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晚清尚侠思潮.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晚清尚侠思潮.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晚清尚侠思潮.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晚清尚侠思潮.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晚清尚侠思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晚清尚侠思潮 丁守伟 捅要 晚清之世 欧风东渐 四夷交侵 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各种 思潮纷涌而来 潮起潮落 交相迭代 中国的思想界又出现了诸子竞起 纷呈迭 出的局面 在近代救亡的背景下 清末知识精英公开呼唤游侠魂 并纷纷以侠自 居 他们不但坐而论剑 而且起而行侠 在清末掀起了一股尚侠思潮 近代社会 思潮 是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但学术界对晚清尚侠思潮的研究较 为薄弱 本文拟对人们关注较少的晚清尚侠思潮作较为系统的阐述 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介绍晚清尚侠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渊源 晚清乱局是晚清 尚侠思潮兴起的的内在原因 日本武士道精神是晚清尚侠思潮兴起的外在原因 传统社会的游侠之风是晚清尚侠思潮兴起的文化渊源 第二部分 晚清尚侠思潮的内涵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一 晚 清尚侠思潮的理念 它包含救世献身精神 平等意识 独立意识 尚武精神四个 方面 其二 重铸国民的道德 清末知识精英主张用侠的精神重铸国民的道德的 同时 他们自身也充满了侠气 这种侠气在谭嗣同 章太炎身上有着最为鲜明的 体现 其三 晚清尚侠思潮与儒 墨 释的关系 第三部分 晚清尚侠思潮的影响 一 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1 提倡敢死 激 励革命 2 侠风激荡与辛亥志士的暗杀活动 二 伴随着侠风的高扬 近代武术 出现了兴盛的局面 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武术团体 各种武术著作也相继出版 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三 晚清尚侠思潮与无政府主义 作为一种外 来的意识形态 无政府主义在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 游侠刺客之风 是中国的无 政府主义者理解他们的信仰的传统思想资源之一 关键词 晚清 尚侠思潮 内涵 影响 t h et h o u g h t so f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d i n gs h o u w e i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c h i n af e l li n t og r a v e ra n dg r a v e rn m i o n a l c r i s i s w h i c h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s u f e r i n gt h ef o r e i g na g g r e s s i o n sa n dt h ew e s t e r n l e a r n i n gp e n e t r a t e de a s t w a r d f a c i n gt h ec r i s i s t h e r ew a sap r o s p e c ta p p e a r e di n c h i n e s ec i r c l eo f t h i n k e r st h a t m a n yk i n d so f t h o u g h th a da r i s e ni nt h es a m et i m ea g a i n i no r d e rt os a v et h en a t i o nf r o ms u b j u g a t i o n 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p e o p l e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i n 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c a l l e df o rt h ec h i v a l r ys p i r i tp u b l i c l ya n d t r e a t e dt h e m s e l v e sa s t h ec h i v a l r i e s t h e yn o to n l yd i s c u s s e di t m o r e o v e rp r a c t i c e d t h u s t h et h o u g h t so f 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w e r ec r e a t e d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t h e m eo f t h et h o u g h t s o fm o d e ms o c i e t y i so n eo ft h eh o tt o p i c si nr e s e a r c ho fc h i n am o d e mh i s t o r yr e s e n t y e a r s t h er e s e a r c hi nt h et h o u g h t so f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h o w e v e r i sw e a k e r t h i