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穴位名称的由来一、手太阴肺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1.中府(募穴)穴名解释 中,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气;府,聚集的意思。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本穴为肺经第1穴,也就是中焦之气所聚集的地方,所以称为中府。2.尺泽(合穴)穴名解释尺为尸(人)与乙(曲肘之形象)合字,指前臂部。泽指浅水低凹处。这是根据它的位置特点命名的。3.孔最(郄穴)穴名解释 孔,指孔穴;最,是极或聚的意思。本穴是郄穴,为气血深聚之孔穴,故名。4.列缺(络穴)穴名解释列,分解;缺,破裂。因为该穴是手太阴经的络穴,由此分别走入手阳明经;而其部位又在二条肌健(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故名。另外,列缺,古代又指闪电,闪电的形状,好像裂隙.5.太渊(原穴,脉会)穴名解释太,大的意思;渊,指水深处。本穴为手太阴经的原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脉会,当寸口动脉处,血气旺盛,博大而深,所以用此名6.鱼际(荥穴)穴名解释鱼是指拇指球肌群隆起形如鱼肚腹;际,边缘。穴在肌群隆起部之边缘,故名。7少商(井穴)穴名解释 少,小的意思;商,为五音( 宫、商、角、征、羽)之一。据内经载,肺音为商。本穴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脉气初出十分细小。故名。二、手阳明大肠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8商阳(井穴)穴名解释 商,五音之一,意思和少商的商相类似,因为大肠经和肺经表里;阳,本穴在少商穴的外侧,又属于阳经的穴位,所以称阳。9.9.二间(荥穴)穴名解释 二,指此穴为本经的第二个穴位;间,间隙,因穴位在隙陷处,所以称二间。 10.合谷(原穴)穴名解释合,会合;谷,山谷。因该穴在拇、食指相合,形如山谷之中间,故称合谷。11阳溪(经穴)穴名解释阳,阴阳的阳,该穴在手背属阳;溪,山溪,穴在筋骨之间的凹陷处,类似山间小溪。故称为阳溪。12手三里穴名解释里,此作寸解释。因为该穴在手部,又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三寸处,故名手三里.13曲池(合穴)穴名解释 曲,屈曲;池,水池。屈曲肘部,横纹端处出现凹陷,形似浅浅的水池,所以称为曲池。池,尚有另外一个涵义,因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是气血汇合之处,似水流汇入池中。14肩髃穴位解释肩,肩部;髃,骨,肩胛骨肩峰端。穴在肩峰的前下方,所以名为肩髃。15天鼎穴名解释天,指上部、高部;鼎,古代炊具,它的形状特征为有三足。该穴在颈部,又位于头、颈椎及胸锁乳突肌三者之间,故名天鼎。16迎香穴名解释迎,迎接;香,香味,这里泛指各种气味。因为本穴主治不闻香臭的病症,所以定这一穴名。17乘泣穴名解释承,承受;泣,流泪。本穴的意思是,当流泪时,穴处可以承受。18四白穴名解释四,广阔的意思;白,光明清澈。本穴可治疗眼病,具有增强视力的作用,所以称为四白。19.地仓穴名解释地,指下部;仓,收藏粮食的地方。本穴位于面的下部,又近口腔,口腔为容纳水谷食物的方,所以取名地仓。20颊车穴名解释颊指面旁;车,此指牙关。下颌骨古代称为颊车骨,穴位在其处,所以也称为颊车。21下关穴名解释下,下方;关,这里指牙关,即下颌关节前牙关。穴在此处,与上关相对,故称下关。22.人迎穴名解释本穴在喉结两旁颈总动脉搏动处,这一区域古人称为人迎脉,认为是迎候五脏六腑之气来滋养人体的地方。穴在此处,所以也称为人迎。23梁门穴名解释粱,古代和粱字相通,意为谷物食品;门,门户。本穴在胃部,粱门的意思即指食物出入的门户。天枢穴名解释枢,枢纽。本穴在上下腹的中间,具有转运中下焦气机的功能,恰如枢纽一样,所以称为天枢。取穴方法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炎、阑尾炎、便秘。水道穴名解释水,水流;道,通道。本穴具有利水作用,所以称为水道。取穴方法下腹部,脐直下3寸,在距正中线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肾炎、膀胱炎、尿潴留、遗尿、腹水、睪丸炎。归来穴名解释归和来都含有恢复、复原的意思,本穴能使妇女子宫脱垂等回复原位,故称归来。取穴方法在下腹部,脐直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即水道穴下1寸取穴。主治病症月经不调、睪丸炎、子宫脱垂、不孕症。髀关穴名解释髀,指股部;关,转动处,此指关节。穴在股部而靠近股骨关节处,故称髀关。取穴方法有两种取穴法。(1)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联机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2)仰卧,在髂前上棘直下,平臀横纹,与承扶穴(臀横纹中点)相对处取穴。主治病症中风偏瘫、风湿病、下肢疼痛麻木。伏兔穴名解释伏,伏卧;兔,兔子。该穴位于大腿前面肌肉隆起处,形状像潜伏的兔子,故称伏兔。取穴方法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的联机上,髌骨上6寸处取穴。主治病症中风偏瘫、截瘫、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炎。梁丘(郄穴)穴名解释梁,山梁;丘,高处。该穴位于膝梁上肌肉隆起如丘处,所以称梁丘。取穴方法屈膝,大腿前面,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联机上,髌骨上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下肢瘫痪疼痛、乳腺炎、膝关节痛。犊鼻穴名解释犊,小牛;鼻,鼻孔。该穴在膝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形如牛犊的鼻孔。取穴方法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膝关节病、中风偏瘫。足三里(合穴)穴名解释足,足部;里,寸。因本穴在膝下3寸,所以称足三里。与手三里相对应。取穴方法有两种取穴法。