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业论文)美国与国际法院:19231926.pdf_第1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美国与国际法院:19231926.pdf_第2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美国与国际法院:19231926.pdf_第3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美国与国际法院:19231926.pdf_第4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美国与国际法院:19231926.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与国际法院:1 9 2 3 1 9 2 6 摘要:一战后,美国拒绝了 凡尔赛条约和国联,重新回到了“孤立主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却无法回避与国联有着危险关系的国际法院。是否加 入国际法院? 以什么条件加入才能避免国联的强制和义务? 围绕这两个问题,美 国政治家们展开了长期辩论1 9 2 3 年和1 9 2 6 年,先后出台了休斯保留案和斯旺 森决议。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休斯保留案从酝酿到提出的经过,分析了美国加入国际 法院的原则:国际法院独立于国联,美国不承担国联义务,不接受强制,但必须 享受和国联成员平等的权利。 文章第二部分叙述了从“咨询意见”问题的出现到1 9 2 6 年1 月2 3 日“斯旺 森决议”最终形成的整个过程。在休斯原则的基础上,斯旺森决议,尤其是关于 “咨询意见”的第五条,完整而明确地表达了美国的国际法院政策。 第三部分分析了国际社会对斯旺森决议的态度以及国际法院运动最终失败 的结局。 由于“孤立主义”的战略取向,美国的国际法院政策一开始就陷入矛盾; 既想加入国际法院,又不愿受到任何强制,不愿承担任何义务。美国的政策在这 种矛盾中发展到了极致,最终甚至不惜摧毁国际法院“咨询意见”这项制度,损 害国联的职能,践踏国际机构的权威。1 9 2 3 1 9 2 6 年美国国际法院运动充分揭示 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困境。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国际法院孤立主义“休斯保留案”“斯旺森决议” t h eu s a n dt h ew o r l dc o u r t :1 9 2 3 1 9 2 6 a b s t r a c t :a 陆rt h cf i i s t 、v o d dw 砜t h cu s 托f l l s e dt h cv c 瑚i i l l 鹤t r e a 哆a n dt h e l 舶g n eo fn a t i 锄s ,强df e t u m c dt oi 蹦a t i o n i s m h o w c v e r d l i et o r n 嚣h i s t o r i c a l c a 惦髂,t h c u s u l 血tb eb i 枷t ot h cw r o r l dc o u n ,删c hh a dd a n g e r o 蚺r e l a t i s t ot h ek a g l l co fn a t i o n s 、) l ,h e t h 豇血eu s s h o u l dj o i nt l l cw o r l dc 0 u n ? 0 nw h i c h 伽i d i t i o 璐s h o u l dt h eu s j o i ni n 甜d c rt o 吖o i dt h ec o m p l l l s i 佃觚do b l i g a t i 咖o ft h c l c a g u e0 fn a t i 帆s ? f o 叭s c do nt h e 辩t w oq u e s t i 伽i s ,t h c 蛐s m e no ft h cu s h a d d e b 删f o rs e v e r a ly c 螂c o 噼q 呦t i y ,i n1 9 2 3 锄d1 9 2 6 ,t h ch u 曲e sr c s e r v a t i o n a n dt h es w a 螂r e s o l u t i 蛐h a db c 如舯d p 呲dn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c f i r s t p a r to f t h c t h e s i s j n 缸o d u c e s t h e p r o c c 鹞o f o 叻c c i v i 】n g 姐d p r o p o s i i l g t h e h u g h 鼯r e s c a t i 鸣釉d 姐a l y 泓t h ep i i n c i p l o ft h cu s j o i n i i l g :雠w o r l dc o l l n m u s tb c p a r a t c d 的mt h ck a g i l eo f n a t i o 璐,缸d 伍cu s m u s to b t a i nt h es a m c r i g l i t 雒t h em 锄b e 硌0 ft h ck a g l l eo fn a t i o n sw “h o u ta 豁u m i n ga n yo b l i g a t i 扭d c ( m l p i l l s i 1 k 蝴dp a