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doc_第1页
宿舍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doc_第2页
宿舍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doc_第3页
宿舍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doc_第4页
宿舍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09304齐爽小组宿舍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实训报告实训时间:6.76.10.2011实训地点:凌峰楼B503指导老师:於小兰班级:网络09304班 组长:齐爽 组员:李越、杜梅、张颖、陈菁侨小组成员及其任务分配:姓名任务张颖需求分析李越布线系统设计杜梅施工及验收齐爽PPT制作及讲解陈菁荞撰写实训报告目录一、前言2二、工程概况2三、综合布线系统概念3四、设计原则与目标3五、布线系统设计、原则、验收遵循的规范和标准3六、用户需求3七、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4八、综合布线子系统设计4九、设备选型59.1插座底盒59.2六类信息模块59.3 面板69.4 六类线79.5 理线器89.6配线架89.7 网络设备9110配线架9H3C S1050T 千兆上行交换机912芯光纤配线架(熔配单元)ODF单元体10光纤模块10AMP 安普 超五类48口网络配线架119.8电源、电气防护及接地11十、综合布线工程实施121 工程实施步骤122 工程实施进度管理15十一、综合布线工程验收121、综合布线验收标准122、综合布线验收内容121)施工前检查122)随工验收143、竣工验收141工程电气性测试142光纤特性测试153、工程总验收18十二、图纸设计191、综合布线系统拓扑图20 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校园网建设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校园网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现代化、信息化以及教学与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应用需要出发,把宿舍楼建成用、真正能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校园网作为建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来制定本方案,通过与学校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推进校园网的建设和发展,在网络的先进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网上内容的开发等方面将校园网建设成广东省乃至全国一流的校园网,达到学院的“数字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为学院的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工程内容提要: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子/垂直子系统 3、管理子/设备间子系统 4、产品选型 5、材料统计表 6、工程总造价 7、图纸设计 二、工程概况l 本方案是对这栋七层高宿舍楼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每层楼有10间宿舍,每间房住4个人。按照学生的生活需求,走廊中配置的有两个公用电话,每个寝室有一个语音点,一人一个信息插座,以便同学们能够在寝室里方便、舒适的上网。学校为了同学们人身和财产的的安全着想,我们寝室的走廊里安装了监控设备以及报警器。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及时的冲缴电费,以无电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设置了提醒供电的方法。 l 工程名称:宿舍楼综合布线工程l 地理位置:学生宿舍区l 建筑物数量:7层建筑物1三、综合布线系统概念综合布线系统(PDS),又称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综合布线系统是为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而设计的,它可以满足各种通信与计算机信息传输的要求,是为具体综合业务需求的计算机数据网开发的。四、设计原则与目标学生宿舍楼是学生使用校园网络的主要场所,网络综合布线要建立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基础平台,使其对校园网络信息系统的支持达到先进水平,并且保证技术领先。不仅满足宿舍楼应用的实际情况,对系统以后的扩充升级也便于实现,适用未来宿舍楼网络发展的需要。五、布线系统设计、原则、验收遵循的规范和标准1、 GB/T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设计规范2、 GB/T50312-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 GB/T50314-200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4、 (YD/T926.1-2001)大楼综合布线系统总规范5、 中华人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本地电话网用户线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J5006-2003)6、 邮电部技术规定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持术体制楼层房号六、用户需求用户数据点及语音点分布如表 楼层房号1F2F3F4F5F6F7F01房6+16+16+16+16+16+16+102房6+16+16+16+16+16+16+103房6+16+16+16+16+16+16+104房6+16+16+16+16+16+16+105房6+16+16+16+16+16+16+106房6+16+16+16+16+16+16+107房6+16+16+16+16+16+16+108房6+16+16+16+16+16+16+109房6+16+16+16+16+16+16+110房6+16+16+16+16+16+1小计63707070707070合计438七、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和学生宿舍楼现有规模的实际情况,满足各信息点到设备间的距离在非屏蔽双绞线的90m有效传输距离内。方便管理,减少宿舍房间的占用,综合布线系统采用BD/FD合二为一的方式,即楼层配线间和设备间合二为一,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合为一条链路(各宿舍楼线缆先引入竖井后引入设备间)。因此,宿舍楼综合布线系统合 并成以下3个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垂直子系统 设备间/管理子系统八、综合布线子系统设计(一)、水平子系统1. 管线设计2. 由于本工程的对象是新建建筑物,没有任何管线,因此综合布线系统还包括管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设备间放置在410房。3. 垂直主干管线4. 垂直主干管线采用镀锌架(槽式)沿设备间外墙(内走廊)向上和向下敷设。5. 水平主干管线6. 水平主干采用立柱吊装镀锌桥架方式,在每个房间外用DN20波纹管将电缆引入房间。7. (3)房间内墙面PVC线槽8. 电缆引入房间后用40x25PVC线槽将电缆铺设至房间两边,再沿墙面而下敷设至墙面信息插座。