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i l l l p l l l i i jr l r r l l l l l l llij i ijiijjii y 17 9 5 2 9 1 本人承诺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 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 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j 鱼u 蜇平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及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文授权 辽宁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 可以采 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囱l 蝉 指导教师签名 丑塞喀 签名日期 加f d 年s 月动日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齐鲁文化在西汉时期由地域文化逐步上升为主流文化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齐学公羊 学更是成为了统治学术 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司马迁 撰述 史记 为后王立 法 对 前人的学术和文化进行梳理和总结 从司马迁的家学渊源 师从经历 壮游经历等各方 面 我们认为齐鲁文化对于 史记 一书的学术思想影响巨大 有必要对 史记 和齐 鲁文化的联系进行探讨和总结 本文主要以 史记 文本为立足点 与齐鲁文化相对比联系的研究方法 运用整体 观思维 通过对 史记 文本的分析研究 考察 史记 中承载齐鲁文化的状况 认识 地域文化对 史记 学术文化的巨大影响 本文即是以此为出发点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第一 论述西汉时期留存的关于齐鲁文化的文献资料 和 史记 中保存的齐鲁人 物 事件 民俗 学术等各方面的史料 通过对两者的论述与对比可以看出司马迁研习 过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典籍 影响着司马迁的思想 第二 史记 的政治思想与齐鲁思想之比较 通过 史记 中记载的齐鲁政治家 的思想 论述为后王 立法 的司马迁是如何批判继承的 第三 史记 学术思想与齐学之源流关系 整部 史记 弥漫着神学宗教思想 司马迁相信君权神授 参加封禅 参与并主持改历 提倡大一统思想 这与齐学公羊学 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章分别从天人关系 阴阳五行思想 大一统思想来探讨与齐学公羊 学的联系 第四 从 史记 与齐鲁文化精神方面入手 从 史记 文本出发 着重描述记载 的齐鲁两地历史人物及其文化精神 再从司马迁写史具备的开阔视野等方面 来阐述齐 鲁历史人物和历史典籍对司马迁产生的影响 第五 史记 对齐鲁文化的继承 司马迁一直视孔子为圣人 并多次将孔子言行 视为楷模 他所追慕的莫过于 德治 和 礼治 思想 本章着重论述孔子的 德治 和 礼治 思想 再论述司马迁撰述 史记 所体现出的这两种治国思想 从而关注鲁 文化在司马迁思想中的地位 史记 的学术思想及其庞杂 广泛吸收了前人智慧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讨和论述 尽可能客观地揭示齐鲁文化在 史记 思想和 学术方面所占的地位和影响 提高对 史记 的学术思想和齐鲁文化的认识 拓宽 史 记 思想研究的领域 推动 史记 研究和地域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 史记 齐学 公羊学 齐鲁文化 史记 与齐鲁文化研究 t or e s e a r c ht h e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a n dt h eq i l uc u l t u r e a b s t r a c t q i l uc u l t u r ei nt h ew e s t e r nh a r td y n a s t yb yt h el o c a lc u l t u r ea n dg r a d u a l l yi n c r e a s e dt o t h em a i n s t r e a mc u l t u r e r e p r e s e n t e dt h e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o fg o n gy a n go fq ib yd o n gz h o n g s h uh a sa l s ob e c o m ear u l eo fa c a d e m i cl i f ei nt h i se r ao fs i m aq i a n 锄a c c o u n to f r e c o r d s o ft l l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t ot h ep o s t l a w f o rk i n go np r e v i o u sa c a d e m i ca n dc u l t u r a ls o r to u t a n ds u m m a r i z e f r o ms i m aq i a n s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 w h e r es h ec x p e r i c n c c s t r i p sa n do t h e r e x p e r i e n c e s w eb e l i e v et h a tq i l uc u l t u r eo n h i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 s a nc n o r m o u si m p a c to n a c a d e m i ct h o u g h tt h eb o o k i ti