业论文)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pdf_第1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pdf_第2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pdf_第3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pdf_第4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安 徽徽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题题 目目 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以国际法为视角以国际法为视角 专专 业业 国际法学国际法学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 姓姓 名名 李磊李磊 届别届别 二八二八 导师姓名导师姓名 徐淑萍徐淑萍 职称职称 教授教授 二八二八年年四四月月二十二十日日 2 目目 录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1 一、电子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2 (一)电子支付的概念及特征2 (二)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安全风险3 (三)我国电子支付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 (四)完善我国电子支付安全法律体系的总体安排10 二、我国网络银行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12 (一)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12 (二)国外对网络银行安全的监管与立法16 (三)我国网络银行安全制度的健全18 三、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21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21 (二)国外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的监管与立法25 (三)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制度的健全27 四、加强电子支付安全监管的国际协调30 (一)电子支付的国际监管现状30 (二)加强我国电子支付安全监管的国际合作32 结语33 参考文献3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38 i 摘摘 要要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电子商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受到了国际社 会的普遍关注。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它构成了整个电子商务活动中 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是交易双方实现各自交易目的的重要一步,也是电子 商务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国际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网上支付服务提供商 不断涌现,电子支付手段的使用也更加的广泛。为适应这种支付工具与支付方 式的变化,网络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并且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电子支付中,交易各方最关心的就是支付的安全性。人们对于电子支付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担忧, 这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电子商务发展一个制约性因素。 但由于电子支付手段与传统的支付手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具有自身的特性, 这就使传统的法律制度已经不能很好的来规范和解决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出现完 全风险问题,甚至在有些方面还出现了法律上的“真空地带” 。为了解决电子支 付的安全性问题,保障电子支付的安全,一些电子商务比较发达的国家较早对 电子支付安全开始进行立法和规制,并且取得不少有益的经验,极大的促进了 这些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方面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 我国在电子支付的立法上起步较晚,从 1999 年开始,相关的立法呼声才开始出 现,之后才陆续出台一些关于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并且这些法律法规也只 是围绕着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些边缘化的法律问题做出规定。这就使得我国目 前的电子支付安全的立法严重滞后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研究和参照国际相 关立法,以完善我国电子支付安全的法律制度己迫在眉睫。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电子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首先阐述 了电子支付的定义及特征,其次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安全问 题,最后针对我国电子支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支付安全法律 体系的总体安排。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网络银行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首先分 析了网络银行存在的安全问题, 其次介绍了国外对网络银行安全的监管与立法, 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银行安全制度的建议。第三部分论述了我国第三方支 付平台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首先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安全问题,其 ii 次介绍了国外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的监管与立法,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第三 方支付平台安全制度的建议。第四部分论述了加强电子支付安全监管的国际协 调。首先介绍了目前电子支付的国际监管现状,并提出加强我国电子支付安全 监管国际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 电子支付安全电子支付安全 网络银行网络银行 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 法律监管法律监管 iii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it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at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ed rapidly. electronic paymen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 inseparable; it constitute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electronic commerce activity. it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business purpose, and the foundation condition of electronic commer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online payment service providers have emerged, the use of electronic payment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order to adapt the change of the payment instruments and payment methods, network banks and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 have arisen,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what each side concerned about most is the safety in electronic commerce. i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erce that the security of electronic payments is concerned. as electronic means of paym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means of paymen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traditional legal system has been unable to regulate the electronic payment and settlement in the course of a full risk, even in some respects appeared a legal vacuum zone.