no ft h ct h e s i sd 嚣c r i b 锚t h cc o u r 胁t h c 锄c f g c n o f a d v i s o r yo p i n i 蛐i s 辄ct on 璩l b :嗌硝o f 赶皓s w 缸s 鲫r e 耐n t i b a 辩d 觚也e h u g i l 鼯p i i n d p l m es w 如湖r e 蹦u t i 呱唧e c i a l l yt h c 熊h 8 e r v a i i o na b o u t 她 a d v i r yo p i n i o n ,j n t e g f a l l y 缸dd c f i n i t e i yc x p f c 鹳c dn 嵋刚i c yo ft h cu s t o w a r dt h c w b d dc 0 u r t n et h 硼p a r t 姐a l y s 鹤t h e 舳d co fi n 锄m l i 伽l a ls o d c t yt o w a r dt h cs w 卸s 咖 r c s 0 1 m i o na n dt h c 趣i l u r co ft h e 啊c o l mi 嘲e m c n t 。 0 w i n g t ot h ei s o l a l i o n i s m 印p m a c h ,吐嵋u s 刚i c y0 fn 圮w b r l dg 叫nf c ni n t o a n 仃a d i d i o n :t h eu s w 锄t c dt oj o i nt h cw b r l dc o u n ,b u ti td i d n tw a n tt oa 鲻u m c 卸yo b l i g a t i 柚dc d m p u l s i f i m l l y 鹧af 髂u l to ft h ec o n 仃a d i c t i 蛐d c v c l o p m e 鸥 t h cu s d c s t f o y e dt l l ea d v i s o r y 叩i l l i o ns y s t 锄o ft h cw b r i dc 0 u n ,i n l p a i c dt h c f i l n d i o no ft h ck a g i l co fn a t i o 船,卸dt r a i i i l p l e dt h c 卸t 1 1 0 r i t y0 ft h ci n t e l m t i o n a l j n s t “u t i 蚰t h cw b f i dc o u r tm o v e m e n ta d e q u a t e l yf e v e a l e dt l i ed i l e 咖ao ft l i c i s o l a t i o n i s mf o r e i 印p 0 i i c y “咖gt h e1 9 2 0 s k e yw o r d s :f o r c i 印p o l i c ) ro ft h eu s ; m ew b r l dc o u n ;i s o l a l i o n i s m ;t h eh u 曲髂 r e s e r v a t i 咖:t h es w a n s o nr e s o l u t i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刖昌 在美国外交政策发展史上,两战之间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美国中断了走向世界 的步伐,重新选择了“孤立主义”外交战略,极力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和承担政治义务。 在“孤立主义”战略的指导下,面对国际联盟,美国能够义无反顾地拒绝,但在面对另 一个国际组织常设国际法院时,它却遇到了难题: 对国际法院,美国弃之不舍,因为这是它一百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美国人为之 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取之又担心,因为国际法院是根据国联 盟约的规定,在国联的倡议下建立起来的,而且在组织上、职能上都与国联有着危险的 暖昧关系。担心加入国际法院会承担政治义务和受到强制是美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这种两难选择中,美国政治家们艰难地寻找第三条道路:加入国际法院,同时提 出条件,做出保留,保护美国不受强制,不承担政治义务。“体斯保留案”和“斯旺森决 议”就是美国对这道难题的答案,集中体现了美国的国际法院政策。因此,分析这两份 文件,对美国的国际法院政策做个案研究,能够更具体、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时期“孤立 主义”的政策特征,也能够更真切地体会美国外交的困境 然而,很可惜,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目前尚未看到关于美国与国际 法院关系的专著有的国外学者在论述二三十年代美国外交政策时提到国际法院如埃 里斯( e t b 姐le l l i s ) 的共和党外交政策( r c p u b l i cf c 鹏i 印p o l i c y ,1 9 2 1 1 9 3 3 ) 。概要 介绍了美国要求加入国际法院的经过,将美国与国际法院的关系视为美国接受2 0 年代新 的国际秩序的表现他将国际法院政策的失败归结为民众的短视,认为美国人还不适应 大国地位,还没准备好承担大国责任。但他并没有深入政策制定的幕后,没有考察两份 文件出台的过程,也缺乏对文本的分析。 专门研究两战之间“孤立主义”的学者对国际法院给予了更多关注。