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清代广西社仓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清代广西社仓研究清代广西社仓研究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向:经济问题 年级:2003 级研究生:岳现超导师:黄振南教授 中文摘要 社仓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仓储形式,起源于隋朝所设义仓,因设于民间, 故也有社仓之称。南宋朱熹立社仓法,为后世沿用,标志着社仓的复兴。因其在 管理、 谷本来源及分布位置上有更加 “近民” 的优点, 可以弥补常平官仓的不足, 故自其出现后,便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广。由于清代各帝王都十分重视仓 储,社仓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仓建设在便民、为民的同时,也成为统 治者治民的一个重要工具。 本文主体包括五部分。首先介绍了清代广西社仓的发展演变。广西仓储思想 及实践活动在清代以前早已有之。清初由于广西社会现实和边疆军民建设的需 要,以及各帝王重储思想,还有地方官员的积极响应,为清代广西社仓的兴起提 供了有利的历史条件。清代广西社仓制度的演变,大体上以咸、同兵燹为界点, 经历了发展与衰落两个历史时期。社仓的兴衰大致和有清一代的盛衰是相一致 的。雍正、乾隆朝,是广西社仓发展的黄金时期。咸、同兵燹后,由于时代发生 重大的变化,自然灾害频繁,人民日益贫困化,小农经济受到冲击,加之世界资 本主义的入侵,都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仓制度虽有复兴,但最终走 向衰落。 第二部分对清代广西社仓建设的要素作了具体分析。从性质、分布特点、谷 本来源和运行管理四个方面来展开。清代广西社仓在清代前中期虽然“择里中信 实者为有司出入。 ”但是,其官办色彩明显,这是清代广西社仓的一个重要特点。 咸、同兵燹以后,广西社仓官办的性质弱化,民间力量显现。在分布方面,广西 社仓有多与巡检司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市镇;并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影响波及到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等特点。清代广西社仓的谷本来源大体上有常平仓谷、军事缴 获、民间捐助、公田之租、息谷还仓、截取漕粮和按田而纳七个方面。其中常平 仓谷和民间捐助、按田而纳三种形式对广西社仓较重大。在具体的运行管理中, 社仓还与保甲等形式结合在一起,效果明显。 对清代广西社仓的历史作用作出评价, 是本文的第三部分。 社仓作为社会保障当中的重 要一环,在司乡养事、救灾济贫和乡村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乡村控制方 面,本文作了较多的论述。指出,随着封建集权的强化,社仓与其它社会资源都被纳入到帝 国治理的范围之中,对广西社会乃至整个中国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 第四部分把广西社仓与同时代的江南、 云南社仓进行对比。 清代广西社仓与同时代的江 南、云南社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地社仓的建设,从外部来讲都受战乱、自然灾害等环境 的影响;从其自身来讲,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都出现了管理腐败、经营不善等问题;从实际 效用上讲,都对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都为封建统治者所利用。三地社仓因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自然地理差异、以及民间力量的强弱等因素的影响,使各地社仓建 iii 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广西社仓认识,乃至对整个清代历史的了解。 结语部分认为, 社仓建设思想是我国古代制度文明建设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 种重要的仓储形式,社仓丰年敛、凶年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社会良性运行、缩小贫 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作用。清代广西社仓由盛而衰的历史充分表明,在小农经 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政治的清明、社会的安定对制度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当前,中 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对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村繁荣是有着重大 历史意义的政举。虽然社仓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已不可能再重现。但是,它的影响依然 存在。它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农村各种医疗保险,合作组织,以及农村发展基金,在 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社仓。只不过,封建小农时代的积谷备荒,已演变成市场经济的 货币化储备。 关键词:清代; 广西;社仓 iv thestudy on guangxiss warehousestoragestoragein the qing dynasty major: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research oriertation: economic issue grade:2003postgraduate: yue xian- chaotutor:professor huang zhen- nan abstract warehouse storage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grain storage in ancient china, it originated yi- cang which established in sui dynasty .because it was set up in civil,it is also known as a community warehouse. however,yi- cang moved into the city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period,warehouse storage did not exist .in the south song dynasty zhu xi established the rules of warehouse,following with generations,marking the positions of rehabilitation of warehous. because of its management,the source of grain and location of distribution were