sn e c e s s a r y h i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 s a n dq i l uc u l t u r et oe x p l o r e a n d s u m m a r i z et h el i n k s 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t e x tf o rt h es t a n c e a n dq i l uc u l t u r e c o m p a r e dt ot h ea s s o c i a t e d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t h eu s eo ft h ew h o l ec o n c e p to ft h o u g l i t t h r o u g ht h e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竹o ft e x ta n a l y s i st os t u d y r e c o r d so ft h e 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b e a r i n gt h es t a t u so fq i l uc u l t u r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l o c a lc u l t u r e r e c o r d s 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t r e m e n d o u si m p a c to na c a d e m i cc u l t u r e t i l i si st h es t a r t i n gp o i n t d i s c u s s e dm a i n l y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f i r s t t h ep a p e rr e t a i n e dt h ew e s t e r nh a r to y n a s t yq i l uc u l t u r eo n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t h e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s a v e dq i l uc h a r a c t e r s e v e n t s f o l k a c a d e m i ca n do t h e r a s p e c t s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 t h r o u g hd i s c u s s i o na n d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et w os t u d i e sc a nb e s e c i lo v e rs i m aq i a nq i l uc u l t u r ec a r r y i n gt h eb o o k s a f f e c t i n gt h et h i n k i n go fs i m aq i a n s e c o n d t h e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o f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a n di d e o l o g yq i l u c o m p a r i s o n t h r o u g ht h e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p o l i t i c i a n sq i l ur e c o r d e dt h e t h o u g h to ft h ep o s t k i n g l e g i s l a t i o n s i m aq i a ni sh o w c r i t i c a ls u c c e s s i o n t i l i r d t h e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s e h o o lo fa c a d e m i ct h o u g h ta n dt h eo r i g i n 0 fq ir c l a t i o i l s t h ew h o l e h i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 s f i l l e dw i t ht h et h e o l o g yo fr e i g i o t i st h o u g h t s i m aq i a nb e l i e v e dt h a td i v i n er i g h to fk i n g s t op a r t i c i p a t ei nf e n g s h a n p a r t i c i p a t ei na n d c h a i l o fc a l e n d a rr e f o r m p r o m o t i o no fg r e a tu n i f i c a t i o n w h i c ht h e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o fq i 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t h es h e e ps t u d y t h ea r t i c l ef r o m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e a v e n 场2 t h o u g h t t h i n k i n go ft h eu n i f i e ds c h o o ll i n k sw i t ht h e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 