如古斯伯格 ( n o m 勰n g u i i l s b u r g ) 的追求“孤立主义”:从凡尔赛到珍珠港期间在美国参议院 。( 1 1 l ep u 塔u i to fl l a t i o l l i s m :h lt h eu n i t e ds t a t 部s 锄a t ef 如mv c r s a i l l 嚣t op e a r lh a r b o r ) 一 书中就将国际法院问题单列为章。他分析了参议院“孤立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基础和 。e i b 瓶le l 避m 删6 ,f c 而研纠p d ,奶j 9 2 j j 螂,n wb m s w i c k :r u t g c 鸺u n i v c 体i t yp 燃s ,1 9 6 8 。t h o m 勰n ( m i n s b c i g ,n e a 枷巧砒啦w 妇l :血晴e 踟删s f 嚣榭把加m 珊凹幻 一胁咖r ,卜h y o 血 制dp i l b l i s h i n 岛i n c ,1 9 8 2 1 首都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力量来源,认为孤立主义者在国际法院问题上的斗争拯救了原本走向没落的孤立主义运 动,最终出台的“斯旺森决议”打上了浓厚的孤立主义色彩,这是孤立主义者在不利条 件下取得的胜利。塞林格阿德勒( a d l c rs e l i g ) 的孤立主义者的冲击:2 0 世纪的反 应。( 1 h ci s o l a t i o n i s t sh i i p u l s e :i t s1 w 锄t i e t h c c n t u r yr c a c t i o n ) 是二战以后论述孤立主 义最全面、最有影响的名著。书中较详细地展现了美国要求加入国际法院的经过,分析 了国际法院运动对于孤立主义者团体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尤其是对参议院各派力量 对比的影响。但是这些学者是从美国国内的研究视角看国际法院问题的,注重的是对国 内政治形势和孤立主义运动的影响,并没有揭示国际法院问题在外交政策中的意义。 有的学者在研究二三十年代美国政治家时也注意到了他们对国际法院的态度爱达 荷参议员,后为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波拉对国际法院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约 翰逊( a a u d i l l so j o h 璐o n ) 在爱达荷的波拉口( b o m ho fi d a h o ) 一书中整理了他在 国际法院问题上的态度,记录了他在公开演讲、参议院辩论和私人信件中的很多言论。 麦多克斯( r o b c n j 锄伪m a d d o x ) 的威廉波拉和美国外交政策 ( w i l l i 锄e b o r a h 柚d a m e r i c 柚f o r c i 鲷p o l i c y ) 叙述了波拉参与的重大外交活动,包括加入国际法院问题。 理解波拉的思想,理解他反对国联和支持和平运动的态度,就理解了美国在国际法院问 题上的难题。这两本书对本文思路的形成有很大启发。 1 9 r 7 6 年戴维帕特森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文章美国与国际法院的起源回, 追溯了一直以来美国在国际法院问题上温和、稳健的国际主义路线,认为这种保守契合 了2 0 年代美国共和党政府“有限的国际主义”的思想。帕特森的文章为理解2 0 年代国 际法院运动提供了广阔的思想背景。 对1 9 2 3 1 9 2 6 年美国的国际法院政策,国外的研究成果尚且有限,国内则更是缺乏 了。长期以来,该问题一直没有进入我国史学研究的视野,直至1 9 9 1 年,杨生茂先生在 美国外交政策史 中第一次注意到了国际法院问题,认为美国对国际法院的态度是其 对国联态度的继续,同时也是和平主义运动的表现。从1 9 7 9 年开始策划、组稿,历经 2 2 年终于完成的六卷本美国通史集合了我国新老两代美国史专家的研究成果,代表 了我国对美国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第四卷崛起与扩张的年代 中,作者认为是否加 入国联和国际法院是2 0 年代美国外交的重点,体现了2 0 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两项重要 o a d l c fs c l 垴孤p 砌肠f f d h 洒脚“妇:缸7 胁啦f 锄m w 船口c 砌 ,n c wy o r k :a m a f d s c h u m 柚1 9 5 7 c 1 卸d i u s0 j o h n s 呻,肋m 吖,出幻,l d n d :u n i v e f s “vo f w 缸h j n 甜o np f c 鼹,1 9 3 6 。r o b e nj a m 嚣m a d d o x ,删抽meb d 阳 口蒯加盯f h 而胛咖而蛔,b a t o nr o u 窟c :l d u i s i a n as 佃t cu n i v c r s i t yp 他璐1 9 6 9 ”p a l l c f s o n ,d a v i ds ,t h cu n i t c ds t a 鹏a n dt h co d g i n so f t h ew 酬dc o u n ,刚讲c 口,砌钟出口,r 酬y ,s u 咖e r l 9 7 6 。杨生茂:荚陶外交政策史,北京:人民 | 版j f :1 9 9 1 年。 。