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目的要求 1 学习视野的测定方法 了解测定视野意义2 证明盲点的存在 并计算盲点所在位置和范围 1 基本原理 1 视野 视野是单眼注视正前方一点时 所能看到空间范围 测定视野有助于了解视网膜 视觉传导通路及视中枢功能 正常人的视野范围鼻侧和额侧较窄 颞侧与下侧较宽 在相同亮度下 白色视野最大 红色次之 绿色最小 这可用特殊的仪器 视野计测定 2 盲点 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 即视神经乳头所在部位 没有感光细胞 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引起视觉 故称为生理盲点 由于盲点的存在 视野中也必然存在盲点投射区 根据物体成像规律 通过测定盲点投射区 可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2 实验器材 视野计 视标 米尺 遮眼板 视野图纸 铅笔 白纸 3 实验步骤 一 视野的测定 1 熟悉视野计结构及使用方法 2 在光下 被测者下颌放于视野计托颌架上 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 调节托颌架高度 使眼与弧架上小镜子在同一水平 遮住一眼 另一眼始终注视小镜子 3 测者从弧架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白色视标 随时询问被侧者是否看见了白视标 当被测者说看到时 再将视标倒移一些 然后再向中央移动 如此反复一次 待测出一致结果后 记下弧架上度数 并标在视野图纸上 4 将弧架依次转动45 重复上边测定 得8个度数 将视野图纸上8个度数依次连接就得白色视野范围 5 按上述方法测出该眼一彩色视觉视野 4 二 盲点的测定 1 取白纸一张帖在墙上 在纸上与眼相平处画一 字2 被测者立于纸前50cm处 用遮眼板遮住一眼 令受试者一只眼注视 字 实验者将黑色视标由 字中心向被测者颞侧移动 此时受试者被侧眼直视前方 不得转动 当受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 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 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移动 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 这两点间的距离就是水平方向该眼盲点的投射直径 3 从上述两个记号的中点起 沿各方向移动视标 指出并记下视标不能看到与能看到的交界点 然后以曲线连接各点 即得出一个不规矩椭圆圈 此区即为该眼盲点的投射区 5 4 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比例定理 可计算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 盲点直径 盲点投射区的直径 15 500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 mm 盲点投射区与十字距离 15 500 6 注意事项 1 测试颜色视野时 须以看清颜色为准 2 照明要始终一致 被测试者必须背光而立 视野计背景最好是黑暗颜色 3 测试一项后 受试者可稍微休息 以免眼睛疲劳而影响实验结果 4 被测眼要与 字符号处于同一水平 并始终注视 字符号 7 参考值 1 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呈椭圆形 垂直径7 5cm 2cm 横径5 5cm 2cm 2 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在注视中心外侧15 5cm 在水平线下1 5cm 思考题 实验证明两眼都存在盲点 为什么平时我们注视物体时 却没有感到盲点的存在 8 实验二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及血型的鉴定 一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基本方法 比色法 9 实验原理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很多 种沙里 sahli 比色法是其中一种 血红蛋白本身的色泽 常随所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改变 不便于比色 沙里比色法是用少许稀盐酸加入一定量血液中 酸不仅使红细胞膜破坏 而且使原来位于红细胞内亚铁血红素转变成高铁血红素 后者呈较稳定的棕色 将其用蒸馏水稀释后与血红蛋白测定计的标准色进行目测比色 即得每100ml血液所含的血红蛋白数或百分率 10 实验器材 血红蛋白计 采血针 蒸馏水 0 1MHCL 一次性20ul定量毛细取血管 滴管 玻璃棒 75 酒精棉球 乙醚 11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了解血红蛋白计的构造 a 标准比色架b 血红蛋白稀释管 12 2 用蒸馏水将血红蛋白 Hb 稀释管洗净 干燥备用 3 用滴管加0 1MHcl于血红蛋白稀释管内 到刻度 2 或 10 处 