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经》车马考.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经》车马考.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经》车马考.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经》车马考.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经》车马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诗经》车马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车 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 周代车马一直是考古界 史学界关 注的重点 而 诗经 这部文学作品中的 车马 描写正为学界研究 周代车马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本文以 诗经 中出现的 车马 为研究对象 对这部文学作品中所提到的 车马 做了分类考证 本 文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考据学方法 同时又注重结合最新的考古界成 果 另外 本文还对 诗经 中的 车马 描写做了详细的文学剖析 并阐释了它的历史文化意义与考古价值 本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 作者在绪论中主要介绍了当 前的研究现状 以及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 车马 及其 诗 经 时代的车马概况 第三部分是 诗经 车马考辨 这是本文的重 点 第四部分是 诗经 中 车马 的文学意义 第五部分是 诗经 中 车马 的历史文化意义及考古价值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 关键词 诗经 车马考辨 a b s t r a c t t h ev e h i c l e i so n eo fh u m a n i t y sg r e a ti n v e n t i o n s 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 c a r r i a g e sa n dh o r s e sh a v eb e e nt h ea r c h a e o l o g y t h eh i s t o r ye d u c a t i o n a l w o r l da t t e n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p o e t r y i nt h i sl i t e r a r yw o r k t h ec a r r i a g e s a n dh o r s e s 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t h eh i s t o r ye d u c a t i o n a lw o r l d sr e s e a r c h h a sp r o v i d e dt h ei m p o r t a n tl i t e r a t u r eb a s i sf o rt h ea r c h a e o l o g y t h e p r e s e n tp a p e rt h ec a r r i a g e sa n dh o r s e sw h i c ha p p e a r sb y p o e t r y i st h e o b j e c to fs t u d y m e n t i o n e dt h ec a r r i a g e sa n dh o r s e st ot h i sl i t e r a r yw o r kt o m a k e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w h a tt h ep r e s e n tp a p e rm a i n l yu s e si s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h i g h e r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m e t h o d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p a y sg r e a t a t t e n t i o nt ou n i f yt h en e w e s ta r c h a e o l o g ya c h i e v e m e n t m o r e o v e r t h i s s t u d i e sa l s of r o m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g l e t h ec a r r i a g e sa n dh o r s e sd e s c r i p t i o n h a sm a d et h ea n a l y s i st o p o e t r y a n dh a se x p l a i n e di t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 t h ev a l u ei n d e t a i l t h i sa r t i c l ei s d i v i d e ds i x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 i n t r o d u c t o r yr e