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5卷第 1 期 2 0 1 3年 1月 石 油 察 量 参沾 届 PE TROLEUM GEOLoGY & EXP ERI M ENT Vo 1 35 No 1 J a n , 2 0 1 3 文章编号 : 1 0 0 1 - 6 1 1 2 ( 2 0 1 3 ) 0 l - 0 0 0 9 0 8 D O I : 1 0 1 1 7 8 1 s y s y d z 2 0 1 3 0 1 0 2 中国南方海相残 留盆地勘探风险分析与选区评价 徐政语, 姚根顺, 黄 羚, 董 雍, 王鹏万, 俞 广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杭州地质研究院, 杭州3 1 0 0 2 3 ) 摘要 : 中国南 方发育有下海 上陆的多旋回生储盖组合 , 总体形 成了震旦 系下古生界及 中一上古生界 2套大 的海相 成藏组合 : 平 面上形成以江绍一 十万大山断裂为界的南 、 北两大成藏区 , 其中北 区发育 2套组合 , 南 区发育 中上古生界 1 套组 合。平面上古 油藏 与油气 显示分 布受古 隆起 控制 , 油气成 藏经历 了加里 东一海西期生油 、 印支期裂解成气 、 燕山一 喜马拉雅期调 整与改造 3期 以上事件。现今保存的海相油气藏具有明显的残留特征。综合分析认为, 南方海相普遍存在勘探程度低、 技术尚不成熟、 油气成 藏规律认识局限等方面的风险 , 其中常规油气勘探风险相对较高, 海陆叠合盆地勘探风险相对较低, 非常规页岩气勘探风险最 低 , 并 由此对南方海相进行 了评价与有利 区带优选 。 关键词 : 油气勘探 ; 风险分析 ; 选 区评价 ; 海相残 留盆地 ; 中国南方 中图分类号 : T E l 3 2 文献标识码 : A R i s k a n a l y s is a n d p l a y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ma r i n e r e s id u a l b a s in s in S o u t h C h i n a Xu Z h e n g y u,Ya o Ge n s h u n,Hu a n g L in g ,Do n g Y o n g ,Wa n g Pe n g wa n,Yu Gu a n g ( H a n g z h o u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 P e t r o C h i n a , H a n g z h o u , 3 1 0 0 2 3 ) Ab s t r a c t:Mu l t i p l e c y c l e s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g e n e r a t io n,r e s e r v e a n d c a p a s s e mb l a g e s wit h s e a a t t h e b o t t o m a nd c o nt i n e n t a t t h e t o p d e v e l o p e d in S o ut h Ch in a Th e r e we r e ma in l y 2 s e t s o f ma ri n e a c c u mul a t io n a s s e mb l a g e s in c l u d in g Si ni a nt he L o we r Pa l e o z o ic a n d t he Mid d l e Upp e r Pa l e o z o ic On pl a n e ma p,t he s t u d y a r e a wa s d iv id e d in t o 2 a c c u m u l a t io n z o n e s( t h e s o u t h e r n o n e a n d t h e n o r t h e r n o n e )b y t h e J ia n g s h a o S h iw a n d a s h a n F a u l t I n t h e n o h e r n a c c u mu l a t io n z o n e ,2 s e t s o f a c c u mu l a t io n a s s e mb l a g e s d e v e l o p e d,wh il e in t h e s o u t h e r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z o n e o n l y t h e Mi d d l e U p p e r P a l e o z o ic a s s e mb l a g