(1)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取穴;(2)以掌心按膝盖,大指抵住内膝眼,次指抵住胫骨前脊,于中指止处定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肠炎、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高脂血症、中风偏瘫、阑尾炎、膝关节痛。上巨虚(大肠经下合穴)穴名解释上,上部,与下部相对;巨虚,巨大空虚,此指胫腓骨间大的空隙。本穴位于此,又在下巨虚穴上方,故称为上巨虚。取穴方法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或在足三里直下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下肢瘫痪疼痛。丰隆(络穴)穴名解释有两种解释。(1)丰,丰满;隆,隆起。该穴所在的部位,肌肉丰满而又隆起,所以名丰隆。(2)丰隆,原来指雷声,为雷神的名宇,和列缺原指闪电一样,均用来命名络穴。取穴方法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在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处取穴。主治病症咳嗽痰多、支气管炎、高血压、高血脂、下肢瘫痪。解溪(经穴)穴名解释解,指骨解(骱),即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处;溪,溪流,此指凹陷处。该穴位于踝关节前两筋凹陷处,故称解溪。取穴方法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在两筋(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取穴。主治病症踝部疼痛肿胀、头痛、肾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内庭穴名解释内,进入的意思;庭,门庭。该穴在趾缝之间,两趾好像两扇门,比喻进入门庭,故称为内庭。取穴方法足背,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主治病症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肠炎、胃痛、足部麻木疼痛。厉兑穴名解释厉指足部;兑和锐字相通,意为尖端。本穴位于足趾的最前端,所以称为厉兑。取穴方法在足第二趾外侧,距趾甲角约 0.1寸(指寸)处取穴。四、足太阴脾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隐白(井穴)穴名解释隐,隐藏;白,白色,这里指赤白肉际部位。该穴位于大趾末节内侧,好像隐藏于赤白肉际中,所以称隐白。取穴方法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同身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腹痛、小儿惊风。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穴名解释公孙,原为古代黄帝轩辕氏的姓。这里是与该穴相通的络脉分支叫公孙,所以将它也称为公孙。取穴方法在足内侧缘,当第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取穴。刺灸方法有二种针刺法。(1)直刺:深0.5l寸,局部酸胀感。(2)透刺:针尖向涌泉方向,深1.52寸,针感可扩散至足底。主治病症胃痛、呕吐、急慢性肠炎、痛经、心烦失眠。商丘(经穴)穴名解释商,古代五音之一,属于五行中金的音;丘,土山。本穴是经穴,它的五行属性为金,穴位的位置又在高突如丘的内踝下面,所以称商丘。取穴方法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在内踝尖与舟骨结节联机的中点取穴。主治病症踝部肿胀疼痛、胃肠炎、消化不良。三阴交穴名解释三阴,指足部三条阴经(肝经、脾经、肾经);交,交会。该穴是足部三条阴经交会的地方,所以称三阴交。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取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肠炎、子宫出血、尿潴留、遗尿、阳痿、失眠、高血压、滞产、中风偏瘫。地机(郄穴)穴名解释地,土地,这里指脾经,因为脾在五行中属土;机,机要,关键的地方,本穴是脾经的郄穴,是气血聚集的关键之地,所以称地机。取穴方法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在阴陵泉和内踝尖的联机上取穴。主治病症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 血、腹痛腹胀。阴陵泉(合穴)穴名解释阴,指小腿内侧;陵,高突的山丘,指胫骨内侧髁;泉,此指凹陷。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凹陷中,所以称阴陵泉,与阳陵泉相对。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水肿、尿潴留、肠炎、肾炎、膝及小腿肿胀疼痛。血海穴名解释血,血液;海,海洋。中医认为脾统率血液,该穴是脾血归聚的地方,如海洋一样深广,所以称血海。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1)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取穴。(2)患者屈膝,E者以手掌心按于患者的膝部髌骨上,食、中、无名及小指伸直向上,拇指约成45度角斜置,在大腿内上方,拇指尖下取穴。主治病症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大横穴名解释横,纵横的横,意思是旁侧,该穴横对脐中,且距离较天枢等穴为大,所以称大横。取穴方法腹中部,距离脐中4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胆道及肠道蛔虫症、腹泻、便秘。五、手少阴心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极泉穴名解释尽头称为极,这里指深凹处;泉,指水始出的地方。手少阴心经起自心中,由本穴出体表,好似泉水涌出,又为腋窝深凹之处,故名。取穴方法上臂外展,暴露腋窝,在其中间,当腋动脉的前方或后方取之。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心痛。少海(合穴)穴名解释 少,指手少阴经;海,为百川之汇聚处,因本穴是合穴,为脉气汇聚之处,所以比喻为海。取穴方法屈肘,在肘横纹尺侧头凹陷中取穴,穴在肱骨内上髁与骯动脉之间。主治病症心痛、精神分裂症、淋巴结炎、前臂麻木疼痛。通里(络穴)穴名解释通,指通路;里,指里外之里。