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平行结转分步法ppt课件.ppt_第1页
成本会计——平行结转分步法ppt课件.ppt_第2页
成本会计——平行结转分步法ppt课件.ppt_第3页
成本会计——平行结转分步法ppt课件.ppt_第4页
成本会计——平行结转分步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平行结转分步法一、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一)概念和适用范围:,1,二、成本计算程序(一)按产品和步骤设置明细帐,归集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第1步:原材料加工费第2步:原材料加工费.最后步骤:原材料加工费,2,(二)将各步骤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各步骤广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步骤费用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第1步:原材料+加工费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月末在产品成本第2步:原材料加工费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月末在产品成本.最后步骤:原材料加工费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月末在产品成本,3,(三)平行结转汇总各步骤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计算出产成品成本,4,产成品成本第一步骤费用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第二步骤费用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最后步骤费用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结转产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如下:借:产成品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步骤基本生产成本第二步骤,5,三、举例例2P140-143,6,第一步骤:直接材料:完工半成品约当产量500件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48计入产成品成本的材料份额30014814400直接人工:完工半成品约当产量490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25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3001257500,7,例2甲产品经过连续的两个步骤加工,月初在产成本和本月费用合计为(加工费用):第一步骤19800,第二步骤25600。第一步骤在产品20件。第二步骤在产品40件,在产品加工程度均为50%,产成品60件。,8,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第一步骤12小时第二步骤16小时采用定额比例法计算产成品成本(1)第一步骤费用分配:广义在产品定额工时201250%+4012600小时产成品定额工时6012720小时加工费用分配率19800/(720+600)15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7201510800元,9,在产品成本600159000元(2)第二步骤费用分配在产品定额工时4050%16320小时产成品定额工时6016960小时加工费用分配率25600/(960+320)2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960219200元在产品成本3202640元(3)产成品成本(加工费用)10800+1920030000,10,四、平行结转分步法评价优点:(1)各步骤成本计算同时进行,不必逐步结转,可以加速成本计算工作。(2)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此外,各步骤成本不受上一步骤成本水平的影响。缺点:(1)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2)各步骤成本明细帐(除第一步骤)不能反映生产过程的全部消耗。,11,(3)半成品成本结转和实物转移脱节,在产品成本不按所在地点登记,而按其发生地点登记,不能为各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12,五、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比较:不同点:(1)在产品含义不同;(2)半成品成本处理方法不同;(3)产成品成本计算方法不同;(4)成本计算及时性不同。,13,第十三章分类法一、分类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定义:先按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总成本,然后按一定标准分配计算出类内不同规格产品成本。适用于:(1)品种规格繁多的大量生产企业。这些产品所耗原材料和生产工艺过程基本相同而不易划分,如电子元件、服装、灯泡等。,14,采用分类法首先要将产品分成若干类;通常将使用原材料基本近似,生产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归为一类,因为这些产品的性质、结构、用途基本相同。各类产品成本计算可以采用品种法(或分步法)计算。(2)联产品成本计算是指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同一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所同时生产出来的几种主要产品,称为联产品。,15,甲产品原材料分离点丙产品乙产品例如:炼油厂联产品就其性质,指欲制造或获取其中一种产品,不能不制造或获取其他几种,故有“联带”之意。又例如屠宰业。由于联产品所耗原材料和生产工艺过程基本相同,因此通常将联产品当作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出联产品成本,然后再在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16,生产过程,共同成本,(3)等级产品成本计算概念:等级产品是指使用相同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所生产出来的品种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产品。与联产品区别:等级产品为同一品种的不同质量的产品,而联产品为不同品种的产品。原则上不同等级产品的成本应该相同,等级产品的区别在于利润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有两种情况:,17,1)操作不当,技术不熟造成:不同等级产品的成本相同。2)材料质量不同或生产工艺条件不同引起的等级产品:这种情况下采用分类法分配计算不同等级产品的成本。分类法计算成本关键是产品的分类和分配标准的选择。,18,二、类内不同规格产品成本计算按定额比例法分配类内不同规格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按系数法进行分配。1)确定标准产品,系数为1,然后将其他产品折算为相当于标准产品的系数。进行计算;系数有综合系数和分项目系数(材料系数和工时系数),19,综合系数可以按售价确定。例.甲、乙、丙产品售价分别为80元、100、110元,以乙产品为标准产品,则甲乙丙系数分别为0.8、1、1.1。分项系数(综合系数中材料系数一般按材料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确定,工时系数一般按定额工时确定。