e e x is t e d T h e d is t ri b u t i o n o f a n c ie n t r e s e r v o ir s a n d o il a n d - g a s s h o ws wa s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a n c ie n t u p l if t s P e t r o l e u m a c c u m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e n c e d o v e r 3 s t a g e s o f t e c t o n ic e v e n t s ,f o r e x a m p l e , o i l g e n e r a t in g in C a l e d o n ia n H e r c y n ia n s t a g e s , o il c r a c k in g t o g a s in I n d o s in ia n s t a g e , a n d a d j u s t i n g a nd de f o r mi ng in Ya n s h a n ia n Hima l a y a n s t a g e s Th e p r e s e n t ma r in e r e s e rv o ir s in S o u t h Ch in a ha v e d is t in c t iv e r e s i du a l f e a t u r e s Th e ir e x p l o r a t io n d e g r e e s a r e l o w,t e c h n iqu e s a r e n o t ma t u r e,a n d t h e k n o wl e dg e a b o u t a c c u mu l a t i o n r ul e s is r e s t r ic t e d Th e ri s k s a r e h ig h e r for n o r ma l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o n s,l o we r for ma r in e s u p e r im p o s e d b a s i n e x p l o r a t io n s ,a n d t h e l o we s t for u n c o n v e n t io n a l s h a l e g a s e x p l o r a t io n s T h e ma r i n e s t r a t a i n S o u t h Ch in a we r e e v a l u a t e d a n d t he f a v o r a b l e z o n e s for e x p l o r a t io n we r e p o in t e d o u t Ke y wor ds :0 il a nd g a s e x pl o r a t io n;r is k a na l y s is;e v a l u a t io n o f p l a y;ma r in e r e s id u a l b a s in;S o ut h Ch in a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广布 、 油气显示众多 , 虽历 经 5 O余年勘探 , 但至今仍处于技术方法攻关 与选 区评价阶段 : 油气资源调查工作经历了从常规到常 规与非常规并举 的勘探思路转变 , 探测深度经历 了 从浅层到中深层 、 到深层 、 到深浅层兼顾的转变 , 探 查手段经历 了从地面地质概查 到重磁 电震技术相 结合的普查、 到山地地震技术与钻井技术相结合的 详查几个阶段的转变。目前中国石油已在滇黔北 地区钻探了多个目标 有多口探井获得了常规与非 常规油气发现 , 正逐步总结经验 、 朝着建成南方 页 岩气与常规气先导试验区为 目标的方向努力。本 文对 中国南方海相残 留盆地的成盆背景 、 成藏条件 及勘探风险进行 了分析 , 优选了有利勘探区带。 1 成盆背景分析 综合前人成果 I - 3 , 中国南方海相残留盆地在 成盆历史时期经历过四堡、 晋宁、 广西 、 东吴、 印支、 燕山、 喜马拉雅等多期地质事件。 地层发育经历了 收稿 E t 期 : 2 0 1 2 0 5 - 2 8 ; 修订 日期 : 2 0 1 2 - 1 2 2 5 。 作者简介 : 徐政语 ( 1 9 6 4 一 ) , 男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E - m a i l :x u z y h z p e t r o c h i n a c o n 1 c n 。