4 采血 常规消毒指尖 用一次性刺血针刺破无名指尖 拭去第一滴血 待第二滴血流出一大滴时 用一次性毛细取血管吸血至刻度20ul 0 02ml即20mm3 处 13 5 血液与盐酸完全反应 使Fe2 Fe3 置10分钟 6 透光比色7 加蒸馏水至颜色同标准色柱 14 注意事项 1 吹血液入稀释管及洗净吸管时 应插入液面内 吹时不宜用力过猛 以免产生气泡 2 蒸馏水逐滴加 以免过量稀释 玻璃取出比色 3 一定要准确掌握进入稀释管内血液量 20ul 15 实验结果及分析 附 我国成年人Hb正常值 男 120 160g L或12 16g 100ml血液女 110 150g L或11 15g 100ml血液新生儿含量可达20g 100ml以后减少 2 3个月最低 达9 5g 思考题 1 测定Hb含量实际意义 Hb具有什么功能 16 二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目的要求 1 学习鉴定血型的方法2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17 实验原理 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 是根据存在于红细胞膜外表面特异性抗原 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糖蛋白 来确定的 这种抗原或凝集原由遗传基因决定 血清中抗体或称凝集素 可与红细胞膜上不同的相应抗原结合 产生凝集反应 最后发溶血 由于这种现象 临床上在输血前必须进行鉴定血型 以确保安全输血 人类红细胞上已发现20多种血型系统 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 其次为Rh系统 本次实验介绍ABO血型鉴定 18 实验步骤 玻片法1 先取双凹玻片 标好姓名 A B 然后滴加抗A 抗B血清各一滴 取牙签一支 用其两头蘸血分别在A B血清中搅拌 置0 15分钟后观察凝血现象 19 结果 抗A凝集抗 B不凝集A型血因红细胞上有A抗原抗B凝集 抗A不凝集B型血因红细胞上有B抗原抗A 抗B凝集AB型血因红细胞上有A B抗原抗A 抗B不凝集O型血因红细胞上无抗原 20 注意事项 1 注意消毒 防止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2 肉眼看不清楚凝集现象时 应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3 红细胞悬液和血清应新鲜 因污染可产生假凝集现象 21 思考题 1 已知某人为A型 或B型 血 在无标准血清情况下 可否对其他人进行ABO血型鉴定 如何进行 2 如何区别血液中凝集与凝固 其机理是否一样 参考 许多学者调查表明 中国人血型分别O型30 77 A型27 07 B型32 48 AB型9 67 22 实验三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间接法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 2 了解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3 实验原理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 但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湍流时 则可发生所谓的 血管音 测压时 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加压 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 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 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 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 则在心脏收缩时 动脉内可有少量血流通过 而心室舒张时却无血流通过 血液断续地通过血管时 会发出声音 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 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的压力 相当于收缩压 当外加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 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 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低或声音消失 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 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的压力 相当于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 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血压的稳定是动态的 人体的体位 