more near peasants,it could often compensate for the lack of chan- ping official storage, and since its emergence,successive rulers of every dynasty would pay attention and promote. it not only ease poverty of peasant and ease worried mood of the emperor for increasing countrys wealth , the warehouses would be built ;for enhancing countrys foundation , the warehouse would be built. sinceemperor had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warehouse in the qing dynasty,the building of warehouse got the highest level. and the building of warehouse was convenience for peasants,meanwhile,it had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rule tool for the rulers. papers include five main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of guangxis warehouse in the qing dynasty . guangxis warehousing thinking and practice before the qing dynasty had been existence .because of the social realities in guangxi and the building needs of border and the ideological consideration of imperial storag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 and local officials positive response ,these provided favorable positions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the rise of the qing dynasty in guangxi . the evolution of guangxis warehouse system had difference ,the war of period of emperor xianfengd and emperor tongzhi was the turning- point. it could divide two period of developing and declining.the developing and decling of warehous kept unanimity with the developing and decling of qing dynasty .the period of emperor yong zheng and qianlong was the golden age of development of guangxis warehouse . whether in the building of systems, or in the distribution of warehouse、operation and practical utility. after the war of period of emperor xianfeng and emperor tongzhi , major changes had occurred ,for example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the growing impoverishment of the people, smallholders agriculture was under attacking,and external nationracesinvasion,these had a long- term impact to then society, despi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warehouse system, but it eventually declined . the second part specifically analysised elements of warehouse constructions of guangxi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paper inspected warehouse constructions of guangxi from the nat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ources of grain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of qing dynasty guangxis warehoous choiced local honest and prestige people to manage warehous.however,its official color was evry obvious. this was a ver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xis warehouse in the qing dynasty. after the war of period of emperor xianfengd and emperor tongzhi, official positions of guangxis warehous were v declining,the civil power was revealing .in the distribution,compared to other forms of storage forms ,for example chang- pin storage andyi- cang so on,warehouse storage also ha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 grain source of guangxis warehouse in qing dynasty was largely from the grain interest of chang- pin storage, military seized, civil contributions, gong- tian rent,and grain interest of warehouse and cutting cao- liang . the two forms of the grain interest of chang- pin storage and civil contributions had very more significant meaning to guangxis storage . in concret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warehouse storage was link up to the form of bao- jia