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security of electronic payments, while protecting the security of electronic payments, a number of electronic commerce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earlier on the security of electronic payment begin legislative and regulatory system, and acquired a lot of useful experience. i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these countries. our country has made incredible progres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recently, but chinese legislation on electronic payment started late, china began to set up some on electronic commerce laws and regulations since 1999, and the legislation is only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payment marginalization of some legal issues. at present, laws of our country about electronics payment can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we should research relate international law regulation, and perfect the law regulation of this domain extremely. iv the thesis contain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security problems about electronic payment. firstly,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definition of an electronic pay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 the thesis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payment and the existence of security problems. at last, it concludes with a perfect our legal system for electronic payment of the overall security arrangements on chinese electronic pay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security legal system of network bank. firstly,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security issues of network bank. then it introduces foreign banks on the network security and regulatory legislation,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on improvement the security system of network bank. the third part mainly describes the security legal system of the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firstl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ecurity issues of the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secondly, the author introduces foreign the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on the security and regulatory legislation. at the end the author makes recommendations on improvement the security system of the third party payment. the fourth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of the electronic payment security supervision. keywords: electronic payment security; network bank; the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legal supervision 引言 1 引引 言言 自从上世纪 60 年代末,互联网的诞生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 类社会正在逐渐步入一个电子化的社会。在这个电子化的社会中,国际电子商 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中国互联网 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计算,截至 2007 年 12 月 31 日,我国网民人口 总数已高达 2.1 亿。其中,中国网民网络购物比例是 22.1%,购物人数规模达 到 4640 万。 而美国 2006 年 8 月网上购物的比例更是高达 74%。网络用户对 电子支付的信心比以往有所增加,但对电子支付安全问题的担忧仍然是影响网 络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 际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制约性因素。保障电子支付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是交 易双方得以实现各自交易目的的重要保证,是整个国际电子商务活动中最为核 心、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电子支付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国际电子商务 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一旦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电子支付方式 将很可能取代大部分的传统的支付方式,从而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支付方 式之一。 目前,随着国际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网上支付服务提供商不断涌现,电子 支付手段的使用也更加的广泛。为适应这种支付工具与支付方式的变化,网络 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并且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但由于电子 支付手段与传统的支付手段存在一定得差异,这就使传统的法律制度已经不能 很好的来规范和解决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出现完全风险问题,甚至在有些方面还 出现了法律上的“真空地带”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迫切需要各国建立新 的法律制度来加以解决。