m a r k s t h ea u t h o r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di nt h ei n t r o d u c t o r y r e m a r k st h es e l e c t e dt o p i c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sw e l la sm u s tu s er e s e a r c ht e c h n i q u e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 t h e c a r r i a g e sa n dh o r s e s a n d p o e t r y t h et i m ec a r r i a g e sa n d h o r s e ss u r v e y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 p o e t r y t h ec a r r i a g e sa n dh o r s e st e s t sd e b a t e s t h i si s t h i sa r t i c l ek e yp o i n t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t h el i t e r a t u r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w h i c h p o e t r y t h ec a r r i a g e sa n d h o r s e st e s t t h ef i f t hp a r ti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i i c u l t u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w h i c ha n dt h ea r c h a e o l o g yv a l u e p o e t r y t h e c a r r i a g e sa n dh o r s e st e s t t h es i x t hp a r ti st h i sa r t i c l ec o n c l u s i o n k e yw o r d p o e t r y c a r r i a g e sa n dh o r s e s t e s t sd i s t i n g u i s h e s i i i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羞 奠 指导教师签名 卅年z 月肜日b 7 年 毛黾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务l 唆 训 7 年 月哆曰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名物研究是 诗经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三国吴时陆玑的 毛诗草木鸟 兽虫鱼疏 开始 众学者对 诗经 中的草 木 鸟 兽 虫 鱼 甚至玉器 旗子 服饰等都做了大量考证 2 0 世纪以来 在这方面研究比较突出的有 闻 一多先生对 鱼 的新证 于省吾的 泽螺居诗经新证 和扬之水的 诗经名物 新证 本文 车马考 属于 诗经 名物研究的范畴 车 自从发明后便成为了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它经历了周 秦 汉 魏 晋 唐 宋 元 明 清各代的更替 两干多年过去了 直至今日 依 然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在给人类带来快捷与方便的同时 也被赋予 了一些社会内涵 在 诗经 的时代 车也被赋予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的社会内涵 它往往与身份 地位 荣誉 财富 甚至国力等联系在一起 马 是车的动力之 一 现在社会中已很少能看到用马拉的车了 但在 诗经 时代马的作用几乎是 不可替代的 车 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世界上最早的车 据说是出现在苏美尔文明 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 另外在距今几千年的古代东方亚述帝国 波斯帝国 迦太基帝国 罗马帝国也都有车出现 1 1 而车在我国大约出现在三四千年前 约 相当于黄帝到夏时期 马 在中国究竟是土生土长 还是从境外传入 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 课题 中国车马的出现 也是如此 马之所以成为交通工具 是与车组合以后才形成的 在中国 驯马术的起源与马车的出现 在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论 因为从考 古实物资料来看 马在 六畜 中出现的最晚 四轮马车在西方一直盛行不 衰 当然也有双轮马车 相反 在中国 自古而今 只有双轮马车 四轮马车 f i 张仲立 秦陵铜车马与车马文化 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h 版社 1 9 9 4 l l 第一章绪论 从未出现过 引自 大考古 中国文物报社编 济南出版社 第1 2 9 页至第 1 3 1 页 2 0 0 4 年6 月第1 版 尽管中国马车的起源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学术难题 但是从出土文物及现有资 料上我们完全可以肯定 在我国商代时期便已确定了 单辕双轮 的车马模式 这一模式一直沿用到周代 秦代甚至汉刻1 1 研究周代的车马状况 诗经 