穴为手少阴经之络穴,络脉从本穴分出走向手太阳经,而其支脉循本经循环心中入里,所以称为通里。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1寸,尺侧屈腕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神经衰弱、症。神门(原穴)穴名解释神,神明,心藏神;门,门户。本穴为心经之原穴,乃神所出入之门户,故名。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即尺侧腕屈肌腱附着于腕豆骨的桡侧缘取穴。主治病症失眠健忘、痴呆、心悸、意症、精神分裂症。少府(荥穴)穴名解释 少,指手少阴经;府,指神气所属的地方。取穴方法有二法。(1)掌侧,在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与劳宫穴相平。(2)仰掌,屈小指,在小指尖所指处。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手小指拘挛。少冲(井穴)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冲,要冲。本穴属手少阴,又是手少阴经与手太阳经相交之处,为经气交通的要冲,所以称少冲。取穴方法在小指指甲角桡侧根部,约离指甲0.1寸处。主治病症心悸心痛、昏厥、喉炎。六、手太阳小肠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少泽(井穴)穴名解释 少,小的意思,穴在小指,与少冲并列,故称少;泽,水泽,即凹陷处,意指穴位。取穴方法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约0.1寸处取穴。主治病症产后缺乳、中风昏迷、乳腺炎。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穴名解释后,后面,指穴位在小指本节的后方;溪,沟溪,握拳时,穴位所在的尺侧横纹头处,形如沟溪。所以称为后溪。取穴方法微握拳,在手掌尺侧的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处可见二条横纹,在后一条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取穴。主治病症疟疾、癫痫、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中风后遗症。腕骨(原穴)穴名解释腕骨,原为骨名,因穴在腕骨附近,故名腕骨。取穴方法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在赤白肉际取穴。主治病症腕关节肿痛、糖尿病、胆囊炎。养老(郄穴)穴名解释养,供养;老,老人,此指老年病,古代医家认为本穴具有治疗目视不明等老年病的功效,故名养老。取穴方法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取穴时,应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桡侧的缝隙中定穴。主治病症落枕、呃逆、前臂疼痛麻木、腰扭伤、目视不明。小海(合穴)穴名解释小,此指小肠经脉;海,海洋,此指脉气汇聚的地方。本穴为小肠经的合穴,故名。取穴方法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肘臂疼痛麻木、精神分裂症、头痛。肩贞穴名解释肩,肩部;贞,是正的意思。古人认为,本穴在肩后缝端,是肩的正处,所以称肩贞。取穴方法在肩关节的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纵纹头上1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腋部多汗。天宗穴名解释天,上部,高部;宗,宗仰。古代以日月星辰为天宗,本穴在肩胛的高部,故名天宗。取穴方法肩胛部,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取穴,该穴与第四胸椎相平。主治病症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病、肩关节周围炎天容穴名解释上部称天,咽喉部能容物,本穴在颈部而靠近咽喉,故名。取穴方法颈外侧部,下颌角的后方,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咽喉肿痛、中心性视网膜病变、中风偏瘫。颧髎穴名解释 颧,颧骨;髎,孔穴。本穴在颧骨下凹陷处,故名。取穴方法面部,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牙痛。尚可用于颅脑手术及拔牙的针刺麻醉。听宫穴名解释听,听觉;宫,宫殿,这里是指居于中间的意思。因为本穴有改善听觉的功能,又居于耳前中间,故名。取穴方法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在张口时呈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耳聋、中耳炎、内耳性眩晕症。七、足太阳膀胱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睛明穴名解释睛,眼睛;明,明亮。本穴有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故名。取穴方法面部,在目内眦角(即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急性结膜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病变、近视、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早期轻度白内障。攒竹穴名解释攒,聚集;竹,竹叶,形容眉毛。穴位在眉头,皱眉时此处好像竹叶聚集,所以称为攒竹。取穴方法在面部,眉头凹陷中(这里也称眶上切迹)取穴。主治病症头痛、急性结膜炎、颜面神经麻痹、视神经萎缩。天柱穴名解释天,指头部;柱,柱子,项肌隆起就像柱子一般,好像擎天之柱,穴位在它的上面,所以称为天柱。取穴方法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大约在后发际正中旁1.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后头痛、落枕、咽喉炎、神经衰弱。风门穴名解释风,指风邪;门,门户,古人认为此处是风邪出入的门户,所以称为风门。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肺俞(背俞)穴名解释肺,肺脏;俞指背俞穴(下同),即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肺脏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肺俞。