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学术界关于小农经济的研究很多, 并有了很多颇有影响的专著和 论文面世。 但大多侧重于关内 地区, 对于在近代中国农业中占有重要 位置的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研究却很少, 而且大多偏重于地区性、 概述 性的开发史研究,实证性、个案性的小农经济研究更不多见。 本文在借鉴和参考现有农家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查阅大量原 始资料,尤其是满铁的调查资料,运用统计学、人类学、经济学、生 态学、 地理学等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对近代呼兰河流域小农经济进行 多角度、 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力图对小农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准确的认 识。 本文从微观的农家经济分析入手, 从各个角度论证了这一时期经 营式农场的优势及其蓬勃发展。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介绍了当前农学史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 并简要介绍 了本文主要参考资料满铁调查的性质及价值。 第二部分介绍了自 清代设制以来呼兰河流域农业开发概况以及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 第三部分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经营式农场在劳动力、 畜力、 农具利 用及土地产出方面相对于出租农场和家庭农场的优势地位。 经营式农 场的优越性则意味着经营式农场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呼兰河流 域的农业将出现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但是, 随着日 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呼兰河流域的农业发展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欣欣向荣的农业凋零了。 结论部分将对近代呼兰河流域农家经济发展概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 近代东北;呼兰河流域;农家经济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i s a l o t o f r e s e a r c h a b o u t s m a l l - s c a l e p e a s a n t e c o n o m y i n a c a d e m i a , w i t h 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m a n y q u i t e i n fl u e n t i a l m o n o g r a p h s a n d t h e s e s , m o s t o f w h i 么 h o w e v e r , l a y p a r ti c u l a r e m p h a s i s o n i n s i d e s h a n h a i g u a n a r e a . a s t o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c o n o m y o f t h e n o r th e a s t , a l t h o u g h i t o c c u p i e s i m p o r ta n t p o s i t i o n i n m o d e rn a g r i c u l t u r e o f c h i n a , t h e re i s o n l y a l i tt l e r e s e a r c h , m o s t l y o v e r w e i g h i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i s m a n d s u m m a r i z i n g d e v e l o p i n g h i s t o r y a s w e l l . d e m o n s t r a t i v e a n d c a s e s t u d y o f s m a l l - s c a l e p e a s a n t e c o n o m y i s m o r e r a r e .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d r a w i n g l e s s o n s fr o m a n d c o n s u l t i n g e x i s t i n g a c h i e v e m e n ts i n e c o n o m i c r e s e a r c h o f p e a s a n t f a m i l y , t h i s a r ti c l e t a k e s r e l e v a n t t h e o r i e s a n d m e t h o d s , s u c h a s s t a t i s t i c s ,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 e c o n o m i c s , e c o l o g y , g e o g r a p h y , e t c . b y c o n s u l t i n g a l a r g e a m o u n t o f fi r s t h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s u r v e y o f t h e ma n c h u r i a n r a i l w a y , i c a r r y o n d e e p a n a l y s i s a n d s t u d i e s fr o m a l l a n g l e s a b o u t t h e m o d e m