是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 诗经 中的诗歌跨 越周初直至春秋中叶 共3 0 5 篇 其中涉及车马的篇章近8 0 篇 占四分之一多 因此 诗经 给人们研究周代车马状况提供的资料是极为丰富的 据笔者目前了 解比较有价值的有关周代车马方面的专著有王今栋的 中国古代车马 黄红军 的 车马 溜索 滑竿 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习俗 郭物的 国之大事 中国古 代战车战马 刘永华的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 等等 重要论文有山东大学刘允 东的 先秦车马殉葬制度初步研究 郑州大学赵海洲的 东周车马埋葬制度初 探 武汉大学萧圣中的 曾侯乙墓竹简释文补正暨车马制度研究 河南省虢国 博物馆张娟的 略论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中的车 考古学者姜波的 马 马 车 骑马术 等等 但他们这些专著及论文都是从史学或考古角度来写的 从文 学角度来看 诗经 中车马的专著与论文在学界则几乎没有 本文正是从文学角 度构思全文的 本文的考证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考据学方法 考据之学大盛于清代乾嘉时 期 主要代表人物有戴震 段玉裁 王念孙 王引之等 梁启超在 清代学术概 论 里说 盖吾辈不治一学则已 既治一学 则第一步须先将此学之真相 了 解明确 第二步乃批评其是非得失 譬如今日 欲批评欧人某家之学说 若仅 凭拙劣伪谬之译本 相与辩争讨论 实则所驳斥者乃并非原著 如此岂不可怜可 笑 研究中国古书 虽不至差违如此其甚 然以语法古今之不同 与写刻传袭之 讹错 读之而不能通其文句者则甚多矣 对于未通文句之书 而批评其义理之是 非 则批评必多枉用 此无可逃避也 清代之考证学家 即对于此第一步工夫而 非常努力 且其所努力皆不虚 确能使我辈生其后者 得省却无限精力 而用之 以从事于第二步 清代学之成绩 全在此点 而戴 段 二王之著述 则其代表 l l l 张仲立 秦陵铜车马与车马文化 m 西安 陕两师范大学 l j 版社 1 9 9 4 2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 1 1 另外 梁启超还进一步论述了 朴学 考据之学 的特色 摘录如下 一 凡立一义 必凭证据 无证据而以臆度者 在所必摈 二 选择证据 以古为尚 以汉唐证据难宋明 不以宋明证据难汉唐 据汉 魏可以难唐 据汉可以难魏晋 据先秦西汉可以难东汉 以经证经 可以难一切 传记 三 孤证不为定说 其无反证者姑存之 得有续证则渐信之 遇有力之反证 则弃之 四 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 皆认为不德 五 最喜罗列事项之同类者 为比较的研究 而求得其公则 六 凡采用旧说 必明引之 剿说认为大不德 七 所见不合 则相辩诘 虽弟子驳难本师 亦所不避 受之者从不以为忤 八 辩诘以本问题为范围 词旨务笃实温厚 虽不肯枉自己意见 同时仍尊 重别人意见 有盛气凌轹 或支离牵涉 或影射讥笑者 认为不德 九 喜专治一业 为 窄而深 的研究 十 文体贵朴实筒絮 最忌 言有枝叶 引自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方法 清代学术概论 第4 1 5 页 总结来看 考据治学之根本原则 在于实事求是 无证不信 钱穆在 中国 近三百年学术史 2 1 刘墨在 乾嘉学术十论 3 中对考据学也作了细致的分析 此处就不再引述说明了 本着考据之学的原则 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 1 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毛诗正义 为底本 结合其它版本的注解 对 诗经 中出现的车马进行分类 归纳 总结 然后参阅 经典释文 诗经 集传 毛诗传笺通论 诗毛诗传疏 等经典著作进行甄别 考证 l 粱启超 中国j j j 史研究法 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0 4 1 1 1 2 1 钱穆 中国近三西年学术史 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 9 2 6 1 3 5 瑚刘墨 乾嘉学术十论 m 北京 三联书店 2 0 0 6 2 5 4 第一章绪论 2 翻阅与 诗经 大体同时代的一切史书中有关车马的记述 如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等 甚至包括 史记 汉书 中的一些相关资料 以为佐 证 3 翻阅与 诗经 大体同时代的一切诸子散文中有关车马的描述 如 论 语 管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等 甚至包括 吕氏春秋 淮南子 等著作中有关车马描述的资料 以为佐证 4 查阅考古界在车马方面的已有成果 以为佐证 5 查阅 礼记 周礼 大戴礼记 等典籍对车马的社会内涵进行剖析 基于以上所叙述的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 车马 实物的出现 以及 车马 一词的内涵作了考察 因为 诗经 时代的车马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故而搞清楚 车马 本身的内涵并加以界定 对于本论文其它章节的展开是十分必要的 由 于上古时期至周代可信的文献资料较少 所以在此章节中 笔者主要借助的是考 古界的成果 界定清楚了内涵之后 笔者继而又对 诗经 时代 即从周初至春 秋中叶这五百年问的车马状况作了概述 主要是从整体上对 i 经 中所涉及到 的车马作了介绍 其中最重要的是形制与类型方面的介绍 因为这部分乃是下文 的具体分开论证的铺垫 弄清楚概念与讲清楚概况 是本文考证的前提条件 本论文的考据是首先从 兵车 做起的 因为它在 诗经 所涉及的车中 资料最为丰富 