一些电子支付兴起较早的国家,已经在电子支付安全 监管立法方面取得不少的成果和经验。因此,对电子支付的安全法律问题进行 研究,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现有的电子支付法律制度,应对在电子支付中出现 的新的法律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8 年 1 月,第 52 页。 online shopping: internet users like the convenience but worry about the security of their financial information,/pdfs/pip_online%20shopping.pdf,2/13/2008. 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 2 一、一、电子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电子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电子支付的概念及特征(一)电子支付的概念及特征 1、电子支付的概念 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是指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 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程,并具有实时支 付效力的一种支付方式。 电子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其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信息 层面的电子支付,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传统的支付方式电子化,即以 电子信息取代传统的信函、电报等来进行资金流转的信息传递;另一种是货币 层面的电子支付,是以某种形式的电子信息完全取代传统支付工具如现金、票 据,信息的传递就是资金的传送。 信息层面的电子支付是传统的电子支付,即非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支付, 其产生的年代较早,目前的发展也已经比较完善,一般又可将这类电子支付分 为消费者支付系统(小额电子资金划拨系统)和商业电子支付系统(大额电子资 金划拨系统)两种。 而货币层面的电子支付是随着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商务领域,是各国纷纷 展开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电子支付业务。 电子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其发展趋势十分迅猛。目前,电子支 付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两类:一是网络银行,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银行 既可以是传统银行业务在互联网上的界面化,即银行柜台向网络的延伸,也可 以是新建的存在于互联网上的独立金融机构。而第三方支付平则是作为银行和 网络用户的桥梁存在,其使网络用户在使用电子支付时更加方便。 2、电子支付的特征 电子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其于传统的支付方式存在不少差异,具体 来说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电子支付活动发生在虚拟市场的网络环境中,而不是传统交易提供的 马思萍: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及其规制, 金融与经济2006 年第 2 期。 一、电子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 3 物理场所。从形态上看,电子支付的个体脱离了实物形态的载体,以集合体的 电子数据的形式出现,不具备传统货币的可视性、可触性,可以说,电子支付 是一种虚拟的信息流传递支付。 (2)电子支付是以先进的数字流转技术来完成信息传输,采用数字化的方 式进行款项支付的,而传统的交易支付方式则以传统的通信媒介,采用现金流 转、票据转让和银行汇兑等物理实体来完成款项的支付。在传统的观念里,支 付意味着具有实物形态的货币或票据的流通,而在电子支付环境下,支付意味 着电子信息的流动。例如,采用数字现金进行支付,就是把现金数额转化为一 系列加密的序列数,通过网络把代表一定金额的序列数在银行和接收数字现金 的商家之间进行传递,从而完成支付。 (3)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存在支付双方身份确认问题。电子支 付时交易双方是否有资金和信用保证,在网上传送的支付信息是否安全可靠, 是否曾被篡改和失真, 是否被第三方盗取而利用网上的虚拟环境进行商业欺骗, 这些涉及支付可靠性的问题是电子支付独特之处。 (4)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电子支付速度远远快 于传统货币的支付速度。交易方只需要拥有一台能够上网的个人电脑,便可以 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的过程。作为电子支付信息或货币价 值载体的电子数据在计算机通讯网络的传输速度是相当快的,甚至可以忽略不 计。支付人只需敲击一下键盘或者刷一下卡,就可以实现资金的流动。这对于 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减少交易费用等有极 大的作用。 (二)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安全风险(二)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安全风险 1、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电子支付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银行利用计算机处理银行之间 的业务,办理结算;第二阶段是银行计算机与其他机构计算机之间进行资金结 算,如代发工资、代收电话费等业务;第三阶段是银行利用网络终端向消费者 提供各项银行业务,如消费者在银行柜员机(atm)上进行存取款等操作;第四 阶段是利用银行销售终端向消费者提供自动的扣款服务;第五阶段是电子支付 可随时随地通过因特网进行直接的转账结算,形成电子商务环境,即网络支付。 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 4 这是正在发展的形式,也将是未来主要的电子支付方式。 目前,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美国 亚马逊、ebay 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等公司的成功说明电子商务正在引领世界服 务业发展, 并影响着未来商业发展模式。 2006 年, 世界电子商务继续快速发展, 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电子商务的应用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和商务活动 的成本,促进了资金、技术、产品、服务和人员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推动了经 济全球化发展。从整体情况看,2006 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128000 亿美元, 占全球商品交易的 18%。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仍然是电子商务主力军,中 国等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日益成为国际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要力量。 根据支付系统供应商 aci 与金融分析公司 global insight 研究电子支付的报告 指出,2005 年全球电子支付年交易量达到 2100 亿美元,2010 年将翻 1 倍,复 合增长率是各地区 gdp 增长率的 4 倍。2004 年至 2009 年,全球各种类型电子 支付交易复合增长率达到 12.9,而同期报告数据所覆盖的 79 个国家的平均 gdp 增长率则为 3.2。 2、电子支付风险问题的产生 虽然,目前电子支付的发展十分迅速,电子支付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 是由于电子支付的方式自身的特性使其与传统的支付方式有很大区别,电子支 付是发生在虚拟市场的网络环境中,而网络本身所具有的无边界性和开放性, 为黑客、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等攻击网络银行和用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了可 乘之机,并且电子支付时还存在着如何双方身份确认的问题。部分用户的网络 安全知识匮乏,缺少足够的安全意识,使得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出现资金被盗 被骗的情况。加之目前对于电子支付的立法还不完善,这些都导致电子支付风 险问题日益凸显。 