余忠森主编:荚固通史第叫卷:崛起1 l 护张的年代:1 8 9 8 一1 9 2 9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 2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则:坚持对国际事务的有限介入,高举和平的旗帜。这两本权威著作虽然提到了国际 法院问题,但都只有短短的一段话,仅仅是以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了事件的过程,没 有将美国对国际法院的态度当作一项政策,更没有进行政策分析。 然而,研究的薄弱并不是因为缺乏资料,有关美国与国际法院关系的资料还是相当 丰富的。除了研究美国外交所必需的f o 佗i 驴r c l a t i 伽so f t h c u n i t e d s t a t 龉( f r u s ) 之外, 本文大量运用了时刊和网络资源。 时刊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际法杂志( t h e a m c r i 啪j o u m a lo f i n t 锄a t i o 舳l l 丑w ) , 其主编曼利赫德森( m a n l c yo h u d s 伽) 为哈佛大学法学教授,1 9 3 3 1 9 4 5 年任海牙常 设仲裁法院法官,1 9 3 6 - 1 9 4 6 年任常设国际法院法官,后成为国际法委员会主席。赫德森 教授长期以来对美国加入国际法院充满了热情随着“休斯保留案”和“斯旺森决议” 的出台,他亲自撰写并编辑了大量分析文章。这些文章对于理解两份文件是至关重要的 e b s c 0 公司是专门经营纸本期刊、电子期刊发行和电子文献数据库出版发行业务 的集团公司,旗下的a c a d e m i cs e a r c hp r e m i e r ( 简称:a s p ) 是当今规模最大的为 学术机构设计的多学科全文数据库,收集有3 2 6 0 余种期刊的全文和4 2 5 0 余种期刊的 文摘及索引。本文所用的国会文摘( c o n g r e s s i o n a id g e s t ) 全部来源于该数据库 另一个重要的网络资源是】o u m a is t o r a g e 过刊数据库( 简称:】s t o r ) 它是以 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法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学术期刊为主的全文数据库,其 中不仅全部收录了 美国国际法杂志,还收录了很多国内无法得到纸本的期刊,如哥 伦比亚法学评论( c o i u m b i al a wr e v i e w ) 和弗吉尼亚法学评论( v i r g | n i al a w r e v i e w ) 等。这些电子期刊也为本文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赫德森教授还编撰了两套常设国际法院的文件。国际法院,1 9 2 1 1 9 3 4 :常设国 际法院手册o ( n cw b r l dc c m n1 9 2 1 1 9 3 4 :ah 觚d b 0 0 ko ft h cp e m 绷e n t ( h mo f i n t e m a t i 呻a lj u s t i c c ) 对国际法院进行了历史概括,收录了法院成员名单、法院判决和咨 询意见的摘要、出版物名单以及美国提出加入法院的文本。国际法院报告:常设国际法 院判决、命令、意见汇编。( w b r l d 西u r tr c p o r t s :a l l e c t i 蛐o f t h c j u 姆n e n t s ,o r d c 髂,a n d o p i n i o n so ft h cp e 咖a n e n lc c 哪f to fh l t e m a t i a lj u s t i c c ) 更详细地选编了大量与国际法院有 关的文件,包括国联盟约、国际法院规约历年的修订版、任择条款、法院历次会议表和 出版物等。这两套文件不仅是珍贵的资料,也是重要的工具书。 。m 柚l c y 0 h u d s o n ,豫p 肋脚c 孤r f j 蛇j - 蜕一此曲叩t d ,f e ,h m 口n 删c 缸一巧妇埘w 口哟棚f 妇妇,b o s 协n :w b d d p c a 优f o u n d a l i o n 1 9 3 4 。m a n l c yo t l i 眦r h u d s 仰c d ,肋r 埘c 钿,f 且日”m ? 口c n 妇c f 胁吖f e 卢伽l 删坦o ,出珥删邓妇细玎d ,抽f 胁口h 研c b 州 巧血耙埘口l 面煳f 如矗c p ,w 妯i n g t o n :c 嘲晒ce n d o w m c n tf o i n l c 册t i o n a lp c a 1 9 6 9 3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以上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本文试图以“休斯保留案”和 “斯旺森决议”为对象,梳理1 9 2 3 1 9 2 6 年的国际法院运动。展示美国国际法院政策的出 台过程和决策者的思路,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外 交战略的困境。 4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美国与国际法院:1 9 2 卜1 9 2 6 在关键时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很快成为决定性力量的美国,战后却抛弃了威尔 逊总统所力主的国际新秩序一凡尔赛条约,和安全新机制国联,在“世界领袖”头 衔唾手可得之际,做出了重回“孤立主义”的战略抉择。