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装载机箱盖机械加工工艺工装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装载机箱盖机械加工工艺工装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装载机箱盖机械加工工艺工装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装载机箱盖机械加工工艺工装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装载机箱盖机械加工工艺工装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全套图纸 加全套图纸 加 153893706 目目 录录 1 绪 论 1 1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 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 2 零件的分析 2 2 1 零件的作用 2 2 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 3 工艺规程设计 3 3 1 毛坯的制造形式 3 3 2 基准面的选择 3 3 2 1 粗基准的选择 3 3 2 2 精基准的选择 3 3 3 制订工艺路线 4 3 3 1 工艺线路方案一 4 3 3 2 工艺路线方案二 4 3 3 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5 3 4 机械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 3 5 确定切削用量 6 3 5 1 工序 6 3 5 2 工序 6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3 5 3 工序 6 3 5 4 工序 7 3 5 5 工序 9 3 5 6 工序 10 3 5 7 工序 10 3 5 8 工序 10 3 5 9 工序 10 3 5 10 工序 11 4 夹具设计 11 4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11 4 2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11 4 3 定位误差的分析 12 4 4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12 4 5 夹具设计评价与结论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附 录 19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 1 绪绪 论论 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机制学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机械制造是我们机制 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 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在毕业前对机械制造技术的一次 系统复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实训 是我们四年的大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次课程设计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 让我们为以后的工作留 下了宝贵经验 由于初学能力有限 很多地反做的有误的地方 恳请老师给与指导 1 11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自从出现机械 就有了相应的机械零件 但作为一门学科 机械零件是从机械 构造学和力学分离出来的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 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新材料 新工艺的出现 机械零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有限元法 断裂力学 弹性流体动 压润滑 优化设计 可靠性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实体建模 Pro Ug Solidworks 等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学等理论 已逐渐用于机械零件 的研究和设计 更好地实现多种学科的综合 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探求新的原 理和结构 更多地采用动态设计和精确设计 更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 进一步发 展设计理论和方法 是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向 机械零件作为一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包括 1 零 部 件的联接 如螺纹联接 楔联接 销联接 键联接 花键联接 过盈配合联接 弹性环联接 铆接 焊接和 胶接等 2 传递运动和能量的带传动 摩擦轮传动 键传动 谐波传动 齿轮传动 绳传动和螺旋传动等机械传动 以及传动轴 联轴器 离合器和制动器等相应的轴 系零 部 件 3 起支承作用的零 部 件 如轴承 箱体和机座等 4 起润滑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2 作用的润滑系统和密封等 5 弹簧等其它零 部 件 作为一门学科 机械零件从 机械设计的整体出发 综合运用各有关学科的成果 研究各种基础件的原理 结构 特点 应用 失效形式 承载能力和设计程序 研究设计基础件的理论 方法和准 则 并由此建立了本学科的结合实际的理论体系 成为研究和设计机械的重要基础 1 2 1 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含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含文献综述 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 对国内企业为开发 制造大型露天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 机和大型煤炭采掘设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 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 环节增值税实行 先征后退 所退税款作为国家投资处理 转为国家资本金 主要 用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制 