近些年来,电子支付安全技术手段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子支付的安全性问 杨天翔主编: 电子商务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88-89 页。 中华商务网: 2006-2007 年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年度报告 , article/21681.html,2007 年 2 月 1 日。 rfid 世界网: 电子支付席卷全球, 2007 年 04 月 24 日。 一、电子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 5 题也的到一定的改善。但电子支付仍存在着不少的不安全因素,网盗事件时有 发生。许多人之所以拒绝使用电子支付正是由于担心电子支付的安全性问题, 所以,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制约性因素。 3、电子支付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 既然电子支付的安全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 素,这就需要我们对电子支付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国际电子商 务的发展。那么在国际电子支付中究竟面临着哪些方面的安全风险呢? 我们认为,电子支付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是网络银行的安全风险和第三方 支付平台的安全风险这两个方面的风险。目前,在电子支付的服务提供者主要 包括两类,即网络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银行是传统银行的网络化延伸, 商业银行将网络支付业务看作为金融创新,并积极发展这一新的业务增长点。 网络银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 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许多第三方机构也纷纷投资运营网上 支付平台,并且逐步在电子支付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参与,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支付瓶颈问题,弥补了网络银行的 不足,从而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近些年来,网络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已经成为人 们在进行电子支付时使用的最主要的平台。由于网络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 迅速发展,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不断凸显。因此,对网络银行和第三方支付 平台的安全风险进行防范和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三)我国电子支付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电子支付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以及网上购物人群的迅猛增长,我国的电子 商务市场在信息流、物流等方面的许多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网民对网络支 付形式接受度不断提高,更多的商家开始将网络支付作为自己业务的一种支付 方式提供给消费者。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 (iresearch) 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 2005 年中国个人网上银行交易额为 24000 亿元,2006 年该交易额达到 41000 亿元, 年增长率达到 71%。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预测,2007 年中国个人网上银 行交易额将达到 60000 亿元,未来几年中国个人网上银行交易额规模将继续扩 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 6 大,2010 年该规模将超过将达到 116000 亿元。 目前,中国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主要在集中在查询、转账、交费支付等基本 业务方面,而以证券、基金以及外汇买卖等理财产品为内容的投资理财业务并 未被广大用户所使用,相信随着投资理财及网上信贷、保险等体现用户个性化 需求的创新型产品的推广和普及,未来个人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 阔。 与此同时, “支付宝” 、 “ 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以及赔付制度的完善 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子商务的购买信任危机,第三方支付方式借着网上 支付市场的“东风”得以迅速的发展。根据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发布的 2007 年第三季度中国网上支付研究报告 显示, 中国网上支付市场增长迅速, 交易额不断扩大。2007 年第三季度交易额高达 255 亿元,同比增长 200。可 以预见,在未来几年电子支付在我国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发展。 2、电子支付安全监管立法现状 2001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依据积极审慎的原则,制定和发布了网上银 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暂行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开办网络 银行业务的准入条件和风险管理要求;2002 年 4 月又发布贯彻暂行办法的 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对商业银行经营网络银行业务的监管要求。2002 年 4 月, 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成立了“网上银行发展与监管工作组”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 专家的力量,为发展和监管网络银行研究和制定政策。 2005 年 1 月 8 日, 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 2005 第 2 号), 要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及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在线交易结 算服务。由此,以填补在这一领域几乎空白的监管体系的任务被紧急提上了日 程。2005 年 4 月 1 日,我国颁布施行了电子签名法 ,该法规定可靠的电子 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从而在法律层而上规范了网上 支付中的电子签名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电子签名法生效之后又 相继公布了电子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 、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艾瑞咨询: 2007 年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交易额规模突破 1000 亿 , html/consulting/online_payment/detailnews_id_76121.html,2008 年 1 月 31 日。 一、电子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 7 稿) 。这些新的法律、管理办法都肯定了符合法律规定形式的电子签名在电子 商务中的法律效力,并对电子签名的形式、认证进行了规定。 2005 年 6 月 10 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 民银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基础 上,发布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其中对包括第三方支付平 台在内的支付清算组织的机构性质、业务开办资质,注册资本金、审批程序以 及其它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 标志着央行开始涉足国内支付清算组织的某些 “真 空领域”的监管。同年 9 月, 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公布,对第三方支付平 台的经营做出进一步规定,明确合资清算组织的发起、设立、权限。 