在孤立的总原则下,是否加入与 国联有着危险关系的国际法院,以什么条件才能安全地加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成为 了“试金石”,检验着孤立的纯度和硬度,也考察着美国外交政策的效率和效果。围绕这 两个问题,美国决策层展开了长达三年的论争。 第一章休斯保留案 第一节美国的难题 常设国际法院( t h c p e m 柚c n t c 叫r to f i n t 锄a t i o n a l j 璐t i c c ) 的建立源于国联。国际联盟第 1 4 条规定:“行政院应筹划设立常设国际法院的计划并交联盟各会员国采用。哟于是,1 9 2 0 年2 月1 3 日,国联行政院通过一项决议,决定组成法律咨询委员会( t h ea d v i r yc o m m i l t o f j u r i s t s ) 起草法院规约。1 9 2 0 年6 月1 6 日,法律委员会在海牙召开会议。经过一个多月 的努力,7 月2 4 日,终于拟定了规约草案,并于8 月5 日提交给了国联行政院。行政院对 此草案进行了审议和稍微修改后提交给了国联大会,并最终获得一致通过。经过这些复杂 程序之后确定的法院规约( s t a e ) 编入了1 9 2 0 年1 2 月1 6 日的国际法院签署议定书( t h c p m t o c o lo fs i 驴a t l i 佗) ,提交国联盟约签字各国批准。1 9 2 1 年9 月2 1 日,第二次国联大会 宣布议定书已达到了所需的批准数,从而自动生效。 1 9 2 2 年1 月3 0 日,法院在海牙召开 预备会议( p 北l i m j l l a r ys e 鹞i ) ,起草具体的程序规则。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3 月2 4 日,程序规则最终获得通过。6 月1 5 日,第一次常规会议召开,法院正式展开工作。 除此之外,国际法院的组织也与国联有着密切的关系。爱德华哈里曼对此作过精辟 的总结: “1 根据法院规约第3 条,法院法官和代理法官( d e p u t yj u d g e s ) 的数目可以由国 o 国际条约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 9 6 1 年,第2 7 l 页。 oe l 本法学会编:国际法辞典,北京:世界知识j i j 版社,1 9 8 5 年,第7 9 0 页。 5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联大会依据行政院的建议增加至1 5 人和6 人。 2 根据法院规约第5 条、第7 条和第1 8 条,授予国联秘书长一定职责。 3 法官的薪水(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 由国联大会依据行政院的提议决定。 4 书记长官( r e g i s t r a r ) 的薪水应由行政院根据法院的提议决定。 5 根据行政院的提议,应由国联大会制定特殊规则规定法院职员的退休金。 ” 可以说,国联的权力已经深入到国际法院的各项活动中,整个法院处在国联的巨大阴 影下。 尽管如此,国际法院却不是国联的机关,而是独立发挥作用的组织。1 9 2 0 年1 2 月1 6 日国际法院的签署议定书是独立的国际文件,只有在该议定书上签字和批准的国家才是规 约当事国,才是法院成员。所以,并不是所有国联会员国都是法院成员,有的国家虽然不 是国联会员国,却也可能成为法院成员国。o 规约第3 5 条也规定:“法院不仅对国联成员, 而且对盟约附录中提到的国家都应敞开大门。” 作为创建国联中坚力量的美国,虽然因拒签凡尔赛条约而未成为国联会员国,但 也被列入了盟约附录。第3 5 条的规定为美国加入法院提供了法律依据。 除此之外,美国对于国际法院,对于以司法手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 感。这种情感自建国伊始便融入了美利坚民族的血液。 1 7 9 4 年刚成立的美国便与英国订立了杰伊条约( n e j a y t r c a t y ) ,规定以仲裁的方 式解决两国间出现的争端。这是近代仲裁制度的开始。在1 8 9 9 年第一次海牙会议之前, 美国共参与了5 7 项仲裁,其中2 0 个是与英国。美国总统充当他国之间仲裁者角色的案件 有5 起,美国部长和由政府指派的其他人充当仲裁人或裁判的案件有7 起。 毫无疑问, 美国一直是国际仲裁的最有力的推动者。 1 8 9 9 年,第一次海牙会议召开。在麦金利总统和海约翰国务卿的指示下,与会的美国 o “第3 条:法院应由1 5 名成员组成一1 1 名法官和4 名候补法官。法官和候补法官的数日可以由国联大会依据行政 院的建议增加至1 5 人和6 人。”s b 山把如f 血cp c 埘姐蛐t c b u n o f 锄埘酬j u s “c ,”科嚣“,h z f 研弘哦f c b m a r y l 9 2 6 , p 4 9 o “第5 条:国联秘书长卒迟戍于选举f 1 期的三个月前,书面邀请属于围联盟约附录中提及的仲裁法庭的成员,或加入 国联的国家,以及依据本规约第4 条第2 款任命的个人,于一定期问内分别通过各国团体提出能接受法官职务的人选。 第7 条:国联秘书长廊按字母脓序,准备所有被提名肯的名单。 第1 8 条:除非其余法官一致认为不适合所需条件,舌则,法院法官不得免职。法官的免职,应由书记长官正式通 知国联秘书长。”o 嘲 删e d 棚,珧耐,f c b m a r y1 9 掘p 4 9 。第3 2 条,锄g ,酷t 油m ,d l 妒r f c b 埘a r y1 9 2 6 ,p 5 0 。第3 2 条,o 增,跚如哪,哪,f c b m 3 f y1 9 2 6 p 5 0 。