2)计算总系数(总标准产量)和系数分配率(标准产品单位成本)总系数(产量系数),20,系数分配率3)计算类内各种规格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类内某规格产品总成本该产品产量系数系数分配率该规格产品单位成本分类法举例P147-P148,21,某类产品总成本,总系数,该规格产品总成本,该规格产品实际产量,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甲产品材料费用总系数7001700乙产品材料费用总系数4000.948379.20丙产品材料费用总系数1000.550系数分配率675.35甲产品材料费用700675.35472745元乙产品材料费用379.20675.35256092.72元丙产品材料费用50675.3533762.28元,22,762600,700+379.2+50,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甲产品定额工时7004028000乙产品定额工时4004518000丙产品定额工时100555500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率=0.897,23,46200,28000+5500+18000,甲产品工资及福利费用280000.89725116元乙产品工资及福利费用180000.89716146元丙产品工资及福利费用46200-25116-161464938元,24,三、副产品成本(一)副产品概念副产品是指利用同一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在生产主产品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一种非主要产品。例如:肥皂生产中附带生产的甘油,漂白粉生产中附带生产的漂白液等。非主要产品:不是企业生产目的、产品价值较低。,25,主产品与副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其重要性和价值(主副产品在不同时期会发生转变)。由于副产品是生产主产品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其费用与主产品费用难以分清,因为副产品价值较低,可以简化核算,采用与分类法相似的方法,在主副产品分离前,将费用计在一起,合并设立明细帐,然后将副产品按一定方法计价,从总成本扣除,即为副产品成本。主副产品总成本副产品成本主产品成本,26,(二)副产品成本计价售价经常变动,副产品比重相对较大则可以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计价分离后进一步加工,分离后加工费用单独设立明细帐归集。副产品比重不大,价值小,分离后不再加工:售价-销售税金-销售费用-销售利润副产品成本,27,(一)副产品成本扣除方法A、在总成本原材料项目扣除B、副产品成本从总成本项目中扣除例P149-151,28,29,第十四章定额法本章主要介绍:定额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一、定额法的概念定额法: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将成本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加强成本管理的目的。,定额法的应用条件:(1)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基础工作较好;(2)产品较为定型,消耗定额较为准确、稳定。定额法与产品生产类型没有关系,主要取决于管理要求。,30,31,二、定额法的基本特点1、事先要制订定额成本根据现行的费用消耗水平和实际成本水平,制订现行定额成本。2、系统及时提示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监督费用的发生。定额法以定额成本为基础,在费用发生时提示实际费用与定额之间的差异。及时揭示差异是定额法的关键。,3、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定额法下产品实际成本以定额成本为基础加减各种差异构成。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32,33,第二节定额法的计算程序一、定额成本的制订定额成本是一种目标成本,它是以现行消耗定额为依据计算的产品成本。采用定额法首先应制订产品的原材料、动力和工时等消耗量定额,并根据消耗量定额和原材料、动力、费用的计划单价制订单位产品定额成本。定额成本的内容和实际成本基本一致。但定额成本一般不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原材料定额成本(材料消耗量定额材料计划单价)直接人工定额成本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划小时工资率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划小时制造费用率,34,制订定额成本程序有二:先制订零部件定额成本,然后汇总成产成品定额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另部件种类不多的企业)直接制定产品定额成本:根据产品耗用的各种材料的消耗量定额、工时定额和材料计划单价、费用的计划单价制订单位产品定额成本。这种方法适用另部件种类较多的企业。P156157,35,二、脱离定额差异的揭示脱离定额的差异简称定额差异,是指实际发生的费用和定额费用之间的差异,它标志着生产费用发生的合理程度。定额差异分成本项目分别计算。,36,(一)材料定额差异材料费用一般属于直接费用,因而可以在费用发生时按产品品种计算定额差异。计算公式如下:原材料定额差异(实际耗用量实际产量材料消耗量定额)计划单价材料的定额差异是数量差异,不包括价格差异。,37,材料定额差异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限额法适用于采用限额领料单制度的企业。完成生产任务,限额领料单的余额为节约差异。增加产量,需要追加产量,需要追加限额,其他原因额领料,使用一般领料凭证。材料实际耗用量需要根据领用数和已领未用材料数调整。材料额量根据产品实际产量和消耗量定额计算。,38,材料定额耗用量根据产品产量和消耗量定额计算。材料实际耗用量期初已领未用数+本期领用数期末已领未用数材料定额消耗量本期实际产量材料消耗量定额原材料定额差异(数量)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定额消耗量,39,原材料定额差异(金额)(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定额耗用量)计划单价2、整批切割法某些材料需要经过切割才能投入使用。材料定额差异(材料实际耗用量实际切割毛坯的数量单位材料消耗量定额)材料计划单价,40,3、盘存法:根据在产品盘存数或帐面数和完工产品数计算出本期投产数量,再计算出材料定额耗用量,根据领退料凭证和车间余料盘存记录计算出原材料实际耗用量。本期投产数量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期初在产品数量原材料定额耗用量本期投产数量原材料消耗定额,41,采用以上公式计算本期投产数量,其前提是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期初、期末在产品不再耗用原材料。如果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在产品还要耗用原材料,则上述公式中的期初在产品数量和期末在产品数量应改为期初在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42,例:目的:练习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期初在产品60台,本月完工产量500台,期末在产品数量120台,原材料系开工时一次投入,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材料计划单价为4元/千克。本月材料限额领料凭证登记数量为5600千克,材料超限额领料凭证登记数量为400千克,期初车间有余料100千克,期末车间盘存余料为300千克。