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论印象派女画家——卡萨特.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印象派女画家——卡萨特.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印象派女画家——卡萨特.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印象派女画家——卡萨特.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印象派女画家——卡萨特.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十九世纪,不管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地区欧洲,还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都在一系列因素中体现了时代的特征。首先是艺术家们在对待艺术品的态度上以及 艺术新思潮的态度上,以一种史无前例的开明心态对现代艺术进行了革新。印象派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众多的因素造就了女性艺术的繁荣,因此,本文就以 卡萨特为突破口,来展现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对作为印象派女画家的卡萨特进行论述。 关键词:印象派情感表现女性艺术母子亲情作品题材作品风格 i i i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19 t hc e n t u r y , r e g a r d l e s so ft h ed e v e l o p e dc a p i t a l i s tr e g i o n s - e u r o p e ,o rt h e e m e r g i n gc a p i t a l i s tc o u n t r i e s ,i nas e r i e so ff a c t o r sa r e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t i m e s f i r s t , t h ea r t i s t si n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w o r k so fa r ta n da r to nt h ea t t i t u d eo ft h e a t t i t u d eo ft h en e wi d e a s ,i na l l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o p e n - m i n d e da t t i t u d et om o d e ma r tw a s i n n o v a t i v e i m p r e s s i o n i s mi 1 1t h ec o n t e x to ft h et i m e sh a v e n u m e r o u sf a c t o r sc r e a t e da w o m e n & # 3 9 ;sp r o s p e r i t ya n dt h ea r t s ,s ot h i sp a p e rt oc a s s a t ta sab r e a k t h r o u g hp o i n t ,t o s h o wb o t hi n s i d ea n do u t s i d eb e c a u s eo ft h ec o m m o nr o l ea sac a s s a t ti m p r e s s i o n i s t p a i n t e rf o rt h ee x p o s i t i o n k e yw o r d s :i m p r e s s i o n i s t e m o t i o n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w o m e na r tm o t h e r - c h i l df a m i l y t h e m ew o r k sw o r ks t y l e i 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论印象派女画家卡萨特,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桫1 论文作者( 签孙卒易商赐指导教师确认( 签孙麴殊 口基年勺月,d 日 口矿pp 年7 月,口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 签名) :车易镭勺瓦 么汐。参年7 月p 日 州:勤刃 易叻2 年夕月口日 导言 关于印象派女画家卡萨特,本论文将从十个方面即印象派概貌、卡萨特的 出身背景、人生经历及成长历程、卡萨特的题材选择方向及表现领域、作为女性的 卡萨特题材选择的独特性、作品风格的独创性、与表现语言的多样性、对印象派画 风的拓展及其作品的内在价值、卡萨特与同为印象派女画家的莫里索、卡萨特与其 他印象派画家、卡萨特与同在欧洲的美国画家、卡萨特与欧洲美术史上女画家的比 较、卡萨特对印象派和欧美绘画交流的贡献来进行论述。 第一章印象派概貌 十九世纪的欧洲,无论是在政治的民主上,还是在经济的发展上,都取得了极 大的成果。但是,相对而言,社会改革的脚步没有超越技术改革的步伐。而思潮 新的思想的改革却又领先了技术的改革。因此,艺术新潮流衍生的根源即时代 条件下新的思想观念的诞生。作为特定条件下新的艺术思潮印象派应时而生。 在当时学院派艺术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新思潮”的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印象 派的产生、发展不是偶然的,而作为印象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玛丽卡萨特 ( m a r y ,c a s s a t t ) :一位来自美洲的女性艺术家,其艺术的成长历程也面临着传统观 念的挑战。