而在 诗经 所涉及的兵车中 又以 小戎 描写得最多 故 兵 车考 部分又是从 小戎 开始的 它的考证在 兵车考 节中最详实 其它 类型的兵车 比如 元戎 戎路 轻车 等 诗经 中所涉及的篇目非常 少 因而考证篇幅也较之 小戎 少 但笔者非常重视阐释各种兵车在战场上所 起到的不同作用 紧接着笔者又根据 诗经 及其它典籍中所提供的资料 对兵 车的基本特征及编制作了论述 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全面了解 诗经 时代的兵车 状况十分必要 按照 兵车考 的思路 笔者接下来又分别考证了 公车 婚车 田车 以及其它车 接下来是 诗经 中 车马 的文学意义 本部分共分三节 第一节主要论 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述的是车马与 诗经 创作的关系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车马与 诗经 的 兴 二是 诗经 中的 车马 的意象 第二节主要讲 诗经 中的车马描 写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本节详细论述了诗歌 车马 意境的萌芽 发展与形成过 程以及 诗经 中的车马描写对其它文学体裁作品的影响 第三节讲它的文学解 读意义 笔者首先解释了几处难以理解的有关车马的诗句 然后又找出了一些版 本中弄错的有关车马的概念 接下来笔者分两小节讲了这篇文章的历史文化意义及考古价值 车马代表了 人类社会的一种生产力 它的发展程度如何 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而且 车马也被时代赋予了深厚的社会内涵 同时 诗经 时代的车马就现在而言也 是一种文物 故而 本篇论文也就有了历史文化方面的意义与考古方面的价值 本文要写的 车马考 是考据与理论阐释的结合 并不一味沿袭乾嘉 汉学的考据 本文很重视考据结果的实用性 因而拟定用很大篇幅来讲述车马考 的意义与价值 在 诗经 研究史上以此为研究对象者不多 而且大都不成系统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阳勤 蔡镇楚合写的 与周代车马 他们的这篇文 章只注重理论阐释而缺乏考据支撑 且篇幅短小 论述极不充分 作者要写的这 篇论文 目前未找到有内容重复者 本论文的创新点如下 1 将一些未考察清楚的物件考察清楚了 例如 秦风 小戎 中提到的 文 茵 到底为何物 有什么用处 是否含有某些特殊意义 本文对此作出了明确考 证 再如 打猎所用的畋车与实际作战所用的兵车在形制上有何具体差别 本论 文也对此作出了明确考证 2 结合了考古界的最新成果 本论文写作的一大困难就是 现在保存下来的 周代车马资料太少 要想真正弄清楚 诗经 时代的车马情况 不跟考古学相结 合是办不到的 因此本论文十分注意考古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考古方面 比较 重大的周代车马发掘有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 陕西周原车马坑 河南洛 阳天子驾六 以及时代较晚但具有参考价值的秦陵车马坑及铜车马 3 利用统计学 将 诗经 中出现的车马进行了系统分类 比较 论文采用 第一章绪论 列表的方式 将 风 雅 颂 中的车马情况以及车马的类型 做出直观清 晰的统计 以考察出哪种类型的车马出现次数最多 并结合社会实际分析其原 因 4 考据与理论阐释并重 本论文在详细考证的基础上 还非常重视考证的文 学意义 真正做到考证与理论阐释的有机结合 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车马 的内涵及其 诗经 时代的车马概况 第一节 车马 的内涵 马的驯养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我国早在仰韶文化时期 就确有驯养的马了f 关于车出现的时间 古代典籍中有两种说法 说文 车 舆轮之总名 夏后 时奚仲所造 在 尸子 墨子 淮南子 吕氏春秋 等典籍中也皆有此 种说法 2 1 而 苟子 解蔽 的注中又有另一种说法 奚仲 夏禹时车正 黄 帝时已有车服 故谓之轩辕 此云奚仲者亦改制耳 1 3 1 照常理 车的发明不可 能是一蹴而就的 改制 正说明了车的发明乃是因袭与创新的结果 因而 保 守估计车在我国是于距今5 0 0 0 至4 0 0 0 年前 约相当于黄帝至夏朝初期 出现的 但现在还尚未发掘出这一时期的实物车马 那么 车 出现后 是从何时开始与 马 搭配使用的 车马 一词又是 何时出现的 考之出土文物 殷墟甲骨文中有 小臣中车马 4 一条 这可能是最早的关 于 车马 连用的文字资料了 但数量较少 考古学家认为商代是 车 大发展 的时期 且在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国车马的 单辕双轮 的基本形制 周代的 车马在形制上并未有多大变化 1 9 5 0 年 在河南辉县 考古学家成功清理出了 一座车马坑 其时代早于殷墟时期 5 1 随后在殷墟 西安老牛坡 安阳郭家庄又 发现了大批的商代车马坑 商颂 玄鸟 有句 龙旃十乘 大糟是承 商颂 列 祖 亦有句云 约卿c 错衡 八鸾鸽鸽 孔子日 殷路车为善 这些文献资料 也都佐证了实物车马在商代己被广泛使用 且具有了相当高的工艺 加之甲骨文 中提供的 车马 连用的资料 车马 应最晚在商代中期便已成为一个词了 故而 周初金文出现 车马 连用的频率就比甲骨文高多了 在此移录三 条f 6 l 范文澜 中国历史简编 m 北京 人民i l i 版社 1 9 6 4 8 5 1 2 1 中华人 典 z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8 2 3 9 0 1 3 1 诸了集成 二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7 1 4 马如森 殷墟甲骨学 m i 海 一f 海人学出版杜 2 0 0 4 1 4 6 5 1 苇新林 中困陵墓考古研究 m 福州 福建人民 i 版社 