取穴方法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病症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炎。厥阴俞(背俞)穴名解释厥阴,指手厥阴心包,意为本穴和心包相对应(心包是心脏的外围部分),是心包气血输注的地方,所以称为厥阴俞。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冠心病、心律失常、肋间神经痛、风湿性心脏病。心俞(背俞)穴名解释心,心脏,本穴为心脏之气转输的地方,所以称作心俞。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膈俞(背俞,血会)穴名解释膈,横膈膜,本穴与横膈相对应,所以称为膈俞。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处。主治病症呃逆(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咯血。肝俞(背俞)穴名解释肝,肝脏,本穴为肝脏气血转输之处,所以称为肝俞。取穴方法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眼病、神经衰弱。胆俞(背俞)穴名解释胆,胆腑,本穴为胆的背俞穴,故称胆俞。取穴方法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胆囊炎、肝炎、胆道蛔虫症。脾俞(背俞)穴名解释脾,脾脏,本穴为脾脏的背俞穴,所以称为脾俞。取穴方法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在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下垂、子宫脱垂、肢体乏力。胃俞(背俞)穴名解释胃,胃腑,本穴为胃的背俞穴,所以称为胃俞。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胃痛、消化性溃疡病、胰腺炎、胃炎。肾俞(背俞)穴名解释肾,肾脏,本穴为肾脏之气转输之处,故名肾俞。取穴方法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小儿遗尿、腰部扭伤、腰腿痛。大肠俞(背俞)穴名解释大肠,大肠腑,本穴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大肠俞。取穴方法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遗尿、腰扭伤、坐骨神经痛。次髎穴名解释次,第二;髎,孔穴,这里指骶骨后空。因为本穴在第二骶骨后孔中,所以称次髎。取穴方法骶部,髂后上棘内下方,在第二骶后孔处取穴。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闭经、痛经、尿失禁、下肢瘫痪。承扶穴名解释承,承受;扶,扶持,指本穴有承受上身扶持下肢的作用,所以命名承扶。取穴方法伏卧,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取穴。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名解释殷,有深厚、正中的意思;门,指经气出入的门户。本穴正当大腿后正中肌肉丰厚处,所以称殷门。取穴方法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的联机上,承扶穴下6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委中(合穴)穴名解释委,弯曲,这里指膝弯部;中,中央。穴位在膝弯的正中,所以称为委中。取穴方法在腘横纹的中点,两筋(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取穴。主治病症急性腰扭伤、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肿痛。膏肓穴名解释膏,指膏脂;肓,指肓膜。古人认为心下部位称膏,心下膈上称肓。该穴是膏脂肓膜之气转输的地方,所以称为膏肓。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外处取穴。主治病症支气管炎、哮喘、久病体虚。志室穴名解释志,意志;室,处所。根据中医理论,肾藏志,该穴在肾俞的两旁,又为肾气输注之处,所以称为志室。取穴方法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肾下垂、腰痛、肾炎、前列腺炎。秩边穴名解释秩,次序;边,边缘。本穴为膀胱经中背部排列在最下边的穴位,所以称为秩边。取穴方法臀部,于第四椎下,管裂孔旁开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阳痿、功能性射精不能。承山穴名解释承,承接;山,山谷。小腿部腓肠肌下端,形如山谷,穴在它下方凹陷中,所以称为承山。取穴方法小腿后面正中,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痔。昆仑(经穴)穴名解释昆仑,原指高山,这里形容外踝高突和山一样,穴位在它的旁边,故名。取穴方法足部外踝后方,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头痛、急性腰扭伤、下肢瘫痪、甲状腺肿大、胎位不正、坐骨神经痛。申脉(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蹻脉)穴名解释申,其意思和伸相通,可以治疗屈伸困难的疾病;脉,这里指阳蹻脉,该穴通于阳蹻脉。所以称为申脉。取穴方法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内耳性眩晕、癫痫、踝部扭伤、头痛。至阴(井穴)穴名解释至,到达;阴,这里指足少阴肾经。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在此穴脉气与足少阴经相接。所以称为至阴。八、足少阴肾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涌泉(井穴)穴名解释涌,指水向上冒;泉,泉水。本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1)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联机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2)卷足,在足前部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休克、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晕厥、下肢瘫痪。