to get more obvious domination effect . the third part overall evaluated the historic role of guangxis storagein the qing dynas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arehouse storage had important meaning in sustaining the capacity of rur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the population, relieving the poverty and villagescontrol so on. particularly in rural control, the paper had more exposition .the paper thought that warehouse and other social resources had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scope of empire governance with feudal authoritarian strengthening ,whats more ,warehouse indeed produced important historical impact to guangxi society and the entire chinese community . the fourth part compared guangxis warehouse with the warehouse of jiangnan、 yunnan in the same time . they had some links and some distinction . to the warehouse building, they externally are affected by war, natural disaster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from their own perspective, in the actual process of operation is a management corruption, mis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from a practical utility speaking, to the feudal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for feudal rulers. to the positions of all three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vary,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and civil forces strength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have emerged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arehouse building different outlook. by comparison ,we can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guangxis warehouse ,and even to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conclusion was the final part. the thinking of warehouse construction was the very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systems.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storage, warehouses allocated in harvest anddistributed in bad year, from china, saying china ,warehouse had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society,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alleviat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by guangxis warehouse in the qing dynasty from the prosperous to the depression ,it shows that the ching ming political and social stability have important impac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in the small- peasant- dominated feudal times . at present, china is constructing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it is a major achievement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measures to improving rural vi areas and promoting rur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ing rural prosperity . although the warehouse in todays society which has a market economy can not reappear. however, its effects remain existence. it left us far- reaching inspiration . various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funds, in a sense, are also a “ warehouse” . however, it has evolved into a market economy monetary reserves from small farmers storing grain against natural disasters in feudal era . key words: qing dynasty;guangxi;warehous storage 10 前前言言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灾患频仍,有关水旱灾害的记载充盈各种史籍。人们 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以及进行简单再生产,历来就注重积谷备荒。社仓作为一 种重要的民间仓储形式,其创设亦因此而起。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社仓建设 因社会所需,应时而兴。到了清代,其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兴亡得 失当值得我们反思总结。 