但是,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以及对新时代女性的新的看法。 卡萨特和她的印象派朋友们突破了传统的价值观,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推到了公 众的面前。 玛丽卡萨特是美国绘画史上伟大的女画家,同时也是印象主义画风的主要倡 导者之一。对于此派的定义来说,“印象派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规划、水准齐一的 画派,而是一群组织松散但才华横溢的画家的集合体。因为在作画风貌上的共通性 而集合在一起,以达到展览的目的。 【1 】他们反对浪漫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相 信: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达艺术家的激情,而记录自然则是次要的。相比之下, 印象主义者们普遍地赞同写实主义者的态度,浪漫主义认为:艺术家的情感状态是 次要的,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以客观、科学和无我的精神去记录自然或人生的种种经 历。并且排斥想象艺术包括历史画而倾心于对当代事物或经验的客观记录,从历史 的范围来看,印象派画家指的是- - ) k 六五年到一八八二年这一时期此派画家在 一起创作、一起展出作品并且彼此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段时间是印象派运动的全盛 时期。“从技术上来看,印象派要求画家尽可能地直接接触所画的题材,对所要表 现的题材,画家必须亲眼看到不是凭想象、记忆或虚构而是必须看成一个 整体,不能省略任何细节,也不能在画室里进行再创作”【2 】( 但这种说法却又不 完全符合某些印象派画家的作画标准,象德加、卡萨特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室内完 成的) 。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出,印象派的题材就是艺术家本人实际生活的世界也 就是他所熟悉的场面、人物和风景。而对于这些场面给于此派画家们的直接视觉感 受即应该尽量原封不动地搬到画面上来。作为印象派重要的一员,卡萨特不仅遵循 了此派的作画原则,比如在用笔、色调的使用以及保持事物的最初印象上都以此为 作画准则,并且还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个人的独特风貌。 第二章卡萨特的出身背景、人生经历及成长历程 作为一位艺术家,卡萨特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正如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一 样,在生活上却充满了孤寂。我们知道,卡萨特一生未婚,在其漫长的一生中,艺 术可以说是他最忠实的伴侣。在生活上,可想而知,她是孤单的。一方面是她 没有经历爱情的甜蜜,一方面则由于缺少家庭的温馨。当然,她可以在朋友们的友 谊中找寻友情的快慰,在亲情中体验人生的满足。尽管,卡萨特的性格是独立、自 尊与骄傲的集合体,但是,无疑地,在独立、自尊、骄傲的背后却是对孤独的恐惧 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不可否认,每个伟大的艺术家在成功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经 受了精神的无助与彷徨! 对于卡萨特来说,在其从艺前期,在她的父母亲人的陪伴 下相应地减少了她的孤独。然而,在一八九一年其父过世后,她已逐渐地认识到人 生的脆弱与对客观世界的无奈。而在一八九五年其母( 如图3 ) 去世后,进一步加剧了 她对自身现实境况与精神孤独的恐惧! 而在其后的三十年中,可想而知,家人的陪 伴已成为历史,因而,她的孤寂进一步加深。或许,卡萨特的独立与骄傲在某些方 面使她追求这种独特的感受吧! 任何艺术家的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卡萨特并不例外。因为在十九世纪 的美国,女性从事严肃的艺术工作是为世所不许的。尽管当时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思 想观念的解放提供了相应的条件。卡萨特来自美国的匹兹堡市,并且出生于此地一 个上等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开明的观念是卡萨特走向艺术征程的基石。同时也 是她选择独特人生道路的基础。而“玛丽卡萨特是一位不受世俗观念约束、意志 坚强、一心投入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的女性。”【3 】像其他的印象派画家一样,面 对父亲的强烈反对,在她的一再坚持下,终于走上绘画之路。卡萨特的这一选择并 不是偶然的,由于当时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及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 展,以及出生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地区这一背景也使得她的思想、观念都或 多或少地具有了现代人的开明倾向,经济的腾飞,当时美国北方的资本主义得到了 巨大的发展,而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有助于人们以一种更加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展望人生。而艺术在欧洲的繁荣,我们知道,当时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突飞猛 4 进的发展。奠基于海外殖民掠夺的欧洲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态度、 处世哲学产生了影响。