太溪(原穴)穴名解释太,盛大的意思;溪,溪流。本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经气从涌泉出来后,到这里已汇聚成大溪,所以称此名。取穴方法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晕、失眠、牙痛。照海(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脉)穴名解释照,昭,即明显的意思;海,大海。因为此穴处脉气明显,阔大如海,所以称为照海。取穴方法足内侧,在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咽喉炎、失眠、高血压、癫痫、足跟痛。复溜(经穴)穴名解释复,重复,返回的意思;溜,同流。足少阴肾经的脉气自涌泉流至太溪后,曾绕行一圈至照海,又从太溪直上到本穴,所以称为复溜。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在跟腱的前方取穴。主治病症睪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多汗症,下肢瘫痪。筑宾(阴维脉郄穴)穴名解释筑,原指筑墙的舂棒,形容坚实,这里似乎指的腓肠肌;因为穴位在它的旁边,所以称为宾,即宾客。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取穴。主治病症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腓肠肌痉挛。九、手厥阴心包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曲泽(合穴)穴名解释曲,屈曲,指肘弯处;泽,水归聚的地方。意思是这一穴位较池(手阳明经曲池穴)浅而面积较广,所以称曲泽。取穴方法仰掌,肘部微微弯曲,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尺侧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心痛心悸、急性肠胃炎、肘臂疼痛麻木、中暑。郄门(郄穴)穴名解释郄,指空隙,这里又指该穴为郄穴;门,指神气出入之处。故名。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直上5寸,在两肌腱(掌长肌腱与桡腕屈肌键)之间取穴。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癫狂。间使(经穴)穴名解释间,间隙,此指两筋之间;使,出使,臣使。本穴属于心包经,心包络为君子之官心的臣使。所以称为间使。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3寸,在两肌腱(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癫狂、症、疟疾。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气名解释内,指内侧,因为穴位居于前臂屈侧面,即内侧面,与外关穴相对,所以称为内;关指出入要地。因本穴擅长治疗内脏病,所以称为内关。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2寸,在两肌腱(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取穴。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呕吐、高血压、休克、膈肌痉挛、胃痛、上肢疼痛麻木瘫痪。大陵(原穴)穴名解释大,高大之意;陵,丘陵。该穴在腕骨隆起处后方,其隆起处似高大的丘陵,故名大陵。取穴方法仰掌,在腕横纹正中的两条肌腱(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主治病症心痛、癫狂、手指麻痛。劳宫(荥穴)穴名解释劳,劳动;宫,指宫殿,这里指掌心为心神所居的地方。当手劳动屈指,中指尖所指即为本穴,所以名为劳宫。取穴方法有两法:(1)手掌面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的掌中横纹处。(2)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本穴。以此法较为简便实用。主治病症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口腔炎、癔症。中冲(井穴)穴名解释 中,指中指;冲,与少冲的冲意义相似。穴位在中指端,所以名中冲。取穴方法在手中指指尖中央取穴。主治病症中风昏迷、小儿惊厥,中暑、晕厥。本经穴主要用于治疗心胸疾病和神志疾病。十、手少阳三焦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关冲(井穴)穴名解释关,出入要道,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是经气始发的地方,又位于少冲、中冲之间,所以名为关冲。取穴方法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处取穴。主治病症中风昏迷、中暑、咽喉肿痛、耳聋。中渚(输穴)穴名解释中,中间;渚,水中小洲。本穴为三焦经的输穴,三焦经好似江河水流动,脉气到这里输注流动,就像河中的小洲,所以称为中渚。取穴方法手背部,在环指指掌关节的后方,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耳聋、肋间神经痛、手指瘫痪疼痛、头痛。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穴名解释外,指外侧,因本穴在前臂伸侧面,所以为外;关,指关隘。本穴和内关相对,以治头肢、躯干疾患为主,故称外关。主治病症感冒、耳聋、胁痛、腮腺炎、中风偏瘫、肘腕疼痛麻木。支沟(经穴)穴名解释支,即四肢,此指前臂;沟,沟渠。因为穴在前臂,所处位置又凹陷如沟,所以称为支沟。取穴方法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在两骨(尺骨和桡骨)间取穴。即在外关上1寸。主治病症肋间神经痛、肋部挫伤、中风偏瘫、习惯性便秘。天井(合穴)穴名解释 天,高处;井,此指凹陷处。穴位在肘尖的上方,所以称为天;井则形容鹰嘴窝的凹陷颇深。