通知确定了具体的挖掘机和煤炭采掘设备型号和类型 如 电牵引采煤机 刮板输送机 刮板转载机 液压支架 提升设备 大型破碎站等等 为鼓励大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财政部 2007 年年初发出通知 对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为开发 制造大型露天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和大型煤炭采掘 设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 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将实行 先征后退 同时停止相应整机及成套设备的进口免税政策 2007 年年初 财政 部 国家发改委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落实国务院加 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此次出台的税收调整通知 是落实上述装备业进口税收政策的最新举措 财政部透露 之前选定的 16 个重大技 术装备关键领域中 已审批通过了纺织机械 盾构机 大型矿用挖掘机和煤炭采掘 设备四个大类的关税调整政策 其余领域的关税调整政策将陆续出台 2 2 零件的分析零件的分析 2 12 1 零件的作用零件的作用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 铁路 建筑 水电 港口 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 石方施式机械 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 砂石 石灰 煤炭等散状物料 也可对矿石 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 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 起重和其他物料 如木材的装卸作业 在道路 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 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 填挖 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 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 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 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 效率高 机动性好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3 操作轻便等优点 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 同时也成为 工程机械中发展最快 产销量及市场需求最大的机种之一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箱 盖 附图 1 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对箱体起密封作用 使箱体在工作时不致让油液渗 漏 2 22 2 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工艺分析 箱盖的零件图中规定了一系列技术要求 查表 1 4 28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 简明手册 1 以零件底面为加工基准面加工上表面 包括 铣四边端面箱 盖下表面 铣固定撞块 h 352 铣箱盖上表面 80 圆柱外表面 四个角下凹部位 车 540 外圆 460 外圆 158 6 外圆 2 以零件上表面为加工基准面加工下表面 铣四边端面箱 盖下表面 铣固定撞块 h 35 3 以 2 32 孔为中心均匀分布的 48 孔 16 M20 7H 2 M12 7H 4 M30 27 4 4 其它未注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为 100 粗加工可满足要求 3 3 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规程设计 3 13 1 毛坯的制造形式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 HT200 考虑到零件材料的综合性能及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保证零 件工作的可靠 采用铸造 由于属于大批生产的水平 而且零件轮廓尺寸不大 且粗 糙度要求较低 故可以采用铸造成型 3 23 2 基准面的选择基准面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 可以使 加工质量得到保证 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 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 更有甚 者 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 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3 2 13 2 1 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一般薄板类零件而言 以底面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 按照有关的粗基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4 准选择原则 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时 选该表面为粗基准 若工件每个 表面都要求加工 为了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 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 粗基准 3 2 23 2 2 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时应重点考虑如何减少工件的定位误差 保证加工精度 并使夹具 结构简单 工件装夹方便 按照有关的精基准选择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 基准统一原则 可靠方便原则 对于本零件 有中心孔 可以以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基准 但是随便着孔的加工 大 端的中心孔消失 必须重新建立外圆的加工基面 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当中心孔直径较小时 可以直接在孔口倒出宽度不大于 