2 0 0 5 8 4 f 6 王辉 商周金义 m 文物出版社2 0 0 6 年版 此三条分别见于第4 4 6 3 7 5 页 第二章 车马 的内涵及其 诗经 时代的车马概况 爵叔矢以尚 衣 车 马 贝卅朋 叔矢方鼎 易女鬯一卣 冕衣 市 舄 车 马 大盂鼎 剂用王乘车马 金口 冕衣 市 舄 作册多方尊 第一处为周成王时 其它两处为周康王时 按 商周金文 断句 这里前两条 车 与 马 是分开的 第三条 车 与 马 是连用的 既然考古学上认为 在周 代 马是依附于车起作用的 前两条 车 后紧接着 马 马 应是因 车 而赐的 故而笔者认为这三处均可断句为 车马 不必分开 考之典籍 出现 车马 较早者是 周礼 与 诗经 而前者的写作年代 又有争议 因而可信者唯 诗经 耳 诗经 则又迟于甲骨文 金文矣 夏代的车马状况我们现在了解的还不多 但考古学家发现了夏时期的绘有车 马图案的陶器 1 1 再加之 说文 尸子 墨子 等典籍的陈述 车马 一 词也极有可能早在夏禹时便出现了 但这只是一种大胆的推测 证据并不充分 所以笔者保守推断 车马 一词的出现最晚也不会迟于商代中期 在 汉语大词典 中有 车马 词义的解释 2 车马 车和马 古代陆上 的主要交通工具 诗 小雅 十月之交 择有车马 从解释中我们可以得 到两条信息 一 车马是车和马的组合 二 车马是陆上交通工具 从考古界已取得的成果来看 我国驯养的马要比牛出现得晚 3 最初承担拉 车任务的 极有可能是牛 而非马 马出现以后 由于它的耐力并不逊于牛 而 速度又较之更快 所以很快成为了驾车的主力 诗经 时代 作战 交通 畋 猎等等领域所用的车子 基本上都是用马来牵引的 随着 马 之于 车 越来 越重要 人们便直接将已渗透到生活各领域的 马 与 车 直接连在一起 称 之日 车马 但牛也并未退出驾车的舞台 作战时拉兵车的一般是马 而拉粮 草及其它军需物品的则依然是牛 在 兵车考 部分中将详述 尚书 酒诰 肇牵车牛 远服贾用 以此可见 在大宗货物的运送及远途运输中它们仍肩 1 1 张仲立 秦陵铜车马与车马文化 m 西安 陕两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4 2 1 2 1 汉语大词典 z 上海 汉语人词典 j 版社 2 0 0 0 1 5 4 9 3 1 中国文物报社编 大考古 c 济南 济南出版社 2 0 0 4 1 3 0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故而 汉语大词典 中也收录了 车牛 一词 l 但应用 不广 车马 一词的出现也正恰恰证明了在当时马是车绝好的动力 在先秦典籍及出土文献中 凡 车 与 马 的连用 往往 车 在前而 马 在后 合称为 车马 那么 车马 一词中为何 车 前 马 后呢 今人叶 文宪 趣味考古 传说商人的祖先王亥 服牛乘马 驯服了牛马 但是一直到 战国 华夏族主要是乘车而不骑马 战国时代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向匈奴 学习骑术 骑马之风才渐渐兴盛起来 1 2 1 当代学者姜波又在 马 马车 骑马 术 一文中说 马之成为交通工具 是与车组合以后才形成的 3 1 因此 在 诗 经 中凡提到 马 的地方 一般均有 车 即使诗文中并未明确交代有车 因为在当时 马 是依附于 车 发挥作用的 例如 大雅 绵 古公直父 来朝走马 诗文中的 走马 并非 骑马 的意思 因为在我国当时马还没被 用来单独骑乘 这里的 走马 是 令马驾车使之疾走 之意 虽然诗文中没用 提到 车 但其中的 马刀却暗含着 车 据此 我们可看出 马一之于 车 的附属地位 这主要是从二者所发挥的作用上来看的 它的这部分内涵 大体相 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 马车 从语法角度讲 车马 一词中的 车 与 马 是并列关系 诗经 中 车 马 作为一词出现的情况 凡三处 唐风 山有枢 子有车马 小雅 十月之交 择有车马 大雅 抑 修尔车马 虽然 马 依附于 车 起作用 但在 车马 形成一个整体后 车 与 马 的地位是并列的 如今 车马 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概念 我们在日常生 活中已很少用到 在 现代汉语词典 辞源 中都不见 车马 而只有 马 车 马车 这个词 从语法角度上讲 属偏正关系 马 是用来修饰 车 的 它与 车马 是不同的 车马 一词的最终消亡是与 马 退出历史舞台 1 1 汉语大词典 z 上海 汉语大词典 版社 2 0 0 0 1 5 4 9 2 叶文宪 趣味考古 m 上海 上研 古籍 t i i 饭社 2 0 0 2 1 6 9 f 3 中国文物报社编 大考古 q 济南 济南 j 版社 2 0 0 4 1 2 9 9 第二章 车马 的内涵及其 今之世常所以攻者 临 梯 堙 水 穴 突 空洞 蚁附 鞍辊 轩车 1 2 1 孙贻让注日 临乃水陆攻守诸械以高临下之通名 不必临车也 一 孙贻让告诉我们临车有两大特点 一 临车属攻城器械 二 临车的作战方式是 自高而下的 那么我们由此可推断出临车的高度要比城墙高些 故而 大雅 皇 矣 又有旬日 临冲闲闲 崇墉言言 毛传 闲闲 动摇也 言言 高大 也 4 冲车 冲车 亦见于 大雅 皇矣 与尔临冲 以伐崇墉 毛传 冲 冲车 也 墨子 杂守 冲 临 梯皆以冲 3 1 淮南子 说山训 故国有贤 君 折冲万里 注日 冲 兵车也 所以冲突敌城也 4 1 于此可见 冲车也 属攻城器械 故而成语 首当其冲 的 冲 字 本意也是冲车 冲车与临车有何不同 孔颖达 正义 日 临者 在上临下之名 冲者 从傍冲突之称 故而二车不同 冲车与临车同属攻城器械 但用法不同 临车 是自高而下的攻击敌城 冲车是从旁冲突敌城 喻之打人 临车 击其头颅 而 冲车 击其腹部 二车在进攻时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1 1 朱熹 诗经集传 m r j 海 世界书局 19 3 6 7 3 2 1 诸了集i g v t l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7 3 诸了集成 i j q m i 北京 中华书局 19 8 7 4 1 刘文典 