在展开清代广西社仓研究之前,先对有关广西社仓研究的一些概念进行界 定、说明,并勾勒出前人已有成果,以明本论题写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 写作思路作一概述。 (一)本选题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1.清代与广西 本文所讨论的清代,是指从 1644 年清王朝建立至 1912 年清帝国覆灭。时 间跨度为 268 年。有时,为了论述的必要,适当上溯至唐宋,或下延至民国。 以有清一代的广西社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有利于弄清其历史发展的脉络, 并分析其历史价值。 本文所讨论的广西,是指康熙二十年(1689)才真正归入清朝版图的广西, 为清政府管辖的 18 行省之一。清政府在广西设苍梧、右江、左江三道。苍梧道 辖桂林、平乐、梧州 3 府;右江道辖柳州、庆远、思恩、泗城 4 府;左江道辖南 宁、浔州、太平、镇安 4 府。另有郁林直隶州和上思、百色直隶厅。全省 11 府, 共辖 14 州、49 县。 2.社仓及其它 “社” , “土地之神也。 ” 1 社由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的氏族脱胎而来, 最早源于人们对土地的自然崇拜,春秋战国往往用“社稷”一词代表“国家” 。 2 社的本意是“封土立社而示有土尊。 ” 3 后来演变成“一种居民组织,二十 五家为一社。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自莒疆以西,请教千社。 ”4 “仓”则指粮仓。 商君书去强 : “仓、库两虚,国弱。”5到后来,因储 存对象的不同,仓又可分为粮仓、盐仓等。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粮仓。其中粮食 主要是指谷、米、豆、杂粮等。 “社仓” ,也称义仓,其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源于隋朝。 通典记载: “请 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于当社造仓窖贮之,若时或不 1 舒新城等主编: 辞海 ,中华书局 1981 年版第 2108 页。 2 薛英群: 居延汉简中的“ 社” 及其源流 ,载兰州学刊1984 年第 3 期。 3 马新: 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里社 ,载文史哲1998 年第 5 期。 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1998 年版第 26 页。 5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1998 年版第 253 页。 11 熟,当社有饥谨者,即以此谷赈济。 ” 6义仓设于民间,故有社仓之称。但随着 隋唐时期义仓移至城市,社仓不复存在。南宋朱熹立社仓法,为后世沿用,标志 着社仓的复兴。有清一代,社仓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史学界对社仓概念的界定,因学人研究的视角与兴趣而异。有人认为社仓是 “传统社会备荒仓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也有人把它看作“一种重要的社 会保障制度,对缓解农村贫困,促进社会稳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 8王笛则把 社仓作为“公共领域” 9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研究,把社仓与商会、祠庙、会 馆、书院、慈善、农会、公社、文化组织、教育组织等等都看作公共领域研究中 的重要课题。萧公权则认为: “清朝一如历代帝王深知乡村控制的重要性,往往 借助社仓帮助农民缴税与消灾。里甲和社仓实可被视为对乡村作经济监控的工 具。 ”10笔者以为,清代广西社仓是清政府实现其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封 建集权强化的一个表现。总之,社仓研究的视角是多维的,不同的角度往往会得 出不同的结论。 3.社仓与常平仓、义仓的关系 “常平仓”一词最先出现于汉书食货志,是指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 价, 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 籴, 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 以免谷贱伤农, 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 西汉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建议于西北边郡筑仓贮谷,谷贱时增价籴进,谷贵时减价 粜出,常平仓的设置是政府实行调控手段的一种表现。 “义仓”始于隋开皇五年(585),由度支尚书长孙平提议创建。当社立仓, 又被称为社仓。义仓积谷来自于按亩摊派,并由官吏进行管理,和常平仓差别不 大。直到宋代,朱熹参考王安石青苗夏放秋敛之法,由社民出谷自理,官吏仅司 稽核,于是义仓、社仓开始行分立。然有时义仓之性质,仍于社仓同。清代要求 设于城镇者为义仓,设于乡村者为社仓。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至如清代陶澍所办 之丰备义仓,则仍是社仓性质也。义仓在清代首先成立者为雍正四年(1726)之 两淮盐义仓。 6 唐杜佑: 通典卷十二食货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70 页。 7 黄鸿山等: 清代社仓的兴废及其原因 ,载学海2004 年第 1 期。 8 黄鸿山等: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第 4 期。 9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最早于 20 世纪 50 年代,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 特提出。汉娜阿伦特把人的活动分为三种:劳动、工作、行动,认为“劳动的目的是维 持生命,生命是劳动的动物的最高价值。劳动和工作都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采取的活动 模式。 而行动实际上是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前两种基本属于私人领域,后一种基本属 于公共领域。1962 年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给公共领域 下的定义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 但私人随即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 以便就基本上已经 属于私人的、 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 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 10 萧公权: 中国乡村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 1960 年版。 12 从事社仓的研究还必须弄清楚社仓与常平仓、义仓之间的关系。