sp a p e rp l a n st om a k eam o r ed e t a i l e de l a b o r a t i o no nt h e t h o u g h t so f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w h i c hp e o p l ep a yl e s s a r t e n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f i r s t i n t r o d u c et h es o c i e t y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c u l t u r a lo r i g i ni nw h i c ht h e t h o u g h t so f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a r o s e t h et u r m o i ls i t u a t i o n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w a st h ei n t r i n s i cr e a s o nw h yt h et h o u g h t so f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a r o s et o o kp l a c e t h e e x t e r n a lc a u s ew a sj a p a n ss a m u r a is p i r i t a sw e l la st h ec u l t u r a lo r i g i nt h ek n i g h t e r r a n t a t m o s p h e r ei n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s o c i e t y s e c o n d t a l ka b o u t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t h et h o u g h t so f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i nt h e 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p a r tw i l le l a b o r a t e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1 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t h et h o u g h t so f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i tc o n c l u d e df o u ra s p e c t s s u c ha st h es p i r i to fd e d i c a t i n go n e s e l f e q u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 n d e p e n d e n t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n da d v o c a t i n gk n i g h t e r r a n t ss p i r i t 2 r e c a s t i n gn a t i o n a lm o r a l s 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 p e o p l eo f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a s s e r t e dr e c a s t i n gn a t i o n a lm o r a l sb yt h e c h i v a l r ys p i r i t i nt h em e a n t i m e t h e yt h e m s e l v e sw e r ef i l l e dw i t ht h ec h i v a l r ys p i r i t 1 i i w h os h o w e dt h es p i r i tt h em o s to b v i o u sw e r et a n s i t o n ga n dz h a n gt a i y a n 3 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t h o u g h t so f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a n d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m o h i s m a n db u d d h i s m t h i r d d i s c u s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t h o u g h t so f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i nt h el i n e q i n gd y n a s t y i t h ei n f l u e n c et o1 9 11r e v o l u t i o n 1 a d v o c a t et h es p i r i to fd a r i n gt o d i ei no r d e rt oe n c o u r a g et h er e v o l u t i o n 2 t a l ka b o u tt h ec h i v a l r ys p i t i ta n dt h e a s s a s s i n a t e da c t i v i t ym a d eb ys o m ep e o p l ew i t hi n t e g r i t yd u r i n gt h e1 9 l lr e v o l u t i o n i i t h em o d e mm a r t i a la r t sg o