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路径分析.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路径分析.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路径分析.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路径分析.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路径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q o 度与组织在资源匮乏的境况下持续互动和竞争,正是制度变革的关键岁 本研究描述并分析了一个由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过程。通过观察媒介对当代中国 消费领域两则案例的报导,本研究发现,在这两组新闻文本从撰写形成探讨空间 影响政策面的过程中,媒介的报导并没有局限在对新闻事实的直观呈现,而是有 技巧地遵循了这样一个逻辑:它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呈现”,将报导焦点放在与人们 同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上,然后,在这种呈现的基础上,使新闻事件中非正义性的 。1 r 一 一面引起读者情绪上的响应,从而建构了具有吸引力的公共话语。f 这个话语不仅与主 。、 流意识形态建立了连接,还成为公众用以解释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基本推理架构。最 终,在媒介开辟的公共空间内,普通消费者和社会精英阶层都开始在媒介建构的话语 ,h 一 框架内对特定制度和政策进行诠释,从而形成对制度的挑战。 这两组文本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使我们得以研究当代中国媒介如何 再现这些客观发生的事实,并使得这些报道能够形成广泛的话语讨论空间,进而影响 各自领域的上层制度。由这些新闻文本延伸开彳本研究试图总结媒介在参与制度变革 的过程中如何扮演角色,总结在我国当代的社会结构特点之下,普通消费者如何经由 媒介获得与政策部门协商的表达方式并进一步总结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路径。 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它观察了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尚未完全成熟的前提 ,、- 、一 下,公众如何通过媒介的帮助和参与得到公开的表达机会,从而与制度上层产生互动, 直至对制度的变革产生影响。士 关键词:制度变革媒介制度j 路径表达 ?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c o n t i n u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 sa n dc o m p e t i t i o n sb e t w e e ni n s t i t u t i o n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 t r a d e rs i t u a t i o no fd e f i c i e n tr e s o u r c e ,b e c o m et h ek e yo f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v a i l a n c e t h i sr e s e a r c hd e p i c t sap r o c e s so f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w h i c hi n v o l v e sm e d i a s r o l e t h r o u g ho b s e r v i n gt w oc a s e st h a tm e d i ai n f l u e n c ep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s u m p t i o no f m o d e mc h i n a t h i sr e s e a r c hf o u n dt h a t ,t h er e p o r t so fm e d i ah a v en o tb e e nl i m i t e di n r e p o r t s o nd a i l yw o r ko ft h eo f f i c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o fc o n s u m e r s ,b u tf o l l o w e dt h el o g i co f m e d i a :t h r o u g ht e l l i n gf o l ks t o r i e sa n dp r o v i d i n gap u b l i cs t a g ef o rp r a c t i c e s o f e v e r y d a y l i v i n g m e d i ac o n s t r u c td o m i n a n t w o r d sa b o u ta c t i v i t i e so nr i g h t so fc o n s u m e r se f f i c i e m l y t h ew o r d sb e c o m eb a s i cr e s o u r c e sa n df r a m ef o rp e o p l et oa n n o t a t eb u s i n e s s e sa r o u n d t h e m i ti so nt h i sf o u n d a t i o no nw h i c hs o m ep r o b l e m sa b o u ts p e c i f i c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n d p o l i c i e s a r ep r e s e n t e dt op u b l i cd i s c u s s i o n ,a n “a c t i v 时o f w o r d s p o i n t i n gt os p e c i f i c 