s m a l l - s c a l e p e a s a n t e c o n o m y a t t h e h u l a n r i v e r v a l l e y , i n o r d e r t o a c q u i r e a n a c c u r a t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m a l l - s c a l e p e a s a n t e c o n o m y t h e r 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p r o c e e d s w i t h m i c r o e c o n o m i c a n a l y s i s o f p e a s a n t f a m i l y , a n d p r o v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m a n a g i n g t y p e f a r m o f t h i s p e r i o d a s w e l l a s t h e v i g o r o u s g r o w i n g o f i t fr o m v a r i o u s p e r s p e c t iv e s . t h i s a r ti c l e i s m a d e u p o f t h r e e p a t s : f ir s t ,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p r e s e n t a g r o n o m y h i s t o r y a n d m a i n v i e w s . a n d th e n b r i e f s t h e n a t u r e a n d v a l u e o f t h e p r i m a ry r e f e r e n c e s o f t h i s a r t i c l e , n a m e l y t h e s u r v e y o f ma n c h u r i a n r a i l w a y . s e c o n d ly , t a k e s a n o v e r v i e w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r e l a t i o n s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p r o d u c t i v i ty a t t h e h u l a n r i v e r v a l l e y s i n c e q i n g d y n a s ty t h i r d ly , a n a l y s e s fr o m a l l a n g l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o u s p o s i t i o n o f m a n a g i n g t y p e f a r m i n 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t h e l e as e f a r m a n d f a m i l y f a r m , in t e r m s o f t h e w o r k f o r c e , a n ima l p o w e r , l a n d 外 e l d s ,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f a r m i m p l e m e n t s . 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y o f th e m a n a g i n g t y p e f a r m m e a n s t h a t t h e r e i s a b i g g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p a c e i n t h e m a n a g i n g t y p e f a r m a n d a b r o a d e r p r o s p e c t w i l l a p p e a r i n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e o f t h e h u l a n . r i v e r v a l l e y . h o w e v e r , w i t h t h e i n v as i o n o f j a p a n e s e i m p e r i a l i s t s ,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h u l a n r i v e r v a l l e y s u ff e r e d a s e r i o u s d e s t ru c t i o n , a n d p r o s p e r o u s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t t h i s a r e a w i t h e r e d . i n t h e e n d , a n a l y s e s t h e m o d e r n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e a s a n t f a m i l y a t t h e h u l a n r i v e r v a l l e y s y n t h e t i c a l l y w i th c o n c l u s i o n p a r t . :mo d e rn t h e h u l a n r i v e r v a l l e y ; e c o n o m y o f p e asa n t f a m i l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 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 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东北师范 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笙指导教师签名 名 二 wli 期, 该卿以j声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电话: 通讯地址:广东省潮州市韩山 师范学院 邮编: 一、绪论 1 、 东北农学史研究现状 在进行任何一项研究之前对这一研究的发展、现状做一整理都是 必要的。 