tap r o s p e r o u sp r o s p e c t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c h i v a l r ys p i r i t c a r r i e df o r w a r d m a n ym a r t i a la r t sa s s o c i a t i o n sw e r ee s t a b l i s h e da l lo ft h ec o u n t r y m a n yk i n d so f t h em a r t i a la r t sw o r kw e r ea l s op u b l i s h e do n ea f t e ra n o t h e r a l lo ft h e s e p r o m o t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m a r t i a la r t sp o w e r f u l l y i i i d i s c u s st h et h o u g h t so f 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i n 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a n da n a r c h i s m a sah n do fe x t e r n a l i d e o l o g y a n a r c h i s mh a dt od e p e n do nt h ek n i g h t e r r a n ta t m o s p h e r ew h e nd i s s e m i n a t i n g t oc h i n ab e c a u s et h ek n i g h t e r r a n ta t m o s p h e r ew a so n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o u g h t s r e s o u r c e sa c c o r d i n gt ow h i c h c h i n e s ea n a r c h i s t sc o u l d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i rf a i t h k e y w o r d s 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t h o u g h t so fa d v o c a t i n gc h i v a l r y c o n n o t a t i o n i n f l u e n c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 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 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 院系资料室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 引言 梁启超在其 清代学术概论 中说 凡文化发展之国 其国民于一时期中 因环境之变迁 与夫心理之感召 不期而思想之进路 同趋于一方向 于是相与 呼应汹涌 如潮然 始焉其势甚微 几奠之觉 寝假而涨一涨一涨 而达于满度 过时焉则落 以渐至于衰熄 凡 思 非皆能成 潮 能成潮者 则其 思 必有相当之价值 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凡 时代 非皆有 思潮 有 思潮之时代 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近代中国社会 正是处于 文化昂进之时 代 各种社会思潮奔涌而出 交相迭代 正如王玉华师所说 在这样一个 数 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的特殊历史时期 中国的学术与思想界 又出现了诸子竟起 论议攻难 纷呈迭出的局面 中国近代新诸子百家的崛起 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 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 增添了一道新的壮丽的景观 o 近代社会思潮 是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九十年代以来 有 关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黎仁凯 近代中 国社会思潮 河北人民出版社 1 9 9 0 年版 高瑞泉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华东 师大出版社 1 9 9 6 年版 吴雁南等主编的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四卷本 湖南 教育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戚其章的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 1 9 9 4 年版 郭汉民的 晚晴社会思潮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3 年版 等等 在这些以社会思潮命名的专著中 对于勃兴于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的尚侠思 潮 都没有提及 汪涌豪先生在其 中国游侠史 中 梳理了从先秦到晚清时期 游侠的发展历史 并对晚清游侠的流风余韵进行评述 陈平原先生在其 中国现 代学术之建立一以章太炎 胡适之为中心 中 专辟一章 剖析了晚清志士的游 侠心态 固作者论述的侧重点在于晚清志士的 游侠 心态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在论文方面 学术界对晚清 尚侠 思潮的研究也较为薄弱 仅有一篇论文分析 了近代尚侠之风的成因 囝 从总体上看 学术界对晚清尚侠思潮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学人对此关注不多 