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n d p o l i c i e s h a sb e e n f o r m e d d u r i n g t h i s c o u r s e ,m e d i ap l a y r o l e so n ”s t o r y t e l l e r , p u b l i cs t a g e ”a g e n d ac o n s t r u c t e r 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t h er o l eo f t h el a t t e ri s o nt h eb a s eo ft h ef o r m e r t h e s ef u n c t i o n so f m e d i ae n a b l et h es o c i e t yo rt h ep u b l i ct om a k e e s s e n t i a l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s y m b o le x p r e s s i o n ”t os t a t ea n d 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i sp r o c e s si s ,u n d e rap r e c o n d i t i o nt h a tt h ep u b l i ca r e ao f m o d e m c h i n ai ss t i l li m m a t u r e ,w i t ht h eh e l pa n d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o f m e d i a ,i t o b s e r v e san e w w a y t h a t t h ep u b l i ci n t e r a c tw i t ht h es t a t et h r o u g h p u b u c s o c i a l e x p r e s s i o n k e y w o r d s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v a r i a n c em e d i ai n s t i t u t i o np a t h e x p r e s s i o n i 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阁题的提出 1 绪论 侉为“砍獗龟缆先 亍者”的蹬矧遂宁电信员工,袋在也许不寂寞了。茵为侮有“一 欢了之”怒法懿网路入锹乎一下予多越来了。 6 足l l 舅上午9 点多,出末省聊城枣一处电信管道井内,移裁、联通秘铁暹公邂 遭崖光缆均遭到人为鲍熬断。藤势内鲍网通光缆则完好无换。 3 家公司中,铁通损失最为严重。受此影响,当时在聊城市用铁通电话拨打中围 移动手机全部中断。 据铁通反映,抢修至下午4 点多,网通聊城分公司员工前来阻比:“你们也别接 了,把并内的光缆都抽走,哲则,还给你们剪断。” 萁中网通的一位负责入承认,他们芷按照山东省电信公司( 即现在的阏通出东省 分公司) 豹要求,三天之痰簧将势内菲溺逶能光缆、电缆清理竞率。 事髫,摇了解,瓣逶受爨人对下震豹蠹葬行为表示歉意。经过游调,抢修王终缌 以继续逶蟹。 不过,在聊城察l 牛发生翦压,类似的故事也在河j b 唐山上演。 6 月6 只,铁通唐山分公司员工在避行线路检查中发现,架设在唐山新区的一段 电缆在4 6 0 米范围内,被认为剪短7 处,并被拿走约2 0 0 米,造成铁通在新区的中建 二局用户通信全部中断。后经核实,此事是网通唐山分公司( 即前唐山电信公词) 所 为,对方也承认确有其攀。 据安徽铁通分公司的枉军和称,今年5 月份,在镉陵常,当缝电信员工将 氇稍静 光缆砍繇,造残通信中耨 这是2 0 0 2 年5 胃9 基裂载农鸯方震寒b 1 5 产经舨妻冬一受4 鬏为“淮来疑警魄 信竞争”魄裁闻。这则裁闻披露的是中国电信市场在打破原有蘩皈格局、拆分为六大 基础电信运营商( 新中圈电信、新网通、中豳联通、中国移动、铁通和中豳卫星通信) 后丌始遇到的新问题互联互通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宅谣韭不簿予传统经济行监,它其有全程全鄹稻规模经济躺橹,谯,两络价值的最 大化必绥逶过不嗣网络瓣蔓联互逶才艉缮以实璇。毽在竞争性静市场中,为竞争对手 提供互联互遴,这是任砖一个盒拢邦不愿毂瞧,趿为绘耘兴金数提供畅透熬豆联互遴, 就意味蕾为竞争对手”赁献”了惠己的网络资源,意味着竞争对手可以剥用这些资源 同自己争夺用户及话务量,这对主导运营商来说,无异于“自掘坟纂”。因此,电信 事业的玎放,不仅鞲来了电信运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墩引发了逡营商之间多层蕊 的业务竞争,改变了传统的通信行业格局,依托市场开放的前提背景,部分地市的运 营商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逐渐将竞争演变为恶性竞争,部分遴营商的网络之间出现 了邋而不畅的现象,消赞者成为首当冀冲的受害者,蕻导致的结果是:消费者感到自 己的利赫遭受了损害,井感到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遥。 9 0 年彳弋中麓戳来,粪钕筋 三i “消费者利益受擐”为主题的敌事型报道开始颁频掰 凝鸯当 弋中蓬的媒介上,形戏了一种特有的媒介掇遴形式。不管怒窜籀媒介援鬣, 还是电予媒会泡 ;凳,甚至薮兴静感络媒奔都瓣这垫摄遴透栋给予了重视。霄握墨 的篇蝠、时段或网络空阉都歉用予擐邋类似的案例。尤其是对予9 0 年代以后发展怒 柬的中国大众化媒余丽京,他们聋处理这些案例的报道时离调介入到事件中,以个人 观点引导读者的思维逻辑。也正慰从这些媒介上,我们获知,当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遇 到利益受损和不公平待遇的问题时,可以采用新的应对方式:即诉诸传媒,并避步 诉凿法律,直歪动摇上朦制度规范。 1 2 磁究的曩的与意义 这些莹现在媒介上的生动案铡成为本磁究落入论舔静麓点e 僵楚本磷究静囊煮集 中- 嫠其中一类爨考特殊瞧懿寰铡上:程这些褰镄中,浜讼抟对象劳非营逶瓣厂赛,翼孬 是国家 亍业监管部f 1 ,靼壶黧家经营并承担一定喾理职能嬲部门, e 如上述案例孛熬 信息产业部,一个客理拳实是:它既是逛信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又是行业管理部门; 诉讼的主体往往是消费者,他们选择诉讼作为个体生存的袭达方式a 本文的研究案例主要集中在两个系列新闻文本上,一个是关于“互联冱通”的相 关报道,另一个是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改革的相关报道。