第3 2 条,c 口咿踯伽口,历弘吼f c b m a r y1 9 2 6 ,p 5 0 ”e d w a i d a h a i r i m a n ,n e u n i t c d s 诅t e sa n d m cw o d dc o u f i m 增加拓k w 船咖,v 0 1 1 3 1 ( n o v - ,1 9 26 ) p j o h 奉法学会编:困防、法辞典,第5 2 4 页。 。o 懈r 黜咖“酷f ,f c b 埘a i y1 9 2 6 ,p j o 。u s d c p a f l 眦n t o f s t a t c ,而比劬m 肠f 伽s d ,肪e 踟删跏船,1 9 2 3 ,v o l l ,p 1 0 6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表曾提出建立一个常设国际法院,因为这是美国人长期坚持,并广泛传播的信念。但是, 美国孤掌难鸣。虽然最终建立起来的只是常设仲裁法院( t h cp c 咖卸c n t 西u no f a r b i t m t i 蚰, 又称为海牙法院) ,但它对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具有划时代意义。 在1 9 0 7 年的第二次海牙会议上,美国代表再次呼吁将海牙法院发展为真正的国际法 院,并起草了一份草约附于该会的议定书上但与会的大国和小国在选举法官问题上发生 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导致计划失败。o 1 9 2 2 年,常设国际法院终于成立了这是美国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加入法院本应是顺 理成章、欢呼雀跃的事,但此时,对于已经选择了“孤立主义”的美国来说,是否加入法 院却成了一道难题。国联意味着政治义务,意味着强制,是坚决不能接受的。因此,要想 加入国际法院,美国必须千方百计地斩断国际法院与国联的联系,在加入国际法院的同时 避免国联的强制和义务 这一难题贯穿了美国争取加入国际法院的整个进程,一次次提出,一次次深化,一次 次看似解决却又重新出现。 第二节“休斯保留案”的酝酿和提出 美国是否加入国际法院和如何加入的问题早在国际法院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酝酿。 1 9 2 2 年7 月2 1 日,当时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塔夫脱( 1 矾) 从伦敦回国后给国务 卿休斯写了一封信,通报了他与格雷( g r c y ) 、罗伯特塞西尔( r o b c nc c d l ) 、菲利摩尔 ( p l l i l l i m o m ) 等人讨论美国加入国际法院问题的情况,明确提出与国联分离的原则,并要 求在选举法官时得到与国联成员同等的权利。因为根据规约,美国不是国联成员,无权选 举法院法官。这是美国不能容忍的。塔夫脱写道: “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希望美国加入法院协定,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让国际法院成 为一个独立机构,这样的话,国联之外的国家也可能成为法院成员,不让自己以任何方式 卷入国联的义务,并且在法官选举的投票中能享受与其他成员一样的平等权利。除非 。常设仲裁法院不同于1 9 2 2 年成立的常设国际法院,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司法解决机构,因为它的法庭不是常设的, 而是临时组成的;它没有按规约定期选举产生的法官,只有一份仲裁员名单,由成员国提f l ,每个成员国最多可提名四 人,组成国家团体。如果有关成员国将争端诉诸仲裁,便可在名单中选定仲裁员,再由当事国选定的仲裁员共同组成法 庭。参见赵建文主编:国卧法新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年,第6 1 5 页。 o 关于美国积极参与两次海牙会议的历史,可参见a a 删l e ,m 删n 1 飞cu 砷剃s t a i 幅卸d 脏w b r l dc c m f t 觚bd ,琥c 知枷棚4 曲幽可d ,r 懈棚n 删s 口c 缸,s 啦n 扰,1 7 4 ,1 9 3 4 ,即1 3 4 1 柏 晰l l i a m l ,h u m n cp c 蚴肚m c o u n0 f i n t e m 砒i o n a lj u s t ha s 柚a 眦d 啪p 。叩o s 试,勘m b 巧脯c 月用州h c 4 如唧o , 助矗f f c 4 ,a 材s d c 函,如钟,v 0 1 1 14 1 9 2 4 p p 1 4 7 - 1 4 9 7 首者i f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给予美国完整的机会参加法官选举,并且拥有国联成员国在案件听证( h c a r i n g ) 时的其他 优势,否则美国当然不能加入法院。” 塔夫脱建议“国联应采取公开措施,置法院于这样的基础之上,即通过成为国联外国 家可以加入并享有同等机会的机构,而使自己与国联分离开来。” 休斯十分赞同塔夫脱的观点,在8 月1 日的回信中他是这样说的: “很高兴得知你与巴尔福、罗伯特塞西尔等人谈论是否有可能制定某些条款而使美 国在国际法院的法官选举中有发言权。只要没有合适的机会参加法官选举,美国就肯定不 可能加入法院。” “此时我能给出的唯一建议,且仅仅是个人建议,( 就是) 也许可以规定美国有选举 法院法官的投票权,尽管美国不是国联成员,但却拥有和成员国完全一样的效力。”