笔者试图对晚清尚侠思潮作较为系统的论述 粱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8 年 第1 页 王玉华 多元视野与传统的合理化 章太炎的思想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4 年 第1 页 汪涌豪 中国游侠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 第1 5 0 1 7 1 页 陈平原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 z 以章太炎 胡适之为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 第2 7 5 3 1 9 页 参见邵盈午 论近代尚侠之风的成凼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2 0 0 3 年 第4 期 一 晚清尚侠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渊源 游侠之风 倡自春秋 盛于战国 西汉游侠继续兴盛 史记 汉书 中均为游侠立传以记载其事迹 但由于侠 以匹夫之细 窃生杀大权 构成对专 制君权的严重威胁 两汉以后 在帝王的残酷镇压下 侠风日衰 晚清以降 时人公开呼唤游侠魂 并纷纷以侠自居 他们不单坐而论剑 而 且起而行侠 在清末兴起一股尚侠思潮 谭嗣同少年时代就爱读 史记 中的 游 侠列传 斗酒纵横 抵掌 游侠之传 游侠的人格激起了少年谭嗣同的强烈 共鸣 他在1 3 岁时写下 n 对联 惟将侠气留天地 别有狂名自古今 1 8 岁 又作 望海潮 词自题小照云 拔剑欲高歌 有几根侠骨 禁得揉搓 少年 时代就以侠士自居 在 4 学 中 他公开提倡游侠之风 志士仁人求为陈涉 杨玄感 以供圣人之驱除 死无憾焉 若其机无可乘 则莫若为任侠 亦足以伸 民气 倡勇敢之风 是亦拨乱之具也 1 9 0 4 年 梁启超以 中国武士道 为标 题 辑录了自春秋至汉代间7 0 位 好气任侠 者的事迹 并希望能作为教科书 以培育国民的侠的精神 从1 9 0 0 年到1 9 1 5 年 章太炎三作 儒侠 将侠与墨 道 法 兵等诸子学并列论之 对侠的评价也日渐提高 煊书 初刻本中肯定了 天下有亟事 非侠士无足属 重订本对侠更是大加赞扬 当乱世则辅民 当 治世则辅法 到编订 检论 时 章太炎更推盗跖为 大侠师 以为 盗跖所 为 今之巴库宁也 将侠视为反对政府权威的无政府主义者 章太炎也是晚清 尚侠思潮的鼓吹者之一 纵观历史 自魏晋以降 如要讲侠风高扬 仍当推晚清 哩 晚清何以侠风高 扬 笔者试图从社会背景和文化渊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张亮采 中国风俗史 东方出版社 1 9 9 6 年 第3 3 页 白 史记 汉书 以后 各朝正史中不再有关游侠的记载 后世学者据此认为两汉后 游侠已基本消 失 如顾颉刚就认为 儒侠对立 若分泾渭 自战国以迄西汉殆历五百年 范晔作史 不传游侠 知 东汉而后遂无闻矣 见 武士与文士之转换 责善半月刊 1 卷7 期1 9 4 0 年 孙铁钢也说 二十 五史中 只有 史记 与 汉书 有游侠传 自 后汉书 迄 明史 都无游侠列传 这正可看出自东 汉以后游侠已经没落 不再为史家所重视 见 秦汉时代士和侠的式微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报 1 9 7 5 年第2 期 以上两例均转引自汪涌豪 陈广宏 侠的人格与世界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 第 l o 页 事实上 两汉以后 游侠仍不断地涌现 他们在皇权的打击下 沦落到民间社会 在各朝的野 史 笔记中 仍可以看到他们活动的痕迹 谭嗣同 报刘淞美书 谭嗣同全集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 第8 页 谭嗣同 丁丑除夕撰联 谭嗣同全集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 第5 4 9 页 谭嗣同 石菊影庐笔识 谭嗣j i 司全集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 第1 5 0 页 谭嗣同 仁学 谭嗣同争集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 第3 4 4 页 章太炎 墙书初刻本 儒侠 章太炎全集 第三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 第1 i 页 章太炎 馗书重订本 儒侠 章太炎全集 第三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 第1 4 1 页 章太炎 检论 儒侠 章太炎全集 第三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8 4 年 第4 4 1 页 陈平原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以章太炎 胡适之为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 第2 8 0 页 一 社会背景 1 晚清乱局是晚清尚侠思潮兴起的的内在原因 晚清时期 己处于君主社会的末期 官吏贪赃枉法 营私舞弊 政治腐败不 堪 土地兼并严重 广大农民 有田者什一 无田者什九 官府和地主的剥削 和搜刮 使广大农民陷入贫困 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鸦片战争以降 清 政府在西方的炮火面前步步退却 逐渐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中国民众深受满清 政府和西方列强的双重压迫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己 在晚清衰世的漫漫长夜下 有谁 能在这苦难中 予苦难者以篝火鸡鸣 予天地之间以生的慰藉 有谁 能在这黑幕中予黑幕者以 长铗投枪 以流星破空作死之升华 蓦然回首 侠成了中国在文化黑暗时的一 种理想 成了在大变动时代的一种企盼 罾正如近人江子厚所说 世何以重游侠 世无公道 民抑无所告诉 乃归之侠也 侠者以其抑强扶弱之风 倾动天下 赏 罚黜陟 柄在天子 侠之所为 类侵其权 僭乎7 抑为上者自弃之 乃起而代之乎 世之达者 有定论矣 