在这两个系列文本中,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受到“诉讼”和话语挑战的分别是信息产业部和卫生部这两个国有部门。之所以选择 这两个系列新闻,方面是因为它们的相关报道数量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话语:另 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两个系列报道都以消费者权益为探讨的核心,引致或正在引 致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系列新闻促使卫生部着手修订这 部法规,而且还使关于修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提案在1 9 9 9 年的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2 0 0 0 年的两会期间被提出。“互联互通”相关报道促使全国3 0 余省的电信公 司、移动公司及联通、网通之间签定网问互联互通协议,信息产业部在2 0 0 2 年末 f 式向新华社记者发表声明:“将把互联互通作为2 0 0 3 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关法规 和条例都将进行修改。” 因此,这两组新闻文本从撰写形成探讨空间影响政策面的过程为我们提 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使我们得以研究当代中国媒介如何再现这些客观发生的事实, 使得这些报道能够形成广泛的话语讨论空间,进而影响各自领域的上层制度。并由这 些新闻文本延伸开,试图总结媒介在参与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如何扮演角色,总结在我 国当代的社会结构特点之下,普通消费者如何经由媒介获得与政策部门协商的表达方 式,并进一步总结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路径。 1 3 研究方法概述 本研究主要基于对新闻文本资料的分析,同时结合个案研究和文献检索以及对媒 介从业人员的若干深度访谈。 1 3 1 材料的收集 新闻文本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报纸。本研究选取了南方周末作为本研究文本资 料的主要来源,并辅之以中国消费者报北京青年报等。这些报纸发行量都很 大,尤其对于消费者权益报道方面颇有建树。其中,南方周末更被认为是中国消 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议程设定者,本研究在进行深度访谈环节时,曾与受访记者和编 辑探讨这一论断,获得了他们的一致首肯。 网络媒体为本研究提供了资料补充。新浪网和y a h o o 是本研究选定的两家网站, 他们都是目前中国浏览率最高的网站,尤其是就“新闻”版块而言,他们拥有的庞大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缡鞲力爨衽滔络链接功熊篌零磷究熬嚣令系弼文本裁攥笺蠢盏翰羚竞。艽蕻是程渗及 到与潢葵者绦妒誊美螅赣港中,魄之予传缝嫫余,宅们郝撼供了系统鹣专踅毅耀,这 青剿于本辑究把握事 拳的全貔,势褥以了解蕤瞧媒体怼该攀 牛浆报道。 l 。3 ,2 分析穷法 1 ) 本交主爨采取文零势褥滟方法,丈量藏葶;了文奉涤瓣,蘩点裁橱这煞藏鬻 文本懿辩运蹈文字、镣号等象莲工是,对享会事箨遂嚣建捻窝霉星瑷,姨蕊影拣公众 对攀转的认翘【“。 ( 2 ) 文献探讨法,收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些期列、文章、专麓、研究报告、 政府也版物,以及官方和民闻网站的棚关资料,这些资料赋可以辅助本研究梳理分桥 脉络,也可以为静卷性和比较性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 3 ) 深发访谈法,本研究还与部分撰霹新闻的记者和编辑避行了深度访谈,他 们对新闻事件裔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事件当事入髓翔蜜情况,遮为本研究凝供了实i 姬 藿稿,茏矮是在对薪阉文本瓷褥 乍分橱耩于,南方餍末的两俊记者提供了对脊关制 度鹜累懿分辑,绫本磅究在一定稷寝上避兔了窆泛懿逻辑推断翠l 。 1 盎鸯琪尺众传拯理论寝证静北三民骞局。1 9 9 2 :8 9 凳兰:鎏:兰:塾:坚笺! 2 1 翌! ! l 塑! 燮! 垒兰悠i 2 1 鹜墼茎呈! i ! 壁! 彗坚:登曼:! ! 壅:塞翌壁兰霉鍪篓兰:! ! 堑 华审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制度变革理论综述 2 制度背景分析 2 1 1 对制度与制度变革概念的界定 制度通常拔定义为一组行为艘则的集合,这烘规则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有关, 支配和约束社会各阶层的行为 1 1 。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的主簧作用是建立人们互动的稳 定络构,以降低不确定性。同时,所有现存制度又总怒某种既定利益格局的固定,任 何制度变革都是利益格硒的调整。制度分析是西方经济学派新兴的“新制度学派”倡 导的研究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稍度变革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荔过程。制度变革可以 被理解为释效益受高豁铡菠对舅一释希l 凌豹替代过程,芬胃戮灌廊为对一;释凝有盏 鼓毒度懿,生产过程。到发提供静一系列溉则国享衾谈哥鑫冬嚣正式约泰( 主要包括徐缓 理念、伦理规蓖、遂德戏念、风俗习馁、意识形态等爨素 、国家媲定熬委焱约寒( 镪 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等等) 和实施机构所构成( 2 l 。由于享土会生活是由成文鲶 和不成文的规则、习惯、文化、心理等构成。只有对制度和制度结构的一般原理进行 分析,才能解释社会形态范刮内的制度变革例。 2 。1 2 制度变革的方式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发变革理论认为,制艘变蕈有两种方式:一是囊下而上的自发 型的诱致性变迁,由市场力量诱致产生;二题强制性变迁自上而下的由政府推动 的制度变革4 1 。