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 南方、 青藏、 华北等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综合评价与有利勘探区带优选研究” ( 2 0 1 2 B O 5 O 4 ) 和“ 南方地区中小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精细目标评价” ( 2 0 1 1 D 0 7 0 7 ) 资助。 1 0 石 油 寥 劈 弛 届 第 3 5卷 特提斯期前 的陆核 ( 海盆基底 ) 形成、 原特提斯 阶 段的华南陆块群开合与多岛洋盆、 古特提斯阶段的 华南陆内裂陷与陆缘边缘海盆、 新特提斯阶段的陆 缘洋盆消减与陆缘造山前陆 、 特提斯期后 的内陆造 山隆升与滨太平洋陆缘裂陷 6大阶段。具体呈现 盆地基底形成于晋宁期 , 沉积盖层发育于震旦纪一 古生代陆内开合阶段 , 消亡于华南联合大陆形成期 ( 即海陆交互相盆地形成期 ) , 改造于华南陆 内造 山与陆缘非造 山及陆盆发育阶段 。 现今盆地实为 6 个世代的叠合 J 。 1 1 原特提斯海盆发育世代 为震旦纪至加里东期( z s ) 陆内裂陷、 坳陷至 周缘前陆海盆发育世代 , 四堡期前南方处在古陆块 群与原始大洋发育时期, 四堡事件( 即格林威尔事 件 , G r e n v il e o r o g e n ) 后 , 扬子 、 华夏等微古陆块逐渐 形成 、 并逐渐拼碰会聚成华南联合古大 陆, 成为全 球 R o d in ia 超级大陆的一部分 南方海盆基底逐渐 成型。晋宁期后 ( 即 R o d in ia超级大陆裂解事件) , 华南联合古大陆逐渐进人裂陷、 坳陷与周缘前陆盆 地发育世代, 表现为晋宁期华南联合古大陆裂陷海 侵 、 华南内陆海盆开始形成 、 发育有陡山沱组深水 相沉积 加里东早期进入 内陆坳 陷、 发育有牛蹄塘 组海盆相沉积 , 加里东晚期演化为周缘前陆盆地 、 发育有五峰一龙马溪组深水盆地相沉积。 1 2 古特提斯海盆发育世代 海西期( D L) 受加里东期后华南联合古陆顺 时针旋转及 由南半球向北半球漂移双重作用影响 , 自泥盆纪开始, 华南联合古陆沿西南缘早古生代残 留的原特提斯洋盆发生裂解与陆块离散 , 诞生了新 的大洋古特提斯洋。华 南逐渐进入陆缘裂陷 与陆内坳陷海盆发育世代 , 并沿 N E与 N W 两组断 裂方 向海侵 、 形成了系列相间排列的台盆与台地 。 从中泥盆世开始 随着古特提斯洋的不断扩张, 依 次在扬子西南缘孕育 了几条新 的洋壳或过渡壳洋 盆 , 如金沙江一墨江支洋 、 甘孜一理塘支洋 、 哀牢山 支洋 、 八布支洋等。期后延续至 中生代早期 ( 三叠 纪) , 南方大 陆一直为古特提斯洋 ( 包含海槽 与洋 盆) 所环绕, 发育的海盆均与古特提斯洋的活动密 切相关, 大致经历了泥盆纪一早石炭世“ 北挤南 张” 、 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 南消北裂” 和晚二叠 世一 中三叠世“ 南碰北张” 3个重要的演化阶段。 1 3 新特提斯大陆形成与陆缘海盆发育世代 印支期( T 一 J , ) 随着印支 、 华夏等陆块与扬子的 敛合 , 华南联合大陆逐渐形成、 并与北部华北大陆拼 碰, 周缘洋盆相继封闭、 内部早期发育的拼合带逐渐 褶皱造山与隆升, 南方大陆主体逐渐结束海盆沉积 历史、 进入陆内与陆缘前陆交互相盆地发育世代, 中 心区海相地层开始隆升剥蚀与褶皱变形。但大陆西 缘相继裂陷, 进入新特提斯海盆发育世代 , 总体形成 有利于前陆与类前陆盆地发育的世代。 1 4 后特提斯陆内造山期海盆改造世代 早燕 山期 ( J 一 K , ) 随着环太平洋构造域造 山 后岩浆活动的增强 , 南方东部海相地层进入快速隆 升剥蚀与褶皱 冲断变形阶段 , 同期陆内断陷与陆缘 裂陷陆相盆地相对发育 ; 西部总体继承印支期挤压 应力场环境, 延续前陆或陆内坳陷盆地性质, 海相 地层也开始遭受强烈褶皱与隆升剥蚀改造 。 1 5 后特提斯造山后海盆改造世代 晚燕山一早喜马拉雅期( K , 一 E ) 南方基本延续 “ 西挤东张” 应力场环境 , 大体 以建始一彭水一贵 定断裂为界形成东 、 西 2大成盆区域。其中东部表 现为造山后陆缘裂陷应力场环境 陆内走滑拉分与 陆缘走滑伸展陆相盆地发育 , 海相地层以强烈拉张 断陷及剥蚀改造作用为主 : 西部表现为造山后快速 隆升期陆内走滑拉分的断陷陆相盆地应力场发育 环境 , 海相地层及海陆交互相前陆盆地表现为强烈 褶皱 、 冲断走滑裂解以及隆升剥蚀改造为主。 1 6 后特提斯造山带裂解海盆改造世代 晚喜马拉雅期( N Q) 随着南方进入新近纪陆 内走滑隆升断陷与陆缘坳陷陆相盆地发育世代 , 大 陆东部逐渐进入环太平洋构造域粤海陆缘造 山带 裂解后的热沉降阶段, 因而发育陆相新近纪一第四 纪的坳陷盆地, 以发育河 网密布的冲积平原与滨浅 湖相沉积为特征 。