运动 呼吸 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均有一定影响 24 实验器材 血压计 听诊器 节拍器 冰水 方法与步骤 1 受试者准备2 放空压脉带3 裹扎压脉带4 放置听诊器5 测量收缩压 舒张压 25 6 观察诸多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1 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对血压的影响记录正常血压后 令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 是正常频率的1倍 1min测压 2 情绪对血压的影响 2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 令受试者回忆其最气愤的往事1分钟测压 3 肢体运动对血压的影响拉开压脉带与血压计相连的橡皮管接头 不要取下压脉带 令缠好压脉带的受试者按节拍器节律以50 60次 min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3min 结束后取坐位测定运动后的血压 4 冰水刺激对血压的影响待受试者恢复平静 让其将手浸入冰水中1min测血压 26 注意事项 1 室内需保持安静 以利于听诊 2 袖带不宜绕得太松或太紧 3 上臂中段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 压脉带应缚于肘窝以上 思考题 1 实验结果表明什么问题 为什么 2 测定动脉血压 为何上臂中段要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 27 28 实验四红细胞的溶解 溶血作用 目的要求 1 学习引起红细胞溶解的各种实验方法 2 观察红细胞的溶血现象 29 基本原理 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中 会失去水分发生皱缩 在低渗NaCl溶液中 会因过多水分进入红细胞而膨胀 甚至破裂 使血红蛋白释出 称为红细胞溶解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即红细胞具有不同的脆性 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小 表示红细胞的脆性大 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大 则表示红细胞的脆性小 各种有机溶剂 酸 碱等都会使红细胞的膜发生溶解 称为红细胞的化学性溶血 30 动物与器材 鸡 离心机 试管 16支 试管架 吸耳球 2ml移液管 一次性注射器 2ml或5ml 滴管 0 75 NaCl 0 1MHCl 0 1MNaOH 乙醚 1 肝素 蒸馏水 171mMNaCl 31 方法与步骤 方法1 渗透性溶血 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1 取试管12支 从1 12分别标记后 排列在试管架上 按教材P65表3 1配制各种浓度的NaCl溶液 2 5 红细胞混悬液制备 取鸡血4ml 加入盛有1 肝素0 4ml的离心管中 充分混合 放入离心机中 按3000r min 离心5min 取出后 弃去上清液 加入生理盐水 混合后再离心 然后再弃去上清液 同法重复一次 即得洗涤之红细胞 用生理盐水配成5 红细胞混悬液 每支试管加入5 红细胞混悬液一滴 轻轻摇匀后于室温下静置2h后观察各试管之溶血情况 32 3 结果判断从高浓度管开始观察 不溶血 上层无色 透明 下层红色浑浊 开始溶血 上层红色 透明 下层红色 浑浊而不透明 完全溶血 全部液体变红且透明 33 方法2 化学性溶血取试管4支 各盛5 鸡红细胞混悬液2ml 分别加入下列溶液 并观察红细胞在各试管中的溶解现象 1 0 75 NaCl1ml2 乙醚0 2ml3 0 1MHCl1ml4 0 1MNaOH1ml半小时后 观察并记录各试管溶液血情况 注意颜色与透明度 34 注意事项 1 试管编号排列顺序切勿弄错 颠倒 2 小试管要干燥 加抗凝血的量要一致 只加一滴 3 在进行渗透性溶血 配液要准确 无误 4 加入血液后 轻轻摇匀溶液 切勿剧烈震荡 5 抗凝剂最好为肝素 其他抗凝剂可改变溶液的渗透性 思考题 1 产生渗性溶血和化学性溶血的机制有什么不同 35 实验五坐骨神经 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要求 1 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2 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3 学习蛙类坐骨神经 腓肠肌标本制备基本操作技术 36 实验原理 蛙类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乳动物有近似之处 若将其离体组织器官放在任氏液中 其兴奋性可以在室温下 于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其实验条件较易控制 来源也较丰富 因此 在实验中常用坐骨神经 腓肠肌标本观察神经 肌肉的兴奋性 刺激以及反应的规律以及肌肉收缩的特点等 37 实验动物及器材 牛蛙 蛙板 玻璃板 粗剪刀 手术剪 探针 玻璃分针 蛙钉 镊子 