同时,在文学方面,自然主义文学统治着当时的法国文坛, 此派文学要求人们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面对自然以及现存的自我。在哲学上,当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穆勒的经验主义、虚无主义、唯理性主义风行一时。卡萨特在对 待生活、人生选择等方面深深受到了当时这些哲学流派的影响。对于卡萨特来说, 她或许没有意识到她自身的反马克思主义倾向。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的是物 质的决定性,而在卡萨特一系列的作品中表现的是对理念的推崇,而她一生的未婚 恰恰证明了这一说法。或许,她也受到唯理性主义的影响,因为她摒弃了对现存事 物的推崇,而将事物本身提升到理念的高度。也许,对于卡萨特来说,她并没有意 识到自身受到上述哲学的影响,但是在她潜在的意识中或无意识的理念中表露了她 的思想倾向。同时,卡萨特也受到了心理学的影响即对实用主义的否弃、对现 存事物的唯理念理解。而艺术主流派的更迭更是决定她创作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印 象派之前,有以库尔贝( c o u r b e t ) 为首的现实主义、德拉克罗瓦为( d e l a c r o i x ) 首 的浪漫( r o m a n t i c i s m ) 、大卫( d a v i d ) 、安格尔( i n g r e s ) 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 ( n e o c l a s s i c i s m ) ,卡萨特抛却了新古典主义的虚幻与不现实因素、对单一色调的描 述、以及对素描的极大重视,并且她还摒弃了浪漫主义的空想,以及东方的萎靡情 调,相反,却吸纳了现实主义的某种因素,将现存事物的表现提到日程上来。卡萨 特抛弃了对攀登艺术之路艰辛的恐惧,而执着于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对艺术的热爱, 不能不说与她的人生观有直接的联系。在十九世纪,世界的中心在欧洲,欧洲的一 切成为世界其他地区争相模仿与学习的对象。而作为一个爱国者来说,卡萨特目睹 了在十九世纪的美国,无数青年学子远渡重洋来到欧洲,并希望得到超群不凡的才 艺的经历与过程。另外,卡萨特的人生选择也于她的家庭出身有关,良好的家庭教 育与开明的思想灌输使她有自己独特的主见与主张。在二十岁时她宣称将来要做画 家,卡萨特的“宣称”不是空谈,她用一生的实践证明了其意志的坚定与对艺术的 热爱。玛丽卡萨特正式接受艺术教育是从一八六零年进入宾州艺术学院时开始的, 在此后的十三年中,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她都矢志不移地向着职业艺术家的 目标努力,除了向名师学习之外,她还前去巴黎的卢浮宫临摹,而临摹与观赏不仅 有助于创作,也为画家最终确立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打下了基础。卡萨特知道,通 过临摹名家古画,可以学到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技巧并能接触到学院派的训练 手法。扎实的基本功与对艺术的执着使卡萨特逐步地向着职业艺术家的理想迈进。 6 第三章卡萨特的题材选择方向及表现领域 在她的主要题材的作品即以母子亲情为题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 对人生感情传达的倾向。尽管,印象派的画家们反对对感情的表达,但是不管对于 任何艺术作品来说,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白,况且,任何一件作 品都离不开内容和形式这一必须的因素。卡萨特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母子亲 情( 如图1 ) 的题材进行艺术品的创作,我们知道,当时卡萨特已过不惑之年。而画中 母亲的角色正是卡萨特本人的真实再现。在某些材料中,将这种猜测的可能性排除 了,他们认为,卡萨特作品中的母亲不是卡萨特本人,而是其母卡萨特女士。但是, 资料显示,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卡萨特的母亲还健在,并且和她生活在一起,况 且,卡萨特作品中的孩童不仅仅是对于母亲亲情的再现有进一步的加强,而且还是 对人生美好、纯洁的感情的有力声张。 卡萨特的作品风格多以写实为主,即便是在某些体现现代人物的作品中,仍沿 用某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着色方式来表现人物,当然这在她的创作初期表现得尤为明 显。在她一八八零年后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是以亲情的传递为创作主题的。尽管 印象派画家们并不以感情的传达为主要创作目的,不以理想化人物为创作目标,但 是卡萨特却在某些方面悄悄地体现了作为艺术家在作品上的激情泼洒。卡萨特的艺 术作品具有一种支配着我们整个存在的神秘的亲近性,似乎艺术品和我们之间根本 不存在距离。我们同她的艺术品打交道就好像同我们自己打交道一样,就是说,如 果在其以亲情为主题的作品理解中,不存在历史的和个人的距离。因为她所表现的 是现世的题材与真实的自我。卡萨特的作品给我们一种亲切感,当我们站在她的画 前,感到的是对儿时的回忆,是对亲情的把握。因为,我们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儿 时的阶段,或者,今后我们就要经历这种对孩童亲昵与爱抚的过程。在卡萨特一系 列以母子为题材的作品中,它的内在含义并不需要我们进行诠释,因为她的作品述 说的最直接。或许印象派画家们并没有特意地传递情感,但是,印象派的某些画家 的主观情绪却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他们的绘画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印象派还没有发 展到为艺术而艺术的阶段,而此派的艺术家们也还没有达到无意识地为作画而作画 的地步。可以看出,在卡萨特的早期作品中,没有摆脱古典主义用色的影响:使用 昏暗的色调、柔和的线条以及黑色背景前的中世纪情调。