取穴方法在臂外侧,屈肘时,肘尖(即鹰嘴)直上1寸的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肘关节肿痛、颈淋巴结结核、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肩髎穴名解释肩,肩部;,孔穴。本穴在肩部,举臂时出现凹陷,故名肩。取穴方法在肩部,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即为本穴。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翳风穴名解释 翳,遮掩的意思;风,致病的风邪。因为本穴可以治疗风邪引起的疾病,又被耳垂所遮掩,所以称翳风。取穴方法耳垂后方,在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耳聋、耳鸣、腮腺炎、面神经麻痹。角孙穴名解释角,指耳上角;孙,此指孙络,即细小的络脉。该穴位于耳上角,有手少阳经的支脉经过,故称角孙。取穴方法头颞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取穴。主治病症腮腺炎、结膜炎、头痛、耳聋。耳门穴名解释耳,此指耳孔;门,出入之门户。本穴在耳孔前,犹如出入的门户,故名耳门。取穴方法在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耳聋、耳鸣、中耳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丝竹空穴名解释丝,指纤细的眉毛;竹,指竹叶;空,孔穴。纤细的眉毛聚集一起形成如竹叶样的眉,本穴在眉梢凹陷处,故名。取穴方法面部,在眉稍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头痛、眼病、颜面神经麻痹。十一、足少阳胆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瞳子髎穴名解释瞳子,指眼;髎,孔穴。该穴在眼旁,所以称瞳子髎。取穴方法在面部,目外眦(外眼角)旁,眶外缘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头痛、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面神经瘫痪。听会穴名解释听,听觉;会,会聚。指此穴可会聚听觉,故名。取穴方法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即耳屏前下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牙痛。阳白穴名解释阳,指额部;白,光明的意思。本穴在前额,又有治疗眼病的作用,所以称为阳白。取穴方法在前额部,眉上寸,正对瞳孔处取穴。主治病症前额痛、面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眼病。风池穴名解释风,指风邪;池,池塘,这里指凹陷。本穴在项侧凹陷处,是风邪易于侵犯的地方,所以称风池。取穴方法项部,枕骨下面,与风府穴相平,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的上端之间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感冒、头痛、眼病、高血压、癫痫、颈项强痛。肩井穴名解释肩,肩部;井,此指凹陷。该穴在肩部的凹陷处,所以称肩井。取穴方法肩上,在大椎与肩峰端联机的中点上。前面直对乳头。主治病症肩痛、中风偏瘫、乳腺炎、嗜睡。居髎穴名解释居,与倨的意思相通,即蹲下;髎,这里指空隙。在蹲下时,股部出现四陷处就是本穴,所以称居髎。取穴方法在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联机的中点,侧卧取穴。主治病症髋部疼痛肿胀、急性腰扭伤、下肢瘫痪、腰腿痛。环跳穴名解释环,为圆形,指臀部;跳,跳跃。因为本穴在臀部,又治疗下肢活动方面的疾病,所以称为环跳。取穴方法令病人侧卧屈股,在股外侧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尾骶骨)联机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臀部软组织损伤。风市穴名解释风,指被风邪侵袭的疾病;市,集市,聚集。因为本穴可治疗多种风邪所致的疾病而用此名。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1)大腿外侧部的中在线,在腘横纹上7寸。(2)直立垂手,中指尖所指处取穴。主治病症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荨麻疹。阳陵泉(合穴)穴名解释阳,指外,这里指小腿外侧面;陵,高突处,这里指腓骨小头;泉,指凹陷部。本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凹陷中,所以叫阳陵泉。取穴方法小腿外侧,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胆囊炎、胆石病、胆道蛔虫病、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足光明(络穴)穴名解释本穴能治疗眼病,有开光明目的功能,所以称为光明穴。因人体上有两处光明穴,此穴在足部,故名。取穴方法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在腓骨前缘取穴。主治病症视神经萎缩、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早期白内障、头痛、下肢瘫痪疼痛。悬钟(髓会穴)穴名解释悬,悬挂;钟,即踵,指足跟。因为穴在上面,而足跟像垂挂在下面,所以称悬钟。取穴方法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在腓骨前缘取穴。主治病症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落枕、头痛。丘墟(原穴)穴名解释高的地方称为丘,大的丘称为墟,这里是指外踝。因为穴在它的旁边,所以叫丘墟。取穴方法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筋(趾长伸肌腱)外侧的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踝关节扭伤、胸胁痛、胆囊炎。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穴名解释临,上对下的意思;泣,中医学认为是肝之液,眼中所出。本穴在足的上面,又主治眼病,所以临泣。头部有同名穴头临泣,为区别,故名足临泣。取穴方法足背外侧,足第四趾本节(即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头痛、中风偏瘫、结膜炎,乳腺炎。