o fg o n gy a n go fq i f o u r t h f r o mt h e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a n dt h es p i r i t u a la s p e c t so fq i l u c u l t u r e f r o mt h e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s t a r t i n gt h e 钯鸭a n dh i g h l i g h tb o t h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o fq i l uc u l t u r e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a n ds p i r i t f r o mw r i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o fs i m aq i a n a n do t h e ra r e a sw i t hw i d ef i e l do fv i s i o n t oe l a b o r a t et h eq i l uh i s t o r i c a lf i g u r e s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b o o k s0 1 3t h ei m p a c to fs i m aq i a n f i f n l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o n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o fq i l uc u l t u r e c o n f u c i u s s i m aq i a nh a sb e e nr e g a r d e da ss a i n t sa n d i ns e v e r a lw o r d sa n dd e e d so fc o n f u c i u sa sa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o d e l h ep b r s u e st h a nt h e v i r t u e a n d r i t e s t h i n k i n g 1 1 1 i s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so nc o n f u c i a n v i r t u e a n d r i t e s t h i n k i n g a n dt h e nd i s c u s s e st h ec o m p i l a t i o no fs i m aq i a n s s l l ij i e m b o d i e di nt h et h i n k i n go fb o t ht h ec o u n t r ya n dt h u sa t t e n t i o nl uc u l t u r ei nt h et h o u g h to f s i m aq i a n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竹o fa c a d e m i ct h o u g h ta n di t sn u m e r o u sa n dw i d e l y a b s o r b e dt h ew i s d o m f o r m e di t so w nu n i q u es y s t e mo ft h o u g h t m sp a p e ra i m st od i s c u s s t h ea b o v ei s s u e sa n da r g u m e n t s a so b j e c t i v e l ya sp o s s i b l et or e v e a lt h eq i l uc u l t u r ei n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 s s h a r ei d e a sa n da c a d e m i cs t a t u sa n di n f l u e n c et or a i s e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r e c o r d s o fa c a d e m i ct h i n k i n g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q i l uc u l t u r ea n db r o a d e l l r e c o r d so f t h eh i s t o r i a n t h o u g h to ft h ef i e l d t op r o m o t e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 s r e s e a r c ha n ds t u d yo f 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f u r t h e r k e yw o r d s r e c o r d so f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t h e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o fq i t h e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o fg o n gy a n g q i l uc u l t u r e i i i 史记 与齐鲁文化研究 目录 摘要 i a b s t r a c t i 引言 1 一 写作缘起 1 二 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2 三 本文的研究范围 方法 价值和意义 3 1 史记 中对齐鲁文化的保存 5 1 1 西汉时期对齐鲁历史文化的留存 5 1 1 1 诗经 对齐鲁文化的保存 