而自从加入印象派以后, 卡萨特的画风为之一变。尤其是在作画方法上,她使用印象派特有的亮丽的颜色, 并使用宽大的笔触,用不经调和的作画方式将色块非常随意的摆在画布上。而且, 卡萨特大胆的尝试以绿和红来为主体上色,又以金色和绿色作为背景,她能把桔、 红、黄、绿四色表现在同一物体上,使之挥洒而毫无冲突。可以说,印象派画家们 开了色彩运用的先河,而卡萨特却开了印象主义表现题材的先河。 8 第四章作为女性的卡萨特题材选择的独特性、作品风格的独 创性、与表现语言的多样性 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卡萨特的人生选择无疑地具有神秘性。她为什麽会做出 如此的选择? 为什麽仅仅痴迷于艺术的创作? 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在这一点上 来说,同为印象派女匦家的莫里索和她走的却是不同的人生征程。从对自我人生的 选择上,或许我们可以猜测她是个保守主义者。当然,她的这种保守主义不是所 谓的政治上的保守主义,而是在对看待传统道德的看法上。无疑,她遵循了她圣洁 的一生的完美追求目标,这在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是一种虔敬的圣徒信仰。她只是推 祟自我感知,说到底是对完美人性的追求,是对人生美好事物及美的理想化的向往! 就创作题材而言,“在一八七八年后的数年中,卡萨特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歌 剧院中的女人们为主要描写对象,而在十九世纪的法国艺术生活中,剧院是最受人 们欢迎的,因为这一题材能够生动的再现工业革命后的法国现实。 【4 】科技的发 展使得人工光的表现更为丰富,从而能以更加全面的方式对现代化社会的开放程度 来表现现实、认识自身,从而将现世生活的享乐摆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除了描绘巴黎的上层妇女和儿童的日常活动以外,卡萨特还描绘西班牙的特殊 风情。一八七二年十月,她独自前往马德里。因为长期以来她一直觉得有必要花更 多的时间去研究西班牙的绘画,她甚至认为即使法国的画家也应该到西班牙来接受 诜礼。卡萨特把博物馆当做教室尽情地欣赏,临摹名满天下的西班牙不朽名作,欣 赏、观摩使卡萨特受到西班牙艺术较大的影响。之后的一段时间,她专注于西班牙 的主题阳台上的调情( 如图2 ) 。这幅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受到前辈大师极大的 影响。在这类题材中,她多以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过去名画所采取的表现方式与构图 技巧。这幅画一八七八年首次展示于辛辛那提工业博览会,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 卡萨特第一幅将成年男子的形象放入画中的画作。一年后,纽约的国立设计学院举 行画展,卡萨特于西班牙时期的艺术创作首次展现在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纽约新闻 界的注意。这也是卡萨特对学习十七世纪西班牙绘画技巧和写实风格以后自己的创 作成果的一次检阅。一八七三年春天,卡萨特抵达巴黎。多次遍及欧洲各地的旅行 对卡萨特艺术道路的开拓深具启发性,其影响已显现在这位深具艺术潜力的女画家 身上。然而,一度曾想定居罗马的卡萨特却发现,只有一个地方能发挥群体艺术所 产生的力量,开创出现代艺术的花朵,这个地方就是巴黎。也只有巴黎的艺术环境 能让艺术工作者分享创作的喜悦。 由于卡萨特非常了解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因而,经过长期的尝试,她用不 同的画材来显示其完美的技巧。“像金属颜料、泥颜料、腊颜料和粉蜡笔,透过纸 张和画布,她找到了一种加强画作表面的光影效果的手法。很显然,应用混合的颜 料更是理想。 【5 】像粉蜡笔所画的在包厢中的莉迪亚斜倚双臂( 如图9 ) ,在 一八八零年印象派画展中有所展现。卡萨特所接触到的世界跟那个时代所给于男性 社会的空间远为狭窄,因而她所能选择与代表的世界,正是她当时所熟悉的中上层 妇女的生活。卡萨特画中的女性多为半身像,在家穿着较为简朴、轻便。她希望把 这些女性的家常琐事不做特殊修饰而自然的展现给世人,她所希望强调的是女性普 遍的真实,而非时代条件下个性的张扬。 卡萨特不只在油画上创作了很多艺术作品,她的色粉画还要多于油画,而对于 有些色粉画来说,形体的塑造达到了相当细腻的程度。她的另一些色粉画着墨不多, 画得却十分明快,具有细心擦出来的浓淡变化以及几乎是十八世纪的那种清雅笔触。 “母亲和孩子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即使在她那些画得很完整的色粉笔画中,表 面的层层堆积以及不连贯的破碎笔触上,也走得很远。除了油画和彩画以外,卡萨 特还从德加那里学到了翻版技术,用这种方式可以得到另一份完全相同的作品。卡 萨特是一位在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戏剧性的发展和转变的画家,当然这样说时并 不包含任何贬低的意思,有些画家的风格或方法出现过根本性的改变,有些则几乎 没有任何改变。卡萨特属于后者,而这两种画家都是确实存在的,他们只不过代表 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创作智慧。在八八零年以后的某些作品中,卡萨特比以前明显 得更为强调单线平涂的构图,沐浴的孩童( 如图7 ) 就是一个例子。在她一生的作 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线条结构清晰、形体塑造简练的例子。版画创作是卡萨特创 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她当初是因为受到德加和她的印象派朋友们的影响而 对版画发生兴趣的,但她在这方面却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与德加或毕沙罗的版 画相比,卡萨特创造了一种很有个人特色的技巧,这种技巧不论是在构图上,还是 在流畅的线条和平涂的微妙色彩上,都大量吸取了日本版画的技法。