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古风二首教案1长春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古风二首教案1长春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古风二首教案1长春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风二首教学内容二、古风二首(1)序号No.3教学时间教具教 内学 容目 要标 求1、情感价值观: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体会本诗送友时的依依不舍及无限惆怅的感情。2、知识与技能:积累有关写雪的名句,品读诗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重 难 点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教学流程教 学 内 容教法学法设计导入预习展示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一、作者介绍岁参:江陵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二、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咏雪、送别。三、朗读。四、赏析写景的句子思考:你喜欢哪些写景的诗句,说说理由。(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简要介绍。小组探究、交流,提示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及题目与文本的联系。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教学流程教 学 内 容教法学法设计小结反馈(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五、赏析送别部分1、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引导赏析第三个句子意思: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六、理解诗意,明确主旨 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默写。小组探究,集体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