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的调查研究.pdf_第1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的调查研究.pdf_第2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的调查研究.pdf_第3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的调查研究.pdf_第4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的调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文摘要 听课是每个教师必须参加的重要教研活动之一 是教师观摩学习 交流提高的重 要机会 是促进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是每个教师必 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等对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活动进行了调 查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1 体育教师参加听课活动频繁 90 的教师每学期听课 5 节以上 听的较多的是 优秀教师 新教师的观摩型 研究型的课 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听课最重要的作用是提 高教学水平 探索研究和促进新教师成长 参加听课是为了学习借鉴同行的优点 改 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了解体育教学情况及诊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 听课教师认为听课前需要做准备 教师在听课中主要关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 教 大部分教师在课后分析中主要分析教学方法 教学结构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等 3 大部分学校有听课制度 并规定了教师听课的具体要求 大多数听课教师都 参加过跨学科听课 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听课对其个体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4 大多数听课体育教师对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三个领域把握比较正 确 对讲解法 示范法 游戏法 比赛法和情景法的观察效果很好 而问答法 讨论 法 演示法 保护与帮助法 分解练习法 完整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和 变换练习法的观察效果不理想 5 听课体育教师对场地器材布局 利用 安全性方面的观察比较细致 对课的 运动量度 学生练习密度等方面的观察定性分析尚好 对课的小结部分听的不是很认 真 尚需提高与重视 对一节体育课优点和不足的分析 能够踊跃点评 各抒己见 提出的问题切中实际 说明大多数体育教师听课的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的 个别教师 还需要改进与提高 关键词 北京市 中小学 体育教师 听课 ii abstract classroom observ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ies that each teacher must attend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pportunity that teachers learn from and exchange to improve it can promote teachers to pursue continuous self reflection it is an important mean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this aticle uses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on classroom observation of beiji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drawing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ften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observation activities and 90 teachers have more than 5 lectures per semester they observe more outstanding teachers new teachers to observe the type of research oriented class mos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s to raise the standard of teaching exploring research and the promotion of growth of new teachers to attend lectures in order to learn the advantages of peer to impro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nd the diagnosis of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problems 2 the teacher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think that preparing needs to be done before the lectures the main concern of teachers in lectures students learn and teachers to teach most teachers after lecture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eers or write lectures diary in the after school analysis of the main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ructur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and other forms of organization 3 the majority of schools have lectures system and