诱致性制度变革是一国制度变革的基础,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 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特定群体,在某种时机自发倡导、缎织和 实行,它强调的是制度变革韵经济性原刚,而这鹜个入或特定群体,被称之为诱致憔 诺蜥经济史卜的结构与变迁上海兰联出版社,1 9 9 1 :9 9 【:l 诺鞭经济史l 哟结掏峰变迁上海三联出版挂+ 1 9 9 t ;1 0 2 獬n o a hdc ”p a r t1 1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c h a n g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i n s t i t u t l o n a ic h a n g ea n de c o n o m i cp e r t b r m a n c e c a m b r i d g e u n l v e r s i q p r e s s 1 9 9 0 p p 7 3 1 0 4 f 4 声蠖撵巍方薷制瘦经济学串萄笈琏出缀社,1 9 9 6 :8 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度变革的仞绒行动团体:相形之下,强制性制度变革是制度变革的补充,它编重于 适直面较广的制度变革,以国家为主体的行动团体被称为制度变革的次级行动团体。 制度变革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利益最大化原则,而渐进性是制度变革的最主要特 征:首先,制度变革的过程通常是对组成原有制度架构的法规、准则、惯例和做法进 行不断适度调整的过程忆 其次,制度变革的完成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行动团体的突破阶段, 第二阶段是制度初步确立阶段,即多数群体跟随初级行动团体,从而促成制度得到政 府以法规形式的确认,第三阶段是制度成熟稳固阶段,也可称为伦理创新阶段,在这 个阶段,新制度在与之相关联的社会成员中已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并被他们默 认、接受并传承,成为特定社会次文化的习俗伦理部分,新制度在此时己初步形成社 会内的伦理道德压力,其内在的积淀性和稳固性渐渐显示出来,这是制度巩固和成熟 的标志【2 1 。 再次,制度创新往往要经历从个人或志愿集团自发兴起到被政府引导推广的过 程。个人或志愿集团从自身动机出发,不惜突破旧制度的束缚,从而达到使政府从静 观其变到作出接受、修正或制止制度规范的选择【3 】。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制度变革领域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从研究目的而言, 本研究旨在分析“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过程”,媒介究竟是怎样塑造公共话语空间? 媒介是否充当制度变革过程中的初级行动团体,从而使政府在对新闻事件有所感知的 情况下进行可能的决策? 这是一个显性的层面,而就我国的客观历史与现实而言,媒 介之所以能在今时今日具备“参与”的基本素质,也是基于媒介自身的角色调整,从 这个意义上说,批评报道制度的出现至为关键,换句话说,本研究收集到的案例报道 之所以能够在媒介上出现,也是基于媒介制度本身的变迁。在下文中,本研究将首先 介绍案例出现的社会制度背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其次 将介绍媒介制度背景在市场化竞争环境的驱动下,媒介在新闻内容选择上的调整 和变化。 卢观祥两方靳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 9 9 6 :7 6 奥斯特罗埘,菲尼、皮希特制度变革与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1 9 9 2 :2 0 4 l ”卢观拌两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 9 9 6 :9 2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社会制度背景 本文所选敬斡“电信互联互逐”稻“医疗事敬处瑗办法”两个案饲,分剐体现了 发生在,圭产鬏竣秘溃费领域懿享主会隶发袈交情况,它们都与游荧者懿切身澍益蓬接糨 关。之威以出现与之楣关蛇纠纷巍案捌,既与7 0 年代末以来枣场经济改摹职母致懿 体制内变革相关,也与体制钋的媒体参与相关针对国煮部门服务的消赞纠纷和诉 讼也是在这样个潮流下出现的。在当代中国,尽管市场缎济早己激活,但部分国蠢 部门仍然垄断着部分产业和服务,由于垄断,它引起的问题就更加突出【2 】。尤其表现 在一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越来越多的案例纳入媒介的视野,于是便 出现了本研究开篇引用的新闻文本。 2 2 1 互联互通问题的制度背景 本文选取“互联互通”为新闻文本之一。“互联互通”是电信改革之后出现的新 名词,此】j ,全国只有一家运营商中国电信,谈不上谁和谁“联”、谁和谁“通”。 随着中国移动、中豳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闰铁通、中国卫通六大家撼础运 营商割据硒面的形成,甄联置通问题才逐渐成为电信改革的焦点。 与其经服务不溺,电信服务最大静特点在于全程全网,六大运营商的数据交换过 程共用一张网络。“全戆全赋、互联互逶、痰模效益”豹特点决定了务稗壤信潮都不 可熊是孤立鲍,不警互联一方愿意不愿意,装怒馕冬叁懿爨产在在饪侮对粼任麓缝点 郄能够享受到电信服务,都嚣要一个裁提,即各个电傣网终必爨是相遇的,否则属予 不同网间的用户就天法实现沟通,因此嚣种电信网最终都要实现豆联豆通。 而在运营商的具体层面,中国卫通经营卫星通信,与其他运博商旗本上不会产生 正面竞争。中豳电储和新网通刚刚拆分宪毕,虽然在本地固定电话网和长途网上产生 竞争,但阐有的关系至少让双方维持一段“蜜月期”,中国移动与现中国电信和新网 通由于主营业务不蔺,也不会有正面冲突。 褶眈之下,中菡联通和铁通的处境稍微妙得多,联通是持有电信牌照最为齐全的 g k 曙光中国制艘变革靛寨删研究。上海人是出舨挂,1 9 9 6 :4 3 2 毛好坨中田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唇广播电视出版社,1 9 9 6 ;1 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综合性电信运营商,除了g s m 和c d m a 的移动业务之外,还拥有全国第二大长途网以 及在部分省市经营的本地固网,而这些业务是中国电信赢利的主要来源,也是他们始 终捍卫的地盘。 