大陆西部则随着新特提斯洋 的 封闭及 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造 山作用的 持续 , 总体处于强烈的挤压与快速 隆升状态 , 表现 出强烈的褶皱冲断与大规模 的走滑断裂活动 ( 压 剪 、 张剪 ) 及碱性岩浆侵入 , 出现广泛 的隆升与剥 蚀作用 , 海相地层及海陆交互相前陆盆地逐步演变 为残 留盆地。 由此可见 , 南方海相残留盆地原型于震旦纪一 古生代, 局部延续至中生代。 主体改造于中生代早 期, 今格架面貌定型于新生代, 多数海相残留盆地 发育于中西部继承性隆起区, 海陆相叠合盆地继承 或新生于华南活动大陆边缘区 2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结合以上成盆背景分析, 南方海相残留盆地共 经历 了震旦一志 留纪、 泥盆纪一中三叠世 、 中一新 生代三期成盆与加里东、 印支、 燕山三期盆山转换, 第 1期 徐政语 , 等中国南方海相残留盆地勘探风险分析与选区评价 1 3 所。其中东段发育有余杭泰山、 慈利南山坪等上震 旦统古油藏 _ 7 , 中西段发育有通 山半坑 、 麻江 、 凯 里等下古生界古油藏群 lo - H 。同期上扬子区川中 乐山一龙女寺古隆起则控制 了四川盆地震旦系一 下古生界古油 藏的分布_ l , 其南缘黔 中隆起则控 制了金沙 岩孑 L 、 开 阳洋水 ( 用 沙坝 ) 、 翁安 白斗 山 ( 铅厂) 等上震旦统古油藏的分布。 2 2 中一上古生界油藏分布 进人海西期 , 因受扬子边缘拉裂活动影响 , 其 南缘发育形成了系列黔桂“ 台盆” 景观, 使扬子南 缘连陆台地或孤立 台地逐步演化成沉积期古隆起 , 并 由此控制了南丹大厂 、 隆林安然等上古生界及下 三叠统油藏群 , 成为典型意义上 的自生 自储型原生 海相油气藏I 1 3 。晚古生代一早三叠世扬子南缘台 盆相区生成的油气 大量 向连 陆台地或孤立 台地边 缘运移 , 并聚集于台地边缘的生物礁 、 滩中 , 形成受 岩性与构造双因素控制 的原生构造一岩性油气藏。 印支期扬子区发育 的古隆起 主要有泸州及开 江隆起 两者总体控制了上扬子区印支期的油气运 移指向 围绕隆起核部及其斜坡部位形成 了系列古 生界原生型油气藏 。其 中下志 留统 、 二叠系及 下三叠统烃源岩多于中三叠世进人生气生油高峰, 基本与隆起形成时间( 中三叠世末) 同期; 早期于 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地层中聚集 的石油 , 随着上覆侏 罗系沉积地层的增厚 , 烃源岩大多于印支期进入干 气阶段生烃高峰, 泸州及开江古隆起得到了持续供 烃 在深埋过程中同时也使先期聚集于隆起带内的 石油逐 渐热 裂解 为 天然 气。因而充 注至 晚侏 罗 世古近纪 , 隆起带已聚集成为巨型天然气 田 1 , 表明泸州及开江古 隆起 自印支期 以来一直对油气 运聚起到 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 。 综上所述 可见南方海相原生及次生油气藏分 布主要受控于原型期 生烃 凹陷附近 的古隆起 与古 斜坡。加里东和印支期大隆大坳的古地理背景格 局 , 使得不 同地 区发育 的成藏要素相互 匹配 、 油气 得以聚集成藏 。期后受 南方中一古生界原生油气 藏深埋热裂解 和燕 山一喜马拉雅造 山活动改造影 响, 中一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多已调整与改造成为次 生油气藏与残余油气藏。 2 3 海相油气藏保存 晚侏罗一早白垩世随着燕山运动对中国南方 海相原生油气藏的保存与破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用 大致以湘中一鄂中一线为界。 东、 西部形成了明 显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与改造强度, 古隆起及斜坡 区的改造与油气保存有明显差异。 据地层接触关系分析 , 燕山运动主幕在南方西 部地区主要表现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构造运 动与变形相对较弱 , 具体体现为四川盆地的白垩系 沉积为整体隆升及短期沉积间断 其燕 山一喜马拉 雅期 的金属矿点分布较少 ; 而南方东部广大地区白 垩系与侏罗系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大部分地区上 白垩统直接不整合于中、 下侏罗统甚至更老地层之 上, 沉积盖层表现为褶皱 、 冲断与强烈的抬升剥蚀 , 致使中一古生界原生油气藏长时间剥露与破坏; 从 而使得南方不同历史时期发育的古隆起均遭后期 燕山一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改造与破坏 , 完整的历 史时期古隆起面貌已不复存在 , 古隆起及斜坡带地 区运聚的中一古生界原生油气藏也多遭破坏 , 形成 环古隆起带与斜坡带分布的古油藏或残余油气藏。 