provide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and lectures records of the teacher s lectures have been inspected and handed over the basic requirements most lectures teachers have participated in inter disciplinary lectures and that the inter disciplinary lectures with the help of its positive role mos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elieve that their individu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ctures of great help 4 teachers almostly master the field of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thletic skills physical health they also can master the method of explaining laws model laws gaming law competition law and situational method well but the method of discussing presentation protection and assistance practice decomposition a complete exercise loop practice law can t be mastered well 5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lectures on the site equipment layout use security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areas right course of exercise degre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observation density for a summary of part of the listening lesson is not very serious and need to improve and attention the question hit reality shows that mos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aught in basic training is still relatively solid individual teachers also need to improvement and enhancement key words beiji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lassroom observation 1 1 前言 1 1 研究背景 素质教育的实施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推进 已经越来越逼近中小学体育课 堂这个学校中最普遍 最平常 最基本的细胞 聚焦体育课堂 关注体育课堂 等 提法已不鲜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育教学改革正在改变着学校体育 转变着体 育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为方式 以素质教育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为指导 中小学体育课堂需要产生哪些变 化 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对这些问题 也许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 沿着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流程 体育教 师的五种常见的行为自然进入到我们的视野 备课 上课 说课 听课 评课 这 五 课功 是体育教师几乎每天都要做的 功课 是体育教师职业生存方式的主要体现 是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体育从业人员的主要标志 要变革体育教学课堂 体育教师的 这五种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就需要产生变化 要落实新课程 体育教师的这五种体育课 堂教学行为就需要相应的转变 听课是认识课堂 研究课堂的重要方式 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听课 不仅仅是教师学习他人经验的手段 也不仅仅是教师记录课堂活动的技术行为 而是 研究自身 观察他人 汇集经验 提炼智慧不可缺少的工具 明白听课的目的和作用 掌握听课的流程和各阶段操作要点 熟悉定量与定性的听课技术 了解听课中的问题 和注意事项 是教师搞好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 循着这些基本的认识 我选择了这样的研究课题 并且在研究中尽力体现这些理 念 期望通过这个研究 能促使更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关心 关注 关切体育课堂 听 课 并且在自身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的 更鲜活的 更有效的相关经验 1 2 研究意义 1 2 1 理论意义 对听课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观察的技术方法 从而促 进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课堂教学 总结更多的经验用于指导听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教学管理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的研究 从理论上总结听课的经验和不足 再用以指导实 践 可以丰富教学及教学管理理论 1 2 2 现实意义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 能发现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 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加重视听课活动的开展 带动中小学 1郑金州 林存华 听课的变革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 2 体育教学的改革 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同时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管理提供 