本文的选题是农史,有关这一内容前人己经有了很多的研究。 农史研究发端于德国,距今约 1 0 0多年,涉及到统计学、人类学、经 济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关于中国农史和 小农经济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初,取得了诸多成绩。这些研究,从其理 论与方法论的特点看,可以划分为三大流派:一是马克思主义流派, 以土地所有制和阶级分析为中心,认为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核心障碍 在于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二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新古典学派,将 “ 经济人”的理论假说应用中国小农经济的研究,认为小农作为 “ 经 济人” ,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三是以蔡雅诺夫为代表的一派 学者,他们从分析小农的具体情境入手,认为小农的家庭式农场生产, 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家庭的消费需要,不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与资本 主义企业家有着巨大的差异。 美籍华裔学者黄宗智在其所著 华北的小农经济和社会变迁( 该 书1 9 8 6 年获得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 一书中整合了上述三大流派的 理论与方法,指出 “ 继续坚持某一方面的特征,而排斥其他方面,是 没有意义的。 ” 该书利用满铁调查材料和清代刑科题本, 研究了华北 近三百年的小农经济变迁过程,通过比较经营式农场和家庭式农场在 生产力方面的差异,考察了生产关系和人口两个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 作用,认为 “ 贫农之所以如此困 苦,在于经济停滞的情况下,人口与 剥削双重压力的汇合。 ” “ 近三百年来,这两种因素的汇合,形成了华 北十八世纪末以来的贫农经济。它的特点是社会的部分分化和农业的 。 黄宗智, 华北的小农经济和社会变迁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第 i 版, 第5 页. 内 卷。 ” 其后出 版的 长江 三角 洲小农 家庭与 乡 村发 展( 该 书 1 9 9 2 年获得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 与前书同样认为不应该把商品经济的 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 商品 化大为扩展了,但市场经 济的伸张远不是削弱小农的家庭生产,而是加强了它、。明清时期长江 三角洲的商业增长,实际上正是以小农的家庭生产和小商品贸易,尤 其是棉制品 和粮食的 生 产和交换为支柱的。 ” 认为 长江三角 洲的 农业 经济中因为严重的人口 相对过剩导致了农业只是一种没有发展的过密 型增长,这种过密型增长的商品化不仅不会导致小农经济的解体,反 而使其更加牢固。 “ 经营式农业与家庭式农业之间形成了停止性的平 衡。 有些成功的小农成为经营式农场主, 而数代之后又降回小农经济。 或者,他们上升为地主,而他们的土地又通过出租回到家庭式的小农 经济。虽然经营式农业脱颖于家庭式农业,它又是再造租佃小农经济 的 摇篮。总之,它不过是小农经济的附 庸。 ” 黄宗智的著作在中国小 农经济研究领域中产生了比 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作者使用比 较有说服 力的实证性、个案研究,成为研究小农经济的有效方法。在国内的学 者中也有类似的观点。 黄宗智著作研究对象的时间 跨越了 清代、 民国, 一直到1 9 8 0 年代 的改革开放。其基本观点是,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在这一时期一直处 于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即所谓 “ 内 卷化”或 “ 过密化” 。造成这 种状况的原因有人口压力、社会的政治经济构造等。在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构造条件下,成功的经营式地主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社会地 位或者为了 享受都市生活的舒适而放弃经营式农场;因商业或仕宦而 致富的人把财产投资于土地,过着不在村的 地主生活;导致高利贷和 商 业 结 合 的 地 主 制 阻 碍了 经 营 式 农 业的 发 展。 “ 在 既 有 的 社 会 经 济 体 制下,经商和高利贷比 农业有更多收益,而读书做官更不乏很大的收 益。 少数能够经受住分家压力的经营式农场, 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 ( 通 。 黄宗智, 略论华北近数百年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一 兼及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 , 中国经 济史研究 ,1 9 8 6 年第二期. 。 黄宗智,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中华书局,1 9 9 2 年第1 版,第3 0 5 页. . 同上书, 第刀页。 四 黄宗智, 华北的小农经济和社会变迁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第1 版,第1 8 5 页。 常不小于2 0 0 亩) ,便会放弃直接经营,转向上述的追求。于是多数成 功的农场主常常成为土地出租、经商、发放高利贷三位一体的地主, 并教育子孙读书做官。 ” 在经营地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甚至消亡的这一观点上,黄 宗智的看法与罗仑、景苏、曹幸穗等学者的研究有着一致之处。 罗仑、景苏的 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 系在山东人民出版 社1 9 5 9 年版的 清代山东经营地主底社会性质 一书基础上增订而成。 ) 一书利用经营地主经济体的典型调查材料,探讨了清代山东农业资本 主义萌芽产生的历史问题和经营地主的起家与商业的关系和发展前途 问题,论证了经营地主在生产资料的使用上要比一般农户优化得多, 认为清代山东经营地主是己经开始向资本主义制过渡的经济体。但是 时 代愈往后,经营地主的数量趋少 。 曹幸穗的 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从土地占 有关系、租佃雇佣 关系、生产力、农村的商品经济等角度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旧中国苏南 小农经济发展问 题,作者认为,苏南工商业的兴起,使地主原先从农 业中积累起来的财富成为工商业资本,而从阶级分化中被挤出来的无 地游民就成了替这些资本创造剩余价值的工人或者店员。由于商品经 济的发展,经营式农业无论对地主或者对长工都失去了足够的吸引力, 农村中以 雇用劳动为动力的经营式农业也就随之消失了 。 从以 上简述也可看到罗 仑、景苏、曹幸穗等学者的研究与黄宗智 著作看法上的差异。罗仑、景苏认为中国传统经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 展必然走向资本主义,而黄宗智否定了这种必然性。曹幸穗的研究虽 然也说明了近代经营地主在苏南农业中的消亡,但他的研究似乎并不 支持黄宗智的 “ 过密化”理论。 黄宗智的著作, 在国内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和质疑。如李伯重认 为人口 压力在江南并不存在, 江南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清代还有所提高 , 王 建 革 亦 认 为“ 过 密 化, 理 论 不 能 成 立 。 黄宗智,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中 华书局,1 9 9 2 年第 i 版,第7 1 页。 。 罗 仑、景苏, 清代山 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 ,齐鲁书社,1 9 8 5 年第1 版。 . 曹幸穗, 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 ,中 央编译出 版社,1 9 %年第 1 版第6 7 页。 。 参见李伯重: “ 最低生存水准” 与 “ 人口 压力” 质疑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 9 %年第 期。 但是,要注意到此类的批评仅仅停留 在一些具体数字的考证,或 者个别时期的情况与个别事例的考证上,在逻辑上与黄宗智的论证不 在一个层次。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内学者由于疏于经济学的知识,几 乎误读了黄宗智。黄氏 “ 过密化”的理论基础是 “ 边际收益递减”理 论.这一理论既是马尔萨斯人口 论的基础,也在马尔萨斯以后西方经 济学的发展中被系统化了。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中,如 果技术和土地供给不变 ( 亦即资源不变) ,资源所能承载的 人口 规模有 一个最佳量,如果人口增长超过这个量,则人均占 有的生活资料会出 现下降的现象,人们的生活水平会恶化,亦即形成了人口压力。由于 在清中叶以后,耕地面积很难继续增长,所以在中国传统农业中的表 现就是在相等的土地面积上劳动的不断追加, 也就是所谓“ 精耕细作” 。 虽然精耕细作也存在技术的进步,但由于这种技术进步也属于劳动密 集型,总产出仍然增长, 但是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并没有改善,因 此表现为一种 “ 过密化”的增长。反驳黄宗智的论著,并没有能撼动 这一理论。这一理论的积极含义是它揭示了如何摆脱 “ 过密化增长” 的途径。这个途径总的来说是彻底改善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那么,在 中国清代以来的历史上,是否有地区因为其独特的条件而某种程度上 摆脱了 “ 过密化增长”的陷阱呢?这些条件具体是什么呢? 商业化与市场问题是明代中叶以 来中国经济史和农业经济研究不 能回避的问题。在农作物产地与市场关系上,施坚雅的 中国封建社 会晚期 城市 研究 。 继 承并发展了 克里 斯塔勒 ( 中 心地学 说) 、 杜能( 农 业区位论) 和韦伯 ( 工业区位论)等人的学说,主要对中国明清时期的 城市进行了大量的量化研究,把中国分成九大区域,每一区域的主要 城市都兴起于核心区域或通向核心区的主要交通运输线上,指出以中 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和衰落具有周期性,各区域间的发展周 期并不完全同步的,中心城市和联合的地方体系内存在两个等级结构: 官僚政治和商业贸易的经济结构,而商业贸易结构比行政关系具有更 。 王建革: 近代华北的农业生态与社会变迁 兼论黄宗智“ 过密化” 理论的不成立 , 中国 农史1 9 9 9 年第2 期. . 施坚雅著,王旭等译, 中国 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 ,吉林教育出版社,1 9 9 1 年第1 版。 强大的影响力。虽然施坚雅的模式存在理想化的问题 ( 其实这是模式 化所不可避免的) ,但对于理解农村与城市关系、 城市对农村在经济上 的辐射作用具有启发意义。 以上是与本论文研究课题有关的农史研究和理论方面的状况。 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是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史的研究著作。衣保 中是现今比较系统研究东北土地问题的学者,他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从多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东北农业以及相关部门的发展过程。