但 由于上扬子区四川盆地发育有太古代一元古代 形成 的刚性基底 , 因而具有抗 强烈挤压与变形 能 力 , 加上其远离环太平洋构造域 , 免遭 了华南地区 燕山期强改造过程, 因而保存有中一古生界相对完 好的区域性盖层 , 使得绝大多数被改造的原生油气 藏在后期的构造圈闭中能够重新 聚集成藏形成次 生气藏 , 成为中国南方唯一大型的含油气盆地 。 由此可见 南方海陆相叠合残留盆地油气成藏过 程总体具有多源供烃、 晚期调整 、 动态成藏过程, 现今 保存的油气可能大多遭受过改造与破坏, 现今油气藏 具有明显的残留特征, 属于典型的残留油气藏。 3 勘探风险分析与选区评价 依据主力烃源岩生烃与供烃过程 , 大致将南方 海相残留盆地归纳为海相残 留终止型 、 海陆叠合再 生型与海陆叠合新生型 3种 ( 图3 ) 类型 。其 中, 海 相残留终止型盆地主要分布于 中东 部持续隆升稳 定区( 如鄂西渝东 、 湘鄂西 、 滇黔桂 、 皖浙赣等地 ) , 海陆叠合再生型与新生型盆地主要分布于华南大 陆边缘 或造 山后构 造相对 活动 区域 ( 如川 西、 滇 西、 桂西、 江汉、 苏北等地) 。三类盆地相互叠合区 域十分有限 。 加上不 同类型盆地 地表施工条件 不 一 、使用的勘探技术手段不尽相 同, 勘探程度与认 识程度存在 明显差异 1 , 获得 的勘探成效 与经 验也不尽一致 , 潜在风险不同, 主要突现在 : ( 1 ) 南方海相地层总体勘探程度较低、 中深层 探井密度每 1 0 0 0 0 k m 仅为 1 3口, 二维数字地震 密度不过 2 2 1 m k in 。又因裸露 区多 山地、 物探 及钻井技术一直处于攻关阶段 加上仅限于海相领 域, 因而勘探成本高、 勘探程度较低, 勘探风险高; 平原区因地势平坦, 多具海陆相兼探条件, 特别是 第 1期 徐政语, 等中国南方海相残留盆地勘探风险分析与选区评价 l5 乌 龙 井 云 参l井 双 井 秧 1 井 桂 中l井 瑞 参l井 项 目 钻 前 钻 后 钻 前 钻 后 钻 前 钻 后 钻 前 钻 后 钻 前 钻 后 钻 前 钻 后 l C l, 样 式 冲起与断滑 圈 冲断构造 断弯褶皱 冲断构造 断弯褶皱 冲断构造 断弯褶皱 冲断构造 断展褶皱 断弯褶皱 冲起构造 侵入体 构造 类 闭 f , 1 型 南北走 破碎 不对称 三叠系覆盖 向的穹 冲断背斜 断背斜 断背斜 穹隆状 断背斜 背斜 的古生界潜 断背斜 断背斜 双层断 不存在 背斜 隆背斜 断背斜 山型构造 圈 闭 落实 较落实 不落实 不落实 不落实 较落实 不落实 情况 钻探 对后期挤压冲断走滑 原有的断背斜轴部实 受到燕 山期辉绿岩 对二叠纪末苏皖运动在本区 圈闭形成晚于油气运聚成 失利 对背斜圈闭改造估计 际为逆冲断层破坏 , 穿刺破坏以及喜马 引起的地层抬升剥蚀或沉积 原有的双层背斜实为 不足 ,影 响 了圈 闭完 拉雅 期 抬 升 改造 或 间 断影 响估计 不足 ,未预 测 藏期 ,靠近 断裂 带改造 活 不同岩 性 间的界 面反 原因 现为不完整背斜 到 P 2 ch 、T, -T 2b缺失,需新 动强烈,保存条件差,不 射假象 整性及闭合度分析 破剥蚀坏 处于生物礁相带主体 认识秧坝构造发展史 图4 中国南方大陆海相残留及海陆交互相盆地深井钻前与钻后圈闭对比 F ig 4 Co mp a r is o n o f t r a p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d e e p we ll d r illin g in ma r in e r e s id u a l a n d p a r a lic b a s in s in S o u t h C h in a 表 1 中国南方大陆海相残留与海陆叠合盆地( 坳陷) 区带综合评价与优选标准 Ta b le 1 Co m p r e h e n s iv e e v a lu a t io n a n d o p t imiz a t io n s t a n d a r d o f m a r in e r e s id u al a n d ma ri n e co n t in e n t a l s u p e r imp o s e d b a s in s( d e p r e s s i o n )i n S o u t h C h in a 区带优选标准 ( 表 1 ) , 并对 区内 目前仍未取得勘探 突破的主要盆地或坳陷进行 了综合评价( 表 2 ) , 最 终优选构造变形相对较弱 、 “ 盖保” 条件相对较好 的黔南南部长顺 凹陷、 桂 中坳 陷中西部 、 南盘江坳 陷秧坝凹陷、 湘 中涟源一邵阳坳陷作为海相残 留盆 地裸露 区的有利勘探 区带 ; 优 选楚雄 盆地盐丰 凹 陷、 江汉盆地当阳坳陷 、 鄂西渝东 ,J J J I 复向斜 、 萍乐 坳陷作为常规油气勘探的海陆叠合盆地有利区带。 