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微生物学PPT课件.ppt_第1页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PPT课件.ppt_第2页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PPT课件.ppt_第3页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PPT课件.ppt_第4页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 系统地 有计划地 主动地观察一定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以及影响医院感染的各种因素 对监测资料进行定期的整理分析 确定其分布动态和变化趋势 向有关人员和单位发送 反馈 并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 同时对其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不断改进 以期达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 医院感染监测的内涵 要有一个长期的监测计划 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定期汇总并经分析和解释所收集的资料 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材料 向有关人员或单位反馈或报送准确地确定医院感染的各种问题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对各种监测方法和手段要进行评价要确定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先行 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是反映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目的是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 降低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监测简史 医院感染监测源于19世纪中叶 产褥热发生原因的调查研究医院感染监测的系统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欧美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的流行美国在60年代开始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 在医院中开展空气和环境的细菌学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的组织系统 院长领导下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三级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网络 监测内容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微生物学监测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效果的微生物学监测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监测 监测的时机 定期常规监测 次 个月针对性监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环境变动时监测新环境 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方法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监测前准备 检验科的准备营养琼脂培养皿 一次性使用采样棉试子 一次性无菌规格板 无菌生理盐水 压力蒸汽消毒锅 生物培养箱等临床科室的准备申请单的填写 无菌采样包 棉试子 剪刀 镊子 医务人员六步法洗手 记录笔 标签 申请单的填写 环境类别 采样时间 科室 采样人员 平皿规格 监测项目 监测目地 房号 医务人员 采样面积 样本号 品名 批号 商标 培养皿 倒置拿培养皿 在底部标记1 防止凝结在皿盖上的水蒸气流到培养基表面导致染菌 2 有利于菌种利用培养基营养 加快生长速度 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采用洁净技术 未采用洁净技术 采集频率采样时间沉降法或浮游菌法采集 参照GB50333要求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室 沉降法或浮游菌法采集静态 室内设施及功能齐备 空调净化系统正常运行 但无人员的状态 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 8m的任意高度30min 放置培养皿 手术洁净度级别不同 放置个数不同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法 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法 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法 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法 局部十万级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法 洁净度三十万级设置个点面积 30m2布放4点 面积 30m2布放2点 层流手术室沉降法空气监测采样布点数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监测方法 培养应必须设 次空白对照第一次对照 为培养皿照 每监测批次中取 个培养做对比试验 培养皿不打开直接培养 用于检测培养皿是否合格第二次对照 为操作过程对照 每室或每区取 个对照皿 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验 模拟微生物检测操作过程 但培养皿打开后应立即封 用于检测培养皿操作过程是否合格 注意 两次对照结果都必须为阴性 整个操作应符合无菌要求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 注意事项 静态测试时 室内测试人员不能多于 人采样时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样后 小时内将培养皿置培养箱培养标明培养皿的编号化验单上必须注明手术室的级别必须设两次空白对照采取一功措施防止人为对样品的污染 未采用洁浄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参照GB15982要求进行监测 沉降法消毒或规定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前 关闭门窗 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静止10min后采样距地面0 8 1 5m距墙壁 m 放置点 室内面积 m2室内面各 m2 检测方法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 90mm 放置各采样点 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 8m 1 5m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 扣放于平皿旁 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将送检平皿置36 1 恒温箱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结果计算 1 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 cfu 皿 暴露时间 沉降法计算公式50000 N空气细菌总数 cfu m3 ATA 平板面积 cm2 T 平板暴露时间 min N 平均菌落数 若平板直径9cm 暴露时间5min 则计算式为 空气细菌总数 cfu m3 157N2 浮游菌法计算公式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各 cfu 空气中菌落总数 cfu m3 x1000采样速率 L min x采样时间 min 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绿脓杆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等致病菌 洁净手术部 室 和其他洁净场所 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3 非洁净手术部 室 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 产房 导管室 新生儿室 器官移植病房 烧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 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4cfu 15 直径9 平皿 儿科病房 母婴同室 妇产科检查室 人流室 治疗室 注射室 换药室 输血科 消毒供应中心 血液透析中心 室 急诊室 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室 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4cfu 5min 直径9cm平皿 医护人员手样细菌总数测定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前或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六步洗手法 采样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 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 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立即送检 操作 将样品管充分混合后 用无菌吸管吸取1 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培养皿中 共接种2只平皿 做平行样 加入熔化的450C灭菌营养琼脂15ml混合后 待其凝固 翻转平板置370C培养48h作菌落计数 结果计算 N 稀释倍数细菌总数 cfu cm2 面积 cm2 N 平均菌落数 10 换算成10ml 60 30cm2 手 卫生手消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5cfu cm2 