铁通则是获准在全国经营长话、市话、i p 和互联网业务的运营商,与联通不同的 是,铁通在全国范围内直接与中国电信和新网通正面角逐。与中国电信数十年的经营 资历相比,无论是铁通还是联通,都处于后来者的角色,在直面市场时,由于竞争失 和导致的过激事件就发生了。 2 0 0 2 年4 月,四川遂宁爆发人为砍断通信电缆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联通在固定 网业务和其他电信业务互联互通问题的全面爆发。自此,有关互联互通的报道在各大 媒体上刊登,引起读者广泛探讨。 电信改革的初衷是引入竞争,通过竞争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商的服务质量,让 用户得到实惠。作为新运营商的生命通道,如果互联互通不能落实,各大运营商之间 就会形成相互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电信市场一旦遭到破坏,势必会大大增加用户的使 用成本,电信改革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 近两年来,信息产业部接连出台了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和电信网间 互联争议的解决办法。但是,按照目前中国电信行业的监管体制,信息产业部既是 电信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同时又是监管者,具体到各省,还设有省通信管理局负责监 管,运营商之间在网间发生纠纷时,一般先上报到省通信管理局,由其协调。如果解 决不了,再上报至信息产业部。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地通信管理局在人事上、 机构设置上、管理职能上难以回避与各大运营商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纠纷时, 便出现了普遍的监管乏力现象,通信管理局最初被赋予的职能在现实运转中并没有发 挥出来互联互通一旦出现问题,受害的消费者只能借助于媒介的力量获得表达的权 力。 互联互通保持顺畅会有利于全部运营商的网络价值提升,电信经济领域的 m e t c a l f e 定律很好地揭示了电信网之间的内在关系。据测算,2 0 0 0 年互联互通为各电 信运营企业创造了可观的业务收入,约合1 0 0 0 亿元( 不含出租电路得到的费用) 。其中, 原中国电信在互联中得到的业务收入约为2 7 0 亿元( 含公网、专网联网收入4 0 亿元) ,中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移动在互联中得到的业务收入约为5 2 0 多亿元,中国联通在互联中得到的业务收入 约为9 0 亿元( 不含国信寻呼) 。而对于原中国网通等公司来讲,其全部的业务收入均来 自于与其他电信网的互联互通。根据2 0 0 1 年1 月各电信运营企业有关数据进行测算, 实现互联互通后,各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中国电信 的网络价值提高了1 7 倍,中国移动的网络价值提高了l o 倍,中国联通的网络价值提高 了1 2 6 倍。 但并不是每人都有“全程全网”的胸怀,如前所述,大运营商并不希望与后起运 营商互联互通,因为这样一来,拥有更多网络资源和用户的巨无霸与刚刚出现的新生 力量就将在竞争中平起平坐,加上我国政府对电信行业仍实行非对称管制,新兴运营 商在资费方面享受比主导运营商更优惠的政策,于是,阻碍互联互通便成了主导运营 商保护自身竞争优势的“法宝”。最终,电信互联互通的受害者依旧是消费者,从数 据业务到移动通信业务,消费者的利益不断受到损害,在互联互通问题严重的省份, 如湖南,消费者协会在2 0 0 2 年2 月2 日接到的投诉电话就达1 0 1 次( 长沙晚报) ,但 “消协”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没有形成一定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前提下,互联互通的问 题没有引起更广泛的讨论。 2 2 2 医疗事故处理问题的制度背景 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演变过程中,同样发生着与上述案例相似的变化。 改革前,由于整个国家都在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消费人们拿自己 的剩余收入到市场上去花费这样一种社会行为是基本上不存在的。与之相应,“消费” 和“消费者”这样的概念无论是在官方还是在民间话语中都很少被采用。7 9 年以来 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发 展不仅带来了商品的极大丰富,还使人们手中可支配的收入也逐渐增加。消费的活 跃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出现的。但是,尽管基本的市场制度正在建立,市场制度 的不完善却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产品质量不过关,威胁到使用者的身心安 全,物价不稳定甚至哄抬物价的问题,虚假广告,伪劣产品盛行等等。这些问题的 出现正是出现众多消费纠纷的背景,消费问题的大量涌现也促使了社会成员寻求解 决问题的方式。 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的应对策略是开展一个以政府为中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运 动,由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来处理人们在消费领域频繁遇到的种种问题。这样,中国的 消费者运动始于1 9 8 4 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成立。由此,地方各级政府按照行政 区划也响应地成立了地方的消费者协会或响应组织。这些组织机构的成立为在全国范 围内开展消费者保护运动提供了基本的组织网络基础。消费者保护运动也因此被纳入 了政府同常工作的范畴。“消费者保护运动”由国家来充当运动主体。 “消费者保护运动”以及“消费者协会”这个常规组织的出现使得消费者寻求问 题解决的活动开始活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遭遇到利益损害之后开始投诉于各级消 费者协会,寻求解决。