要求:计算本月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及脱离定额差异。,43,甲产品本月投产数量50012060560(台)原材料定额消耗量560105600(千克)原材料实际消耗量56004001003005800(千克)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原材料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计划单价(58005600)4800(元),44,(二)直接人工定额差异1、计时工资:直接人工为间接费用,分配到各种产品后计算出直接人工定额差异。某产品直接人工定额差异该产品实际直接人工成本该产品定额直接人工成本该产品实际直接人工成本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实际工时实际小时工资率,45,计划小时工资率实际小时工资率,46,某车间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人工资总额,该车间计划产量定额总工时,某车间实际生产工人工资,该车间实际总工时,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要降低单位产品计时工资,必须降低单位小时工资和单位产品工时。例:某产品工时定额10小时,计划小时工资率为1.2元,实际产量100件,实际总工时900小时,实际小时工资率为1.4元。实际直接人工成本9001.41260定额直接人工成本100101.21200,47,直接人工定额差异9001.4100101.260(超支)差异因素:工时因素、小时工资率因素定额工时1000计划小时工资率1.21200实际工时900计划小时工资率1.21080实际工时900实际小时工资1.4率1260工时因素:10801200120(节约)小时工资率因素:12601080180(超支),48,2、计件工资:生产工人工资为直接费用,按产品产量和计件单价计算工资即为定额工资。定额直接人工成本实际产量计件单价差异:计件工资以外的奖金、津贴。(三)制造费用定额差异制造费用为间接费用,不能在费用发生时直接按产品揭示脱离定额差异。,49,制造费用平时只能先按车间归集制造费用,月底按一定标准分配给各产品后,再按产品计算出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如果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则制造费用定额差异由工时因素和小时制造费用率因素所致。(四)其他费用:实际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全部作为定额差异,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50,(五)定额差异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分配有两种方法:1、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分成本项目)定额差异分配率,51,月初在产品定额差异+本月发生定额差异,完工产品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完工产品应负担定额差异完工产品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分配率在产品应负担定额差异在产品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分配率2、定额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适用于在产品数量较为稳定的企业。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52,四、材料成本差异定额法下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材料定额差异为数量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另行分配。某产品本月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该产品本月材料定额成本本月材料定额差异)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53,(1)材料成本差异全部由产成品成本负担。(2)材料成本差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共同负担。五、定额变动差异定额变动差异简称定额变动,指定额本身的变动,由于修订定额引起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异。,54,五、定额变动差异定额变动差异简称定额变动,指定额本身的变动,由于修订定额引起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异。,55,修订后的新定额一般在月初实施,当月投入的费用是按新定额计算,本月投入生产的产品也是按新定额计算定额成本,但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是按上月旧定额计算的。为了将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和本月投入生产产品按新定额计算的定额成本在同一基础上相加起来,应对按旧定额计算月初在产品成本按新定额调整,计算定额变动(分成本项目),56,(一)定额变动的计算月初定额变动(修订前定额修订后的新定额)定额发生变动的月初在产品数量月初定额变动大于0定额降低月初定额变动小于0定额提高例:甲产品月初在产品100件,单位产品材料费用定额为10元,定额差异50元,本月材料费用定额调整为9元。原材料月初定额变动(109)100100元,57,如果产品包含零部件较多,分零件计算定额变动工作量太大,可以采用系数法计算。系数月初定额变动按旧定额计算的月初在产品成本(1系数),58,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按旧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消耗定额的变动一般表现为不降低的趋势,因而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一方面应从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中扣除(定额降低),另一方面该项差异属于月初在产品实际支出的生产费用,应将月初定额变动计入当月产品成本中(定额变动增加),表示月初在产品实际成本不变;定额提高,做相反处理.,59,(二)定额变动分配两种分配方法:1.生产周期大于一个月,定额变动按定额成本比例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定额变动分配率,60,定额变动差异合计,完工产品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2.生产周期小于一个月,定额变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五、定额法下产品实际成本计算程序1.按产品编制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2.按产品品种设置成本明细帐:明细帐设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等专栏。3.将月初在产品成本填入产品成本明细帐,并计算月初定额变动。,61,4.归集、分配本月所发生的费用:按定额成本、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等分别归集、分配。5.将各项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按定额成本、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定额变动等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实际成本。