5 1 1 2 论语 对齐鲁文化的保存 6 1 1 3 吕氏春秋 对齐鲁文化的保存 6 1 2 司马迁的实地探访和史料的留存 7 2 史记 的政治思想与齐鲁思想之比较 9 2 1 姜太公的政治思想和齐地特有的兵学 9 2 2 管仲的政治和经济思想 1 0 3 史记 学术思想与齐学之源流关系 1 2 3 1 司马迁的天人关系理论源于齐学 1 2 3 1 1 天人理论的衍生及发展 1 2 3 1 2 司马迁的天人理论 1 4 3 2 阴阳五行思想与齐学之联系 1 6 3 3 大一统思想源于齐学的 春秋公羊传 1 8 4 史记 与齐鲁文化精神 2 l 4 1 史记 中记载的齐地人物及其文化精神 2 l 4 1 1 尊贤尚功 的文化精神 2 1 4 1 2 务实开放 的文化精神 2 1 4 2 史记 中记载的鲁地人物及其文化精神 2 2 4 3 司马迁与齐鲁文化精神的一致性 2 3 4 4 齐鲁文化精神对司马迁之影响 2 5 4 4 1 齐鲁学术典籍的学习 2 5 4 4 2 齐鲁历史人物的影响 2 6 5 史记 对齐鲁文化的继承 2 7 i v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 德治思想的继承 2 7 5 1 1 周德 和孔子宗周的德治理论 2 7 5 1 2 司马迁的德治理论 2 8 5 2 礼治思想的继承 2 9 5 2 1 司马迁和孔子的礼治思想 2 9 5 2 2 司马迁和鲁国的礼乐传统 3 0 结语 3 2 参考文献 3 4 致谢 3 6 v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一 写作缘起 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从上古就逐渐形成了 各地域文化多姿多彩 争奇斗 艳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碰撞 融合 逐渐汇流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系统 在这些地 域文化中 齐鲁文化经过先秦到秦汉之间的历史演变 逐渐取代其他各家上升为主流文 化 生活在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 不能不受到影响 司马迁的一生与汉武帝相始终 他生活的时代是儒学逐渐取代各家 以统治思想出现的时候 公元前1 3 5 年 汉武帝建 元六年 窦太后死 汉武帝罢黜黄老之言 发动尊儒 公元前1 3 4 年 汉武帝元光元 年 董仲舒上 天人三策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司马迁又从孔安国学 尚书 从董仲舒学 春秋 司马迁二十岁外出游历 随驾奉使巴蜀 到泰山参加封禅 做太 史令以后 一边整理史料 一边参加改历 从他的前半生大事年表可以看出 司马迁的 思想是深受齐鲁文化影响 和齐鲁文化无法分割的 司马迁的 史记 是我国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其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它不 仅是一部史学著作 还是一部思想史 政治史 文化史 那么 对于这样一支优秀的地 域文化 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的 是如何给予关注的 齐鲁学术文化对于 史记 的学术 思想究竟有无影响 对于这些问题 学术界尚未进行深入探讨 所以仅以此为作为论文 的题目 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 本文从 史记 中对齐鲁文化的保存入手 这反映了当时留存的地域文化资 料的多少 也就昭示着司马迁研习过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典籍 影响着司马迁的思想 从 而引出全文 第二 史记 的政治思想与齐鲁思想之比较 从周初大分封 齐鲁就一直受到关 注 因为齐鲁治国政策各异 而尤其以齐国政治思想最为引人注目 齐国的强大是有目 共睹的 为后王 立法 的司马迁肯定会关注到这一点 在 史记 中记载的齐鲁政治 家的思想 司马迁是如何批判继承的 第三 史记 学术思想与齐学之源流关系 整部 史记 弥漫着神学宗教思想 司马迁相信君权神授 参加封禅 参与并主持改历 这一切是否与齐学公羊学有着密切 的关系 是否与社会背景及师从董仲舒有关 本章予以探讨 第四 从 史记 与齐鲁文化精神方面入手 从 史记 文本出发 着重描述记载 的齐鲁两地历史人物及其文化精神 有何特点 齐鲁历史人物和历史典籍对司马迁产生 的影响 史记 与齐鲁文化研究 第五 史记 对齐鲁文化的继承 司马迁一直视孔子为圣人 并多次将孔子言行 视为楷模 他所追慕的莫过于 德治 和 礼治 思想 在 史记 一书中 强调国家 长治久安的根基就是这两点 司马迁在 史记 太史公自序 中 将 厥协六经异传 整齐百家杂语 作为其学 术宗旨 今人陈桐生在其文章中指出 在司马迁之前中国已经积累了太多的学术遗产 因此司马迁时代的人们的普遍心态不是创新而是整合 不是立异而是选择 史记 的学术思想极其庞杂 是由于广泛吸收了前人智慧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的思想 体系 本文沿着这一脉络探讨 史记 与齐鲁文化关系 在借鉴前人研究司马迁思想的 基础之上 努力探讨 史记 的思想来源 二 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史记 是我国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它反映了司马迁的哲学 政治 史学 文学 经济 美学 民族学等方面的思想 在 史记 学术思想和史料考证方面 学者 们努力探讨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仍然是探讨的热点 杨向奎从春秋公羊学角度研究司马迁的历史 哲学 认为司马迁是前期公羊派中的重要人物 并认为司马迁撰写 史记 的目的是为 后王 立法 并宣扬大一统 整部书还存在颂扬反暴政的思想 货殖和游侠首次被列入 史传之中 敢于向封建统治思想挑战 发表后引起一场关于司马迁与公羊学关系的大讨 论 杨燕起的 史记 的学术成就 张强的 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 蒋庆的 公羊 学引论 邓鸿光的 史记 与中国文化 都赞成这一观点 