线 滴管 培养皿 Zn Cu弓 任氏液 38 实验步骤 1 双毁髓 枕骨大孔处 向前毁脑 向后毁脊髓 2 去皮和制作下肢标本 于腋窝下处横断脊柱 并将头及前肢连同所有内脏一起剪去 由断面将皮肤及肌肉分离 去皮 3 分离两后肢 用粗剪刀沿脊柱和耻骨联合的中线 将标本纵剖为两半 39 4 分离坐骨神经 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离坐骨神经并向下分离 挑开背侧梨状肌 再循坐骨神经沟纵向暴露并分离坐骨神经 勿牵拉神经 5 游离腓肠肌 分离腓肠肌的跟腱 结扎跟腱 于结扎以下剪断 剪去小腿骨和其上肌肉 再剪去股部肌肉 留长约1 2cm的股骨 6 检验标本兴奋性 用蘸任氏液Zn Cu弓的两端轻触及坐骨神经 若腓肠肌收缩 则此标本的兴奋性良好 说明标本制备成功 40 注意事项 1 不可将剥皮的标本与内脏等弃物放一起 2 剥皮的后肢不可用自来水冲洗 3 凡标本只能用玻璃分针 4 制备标本过程中随时用任氏液润湿标本 41 实验结果及分析 思考题 1 剥皮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 为什么 2 如何检查脊髓是否毁彻底 42 43 44 45 实验六骨骼肌单收缩及收缩总和 目的要求 1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2 观察骨骼肌收缩总和现象 46 实验原理 蛙的坐骨神经 肌肉标本单收缩时程为0 11S 其中潜伏期 缩短期共占0 05S 舒张期占0 06S 若给标本相继两个最适刺激 使两次刺激间隔小于该肌肉收缩总时程时 则会出现一连续的收缩 称复合收缩 或收缩总和 若两个Sti的时间间隔短于肌肉收缩总程 而长于肌肉收缩潜伏期和缩短期时程 使后一个刺激落于前一个Sti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内 则出现一次收缩尚未完全舒张又引起一次收缩 若两次Sti间隔短于肌肉收缩缩短 47 期 使后一次Sti落在前一次刺引起收缩的缩短期内 则出现一次收缩正在进行接着又产生一次收缩 收缩的幅度高于单收缩幅度 根据这个原理 若给予标本一连串的最适Sti 则因Sti频率不同会得到一连串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或完全强直收缩的复合收缩 48 实验动物及器材 蛙的在体腓肠标本 常用手术器械 BL 420E 生物机能实验采集系统 张力换能器 双针形露丝Sti电极 支架 培养皿 滴管 任氏液 丝线 49 实验步骤 1 双毁髓 枕骨大孔处 向前毁脑 向后毁脊髓 2 腓肠肌的分离 将蛙腹位平放蛙板上 固定四肢 剪开一侧下肢皮肤暴露腓肠肌 用玻钩分离 在跟健下穿一丝线并结扎 在远端剪断跟腱 用丝线将腓肠肌提取 将腓肠肌与胫骨分离 用任氏液经常湿润标本 以保持肌肉兴奋性 在股骨部 用蛙钉固定 标本制备完备 50 3 仪器及标本连接 将蛙板放于换能器下方 垂直提起腓肠肌上结扎线 连于换能器敏感染上 调节换能器高度 Sti电极固定于铁架台上与腓肠肌接触 应保持Sti电极与肌肉接触良好 51 4 Sti频度与反应关系实验现象 1 将腓肠肌连在换能器上 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信号 该信号从BL 生理机能实验系统输入计算机 该系统的输出通过Sti电极对腓肠肌进行Sti 实验开始 从BL NEWCentury软件菜单上选择刺激频度与反应关系实验项 52 2 以波宽为1ms 从最小Sti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对肌肉进行Sti 找到刚刚引起肌肉最大收缩Sti强度 即为该标本的最适强度 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固定在此Sti强度上 3 用单Sti作用于肌肉 可记录肌肉单收缩曲线 53 4 用双Sti作用于肌肉 使两次Sti间隔为0 06 0 08S 记录复合收缩曲线5 将刺激方式置于 连续 其余参数固定不变 用频度为1 6 10 15 20 30HZ的连续刺激作用于肌肉 可记录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曲线 54 注意事项 1 经常给标本滴加任氏液 保持标本良好兴奋性 2 连续Sti时 每次Sti持续时间要保持一致 不得超过3 4S 每次刺激后休息30S 以免标本疲劳 3 可根据实验需要调整Sti频度 55 56 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释 1 随着刺激频率增加 肌肉复合收缩的幅度不是逐渐升高而是下降 这是由于标本保护不当 肌肉受损伤或疲劳 或刺激频率过高造成的 单收缩曲线忽高忽低标本在任氏液浸泡时间不够 兴奋性不稳定 肌肉上液体堆积过多 造成短路使刺激强度不稳 57 实验结果及分析 思考题 1 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何谓阈下刺激 阈刺激 阈上刺激和最适刺激 在阈刺激和最适刺激之间为什么肌肉的收缩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 实验过程中标本的阈值是否会改变 为什么 58 实验七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实验目的 1 