,62,第十五章成本报表本章主要讲述内容:1、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2、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等报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一、成本报表的概念成本报表是根据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及其构成情况报告文件。,63,成本报表和财务报表不同,成本报表是内部报表编制比较灵活。2、成本报表的种类;成本报表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1)反映产品成本的报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2)反映费用支出的报表:包括制造费用明细表、营业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和财务费用明细表等。,64,二、成本报表的作用:综合反映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可以分析产品成本和费用变动的因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和制订产品价格提供资料.,65,三、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1.定义: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报表。2.作用:1)可以分析成本计划执行情况。2)考核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3)分析成本增减原因,寻求降低成本途径。,66,3、结构:分成基本内容部分和补充资料部分基本内容部分:反映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单位成本(包括上年、计划、本月和本年累计平均单位成本)、本月总成本、本年累计总成本。例P174补充资料部分:反映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67,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68,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本年累计总成本,例P174-175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构成及其变动情况的报表。利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可以分析单位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可以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69,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按产品品种编制,该表分为产量、单位成本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部分。根据成本核算资料填列。P176五、制造费用明细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制造费用及其构成情况的报表。其基本结构:P178,70,该表反映制造费用发生数,但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按制造费用明细表发生额填列。六、期间费用明细表包括管理费用明细表和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及其构成情况的报表,(其结构、看P179)该表本年实际数根据管理费用明细帐的本年累计发生额填列。,71,2.营业费用明细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营业费用及其构成情况的报表。(其结构看P180)该表本年实际数根据营业费用明细帐的本年累计发生额填列。3.财务费用明细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财务费用及其构成情况的报表,(其结构看P181)该表本年实际数根据财务费用明细帐的本年累计发生额填列。,72,第十六章成本分析第一节成本分析的意义和内容一、成本分析的意义成本分析:利用成本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企业成本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查明影响成本水平升降的具体原因,寻求降低成本节约费用途径的活动成本是综合性很强的指标。,73,成本分析的内容:1.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包括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2.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74,第二节成本分析的方法一、对比分析法: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之间的对比,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数(比率)进行成本分析的一种方法。具体有三种形式:,75,1.相关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两个性质不完全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分析的方法。2.构成比率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某项指标的各组成部分占总体比重进行分析。3.趋势比率分析法是指将某项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计算比率的方法。,76,三、连环替代法:分析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1.分析影响某一指标的因素2.在计算某一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时,假定这一因素变动而其他因素不变。3.确定因素替代顺序,按顺序替代计算替代后的综合指标,将该指标与其替代前指标比较,计算该因素变动影响。4.汇总影响结果.例P187,77,假设某项指标N是有A、B、C三个因素组成,各因素与经济指标的关系为:上年数N0A0B0C0本年数N1A1B1C1则N1与N0的差异是由A、B、C三个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计算如下:,78,综合指标上年数N0A0B0C0(1)第一次替代N1A1B0C0(2)第二次替代N2A1B1C0(3)第三次替代(本年数)N1A1B1C1(4)(2)(1)即N1N0是A因素变化影响综合指标的结果:N1N0=(A1A0)B0C0(3)(2)即N2N1是B因素变化影响综合指标的结果:N2N1=A1(B1B0)C0(4)(3)即N1N2是C因素变化影响综合指标的结果:N1N2=A1B1(C1C0),79,第三节成本分析的内容一、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一)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分析1.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分析,以本期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实际成本较计划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例P189,80,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分析(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