即司马迁深受春秋公羊学 影响 司马迁的政治思想是通过叙述史实来表现的 这样从对司马迁撰史的方式及构思 来看 司马迁述史为治的政治思想就一览无遗了 司马迁的 大一统思想 原始察终 见盛观衰 承敝通变 等思想 在以上几部书中也都作了论述 另外 肖黎的 司马 迁评传 认为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主要有两点 1 主张大一统 2 提倡德政 在司马 迁的经济思想的论说方面 有两部专著 一是韦苇著的 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 二是 朱枝富的 司马迁经济思想通论 这两部书都全方位的研究了整部 史记 的经济思 想 另外 张大可也指出 司马迁以人的欲望作为生产的动力 以农工商虞作为社会经 济结构 肯定商业活动在社会生产中的纽带作用 并提出 素封论 的财富观 这是 司马迁超越前辈思想家的卓越贡献 除此之外 在民族思想 美学 乃至教育学方面都 有论著 如杨生枝著的 司马迁教育思想述略 池万兴著的 司马迁民族思想阐释 笙笔 1 于弋于 在司马迁的学术思想渊源的探讨方面 他到底受谁影响最大 各家学者均有不同的 看法 收录在刘乃和主编的 司马迁和史记 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司马迁的思想体系是先 6 陈桐生 史记 与诸子百家之学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 0 0 6 年版 第8 页 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秦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李长之先生的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认为司马迁实际上是 道家思想 但同时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陆永品的 司马迁研究 认为儒家 道家 法 家对司马迁的影响较大 从肖黎的 司马迁评传 中可以看出 司马迁批判地继承了诸 家思想 特别是汲取了道家 儒家思想的精华 吴汝煜的 史记论稿 认为 司马迁受 道家思想比较深刻 唯物主义思想取自于黄老哲学 儒家思想是司马迁的主导思想 徐 克文的 史记举要 对司马迁的学术思想渊源进行了探索 陈桐生著的 史记 与诸 子百家之学 和 史记与诗经 张强的 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 分别从六经和诸子学 说予以探讨 成果显著 在 史记 与中华文化方面 论著也是蔚为壮观的 由陕西省司马迁学会组织 陕 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司马迁与华夏文化丛书 对 史记 与华夏文化的关系作了一 次真正意义上的 地毯式 研究 许多领域诸如教育学 地学 农学 音乐学均属首次 涉足 在全方位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近几年学者张强 陈桐生著的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及文化底蕴 徐日辉的 史记 八书与中国文化研究 王子今著的 史记的文化发掘 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以及陈曦著的 史记 与周汉文化探索 成果显著 从多方面 多角度入手 为 史 记 研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在一些论著中 虽然没有明确论述 史记 与文化 但是 从内容上仍然能够看到文化的影子 仍然能够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如郭双成的 史 记人物传记论稿 毛曦 段建海著的 司马迁与中国史学 吴汝煜的 史记论稿 韩 兆琦的 史记通论 白寿彝的 史记 新论 梁建邦著的 史记论稿 傅剑仁著的 史记趣谈 孙家洲的 命运与性格的对话 再品 史记 的人物故实和思想 等 等 三 本文的研究范围 方法 价值和意义 目前 史记 的研究论著非常之多 对于本文相关内容前贤们或直接或间接己进 行过探讨 对我有一定的启发 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上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表示 衷心的钦佩和感谢 本论文的题目是 史记 与齐鲁文化研究 就必定要对齐鲁文化做一个解说和限 定 本文所阐述的齐鲁文化 即是先秦和秦汉时期 齐国和鲁国故地的文人学者创造出 来的思想和文化 由于本文是以 史记 为立足点 所以时间断限当从齐鲁立国到 史 记 成书时间即汉武帝时代为止 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社会学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 着重探讨 史记 中记载的齐鲁地域历史人物及其精神风貌 以 史记 文本为立足点 从 史记 保存 的齐鲁历史资料入手 来力求证实司马迁的思想和学术很大 部分受到齐鲁之学的影 响 主要探讨的方面包括哲学 政治 宗教 学术 伦理思想 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内 史记 与齐鲁文化研究 容 并涉及到齐鲁立国到汉武帝时代诸多齐鲁学术典籍 还从司马迁的壮游 读书教育 经历 师从等多方面来深入考察 探讨 本文对于选题的研究 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历史和事实为根据 绝不拔高或抑损 力争尽可能客观地揭示齐鲁文化在 史记 思 想和学术方面所占的地位和影响 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是不固守陈规 能够吸取不同的文化特色 来创造出一种崭新 的文化 秦汉以前 由于诸侯国的分布 地缘政治和地理特征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如三晋文化 齐鲁文化 荆楚文化等等 政治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使得各地域文化都独 具特色 