但是,这一阶段的投诉大多数没有上升至法律诉讼阶段,大量 的法律投诉案例自9 0 年代中后期出现。1 9 9 4 年1 月中国消费者保护法出台,至此, 消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法律处罚方式有了可供操作的依据。这使得部分 消费者开始运用这个法律,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利益补偿和公正待遇。 这些活跃的法律诉讼活动涌现得越来越多,吸引了媒体的注意。 本研究的另一个媒介文本医疗事故处理,是从9 0 年代中期开始起登上中国传 媒舞台的,在9 8 年到9 9 年期间达到高潮,医疗事故维权一方面记载并陈述了众多平民 家庭的不幸,而几个消费英雄倾家荡产的维权故事、不断跳高的赔偿金额又无疑成为 媒介吸引读者的兴奋点。 在此期间,医疗事故纠纷是全国各地新闻的重点。与此同时,1 9 8 7 年颁布的医 疗事故处理办法在沸沸扬扬的议论和指责中十易其稿,却迟迟不见明朗。 现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是国务院l 9 87 年颁布施行的,在十几年的时间里, 它几乎成为处理医疗纠纷唯一的也是最直接的法律依据。按照这个办法的规定,医疗 单位只有在酿成医疗事故的情况下才对患者进行赔偿,而对因医护人员诊疗错误,使 病人延误疾病治疗最佳时机,造成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等非医疗 事故情况,医院则不必承担赔偿责任。这一法律“级别”不算最高的行政法规,由于缺 少对病人权利足够的尊重和保护,越来越成为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医疗事 故时难以逾越的冰山。 旧办法中存在的问题此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媒介的质疑。因为按旧办法 1 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构成医疗事故不同等级的一次性补偿金额最多不到l 万元。而此后通过司法途径产 生的越来越高的赔偿额也让医院方面难以接受,“医疗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行为, 是不是一有失误,就要由我们医生来承受巨额赔偿? ”这是医院的普遍认识。 1 9 9 2 年春,中国医学管理学会在洛阳召开“医疗事故纠纷防范与处理”讨论会,议 题便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对具体条例含混不清的界定给医疗工作带来的麻烦。 当时参与会议的记者至今对会议场景难以忘怀,因为整个大会成为医疗卫生人员声泪 俱下的控诉会。绝大多数医职人员抱怨,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不依据医疗事 故处理办法的多级事故赔偿标准,而只是按照民法通则简单办事。” 法院的日子也过得不轻松。在医患两方的双重压力下,越积越多的卷宗让法院方 面无所适从。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立场指引下,许多法院开始规定,“不经过 卫生部门的医疗鉴定,法院不予立案受理”。这一规定使法院减轻了受理诉讼的压力, 但公民的诉讼权却被剥夺,这种没有法律依据可供支撑的规定招致了更多的不满情 绪。 1 9 9 2 年底一份关于修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意见收集报告提交至国务院法 制局政法教科文卫司。此时距办法的正式出台还不到五年时间,为避免给人朝令 夕改的印象,当时主管此事的张省祖司长签发的意见是,“维护法规稳定性,暂不作 修改”。这致使办法的修订首次搁浅。 而在这期间,1 9 9 0 年l o 月1 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施行的行政诉讼法让局面 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医疗事故处理 的主管部门,被放置于行政诉讼的被告地位,如果患者对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裁决不 服,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医院方面不服,也会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卫生行政 部门不作出处理决定,仍然可能以行政不作为名义被上诉法庭。因此,无论卫生部 门采取何种裁决方式都将置身于被告地位。这样,在一段时间里,各地方卫生行政部 门把一半以上的精力用于应付各方面的纠纷和官司。 在事件混沌而不明晰的状况下,卫生部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医疗鉴定委员会”的 ”替罪羊”。一度,国家有8 个省的卫生厅副厅长兼任省人民医院院长。管理医院和主 办医院的职能不分,使得许多时候,卫生部门不得不出面替医院说话。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9 9 3 年开始,每逢”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会提交议案,呼吁修改现行办 法,并提出医疗事故处理”问题应尽快专门立法,但由于大部分议案最后都会具体 落实到有关部委归口管理,因此,议案流转的最后一程还是卫生部。 9 0 年代末,消费者协会的介入放大了患者的声音,几起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医疗 事故,如“四川李蓉接生案”、“湖北双胞胎脑瘫案”等让此类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一时间患者对各医院的投诉大为增加,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投拆与法律事务部的一份 资料显示r 2 0 0 0 年1 月到3 月,中消协收到9 9 2 封投诉信中,关于医疗纠纷的就有 8 2 件。” 2 3 媒介制度背景 之所以大量的消费纠纷和诉讼被媒介披露出来,这与媒介自身的制度变革也有关 联。9 0 年代以来,中国媒体从纯粹的宣传部门向传媒产业过渡,这成为中国媒体制度 改革的框架性过程f l 】。而在这场变革中,中国媒介制度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极为显 著的变化,媒介开始在市场化方向的指引下决定媒介内容的选择,而怎样吸引读者、 怎样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成为媒介在进一步发展时最为关注的问题,批评报道在此时顺 势出现。