那些扶弱济贫 惩恶扬善的侠士 代表着芸芸众生中那 些弱者最基本的但又难以实现的人生理想 正是这些侠士的存在 使得那些轭下 群黎能够获得乞求光明 祛除黑暗的心理补偿 以故 侠士遂能成为能够寄托众 生的美好愿望和社会理想的忠实承担者 诚如马克思所说的 弱者总是相信靠奇 迹求得解放 以为只要他能在自己的想象中驱除了敌人就算打败了敌人 而这 正是 任侠成风 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在晚清之乱世 不仅民众渴望侠的拯救 而且也为侠提供了活动的舞台 汉人荀悦在 汉纪 中 称游侠 生于季世 周 秦之末尤甚 上不明下不正 制度不立 纲纪废弛 苟悦说侠以季世为活动舞 台的说法是对的 正是乱世 使 原有阶层划分和道德观念失落 导致社会秩序 混乱 必然造成个人游离于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之外的可能性大增 而这正是侠 士得以任侠使气 赴汤蹈火以拯世难的特定空间 晚清即处于 乱世天教重侠 游 的时代 陈平原先生特别指出 晚清志士之得以 仗剑远行游 很大程度 上得益于朝廷鞭长莫及的日本 香港以及国内租界的存在 游侠 不再只是隐身 江湖以逃避朝廷的捕杀 而是流亡海外继续抗争 这一侠客行游空间的拓展 对 经世文编 卷3 9 转引自陈振江 江沛主编 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1 年 第3 页 韩云波 侠文化 积淀与传承 重庆出版社 2 0 0 4 年 第1 页 江子厚 陈公义师徒 武侠丛谈 上海书店 1 9 8 9 年影印版 第1 8 5 页 邵盈午 论近代尚侠之风的成因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2 0 0 3 年 第4 期 转引自汪涌豪 中国游侠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 第5 页 张业敏 铲侠 议 学术论坛 1 9 9 6 年 第5 期 晚清侠风高扬起了重要的作用 2 日本武士道精神是晚清尚侠思潮兴起的外在原因 晚清尚侠思潮的兴起 除了中国知识精英反身寻找内在的思想资源的原因之 外 还应该注意到它的一个外在背景 即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事实上 近代 中国的很多思想史问题 都离不开这个东瀛岛国 它仿佛始终是近代中国思想史 的一个隐隐约约的背景 葛兆光先生论述的是日本对晚清佛学复兴的影响 指 出日本的刺激 是晚清中国佛学复兴的外在背景 而晚清尚侠思潮的兴起同样也 受到日本因素的影响 当中国在 一羊处群虎 的危急之际 在一海之隔的日本却从弱羊变成了猛 虎 迅速强盛了起来 满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 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国人的创痛巨深 谭嗣同为此发出了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的悲 凄之声 日本以一 蕞尔小国 竟能打败自诩为 泱泱大国 的中华帝国 有识之 士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杨度在为 中国武士道 一书所作的序言中 将日本兴 盛的原因归于其 武士道精神 日本之武士道 垂千百年而愈久愈烈 至今不 衰 其结果所成者 于内则致维新革命之功 于外则拒蒙古 胜中国 并朝鲜 仆强俄 赫然为世界一等国 谭嗣同也有相似的观点 与中国至近而亟当效法 者 莫如日本 其变法自强之效 亦由其俗好带剑行游 悲歌叱咤 挟其杀人报 仇之气概 出而鼓更化之机也 至于梁启超的 记东侠 陈独秀的 东海兵魂 录 黄海锋郎的 日本侠尼传 舟子的 尚武说 等 都是颂扬日本的 菊 聂肩比 朱 郭斗量 的武士道精神的作品 二 文化渊源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 崇武尚侠 的社会风气 春秋 战国时期 列国争霸 相互吞食 君臣相残 争权夺势 国君和大臣争 养游侠私剑之属 游侠之风十 分兴盛 战国四公子仗义疏财 颇具豪侠之风 他们的门徒食客中 也有不少游 侠之士 齐思和先生认为 战国时 举国皆兵 游侠好勇之风 遂下被于平民 于是抱关击柝 屠狗椎埋之流 莫不激昂慷慨 好勇任侠 以国士自许 战国 时期的韩非在 韩非子 五蠹篇 中对游侠作了猛烈的抨击 儒以文乱法 侠以 陈平原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以章太炎 胡适之为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 第2 8 0 页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 第二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0 年 第6 5 9 页 粱启超 中国之武士道 粱启超全集 北京出版社 1 9 9 9 年 第1 3 7 8 页 谭嗣间 仁学 谭嗣同全集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 第3 4 4 页 陈平原 中国现代学术志建立一以章太炎 胡适之为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 第2 8 7 页 齐思和 战国制度考 燕京学报第二十四期 转弓l 自余英时 始毛与中国文化 载于 现代儒学的回顾 与展望 三联书店 2 0 0 4 年 第3 2 2 页 4 武犯禁 而人主兼礼之 此所以乱也 他对那些 其带剑者 聚徒属 立节操 以显其名 而犯五官之禁 的游侠十分反感 认为这些人直接危害法制以及君主 的权威 韩非是最早提及侠之名并对其作出论断的人 西汉初期承战国以来的游 侠风气 加以强秦暴亡 社会剧烈变动 游侠之风仍十分盛行 司马迁在 史记 中为游侠立传 以为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 已诺必成 不爱其躯 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 而不黔其能 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 者焉 在 太史公自序 中又说 游侠救人于厄 振人不赡 仁者有乎 不既 信 不倍言 义者有取焉 