然而地域文化与作家作品的联系 还没有得到相关的重视 尤其是 史记 这 样一部浓缩了整个中华文化的经典 相关文章寥寥无几 所以 本文在这一方面做了一 次尝试 力图能够从另一角度来探究 史记 学术文化和地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以往研究 史记 思想渊源都只从源于某一家或某一方面入手 而忽略了对整体和部分 关系的探讨 本文则凸显了这一点 能够为这部书的思想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这也是本论文的写作意义所在 辽宁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史记 中对齐鲁文化的保存 齐鲁文化从狭义上讲是以先秦及秦汉以后历史时期 齐鲁故地及其邻近范围内所体 现出的有浓郁特色的地域文化 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山东省大部 秦汉之后 齐国和鲁国 不复存在了 但齐鲁地区仍延续了先秦时期齐鲁两国的文化传统 在两汉时期 齐鲁之 学在新的大一统政治形势下 展现出特异风采 齐鲁儒生参与政治 以其特有的文化色 彩影响着两汉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 西汉时期 许多文史资料都保留了齐鲁的历史及文 化习俗 如 诗经 吕氏春秋 左传 战国策 管子 等 这些史料不仅为司 马迁提供了撰写 史记 的素材 也为吸取学术思想提供了养料 1 1 西汉时期对齐鲁历史文化的留存 从保存史料方面看西汉时期留存的著作 早在战国时期 六经异传和诸子百家思想 大放异彩 虽然经历秦火 但仍有许多民间收藏书籍留存于世 秦短命而亡 刘邦建汉 太平盛世的人们迫切总结前人教训 收集民间著作 探讨如何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在这 一时期 西汉留存的前人著作是无法统计的 但是某些著作却给史官撰史提供了珍贵的 史料 正如司马迁自己所说 史记 绝大部分是述而非作 都有哪些书籍和资料给司 马迁编撰史记提供了素材呢 我们资举几例给予说明 1 1 1 诗经 对齐鲁文化的保存 西汉初期 儒学渐兴 传授 诗经 的学派也相继出现 有鲁地申培公创立的 鲁 诗 学派 时间最早 影响最大 燕地韩婴创立的 韩诗 学派 齐地辕固生创立的 齐 诗 学派 鲁 齐 韩合称三家诗 属今文经学派 在两汉时期盛极一时 明显地占据了 主导的地位 司马迁就生活在今文经学逐渐取得学术统治地位的时期 有学者考证说司 马迁应属于 鲁诗 学派 因为他曾经学于孔安国 而孔安国确是习鲁诗的 这是清儒 根据师法和家法问题推断的 姑且不论正确与否 司马迁受三家诗影响是必然的 因为 属于古文经学的 毛诗 到东汉后期经郑玄笔下才声名鹊起 在 史记 儒林列传 中 就提到了三家诗 自是之后 言诗于鲁则申培公 于齐则辕固生 于燕则韩太傅 又 在后文指出齐鲁韩三家诗旨归是相同的 这一点可以断定是司马迁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 论 三家诗还为司马迁了解齐鲁历史提供了素材 诗经 中的 齐风 共有十一首 鲁 颂 共有四首 从中可以很真实地了解到齐鲁两地的风尚习俗 是研究齐鲁文化的珍贵 资料 根据 毛诗正义 所引有关著作的论述 齐风 大约产生于东周初到春秋齐桓 首霸前这一历史时期 这对于相对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史料的齐国早期文化史研究来 说 尤显得重要 从 齐风 中大体能了解到当时的习俗和社会情况 还 和 卢令 史记 与齐鲁文化研究 两首诗都描述了当时打猎的情景并热情的赞扬了猎手 齐人的特点之一就是崇尚勇武 另一方面 从诗的描述可以了解到齐地物质生活很丰富 著 是一个女子口吻描述夫 婿亲迎的诗 诗中多次提到男子的装饰品 充耳 这是挂在帽子上的装饰品 而男子 带的装饰品是玉 闪闪发光 也可见当时物质生活是很充足的 司马迁在 史记 中多 次提到齐国 膏壤两千里 有 渔盐 之利 齐国的临淄更是当时的商业中心 可见 诗中那男子的 玉 确是人民生活殷实富足的象征 南山 和 敝笱 两篇是刺襄公 文姜乱伦行为的 襄公和文姜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在文姜嫁给鲁桓公后还有私通的行 为 齐国自从齐桓公称霸后一直国力强盛 远远胜过鲁国 这可能也是襄公敢于胡作非 为的客观条件吧 鲁颂 四篇是鲁国士大夫歌功颂德之作 马同 有骆 伴水 宓宫 四篇诗 前三首塑造了鲁僖公勤政爱民的形象 最后一首则描述了鲁僖公祭祀 建庙的诗歌 也可以反映出鲁国所选出了四首诗很重德政和礼乐传统 1 1 2 论语 对齐鲁文化的保存 司马迁写 史记 孔子世家 和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论语 是不可或缺的重 要参考书籍 西汉时期 论语 有今古文之分 有学者已经考证出今古文 论语 区别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说 太史公日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 誉者或过其实 毁 者或损其真 钧之未睹厥容貌 则论言弟子籍 出孔氏古文近是 由此可以断定 司 马迁是依据古文 论语 来撰写史记的 从论赞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当时记述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事迹的史料甚多 然而古文 论语 出于孔子旧居 为人所篡改的几率最小 也就最真实可信 在此篇传记中 论述的 t l f 弟子有二十七人 这二十七人的言行事迹 成为传记主体 而这二十七人则分别见于 论语 先进 中的三章语录 司马迁也并非 是依据古文 论语 有闻必录 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撰史宗旨 只挑有价值 能够体 现自己思想体系的史料来采用 凡是揭示 孑l i 弟子对孔子仁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的史 料 都被精心选进传记中 1 1 3 吕氏春秋 对齐鲁文化的保存 吕氏春秋 共1 6 0 篇 其中1 6 篇记载了齐鲁人物事迹 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 