2005 年 10 月 26 日,中国人民银行以指导性法规文件的形式颁布了电子 支付指引 ,对电子支付中的银行及其客户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电子支付指引 共 6 章 49 条,在遵循效率与安全原则的前提下,以电子支付业务流程为主线, 重点调整银行及其客户在电子支付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的内容。第一,界定了电子支付的概念、类型和业务原则;第二,统一了电子 支付业务申请的条件和程序;第三,规范了电子支付指令的发起和接收;第四, 强调了电子支付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第五,明确了电子支付业务差错处理的原 则和要求。银行使用电子签名应当经过第三方认证,也就是说金融机构支付签 名将从传统的账号加密码过渡到第三方对客户身份提供认证的新阶段。但是它 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并没有大量涉及。 电子支付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 人民银行在电子支付规则制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相关规则将逐步得以建立 和完善。 2006 年 3 月,银监会发布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对各种银行开办 网络银行业务在安全性方面提出更系统、更具体的要求,对网络银行业务的跨 境银行业监管、网络银行业务的电子化凭证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同 时,成立课题小组,充分借鉴国际最佳做法和利用现成的研究成果,研究和设 计网络银行的监管框架。 由于电子支付活动中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复杂性,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以 及其快速的创新,人民银行还将针对电子支付业务的特点、模式和参与主体的 不同,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要求,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指引” ,逐步建 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 8 立和完善电子支付业务规则,例如,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风险、资金交易 安全、打击网上洗钱等方面将做出规定。从而对电子支付进行较为全面的指导, 以解决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 3、现行电子支付安全监管法律的缺陷 目前,我国对电子支付风险监管相关立法问题的探讨尚处于初级阶段,多 是从技术层面上介绍各种电子支付工具或电子支付流程,或是仅仅提出一些法 律问题而很少去解决,或是单纯的解释现行法而未在立法层次予以讨论。如何 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电子支付法律,使电子支付有法可依,从而有效保护电 子支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函待解决 的问题。现行相关监管体系的缺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位阶低,可操作性差 目前电子支付安全的法律文件绝大多数是由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 会等制定的,在法律层次上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或行政法规相冲突其效力低于法 律和行政法规,其规定一旦与现在的有关就不能得到适用,这势必会影响其规 范作用。例如,1996 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 ,1999 年 3 月 1 日修订为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 国务院 1994 年 2 月 18 日颁布实施的 中 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996 年 2 月 1 日对该规定的修 改及 1998 年 2 月 13 日对该规定的实施办法;1997 年 12 月 16 日公安部发布的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998 年 8 月 31 日公安部与中 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 。由于 这些规章在立法程序上比法律和行政法规简单的多,并且其中直接涉及电子支 付的法律规范较少,立法也过于粗糙,政策色彩浓厚,在实践中可能丧失可操 作性。 (2)立法涉及面窄,法制化程度低 我国现有的电子支付立法主要停留在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运行、域名注册、 网络安全等网络发展初期的层面上,例如,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九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00 年 12 月 28 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 1996 年 2 月 1 日颁 布,1997 年 5 月 20 日修正)、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 2000 年 9 一、电子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 9 月 25 日发布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年 11 月 22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批委员会第 1144 次会议通过)等。其中与网络交易有关的立法很少,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子货 币、金融认证等缺乏相应的规范,致使现实中许多问题都无法可依。由于缺少 法律规范,网上支付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 1997 年以来,我国的各家商业银行相继开展了网络银行业务,实施电子支 付。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较好地解决了困扰网上购物的支付问题和与新 系统连接的问题,但我国现行的银行立法框架仍主要基于传统业务,对网络银 行和网络交易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在此背景下,各商业银行不得不更多地采 用合同的方式来规范此类新业务。这不利于保护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也不利 于网络银行的规范发展。 发达国家已经对电子货币的经营权有放开的趋势,如美国表示电子货币经 营不应局限于金融机构。欧盟指令草案更有甚之,电子货币经营者与金融 机构处于平等的地位,也可经营除电子货币之外的其他业务。而我国在电子货 币方面的立法很少,随着电子支付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而我国现有的立法,尚未考虑到各种形式的电子货币。在各种金融立法的实施 过程中也没有涉及如果电子货币经营者为非金融机构,能否在我国境内发行电 子货币的问题,这种业务应否申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这就使得目前对第三方 支付公司发行的电子货币监管处于空白状态。 (3)监管体系不健全 法律体系是银行监管制度的重要保障。在我国银行监管法规建设迈上新台 阶的同时,法规建设还存在一些缺陷,中央银行法不够完善。 目前,中国人民 银行尚不能完全发挥中央银行职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更多地 是充当货币发行的供应者即国家出纳角色, 而以预防为主的监管更是刚刚起步, 表现为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由于一些监管的配套法规不健全,不完备,使 监管在查出问题后,出现了定性难、执行难、处罚不严甚至“以罚代管”等问 陈俊:电子商务立法问题引论, 研究生法学2004 年第 1 期。 周虹、王鲁滨:信息化时代的银行监管问题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 年第 4 期。 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 10 题难以产生应有的法律震慑力,明显弱化了监管的功效使得其监管执法大打折 扣。而且银行监管的内容狭窄我国目前银行监管内容主要是机构的审批和经营 的合规性,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的风险性监管相对较弱。可见,我国电子支付 的立法严重滞后于金融电子化的步伐,这给依法规范和管理市场,保护当事人 的合法权利,预防电子支付违法犯罪带来一定困难。 