此外 结合南方页岩及煤层厚度 、 烃源条件 、 储 集条件 、 埋深以及地面地理条件等拟订 了非常规天 然气选区标准( 表 3 , 4 ) , 优选了滇东北坳陷 、 黔中隆起 、 黔北坳陷、 黔南坳陷黄平浅凹、 独山鼻状 凸起北部、 鄂西渝东及湘鄂西作为页岩气或煤层气 勘探 的有利区带 。 4 结论 1 ) 南方海相残 留盆地共经历 了原 、 古 、 新 3大 特提斯演化阶段与 6个盆地世代 , 发育 了多套烃源 岩及多套区域盖层 形成 了震旦 系一下古生界及 中一上古生界 2套成藏组合。其平面展布受 区域 构造体系控制 总体 以江绍一十万大山断裂为界 , 以北发育 2套成藏组合 , 以南主要发育中一上古生 界 1套成藏组合。 2 ) 依据原生 主力烃源岩生烃史 , 将海相盆地 划分为海相残 留终止型 、 海陆相叠合再生型与陆相 新生 3种类型 , 其 中海相残 留盆地主要分布于大陆 隆升稳定区。 海陆叠合及陆相新生盆地主要分布于 大陆边缘活动区。 3 ) 结合以往勘探成果与经验 , 认为南方海相 普遍存在勘探程度低、 技术尚不成熟、 油气成藏规律 认识尚存在局限性等三方面风险: 其中海相残留盆 地以残留油气藏为主, 勘探风险相对较高, 评价工作 应以“ 盖保” 为核心: 海陆叠合盆地因存在原生、 次生 与新生多源与混源成藏的条件, 因而勘探风险相对 较低, 评价 工作应 重视 “ 源+ 盖保” 条件: 非常 规天然气 因勘探技术 日渐成熟 正进入试采与寻找 1 6 石 油 雾 嚣 沾 厦 第 3 5卷 磊 l xl 0IRil l - 陷秧 坝 凹陷 ;4湘 中 涟 源 、邵 阳 坳 陷 ;5楚 雄 盆 地 盐 丰 凹 于等 于 t, 发 育 ,地 层 嚣 小一 I 慧 江 汉 盆 地 当 阳坳 陷 8鄂 西 渝 东 利 川 复 向 斜 I9萍 乐 、 箜 掌 耄 、产 箱 幂蓑 中 等 饰 骣 摩 稿 守 l l IJ 1, 畜 垂 鎏一 #k T-1 0 5 xl O t11 xl O4 tk2 中等 錾 陷环江浅凹、宜山断凹中部、柳江低凸起、红渡浅凹南部; 部盖层、大 抽气资烬量 毒 。 较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溱潼凹陷;鄂西渝东;南盘江坳陷向 气水下渗 () s, 品 有 阳凹陷、峙浪一百包凹陷带;楚雄盆地平川一云南驿推覆 影响中等、 资源丰度( 箸 利 带、双柏凹陷、牟定斜坡、永仁凹陷、黑井凹陷、东山凹陷; 剥蚀强度 5) 。 区 思茅盆地景谷洼陷、景星一江城凹陷;江汉盆地沉湖坳陷 中等 黔南坳陷黄平浅凹 、 贵定 断阶、 独山鼻 凸北部 ; 桂 中坳陷 罗城低 凸起 、 柳城斜坡 、 宜 山断 凹东 部 、 象州 浅凹 ; 南 盘江 缺 少 盖 油鲁 湄暑 , l 、 走 滑 及 处 于 烃 坳陷 板街凹 陷、 西林凹陷、 东南断隆西南缘田林一百色一 层、 大气水 J 、 一 压扭 性 断层 源 与 储集 体 远 田东一带、 渠围一百更背斜带、 潞城 凹陷; 湘南零陵坳陷; 下 渗影 响 、 发育, 地层配置相对不 大 景 湘鄂西; 苏北盆地海安、 高邮、 洪泽 、 盐城凹陷; 十万山盆地 大、 剥蚀强 , 改造强烈、 好的相带发 区 北部坳 陷、 南部龙因背斜带 ; 黔西南坳 陷、 思茅 盆地普文洼 度 中等 ” 产状陡倾 育区 陷 、 勐 醒凸起 表 3 中国南方大陆海相 残留盆地 ( 坳陷 ) 页岩气区带综合评价与优选 标准 Ta b le 3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u a t i o n a n d o p t i mi z a ti o n s t a n d a r d o f s h a le g a s z o n e s i n ma r i n e r e s i d u a l b a s i n s( d e p r e s s i o ns )i n S o u t h C h i n a 表 4 中国南方大 陆海相残 留盆地 ( 坳 陷) 煤层气 区带综 合评 价与优选标准 Ta b le 4 C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l u a t i o n an d o p ti mi z a tio n s t a n d a r d of co a l b e d g as z o n e s i n ma m e r esi d u al b a s i n s( d e p r e s s i o n s )in S o u t h Ch i n a 富集高产及商业探索运行阶段, 勘探风险最低。 4 ) 经综合评价优选黔南坳陷长顺凹陷、 桂中 坳 陷中西部 、 南盘江坳陷秧坝 凹陷 、 湘 中涟 源一邵 阳坳陷作为海相残留盆地裸露区的常规资源有利 勘探区带 优选楚雄 盆地盐丰凹陷 、 江汉盆地 当阳 坳陷荆门探区、 鄂西渝东利川复向斜、 萍乐坳陷作 为海陆叠合盆地常规资源的有利勘探区带。