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菌落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培养基上只能长出一种菌落B.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可能由几种细菌共同形成C.细菌形成的菌落都有明显的颜色D.霉菌形成的菌落有的呈蜘蛛网状2.想检测硬币上有没有细菌,需要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此步骤属于细菌培养过程中的()A.配制培养基B.灭菌C.接种D.放在适宜环境下培养3.夏天,馒头放久了会长出霉菌,霉菌的菌落常常呈()A.絮状或球状B.绒毛状或杆状C.蜘蛛网状或螺旋状D.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4.誉有“中国双孢菇之乡”的山东莘县种植的双孢菇闻名遐迩。双孢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不包括()A.水分B.温度C.有机物D.阳光5.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下列四种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你认为哪一方案更能说明问题?()A.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B.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C.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D.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后放在无菌条件下6.下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B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C.A处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D.B处可能是由一种霉菌形成的7.在、三个培养皿中,加入含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见下表)。实验结果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是()培养皿培养基成分培养皿中的菌落数/个琼脂、糖类35琼脂、糖类和维生素250琼脂和维生素0A.培养皿和B.培养皿C.培养皿和D.培养皿和8.(xx江苏苏州)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右上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探究创新9.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检测环境:手和教室内的空气。实验设计: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取1支无菌棉棒,擦拭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将1、2、3号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2)设计3号的目的是,它最适合与号实验组形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3)科学地讲,3号是否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理由是。10.口香糖因具有芳香、清甜、耐咀嚼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零食,咀嚼它可以起到清洁口腔、清新口气、活动面部肌肉、舒缓情绪等作用。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口香糖对口腔的清洁作用与咀嚼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资料显示,口腔中主要的菌群为细菌、放线菌,这两个菌群的菌落多少可以反映口腔微生物的变化。探究小组决定在采样对象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每隔5分采样一次。实验过程消毒:将移液管、培养皿等仪器和试剂都按医用要求进行消毒。采样:每隔5分在采样对象口腔内的不同位置用棉签蘸取口腔液,溶于2毫升生理盐水中,制成菌液。培养:用移液管将菌液等量分置于5个富含营养液的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计数、计算:在菌落计数器上点数并计算出5个样品的平均值,再转化为百分数(起始口腔菌落数记为100%)。记录数据如右上表:取样时间分051015细菌/%10090.6579.89124.66放线菌/%10090.9480.26115.72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应该为左右。(2)结合本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请你为经常咀嚼口香糖的人提一个合理的建议:。(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结果还不够精确,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我们还可以选择哪个时间段再进一步探究?。A.05分B.510分C.1015分D.15分以后参考答案知能演练提升1.D2.C3.D4.D双孢菇为真菌,其生长不需要阳光。5.D6.C7.D8.C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将来与含有抗生素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还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或抗生素的种类。9.答案 (1)手上和教室内的空气中细菌数量一样多吗(2)形成对照2是否接种细菌(3)不能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