参考 更好地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 3 文献综述 1 3 1 国外研究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系统的听课研究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校长听课和分析课 有精辟的见解 听课和分 析课是他教育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认为听课和分析课是实现 教育思想领导 的主要途径 提出了对学校的领导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然后才是行政领导 为 了做好对学校教育思想的领导 他把听课和分析课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 常年亲自授 课 坚持每天至少听课两节 2 在英美 听课是教学督导的主要内容 在英国 督导团从听课中获得第一手资料 所以他的百分之六十的时间都用在听 课 评课 观察教学和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方面 听课的范围要广 既要听正式 教师的课 又要听代课教师和实习生的课 通过听课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 课堂表 现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组织课堂的能力等 听课要着重注意学生偶然性的谈话和评论 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 对问题的反应 提出的问题 他所在讨论时所表现的观点 情 感和意见 教学督导是美国庞大的公立教育组织机构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子系统 注重直接为 教学服务以及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潜力与积极性 被视为是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公共 教育质量的一支重要领导力量 3 早在美国的教学督导中 学校督导就必须经常到学校听课 在这些学校督导中有 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中开始把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作为自己的目的 他们亲自给教师上 示范课 还组织教师互相观摩 交流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 比如一位督导长在谈到 督导员应如何工作时写到 帮助教师最好的方法是以身示范 他认为督导的目的不 应该仅仅是去发现和解雇不合格的教师 而应该把帮助不合格教师成为合格的教师作 为自己的任务 1925 年 巴尔对底特律市学科督导员的工作进行了调查 他发展他 们的工作归类为 13 类 其中 最主要的就有到各校听课 视察教学 培训教师 比 如组织示范教学 70 年代 由柯根等人发展的 临床视导 clinical supervision 作为一种新的督导方式引起了相当的兴趣 临床视导 强调督导员深入课堂观察教 学 与教师一道分析教学 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在美国今天的教学督导中 临床 视导 被视为是一种很好的督导方式 4 许多国家不仅有学校内部的质量监控机制 也健全了外部监控机制 如在中学举 2焦佩婵 苏霍姆林斯基于校长听课和分析课的研究 j 教学管理 2001 3 97 3曾德琪 美国教学督导的历史发展及其作用之演变 19k 2008 6 19k 2008 6 20 4邓昌海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听课评课研究 d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4 3 办 家长接待日 学校开放周 等活动 让学生 家长和社会人士随堂听课 了解 学校的教学情况 检查和监督教学活动 提出改进意见 由此可见 国外对听课己经 有很深刻的研究 1 3 2 国内研究 听课在我国早已有之 我国古代 礼记 中就有关于 天子视学 的记载 学记 中有 相视而谓之摩 的说法 国内目前对于听课的系统研究不多 基本上 是一些议论 讨论性的文章 这些文章对听课的定义 功能 目的和作用 听课方式 和类型 过程 听课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有关于公开课的讨论 有对领导如校长 教导主任听课的讨论 也有对听课方式的讨论 主要涉及教研 教学管理和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听课 1 3 2 1 对听课类型的研究 周勇 赵宪宇 2004 在 说课 听课与评课 一书中 将听课的类型分为四种 一 检查型听课 检查型听课就是为了了解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 过程 某一方面或某个问题的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 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督导评估中的听 课 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听课 中考和高考复习调研听课 学校领导听新教师的 课 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性听课等都属于检查型听课的范围 检查型听课是上级教 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监督 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最普遍的一种听课形式 二 评比型听 课 评比型听课主要是为了对教师做定性评价的听课活动 如评优课 考核课及评优 秀学科教师 名教师 特级教师等的听课属于这个范畴 三 观摩型听课 观摩型听 课是为了总结 推广 交流及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 包括公开课 示范课 展示课等 四 调研型听课 调研型听课是为了研究 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 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进展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 研讨课 实验课 调研工作中的 听课等属于这个范畴 5 费岭峰 2009 在 常规听课如何实现功能的拓展 提出了三种拓展听课功能的 听课方式 一是主题式常规听课 指向于 具体教学问题 的解决主题式常规听课 是指针对于某个 教学问题 研究 主题比较鲜明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调研活动 