9. 水平电缆10. A(平均长度)=(最短长度+最长长度)0.55+D11. D是端接余量,常用数据是615M,根据工程实际取定.本设计中取D为6M (二)工作区子系统1 工作区子系统每间宿舍为一个工作区,每间宿舍住6位学生,每间宿舍都是按上面床位下面写字桌安排,分两边每边3人布局。在写字桌桌面下方30高的地方都已安装一个电源插座,因此信息插座安装与电源插座等高、相距20的地方,全部是明装。(三)设备间 设备间子系统是在每栋建筑内的适当位置专设的安装设备和建筑物间光纤接入的房间,它还是网络管理和值班人员的工作场所。设备间温度、湿度、尘埃、照明、电磁场干扰、内部装修、噪声、火灾报警及灭火设施等环境条件 九、设备选型系统性能指标六类布线系统满足千兆网络的传输,参考各种最新的国际标准,确定其主要性男女指标如下:六类布线系统的技术指标水平配线电缆为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电缆。信息插座、配线模块、转换接头和交叉连接配线架等连接硬件满足或高于ISO11801所提出的要求。信息插座为AMP安普系列六类RJ45型单/双孔插座。所有配线面板必须是19模块化部件,可以方便安装在19标准机柜汇中。该机柜应具备有玻璃门(带锁),后门和侧门可拆卸,带交流电源插座和风扇。9.1插座底盒插座及模块的连接标准如下:1. 本工程使用的插座底盒全部为国标86型。2. 插座连接标准为EIA/TIA 568标准.3. 信息插座与强电插座距离30cm.4. 配线架及模块的连接采用T568B标准.9.2六类信息模块六类信息模块AMP六类信息模块属于“Platina Speed Cabling Solution”六类布线方案中,一种新型的打入式连接件,适用于该系列所有的结构硬件设计.其引脚均采用白金超厚镀铸工艺,白金触点的完全接端,突破性能上预留。AMP六类信息模块基于全封闭式设计,所有线路连接均隐藏保护,确保了长期而良好的可靠性及非常稳定的传输性能。当利用标准的打线工具来安装时,简单容易辨识的端接界面,使得安装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快捷。 它可支持五类、超五类、六类定义的所有应用,如:10BASET、FAST ETHERNET、GIGABIT ETHERNET、155 ATM、622 ATM。连接件中独特的交叉技术保证链路的高性能。特性和优点:1. 白金触点,突破性能的极限;2. 确保支持可用带宽300MHZ以上的频带,并且其性质可超越六类标准草案的规定;3. 无可比拟的传输性能:数据传输率可达3Gbps,提供了业界六类布线系统的高数据传输速率;4. 后向与五类及增强型五类完全兼容,保护原有布线系统投资;5. 采用获专利的密封结构,保证长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6. 独特而通用的绝缘位移连接端口界面,便于安装在各种接插附件;7. 易于识别的568A/B彩色标签,以防止端口连接错误;8. 以透明的护套端接现对,同时使其可见;9. 彩色模块易于识别并且便于网络管理。9.3 面板用户房间内墙上信息插座采用86型英式一/二位信息面板,在插座上有文字或图案来区分语音插口和数据插口,具有防尘盖,内装六类打线信息模块。英式一、二位信息面板(AMP1001,AMP1002) (AMP1001) (AMP1002)产品优点:1. 面板表面不可见螺钉孔,美观大方;2. 面板设计线跳流畅、棱角清晰;3. 采用优质工程塑料(PC料),防撞阻燃抗冲击;4. 所有面板均带保护门,适应不同的恶劣施工环境;5. 单面拆卸口,拆卸时不损伤墙面;9.4 六类线六类电缆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带X隔离带) 产品信息AMP六类电缆是华为公司推出的六类白金布线方案的一部分,面向未来网络应用,以满足未来严格的传输协议,低丢包率和高稳定性的要求,而推出的性能近乎完美的产品,不仅面向未来,而且对于今天的各种应用,也能兼容完全满足,此线缆将是所有布线工程安装的最佳选择。 AMP所开发的X结构,保证我们的电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将超越TIA SP-4196草案附录5的ANSI/TIA/EIA-568-B.2 中对六类的要求,它对于250MHZ以上带宽的布线通道中,并且安装快速简单。性能指标1. AMP六类电缆近端串扰(NEXT)值达到或超过ANSI/TIA/EIA-568.2,CSA T529-95和ISO/IEC11801规定的6类技术规范。2. 达到或超过NEMA型100-24-XF低损耗拓展频率性能每项NAME标准WC63.11996的要求。3. 达到或超过ICEA S-90-661-1994以及S-90-661-1998的98年1月的草案所规定的要求。4. 通过CSA鉴定作为CMG的每项CSA标准C22.2,NO.214-94和作为NEC型CMR每项UL标准。5. 设计符合六类标准。6. 线缆的外套完全满足EN71的绿色环保标准。产品应用AMP六类主要用于传输速度达2.4Gbps以上的高速局域网(LAN)的安装,或用于对抗噪性要求搞的地方。尤其适用于以下应用:支持100BA-SET,ATM155Mbps 多媒体应用,完全掌握未来带宽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产品优点1. 最宽的频带宽度和余量,在“严酷”的应用或差的性躁环境中,有优良的表现;2. 对于同时传送的平行传输协议,优化了其传输参数的平衡性;3. 规格小,适合小型安装;4. 采用LCL均衡控制,降低电磁干扰,减少浪费;5. 提供线缆长度标记,减少浪费;6. 采用标准色码序列标记,简化导线的端接;7. 所有使用铜及PVC材质,经过八大重金属检验分析,放射性有害重金属含量完全空盒子在国际最严格标准内。9.5 理线器19标准机柜1U理线器(SP110-A)产品说明 通过理线器对线缆进行管理,合理简单的敷设方式,使安装和维护非常简单;具有弹性的高强度材料,对线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拆卸安装简单方便,适应将来发生的移动和变化。减少过多接插线缆所造成的混乱。传输性能超越ANSI/TIA/EIA-568-A现行六类线规范,并达到ANSI/TIA/EIA附录规定的增强型五类布线要求。9.6配线架191U模块化模块式配线架(含模块)(SPCB1024)产品说明AMP六类配线架给远程和通信接线的机架或安装提供了灵活,多用途的端接解决方案。改面板可以在现场定制配置,以适合实际工作中任何特殊的需要。AMP六类系列组件可以单独订购,并可以分别单独的插到转接面板中。应用:1. 在远程通信接线间中用于水平分配或设备端接;2. 在归并点上用于互相端接;3. 在工作区用于多用户通信插座;特点和优点:1 为小型电信传输而设的小型24端口构建;2 为了有更大的设计灵活性和优化机架安装,该产品可提供12,24,48端口的多种配置;3 为了有效的转接电缆的管理,使用配线盘,在小到中型的安装中使用独特的垂直式转接面板;4 适用于装配的标准的19英寸的设备支架,机壳和墙上的安装托架上。9.7 网络设备 110配线架110连接块是模块化的连接器,前后连端都有IDC连接端子,用于端接有绝缘护套的铜线。AMP公司提供彩色标记的4对及5对连接块。这些连接块与现有其他110系统兼容。AMP提供的连接块的性能优于传统五类连接块的性能。所有性能参数,包括衰减、近端串音、回损和ACR都超过现有的ANSI/TIA/EIA 5类和增强型五类的标准要求,提供的性能余量可以支持现有及正在出现的高速应用,包括千兆以太网。 H3C S1050T 千兆上行交换机产品概述H3C S1050T交换机是H3C公司自主开发的无管理以太网交换产品,提供48个的10/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端口以及2个千兆光电复用端口,用户可根据距离和设备选择千兆铜缆或千兆光纤骨干线路连接,组网灵活性强,外形采用19英寸标准机架设计。l 符合IEEE802.3、IEEE802.3u和IEEE802.3x标准;l 提供48个10/100M自适应以太网端口,及2个千兆光电复用端口(Combo 口, RJ45或SFP);l 每个端口都支持Auto-MDI/MDIX功能;l 每个端口都提供Speed和Link/Act指示灯,显示端口的工作状态。12芯光纤配线架(熔配单元)ODF单元体光纤熔配单元体,最大限度的使光缆的成端、连接与配线高密度化,同时又为缆提供了最佳的保护,并可以根据需要作为独立的熔接配单元而安装在19寸标准机架上使用。