是描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事迹 另一类是管仲和齐桓公的事迹 有的是以寓言形式出现 有的有其真是可信的一面 属于历史实录 供司马迁和其他历史材料比对 甄别 另外 吕氏春秋 重点保存了失传的邹衍的阴阳五行思想 据 吕氏春秋 应同 载 凡帝 王之将兴也 天必先见祥乎下民 黄帝之时 天先见大蟥大蝼 黄帝日 土气胜 土 气胜 故其色黄 其事则土 及禹之时 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禹日 木气胜 木气 胜 故其色尚青 其事则木 及汤之时 天先见金刃生於水 汤日 金气胜 金气胜 故其色尚白 其事则金 及文王之时 天先见火 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 文王日 火 讪陈桐生 史 i d 与诸予百家之学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 0 0 6 年版 第1 7 页 6 辽宁师范人学硕 学位论文 气胜 火气胜 故其色尚赤 其事则火 代火者必将水 天且先见水气胜 水气胜 故其色尚黑 其事则水 水气至而不知 数备 将徙于土 天为者时 而不助农於下 这部书的框架也涉及到阴阳五行思想 许多题目诸如 孟春纪 仲春纪 孟夏纪 等都与五行思想相关 这无疑对司马迁的五行思想产生了影响 左传 国语 和 战国策 更是 史记 众多史料的来源 故司马迁据 左 氏 国语 采 世本 战国策 述 楚汉春秋 接其后事 讫于天汉 汉书 司 马迁传 有了众多的历史材料 司马迁并没有逐个采纳 而是反复甄别 并进行了实 地探访和考察 1 2 司马迁的实地探访和史料的留存 司马迁二十岁时开始了他的壮游 这次长时间的旅行 先到了江淮 又南上江西的庐山 又到了浙江绍兴县南的会稽 山 由浙江到了湖南宁远县境 再沿湘水顺北下 到了长沙凭吊屈原贾谊 再次北上到 姑苏五湖 凭吊吴王阖闾及夫差旧地 下一站就到了儒家的根据地齐鲁 在齐鲁这个地 方估计他盘桓的时间最长 在 史记 中提到 讲业齐鲁之都 可见在这个地方他和 齐鲁士人交流过 互相学习过 回长安后 为汉武帝近侍郎中 随汉武帝到过平凉 崆 峒 又奉使巴蜀 公元前1 1 0 年 汉武帝元封元年 汉武帝封禅泰山 司马谈病死洛 阳 司马迁到泰山参加封禅 来到齐鲁圣地 因司马迁生活的时代相距战国未远 一些 名士后人尚在 一些地域风俗尚存 所以能够对一些史料的真实性加以考证 在齐鲁盘桓的这段时间 他亲自去拜祭孔子 通过自己的观察 亲身感受着孔子教 化之遗风 并为鲁地礼乐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 在 史记 孔子世家 中 司马迁记 录了对所见所闻的感触 适鲁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祗回留 之不能去云 在另一篇传记中 他也为我们描述了齐鲁地区文化思想的影响力 史 记 儒林列传 载 后陵迟以至于始皇 天下并争于战国 儒术既绌焉 然齐鲁之间 学者独不废也 于威 宣之际 孟子 苟卿之列 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 以学显于当 世 及至秦之季世 焚诗书 坑术士 六艺从此缺焉 陈涉之王也 而鲁诸儒持孔氏之 礼器往归陈王 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 卒与涉俱死 陈涉起匹夫 驱瓦合适戍 旬月以 王楚 不满半岁竞灭亡 其事至微浅 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 何 也 以秦焚其业 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皂帝诛项籍 举兵围鲁 鲁中诸儒尚讲诵 习礼乐 弦歌之音不绝 岂非圣人之遗化 好礼乐之国哉 故孔子在陈 日 归与归与 吾党之小子狂简 斐然成章 不知所以裁之 夫齐鲁之间于文学 自古以来 其天性 也 在战国互相兼并 群雄争霸的年代 孔子提倡的儒学已经被人忽略和遗忘了 然 而齐鲁地区 学者始终没有放弃学术和文化习惯 并以所学闻名于世 司马迁这段文字 定是在齐鲁盘桓时亲身经历亲身体会的 特别是高皇帝举兵围鲁时 鲁中诸儒犹弦歌不 史记 与齐鲁文化研究 绝诵习礼乐 这一定是询问齐鲁儒生或在齐鲁有所耳闻的 否则这种场景定不会出现在 其他人的文字记载中 在 史记 齐太公世家 中 在提及开国君主吕尚时 司马迁以一位史学家谨慎的 治学态度 保存了三种吕尚辅佐文王的说法 一种是吕尚年老贫困 于渭水之滨以空干 钓文王 一种是吕尚曾经是纣王的臣子 因为商纣无道 游说诸侯不得 才归于文王 最后一种说法是吕尚在文王拘于菱里时用财物赎回文王 遂为文武师 这三种说法不见 于史料记载 定得于民间传说 而此传说还没有把吕尚神话 都近于事实 无法辨别真 伪 司马迁只好保留 我想关于吕尚遇文王的流传不仅限于此吧 史记 多篇传记都 可以看出司马迁亲自考证事实后才将人物事迹写入文章 如 孟子荀卿列传 赞语 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 剧子之言 魏 有李悝 尽地力之教 楚有尸子 长卢 阿之吁子焉 自如孟子至于吁子 世 多有其书 故不论其传云 盖墨翟 宋之大夫 善守御 为节用 或日并孔子 时 或曰在其后 平原君虞卿列传 载 虞卿既以魏齐之故 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 与魏 齐闲行 卒去赵 困于梁 魏齐已死 不得意 乃着书 上采春秋 下观近世 日节义 称号 揣摩 政谋 凡八篇 以刺讥国家得失 世传之日虞氏春秋 太史公日 平原君 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然未睹大体 鄙语曰 利令智 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 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 邯郸几亡 虞卿料事揣情 为赵画策 何其工也 及不忍魏齐 卒困于大梁 庸夫且知其不可 况贤人乎 然虞卿非穷愁 亦不能着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乐毅列传 赞语 太史公曰 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 未尝不废书而泣也 乐臣公学黄帝 老子 