物体表面的监测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采样方法 棉拭子采样法涂抹法 物体表面的监测 拭子采样法 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 100cm2时 取全部表面 被采表面 100cm2时 取100cm2 采样方法 用5 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连续采样1 4个规格板面积 剪去或折去手接触部份 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物体表面的监测 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摇80次 用无菌吸管吸取1 0ml接种于灭菌平皿 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 内加入已溶化的45 480C的营养琼脂15 18ml 边倾注边摇匀 待琼脂凝固后置36 1 温箱培养48小时 计数菌落数 物体表面的监测 结果报告 菌落总数 计算公式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cfu cm2 其中小件物品以cfu 件报告结果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x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 cm2 洁净手术部 其他洁净场所 非洁净手术部 室 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 产房 导管室 新生儿室 器官移植病房 烧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 血液病病区等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5cfu cm2 儿科病房 母婴同室 妇产科检查室 人流室 治疗室 注射室 换药室 输血科 消毒供应中心 血液透析中心 室 急诊室 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室 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10cfu cm2 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监测 采样方法 用无菌吸管吸取1 0ml待检样品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9 0ml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液中混合后送实验室检验 采样液可以用N S代 将样品管充分混合后 用无菌吸管吸取1 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培养皿中 共接种2只平皿 做平行样 加入熔化的40 45 灭菌营养琼脂15ml混合后 待其凝固 翻转平板置37 培养48 72h作菌落计数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 含氯消毒剂 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含0 1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 洗必泰 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 3 吐温80和0 3 卵磷脂中和剂 醛类消毒剂用含0 3 甘氨酸中和剂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 也可使用该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 结果计算 细菌总数 cfu ml N 10N 平均菌落数 10 换算成10ml 即1ml采样量 结果按每ml报告 消毒液染菌量 cfu ml 平均每皿菌落数 10 稀释倍数 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 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 10cfu 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cfu ml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 方法 物理监测法 化学监测法 生物监测法和B D测试 标准生物测试包的制作方法 标准指示菌株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菌片含菌及抗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标准测试包的制作 由16条41cm 66cm的全棉手术巾制成 制作方法 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 短边折成2层 然后叠放 制成23cm 23cm 15cm的测试包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的制作方法 将至少一个标准指示菌片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至少一个自含式生物指示剂 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即完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的制作 培养方法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 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 经56 1 培养7d 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 观察培养结果 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 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 试验组培养阴性 判定为灭菌合格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 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 试验组培养阳性 则灭菌不合格 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自含式生物批示物不需要做阴性对照 干热灭菌的效果监测 方法 物理监测法 化学监测法 生物监测法 标准生物测试管的制作方法 标准指示菌株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菌片含菌及抗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标准生物测试管的制作方法 将标准指示菌片分别装入灭菌中试管内 1片 管 监测方法 将标准生物测试管 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 即灭菌器与每层门把手对角线内 外角处放置2个含菌片的试管 试管帽置于试管旁 关好柜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 待温度降至80 时 加盖试管帽后取出试管 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培养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 加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 5mL 管 36 1 培养48h 观察初步结果 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7d 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 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 若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肉汤管均澄清 判为灭菌合格 若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 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 而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肉汤管混浊 判为不合格 对难以判定的肉汤管 取0 1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 用灭菌L棒或接种环涂匀 置于36 1 培养48h 观察菌落形态 并做涂片染色镜检 判断是否指示菌生长 若有指示菌生长 判为灭菌不合格 若无指示菌生长 判为灭菌合格 医疗器械采样及检查方法 无菌检验的定义 指检查经灭菌的敷料 缝线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 无菌器械以及适用于无菌室的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避免微生物污染对单向流空气区域及工作台面 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医疗器械采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 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医疗器械采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方法缝合针 针头 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 取5件直接浸入6管需 厌氧培养管 其中一管作阳性对照 与4管霉菌培养管 培养基用量为15ml 管 医疗器械采样及检查方法 注射器 取5付注射器 在5ml洗脱液中反复抽吸5次 洗下管内细菌 混和后接种需厌氧菌培养管 共6管 其中1管作阳性对照 与霉菌培养管 共4管 接种量为1ml注射器0 5ml 2ml注射器1ml 5 10ml注射器2ml 20 50ml注射器5ml 培养基用量为接种量2ml以下15ml 管 接种量5ml为40ml 管 医疗器械采样及检查方法 手样钳 镊子等大件医疗器械 取2件用蘸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抹采样 将棉拭子投入5ml无菌洗脱液中 将采样液混匀 接种于需氧 厌氧培养管 共6管 其中1管作阳性对照 与霉菌培养基 共4管 接种量为1ml 管 培养基用量为15ml 管 医疗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