她大量地使用 l o 了软底蚀刻技术,这是印象派画家最喜欢使用的一种技术,般说来,套色铜版画 确实是一种难以另人满意的表现手段,很容易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十九世纪, 卡萨特的套色铜版画无论在另人满意地解决了这种表现手段的多种问题上,还是本 身作为细腻完美的艺术作品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第五章对印象派画风的拓展及其作品的内在价值 作为印象派的主要画家之一,卡萨特的绘画作品独具一格。首先是在作品的表 现方面,印象派画家大多喜欢表现户外景色莫奈( m o n e t ) 、西斯莱( s i s l e y ) 、毕 沙罗( p i s s a r r o ) 等人的作品中充满了灿烂的光与色,而师承于德加( d e g a s ) 的卡萨特 却以其独特的母子亲情题材拓展了印象派画风。在卡萨特早期的一系列作品中,对 剧院的描绘,对人物面部多种色彩的运用,以及使用混合颜色的手法,都使得当时 的艺术家们倍感钦佩。卡萨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我们能够看到, 在卡萨特的作品中,线条、色彩的组合关系及形式中的审美因素是一种具有审美意 味的、感动人的形式。她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有秩序的表现媒介色彩、线条 和形状以及它们的节奏的关系所提供的快感。如果没有某些这一类( 艺术) 的 价值,也就没有审美表现。卡萨特的作品具有外在的表现形式与内在的情感展现, 因为在所有的造型艺术里,感官媒介是语言性的或描绘性的符号,而内在的情感表 达则是其内容的主要追求,他们都有明确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则是悦人的。除此以 外,卡萨特作品的艺术价值最明显的来源就是去想象通常可以引起情感的对象和事 件。艺术家们可以利用感官媒介所付诸的意义为艺术编织一些我们看到的事物的白 昼梦境。我们在感知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到愉快,在欣赏一幅画时会浮想联翩。同样, 借助艺术作品所提示的行动或情感的观念,我们也能在想象中感受它的崇高,或感 受我们所喜爱感受的情绪。审美经验告诉我们;美术作品虽是视觉接受的对象,但 却又能超越视知觉的有限性,直接进入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并能打动人的情感。 在卡萨特及印象派画家们的作品中,再现了自然中有生气的、自然的、本质的东西, 是真正的理想化价值的所在。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形式具有自发性和积极性,是 其创造力的表现,而并不是强加在形体上的限制。她将物体的形淡化,并且忽视物 体固有的形,将现实生活中的物以其最初的、最真切的印象用极其轻松、自由、豪 放的笔触表现出来。尽管卡萨特是印象派的一员,但她却或多或少地表现了某些自 然主义的倾向,因为在此前的美术史中,画家们的作品都具有“直接性”和“可辨 识性”,事实上,卡萨特的作品既具有“直接性”又具有“可辨识性”。因此,源 于印象派画家忠于瞬间印象的基础上,卡萨特的作品也顺从了最原初的自是身为女 性的原因,在其室内匦为主题的作品中,印象派画家笔下的男性总是透过窗户往外 看,而卡萨特笔下的妇女虽是面向光线,却不显现外景。从性别的观点来看,卡萨 特是在描绘妇女世界的白天活动。更重要的是:卡萨特表现的女性身体,不管在任 何情况下,总是相当含蓄,而且,在一系列儿童洗澡的画面中也不是全部裸露的, 至少有衣衫遮盖以保护隐私( 如图1 4 ) 。卡萨特画作中出现的孩童显得清新与自然, 女性描绘孩童时代时产生的特殊感受,并非一般男性所能领悟。卡萨特的“母与子一 主题以及其他的室内活动和现代娱乐同样自然地表现了其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卡 萨特在- - s t , 七八年到一八八零年间,首次以“母亲与孩子”为主题来进行创作,而 她的这种情感一方面是出自天性,而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自身内在的情感需求。在卡 萨特的画中深刻地反映了母亲的职责是何等重大,并且以其独到的笔触展现了母性 的崇高。 第六章卡萨特与同为印象派女画家的莫里索 尽管贝特莫里索( b e r t h e ,m o r i s o t ) 和卡萨特一样,同为印象派的成员,但是 或许是由于她的人生之路与卡萨特与选择的不同才使得莫里索不管是在创作作品数 量上,还是在超越自我而形成一种新的个人风格上都略逊于卡萨特。莫里索的画以 肖像画为主,但在结婚之后题材主要侧重于家庭琐事、母亲及孩子的题材上。她的 肖像画中的人物有一种淡淡的忧郁,一种似乎看透人生的消极情绪。而在卡萨特的 作品中的女性,表现的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一种富含朝气的乐观心态。即便是 在描写其姐莉迪亚即将病逝的画面中,展现出的依然是对生命的肯定( 如图4 ) ,是对 战胜病魔的坚定神情。这都与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有很大的关联。我 们知道,莫里索的忧郁不无原因,尽管她出生于上层家庭,但是在她短促的一生中 或许昭示了她对待生活、人生以及作品表现的心态。 莫里索和卡萨特题材的选择范围的狭窄在某些方面是由社会造成的,在十九世 纪的欧洲,各种现代化建筑如:公园、咖啡馆、新式餐馆的建立,为新兴的中产阶 级的聚集活动提供了最便捷的场所。由于不能出入公共场所,因此当时女性艺术家 们的绘画题材更多地表现家庭室内、私人花园和渡假地的生活。 除了和美术史上其她女画家有某些异同外,在卡萨特一生的绘画创作中,印象 派时期的画风使她誉满欧洲,不管是在绘画创作上,还是在私人生活上,卡萨特和 其他印象派画家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七章卡萨特与其他印象派画家 作为印象派画家之父,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后,马奈( m a n e t ) 团结了一批 青年画家,如:莫奈、雷诺阿( r e n o i r ) 、西斯莱、德加等。