淮南鸿烈集解 m 上海 上海书店 1 9 9 6 2 l 第三章 诗经 车马考辨 5 轻车 轻车 见于 秦风 驷骚 鞘车鸾镳 载猃歇骄 毛传 鞲 轻也 大雅 燕民 德鞘如毛 民鲜克举之 中的 蝤 就是 轻 之意 郑笺 轻车 驱逆之车也 置鸾于镳 异于乘车也 一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轻 车古为战车 田时盖以为副车 1 1 综合以上三种说法 鞲车 即轻车 古为战 车 主要作用是驱逆 田猎时也可用作副车 诗文向我们介绍了轻车的一个特点 即 鸾镳 鸾 就是铃铛 镳 是一种马具 与衔合用 衔在马口内 也就是 马嚼子 镳在口外两端 郑笺 云 置鸾于镳 异于乘车也 孔颖达日 注 日 乘车 玉路 金路 象路也 言置鸾于镳 异于乘车 谓异于彼玉 金 象也 夏官 大驭 及 玉藻 经解 之注皆云 鸾在衡 和在轼 谓乘车 之鸾也 此云 鸾镳 则鸾在于镳 故异于乘车也 据此可知 乘车鸾在衡 而轻车鸾在镳 镳有两端 故而一马系二鸾 四马驾的车共是八鸾 故而诗文日 八鸾锵锵 大雅 悉民 在战场上这类车的主要作用是 驱逆 即驱车 迎敌 用来驰骋攻击的 顾名思义这类车的车身比较轻 这就为它们用于田猎提 供了可能 田车的轻便特点将在 田车考 部分详述 在战场上 不同类型兵车的分工各自明确 元戎首先冲击敌方的阵形 待阵 脚大乱后 小戎 轻车成了战斗的主力 敌方退入城内后 临车 冲车便开始展 示它们的威力了 二 诗经 中兵车的基本特征 1 造车材料优良 制造兵车的材料主要为木材与金属 兵车所用的木材多选用质地坚实的檀木 这一点在第一章第二节中笔者已稍 有论述 大雅 大明 檀车煌煌 朱熹 诗经集传 檀 坚木 宜为兵车 也 2 1 选用坚硬的檀木作为兵车的材料 正是作战的要求 但檀木并非兵车的 专利 小雅 杖杜 檀车幛幛 四牡瘤瘤 此处的檀车则属役车 兵车所用的金属主要是铜 铜在当时被称为金 邶风 泉水 载脂载辖 1 1 l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 8 9 3 6 5 2 1 朱熹 诗经集传 m 上海 世界书局 1 9 3 6 1 2 1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还车言迈 郑笺 云 辖 车轴头金也 在陕西周原车马坑的考古发掘中 就发现了大量的铜车辖 此外还有铜鞠首饰 铜衡末饰 铜轭饰等等 我们知道 现在见到的最早的铁器属战国时期 诗经 时代有无铁器尚不明确 因而 小 雅 车牵 郑玄注曰 牵 车轴头铁也 是不确切的 释为 车轴头金或铁 比较准确 2 车上建有旌旗 周礼 春官 司常 凡军事 建旌旗 l 诗经 中兵车所建之旗共 有三种 一日旃 一日旗 一日旒 我出我车 于彼郊矣 设此旒矣 建彼旄矣 彼旋斯 胡不旆旆 小雅 出 车 织文鸟章 白旆央央 小雅 六月 方叔范止 其车三千 旃旒央央 小雅 采芑 周礼 春官 司常 日 交龙为旃 鸟隼为旗 诸侯建旃 州里建旗 县鄙建旒 注日 诸侯画交龙 一象其升朝 一象其下复也 鸟隼 象其勇捷也 龟蛇 象其扦难辟害也 2 1 于此可见 这些旗既代表着一 种身份 又都有着很深的寓意 鸟隼代表着 勇捷 故而有 织文鸟章 白旆 央央 之描写 龟蛇代表着 扦难 故而有 其车三干 旃旒央央 之场面 小雅 采芑 中的 方叔 身份为诸侯 序 日 宣王南征也 郑玄注云 方叔先与吉甫征战猃狁 今特往伐蛮荆 皆使来服于宣王之威 美其功多也 故而 方叔 有资格打 交龙旃 建 旒 者 应是他的部属 由此我们可以 想见 方叔率领部队征伐蛮荆的场面 一面巨大的 交龙 大旗巍然立于军之中 央 无数面 龟蛇 旗子飒飒迎风 他们已有了必胜的把握 旌旗建于车上何处 扬之水 诗经名物新证 旗设在车后 即车栏后边的 插旗简里 f 3 1 扬之水在书中还结合考古成果证明了这 观点 笔者认为是可信 的 贾公彦 周礼注疏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9 7 3 6 1 2 1 贾公彦 周礼注疏 m 北京 北京大学 l 版社 1 9 9 9 7 3 1 i 习扬之水 诗经名物新i i e i m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2 0 0 7 4 0 7 第三章 诗经 车马考辨 3 轮高 毂长 辅深 周礼 考工记 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 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 乘车之轮 六尺有六寸 六尺有六寸之轮 轵崇三尺有三寸 加轸与幞焉四尺也 注解日 轵是轴头 处轮之中央 故崇三尺有三寸 加轸与幞 二者七寸 则得四尺 1 1 由此可知 兵车的车轮高六尺六寸 比田车要高 车轴距地三尺三寸 车舆距 地面四尺 古时的六尺六寸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三左右 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 坑中的兵车复原后 其直径在1 2 m 1 3 6 m 之间 故而 豳风 东山 有 敦彼 独宿 亦在车下 之句 毂长 已在论述 秦风 小戎 的 畅毂 时论及 此处不作赘述 周礼 考工记 国马之辅深四尺有七寸 田马之 l 鲁深四尺 驽马之辅深 三尺有三寸 2 1 周礼 考工记 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 田车之轮六尺有三 寸 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 注日 兵车 乘车驾国马 田车驾田马 3 1 国马 是高达八尺的好马 用于驾兵车与公车 由于体形高大 驾车的辅自然也就稍长 些 4 车 马 人皆有介 介 铠甲也 郑风 清人 清人在彭 驷介旁旁 这一句可作马有铠甲 的证据 左传 成公二年耄之战 齐侯曰 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而 驰之 1 4 1 齐侯 不介马 违背了兵车作战的常规 文章此处的描写充分显示出 了齐侯的骄纵之态 