大量批评报道的引入可以帮助树立媒介“社会公器”的正面形象,例如南 方周末,本研究从中摘引了大量文本,该报编辑在头版社论中宣称“给弱者以关怀,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种宣言式的表白实际上是提升报纸的公信力,一 旦在实际运作中得到读者的认可,媒体的美誉度就会迅速提高,从而使媒体具备参与 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素质。 我国的媒介制度按照基本功能,可分为自上而下的三个层面,即媒介的宏观管 理制度、编采运作制度和经营分配制度【2 】。这三个制度三足鼎立,互相依存。位于 制度体系顶层的宏观管理制度最基本的特点是“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居于中 间的编采运作制度涉及媒体内部业务运作的种种规范和例律;位于底层的经营分配 制度包括广告、发行等经营活动。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具体层面来探讨媒介的制 i t l 陈t 阵林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中国传媒制度变革太平洋出版社,1 9 9 9 :1 0 9 【二l 陈怀林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中国传媒制度变革太平洋出版社,1 9 9 9 :l i l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变革。 2 3 1 媒介经营思路的转变 1 9 9 2 年确定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新闻事业在“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的新思路下发展,使整个传播事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就媒介的经营管理制度而言, 丌始从“接受国家机关领导,以国家预算拨款为活动资金来源,不进行成本核算,不 上交利润和税金”的事业化管理转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收入抵偿支出,实现尽 可能大的利润,从而得以向国家缴纳税金,向投资者提供收益”的企业化管理。中 国媒体丌始从“意识形态媒介向产业经营的媒介过渡”。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媒介仍 保持国有属性,但已从完全依靠政府供给的事业单位属性逐步转变成事业属性、市场 化经营的现代企业。随着媒介自身在追求经济利益上的新要求,同时也随着政治因素 对媒介影响力的适度调整,媒介除了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之外,传播信息、提供娱乐 等方面的功能逐步得到承认。媒介不得不依靠自力更生的奋斗来求得经济独立,追求 效益成为媒介发展的最主要动力【2 j 。 2 3 。2 媒介结构的连续调整 由于媒介三个层面性质的差异,其制度创新的成本也各有不同,其中媒介结构 的调整是成本最高的。我们以报纸为例来分析结构调整。对于报纸媒介而言,迄今 为止最主要的改革之一一报业结构的调整是通过“周末版”、“扩版”和“兼办子报” 这三个阶段的连续调整而完成的。报纸走向市场化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媒介资源的不 足。5 0 年代到8 0 年代初,报纸的版面内容都是根据在报纸创刊时的性质和行政级 别决定,不得随意更改【3 1 。8 0 年代初,中国青年报和部分位于大都市的党报开始 在月未或周末增加“周末版星期版”或“月末版”,这实际上是对旧报业制度的 边际调整【4 j 。随之,1 9 9 2 年1 月新闻出版署发出了关于报纸出版周末版管理的通 知,1 9 9 4 年3 月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加强管理进一步办好报纸副 培忠段论报社经营管理体制发展趋势新闻大学,1 9 9 6 2 :1 6 1 8 【:1 黄升民、丁俊杰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 9 9 9 :2 3 4 3 1 上庭容媒介管理暨南丈学出版社,2 0 0 0 :1 4 6 4 1 新闻年蜷编辑部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纪事中国新闻年鉴杜,1 9 9 6 :2 3 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刊的意见,实际上有条件地认可了周末舨,周末版的出现就原有的媒介制度而 言,也是一种制度创新。 随着报纸版面的扩充,在采编内容上的变化也相伴而来,由于媒介所赖以生存 的制度环境发生了变化,采编的自主权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提高,媒介在决定自身行 为和媒介内容方面也由此获得了一定空间,尤其是商业广告带来的丰厚利润开始推动 媒介越来越多地开拓和发展这种自主性 2 】遵循市场的逻辑来决定媒介的内容,这样, 能够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的批评报道制度进入公众视野。 2 3 3 批评报道制度的引入 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一个有力组成部分,在报纸媒介采编运作制度中占有极 其特殊的地位。随着媒介发展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批评报道不可避免地被列入了制度 变革的议程。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报道,批评报道的正义理念得到实践,成为媒介吸引 受众、占据市场的有效手段。有的媒介学者更坦言:加强舆论监督是报纸走向市场的 助推器。在引入批评报道的整个过程中,媒介经历了从“打苍蝇”式的不伤皮毛的报 道到“异地舆论监督”报道的转折。 批评报道的禁区首先突破在政治敏感度低,又同受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方面, 如交通不便,社区环境不佳,小商小贩缺斤少两等内容,在这一期间的批评报道中, 涉及到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内容占有相当部分。