司马迁为侠的精神品格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司马迁关于 侠 的描写 不但抓 住了古代 侠 的真精神 而且也为后世仰慕 侠 行的人树立了楷模 函陈平 原先生也认为 韩非虽有 儒以文乱法 侠以武犯禁 之说 可语焉不详 只有 到司马迁为游侠作传 才为古侠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形象 东汉的班固从维 护大一统的皇权专制出发 在其 汉书 游侠传 中 对郭解等游侠 以匹夫之 细 窃杀生之权 深表不满 认为游侠违背了儒家各有差等 上下相顺的正统观 念 但他同时也承认游侠 温良泛爱 振穷周急 谦退不罚 亦皆有绝异之资 此后正统史家虽然不再为游侠立传 但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侠文化一直传承下 来 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主体 侠 虽然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主流 却也是中国文化支流中的一条奔腾澎湃的大 河 o 韩非子 五蠢 史记 游侠列传 史记 太史公自序 余英时 侠与中国文化 现代儒学的同顾与展望 三联书店 2 0 0 4 年 第3 2 2 页 陈平原 千古文人侠客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9 2 年 第8 4 页 汉书 游侠传 韩云波 侠文化 积淀与传承 重庆出版社 2 0 0 4 年 第2 页 二 晚清尚侠思潮的内涵 一 晚清尚侠思潮的理念探析 1 救世献身精神 司马迁认为 不爱其躯 赴士之厄困 是游侠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品格 侠 客不怕死 只怕事不成 元稹 侠客行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李白 侠 客行 无论是 史记 汉书 还是历代无数评头品足的文人墨客对游侠的评 价褒贬不一 但没有人怀疑他们的确 不爱其躯 晚清志士之推崇游侠 很大程度 正是敬佩这种献身精神 在对游侠的诸多溢美之辞中 尚武精神 平等意识 锄强扶弱等等都不是关键 最令晚清志士倾心的 其实是其 尚侠轻生 从唐 才常的 要当舍身命 众生其永怀 侠客篇 到柳亚子的 我欲天涯求死所 十年磨剑悔蹉跎 次韵河陈巢南岁暮感怀之作 体现出的都是侠者置生死于度 外的大无畏精神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面对风雨如晦的艰难时局 一些开明士绅和知 识精英掀起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 以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为代表的 维新派以 变法图强 为号召 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 康 梁 等人掀起的维新运动被慈禧太后无情扼杀 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戊戌变法以失 败而告终 革命派继之而起 许多维新派也逐渐放弃了对清廷的幻想 转而从事革命 他们前赴后继 为推翻满清的腐朽统治雨进行不息的斗争 但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 命派 在谋事之初 他们的力量都过于弱小 手中没有自己的武装 只是愤于国势的 衰微奋而从事革命 又由于他们从事的革命充满了危险性 甚至很难看到成功的希 望 十分需要一种富有牺牲精神 忠于信仰 敢于任事并不惜献出生命的义士 作不计较声名报酬的纯然的奋斗和献身 所以他们每每用历史上的游侠义士相号召 以激发时人的勇气 砥砺其斗志 学谭嗣同 梁启超 章太炎等知识精英纷纷把目 光投向因正史不载而沉寂千古的游侠 谭嗣同在 仁学 中对侠极为推崇 以侠义 精神相号召 喱 1 8 9 8 年 梁启超在为 意大利兴国侠士传 一书作的序言中 认为 雪大耻 复大雠 起毁家 兴大国 非侠者莫属 章太炎也强调 天下有亟 事 非侠士无足属 此外 晚清知识精英大力提倡墨侠精神 最看重的也是其 轻生死 的一面 陈平原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以章太炎 胡适之为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 第2 9 4 页 陈平原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以章太炎 胡适之为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 第2 9 2 页 汪涌豪 中国游侠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 第1 5 1 1 5 2 页 谭副间 仁学 谭嗣问全集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第3 4 4 页 夏晓虹辑 饮冰室合集 集外文 上册k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 第1 4 页 章太炎 尴书初刻本 懦侠 章太炎全集 第三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8 4 年 第1 1 页 6 梁启超认为墨家 轻生死 忍苦痛 的墨侠精神 可以起中国之衰 因此 欲 救今日之中国 舍墨学之忍苦痛则何以哉 舍墨学之轻生死则何以哉 谭嗣同 少年时历经坎坷 备受人间艰辛 故好读 墨子 深受墨学的影响 吾自少至 壮 遍遭纲伦之厄 涵泳其苦 殆非生人所能忍受 濒死累矣 而卒不死 由是 益轻其生命 以为块然躯壳 除利人之外 复何足惜 深念高望 私怀墨子摩顶 放踵之志矣 有学者认为谭嗣同的 行为处事 人生态度 侠义精神 学术源 流 无不本之一墨学 宗之于墨学 资产阶级革命派也高扬墨家精神 其中墨 侠精神最为革命者所推崇 1 9 0 5 年的 民报 创刊号中 在卷首将墨子与黄帝 卢梭的肖像并列 据张继先生回忆 革命时代之 民报 创刊号 以黄帝 墨子 卢梭肖像同时登载 更以表明吾人革命进行的方向 先烈赴汤蹈火之行及舍己 救人之志 出于墨子任侠一派者多 民报 创刊号刊登墨子的肖像的确耐人 寻味 它表明革命志士景仰和提倡的墨侠献身精神 正如有革命者指出的那样 战 国之际 制造荆卿 