2MM 的锥面来代替中心 孔 若孔径较大 就用小端孔口和大端外圆作为定位基面 来保证定位精度 采用锥堵或锥套心轴 精加工外圆亦可用该外圆本身来定位 即安装工件时 以支承轴颈本身找正 3 33 3 制订工艺路线制订工艺路线 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 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 尺寸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等 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 考虑采用 普通机床以及部分高效专用机床 配以专用夹具 多用通用刀具 万能量具 部分 采用专用刀具和专一量具 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 还应当考 虑经济效果 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3 3 13 3 1 工艺线路方案一工艺线路方案一 工序 铸造 工序 铣四边端面箱 盖下表面 铣固定撞块 h 35 工序 铣箱盖上表面 80 圆柱外表面 四个角下凹部位 工序 车 540 外圆 460 外圆 158 6 外圆 工序 钻孔 M20 7H 2 M12 7H 钻孔 80 2 个 32 8 个 钻孔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5 24 4 个 32 4 个 30 2 个 32 4 个 钻孔 30 工序 鍃孔 工序 车螺纹 16 M20 7H 2 M12 7H 4 M30 27 工序 去毛刺 工序 内侧非加工表面涂红丹漆两次 工序 检验入库 3 3 23 3 2 工艺路线方案二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 铸造 工序 铣四边端面 箱盖下表面 铣固定撞块 h 35 工序 铣箱盖上表面 80 圆柱外表面 四个角下凹部位 工序 钻孔 M20 7H 2 M12 7H 钻孔 80 2 个 32 8 个 钻孔 24 4 个 32 4 个 30 2 个 32 4 个 钻孔 30 工序 车 540 外圆 460 外圆 158 6 外圆 工序 鍃孔 工序 攻丝 16 M20 7H 2 M12 7H 4 M30 27 工序 去毛刺 工序 内侧非加工表面涂红丹漆两次 工序 检验入库 3 3 33 3 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方案的特点在于 方案一使用铣削方式加工两端面 再车削外圆 螺 纹孔的加工放在最后 两相比较起来可以看出 由于零件是非回转体 故选用专用 夹具 而我设计的专用夹具是需要孔来定位 故这工艺路线不合格 钻孔应在车削 之前 而工艺路线二则充分考虑到了笨专用夹具的使用方法 故选择路线二作为最终 加工工艺方案 最后的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如下 工序 铸造 工序 铣四边端面箱 盖下表面 铣固定撞块 h 35 工序 铣箱盖上表面 80 圆柱外表面 四个角下凹部位 工序 钻孔 M20 7H 2 M12 7H 钻孔 80 2 个 32 8 个 钻孔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6 24 4 个 32 4 个 30 2 个 32 4 个 钻孔 30 工序 车 540 外圆 460 外圆 158 6 外圆工序 鍃孔 工序 车螺纹 16 M20 7H 2 M12 7H 4 M30 27 工序 去毛刺 工序 内侧非加工表面涂红丹漆两次 工序 检验入库 以上工艺过程详见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 43 4 机械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箱盖 零件材料为 HT200 钢 硬度为 HBS190 241 毛坯质量约为 5kg 生产类型 为中批生产 采用机器造型铸造毛坯 根据上述材料及加工工艺 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及 毛坯尺寸如下 1 外圆表面 540 460 158 6 外圆考虑到尺寸较多且相差不大 为简化 铸造毛坯的外形 现直接按零件结构取为 545 465 162 的阶梯轴式结构 其它尺寸外圆表面粗糙度值为 R 6 3 um 只要粗车就可满足加工要求 a 2 外圆表面沿轴线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 查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以下简称 工艺手册 表 2 2 1 铸件轮廓尺寸 长度方向 100 160mm 故长度 方向偏差为 mm 长度方向的余量查表 2 2 4 其余量值规定为 3 0 3 5 mm 现取5 2 3 0 mm 3 内孔 毛坯为实心 两内孔精度要求自由尺寸精度要求 R 为 a 6 3 钻 扩即可满足要求 4 底面沟槽 采用镗削 经过底面研磨后镗可保证其精度 Z 0 5 5 16 M20 7H 2 M12 7H 4 M30 27 均为自由尺寸精度要求 1 各孔可一次性直接钻出 2 查 工艺手册 表 2 3 20 得攻螺纹前用麻花钻直径为 12 的孔 钻孔 810 攻螺纹 M12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7 3 53 5 确定切削用量确定切削用量 3 5 13 5 1 工序工序 下料下料 本工序采用计算法确定切削用量 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 HT200 铸造 加工要求 铸造出如工序 10 所绘制出的图 和各尺寸 3 5 23 5 2 工序工序 铣铣 铣四边端面 箱盖下表面 铣固定撞块 h 35 用专用夹具夹好零件 固定 在铣床上 先铣四边轮廓 使之为 1270 392 20 铣出下表面各轮廓深度为 30 50 等 然后铣固定撞块使其高度为 35mm 最后用游标卡尺对各尺寸进行检验 3 5 33 5 3 工序工序 铣铣 1 铣箱盖上表面 用专用夹具夹紧工件 先铣最上面外圆的上表面 使其离下表面的厚度为 123 在铣 左右两边的表面使其厚度为 35 2 铣 80 圆柱外表面 铣上表面左边凸出的两个 80 外圆柱表面 使其直径为 80 3 铣四个角下凹部位 在四角部位铣出下凹部位 50 50 15 圆角直径分别为 30 和 32 3 5 43 5 4 工序工序 车车 540 540 外圆 外圆 460 460 外圆 外圆 458 6 458 6 外圆外圆 切削深度 先84 车至80 以及104 车至100 进给量 4 V m min cv yx p m v k faT c v v 97 0 81 0 04 18 044 1 5 0260 58 1 4 015 02 0 66 7 m min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204 r min s d VC1000 10414 3 7 661000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8 按机床选取 n 230 r min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V 