足窍阴(井穴)穴名解释窍,指关窍;阴,这里指足厥阴经。本穴为足少阳经的最后一穴,是与足厥阴经交接的地方,所以称窍阴。为了和头部同名穴头窍阴区别,故名足窍阴。取穴方法足第四趾末节外侧,在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偏头痛、结膜炎、发热。十二、足厥阴肝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大敦(井穴)穴名解释大,大小;敦,厚实。大趾的形状大而厚,穴位在它的外侧,所以称大敦。取穴方法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功能性不射精、功能性子宫出血、滞产、昏厥。行间(荥穴)穴名解释行,通行;间,中间。比喻足厥阴肝经的脉气,行于两趾之间的本穴,所以称为行间。取穴方法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主治病症高血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月经过多、小儿惊风。太冲(原穴)穴名解释太,盛大的意思;冲,冲盛。此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气血旺盛,所以叫太冲。取穴方法足背侧,在第一跖骨间隙后方的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炎、乳腺炎。蠡沟(络穴)穴名解释蠡,即瓢勺;沟,沟渠。形容穴位所在处的小腿肚形状像瓢勺,胫骨内侧像沟渠,所以称为蠡沟。取穴方法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5寸,在胫骨内面中央取穴。主治病症月经不调、睪丸炎、肝炎、湿疹。章门(脾之募穴、脏会)穴名解释章,有彰盛的意思;门,出入的地方。本穴既是脾的募穴,又是脏的会穴,是五脏气血盛会之处,所以称章门。取穴方法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主治病症胆石病、肋痛、黄疸、消化不良。期门(肝之募穴)穴名解释期,周期;门,出入的要地。十二经脉的气血从肺经云门开始到本穴正好运行一个周期。所以称为期门。取穴方法胸部,乳头直下,在第六肋间隙,相当于距前正中线4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乳腺增生病、胆囊炎、肝炎。经络腧穴作为中医针灸施术治病的切入点,其位置与名称的确定自然有其自身完备的理论依据,它不仅是治疗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而且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思想。古人正是依据这些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经过长期的筛选和概括,最终制定出其名称的。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取义十分广泛,多以取象比类的方法,结合腧穴的位置特点及其功能特点来命名,各个穴名都有一定的含义,理解穴名的意义,有助于对腧穴部位的记忆和对其功能作用的掌握。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穴所发,各有处”。千金翼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有关腧穴命名含义的解释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如素问骨空论:“譩譆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应手。”故命之“譩譆”穴。隋唐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对十五络穴的穴名也有较完整的释义,如通里:“里,居处也,此穴乃是手少阴脉气别通为络居处,故曰通里也。”内关,“手心主至此太阴少阴之内,起于别络内通心包,入于少阳,故曰内关也。”唐王冰注素问对鸠尾穴的释义:“鸠尾,其正当心蔽骨之端,言其垂下,如鸠鸟尾形,故以为名也。” 以下笔者略谈一些穴位的命名含义及运用方法例如: 1、神阙: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常存。在内景接近大小二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又神为一身主宰,应变无穷,即变化无极之意也,人苟无神,则全身无主,而成不知不觉之呆物矣。本穴居全腹正中,为阳居阴位,故喜熨灸而忌针刺。凡属挥霍撩乱,有干神明之外感急症,本穴主之,但以灸熨为佳。按摩者,转运此穴,可以通畅矢气,消化水谷。道藏谓;“脐为后天之气舍。”故又名本穴为“气舍”。因足阳明一经更有气舍,故本穴只称神阙而不称气舍。因此神阙穴主神志可以灸中风不省,灸神阙还可同时培养先后天之气,治一切虚损之疾。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臌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禁不可针。 2、水分:本穴居下脘之下,内应胰脏。又横结肠正由此处经过。胰脏有分解乾湿之能,大肠为吸收水分之器。二者功能俱关于水,故名“水分”。亦即分解乾湿之意也。故能治水肿腹坚、胃肠虚陷等症。但宜多灸,不宜深刺也。中医古说,脐下为水腹,盖以小肠外围为水油,膀胱内容为溺水;又以本穴功能与三焦膀胱均有联系,故本穴功能治水。但刺之勿深,防消水过甚也。明堂用灸。资生经亦以不针为是。汪訒庵云“中焦不治,水停中脘”。盖谓脾之功能失调,则水停胃下也,本穴可以治之。通过对水分穴含义的了解,水分穴其实就是分水穴,可治疗一切水疾,包括肿涨及水液停滞之疾。 3、足三里:本穴名解有二。灵枢九针十二原:“阳有阴疾者,取之下陵三里。”犹言陵下三寸处也。太素注:杨上善谓:“一寸一里也。”此以地位而论,言其体也。素问:“天枢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本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是以谓之“三里”。古“理”与“里”通。本穴在下肢,故名“足三里”,示别于手三里也。所以足三里正因为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而且是胃经的合穴为后天生化之原,因此可以为一切针方之配穴,为最为广泛运用的常用穴。 4 、关元:本穴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为养生家聚气凝神之所。