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细胞外的引导记录方法 2 学会测量 判别和分析动作电位 理解兴奋性概念 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59 实验原理 神经干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产生动作电位 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 处于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负于静息部位 当神经冲动通过后 兴奋处的膜外电位又恢复到静息水平 神经干兴奋过程所发生的这种膜电位变化称神经干动作电位 如果将两引导电极分别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经干表面 可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波形 称为双相动作电位 如果将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组织麻醉或损伤 则兴奋波只通过第一个引导电极 不能传导至第二个引导电极 则只能记录到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 称为单相动作电位 由于本实验所用的坐骨神经标本包括许多种类的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成份 其各自的兴奋阈值不同 传导速度各异 所引导的动作电位为各峰电位之和 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 它为复合动作电位 因而其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60 动物与器材 牛蛙 计算机 BL 420E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神经标本屏蔽盒 蛙类手术器械 培养皿 滴管 污物缸 任氏液 61 方法及步骤 1 制备蛙坐骨神经干标本 1 双毁髓 枕骨大孔处 向前毁坏脑组织 向后毁后脊髓 2 剪除躯干上部 皮肤及内脏 3 分离两后肢 4 坐骨神经干标本制备 62 2 仪器及标本连接 1 神经屏蔽盒的安装 将刺激电极 引导电极与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相连 然后再分别与神经标本盒相连 用任氏液浸过棉球擦拭神经屏蔽盒所有电极 盒内放一小块任氏液浸过棉球以防标本干燥 取一根制备好的坐骨神经 放置于神经标本盒的电极上 且近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上 远中枢端置于引导电极上 放置过程中不要使神经折叠 缠绕 吸去标本上过多任氏液 2 打开计算机 启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菜单条 实验项目 进入 神经干动作电位 实验菜单 63 3 实验观察与记录 1 双相动作电位 2 单相动作电位 用镊子将两个记录电极之间的神经夹伤 再刺激时可观察到单相动作电位 64 注意事项 1 神经干分离过程中勿损伤神经组织 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2 神经干标本应分离尽可能长 将附着于神经干上的结缔组织膜及血管清除干净 并需经常用任氏液湿润以保持标本良好的兴奋性 3 各仪器应妥善接地 仪器之间 标本与电极之间应均接触良好 4 两对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外侧的神经干及棉线要尽量短 不可与盒底接触 更不要缠绕在电极上 65 思考题 1 刺激伪迹是如何产生的 有何意义 2 神经干动作波形为什么不是 全或无 的 66 实验八离体肠段运动的描记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各种因素对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加深对平滑肌生理特性的了解 实验原理 本实验将小肠平滑肌置于模拟内环境中 观察当模拟内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 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变化 67 材料与设备 兔 台氏液 1 10000肾上腺素 1mol L 1HCl溶液 1mol L 1NaOH 麦氏浴皿 多功能生理信息采集系统 手术器械 注射器 棉线 万能支架 螺旋夹 双凹夹 温度计 细塑料管 缝针 手术刀 68 方法与步骤 1 实验的准备A麦氏浴皿准备 向麦氏浴皿内加入台氏液至浴皿高度的2 3处 外部容器为水浴锅加自来水 恒温工作点定在38 图 B标本制备动物致死 取肠段 清洗 肠段的固定 实验项目研究 69 2 实验项目A观察 记录38 台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B观察 记录25 台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C加1 