特点 :全模块化设计,全正面化操作集熔接与配线于一体,最大限度的高密度化可安装于19寸标准机架上适用于带状和非带状光缆可卡接式安装FC、SC、ST和LC等多种适配器适配器与设备在30卡接式安装,既保证了跳线的弯曲曲率半径,又可避免激光灼伤人眼操作方便,保护完善光缆和尾纤均具有2m以上的盘储空间性能指标:环境温度:4060大气压力:70Kpa106Kpa相对湿度:95%(40时)光纤连接器插入损耗:0.3dB光纤连接器回波损耗PC型:40dB;UPC型:50dB;APC型:60dB光纤连接器插拔耐久性寿命大于1000次光纤模块CISCO SFP封装1000BAS850nm多模光纤模块AMP 安普 超五类48口网络配线架超五类48口配线架是依据国际标准ISO/IEC11801,TIA/EIA568设计制造的超五类配线架作为NETCONNECT超五类布线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设计生产与测试认证信息模块的设计超出等级要求通用线序T568B与T568A色序标签清晰标注于模块上标签与嵌入式图标,便于标注与管理可采用单线对与多线对打线工具9.8电源、电气防护及接地电源管理单元(综合布线箱)应用可靠的交流220V50Hz电源供电。电气防护及接地综合布线箱采用35mm地线接入同期新建地网。十、综合布线工程实施工程实施步骤1) 现场的勘察;2) 工程的设计、计划与管理;3) 设备的定购期;4) 材料验收;5) 布线安装工程的实施首先线槽安装,UTP双绞线、光纤敷设,安装机房和配线间,安装信息插座及其它附件。6) 布线系统的测试;7) 布线系统的验收;8) 提供完整的结构化布线文件档案;9) 工程结束。十一、综合布线工程验收1、综合布线验收标准综合布线的验收按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12-2000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工作,分施工前检查、随工验收、竣工验收3部执行工作。2、综合布线验收内容1)施工前检查1. 环境检查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l 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l 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及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l 铺面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l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 l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l 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通风及环境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 设备材料检验2.1.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 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 2.2.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要求如下: 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金属线槽、过线盒、接线盒及桥架表面涂覆或镀层均匀、完整,不得变形、损坏。 管材采用钢管、硬质聚氯乙烯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按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中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2.3.缆线的检验要求如下 : 工程使用的双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 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作测试记录。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时,测时要求如下: 1)衰减测试:宜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2) 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缆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光纤接插软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2) 每根光纤接插软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2.4.接插件的检验要求如下: 配线模块和信息插座及其它接插件的部件应完整,检查塑料材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式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2.5.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2.6.有关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光缆传输性能及接插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 2)随工验收1、设备安装检验1.1机柜、机架安装要求如下: 机柜、机架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机柜、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1.2各类配线部件安装要求如下: 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1.3 8位模块通用插座安装要求如下: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或集合点配线模快,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座盒的固定方法按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预置扩张螺丝钉固定等方式。 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1.4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要求如下: 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编差不应超过50mm; 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金属桥架及线槽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1.5 安装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钢管、线槽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2、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2.1.缆线的敷设2.1.1.