其 东北 农业近代化研究是一本较细致论述东北农业发展的著作,从当时国 际、国内大背景下研究东北农业经济,论证了东北农业在 1 9 3 1 年之前 己经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孔经纬亦有 东北经济史这样的概述 著作。但对于弄清摆脱农业 “ 过密化增长”途径这样的问题,他们的 研究显得过于笼统。这为本论文尝试以小区域的个案研究来较具体地 解决这一问题留下了空间。 迄今为止,大多有关东北小农经济的研究,主要侧重东北地区开 发过程,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本国地主、官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 而忽视了 在 1 9 世纪7 0 年代到2 0 世纪3 0 年代,与关内相对照,东北 农业在资源条件、政治及市场环境诸方面都有优势,曾经有过一段良 好发展的时期。这样就为本文留下了很好的课题。 2 、 选题依据、意义 本人在查阅有关农史材料时发现近代黑龙江省农业除与关内农业 有共性之外,还有很多特性。 首先,这里农业中的人口 与资源的关系较关内宽松。 清政府于雍正十二年 ( 1 7 3 4年)在呼兰河流域置呼兰城,设守尉 一名管理镇兵旗屯各事,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由于这一地区优越的 地理条件使该地的农业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清末东北的开禁,大量的 关内移民涌入该地,沉睡的土地得到开发,地广人稀的自 然状况形成 了独特的农业特征。 其次,农业生产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程度高,直接参与世界经济丈 循环。 当清末该地农业进入大开发时,因为当地面临的独特国际环境, 使农业融入到了 世界经济的大循环。1 8 6 1 年营口 开放、1 9 0 3 年东清铁 路的修建使这一地区的农业融入到了世界性的商品经济的大潮中, 1 8 6 0年营口 开港以 迄清亡东北传统农业开始向 近代化农业转化; 1 9 1 1 年至1 9 3 1 年“ 九一 八” 事变前, 东北农业近代化进一步发展; ” 呼兰河流域由 于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毗邻大都市, 商品化特征尤为 明显。同时,这一时期东北虽然面临殖民化的危机,但主权毕竟仍然 控制在中国人的手中。 基于以上理由,本文选取 1 8 7 2年至 1 9 3 8年的呼兰河流域的农家 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在与黄宗智等诸位学者研究的华北和长江三角洲 作比 较的视角下,提供一个人口资源条件不同的区域案例,对于解决 当前学界争论不休的 “ 过密化”问题和揭示克服过密化增长的途径都 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对通过现代化解决当今的三农问 题亦当有某种 借鉴意义。 3 、讨论的主要问题 黄宗智、曹幸穗等学者的研究描述的这样一种清代到近代中国 传 统农业发展的模式: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条件下,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经营式农场日 趋萎缩和消亡、小农陷入边际收益递减所造成的糊口型 农业困境。这一模式可称之为华北一 苏南模式。 本文要讨论的是另一种 模式,或者称之为 “ 呼兰河流域模式” 。呼兰河流域农业开发历史相对 较短, 1 9 世纪7 0 年代到2 0 世纪3 0 年代, 这里人地关系相对宽松, 优 越的自 然条件为农家的经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营地主、出 租地主、 自 耕农不同的农家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带来了收益和利润的差异,在 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条件下, 农家经济发生分化,农村高利贷盛行 造成的农业资本流失,更加速了这一分化。经营式农场在这一地区有 了很大的发展,充分展示了其超越其它经营方式的优势,成为呼兰河 m 衣保中,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 , 中国农史 ,1 9 9 4 年1 3 卷1 期。 流域农业中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本文将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 合掌握的资料,以个案实证研究为主,论述以 雇佣劳动为主要经营手 段的经营式农场在呼兰河流域的存在及其迅速发展的状况及环境与条 件,从而揭示 “ 呼兰河流域模式”的面貌和摆脱 “ 过密化增长”的途 径。 4 、对满铁资料的评价 ( 1 ) 、满铁调查课的 成立、 任务、性质 1 8 9 4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 本向 清政府索取两亿两白 银 作为战争赔偿,同时霸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意欲割取辽东半岛。日 本在中国的作法损害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随后俄国联合德国和 法国迫使日 本把辽东半岛交还中国,俄国也在 “ 三国干涉还辽”这一 事件中赚取了好处,换取了清政府对俄国的好感,并乘沙皇加冕之机 买通李鸿章,于 1 8 9 6 年6 月3日 在莫斯科签订了 中俄密约 。 其中 规定: “ 今俄国为将来转运俄兵御敌并接济军火、 粮食, 以期妥速起见, 中国国 家允于中国 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 达海参威。 ” 。 这样, 俄国通过这条铁路不仅缩短了从赤塔到海参威的路程,而且可以牢牢 控制东北大部分地区,正如维特给沙皇的报告中提到的: “ 从政治及战 略方面来看,这条铁路将有这种意义,它使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 短的路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到海参威及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 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相当数目的俄国军队在上述据点的出现,一种 可能性是大大增加俄国不仅在中国,并且在远东的威信和影响,并将 促 进附 属于中国的 部 族和俄国 接近。 ” 。 由 此可见, 俄国 对于在中国 东 北修筑铁路就不仅仅是为了两国间的互相御敌了,而且是为进一步侵 占中国领土做准备。随着列强在东北瓜分的加剧,日 俄矛盾日益突出, 终于爆发了 1 9 0 5 年日 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 1 9 0 5 年 9 月 5日 在美国 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 ( 1 8 4 0 -1 9 4 9 ) 上卷, 第二分册, 上海人民出 版社,1 9 7 7 年第 1 版, 第2 8 8 页。 。 同上书,第7 7 页. 签订 朴茨茅斯条约 ,“ 俄国政府以中国政府之允许,将旅顺口、大 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部份之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 移与日 本政府,俄国政府又将该租界疆域内所造有一切公共营造物及 财产,均转让于日 本政府。 ” “ 俄国政府允将由 长春 ( 宽城子)至旅顺 口之铁路及一切支路,并在该地方铁道内所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以 及在该铁道内附属之一切煤矿或为铁道利益起见所经营之一切煤矿, 不受补偿,且以清政府允许者,均移让于日 本政府. ”中国的领土和主 权成为列强谈判的筹码被瓜分,由于上述条款尚“ 须商请中国政府承 诺” , 方能生效,日 本政府便迫不及待地于1 9 0 5 年 1 1 月1 2日 派外相 小村寿太郎来到北京同清政府商谈, 1 2 月2 2日 双方签订 中日 会议东 三省事宜正约 ,日本不仅全面替代了俄国在长春以南的地位,而且还 攫取了许多额外的利益。 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经营东北的铁路,并非考虑日本民间资本的要 求,为他们谋福利,而是受到国际条约的限制,在国际关系上有所顾 忌。 1 9 0 6 年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简称“ 满铁” , 满铁的 事业并 不局限于营利事业,它必须经营政府命令的一切事业,包括那些属于 国家行政事务范畴的各种公共事业。 满铁的总裁及理事均由 政府任命, 政府特设监理官,监视其业务。 可见,满铁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地地 道道的侵略工具。 满铁成立后,为了搜集、调查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的情报,为进一 步侵略服务,1 9 0 7 年, 满铁在大连成立了调查部, 主要调查对象分为: 有关土地的旧惯调查和其它一般法制调查。1 9 2 3 年 4 月,为了适应当 时中国、日 本、 俄国 在东北关系的变化形势, 充实在北满的实地调查, 满铁将哈尔滨公所升格为哈尔滨事务所,在其中新设了 调查课,哈尔 滨 事务所调查 课简 称“ 哈 调” 。 0 1 9 2 7 年1 1 月, 满铁 在调查 课之外设 立 了临时经济调查委员会,对东北的交通、港湾、金融、大豆、畜产等 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由于是熟悉业务有经验有才华的人搞的调 查, 这些 成果 对于了 解当 时的 东北 经济都有一定 价值。 。 “ 九一 八” 。 苏 崇民, 满铁史 ,中 华书 局, 1 9 9 0 第1 版, 第4 1 5 页. 。 同 上书, 第4 1 9 4 2 0 页。 事变后,关东军为了能够更好地统治东北,与满铁部分人员流涤一气 成立了满铁经济调查会,调查会分为五个部, 包括经济、 产业、 交通、 金融、法政等内容,从1 9 3 2 年到1 9 3 6 年存在四年多。1 9 3 6 年1 1 月, 关东军命令满铁秘密成立了哈尔滨铁道局总务部分室的军事机构,对 苏联西伯利亚铁道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和研究。1 9 3 5年满铁接收中东路 的时候,接收了中东路经济调查局,3月2 3日 在哈尔滨铁路局设置了 综合调查机构哈尔滨经济调查所, 1 1 月1 0日改称哈尔滨铁路局北满经 济调查所,主要出版了大量的北满经济调查。1 9 3 6年满铁将经济调查 会、计划部、总务部资料课等机构合并组成产业部,哈尔滨铁路局北 满经济调查所也移归产业部,1 9 3 8年又转归调查部。为了 更好的做好 调查,调查所使用了一些俄国人和中国人,这些人对于北满和苏联当 地的情况和特点比较熟悉,所做的调查也很有价值。为了加强对北满 经济情况的了解,1 9 3 4年 ( 伪康德元年)满洲国实业部临时产业调查 局对北满十七个村屯进行了系列调查,为进一步获得北满农村经济的 动态变化,随后在1 9 3 9 年 ( 伪康德六年)对呼兰、绥化等六县七个村 屯 进行了 调查, 得到了 1 9 3 8年北 满农村的 经济资 料。 以 上伪满洲国 的两次农村经济调查成为本文主要的资料来源。 ( 2 )对满调资料的 评价 从满铁及其调查活动的由来可知,满铁的情报调查与收集活动, 是为日 本军国主义侵略、占 领我国服务的。正如曹幸穗先生所言: “ 满 铁是一个受日 本侵华当局直接控制的半官方公司,它的出现和存在是 日 本帝国主义公然入侵中国的产物。因此,满铁的一切经济调查活动 具有为侵略当局搜集和研究我国经济情报的性质,它始终扮演着侵略 者的特务的角色。 ” 但在2 0 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中, 我们不能回避满铁调 查及其带给我们的大量翔实的资料。由于满铁调查研究部门有大批的 南满洲蛾道株式含社漪查部: 北满晨巢械横勤悲鸽查辍告 第一编: 演江省呼两蒜孟家村 孟家rd ,博文昨刊,昭和十 七年,凡例. 。 曹幸穗,引 日 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 ,中央编译出版社,1 9 9 6 年第 1 版,第 i 1 页。 