圆 作为美国政坛元老、法律界泰斗和海牙仲裁法庭法官,鲁特( r o o t ) 一开始就对美国 加入国际法院的问题格外关注。1 9 2 2 年9 月9 日在回复塔夫脱的信中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 看法。 他认为从美国参与常设仲裁法庭的历史和国际法院的性质来看,美国加入国际法院是 理所当然的。“但有两件重要的事。( 1 ) 一美国应当承担国际法院的一份公正的会费;( 2 ) 美国在选举法官中有发言权,但实施该权利无须成为国联成员。” 鲁特对美国加入法院的前景很乐观:“就我目前看到的面言,这两件事都没什么反对。 美国当然愿意承担法院费用,因为这就是美国多年来所力主的那种司法机构。另一方面, 对于美国加入法院而不加入国联,欧洲也没有表现出反对。” 鲁特甚至建议拟定一份决议,作为美国加入法院的基础; “无论国联行政院和大会何时开会选举常设国际法院法官和代理法官,国际盟约附录 中提到的所有国家以及虽然不是国联成员,但承担了法院一份公正会费的国家都可以指派 一位代表,他有权在整个选举过程中列席国联大会,有同等权利投票及和大会其他成员一 样参加选举程序。如果该国不是国联成员,两是1 9 1 9 年6 月2 8 日凡尔赛条约中所说的协 约国和主要参战国之一,该国可以指派一位代表在整个选举过程中列席国联行政院,和 行政院其他国家一样有权投票和参加选举程序。” 同时,鲁特还着重强调了将国际法院与国联分离的必要性。“我认为理想的做法是: 不要提议任何条款请求美国正式接受议定书,因为这意味着对议定书中与国联相关的条款 的某种接受。我方协定越短,越简单,越好。如果要求我们接受很长的条款,那么很多人 。腑惦,1 9 2 3 ,1 1 ,p p 1 2 。腑吣,1 9 2 3 ,l ,p p 2 - 3 8 首都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就会害怕,想制造麻烦的人也会找到很多歪曲的口实。”o 美国的态度得到了英国方面的理嬲和积极回应。 塞西尔在给塔夫脱的回信中表示:“显然,鲁特先生的提议是美国与国际法院合作的 建议中最精炼、最简单的从鲁特先生的信中可以明确看出,他的观点大部分来自于美国 的国内形势,非常有利于将美国加入法院所引起的反对降到最小。” “我意识到,参加法官选举的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期待美国与法院的真正合作。”o 塔夫脱与英国方面的通信和鲁特的建议一并转交给了国务卿休斯( h u g l l 璐) 1 9 2 3 年 2 月1 7 日,体斯在综合了以上所有建议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哈定总统提议美 国加入国际法院。 “我请求您要求参议院采取合适行动建议并同意美国部分地加入1 9 2 0 年1 2 月1 6 日 的议定书,接受与此相连的常设国际法院的规约,但不接受规定强制管辖权( c 伽p u l s o r y j u r i s d i c t i o n ) 的任择条款( o p t i o n a lc l a u s e ) 然而,( 美国的) 加入必须在以下条件 和协议的基础上: 1 加入国际法院不得使美国卷入与国联的法律关系,或者使美国承担组成凡尔赛条约第 一部分的国联盟约中的任何义务 , 2 允许美国分别与国联行政院和大会其他国家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为此目的专门 指派的代表来参与国联大会或行政院选举国际常设法院法官或代理法官或填补其空殃 的所有程序 3 美国国会决定并拨款时,美国将支付法院的一份公正开支 4 没有美国的同意,与议定书相连的国际常设法院规约不得修订o 这四条就是著名的“休斯保留案”( h u g h 髑r c s e r v a t i 仰) 。 第三节“休斯保留案”的性质 不接受“任择条款”这是休斯在提出四条保留案时特意强调的。 所谓“任择条款,实际上是一种强制管辖制度,起源于1 9 0 r 7 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 上关于强制仲裁的提案。1 9 2 0 年制定常设国际法院规约草案的法官委员会曾提出一项建 议,主张设立一个对法律争端具有普遍强制管辖权的国际法院。该提案在国联行政院上因 9 硝胛n 即印即 嗡嗡嗡 礁吣暇 职职船 o o o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遭到大国的反对而被撤销。但是在国联大会上,支持委员会提案的小国则强烈要求恢复这 一条款,结果发生了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对立。为避免这一事态的发展,巴西代表提出了和 解方案,其主旨是,“法院在规约上虽不直接拥有强制管辖权,但愿意接受法院强制管辖 权的国家可以发表接受的声硬,使法院对已发表声明的国家之间的法律争端拥有强制管辖 权。” 该方案被采纳后成为了法院规约第3 6 条第2 款:“本规约各当事国得随时声明关于具 有下列性质的一切法律争端,对于接受同样义务的任何其他国家,承认法院的管辖为当然 而具有强制性,不须另订特别协定:( 1 ) 条约之解释;( 2 ) 国际法之任何问题;( 3 ) 任何 事实之存在,如经确定即属违反国际义务者;( 4 ) 因违反国际义务而应予赔偿之性质及其 范围。”接受了任择条款的国家之间,在涉及上述法律争端的问题上,就构成了受法院强 制管辖的法律关系。如果已经接受了任择条款的当事国之间发生了法律争端,不须一一向 法院提交,只需当事国一方请求,即可将案件提交法院。o 因此,不接受任择条款,就是不接受强制,在与其他国家发生争端时,可以不被强追 将争端提交法院。这是美国加入国际法院的前提。这一点,在休斯、哈定以及美国政 治层中是毫无争议的。 