对于我国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2005 年 7 月发表 讲话指出,当前我国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正面临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货币政策、 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对我国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支付结 算体系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前瞻性的支付结算法规体系; 形成以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清算组织等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 体系;完善以支票、汇票、本票和银行卡为主体,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的 支付工具体系;建立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 础,票据交换系统、卡基支付系统等并存的支付清算系统;建立健全有利于支 付工具创新和支付风险防范的支付结算管理体制。 电子支付安全是保证商事交 易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电子支付的法律依据欠缺和不完善,将直接制约金融 活动的安全有序发展,所以必须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从电子支付的 法律监管这一角度全面深入探讨完善国家在电子支付过程中监管秩序的法律规 范。研究和参照国际相关立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电子 支付安全立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四)完善我国电子支付安全法律体系)完善我国电子支付安全法律体系的的总体总体安排安排 1、确立逐步完善的立法原则 我国传统支付法律体系中关于现金和票据清算的规则并不能完全适应电子 支付的出现和发展,但就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立法原则和现状而言,制定出台 专门规定电子支付的法律规范的时机并不成熟。一方面,立法落后于实践是一 般规律,尤其是对待涉及高科技的商事行为,法律应采取宽松的态度,为科技 的发展留有余地;另一方面,我国电子支付在整个支付体系中的比重尚不如发 达国家,落后的金融环境决定了立法决策因为没有足够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而难 丁韶年:中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电子商务世界2004 年第 4 期。 一、电子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 11 以实现。就我国电子支付立法现状而言,虽然合同法中肯定了电子数据交换的 法律效力,但在分则中并没有规定电子支付的基本权利义务。虽然各大商业银 行及中国人民银行也正在努力发展完善电子支付系统,立法机关以及中国人民 银行、银监会也开始着手制定有关电子支付安全的法律法规,但银行业规范的 制订和法律转化及不断完善必然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探索和实践。 因此,上述的各方面因素决定了我国电子支付的法律规范必然是局部的、 修正型的法律规范,而不可能像美国及国际统一法那样的系统的专门法律。与 电子支付相关的立法,也必然要实行逐步完善的原则。 2、健全我国电子支付法律体系总体安排 以立法的方式填补电子支付法律体系中的空白,是解决传统支付法制度不 适应的根本途径。而就整个体系而言,不仅需要制订与电子支付直接相关的规 范,而且为保障电子支付合法有序进行,包括交易主体资格、信用、合同规范 在内的多方面法律问题,都需要明确的规范来规定和制约。 电子支付法律规范是调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经济主体以电子方式 进行债权债务清算和资金转账结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电子支付法的特征表现在:一是程序性,支付系统法作为支付形式法,它 是实体法中的程式性规范,主要解决支付的形式问题,一般不直接涉及支付的 具体内容;二是技术性,在支付系统法中,许多法律规范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 技术规范演变而成的。例如,在电子支付中,一些国家将运用公开密钥体系生 成的数字签名,规范为安全的电子签名,这样就将有关公开密钥的技术规范转 化成了法律要求,对当事人之间的支付形式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三是复杂性, 源于电子支付技术手段的复杂性与对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的依 赖性,通常当事人必须在第三方的协助下,才能完成支付活动,新技术条件下 的电子支付和网络支付要求多方位的法律调整,以及多学科知识的应用。 关于我国电子支付安全方面的法律规范, 需要明确电子支付的当事人之间, 包括付款人、收款人和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从而完善相关的电子支付安全法 律制度。具体来说,完善我国电子支付安全法律制度应该从完善网络银行的法 律规则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风险与安全的法律监管问题以及加强电子支付 安全监管的国际协调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国际法为视角 12 二、二、我国网络银行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网络银行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一)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 1、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虚拟银行,它是指采用因特网数字通信技术,以 因特网作为基础的交易平台和服务渠道,在线为公众提供办理结算、信贷服务 的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转 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 捷地办理各项银行业务。实行将银行服务直接送到客户办公室或家中的服务系 统。 可以说,网络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网络银行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最早在美国兴起。 1995 年 10 月 18 日, 由美国三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即安全第一网络 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 简称 sfnb )。这家银行没有高大的建筑物 和营业地点,只有网址,一切的金融交易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全行有职工 10 余 人(员工的主要工作是对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但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最初的 两个月内,就获得了约 1000 名客户。到 1996 年,其客户已经达 5000 多人,遍 布美国的 50 个州, 并以每月近 100%的速度迅速增长, 当年的存款额就高达 1400 万美元,到 1997 年已经达到 4 亿多美元。到 1999 年,该行存款总额已经高达 5 亿美元。 网络银行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网络银行业务, 其中,美国和欧洲是网络银行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和地区,美国和欧洲的网络 银行数量之和已占世界的 90%以上。在美国,继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建立并取得 成功之后,美国的几家主要商业银行如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摩根银行、美国 商业银行等也相继在互联网上设立站点并提供网络银行业务。在欧洲,网络银 行的份额也在急剧扩大,据统计,到 2000 年 2 月欧洲已有网络银行 122 家,网 络银行的渗透力不断增强,已有 13 金额约为 1580 亿欧元的储蓄通过互联网 张楚著: 网络与电子商务法教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33 页。 方先明、熊鹏: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会科学家2005 年第 2 期。 二、我国网络银行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 13 来进行。 在北美,加拿大丰业银行率先推出网络银行业务。在亚太地区,澳大 利亚和新西兰有多家银行提供网上金融电子交易。 2、网络银行面临的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