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学设计(新版)长春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学设计(新版)长春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学设计(新版)长春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学设计(新版)长春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1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情感,2 、通过品读理解木兰的女儿柔情及英雄形象。教学重点1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情感,2 、通过品读理解木兰的女儿柔情及英雄形象教学难点1、学习抓住诗句中关键字词或修辞手法来品析诗句。2、通过阅读木兰诗,对英雄人物形成自己新的认知。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点拨法教学设想围绕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个核心事件,通过回顾自己印象中的木兰形象、品读诗歌中的木兰形象、感悟心中新的木兰形象三个环节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 导入看文中图片,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木兰形象。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个名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花木兰,她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口口相传,也被改编成不同版本的戏剧、电影、电视剧,她的故事不仅仅在中华大地上流传,美国迪斯尼公司也曾把她改编成一部经典的动画片花木兰,真可谓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在你的以往的印象中,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学生谈印象。这个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女英雄的原型来源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木兰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诗,走近巾帼英雄木兰,去感受英雄本色。二 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情感1 初读 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互评 教师适当点拨参考示例:“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读出家人闻知木兰回乡时热烈欢快的情感,要读得起伏跳荡,前高后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动词要读得响亮,极力表现木兰回家后喜悦放松之感“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要读出伙伴们对木兰的赞美惊叹之情2 再读 学生自己品读,互评,推荐朗读。三 品读诗句,把握木兰形象。与记忆中的高大英雄形象不太相同,在朗读过程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一个更真实木兰。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品读英雄本色。1从诗歌的描述中,你读到一个什么样的木兰?请结合你喜欢的诗句,加以品析。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品析方法。方法点拨:抓动词、形容词、数字、修辞等,加上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参考示例:我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诗中看到一个雄姿英发的木兰,因为“万里”和“度若飞”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征途之远、行军之快。我仿佛看到她身跨战马,随着出征大军穿过一道道关口,飞越一座座高山,万里迢迢向前线进发的矫健身姿。勤劳、善良、淳朴、谨慎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2讨论:“不知”的背后还有什么?木兰是一个女子,在战场上为什么就没有被发现?不知的背后是木兰十二年危机四伏的军旅生涯中,对其女性角色的隐藏;不知的背后是她和男子一样出生入死、征战沙场随时现出生命;不知的背后还是柔弱的木兰和男子一样的隐忍和刚强!(木兰是一个巾帼英雄,但从文本中我们并没有读到更多关于她叱咤风云的英雄壮举,反而感觉像邻家女孩一样亲近,真实。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人们为什么会口口传诵这样一个女英雄形象呢?彰显木兰的孝、忠、勇,同时朴素地传达出对女性才智勇敢地赞叹。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曾有这样的表述:“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而在1500多年前,民歌的创作者虽没有“男女平等”的进步观念,但通过木兰诗。我们分明听到中华英雄历史中“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旋律最强音。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木兰,在那个“让女人走开”的封建男权社会,幽默地道出了“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的自豪。)四 感悟深化千百年来,木兰的智勇让无数须眉男儿为之汗颜,也让无数后来人为之感叹万千。1 前人感触 题木兰祠将军女儿身,戎装雄且武。不是爱从军,代父心良苦。清 董廷晋 题木兰祠谁云生女不如男,万里从军一力担。忠孝可怜巾帼俱,忍使须眉对影惭。杜牧 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散译:木兰身披戎装,手握弯弓长枪女扮男装替父参军打仗,在她的梦里,也曾经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笑贴花黄;多少次想回家可惜燕然未勒,只能把酒遥祝父母安康,想昭君为保家国平安也一样远离家园,且让我敬她万世流芳。2 学完木兰诗,你有什么新的感触么?3、教师自创诗歌展示题木兰柔肠无计替父全 长枪在手赴燕然梦里声声慈母泪 沙场阵阵剑光寒忍看将军出生死 愿辞官俸返故园千秋谁解英雄味 从来女子堪比男五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的感悟,同学之间交流2 背诵默写这首诗。评课记录一、亮点1、思路清晰,三个环节设计由浅入深;课堂容量适当;训练重点突出,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有方法;朗读贯穿始终,和品析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也体现了语文课以情解文的特点;品析时,注重方法点拨;示例明确,即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又达到了对文句的准确理解;2、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追问探讨把背景介绍和木兰的英勇形象巧妙结合,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师生互动较好。3、对学生的学法有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4、下水诗歌展示,教师有才华,语言丰富,有情感有感染力。不足:1、所展示的示例出示时间略晚;2、朗读时教师最好示范一两处。自我反思:1、基本上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