作为民间仓 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仓与常平仓、义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者有明显的 区别: 第一,从分布及性质上看。社仓设立于县的地域范围内,为官绅共管。社仓 虽在民间设立, 但官方要进行监督, 是常平仓的补充。 社仓设于乡村, 名为民办, 公举所管之人, 实际上政府的干预、 监督较多, 这也是清代社仓的一个重要特点; 清代常平仓只设立于府、县城,完全归官方所有;义仓设在州县和乡村,完全由 士绅管理。义仓主要由绅商捐资设立,政府只作提倡,而不作硬性规定。可归于 民间自救一类。完全归官方所有是常平仓与社仓、义仓的最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从谷本来源上看。社仓积谷,以民间自行输纳为主要来源,历朝都曾 议定奖励民间捐谷的办法,按捐谷数额,或免差役,或给匾,或给顶戴,或给花 红。 另外, 往往有官拨谷本。 关于常平仓谷的来源, 有人认为以捐纳谷最为重要; 也有人强调库银采买或劝输的地位。另外有人指出“在清代各朝常平仓谷的主要 来源是不同的,康熙主要采用劝谕官员乡绅等捐输的办法,乾隆主要动用库银采 买,雍正则以劝输为主,兼用他法。” 11义仓作为一种民间的仓储,除了由富 户和商人等捐输兴办外,或取之于民,按户之贫富分担,或以族、村、镇的公共 财产如祖尝田、埠租、铺租等收入来购买仓谷,这类仓谷大都由民间自行管理, 是民间自救的主要赈贷来源。 第三,从作用上看。常平仓作为国家为贮粮备荒、调节粮价而设置的仓库, 主要通过对粮食的“丰敛欠散”以调节与稳定市场价格,平粜和赈济为常平仓谷 的两大用途。学术界普遍认为, “常平仓谷的灾后买补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粮仓空 虚、挪用谷价,另一方面也是出于防止粮食储藏过久而发生霉变,具有推陈出新 的作用。” 12不过有的学者认为“仓储也不可采买过多,否则过多的官粮储备 会造成民间米价腾贵。认为仓储积谷的丰否往往关系到灾情减弱的快慢、小农经 济复苏的速缓、社会秩序从动荡到安定的早迟,因此,由于常平仓制度把救济放 在稳妥、可靠、坚实的基础上,效果更加显著。社仓作为自愿结社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自救性合作组织,不但用于赈贷、赈粜、赈济亦可用来养恤。” 13其实, 早在乾隆元年(1736),湖北巡抚晏斯盛既已把社仓和常平仓作了这样的比较: “常平在积而已,不善为教,所积者在官而已,而民之贫无所得银者,亦终不可 得米。此常平之积于城廓而粜籴之,不若社仓之贮于当社而贸易之为有济也。” 14 社仓可以避免官仓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人事不臧, 侵渔、 拥挤不能速审等弊端, 11 吴滔: 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 ,载中国农史1992 年第 4 期。 12 吴滔: 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 ,载中国农史1992 年第 4 期。 13 吴滔: 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 ,载中国农史1992 年第 4 期。 14 清晏斯盛: 请分常平为社仓疏 ,见清贺长龄: 皇朝经世文编卷四十,沈 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2 年印行第 1439 页。 13 成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接济方式,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临灾放贷。义仓则是民间 自救的主要赈贷来源。 三者也各有相同之处。首先,在很多时候义仓就是社仓, “义仓始于隋长孙 平,至宋硃子而规画详备。虽以社为名,实与义同例。 ”15其次,社仓谷息增多 后按常平仓庶例建仓储存,义仓则按社仓之例兴办。实际上,三者构成一套比较 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这三种仓储形式的创设和发展,大体上表现为一个先 后更替的过程。 (二)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礼记王制中写道: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 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 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 16这段文字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仓储积 蓄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古代民间储粮备荒的一种仓储形式,社仓起源于隋朝所设义仓,南 宋朱熹将其发扬光大。 社仓由于在管理、 谷本的来源及分布设置等方面有更加 “近 民”的优点,可补官办常平仓之不足,故自其设立后,便受到历朝统治者的重视 和推广,到了清代更是不断地被加以改进和完善,以致形成所谓的“各直省有常 平仓,乡村有社仓,市镇有义仓”17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仓为视角可以很好 地透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演变,进而总结社仓建设的经验教训,更好地为社 会服务,这乃是选取此为题目的重要原因。 另外,由于广西地处“边地” ,又是少数民族居住区域,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清朝封建统治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为什么要在广西推行这一制度,又是如 何开展的,有什么重要意义,和其它地区的社仓建设有什么异同,其兴衰演变又 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这些疑问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如何来揭开心中的疑惑,这 也是笔者选择这个题目的又一个原因。 从事社仓的研究, 既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清一代, 乃传统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仓建设较之于前代有何变 化,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如何,社仓的功能有何不同,都需要从学术的角度加以 审视。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从事社仓的研究,可以总结出社会保障方面的一些经 验教训,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此外,开展清代广西社仓的 研究,对地方史的研究而言是有一定意义的,同时,对拓展边疆史地的研究也是 一次积极的尝试。 15 民赵尔巽: 清史稿卷一二一食货志 ,中华书局 1977 年版第 3561 页。 16 礼记 王制 (第二册) ,中华书局 1957 年版第 563 页。 17 乾隆官修: 皇朝通典卷十四食货,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097 页。 