75 1 m min 检验机床功率 主切削力 1000 dn 1000 23010414 3 F CF afvk ccp C F x C F y c FC n C F 3 2 式中 CF 900 x 1 0 y 0 75 n 0 15 C C F C F C F k MF 02 1 190 200 190 4 0 F n HB k 0 73 kr 所以 F 900 C 59873 0 02 1 7 665 05 1 15 0 75 0 N 切削时消耗功率 P c 665 0 106 7 66598 106 44 KW VF cc C630 1 机床说明书可知 4 C630 1 主电动机功率为 7 8KW 当主轴转速为 230r min 时 主轴传递的最大功率为 2 4KW 所以机床功率足够 可以正常加工 检验机床进给系统强度 已知主切削力 F 598N 径向切削力 F 4 Cp F CF afVk 3 3 ppp FP x FP y c FP n FP 式中 CF 530 x 0 9 y 0 75 n 0 pFPFPFP k MP 052 1 190 200 190 0 1 F nHB k 0 5 kr 所以 F 530 p 1525 0052 1 7 665 05 1 075 0 9 0 N 而轴向切削力 F CF afvk ffp Ff x Ff y c Ff n Ff 式中 CF 450 x 1 0 y 0 4 n 0 fFfFfFf k M 041 1 190 200 190 200 8 0 F n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9 k 1 17 k 轴向切削力 F 450 f 62317 1 041 17 605 05 1 04 0 N 取机床导轨与床鞍之间的摩擦系数 u 0 1 则切削力在纵向进给机构可承受的最大纵 向力为 3550N 4 故机床进给系统可正常工作 切削工时 t nf lll 21 式中 L 105mm L 4mm L 0 12 所以 t min 27 3 5 0 7 66 4105 1 车 540 外圆 f 0 35mm r V 17mm min 所以 n 10 r min 540 1000 V 按机床选取 min 10rnw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min 95 16 1000 400 5 13 1000 m nd v ww 2 460 外圆 f 0 35mm r v 13m min 所以 n 12r min 460 1000 v 按机床选取 min 15rnw 实际切削速度 min 35 13 1000 15460 1000 m nd v ww 3 458 6 外圆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0 f 0 35mm r v 13m min 所以 n 12r min 6 458 1000 v 按机床选取 min 500rnw 实际切削速度 min 720 1000 500 6 458 1000 m nd v ww 3 5 53 5 5 工序工序 钻钻 先专用夹具夹紧 然后用 Z5135 分别进行钻孔 钻孔 M20 7H 2 M12 7H 钻孔 80 2 个 32 8 个 24 4 个 32 4 个 30 2 个 32 4 个 30 3 5 63 5 6 工序工序 鍃孔鍃孔 先专用夹具夹紧 然后用 Z5135 鍃孔 4x 32 12x 20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锪沉头孔时进给量及切削速度约为钻孔时的 1 2 1 3 故 f rmmf 2 06 0 3 1 3 1 钻 按机床取 f 0 21mm r r min 33 8 25 3 1 3 1 mr 钻 min 7 61 4314 3 33 8 10001000 r d v ns 按机床选取 min 58rnw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min 83 7 1000 5843 1000 m nd v ww 切削工时计算 mml2 1 mml0 2 mml17 fn lll t w 21 min56 1 21 0 58 172 3 5 73 5 7 工序工序 攻丝攻丝 16 M20 7H 16 M20 7H 2 M12 7H 2 M12 7H 4 M30 274 M30 27 r 0 2m s 12m min 所以 min 382rns 按机床选取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1 则min 315rnw 实际切削速度 min 9 9 1000 31510 1000 m nd v ww 计算工时 则 mml15 mml3 1 mml3 2 fn lll t w 21 min067 0 1315 3315 min134 0 067 0 22 4 tt 先专用夹具夹紧 然后用丝攻 攻丝 16 M20 7H 2 M12 7H 4 M30 7H 3 5 83 5 8 工序工序 去毛刺去毛刺 用虎口钳夹紧 锉刀去毛刺 3 5 93 5 9 工序工序 内侧非加工表面涂红丹漆两次内侧非加工表面涂红丹漆两次 对内侧非加工表面进行涂红丹 两次 3 5 103 5 10 工序工序 检验入库检验入库 采用游标卡尺 检验零件尺寸 合格入库 4 4 夹具设计夹具设计 4 14 1 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 48 孔中 16 10 在圆周上均匀分布 2 M10 4 M10 也 为对称分布 尺寸精度为自由尺寸精度要求 其设计基准为两对称孔中心距 由于难以使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统一 只能以零件底面面作为定位基准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及方便加工 决定头刀材料使用高速钢 用于对面进行 加工 4 24 2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轴向力 见 工艺师手册 表 28 4 F Cdfk F 0 F z F y F 式中 C 420 Z 1 0 y 0 8 f 0 35 FFF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2 k F 07 1 190 200 190 3 1 F n HB F 420 212307 1 35 0 5 13 8 00 1 N 转矩 T C dfk T 0 T Z T y T 式中 C 0 206 Z 2 0 y 0 8 TTT T 0 206 34 1707 1 35 0 5 13 8 00 2 MN 功率 P m KW d TV 726 0 5 1330 95 1634 17 30 0 在计算切削力时 必须考虑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 K K K K K 12 3 4 式中 K 基本安全系数 1 5 1 K 加工性质系数 1 1 2 K 刀具钝化系数 1 1 3 K 断续切削系数 1 1 4 N F 车削时 T 17 34 N M 切向方向所受力 F 1 N L T 267 1065 34 17 3 取 1 0 f F 4416 f 6 4411 0N F F f 1 所以 车削时工件不会转动 故本夹具可安全工作 4 34 3 定位误差的分析定位误差的分析 