主 题式常规听课的基本特点是有主题 通过实践 我们知道听课的主题需要在教师实践 中产生 一般是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然后由学校业务部门 如教导处 统一确定 以便听课的领导 教师能够围绕相关主题听课 这样的听课活动一般目标明确 研讨 和指导的针对性比较强 二是延伸式常规听课 指向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延伸式常 规听课是指在连续跟踪听取某位教师执教同一节内容的听课活动 它往往是实施于某 次随堂听课后 当听课教师与被听课教师对课堂上出现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后 有 意识进行的课堂教学再实践 延伸式常规听课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反思与课堂教 学设计的调整能力 是提高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 三是联动式常规听课 5周勇 赵宪宇 说课听课与评课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72 82 4 指向于发挥教研团队的研究功能新课程倡导教师主体发展 注重学科团队的整体建 设 6 1 3 2 2 对如何听课的研究 陆建平 2009 在 听课如何记录才有效 一文中关于这样做好课堂记录分析 了三点 一是记教还是记学的问题他认为听课中应重点应记 学 的方面 学 指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质量 学习效果 这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 教师教 得再好 学生学得不行 课堂教学也是不行 因此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 我们听课 者的视角要看教 更要看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以学定教 等这些理念已经 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所以听课记录也就自然应该以记学为主 兼之观察教的情况 两 者兼顾而又突出重点 鱼和熊掌方可兼得 二是记教学内容还是记教学过程的问题 他认为听课者关注的焦点应该放在教学情境如何创设 教学过程如何推进 学生学到 了什么 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上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才是评价课堂的基本依据 新课程强调教学应关注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 而 只有关注教学过程 才有可能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 建立关注课堂教学过 程的理念 一方面有利于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有 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引导教师从 学科视野 中解放出来 三是记教学优缺点还是记自己的思考评析的问题 他认为听课观课固然需要记录教师 上课中体现出的优点和缺点 甚至打出优 良 合格 不合格的等级 以给予客观的 评价 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自己冷静的思考和分析 7 王军 2002 在 怎样听评一节体育课 中指出 听一节体育课要通过听 看 问 测等手段进行 一 听 一听教师对课的任务 目标 给学生讲清楚了没有 教 师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否流畅 主次分明 言简意赅 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听 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口令是否宏亮 正确完整 如有的教师讲课 下达向右看就开始 讲述 口令不完整 三听技术部分的讲解能否抓住重点 对于难点 重点部分强调与 否 四听课后的小结 二 看 一看教师的教态 仪表和精神面貌 二看组织调队是 否合理 组织教法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法是否具有启发性 三看教师的示 范 示范动作是否规范 标准 以及示范面和位置是否合理 四看对错误动作的纠错 及效果 五看教师课堂上的应变能力 六看场地 器材准备的情况 七看课堂的结构 是否合理 突出重点 八看授课效果 三 测 一测课堂结构部分的时间 即各部分 的时间分配 二测体育课的密度和强度 四 问 询问学生学习情况 全面了解教 师的情况 8 李业幸 覃宏图 2002 在 体育课听课 评课方法初探 一文中对怎样听一节 体育课从课前准备和听课方法两方面做了分析和研究 他指出 一 听课前必须做好 6费岭峰 常规听课如何实现功能的拓展 j 教学与管理 2009 7 15 17 18 7陆建平 听课如何记录才有效 j 中国学校体育 2009 4 23 8王军 怎样听评一节体育课 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8 17 5 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好听课内容 听课前自己必须先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的 基本结构 框架以及本次课所授内容在教材整体中所处的地位 明确教学目的 要点 和难点以及选择教学的方法等 以利在听课时准确地了解授课教师与授课特点 其次 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听课教师必须带好听课笔记本 测量心率用的秒表 以及运动 量 强度 密度 脉博测定等各种表格 以利看课后做出科学的数据分析 再次要做 好心理上的准备 每位听课教师要把听课 评课看成是向他人学习 提高自己的教学 能力 水平的好机会 谦虚谨慎 自始至终地保持高敏度听 看 课 听 看 记 想 全神贯注 以利最大限度地捕捉到授课者教学的闪光点 达到取人之长的效果 另外 听课教师应注意仪表 衣着必须整洁大方 最好是穿运动服 这样易使授课者和听课 者的距离拉近 便于沟通 切忌穿过分艳丽的服装以及刻意地妆扮 以免影响和分散 学生的注意力 妨碍上课 更不能迟到 早退或高声喧哗 二 听 看 课的基本方法 一 听教师报告本课任务时讲述是否准确 二 听讲课技术动作要领的正确性 术语规范化程度 知识讲授时语言表达是否确切 三 听讲述完成教学任务方法的 可行性 合理性 听讲述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要点是否正确 四 听教师教学时 声音是否宏亮 清晰 准确 果断 有力 讲解时有条不紊 五 听课后小结是否 简明扼要 总结到位 六 看课的类型 教材安排 教材处理以及不同类型教材的 搭配是否合理 七 看课的结构 开始部分 准确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几个 