亦即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此处为下玄关,古时“玄”与“元”通,颠倒读之,即关玄。古人多于此等穴位守秘,故意颠倒其词,隐玄关,而称“关元”,其所治症多为有关大体虚证。如遗精、阳痿、尿频、癃闭,以及女子月经不调诸症,多取之。按元字之义,本也,原也,端也,至大也,至始也,易经:“乾元”指乾之全体。“坤元”指坤之全体。关者,门也,又出入之孔道也。唐容川谓“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先天之气海也。 5、气海一穴,一名脖胦,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气所发。治脐下冷气上冲,心下气结成块,状如覆杯,小便赤涩,妇人月事不调,带下崩中,因产恶露不止,绕脐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可灸百壮。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慎如常法。” 6、紫宫:穴在华盖之下。黄庭经华盖注:“华盖之下多清凉引动肾气上布紫宫”。按洛书“离为九紫”。离属心火,紫为阳极之色。物极则反,而现胜己者之化。故紫色较赤色为黯。黯,近于黑,黑属水,水克火,故曰胜己。宫为尊长之居,因名“紫宫”。黄庭经又云:“心为绛宫田。”绛色为阳之正,紫色为阳之极,阳极则反阴,犹政令之极,则为严秘,故君主有宣室,如枢秘院掌政令之秘。在未施行时,反象严秘之阴。故本穴治症为气逆、胸满,烦闷、呕咳等阳中之阴症。多同于玉堂。 按华盖、紫宫、玉堂,巨阙等名称,乃道家寓意之言。俱是人体虚灵主要部位,勿以其有似迷信,而斥为异端也。考东方哲学始于黄老。中医文献以内经为先,其中名词、术语多与道家淆混。因当时中医尚未独立学派,只是潺于道儒之间耳。故传统医学名词、在近期难与道派划清界限,其合于生理病理者,无妨存其原貌,以证我国先代研医之奥,亦古为今用之一道也。 7、华盖:内经云:“肺者,脏之盖也。”按盖,具覆护之意,犹屋宇之覆护内容也。揆之人体,肺脏居胸腔最上,故养生家喻之为华盖。创穴名者体会此意,即名本穴为“华盖”。天文应象注谓:“华盖七星,其柄九星,列如盖状,以荫帝座。”正与肺脏之覆护心脏意同。人身五脏,肺喜清凉。道藏曰:“肺部之宫似华盖,过华盖下且清凉。”详“过”与“且”字之意,非仅谓其部位处清凉,且此外更须得清凉以济之也。华,繁盛也。人身正常之气,行驶至此,为阳之盛极。而本穴两旁,为足少阴经之彧中穴。彧,亦繁华茂盛之意也。中医对人体各部均以阴阳五行括之;又以五行本性生克制约,各应所须以济之。如肺脏多喜清凉,故引致肾水之气上布胸中,以相调济。肾经之神藏平任脉之紫宫,坎一之肾阴,调离九之心阳也。肾经之彧中,平任脉之华盖,即起阴潜之肾水,滋娇柔之肺金。使各得自然之宜,而成其繁茂也。此乃天成之水火升降,亢承制约,互调寒热,归于温凉。则阴平阳秘,病安从来。养生家巧得此理,施于有为,所以能养生也。 观此经气流行,配调相济,人体先天已经奠定,而为后天生生之本。彼养生家守此妙道,调摄之耳。医药家借外界物质,攻补之耳。针灸则就人体自有功能,抑扬之耳。同是养生之道也。 通过脐中(神阙)、气海、关元的穴位名解,我们发现它们有着,异于寻常的功效主治关系。神阙脐中可以灸中风不省;气海是人之元气所生,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关元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先天之气海。神阙主神,气海主气,关元主精。关元与神阙相去三寸,而气海居于其中,自下而上呈现着气由精化,神由气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中医学精气神理论的深刻含义。三个穴位命名不同,所主治也有不同的差异,如果不将这些穴位命名能够充分理解,那么在临床上的运用就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了疗效。而任脉诸穴与道家理论极其密切,道家以“道”作为其学术思想的最高准则,内经传统中医也将“道”作为宇宙自然规律的概括,医学研究的最深的学术层次,故有医道同原之说。 道家和中医学术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内在基本物质;神是人体生命的外在活动表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气为二者之中介之往使。精为肾所主,神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组织结构调整中的薪酬体系变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缺陷检测的创新应用报告
- 2025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节能降耗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报告
- 2025年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评估应用报告
- 2025年科技与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深度解析报告
- 2025年环保产业园园区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协同政策效果评价报告
- 共享汽车使用协议书
- 2025年度三人合伙创办高端美容养生馆合作协议
- 2025房地产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绿色石粉原材料供应与采购合作协议
- 《先进制造技术课件》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0 What does that sign mean教案 湘少版
- 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及月调度记录表
- 飞机设计适航保证手册模板
- 心律失常课件
- 《社群运营》全套教学课件
- JT-T-1116-2017公路铁路并行路段设计技术规范
- 线虫病疫木及异常枯死松树处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技术标)
- 突发事件救援培训中的心理急救和心理疏导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内容表格
- 《社会工作导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