定位元件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本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带螺孔的圆柱和托盘 而该定位元件的尺寸公差为 而孔径尺寸为自由尺寸精度要求 可满足加工要 0640 0 求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3 4 44 4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如前所述 在设计夹具时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 应首先着眼于机动夹具 本道 工序的车床夹具选用螺栓夹紧方式 本工序由于是粗加工 切削力较大 为了夹紧 工件 势必要要托盘做为定位面 而这将使整个夹具过于庞大 因此 应设法降低 切削力 目前采取的措施 提高毛坯精度 使最大切削深度降低 以降低切削力 钻床夹具的装配图三维模拟图见上下图 此夹具是利用两孔和底面进行定位的 底面有托盘定位 两孔由高度下于孔深 并带有螺孔的圆柱定位 由螺栓进行夹紧 有配重块进行协调重心在定位中心处 为了满足大部分加工的夹具要求 特意在托盘上打了两个通孔 这样就在有些钻床 和铣床需要虎口钳夹紧固定的时候 在下面通过螺栓添加一长方体块 用于虎口钳 对零件夹紧固定 三维图模拟如下图 在本次车床就不需要加上了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4 4 4 5 5 夹具设计评价与结论夹具设计评价与结论 本夹具加工过程稳定 经济方面也大大减少了开支 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因 此本方案适合做为大批量生产装卸机的箱盖的使用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5 结结 论论 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毕业设计 对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犹如一次阅兵 也算是对 未来从事职业的一次练习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对待此次 毕业设计 是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 积极的态度使人迎着问题和困难而上 最 终克服重重困难 取得最后的成功 在此次设计中 我始终按照王老师的预期进度完成此次设计 老师们的指导帮 助使我受益非浅 在设计的过程中 同学们在一起相互探讨 帮忙 同学们的协助 支持使我深受感动 对我所设计的卸载机箱盖 由于经验上的原因 也许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所以 如果我的课题要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 还有待完善 进过本次设计 自己的收获也是很多的 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还掌握了许多获得知识的途径 这些宝贵的经验将对我在将来的学习和 工作中起到很大的帮助 也正是通过这次设计 才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局限性 才明白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没有经过实际的应用 不到实际的生产中去实践 是不行的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6 在整个过程中 我感到这是一次能力的升华 我认为 这必将对我以后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江洪 UG NX4 0 基础教程 M 第 2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孙丽媛 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 M 第 次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El wakil S D Processes and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加工工序设计 Prentice Hill 1998 李益民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S 第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杨叔子 工艺师手册 S 第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6 2000Goetsch D L Advanced Maufacturing Technology 先进制造技术 Delar Publishers Inc 1990 李旦 机床专用夹具设计图册 M 第 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8 邹慧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S 第 1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上海市金属切削手册 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 S 第 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0 10 甘永立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M 第 8 版 出版单位 2008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7 11 张世昌 机械制造基础 M 第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2 王启平 机床夹具设计 S 第 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13 杨黎明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S 第 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3 14 Norton R l Design of Machinery 机械装置的设计 McGraw Hill 1992 15 曾东健 汽车制造工艺学 M 第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16 唐艺 汽车构造与修理图解 M 第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17 Dimarogonas A D Machine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Prentice Hal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