环节的完整性以及自然过度的连贯性 八 看示范技术动作正确规范程度 熟练 协 调程度以及示范的方法 位置 时机是否合理 看如何布置场地器材 队形的调动是 否合理 如何导入新课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保持学生的学练积极性 看选择 了哪些练习或辅助练习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启发学生 九 看教师的教态 非 语言行为和应变能力 通过测定看练习所达到的密度和强度大小以及运动负荷大小 十 看教学达到的实际效果 学生掌握 三基 的情况和施教者如何处理 主体 和主导的关系 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9 郝庆泉 2001 在 如何听好体育实践课 一文中指出 听体育实践课应该采用 以 看 为主 看 听 结合的原则 以 看 为主 首先课前要看教案 通过教 案可以知道课的类型 教材安排 教材搭配 以及课的任务 明白了这些就了解了一 堂课的主线 明白了课的任务就了解了学生下课时是否完成了课的任务 其次课中看 课的结构 组织教法 一堂完整的体育课应该有三个部分 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和结 束部 三个部分应该有相对的完整性 但又不能把它生硬的划分开 看课的结构就是 要看教师是否把三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且又保持了相对的完整性 使得过渡自 然 流畅 各部分的时间把握是否合理准确等 看组织教法是看教师采用讲解示范的 队形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教学常规 示范时技术的正确 规范程度 协调熟练程度以 及示范方法和示范的位置是否合理 恰当 练习分组 是否充分 合理的利用了场地 9李业幸 覃宏图 体育课听课评课方法初探 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2 50 51 6 器材 再次看练习的负荷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通过测定 看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是否和 课前预计的吻合 是否符合人体运动时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 观察学生完成动作的程 度是否与教案中规定的课的任务相吻合 是否完成了课的任务 以 听 为辅 首先 听教师宣布课的任务和内容 教师只有准确的讲述 才能使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 从 而增强信心 如果任务宣布不清楚 学生就会很盲目的练习 任意听教师摆布 不明 确学习目标和自己应达到什么程度 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给教学 带来困难 其次听动作要领的讲解和安排学习的方法 动作要领的讲解 用术语 语 言是否精练 规范 是否正确 抓住重点 深入浅出 安排练习是否明确 口令的运 用是否合理等 再次听教师纠正错误动作时的方法和要点 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 讲 解能否切中要害 最后听课的小结 用语是否准确 恰当 小结是否全面 客观 布 置的课余练习是否和课堂内容相关联 是否恰当 10 张彬 2007 在 体育教师的听课 一文中对体育教师进行跨学科听课的作用进 行了研究 他指出 体育课和文化课 虽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应是相通的 听其 他学科的课 同样受益颇多 通过听语文课上桂文亚的 你可以听见的 我想到了 如何讲 欢愉的情绪 听历史课上三国 我更加理解篮球战术的运用 听物理课上 的力学 学到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弯道跑的离心力 听生物课上的生理部分 找 到了讲健康的灵感 英语课让我了解了学生水平 敢于尝试双语教学 听音乐课 美 术课也都有许多收获 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11 韩振才 2005 在 走出听课 评课认识上的误区 一文中指出了当前听课 评 课活动存在的误区和走出误区的方法 误区之一 认为听课 评课是为了完成学校的 听课任务 不得已而为之 听课 评课会耽误自己的时间 故思想上不够重视 误区 之二 认为听课 评课是讲课者的事 与己关系不大 误区之三 认为听课 评课会 揭别人的短 别人难以接受 所以 希望只听不评 误区之四 我就按照自己的方法 去教 成绩也不比其他人差 听来听去 老是这几个人 逆反心理油然而生 误区之 五 跨学科听课 以听不懂为由 弃之也 如何走出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呢 一 要统 一思想 统一认识 大兴教研之风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亲临教学第一线 走出办公 室 走进课堂 静下心来认真听课 听新教师的课 甚至听一听每个教师的课 根据 听课情况 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形成一种浓厚的教学教研活动氛围 二 听课 评 课是对讲课者负责 便于教学研讨对一线教师来说 听课 评课其实是一次绝好的学 习机会 三 听课 评课应是一个整体 要有连续性听课的目的 是为了共同提高 四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当然 传统的教学方 式也并非不能再用 绝不是全盘否定 五 跨学科听课 可以学到别人的长处 12 1 3 2 3 对听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10郝庆泉 如何听好体育实践课 j 宿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 109 11张彬 体育教师的听课 j 教学全现场 2007 3 64 12韩振才 走出听课评课认识上的误区 j 专题研究 2005 6 147 7 侯爱民 2003 在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 一文中 提出了教师听课对校本 教研所起的作用 他研究指出 教师听课是校本培训的一种形式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 为培训基地 在各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 由校长 教师 学生共同参与 充分利用校 内外培训资源 直接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培训活动 它以应用为目的 以提高教师 素质为目标 培训内容适合本校实际 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作为培训效果的评价标 准 校本培训是一种典型的侧重教师实践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师培训模式 是 为了改善教学 