14 (三)本选题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不特救小民之困危,实可以舒大君之忧心故恤国费用者,此仓宜建; 善培国本者,此仓宜建” 。 18由于社仓之法对于政治统治有着重要意义,因而自 其设立以后,便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社仓作为古代备荒仓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早就受到学者的关注。民国 时期,就有不少学者涉足社仓这一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邓云特在其 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简单地梳理社仓的源流,并对清代社仓的推行状况作了简 要介绍,认为社仓是一种积极的救荒对策。 19尔后,梁方仲也在其著名的中 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一书中,借助一些表格和数据的形式,对历代社 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些统计与概要性的介绍。从内容上看,以上二者对社仓的 研究只是略有介绍,并未进行全面的研究。此后,一些学者因自己研究领域的关 系,对社仓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社仓的起源、发展以及功能等问题纷纷著文,取得了不 少成果。 1. 朱熹社仓之法的研究 朱熹创设的社仓之法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吴安定指出: “朱熹建 立民间灾年自救的社仓, 其主导思想和具体操作方法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 影响。有清一代的不少学者和官员对社仓法极其利弊进行过阐发和争论。 ”20张 全明则认为:“社仓制与青苗法一样,同为宋代荒时暴月平抑高利贷剥削、以利 防灾救荒的改革措施。然而,由于青苗法系一度推崇至极的改革家王安石所 行,历来评价极高;而社仓制却是一度被批判、声讨的保守派朱熹所创,对 其评价,不是太好。 ”21张大鹏指出: “朱熹把理学与社仓并举,其目的是为了 在封建制度下,建设一个稳定协和的理想社会。中国长期以来是以自然经济为基 础的文明古国,储粮备荒源远流长,历代相沿很少变化。朱熹适应封建社会中后 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历史情况,别开生面的创办了一种异于常规的社会赈恤形 式: 朱子社仓法。 ”22 2. 社仓功能的探索 牛敬忠分别对清代常平仓和社仓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 财政中所占的重要位 置以及社会功能作了探索。他认为: “常平仓、社仓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稳定 社会秩序、维护农民最低程度的简单再生产及军事、社会福利、社会公益事业等 方面。常平仓、社仓实质上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公共性实物积累,是封建政府对 18 转引自施峰: 中国古代仓储制度的作用与弊端及其对当前粮食储备的启示 ,载经 济研究参考2001 年第 28 期。 19 邓云特: 中国救荒史第 332334 页,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58 年版。 20 吴安定: 朱子社仓之法及其影响 ,载江西社会科学2000 年第 12 期。 21 张全明: 社仓制与青苗法比较刍议 ,载史学月刊1994 年第 1 期。 22 张大鹏: 朱子社仓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保障功能 ,载中国农史1990 年第 3 期。 15 生产、分配过程施行的一种调节、控制措施,它是存在于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之上 的社会管理制度。 ”23汪火根则对明代社仓进行了研究,他指出: “出现于明中 后期的社仓,在推行过程中,却于保甲乡约、社学宗族等相互渗透,发挥着整合 社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功能。 ”24另外,他还从基层社会控制的角度对社仓 进行了研究。他认为: “在明代出现较早的预备仓与后期出现的社仓,二者实力 的消长,反映了官方试图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而地方势力却极力排挤,妄图 独霸基层社会控制权的历史态势。 ”25 3. 社仓运行、管理方面的研究 吴洪林认为: “陕西社仓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健全,其管理制度详细而具体,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虽然设立之初在管理上确立了民间经营、官员稽查的全省统 一的管理原则,但其后有过多次调整,形成民管与官管并行的特点。 ”并指出, “陕西社仓发挥功能主要是采用赈济的方式,而不是借助于放贷。 ”26姚建平则 指出: “清代两湖地区社仓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意把社仓制度和保甲制 度相结合,体现出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并重的基层控制理念。社仓与常平仓在管 理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找到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社会控制 和社会稳定的制度根源。这种仓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整合社会意思形态、稳 定基层的功能。 ”27 4. 社仓与相关类仓关系方面的理论探究 张岩对清代的常平仓与社仓、义仓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由于常平仓、社仓、 义仓的制度、运作及社会效果关系到封建社会“公众领域事业的扩张” ,已引起 学界的关注。他认为: “进行相关类仓的比较研究,透过这些粮仓的表面差异, 寻找它们的潜在联系,不仅有助于拓展视野,加深对各类仓政的认识,而且会使 我们对清代社会得以长治久安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方式有进一步准确的 理解。 ”28 5 清代社仓衰败原因的研究 黄鸿山、王卫平认为: “清代在雍正、乾隆年间大力推行社仓建设,但旋兴 旋废, 并指出原因在于社仓制本身存在缺陷,而清后期吏治的腐败也加速了社仓 的衰败。 ”29 23 牛敬忠: 清代常平仓、社仓的社会功能和清代常平仓、社仓制度初探 ,载内 蒙古大学学报1991 年第 1、2 期。 24 汪火根: 明代社仓的社会功能初探 ,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 年第 4 期。 25 汪火根: 明代仓政与基层社会控制以预备仓和社仓为例 ,载龙岩师专学报 2004 年第 2 期。 26 吴洪林: 清代陕西社仓的经营管理 ,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年第 3 期。 27 姚建平: 清代两湖地区社仓的管理及其与常平仓的关系 ,载社会科学辑刊2003 年第 4 期。 28 张岩: 论清代常平仓与相关类仓之关系 ,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 年第 4 期。 