左翼知识分子, 他们掌握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很强的实际工作能 力, 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地位, “ 由于他 ( 大上末广)把马克思主义思 想方法和调查方法引进经济调查会,使满铁的调查方法从单纯的情报 收集,上升为综合的把握即理论分析。这对于满铁的调查影响极大, 成为后来满铁调查部的主导调查方法。 ” 满铁调查为我们研究近代东 北农业经济提供了 大量详实的资料, “ 满铁资料虽然有着各种缺陷和问 题, 但相比之下,仍然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旧中国农家经 济的翔实而丰富的资料” , “ 满铁资料不失为用现代经济人类学方法 来研究中国农村的一组数量最大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资料。它们的质 量甚至可能高于本世纪前半期世界任何其他小农社会的有关资料。 ” 苏崇民, 满铁史 ,中 华书局,1 9 9 0 第 i 版, 第8 1 7 - 8 1 8 页. 。 曹 幸穗, 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 ,中 央编译出 版社,1 9 %年第 . 黄宗智, 华北的小农经济和社会变迁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第 i 版 i 版,第 1 4 页. 中文版序. 二、清代以来呼兰河流域农业与经济开发概况 0 1 、自 然状况、历史传承 “ 呼兰,满语谓烟囱也。先是当前清康熙二十二年设呼兰河八卡 其一在呼兰口 子地方置烟囱以为炊, 遂以为名,而官书亦沿之” 。 呼兰河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流域面积 3 5 6 8 3 平方公里。呼兰 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侧,自东向西流。沿途纳入的主要支流有小呼兰 河、依吉密河、安邦河、欧根河、努敏河,流到通江镇后与自 北向南 流的最大支流通肯河相会, 然后转向南流,在哈尔滨北部注入松花江, 全长 5 2 3公里。流域大致包括今天的呼兰、绥化、巴 彦、木兰、兰西 等市县。东北部是山区,西部和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低平地。整 个地形是自 东北向西南倾斜。本流域属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炎热短促, 降水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水量约5 7 0 m m , 主要集中在7 一 9 月,占全年的7 8 %. “ 呼兰, 一 在齐齐哈尔东南八百四十里, 毗连吉林, 万山 雄峻, 间亦产参。初拨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兵践更巡檄,既以宵小盗 采, 禁 或未 严, 始专置 官军 驻守, 与 诸 城有 椅角 势。 ” . r p 于“ 雍 正 十 二年,设城守 尉一员,管理镇兵旗屯各事。” 这时的呼兰城的 辖区 超 过呼兰河流域的地理范围。 “ 呼兰疆域在前清乾隆元年初置呼兰城时至 为广莫,约包有今东荒一带 ( 案据府志所载,当时辖境东至松黑两江 交会处,西界蒙古杜尔伯特郭尔罗斯后旗,南滨松花江,北穷呼兰、 通肯屯河各源至内兴安岭与黑龙江城布特哈城接,西北至恒升堡与齐 齐哈尔接,南北裹五百里, 广约一千四百余里) 。 ” 。 蜀东 张 朝墉 署数, 呼兰县志卷一, “ 名称” ,哈尔 滨印书 馆印 ,1 9 3 0 年铅印 本, 第1 2 页。 。( 清)西清, 黑龙江外记卷二,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1 9 8 4 年第1 版。 .( 清) 徐宗亮等撰, 黑龙江述略 .黑龙江出版社,1 9 8 5 年第 1 版,第2 9 页。 。 蜀东张朝墉署数, 呼兰县志卷一, “ 名称” ,哈尔滨印书馆印 ,1 9 3 0 年铅印本, 第 1 2 页, 雍正十三年建立起呼兰到乌兰诺尔的异道,释道的兴建使原来联 系比较少的地区之间加强了联系, 成为地区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呼兰盛产的粮食、土特产以及贡品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而大量地汉 族移民亦顺着骚道迁移,并在骤道附近定居。由于移民的不断涌入, 为了加强对 图1 :呼兰河流域示意图 这一地区的管理, “ 同治元年分呼兰城东北境设呼兰厅治巴彦苏苏,光 绪十一年分呼兰厅北境设绥化厅治北团林子,光绪三十一年升呼兰厅 为府移治呼兰城而设巴彦州于旧呼兰厅,又巴彦分境设木兰县,分府 西北境设兰西县, 遂为 今制。 ” 呼兰府疆域大致如下: “ 呼兰府全境南 滨松花江,北抵壕河 ( 河以北属绥化府余庆县) ,东极二道河 ( 河以东 属大通县) ,东北负大青山,皆天然界限,西界安达肇州厅,西北界青 。( 清) 黄维翰编, 呼兰府志 , 卷一, , 地理略一” “ 疆域历代沿革考” ,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印行,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第1 6 - 2 6 页. 冈县,起东经九度三十四分,讫十一度三十分,起北纬四十五度五十 八分, 讫四 十六度五十四 分, 面积四 万二千方里。 ” 呼 兰府统辖的 疆 域大致与呼兰河流域地理范围相同。 呼兰河流域拥有优越的自 然条件,流域内 河流纵横。 “ 呼兰河贯穿 呼兰、兰西两境,帆船、汽轮朝夕驰驶,殆章贡潇湘之流亚与,又次 则巴彦之少陵河源于东北委于西南,又次则木兰之大木兰达河源委四 百里而遥,其他细流众矣,虽无舟揖运输之利,而灌溉有资,戎马可 限 ,固 谈 地理 学 者 所不 废也” 。 加之 驻守呼 兰的 大 量士 兵、 站丁 及 其 家属辛勤劳作,他们在城镇周围开垦出大量的农田,使之成为黑龙江 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他城驻军提供大量的粮食, “ 呼兰仓储最 裕,余城额常不足,积欠动十万石,遇水旱倚呼兰接济。其由嫩江运 自呼兰者,齐齐哈尔、墨尔根二城也;由黑龙江运自呼兰者,黑龙江 城也。 ” 2 、开垦过程 清初的呼兰河流域属索伦部,清代以 前这一地区人烟稀少,生活 在这一地区的人们主要以渔猎为生,大部分土地尚处于未开发的荒芜 状态,清朝入关之时,由于多年的战乱以 及大多数的满族人 “ 从龙” 入关,使得东北地区 “ 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如无人, 全 无 可 恃 ” 。 