虽然马奈没有参加过任 何一届的印象派的展览,但是他在艺术上的革新对印象主义的影响非常大,他是一 位现实主义大师,同时是印象主义运动的鼓励者和积极支持者。由于他和贝特莫 里索的私人关系( 莫里索是马奈的弟媳) ,使她对印象主义的用色在作画上有很多借 鉴。尽管后人将马奈称为印象主义之父,但是他并没有参加任何一次印象派画展。 或许是马奈对前卫思潮的抵触,使得他从来没有公开为印象派出谋划策。但是奇怪 的是,印象派的多数成员在相当程度上将他视为他们的领袖,这可能由于作为印象 派中坚的德加和他的密切关系才造成这一荒唐的局面。马奈一直期望能够得到官方 的认可,因而拒绝参加印象派画展。虽然他跟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德加、莫里 索、卡萨特等人颇有交情,却极不情愿在报纸上被推为“马奈集团 的领袖,与他 们相提并论。在晚年,他基本上得到了他所努力追求的官方的认可,主要原因是印 象派的手法与色彩已经开始影响了学院派绘画。他显然是个学院派画家,只有他能 使学院腐朽不堪的传统振衰起蔽,但是学院派却无法了解他和接纳他。这是他一生 中最大的悲剧,同时也是印象派的悲剧。 在印象派的发展史上,莫奈可以说,是其精神领袖,他开创了事物保持最 初印象的先例,使此派画家们在不改变事物本来面目的同时,能够在画面上得到最 原初的感受。“莫奈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晚期至七十年代早期创立了印象主义茴 风。并且只有他一人一生却坚持着印象主义的原则和目标,并且也是唯一在生前赢 得大众实质认可的印象主义画家。他虽是一名反对墨守成规的激进分子,却也是一 个没有任何政治色彩的艺术家。 6 j 其坚信不移地艺术信仰引导他自己和同时代 的画家们度过了敌对和困难的日子,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受到布丹和尤因根德的启 发后,便不再以艺术而以自然来作为判断的基准。他的风景画完全以主题的视觉经 验感知为首要考虑。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他否定并忽视了构图、题材和润饰等传 统的概念。他七十年代是以不加雕琢的手法来显现视觉经验中片断的紊乱素材,杂 陈的彩色笔触同时袭向眼睛,因视觉混合而形成眩目的幻影。莫奈晚年的唾莲作品, 具有壁画的规模,创造出了一种广袤的装饰气氛。他们虽然保持着印象主义的直率, 但是也表现了一种用图像来表达的自然神秘主义。在印象派画家中,没有几个画家 不受莫奈眩灿用色的影响,卡萨特并不例外。而在私交上,对于印象派画家的困难 时期来说,卡萨特无疑在经济上经予莫奈巨大的帮助。由于卡萨特在经济上的宽裕, 以及对印象派绘画的喜爱,使她对收藏此派艺术作品情有独钟。卡萨特对莫奈的画 有独道的判断能力。她虽和莫奈不是特别接近的朋友,但是很早就开始购买莫奈的 作品。卡萨特喜欢莫奈作品中那种罗曼蒂克的气氛,尤其是对作品的构图,她称赞 莫奈以新方法来表现实体,并认为这才是艺术的形式。她觉察到,她应该为美国民 众提供新视觉的水准,而莫奈的画作恰恰展示了当今世纪第一流作品的范例。 雷诺阿作为印象派的一员健将,不管是在得到官方的认可上,还是在以印象画 风作画的作品的销售上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雷诺阿像许多努力奋斗的画家们一样, 在学画初期进行了扎实的绘画训练。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莫奈、西斯莱、巴齐依 ( b a z i l l e ) 常在一起作画,他们向往库尔贝、柯罗( c o r o t ) 及戎金( j o n g k i n d ) 的热烈 奋发,而对格莱尔传统的教学方法感到失望。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雷诺阿已 逐渐形成了个人的风格。他在人物造型上,不用很清楚的轮廓,或粗重的线条表现, 而是以自然写实的笔调烘托出画中的人物与空间,使画面有着似梦似幻却又强烈感 人的效果。“雷诺阿对光线的掌握极佳,因为他是在实地作画而非画室中的空想, 虽然雷诺阿时常和莫奈一起作画,并且采用相同的画旨,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却完全 是两种对物体的感受。”【7 】雷诺阿的画作是光与色斑斓的混合所产生的迷幻,莫 奈的画作是不加修饰的最初印象表露。而在卡萨特作品的光与色中,光让位于色, 色与线的完美结合以及粗重的轮廓线将她与其他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区别开来。有一 段时期,雷诺阿由于对作品中物象不具形的处理手法以及对整个印象派艺术日渐不 满,导致他在- - ) k j k 三年左右开始了将近五年的反思,并不断进行自我训练,在印 象派画法中加上正式而具形的处理,例如伞( 如图1 3 ) 中,物象有了肯定的轮廓, 油彩油而平滑,涂涮层次似琳琅般细致,似乎在尽力模仿拉斐尔( r a p h a e l ) ,同时也 有几分安格尔的面目。这与卡萨特晚期的作品有些许相似之处即都运用平涂的 技法来作画。在雷诺阿的作品中,绘画主题几乎全为女性,画中细节写实而简化成 特写的形式。他笔下的妇女肌肤晶莹如玉,造型多为健康活泼的乡下妇女,有着光 1 6 泽的秀发以及玫瑰般的脸颊,同时具有母性的温柔与家居操劳的贤淑。在他的女性 作品中,表现的多为裸体女性,似乎雷诺阿对裸女有着特殊的喜爱,而卡萨特作品 中的女性,多为含蓄而有修养的上层妇女。 对于毕沙罗来说,或许是由于其宽厚的交友心态i 其待人处世的博大情怀,使 得卡萨特和毕沙罗的友情相当深厚。在某一段时期,卡萨特、毕沙罗、德加经常一 起刻印版画,从而在工作中培养了相当深厚的感情。作为印象主义的元老,毕沙罗 是唯一一个参加过八次印象主义画展的画家,在作画风貌上,他和卡萨特一样,将 自然事物美化,将原初的自然具象化,并且以其特殊的笔触表现自然的纯朴、人格 的崇高。或许是两人的深厚友谊,卡萨特或多或少地在物体、自然事物的表现上受 到了毕沙罗的影响。 在印象派画家当中,与卡萨特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爱德华德加了。在印象派 画风中,卡萨特与德加的作品风格是这_ 流派的一支独秀。