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管子 小匡 定三革 偃五兵 注日 车马人皆有革甲 日三革 5 1 人披铠甲是我们所熟知的 司 马法 云 兵车一乘 甲士三人 5 车上配有盾 弓 矛等兵器 秦风 小戎 描述了兵车中的所配之物 盾 矛 弓 下面分开考证 盾 描写盾的诗句有 龙盾之合 蒙伐有苑 二句 龙盾 画龙于盾 m 贾公彦 周礼注疏 m 北京 北京大学 版社 1 9 9 9 10 6 7 2 1 贾公彦 周礼注疏 m 北京 北京大学 1 版社 1 9 9 9 1 0 8 6 3 1 贸公彦 周礼注疏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9 1 0 6 7 h 左丘明 春秋左传正义 m 卜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0 4 2 4 习诸子集成 五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7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 龙可能有特别的意义 如同虎褥一样 可能代表着主人的身份 蒙伐 毛 传 蒙 讨羽也 伐 中干也 郑笺 蒙 魇也 讨 杂也 画杂羽之文 於伐 故日魇伐 朱熹云 伐 中干也 盾之别名 1 1 据此可知 蒙伐即是 画有羽毛花纹的盾 矛 描写矛的句子为 套矛鋈锌 毛传 盔 三隅矛也 罅 鳟也 朱熹云 鋈罅以白金沃矛之下端平底者也 说文 鳟 秘下铜也 秘就是 柄 结合许慎与朱子所说 此三隅矛柄下端为铜 铜下涂有白金 用来平底 弓 描写弓的句子有 虎冁镂膺 交辗二弓 竹闭绲滕 三句 辕 为 弓室 即装弓的袋子 这个袋子是用虎皮做的 所以称为虎辕 交鞭二弓 表 明有两只弓 且是交错储藏的 据朱熹讲 有一只弓是备用的 竹闭绲滕 一 句不好理解 毛传 闭 绁 绲 绳 滕 约也 孔颖达日 绁为系名也 所绁之事则绲滕是也 故云 绲 绳 滕 约 谓以绳约弓 然后内之辕中也 车中为何配此三物 这自然与战争有关 郑玄在 鲁颂 圈宫 的 笺 中 说 兵车之法 左人持弓 右人持矛 中人御 有弓与矛 未提及盾 盾为防 卫之物 周礼 中有 司戈盾 司弓矢 二职 2 证明盾一般与矛戈等攻击 武器搭配使用 故盾应为车右所持 三 兵车的基本编制 1 车上三人的位次 兵车之上一般有三人 一日车左 一日车右 一日御者 鲁颂 翻宫 笺云 兵车之法 左人持弓 右人持矛 中人御 郑玄在 笺注 郑风 清人 左旋右抽 中军作好 时又云 左 左人 谓御者 右 车右也 中军 为将也 兵车之法 将居鼓下 故御者在左 为何一说御 者居中 一说御者居左 夏官司马 戎右 注日 古者参乘者 若在军为元 帅 则将居鼓下 将在中 御者在左 若凡平兵车 则射者左 御者居中 f 3 由此可知 在军中 主帅之车的坐法是与非主帅之车的坐法不同的 主帅之车 l 朱熹 诗经集传 q 上海 世界书局 1 9 3 6 5 1 1 2 贾公彦 周礼注疏 m 北京 北京人学h 版社 1 9 9 9 8 4 2 p j 贾公彦 周礼注疏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i 9 9 9 7 5 2 第三章 诗经 车马考辨 将居鼓下 在车之中央 御者在左边 这种坐法自然是为了指挥作战的需要 其 余的非主帅之车 皆是御者居中 左边的持弓 右边的持矛 这种坐法自然是为 了适应杀敌的需要 据此 左传 成公二年章之战 癸酉 师陈于鞍 邴夏 御齐侯 逢丑父为右 逢丑父与公易位 郑周父御佐车 宛筏为右 载齐 侯以免 1 齐侯 先是居中 邴夏 居左驾车 逢丑父 居右 战事失利 后 齐侯 到了右边 逢丑父 来到中央 故使敌方误认 逢丑父 为 齐侯 总结以上所说 可得一结论 兵车的坐法有二 倘主帅居车上 则将帅在中 御者在左 倘无主帅 为一般的作战兵车 则御者居中 车左持弓 车右持矛 2 车兵与步兵的匹配 小雅 采芑 其车三千 句 郑笺 云 司马法 兵车一乘 甲士三 人 步卒七十二 也就是说 一辆兵车有车兵三人 即车左 车右 御者 与 这辆兵车相匹配的步兵人数是七十二 比例为1 2 4 还有另一种说法 朱熹 诗 经集传 云 兵车一乘 甲士三人 步卒七十二 又二十五人 将重车在后 凡百人 口1 重车 为何种车 注家有不同的解释 曹操 革车 重车也 言万骑之重也 一车驾四法 杜牧 革车 重车也 载器械财货衣装也 张 预 革车 即守车也 孙子兵法 作战 三家之说 张说较为可信 朱子 所云 将重车 的二十五人的主要职责就是防守 作战时兵车主攻 重车主守 第二节公车考 公车者 天子 诸侯 大夫 士所乘之车 也就是官车 古代有 乘舆 的 概念 辞源 释 乘舆 日 皇帝 诸侯乘坐的车 口3 笔者这里所说的公车 要比 乘舆 概念大 它既包括天子诸侯之车 又包括大夫 士之车以及役车 据 周礼 周代设 掌公车之政令 的 巾车 且云 服车五乘 孤乘 夏篆 卿乘夏缦 大夫乘墨车 士乘栈车 庶人乘役车 1 左传 公羊昭二 十五年传 何休注日 礼 天子大路 诸侯路车 大夫大车 士饰车 临1 诗 1 l 左匠明 春秋左传正义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0 4 2 4 1 2 朱熹 诗经集传 m i 海 世界书局 19 3 6 7 9 3 辞源 z 北京 商务印书馆2 0 0 0 1 0 0 4 1 贸公彦 周礼注硫 m 北京 北京大学 i j 版社 1 9 9 9 7 2 5 1 5 l 李宗侗 春秋公羊传今注今详 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 9 8 8 5 5 0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 中的公车主要包括天子赐予诸侯的车以及庶人服役时所用的役车 因而本部 分只考察天子赐予诸侯之车 役车二种公车 一 天子赐予诸侯之车 诸多文献资料都证明在周代车马是封赏功臣的主要器物之一 尚书 五 载一巡狩 群后四朝 敷奏以言 明试以功 车服以庸 小雅 采菽 君子 来朝 何赐予之 虽无予之 路车乘马 又何予之 玄衮及黼 周礼 春官 巾车 王之五路 日玉路 樊缨十有再就 建大常 