由于消费内容的各个方面( 如消费 信息、消费知识、商品性能介绍、消费趋势、处理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 与人们 的f j 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得到了广大受众的极大欢迎,阅读市场占有率很高,而这 些消费内容对市场的吸引力则恰恰推动着媒介继续开拓和发展与此有关的内容。很多 全国性大报和省市地方报纸都相继开辟消费专版。消费者利益遭损害的话题是其中一 个分支,但在这一阶段,“损害”类报道仅局限于直观的描述,不涉及到诉诸司法程 序的层面。 “异地舆论监督”则是指媒体刊载并非针对媒介所在地区或本部门、本行业的批 评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异地舆论监督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它发轫于9 0 年代中期 新闻 j j 版署办公室新闻出版工作文件选编1 9 9 6 - 1 9 9 8 知识出版社,1 9 9 6 :4 8 【:1 永雀武嫩业经济、集团化与媒介产业政策新闻与传播研究1 9 9 7 :2 3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内的少数媒体。属于“异地舆论监督”范畴的稿件多为有深度、有细节的独家专稿, 一旦刊出,会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本研究中大量引述文本的南方周末 和北京青年报就是其中的典型媒体。1 9 9 9 年第一期南方周末回顾了该报1 9 9 8 年的2 0 篇主要批评报道或“热点”报道,其中涉及广东本省的仅3 篇。本文所涉及 的案例中,属于“异地舆论监督”范畴的占据了相当比例。 可见受市场欢迎是这些媒介内容和形式广泛出现的主要原因,正是基于媒介自 身的制度变革,一些涉及到“挑战”国有垄断部门的案例才有可能见诸于报端,媒介 才有可能促成公共议题的形成,导致这些领域的制度调整和革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路径解读 通过对制度变革理论、社会制度背景和媒介制度背景的分析,本研究将以具体案 例切入研究主旨“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过程分析。 3 1 媒介参与制度变革的必然性 中国社会的制度变革一直是当代中国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早期的制度主义范式 重视对政治精英的研究,这种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在中国,制度的安排和变革往往是 由政治精英决定的,是从上至下发动的川。之后成为当代中国研究主流范式的“关系 网络”范式则开始认识到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中正式关系( 制 度) 和非正式关系的融合。 这一研究范式的发现是,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改革后的中国,“关系”使得正式制 度之外另有一套运作法则,它使正式政策在实际运作中不断发生变形。“变通”策略 即是在这一背景下被发现和重视的,研究者们发现,当人们对某一个政策心存不满, 会私下里找政策执行者“商量”,使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改变1 。在 改革过程中,一些基层领导人的“变通行为”在长期的累积下导致了正式制度的变迁。 此外,另有一些研究也发现了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其它的导致制度变革的方式。当这些 研究在将视点转向基层社会的时候发现,普通社会成员的日常实践和行为策略也可以 产生对制度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制度后果。比如周其仁在研究农村 产权制度的变革史时发现,农民的“退出”曾经一度使他们获得了与国家谈判的地位, 引发了进一步的产权制度的变革;在对北京浙江村的个案研究也发现,这些居住在大 城市中的外来人口在面对政府驱赶时选择的“逃避”策略颇有效力,甚至在“不经意” 中推动了城市管理体制的调整以及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 总体来说,这些研究表明,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和方式存在着自己的特 点。 l 报曙光中国制度变革的案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6 :4 3 2 :1 w i l l i a mh g r e e c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c h a n g ea n a l y s i s p r e n t i c e h a i l t 1 9 9 7 :4 5 1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研究认为,社会影响国家制度的一个最基本机制就是“表达”,这也是社会成 员在面对不利于自己的制度安排时有可能采取的最基本策略。公开的表达可以表现为 多种形态,如借助于媒介这一公共言论空间对公共问题开展讨论,在西方社会,“游 晚”、“游行”、“抗议”也是常见的表达方式,在情绪过激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发生 与政府的正面冲突行为等等。在中国社会,民意表达的动力仍然要借助于上层建筑的 力量,也就是说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改变制度安排的主动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上访制度我们国家“表达”的社会机制,它的特点就在于:需要借助上级的力量 来影响上级。从这个角度来看,制度变革能否被接纳的许可证仍然掌握在政府手里。 但问题在于,类似“上访”之类的个体表达很难最终导致制度变革,个体的声音 在坚实的制度框架前显得很微弱,在这种时候,外力的援助是必须的。媒介无疑是一 个良好的“扩音器”,它能将个体的声音放大;而它对新闻事件的呈现能力也使它成 为一个自成体系的“话语平台”。 在本研究所观察的两个个案中,公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