早在一八七三年,德加 与卡萨特的结识使得卡萨特的艺术风格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可以说,没有一个画家 像德j n ) j r j 样对卡萨特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不管是在艺术上还是在生活中,德加更 是支配了卡萨特的艺术主张与观点。德加的绘画主要以人物为主,长于用线,并且 注重复杂的光线表现,在众多的印象派画家中堪称人物画的代表。一八三四年德加 出生于巴黎的富裕家庭。在早期的创作中倾向于学院艺术并且对安格尔相当崇拜,一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他开始发展出一种信守拈来的构图。一八七三年 前后,他开始作芭蕾舞女郎的画、女官、着衣的模特、沐浴模特以及酒馆艺人等, 这些人物都是他的主要创作题材,并且在他有生以来基本上以这类题材为主要创作 方向。德加以超然的目光,宛如站在另外一个世界的角度来审视周围的环境,为当 时社会的人情世态、衣食住行留下了丰富的记录。像其他印象派画家样,他作品 里的人物,宛如他使用的粉彩、油画颜料,只是他研究光线、色彩和造型的材料而 已。就技术而言,他是一位伟大的实验家与改革者。他的传统优化的丰富知识积累, 使他得以不断的试用各种不同的媒剂和混合颜料。他也曾经尝试过水彩画、水粉画、 蛋彩画、蚀刻法、直接刻线法、单刷版画、石版印刷法、细点蚀刻法,并使用各种 材料作素描。而色粉笔画是他众多试验中最爱使用的创作方法。德加和其他印象派 画家不同,他对于作品售出与否看得很淡。德加具有极敏锐的观察力及超乎寻常的 记忆力。他所画的那些人物,给人的印象都像是直接写生的作品,而实际却是他在 认真观察之后,凭着记忆默写来创作的。他特别注重第一印象,没有丝毫的矫揉造 作。 至于卡萨特与德加的友谊关系,他们的亦师亦友一直是美术史上的热门话题 卡萨特与德加为什么能够保持这么恒久的友情? 他们为什么在这么长久的岁月 中没有么擦出爱情的火花? 德加一生留下一千多封信,但却从未见过他写给卡萨特 的。对于他们这么亲密的友谊来说,不能不让人生疑。至于卡萨特,也没有留下德 加的片言只字! 据说,卡萨特在逝世前将所有德加给她的信件付之一炬,这个过程 或结果本身就会让人生疑。而最让人怀疑的是,一九一七年德加去世之后,为什么 卡萨特将他所拥有的德加的作品全部转手? 或许仅仅是为了避免睹物伤情吧! 这一 系列的疑问,我们都无法从资料中得知了,因为所有有关德加和卡萨特的文字记载 都已经不存在了。而这正是引起我们对她们二人神秘友谊关注的导火索。我们知道, 卡萨特不管是在作画上,还是在个人观点与主张上,都相当推崇德加。而德加对卡 萨特的作品也赞不绝口。他们两个人有着独立、自尊的强烈个性,并且在看待事物 的方法与态度上,又出奇地相似。可以说,对卡萨特的影响是德加创作风格的拓展。 就一个纯粹的艺术征程来说,他们是最好的合作伙伴。或许正是由于他们对纯洁友 谊的追求,才使得卡萨特与德加在艺术的旅程中越走越远,从而能够在相互激励与 1 鼓舞中,创作出艺术的奇葩! 或许我们可以猜测,卡萨特对德加一往情深,而由于 德加的冷漠才造就了这一感情的缺憾! 或许我们也可以猜测,德加对卡萨特情有独 钟,但认为卡萨特的独立阻碍了其感情的发展,而没有成全艺术史上的罗曼蒂克! 或许我们还可以猜想,他们彼此相爱,但是两人的独立与骄傲使得对感情的向往仅 仅化为观念的渴望! 往事的是是非非已化为乌有,而真实的艺术作品最贴切的向人 们展示了艺术的伟大! 或许我们应该庆幸,卡萨特与德加没有发生罗曼蒂克的爱情 是明智的举措。不管是对于卡萨特还是德加,还是对于接受者的我们来说,都不能 不说是利大于弊的! 而正是有了这样的结局,才使得卡萨特与德加的人格更加美丽! 也使得印象派画史更为完整! 第八章卡萨特与同在欧洲的美国画家 在印象派艺术发展时期,有三位欧洲的美国籍画家,卡萨特自不必说,其他两 位是惠斯勒( w h i s t l e r ) 和沙金( s a r g e n t ) ,这两位在欧洲的美国画家都受到了印象画 派的影响,尽管他们三位都来自美国,但是在作画风貌上有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之 处,对于惠斯勒来说,早期的作品也反映了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扎实和完整,以及 对西班牙与荷兰艺术大师们的敬仰。惠斯勒是英国印象派的杰出成员,在那里他的 绘画沿着具有十分明显的个人特点的道路发展。他把格莱尔的灰色调子和委拉斯贵 支以及库尔贝的丰富色调努力地统一起来,以创作出非常细腻的、低色调的精湛艺 术品。为了这一目的,惠斯勒创造了十九世纪绘画中独一无二的画风。惠斯勒也画 色粉笔画,他所使用的色粉笔画的方式与德加和卡萨特的方法恰恰是另一个极端。 他在威尼斯所画的色粉笔画中,着墨十分精到,是一种绝妙的速写。德加曾批评他 瓦 说:“他只画出了距离,没有画出厚度 ,虽然我们应该承认德加的这个批评是有 一定的道理,但他还是能以简练的手段和准确的意图表现出坚实的建筑和码头上一 些人物的活动和关系,而这就是一个出色的素描家的标志之一。 相对于惠斯勒和卡萨特而言,沙金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在一八七六年, 他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在巴黎看到了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就为之倾倒。随后他 在自己的创作中应用了印象派的一些原理,这种影响在他的风景画中比在他的肖像 画中更为明显,他的肖像画深深受到委拉斯贵支和库尔贝绘画的影响。在十九世纪 后期,这种传统发展成为一种较灵活的学院派画法,但他却不像上述两位画家一样 始终没有远离这些原则。沙金本人的自然笔法是流畅的笔触,他从来不喜欢细碎的 茴面,而这和作为同乡的卡萨特有明显的不同,卡萨特的画面在一般情况下不是在 题材上注重生活中的琐碎,就是在画面中表现所画物体与人的内在情感。在印象派 时期,有时他也运用透明色薄涂这种剪影般的边缘效果。据说他在画高特鲁夫人肖 像时他在最后的时刻突然决定在深色的背景下涮上层薄薄的浅玫瑰红,然后用少 量的绿色使调子变冷。从最严格的意义上来看,这很难算透明色薄涂,因为它实际 上是半透明的。另一种他经常使用的技巧也和德加、惠斯勒一样是刮色修改。他先 画上一个头像,再把它刮到露出画布,然后重画,逐渐画成一种绝妙的、引起人们 联想的造型,每次刮改时都留下一层薄薄的颜料,以便下次能够果断地、胸有成竹 的重画,一气呵成。