缆线一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双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屏蔽4对双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 屏蔽4对双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 主干双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 光缆的弯曲半工半续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表2.1.1-1的规定。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见表2.1.1-2的规定。 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信道两端口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2.1.2.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 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4对双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2.1.3.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mm;在过梁或其它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 mm。 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双绞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2.1.4.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2.1.5.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2.2.保护措施 2.2.1.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如下: 1) 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预埋线槽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 2) 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 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水功能。4) 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 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 1) 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 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 2) 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3) 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 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4) 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5) 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 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保护要求如下: 1) 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2) 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 -线槽接头处; -每间距3m处; -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 -转弯处。3) 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1m。 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 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金属线槽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金属线槽、缆线桥架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有防火措施。 2.2.2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汽、供暧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 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2.2.3建筑群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3、缆线终接3.1缆线终接的一般要求如下: 缆线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 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 缆线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 双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3.2双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终接时,每对双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 双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图6.0.2的规定。在两种连接图中,首推A类连接方式,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屏蔽双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屏蔽罩必须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360度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3.3光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纤进行连接、保护,在连接盒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光纤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光纤连接损耗值,应符合表3.3的规定。 3.4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跳线不应超过5m,光缆跳线不应超过10m。 3、竣工验收工程电气性测试1.1 综合布线工程的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系统性能测试,其中电缆系统测试内容分别为基本测试项目和任选项目测试。各项测试应有详细记录,以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测试记录格式如表所示。 6类及光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记录表序号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