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 不知其所出 河上丈人教安期生 安期生教毛翕公 毛翕公教乐瑕公 乐瑕公教乐臣公 乐 臣公教盖公 盖公教于齐高密 胶西 为曹相国师 通过上述几篇传记的赞语 我们可以了解到 司马迁对于当时的史料和百家思想是 了如指掌的 而这些一部分是通过调查取证 一部分是深入民间 亲自了解 如 孟子 荀卿列传 中对于墨子的生活年代 无法得到确切时间 只能将当时的说法如实写入史 书 而不妄下论断 在 乐毅列传 中 我们甚至通过司马迁的描述 了解到黄老学的 流传过程 了解到黄老学也是彻彻底底的齐学 这些没有实地考察取证 是无法了解的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史记 的政治思想与齐鲁思想之比较 2 1 姜太公的政治思想和齐地特有的兵学 齐太公世家 载 周西伯昌之脱菱里归 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其事多兵 权与奇计 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天下三分 其二归周者 太公之 计谋多 佐武王伐纣是其首功 这一历史大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姜太公的政治思想有 两点 第一就是善于审时度势 不迷信 冷静而果断 在纣杀掉大臣比干之后 武王决 定伐纣 卜筮结果却为不祥 史记 齐太公世家 载 武王将伐纣 卜龟兆 不吉 风雨暴至 群公尽惧 唯太公强之劝武王 武王于是遂行 群臣都很惧怕此次出征 只有太公一人坚持出征 最后夺取政权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太公能够准确判断形势 力排众议 周得天下 太公谋居多 这和他的冷静睿智的领导才能分不开的 第二就是 善于用兵 在太公封齐之后 由于管蔡作乱 成王年少 所以太公奉命征伐 由此得征 伐权利 后世齐国曾多次举行会盟 阻止诸侯间互相攻伐 为西周政权的统一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 由于最高统治者善于兵法 崇尚勇武 齐国因此也形成了这种尊贤尚功的文化传统 后世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 史记 记载 齐国的政治人才和军事人才是其他诸侯国不能 比的 他的 因其俗 简其礼 的政策很得人心 根据齐地固有的优势 发展渔盐手工 业 很快齐国成了经济强国 据 史记 齐太公世家 载 十一年正月甲子 誓于牧野 伐商纣 纣师败绩 太公至国 修政 因其 俗 简其礼 通商工之业 便鱼盐之利 而人民多归齐 齐为大国 能够制定出这样的政策也说明了齐国的统治者最开始就善于审时度势 能够尊重现 实 这无疑为后世君主树立了治国的榜样 由于齐地地处海滨 有渔盐之利 统治者也 比较重视发展工商业 齐临淄很快成为中原经济贸易的中心 强大的物质基础使得综合 国力上升 国家有更多的能力支持政治军事 所以齐国一直以大国的身份在诸侯国中发 挥着作用 所有的这一切与太公的功绩是分不开的 太公因善于用兵和权谋而取得了很 高的社会政治地位 齐国从上到下不得不崇尚这些东西 这种风气就成了齐国统治者意 识形态 成了齐国的传统 司马迁以赞赏的语气来总结齐世家 给予了 洋洋大国之风 的高度评价 太史 公日 吾适齐 自泰山属之琅邪 北被于海 膏壤二千里 其民阔达多匿知 其天性 也 以太公之圣 建国本 桓公之盛 修善政 以为诸侯会盟 称伯 不亦宜乎 洋洋 哉 固大国之风也 史记 齐太公世家 史记 与齐鲁文化研究 2 2 管仲的政治和经济思想 管仲生活的年代 诸侯相互攻伐 综合国力对战争的胜负起决定意义 韩非在其著 作里不无感慨的说道 上古竞于道德 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 谁拥有强大的综 合国力 经济实力 谁就最有发言权 管仲作为古代卓越的政治家和经济家 充分认识 到了这一点 对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 管子 一书在军事和经济方 面的论述在先秦诸子之中论述是最充分的 全面而系统的 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司 马迁在 史记 管晏列传 赞语中曾提到 管子 一书 吾读管氏牧民 山高 乘马 轻重 九府 及晏子春秋 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着书 欲观其行事 故次其传 至其 书 世多有之 是以不论 论其轶事 可见他曾对管子思想做过深入的研究 也深受 管仲的影响 在列传中 司马迁简要叙述了管仲的政策和主张 管仲既任政相齐 以 区区之齐在海滨 通货积财 富国强兵 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日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 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 因而予之 俗之所否 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 善因祸而为福 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 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 南袭蔡 管仲因而伐楚 责包茅不入贡 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 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管仲因而信之 诸侯由是归齐 故日 知与之为取 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 有 三归 反坫 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 齐国遵其政 常强于诸侯 史记 管晏列传 司马迁在为管仲谱写的传记中主要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发展经济 富国强兵 这一点司马迁是非常赞成的 对于姜太公和管仲发展工 商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