总体上说,沙金的印象主义与卡萨特的印象主义在某些方面有 相通之处,因为,卡萨特是德加的嫡传弟子,而沙金又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德加的 影响。 从客观上来讲,这三位在欧洲的美国艺术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印象派画风 的影响,并都开拓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领域,我们知道,在卡萨特与惠斯勒的某一创 作时期,印象派的创作方法使得这两位画家声名卓著。 2 0 第九章卡萨特与欧洲美术史上女画家的比较 在欧洲绘画史上,尽管有数不尽的女画家,比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索弗尼 斯瓦安古索拉( s o f o n i s b a ,a n g u i s s o l a ) 、同一时期的拉文尼亚封塔那 ( l a v i n i a ,f o n y a n a ) 、文艺复兴时期的卡特琳娜凡黑姆森 ( c a t e r i n a ,v a n ,h e m e s s e n ) ,十七世纪最出名的波伦那女画家锡拉尼( s i r a n i ) 、同一 时期意大利女画家阿特米谢真蒂莱斯基( a t e m i s i a ,g e n t il e s c h i ) 、十七世纪安特 卫普的克拉拉彼得斯( c l a r a ,p e e t e e r s ) 、十七世纪下半期荷兰花卉绘画最著名的 画家有:奥斯塔维克( o o s t e r w y c k ) 和罗伊斯( r u y s c h ) 、意大利肖像和宗教画家加尔 佐尼( g a r z o n i ) 、十七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静物画家莫伊龙( m o i l l o n ) 、十七世纪荷兰 风俗画家朱狄斯莱斯特( j u d y ,l e y s t e r ) 、十八世纪意大利的沙龙女画家卡里埃 ( c a r r i e r a )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法国画家维吉勒布朗( v i g e e ) 、十八世纪出 生于瑞士的英国画家安吉里卡考芙曼( a n g e l i c a ,k a u f f m a n ) 、十八世纪的西班牙画 家达巴尔克( d u p a r e c )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女画家玛丽莫泽尔 ( m a r y ,m o s e r )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女画家康斯坦斯梅耶 ( c o n s t a n c e ,m a y e ) 、同一时期的玛利亚归莱明比诺易斯特 ( g u i l l e m i n e ,b e n o i s t ) 、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希金斯( h i c h s ) 、同一时代的英 国画家波芙凯特( b o w k e t t ) 、十九世纪英国画家埃米尔玛丽奥斯本 ( e m i l y ,m a r y ,o s b o r n ) 、同时代的英国女画家罗林达厦普勒斯( r o l i n d a ,s h a r p l e s ) 、 拉斐尔前派画家摩根( m o g a n ) 等等女画家。她们有的在艺术上颇有建树,有的在美术 史上声名卓著。而由于种种原因她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名字不能像伦勃朗 ( r e m b r a n d t ) 、鲁本斯( r u b e n s ) 、康斯泰伯尔( c o n s t a b l e ) 、达芬奇( d a ,v i n c i ) 等 等大师一样敲打我们的耳膜。是不是女性的确比男性缺少艺术才能? 还是仅仅因为 以男权为主的传统社会所具有的观念形态里女性不是主要的创造者? 而是被观看、 被注视的对象? 对于上述女性艺术家来说,我就简单地以某些创作母子题材及女性 题材的相关艺术家与卡萨特做一粗略的比较。因为,在某些方面她们的性格、人生 观、创作方法等等方面或许有些相似或相反的倾向。以此为契机对本论文的主人公 来进行一个侧面的阐释。 2 1 文艺复兴之前,不管是男性艺术家还是女性艺术家,载诸史册的并不多见,而 只是一些声望极大的艺术家在美术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姓名。而对于女性艺术家来说, 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艺术、文学的复兴,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索 芙尼斯瓦安古索拉即是一位。像卡萨特一样,这位美丽的女子的作品大多以家人 为主要描绘对象。但与卡萨特不同的是,她做了很多自画像。我们知道,卡萨特几 乎不做自画像,这或许与她们各自的创作目标有相当大的关系。安古索拉擅长肖像 画,通常是家庭成员的肖像。并且还画了大量的自画像,她的自画像包括各种尺寸 和样式,表现她自己弹奏乐器、拿着一本书( 如图8 ) 、画着一幅宗教画等。她也画其 他人的肖像,比如,她的妹妹以及父亲和家人在一起的场面( 如图1 1 ) ,她很注意人 物之间的交流与争论,安古索拉的成熟风格表现为温暖的色彩,洒脱的细节和富有 表现力的眼睛。她所处的时代,正是把表现、性欲和道德高尚等寓意与裸体女性形 象相联系的时代。可以看出,在安古索拉的作品中,表现的是自我的情绪张扬,以 及激情的发泄。而在卡萨特的作品中,并不把表现纯粹的自我作为一种作画的目的。 虽然有时她也表现了某种感情,但她的感情表现是含蓄的,是不容易在深层领域被 诠释的。 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在佛罗伦萨或罗马,那么,对女性艺术家来说, 文艺复兴是发生在波伦纳,而且时间是在十六至十七世纪。拉文尼亚封塔那是一 个非常成功的女画家,也是第一个在意大利知名的波伦纳女画家,她的贡献在于, 她扩大了女画家的创作范围,在肖像画之外,还接受个人或公共的宗教画和神话题 材的委托,甚至创作大尺寸的男性和女性的裸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