教师听课有助培养教师实际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改进教学行为有利于鼓励教师审视提升自己的经验 整合教育教学中 不确定性 的 知识 有效解决从理沦到实践的转移问题 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反思 提高教师的教学 实践水平和教学质量 13 何善亮 许大梅 2003 在 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 水平 一文中研究了教师听课对其专业化水平提高的作用 他们认为 教师听课可以 为教师成长提供关键事件 给教师提供 创造选择和改变的机会 集中体现教师对自 我己有的内在专业结构合理性 适应性的评价和最终决策 也包含着教师对长期积累 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体悟 引发教师的自我澄清过程 个人思维的清晰化过程 促进了包括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在内的教师专业结构的解构和重构 教师听课可以把别 人的教学经验做适当调整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或借用别人的理论成功经验的 抽象 概括和物化与自己个人经验的整合 变成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来分析 理 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通过听课活动还可以把自己的专业活动作为教师 专业发展中的 关键事件 自己或专家对自己的专业活动进行研究 丰富自己个人 的教育教学智慧 相对于教师个人的长期摸索 总结而形成经验 以听课为重要形式 的 经验的移植和整合 研究和借鉴具体而鲜活地存在于身边的他人专家经验 则 显得更为便捷 14 目前为止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方面的调查研究还没有看到 所以 本文选 择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听课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1 4 听课的概念界定 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 它是了解师生教学活动 交流教学经验 研究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 是教育行政领导 教研员 学校管理者 教师必须掌握的 一项基本功 那么何谓听课呢 如果望文生义地去理解 听课似乎只是用耳朵去听课 堂中的声音 去倾听师生的一言一语 而实际上 听课活动并非如此简单 我国著名 教育专家郑金州指出 听课不仅仅指是的是 听 更主要的是去 看 即仔细地观 察课堂中的动静 用心地发现许多 明明白白 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 深刻地洞见 13侯爱民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 j 教育探索 2003 1 34 14何善亮 许大梅 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j 教育科学研究 2003 1 21 8 其中的局限并分析症结所在 因此 听课 有时也被称为 看课 或 观课 15 本文研究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 听课 也就是 课堂观察 它是指凭借眼 耳 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 如记录本 调查研究录音 录像设备等 直接 从体育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 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 评价及研究的过 程 此过程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者和体育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校的体 育教学管理者而言 它既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又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和途径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 它又是提高体育教学能力 进行校本培训 实施新课标 和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手段和途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听课活动 由于甲流疫情的影响 本市听课活动减少 因活动限制 本文选取昌平 顺义 房山 平谷四个区的听课活动为研究对象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和查阅中国知网 cnki 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以及一些体育相关网站的有关听课 教学论 学校体育学的书籍 12 册 文献 67 篇 非体育学科的硕士论文 4 篇 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获得 了对本研究有帮助的资料和信息 为研究的开展和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 据 2 2 2 问卷调查法 1 问卷内容设计 听课活动在中小学中开展得如何 是否切实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存在什么问题 是我们在听课的研究中必须要了解并加以分析的 对体育教师听课现状的调查有助于 我们更好的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本论文共设计两份问卷 问卷一是体育教师听课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问卷二是 针对体育教学听课活动设计的课堂观察调查问卷 问卷一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如所在学校类别 年龄 教龄 职称 最 后学历等 体育教师听课的基本态度 如听课目的 对听课作用的看法等 课前准备 情况 课中观察情况 如何处理听课日记 是否参加跨学科听课等 另外还包括两个 开放性问题 一是体育教师自身在听课方面有哪些优点 二是体育教师自身在听课方 面有哪些不足 问卷二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观察中对本节体育课课前准备情况 体育教 15郑金州 林存华 听课的变革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 9 学目标 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方法 