优选 滇东北坳 陷、 黔中隆起 、 黔北坳陷、 黔南坳陷黄平浅 凹、 独山鼻状凸起北部、 鄂西渝东及湘鄂西作为南 方页岩气与煤层气有利勘探 区带。 参考文献: 2 高瑞祺, 赵政璋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及勘探前景 M 北京 : 石油工业出版社, 2 0 0 1 : 3 2 1 马力 , 陈焕疆 , 甘 克文 , 等 中国南方 大地 构造和海相油气 地 质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 0 0 4 : 3 - 1 9 ( 下转第 2 3页) 第 1 期 胡纯心, 等长岭凹陷多环坡折地貌发育特征及对沉积过程的控制 2 3 4 5 6 7 8 9 1 0 【 l 2 1 3 Ca t u n e a n u O S e q u e n ce s t r a t ig r a p h y o f cl a s t ic s y s t e ms : co n ce p t s , me rit s , a n d p i t f a l l s J J o u rna l o f A f rica n E a r t h S ci e n ce s , 2 0 0 2, 3 5 ( 1 ) : 1 4 3 C a t u n e a n u O, Ab r e u VB h a t t a ch a r y a J P, e t a 1 T o wa r d s t h e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o f s e q u e n c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J E a r t h S ci e n ce R e v i e w, 2 0 0 9, 9 2 ( 1 2 ) : 1 3 3 De p t u ck M E, S t e f f e n s G S, Ba rto n M , e t a 1 Ar ch it e ct u r e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u p p e r f a n c h a n n e l - b e l t s o n t h e Nig e r De l t a s l o p e a n d i n t h e A r a b i a n S e a J Ma rin e and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 2 0 0 3, 2 0 ( 6 8 ) : 6 4 9 6 7 6 S a il e r A H No a h J T, Ru z u a r A P, e t a 1 L in k e d l o w s t a n d d e l t a t o b a s in f l o o r f an d e p o s it io n,o ffs h o r e I n d o n e s ia: A n a n a l o g f o r d e e p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 s y s t e m s J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2 O O 4 , 8 8 ( 1 ) : 2 1 4 6 林畅松 , 潘元林 , 肖建新 , 等 构造坡 折带断 陷盆 地层序 分 析和油气 预测 的重要概 念 J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 大学 学报, 2 0 0 0 , 2 5 ( 3 ) : 2 6 0 2 6 4 刘豪 , 王英民 准噶尔盆 地坳 陷湖盆坡折 带在非 构造圈 闭勘 探中的应用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 0 0 4 , 2 5 ( 4 ) : 4 2 2 - 4 2 7 向雪梅, 王华 , 王家豪, 等 歧北凹陷古近系构造坡折带对 圈闭 的控制作用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 2 0 1 1 , 3 8 ( 3 ) : 3 1 4 3 2 0 刘豪 王英 民 王媛 坳陷湖盆坡 折带特征及 其对非构造 圈 闭的控制 J 石油学报 , 2 0 0 4, 2 5 ( 2 ) : 3 0 - 3 5 刘豪, 王英民, 王嫒, 等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研究及其意 义 