高渐离 张良 仓海公一班轰轰烈烈之侠士者谁乎 日墨子 也 发明社会学 养成一种侠义敢死 摩顶放踵以利同胞之精神之热力者谁乎 亦墨子也 处民气奄奄 屈伏于专制政体之下 驯如犬羊 毫无反抗力 则不可 无墨子 处乐利主义深中于多数人之脑筋 利己心重 公德渐消磨 则亦不可无 墨子 事实上 侠的人格十分复杂 夹杂着崇高 伟大和悍顽 又由于对侠有不同 的认识 所以人们对侠的人格评价差异很大 清末知识精英对侠的人格进行意味 深长的选择和改造 把侠打扮成 救世 的英雄 而不仅仅是 不爱其躯 的 亡 命之徒 以使之承担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 梁启超在其 中国之武士道 之 凡 例 称 本编去取 微有权衡 如专诸与荆 聂同类 以其为一私人野心之奴隶 非有所不得已 且无与全国大计 故黜之 如季布与朱 郭齐名 以其亡命龌龊 且贵后无所建白 而以暮气损民族对外之雄心 故黜之 又如鲁仲连 一文弱书 生 未觉有决死犯难之举动 然其理想实当时武士道之代表 故列焉 凡诸去取 皆此类也 o 去专诸而取荆轲 聂政 与去季布而取朱家 郭解 都是为了彰显 粱启超 子墨子学说 见陈其泰等编 粱启超论著选粹 广东人民出版社 1 9 9 6 年 第2 9 3 页 谭嗣同 仁学 谭嗣同全集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 第2 8 9 2 9 0 页 李禹阶 谭嗣同的墨侠精神与墨家思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1 年 第3 期 张继全集 转引自罗检秋 t 近代诸子学与文化思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9 8 年 第2 2 7 页 觉佛 墨翟之学说 张楞 王忍之 辛亥革命前十年问时论选集 第一卷 下册 三联书店 1 9 7 8 年 第8 6 5 8 6 6 页 龚鹏程先生认为侠并不是个固定的类型或人物 侠 的观念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参见龚 大侠 台北 锦冠出版社 1 9 8 7 年 第4 8 页 转引陈平原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 芷 以章太炎 胡适之为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 第2 7 9 页 陈平原也支持这种看法 他认为侠是一种历史记载与文学思想的 融合体 参见陈平原 千古文人侠客梦一武侠小说类型研究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9 2 年 第2 页 粱启超 中国之武士道 梁启超全集 北京出版社 1 9 9 9 年 第1 3 8 7 页 侠的 为国为民 的一面 蒋智由在为此书作序时也强调 朱家 郭解结交报仇 非国之大侠 远不及 墨家者流 欲以任侠敢死 变厉国风 而以此为救天下之 一道也 章太炎将世人推崇的侠分为四等 头等为 不世出 的大侠 其次为 朱家 剧孟 再次为荆轲 高渐离 最后一等是冒法抵禁的郭解 原涉 o 何以如 此分等 章太炎并没有明说 但章太炎将 除国之大害 捍国之大患 的大侠排 在第一等 将 睢眦必报 违法犯禁 但也 振人之命 不矜其功 的郭解 原涉排在第四等 显示出章太炎最欣赏的是那种 安国家 定社稷 建 旷世之 奇功 的 侠 梁启超 章太炎等 经过 番意味深长的选择与改造 大侠作为 圣洁的殉道者与拯世济难的英雄 重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囝 他们都明确地强调 了侠之至大在于 公 也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即 侠之志 则日已广大 上 古多忠于一家 被其遣役 中则风义相高 用情于故旧 今兹则种族之思 祖国 之念 为民请命 而宏大汉之声 固 2 平等意识 唐君毅先生在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一书中 曾比较过豪杰精神与侠义精神 的不同 指出 豪杰之精神 重在推宕以显阔大 而侠义之精神 则由宅心公平 欲抱不 平 以显正直 而归平顺 豪杰之士 涤荡一世之心胸 而使百世以下 闻风而起 侠义之 士 则伸展人间社会之委屈 而使千里之外 闻风慕悦 两相比较 显然侠更关注于 平等公正 对平等的执著追求 是侠的精神品质中最为人称道的东西 它 几乎 已成为得到历代尚气任侠者血肉印证的一种内在性情感 它稳定 执著而又深沉 具有直接表征其人群类别和人格精神的鲜明特征 侠的这种内在的情感 源于 他们对平等公正的信仰 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 为了追求平等 他们敢于抗击 强暴 对抗官府甚至朝廷 梁启超在 中国之武士道 一书中指出 阃里之有游侠 其武士道之末运乎l 上焉既无尚武之政府以主持奖励之 中焉复无强有力之贤士大夫以左右调护之 而社会不平之事 且日接于耳目 于此时也 有人焉能急其难 致死而之生之 则天下之归之如流水也亦宜 故游 侠者 必其与现政府常立于反对之地位者也 o 他认为专制政体带来政治不修及社会不公 是游侠仗剑兴起的重要原因 侠的平等观念受到墨家思想的影响 墨家的兼爱把所有的人 不分远近亲疏 粱启超 中国之武士道 粱启超全集 北京出版社 1 9 9 9 年 第1 3 7 7 页 章太炎 麓书初刻本 儒侠 章太炎全集 第三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第1 2 页 陈平原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屯一以章太炎 胡适之为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 第2 9 1 页 揆郑 汤增壁 崇侠篇 张柄 王忍之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第三卷 三联书店 1 9 7 8 年 第8 7 页 唐君毅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 第2 9 4 页 汪涌豪 陈广宏 侠的人格与世界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 第1 2 8 页 粱启超 中国之武士道 粱启超全集 北京出版社 1 9 9 9 年 第1 4 2 2 页 都同等对待 强调强不凌弱 众不劫寡 