29 黄鸿山等: 清代社仓的兴废及其原因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 载 学海 2004 年第 1 期。 16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发表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文章。如陈春声发表了一系列论 文对清代广东社仓进行研究, 清代广东社仓的组织与功能及清代广东的社 仓收录于都是学术质量很高的成果。 总之,有关社仓问题的研究从时段上来讲,多集中于明清两个朝代;从地域 上讲, 以广大的汉民族生活区域为主; 从社仓建设各要素上讲, 重点介绍其源流、 组织及功能等等。 虽然史学界对社仓的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但细加考察即可发现,对清代边 疆少数民族区域的研究进行的较少,或尚未进行,这对全面认识清代社仓的全貌 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笔者打算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拟对清代广西社仓进行 研究,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四)写作思路 本文首先在回顾清代以前广西仓储思想及实践的基础上展开, 并具体分析了 清代广西社仓兴起的时代背景。 以考察有清一代广西社仓的兴衰演变及其历史作 用为目的。希望借助社仓这一载体,透视广西社会变迁的脉搏。选取清代广西社 仓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拓宽地方史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而且对边疆史研究来 说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在研究中本文主要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法, 把清代广西社仓放在特殊的历 史条件下进行客观的、事实求是的分析、评价。尽可能从方志、史籍、碑刻、档 案等资料中收集和研究有关史料。 并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社仓建设各要素进行 研究,力求言之有据。此外,本文还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同一时期的江南、 云南社仓作出对比,力图加深对广西社仓的认知,进而希望总结出社仓建设的经 验教训,为当今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清代广西社仓的创设历程及其发展演变 水旱凶灾历来在所难免。在我国古代小农社会里,人们为了维持最低生活和 进行简单再生产,就很重视积谷备荒。社仓之创设,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 期。远在春秋时,管仲既创“轻重”之说,根据“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 缓急,故物有轻重”30的道理,当岁丰谷贱时,国家敛籴之,而当岁饥谷贵时, 国家散粜之。后李悝相魏,提出一套详尽的平籴理论,丰熟之年,根据上、中、 下三等丰熟程度收籴,歉收之年,视大、中、小三等饥馑度散粜。到西汉宣帝时, 据耿寿昌建议,始设常平之法,于边境设常平仓。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 30 汉班固: 汉书卷二四食货志四下,中华书局 1962 年版第 1150 页。 17 而粜,百姓便之。社仓和常平仓一样,都是古代重要的仓储形式,也在不断地发 展演变。 社仓起源于隋朝所设义仓,因设于民间,故有社仓之称。但随着隋唐时期义 仓移至城市,社仓不复存在。南宋朱熹立社仓法,为后世沿用,标志着社仓的复 兴。由于社仓“不特救小民之困危,实可以舒大君之忧心故恤国费用者,此 仓宜建;善培国本者,此仓宜建。 ” 31因而自其出现以后,便受到历朝统治者 的重视。 到了清代, 社仓建设已经相当完备, 形成了州县有常平仓, 市镇有义仓, 乡村有社仓的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 (一)清代以前广西仓储思想及实践 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仓储思想及实践活动早已有之。唐朝李渤曾就桂管常 平义仓上奏称: “臣伏详敕文,本救荒歉,忽有危切,贵及其时。当州去京,往 来万里,奏回方给,岂及饥人?臣请所管忽遇灾荒,量事赈贷,讫续分析闻奏, 庶使远人速活,圣泽遐流。臣之所管,僻在岭外,迫以山贼,人尤难理,若令数 改,必困蟊食。常平义仓,本救灾害庶使皇灵远被” 32李渤根据广西特殊 的社会现实状况,提出了诸如社仓救荒贵在及时的主张,具针对性,为后世所借 鉴。 宋代文献中亦有记载,现举一例以明之: “广西斗米五十钱,谷贱莫甚焉。 夫其贱,非诚多谷也,正以生齿不蕃,食谷不多耳。田家自给之外,余悉粜去, 曾无久远之积。富商以下价籴之,而舳舻衔尾,运之番禺,以罔市利。名曰谷贱, 其实无积贮尔。州郡久不赈发,一连遇大凶年,米斗仅至二百钱,则人民已有流 离之祸,州县拱手,无策以处之。然则谷贱之果不足恃也如此。若夫以新易陈, 在州郡所得为之事,曰敛曰散,曷不于乐岁广籴以为之备乎! ” 33 可见,广西 但“无久远之积” ,换言之,也就是没有长远积贮的习惯。 明嘉靖八年(1529) ,皇帝“令抚按晓谕积粮之家,量其所积多寡,以礼劝 借。若有仗义出谷二十石、银二十两者,给与管带;三十石、三十两者,授正九 品散官。四十石、四十两者,正八品。五十石、五十两者,正七品。俱免杂泛差 役。 出至五百石、 五百两者, 除给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硕士模考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广东广州市榄核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区绿化植物的种植与养护技巧
- 享受插花艺术与心灵的愉悦
- 秋季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分析
- 人寿险保单签署指南细则
- 航海船舶船舶登船检验规定
- 嵌入式硬件故障排查细则
- 旅游产业股权并购及品牌运营合作协议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共同财产评估与分配细则
- DBJ51-T 189-2022 四川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标准
-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应用
- UL508标准中文版-2018工控产品UL中文版标准
- GB/Z 37551.102-2024海洋能波浪能、潮流能及其他水流能转换装置第102部分:用已有运行测量数据评估波浪能转换装置在另一布放地点的发电性能
- 电力线路常见故障培训
- 新质生产力: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 一年级开学家长会 课件
- 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框
- 2024版万达商业广场管理合同书模板
- 胖东来运营管理-管理人员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