场地器材运用 保护与 帮助 课的运动负荷量 体育教学效果 课的小结这些环节与内容的观察和判断 另 外还包括两个开放性问题 一是本节体育课有哪些突出的优点 二是本节体育课有哪 些明显的不足 2 问卷的效度 信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采用专家内容效度检验 专家构成为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 1 名 副教 授 4 名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1 名 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 1 名 昌平区教委体育教研员 1 名 表 1 专家内容效度检验表 n 8 内容效度 很合适 比较合适 基本合适 不太合适 不合适 问卷一 问卷二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3 37 5 3 37 5 4 50 4 50 1 12 5 1 12 5 0 0 0 0 0 0 0 0 信度检验 问卷一采用重测的方式进行问卷信度的检验 问卷填写一周后 本人选取获得联 系方式的 10 名听课教师快递问卷 进行重测 对这 10 名教师两次填表的结果进行统 计处理 得出信度系数 r 0 87 p 0 01 说明两次结果高度相关 问卷具有较高的 可靠性 问卷二采用同质性信度检验的方法 将 10 份问卷设计了一些性质相同的问题 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并放在不同的位置 发给被调查对象 以此来检查其对相同问题态 度的一致性 对结果进行分析 得出 r 0 89 p 0 01 说明问卷可靠性高 另外 问卷发放在相关活动组织方的帮助下 由本人亲自发放 也保证了问卷发放与回收的 可靠性 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根据论文需要 本文拟定发放问卷 120 份 其中中学 60 份 小学 60 份 实际上 由于甲型流感疫情的影响 本市大规模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评课的活动有所减 少 在本人调研期间 仅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小学听课活动 2009 年 10 月 14 日 北京教育学院和北京市昌平区教委组织了 北京市体育骨 干教师提高班的现场研讨会 参加这次活动有昌平 顺义 房山 平谷四个区的中 小学体育教师近 120 名 其中中学体育教师约 60 名 小学体育教师约 60 名 活动中 中小学体育教师分别参加了听课活动 以刘金老师为代表的来自昌平 顺义的 7 位教 师上了 3 节全程教学观摩课和 4 节片段教学展示课 内容涉及 排球 篮球 足球 健美操 技巧等 本文首先选取昌平区回龙观中学刘金老师的中学篮球课 对听课的 体育教师发放问卷一 问卷二各 52 份 回收各 50 份 有效问卷各 50 份 回收率和 有效率分别为 96 15 和 100 选取昌平区实验二小柳东红老师的小学投掷体育课 10 对听课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一 问卷二各 58 份 回收各 56 份 有效问卷各 56 份 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96 55 和 100 2 2 3 统计分析法 对调查所得数据用 excel 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 1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的基本调查与分析 问卷一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听课的基本调查 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情况 教师听课 基本情况和两个开放性问题 3 1 1 听课体育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听课体育教师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教师所在学校类别 年龄 教龄 最后学历和职 称 表 2 听课体育教师所在学校类别的调查统计表 n 106 学校类别 人数 比例 重点中学 普通中学 重点小学 普通小学 18 32 25 31 16 98 30 19 23 58 29 25 从表 2 可以看出 被调查对象中中学体育教师占 47 17 其中重点中学体育教 师占 16 98 普通中学体育教师占 30 19 小学体育教师占 52 83 其中重点小学 体育教师占 23 58 普通小学体育教师占 29 25 表 3 听课体育教师年龄段调查统计表 n 106 教师年龄段 人数 比例 20 30 岁 31 40 岁 41 50 岁 51 60 岁 34 70 2 0 32 08 66 04 1 89 0 从表 3 可以看出 98 12 的体育教师年龄在 21 到 40 岁之间 其中 20 30 岁的占 32 08 31 40 岁的占 66 04 可见调查对象多为青年体育教师 他们是学校体育教 育教学的主力队伍 11 表 4 听课体育教师教龄调查统计表 n 106 教龄 人数 比例 5 年以内 5 10 年 11 15 年 16 20 年 20 年以上 38 32 24 10 2 35 85 30 19 22 64 9 43 1 89 从表 4 可以看出 体育教师教龄在 5 年以内的占 35 85 5 10 年的占 30 19 11 15 年的占 22 64 16 20 年的占 9 43 20 年以上的占 1 89 可见 随着体育 教师教龄的增加 体育教师参加的听课活动的人数呈递减趋势 表 5 听课体育教师的最后学历调查统计表 n 106 最后学历 人数 比例 专科 本科 硕士 博士 68 38 0 0 64 15 35 85 0 0 从表 5 可以看出 教师的最后学历为专科的占 64 15 本科的占 35 85 硕士 和博士没有 这也符合目前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的要求 表 6 听课体育教师职称调查统计表 n 106 职称 人数 比例 初级 中级 高级 特级 54 28 24 0 50 94 26 42 22 64 0 从表 6 可以看出 50 94 的体育教师为初级职称 26 为中级职称 22 64 为高 级职称 这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和教龄情况相符合 3 1 2 教师听课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师听课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教师听课的频度 听课目的 课的类型 对听课作 用的看法 课前准备情况 课中观察情况 如何处理听课日记 是否参加跨学科听课 等 12 表 7 听课体育教师每学期听课的节数调查统计表 n 106 节数 人数 比例 0 节 1 2 节 3 4 节 5 6 节 7 节及以上 0 6 4 16 80 0 5 66 3 77 15 09 75 47 从表 7 可以看出 