富不侮贫 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 墨家 的平等观对游侠的人格产生重要影响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不仅是墨家的品格 也是侠的人格追求 正如晚清的 三侠五义 中所说 只因 见了不平之事 他便放心不下 仿佛与自己的事一般 因此才不愧那个侠字 9 谭 嗣同将侠归于墨家 墨有两派 一日 任侠 吾所谓仁也 并要继承墨子 摩顶 放踵以利天下 的精神 以毕生精力为天下 为他人做出最大贡献 为消除世间 的不平等而努力 谭嗣同 仁学 之精髓就是 平等 由于现实社会到处充斥着 不平等 网罗重重 要实现平等 就必须冲决君主 纲常等重重网罗 谭嗣同 以墨侠自诩 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 立志于把芸芸众生从不平等的社会中解 救出来 在不平等的君主社会中 侠是民众反抗不平等社会的一种寄托 正如近 入黄侃所说 世宙晦塞 民生多艰 平均之象 兆而弗见 其谁拯之 时维侠 乎 3 独立意识 韩非子在论及战国末期的侠时 认为其有三大品格 第一是 弃官宠交 韩 非子 八说 弃官宠交谓之有侠 有侠者 官职旷也 其实质是不重朝廷的 官位爵禄 在君臣秩序之外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 第二是 肆意陈欲 韩非子吖l 说 人臣肆意陈欲日侠 下以受誉 上以得非 无拘无束 豪放肆志 侠 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对自由独立的向往与追求 第三是 以武犯禁 韩非 子 五蠹 其带剑者 聚徒属 立节操 而犯五官之禁 侠为了反对朝廷的束 缚 而不惜以武力争取自由 我们从韩非子所论的关于侠的三大品格中 可以看 出侠这一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立意识 在传统社会中 个人处于宗法制形式的家族群体之中 身受 亲亲 尊尊 的宗法关系的束缚 同时 家国同构 有家族的 家无二主 延伸到国家的 尊 无二人 社会伦理关系处处表现为下者 卑者 贱者对上者 尊者 贵者的依 附关系 表现为家族成员对家族族团群体的依附关系 表现为臣民对君主的依附 关系 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正是在这宗法伦理关系的束缚下 个 人无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 在一个以儒家文化为轴心的传统社会中 宗法伦常 强调的是个人对家族 社会 国家的依附关系 这使得个人的个性和欲望很难得 到舒展 就传统知识分子来说 他们在儒家学说的熏陶 濡染下成长 因此很自 清1 孙诒让 墨子间诂 上 r 中华书局 2 0 0 1 年 第1 0 3 页 转引自张来民 侠与中国文化的民间精神 文艺争鸣 1 9 8 8 年 第4 期 谭嗣同 仁学 谭嗣同全集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 第2 8 9 2 9 0 页 黄侃 释侠 民报 第1 8 号 1 9 0 7 年1 2 月 朱贻庭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华东师大出版社 2 0 0 3 年 第5 0 8 5 0 9 页 9 然的 儒家之道总是其人格底蕴中真正的 不可动摇的核心 另一方面 在儒 家文化的熏陶下 他们大多以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为己任 但是为了 实现政治抱负 他们又不得不依附于掌握政权的帝王及各级权势者 学成文武术 货于帝王家 学而优则仕 等谚语 便反映了这种情况 这种特殊的社会地位 也使传统知识分子养成了相当普遍的依附性格 到了近代 儒学面临巨大的冲击 个性解放思潮也随之蓬勃而兴 而侠的个 性独立意识 对倡导个性解放的知识精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在他们看来 侠者 是那样的自由 自主 那样的无拘无束 无羁无绊 他们纷纷高扬侠风 并以侠 自许 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 个性解放思潮较早便 已经萌芽 在中国近代思想家中 最彻底强调个性解放的是章太炎 他在为自 己倡导的个性解放辩护时说 所谓我见者 是自信 而非利己 犹有厚自尊贵之 风 尼采所谓超人 庶几相近 排除生死 旁若无人 布衣窳鞋 径行独往 上 无政党猥贱之操 下作懊夫奋矜之气 以此揭橥 庶于中国前途有益 由此可 见 章氏所倡导的个性解放充满一种径行独往的大侠气概 侠是一个性强烈 桀 骜不驯的群体 张扬个性而不崇拜什么权威 他们不着重任何外在形式的束缚 从这方面来说 侠是对儒家纲常伦理戕害个人的个性和自由的抗拒者 晚清士人 高扬侠风 也是对儒家纲常伦理压抑个性的反抗 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向往 4 尚武精神 1 侠 与 武 的关系 今人习惯武侠并称 其实 侠 并不一定都是善武的人 司马迁在 史记 游 侠列传 中论述的侠 无论是卿相之侠如孟尝君 平原君 春申君 信陵君 还 是布衣之侠如朱家 郭解之流 均未见有过人的武功 太史公自序 中说 游 侠救人于厄 振人不赡 仁者有乎 不既信 不倍言 义者有取焉 也没有提 及能武是侠的标准 明人李贽曾说 剑安得有侠也 人能侠剑 剑又安能侠人 人而侠剑 直匹夫之雄耳 西楚霸王所谓 学剑不成 去 学万人敌 者是也 夫万人之敌 岂一剑之任耶 彼以剑侠称烈士者 真可谓不识侠者矣 呜呼 侠 之一字 岂易言哉 自古忠臣孝子 义夫节妇 同一侠耳 酋他所注重的在于侠 的刚烈的精神气质 而非他们的武艺 在 清稗类钞 中有 义侠类 共收录故 董乃斌 侠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 载于张岱年等著 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河南人民出版 社 1 9 9 4 年 第4 0 7 页 卢毅 章门弟子与近代个性解放思潮 北方论从 2 0 0 6 年 第2 期 章太炎 管铁铮 章太炎全集 第四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8 5 年 第3 7 4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