失去了任择条款的国际法院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强制力。正如商业部长胡佛所说: “法院依赖于国家问的法制进程,其实施依赖于公众舆论我们加入法院不会限制我 们的行动自由。”“国际法院的原则是建立在法制进程基础上的,而不是政治协定,其实是 完全依赖于公众舆论,而不是武力。加入法院,我们不用赞同任何强制。我们无需将案件 提交法院,除非我们愿意这样做。我们加入法院的提议,其假设的前提是:强制无需 施加于善意和有法制意识的民族。”o 这样一个没有强制的国际法院才是美国所期望的。 接着,休斯向哈定总统详细解释了每一条保留案。 对于第一条,休斯说:“我发现美国不成为国联成员并没有什么不可解决的障碍。法 院规约有各种与国联相关的程序条款。但我现在提到的这些条款,除了选举法官之外,没 有一条的性质将会给美国不加入国联而支持法院制造困难。这些条款没有一条会损害法院 的独立。法院在机构上与国联是分离的,依靠法院规约和议定书而拥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它是根据司法标准组织和行动的,其决定也不受国联控制或接受国联的查阅。” 虽然休斯认为国际法院实际上独立于国联,但以保留案的形式在法律上予以确认和强 调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f l 本法学会编:国际法辞典第2 8 5 页。 4 选白1 9 2 3 年4 月l lh ,胡 弗n :“拿周妇女投票肯联盟”f 的演讲,见c 矗”擎琊6 ,7 “) 眺1 9 2 3 ,p 2 3 9 1 0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了避免加入议定书和接受法院规约会让美国部分卷入与国联的法律关系或是美国 承担国联盟约中的任何义务,应将这一点明确保留,作为美国加入的条件之一。” 休斯告诉哈定总统,国际法院选举法官需要国联行政院和大会分别多数通过,这一制 度是大国和小国妥协的产物,美国目前无法改变,但是选举法院法官时依据的不是国联盟 约,而是法院规约。因此,在加入议定书和接受规约时,美国提出第二条保留案,要求得 到和国联其他成员国平等的权利,是合理且可行的。o 对于第三和第四条,休斯也作了说明; “因为法院规约规定了法院的组织,职能和程序,所以也应该规定没有美国的同意, 不得修改规约,并作为美国加入的条件。 法院的费用并不是难以负担的。根据规约,这些费用由国联承担。国联决定其预算, 并在其成员之间分配总额。我知道,一个国家的最大份额也只是一年3 5 0 0 0 镑。而且,在 这个问题上,国联行政院和大会成员也不是根据国联盟约,而是根据法院规约行动。 如果加入了议定书,美国当然希望支付用于维持法院运行的一份公正开支。然而,该 份额的总数将由国会决定,且为此目的专门拨款。”o “休斯保留案”是美国对那道难题所作的第一次回答:。美国不接受任则条款的强制, 国际法院必须独立于国联,美国加入国际法院,但不承担国联的义务,同时还必须享受和 其他成员平等的权利。” 然而,参议院对这次回答并不满意。 第四节参议院的质疑 1 9 2 3 年2 月2 4 日,哈定总统向国会发表咨文,要求参议院同意在休斯保留案的基础上 加入国际法院,并同时附上了休斯的信。很快,保留案就在参议院引起了质疑和反对。 爱达荷参议员波拉( b o r a i l ) 认为,尽管保留案极力将国际法院与国联相区别,但它们 的关系就像h 2 0 和水一样,是一回事。园 他愤怒地说:“支持加入国际法院的人是企图从后门溜进国联。” “除非我们持 。用弛譬1 9 为,1 ,p 1 5 o 职u 蔓1 哟,、b 1 1 ,仰1 5 - 1 6 o 积吣1 9 2 3 ,v o l l ,p 1 6 。e t b 柚le 慨,相础胁而咖删鳓j 蛇j j 螂,n 州b m 腧v i c k r u t g c 体u n i v c 侣i t yp f e 站,1 9 6 8 ,p 7 0 | 。r o b c nj a i n 鹤m a d d 喊,晰胁坍e 肋,曲删d 巾孵棚,b 埘非而岣,b a i o n r 伽g e :l o u i 姐蚰s t a t e u i v c 巧i l y p r e 锚,1 9 6 9 p 1 6 8 1 1 首都师范大学硕:l 学位论文 之以恒,充满热情地斗争,否则,进入国际法院只是第一步,( 他们的) 计划是第一步进 入国际法院,第二步进入国联。” 田纳西参议员约翰k 西尔斯( j o h n 艮s h i e l d s ) 认为加入国际法院不可避免会导致加 入国联,不可避免会受到强制,这是违背美国外交政策传统的。他在参议院演讲中表示: “哈定总统提议我们应服从法院判决,我并不是对法院抱有偏见,而纯粹是因为它是由 国联建立的;我反对法院的建立条款和它的组成,反对我们承担议定书规定的义务。签署 议定书将会使我们不加保留地承担国联盟约的原则,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我们加入国联并且 卷入欧洲的战争和政治结盟。”“决议中没有规定对于会影响重大利益、国家独立和荣誉的 问题法院将不予考虑,而这些在美国之前签订的仲裁条约和协定中都有所保留。所有有自 尊的国家都不会将关乎其生存、影响其作为一个主权国独立或涉及其政府或人民荣誉的问 题提交任何法院的仲裁或判决。” 他欢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但是“我们做这些事情并不能违反我国的传统政策, 正是华盛顿在对美国人民的告别演说中光荣宣称的那样美国不应干涉欧洲的政治事 务,也不应卷入与它们的军事同盟。同时我们也要遵循杰弗逊的教导与所有国家保 持和平、友谊和商业关系,但不卷入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