为恢复东北传统农业地区的生产,清政府顺治初年、顺治十年 ( 1 6 5 3年) 、 康熙元年先后颁布法令鼓励招募关内 百姓移民出 关, “ 康 熙二年谕,辽东招民百名者,不必考试,俱以知县录用” ; “ 康熙四年 题准,招民百家者不分年分次序,以知县先选。 ”“ 康熙六年覆准,辽 。( 清) 黄维翰编, 呼兰府志 , 卷一, “ 地理略一” 印 行,中 华民国 三十 六年, 第 1 6 页. 。( 清) 黄维翰编, 8 呼兰府志 ,卷一, “ 地理略三” 华民国 三十六年, 第4 0 页. ,. 域历代沿革考” , 成文出 版社有限公司 “ 河川”, 成文出 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中 ( 清)西清, 黑龙江外记 , 卷4 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1 9 8 4 年, 第4 1 页。 清圣祖实录 , 卷二,康熙十八年五月丁巳。 东招民 百 家者, 嗣 后咨 部停止先选, 仍论 年分次 序选 授。 ” 由于关内人口的大量涌入,使清政府担心汉人进入 “ 龙兴之地” 会威胁到旗人的生计, “ 盛京、吉林为本朝龙兴之地,若听流民杂处, 殊与满州风俗枚关” 。 。1 6 6 8年 康熙 七年) , 清廷发布 辽东招民 授 官永著停止令 。 对待关内到东北的移民, 实行“ 过关记挡, 只身放行” 的限 制措施。1 7 4 0 年 ( 乾隆五年) , 又下令禁止向东北移民, 对流入汉 民实行严格查禁。1 7 6 2 年,发布 宁古塔等处禁止流民条例 , 在吉林 和辽宁交界处,设柳条边墙,派兵驻守,盘查来吉林和黑龙江的流民, “ 永行禁止,不许入境” 。对黑龙江地区实行封禁,自 1 6 6 8年至完全 解禁的 1 9 0 4年 ( 光绪三十年) ,长达二百多年,使黑龙江地区处于封 闭的状态。 “ 江省垦务沿革约可分为三时期,自 康熙十二年设置将军以后至 咸丰十一年为屯垦时期;自 咸丰十一年至光绪三十年为部分开放时期; 自 光绪三十年以 迄今日 为全体开放时期。 ” “ 迫道、 咸以 后寇贼内 让, 腹地各行省自 顾不追,边吏虽累疏请晌而拨解难期,迫不得己 乃有呼 兰开荒之请,始从事于巴 彦苏苏、北团 林子,继之通肯河,又继之租 赋至薄, 视内地不及十一, 而呼兰一府岁赋已逾六万金, 他税不与焉。 ” 这时的 开 禁只是 在部分 地区 实行。“ 如已 垦地亩内 , 查有 关碍风水, 围 场处 所, 仍 应照例 封禁。 ” “ 咸丰、同治之间,民屯大起,直隶、山东游民流徙关外者,趋 之若鹜。 ” 光绪二十九年 ( 1 9 0 3 年) , 为了 鼓励移民开垦, 加速东北地 区的发展,光绪三十四 年清政府颁布 黑龙江省沿边招民 垦荒章程 , 规定 “ 来江垦户,携有边垦招待处执照者,除由 烟台至营口招商局轮 船业经奏准减收船价外,其由哈尔滨至松花、黑龙两江之官办轮船, 。 清高宗实录 , 卷一百一十五, 乾隆五年四月甲 午。 。( 清) 长顺修、 李桂林纂, 吉林通志, 卷一, 吉林文史出 版社。1 9 8 6 年. 。张伯英, 黑龙江志稿 , 卷八,经政、垦丈,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2年第 i 版, 第 7 7 3 页。 囚 呼兰府志卷三, “ 台 站老圈 牛力地考” . 。 黑龙江将军衙门 档 , 第3 3 6 页。 . 清) 徐宗亮等撰, 黑龙江述略 ,黑龙江出版社,1 9 8 5 年, 第2 9 页。 及昂昂溪至齐齐哈尔之官办铁路,均一律征收半价。其随带眷口,概 免收费,以广招徕。 ” 1 9 2 0 -1 9 3 0 年间,由 于关内 人口 压力不断增加, 自 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此时东 北作为“ 新大陆” , 其农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 所以河北、山东、河南灾民纷纷到东北谋生形成了2 0世纪 2 0年代的 移民高峰, 。 “ 民国十五年( 公元1 9 2 6 年) 因灾荒移往东北农民5 9 万人。 民国十六年至十八年( 公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机关服务中心公开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4月四川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招聘17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芜湖经开区招聘3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河南郑州市新密市国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省民族研究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进人才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广告道德风险评估-洞察与解读
- 销售业务合同审查标准化流程表
- 2025年中国导电银粉和银浆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磁性LED工作灯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设计合同范本-室内设计合同-建筑工程设计合同5篇
- 合肥市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演讲与朗诵教学课件
-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更新要点解读
- 2025年教师师德师风考试题(附答案)
- 学堂在线 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 章节测试答案
- 智慧产业园区AI大模型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
- 全球变暖与地缘冲突-洞察及研究
- 土壤隐患排查培训
- 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
- 新兴科技宪法回应机制-洞察及研究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