接收调查的体育教师每学期都参加听课活动 教师每学期听课 节数在 1 4 节的占 9 43 听课 5 节及以上的占 90 56 并且 75 47 的教师每学期 听课节数在 7 节及以上 由此可见 学校对于听课的组织是比较重视的 教师参加听 课活动也是比较频繁的 表 8 听课体育教师听的较多的是哪些教师的课的调查统计表 多选 教师类别 人次 比例 优秀教师 新教师 教研员 普通教师 50 46 18 42 47 17 43 40 16 98 39 62 从表 8 可以看出 听课体育教师听的较多的是优秀教师 新教师和普通教师的课 所占比例分别为 47 17 43 40 39 62 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水平高 是教师中的学习榜样 听优秀教师的课可以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方法 使自 己快速成长 新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生力量 听新教师的课可以帮助新 教师尽快的进入教师角色 更快的提高业务水平 听普通教师的课 可以发现普通教 师在授课中的一些不足和错误 引以为戒 避免自己重复犯错 使自己的课更加完美 从表 8 还可以看出 教师听教研员的课比较少 比例仅为 16 98 教研员是教学改 革和新教学理念的引领者 优秀教研员的课将教学实践与新理念结合起来 既符合教 学改革的要求 又方便普通教师观摩和学习 所以在今后的听课中 听课者应抓住机 会 多听一下教研员的课 13 表 9 体育教师听课目的调查统计表 多选 听课目的 人次 比例 改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了解体育教学情况 学习借鉴同行的优点 诊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评判体育教师教学的水平 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听课要求 其它 72 54 80 50 24 4 0 67 92 50 94 75 47 47 17 22 64 3 77 0 表 9 是体育教师听课目的调查统计表 从表 9 可以看出 对于听课的目的 体育 教师选择最多的两项依次是学习借鉴同行的优点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分别占 75 47 和 67 92 其次是了解体育教学水平 诊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评判体育 教师教学的水平 分别占 50 94 47 17 和 22 64 由此看见 体育教师对听课目的的认识和把握是比较恰当的 一方面 听课有利 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促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进步 提高和成 长 最终改进体育课堂教学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 通过听课 可以了 解课堂的基本状况和体育教学的相关信息 发现和诊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 通过改正错误和修正不足 达到改进体育课堂教学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 目的 同时 听课也可以评价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被调查者中仍有 3 77 的体育老师认为听课仅仅是为了完成 上级的听课要求 说明这部分教师对听课活动的态度还不端正 缺乏学习和进步的主 观能动性 仅因学校的制度规定而参加听课活动 当然收不到好的听课效果 学校应 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让每位老师切实认识到听课的重要性 明晰听课的 目的 怀着积极的心态参与听课活动 表 10 听课体育教师听的最多的是哪种类型的课的调查统计表 多选 课的类型 人次 比例 检查型 评比型 观摩型 研究型 常规听课 其它 10 30 62 56 42 8 9 43 28 30 58 49 52 83 39 62 7 55 从表 10 可以看出 教师对于听课类型的选择结果比较分散 教师参加最多的是 观摩型的课 占 58 49 然后依次是研究型 常规听课 评比型 检查型和其他类 型的课 分别占 52 83 39 62 28 30 9 43 和 7 55 这说明教师参加了多种 14 类型的听课活动 听课经历比较丰富 观摩型听课可以总结 推广 交流和学习教学 经验和方法 一般是由一些优秀教师 名教师或某些方面有特色 有创新 有经验的 教师上的课 研究型听课通常是为了了解和分析问题 研讨和探索教学规律 表 11 听课体育教师认为听课最重要的作用有哪些的调查统计表 多选 听课作用 人次 比例 评估指导 探索研究 沟通协调 提高教学水平 提升体育教师内在修养 促进新教师成长 其它 6 50 30 76 36 50 0 5 66 47 17 28 30 71 70 33 96 47 17 0 从表 11 可以看出 对于听课的作用 教师选择最多的是提高教学水平 占 71 70 其次是探索研究和促进新教师成长 均占 47 17 提升体育教师内在修养 占 33 96 沟通协调 占 28 30 评估指导 占 5 66 听课对于听课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 不但可以 发现别人的优缺点 而且能够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 尤其重要的是 听课者通过听课 可以博采众长 为己所用 听课对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有两方面 不仅对授课教师而且对听课教师的教师专 业水平的提高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种作用也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同 同时听课也 是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学习途径 评估指导的作用主要是对于教学管理者而言 听课可以收集多方面的资料 为教 学评估和教学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教学进行评估与指导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 要内容 而评估指导必然要有依据 这就要求评估者收集大量的教学信息 听课则是 获取教师教学状况的主要途径之一 探索研究是听课的一个作用 听课是学校教育教研与科研的重要方式 有组织 有计划地开展听课活动 既有助于规范学校的教研制度 也能提升广大教师对教学进 行探索与研究的热情 表 12 听课体育教师认为听课前是否需要做课前准备调查统计表 n 106 是否需要 人数 比例 需要 不需要 98 8 92 45 7 55 从表 12 可以看出 92 45 的体育教师选择了听课前需要做课前准备 但是仍有 7 55 教师认为不需要做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