十 有二 以祀 金路 钩 樊缨九就 建大旃 以宾 同姓以封 象路 朱 樊 缨七就 建大赤 以朝 异姓以封 革路 龙勒 条缨五就 建大白 以即戎 以封四卫 木路 前樊鹄缨 建大麾 以田 以封蕃国 n 1 据此 天子之车有五 种 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祭祀时用玉路 会宴宾客时用金路 视朝时用象路 征发时用革路 畋猎时用木路 路者 何也 释名 天子所乘日路 川2 1 尚 书 顾命 大路在宾阶面 缀路在阼阶面 先路在左塾之前 次路在右塾之前 今人杨筠如注日 路 今本作辂 按 释名 路亦车也 谓之路者 行于道 路也 仪礼 郑注 君所乘车日路 口1 吕氏春秋 孟春纪 天子居青阳 左个 乘鸾路 驾苍龙 载青旃 注日 辂车也 h 1 那么 路 就是天子之 车的专称 但天子也可把这些象征最高地位的车分封给有功之臣 据 周礼 金路 可分封给同姓大臣 即姬姓 象路 可分封给异姓大臣 革路 可分 封给藩卫大将 所以 诗经 中诸侯称为 路 的车 要么是天子赏赐的 要么 是僭越不合礼法的 诗经 中出现的天子赐予诸侯的车主要有两种 一是金路 一是革路 1 赐诸侯之金路 金路为同姓所封 故而 鲁颂 固宫 有旬日 周公之孙 庄公之子 龙 旃承祀 六辔耳耳 小雅 采芑 方叔率止 乘其四骐 四骐翼翼 路车有爽 簟葬鱼服 i l l 贾公彦 周礼注疏 m 北京 北京大学 i 版社 1 9 9 9 7 1 4 1 2 1 王先谦 释名疏证补 m 上海 上海古籍j l j 版社 1 9 8 4 3 j 杨筠如 尚书核诂 m 两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5 4 2 2 1 4 诸了集成 六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 8 7 2 7 第三章 诗经 车马考辨 钩膺僚革 孔颖达正义日 今方叔所乘者 或方叔为同姓也 又下云 方叔元 老 则方叔是五官之长 是上公也 上公虽非同姓 或亦得乘金路矣 不乘革 路者 以革路临战所乘 此时受命率车 未至战时 时不言戎车也 孔颖达猜 测方叔为同姓诸侯的主要依据便是 周礼 诗文中所描述的车不像兵车 簟弗 鱼服 钩膺倬革 不是兵车的特征 小雅 蓼萧 既见君子 偿革冲冲 其 序 云 天子泽广四海 这两句车马的描述恰与 小雅 采芑 中的类似 因而笔 者以为此处的 路车 确实应是 金路 故朱熹在 诗经集传 中将此处的 路 车 解释为 戎车 是错误的 大雅 韩奕 为我们描述了一辆金路的具体特征 王锡韩侯 淑旃绥章 簟葬错衡 玄衮赤舄 钩膺镂饧 郓靴浅幔 馋革金厄 淑旃绥章 旃 之意已在 兵车考 部分考证 为 交龙旗 淑旃 即是 美好的 交龙大旗 之意 说文 绥 车中靶也 段注 靶者 辔也 辔在车前 而绥在车中 御者执以授登车者 故别之日车中靶也 川2 1 论语 升车必正立执绥 注云 挽以上车之索也 口1 绥 即是乘车前御者递给上车者的绳子 上车人拉住此 绳可方便上车 簟弗 说文 葬 道多草 不可行 段玉裁注 周语 火朝鲵矣 道弗不可 行也 h 3 弗 的本意即是 草多塞路 之意 而在这 弗 为 车蔽 乃是 引申义 毛传 弗 蔽也 簟弗 即是用竹簟做的车蔽 错衡 错衡 即衡上有花纹 韩靴 朱熹 诗经集传 m 上海 世界书局 19 3 6 7 9 2 j 段玉裁 说文解 乒注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8 1 0 9 1 3 诸子集成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7 f 4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8 1 0 9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说文 韩 去毛也 论语 日 虎豹之鞯 说文 靴 车轼也 而 毛传 却说 瓤 轼中 段注 玉篇 广韵 皆云 轼中靶也 朱骏声 通训定声 云 中把束以革谓之乾l 都靴 即是说轼中把绳上缠裹 着去毛的皮革 大概有防止擦伤手皮的作用 浅蠛 毛传 浅 虎皮浅毛也 蠛 覆式也 据此 浅 是一种浅毛的虎皮 蠛 是用来覆盖车轼的 浅憾 即是用浅毛虎皮做的蠛来覆盖车轼 综上所述 诗经 中描述的这辆金路共有五个特点 第一 车上插着交龙 大旗 第二 车蔽为竹簟所做 第三 车衡上有美丽的花纹 第四 去毛的皮革 缠裹着轼中的把绳 第五 浅毛虎皮覆盖着车轼 这五个特点充分显示出了车主 人非同一般的社会地位 除了以上五个特点外 诗文中的这辆金路在装饰上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钩膺镂铴 毛传 镂铴 有金镂其铴也 郑笺 钩膺 樊缨也 眉上日饧 刻 金饰之 今当卢也 孔颖达日 马则有金钩之饰 其缨亦有美饰 谓樊缨也 又以镂金加于马面之铴 据此 诗文中所说的驾公车之马的胸前有美丽的金钩 与缨络作为饰物 马面上也带有美丽的金饰 偿革金厄 毛传 厄 乌蝎也 郑笺 僚革 谓辔也 以金为小环 往往缠描 之 孔颖达日 此革之末 以金饰之如厄虫 据此可知 驾公车之马的马辔 上有虫样的饰物 驾公车之马的这些华美饰物 并非只是美观的需要 它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有一些社会意义 孔颖达疏日 言韩侯之德 见命而受此厚赐也 这句话正言 及了此点 2 赐诸侯之革路 l i t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7 6 2 9 第三章 诗经 车马考辨 革路 也称戎路 见于 小雅 采薇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秦风 渭阳 我送舅氏 日至渭阳 何以赠之 路车乘黄 序 云 穆公纳文公 康公时为大子 赠送文公于渭之阳 韩非子 十过 公因起 卒 革车五百乘 畴骑二千 步卒五万 辅重耳入于晋 立为晋君 1 1 据此 秦 风 渭阳 中的 路车 为 革路 诸侯间赠送 革路 是僭越行为 革路的主要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