10000肾上腺素1 2滴于中央标本槽中 观察肠段收缩曲线的改变 D加1 10000乙酰胆碱1 2滴于中央标本槽中 观察肠段收缩曲线的改变 E向中央标本槽内加入1mol L 1HCl溶液1 2滴 观察肠段收缩曲线的改变 70 结果与分析 1 剪贴实验记录曲线 并做好标记 注释 2 分析各种因素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并简要说明机制 71 实验九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哺乳类的麻醉和解剖方法 2 学习测定家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3 观察并分析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72 二 原理高等动物的呼吸运动受到神经系统 体液成分变化的调节 以适应代谢和环境的变化 肺牵张反射也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73 三 试剂与器材计算机机 BL 420E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张力换能器 刺激输出线 保护电极 家兔 兔体手术台 圆头手术镊 手术剪 手术刀 止血钳 弯剪 气管插管 橡皮管50cm 玻璃分针 20mL注射器 5mL注射器 针头 25 氨基甲酸乙酯 棉花 棉线 5 乳酸 74 实验的基本程序麻醉 气管切开术 颈部神经分离术 连接实验装置 实验观察 75 四 实验内容讲解 观看多媒体示范 细节提醒 76 一 麻醉兔耳缘静脉注射 25 氨基甲酸乙酯 1 注射液剂量4ml kg体重 实验用家兔 2kg 注射约8ml即可 抽吸麻醉液时先取下针头 多吸一部分 2 进针 注射姿势调整选择耳缘静脉从远心端开始 左右耳针头扎进1 3至1 2 并用拇指固定住注射时推动液体慢一点 呼吸急促时可稍停 急救 剩余麻醉液需回收 77 图1家兔耳缘静脉注射 78 二 固定与剪毛 图2活结示意图 固定四肢 79 固定 固定用细绳 回收固定头部要点 门牙 拉直以使颈部挺起 便于手术剪毛 剪刀贴住皮肤剪毛 提起毛再剪 易剪破皮肤 80 图3气管插管术示意图 81 图4气管插管术示意图 示气管切口 82 图5气管插管术示意图 示固定插管 83 四 分离神经由里向外翻出气管一侧组织 颈动脉鞘 粗 迷走神经中 交感神经细 减压神经 84 图6神经分离示意图 85 五 连接实验装置 六 实验观察1 吸入二氧化碳2 窒息或增加无效腔3 刺激迷走神经4 注射5 乳酸2ml5 切断迷走神经最后做 86 五 注意事项1 手术时注意止血 拭去气管粘液 保持呼吸道畅通 2 分离神经时不能用尖的或锋利的金属机械 3 每一项实验前后都要有正常曲线作对照 4 待呼吸运动曲线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下一项目的实验 5 实验观察中 在刺激开始 撤除时 应做好标记 6 神经需刺激时才拉出 不要一直由保护电极勾住 防止神经干燥 87 六 结果和目标1 观察 记录正常呼吸的曲线 了解其特性和规律 2 观察 记录各种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呼吸曲线的变化 88 七 思考题1 分析增加呼吸无效腔 呼吸运动改变的原因 2 双侧切断迷走神经以后 呼吸运动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3 分析注射乳酸后呼吸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慧城市投资入股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预付款担保公司针对艺术品交易合同
- 2025殡葬服务绿色殡葬理念推广与应用合同
- 2025年度文化旅游区特色商铺租赁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高端企业市场分析及战略规划商务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地铁隧道建设第三方监理合同范本
- 2025版体育馆室内篮球场租赁及配套器材供应合同
- 2025年特色民宿改造升级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年度能源行业财务担保合同发行与会计处理规范
- 2025版新型生态绿化工程承包合同下载
- 中控室培训课件
- 自考《01685动漫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名著阅读):《艾青诗选》《水浒传》(10题)
-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课件
- 环境卫生整治项目合同范例
- ARDS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 红色国潮风纳西族介绍模板
- 医院安防监控系统维保方案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祖遗户遗产继承协议书范文
- 第二章 处方调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