J 沉积学报 , 2 0 0 4, 2 2 ( 1 ) : 9 5 1 0 2 吕大炜, 李增学, 孙静, 等 浅析陆相湖盆坡折带理论及其对沉 屯G G雹G ( 上接 第 1 6页) 3 4 5 6 7 8 9 1 O 1 2 1 3 雹G 岜G鬯G 积的控制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0 8 , 2 7 ( 3 ) : 7 0 7 2 王英民, 金武弟, 刘书会, 等 断陷湖盆多级坡折带的成因类 型 、 展布及其 勘探 意 义 J 石油 与天 然气 地质 J 2 0 0 3 , 2 4 ( 3 ) : 1 9 9 2 0 3 辛仁臣 , 王英民 松辽盆地北部青 山口一姚家组西部坡折 带 成因及演 化 J 地球 科学 中 国地 质 大学学报 , 2 0 0 4, 2 9 ( 5 ) : 6 2 1 6 2 4 杜江峰 , 刘 招君 , 董清水 , 等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 区晚白 垩世坳 陷盆地坡折带研究 J 1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2 0 0 2 , 3 5 ( 2 ) : 1 7 0 1 7 5 王颖 , 王英 民, 王晓洲 , 等 松辽盆地西部坡折带 的成因演化 及其对 地 层 分 布模 式 的控 制 作 用 J 沉 积 学 报 , 2 0 0 5 , 2 3 ( 3 ) : 4 9 8 5 0 5 杜学斌, 解习农, 任建业, 等 松辽坳陷湖盆环状坡折带发育 特征及对沉积过程控制 J 海洋地质与第 四纪地质 , 2 0 0 9, 2 9( 4 ) : 1 5 7 1 6 4 焦里力, 俞昊 , 任涛 长岭凹陷腰英 台油田腰西区块青山口组储 层沉积微相研究 J 石油实验地质, 2 0 1 1 , 3 3 ( 3 ) : 2 4 9 - 2 5 4 宫雪 , 沈武显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坳 陷层油气 成 藏耦合与成藏模式解 析 J 石油实 验地质 , 2 0 1 2 , 3 4( 6) : 5 7 5- 5 81 张彦霞, 李海华, 王保华, 等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 输导体系研究 J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1 2 , 3 4 ( 6 ) : 5 8 2 - 5 8 6 周卓明 王保华, 朱廷祥 , 等 长岭断陷火石岭组烃源岩特征及 勘探远景分析 J 石油实验地质, 201 2 , 3 4 ( 6 ) : 6 1 3 - 6 1 7 ( 编辑黄娟) 马永生 , 陈洪德 , 王国力 , 等 中国南方层序地层与古地理 M 北 京 : 科学 出版社 2 0 0 9 徐政 语 姚根顺 郭庆新 , 等 黔南坳陷构造 变形特征及 其成 因解析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2 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老年医学护理康复竞赛题库及答案
- 桃花源记课件重点字
- 国企银行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药品监管笔试备考冲刺卷2018
- 2025年协会财务岗位笔试中的法律法规知识预测题
- 2025年跨国公司招聘区域经理面试技巧与模拟题集
- 2025年殡仪专业考试模拟题及解析
- 公务员选岗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题答案及分析
- 校长述职报告课件
- 眼的生物化学讲义
- GB/T 3098.15-2023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
- 陈琦《教育心理学》课件
- 封头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 护理副高职称答辩5分钟简述范文
- (3)-2-1-药物的跨膜转运
- 幼小衔接资料合集汇总
- 八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测试题
- GB/T 28575-2020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63~355)
- 储油罐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表
- 传媒公司员工劳动合同(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