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内容摘要 破产法是商品经济社会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破产法相比,现代 破产法是以破产拯救为核心的,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各发达国家纷纷进行破 产法改革, 采用重整程序, 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对陷于债务困境的企业予以拯救。 2007 年 6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企业破产法引入破产重整制度,是其一大 亮点, 该制度中旨在提高重整成功率的强制批准制度堪称亮点中的亮点。重整计 划是重整程序中的核心要素, 它能否得到批准和有效执行是企业能否通过重整程 序 “起死回生” 的关键, 同时也会对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实践中,强制批准制度作为舶来品,其适用显得尤为谨慎小心。对如何理解强制 批准的必要性,如何进一步明确强制批准的适用标准,以及如何对该制度的不当 适用进行救济,是学界和实务界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拟分四 个部分对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加以展开。 除引言外,本文共计 2.6 万字。 第一部分对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进行概述。在此部分,笔者界定了重整计 划的概念,分别介绍了正常批准和强制批准,并论述了强制批准制度存在的合理 性。最后,介绍了美、英、德、法、日五国对于重整计划强制批准的立法规定。 第二部分论述了强制批准权的行使。首先介绍了各国法院在行使该权力时, 必须审查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法院行使该权力时,必须遵守的几项基本 原则:最低接受原则、最大利益原则、公平与公正原则、可行性原则以及绝对优 先原则和“新价值”例外。进而探讨了法院如何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对重整计划 进行审查,并最终做出是否批准重整计划的裁定。 第三部分论述了强制批准权的滥用与救济。 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产生滥用的 原因,包括权力寻租、外部干预、法官审理案件的能力以及当事人对强制批准申 请权滥用,这些会对实现强制批准权的立法宗旨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第四部分重点论述强制批准权相关制度的的完善。 针对该项权力在行使中可 能面临的问题,详述了对我国相关制度的思考,并从四个方面对其完善提出了建 议。 - 2 - 关键词:破产;重整制度;重整计划;强制批准 - 3 - abstractabstract bankruptcy law plays a very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law system of commodity economic societ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bankruptcy law, modern bankruptcy law centers on “rescuing”. since the 1700s, each developed country has carried out reform for the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procedure, rescuing the enterprises in debt trouble by powerful legal measure. the new enterprise bankruptcy law formally implemented since june 1st, 2007 introduced the unusual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system. and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cram-down system involved in the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system aims at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reorganization. the reorganization plan is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reorganization procedure, whose approval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can result in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reorganization procedure for the enterprise. nevertheless, it will also cause a substantial effect on the creditors and other interest parties. in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lsory approval system is very cautious as an exotic. how to underst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cram-down system? how to further confirm the criterion for the cram-down system, and how to relief the improper applications of the system? it is the three difficult problems that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ircles couldnt avoid facing up to. all mentioned above,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cram-down of the reorganization plan system. there are 26000 words in the article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outlines the cram-down of the reorganization plan. first of all, we define the concept of the reorganization plan b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secondly, we describe the normal approval and compulsory approval respectively and discus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mpulsory approval system. finally, we introduce the law in terms of cram-down of the reorganization plan system 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ritain, germany, france and japan. the second part concerns on the use of the cram-down power. at first, we introduc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xamination and based on that we will summarize several basic principles the court should obey which composed of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acceptation, the best interests, fair and equitable, feasibility principle as well - 4 - as the absolute priority rule and the “new value” exception. and then we describe how the courts examine the reorganization pla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principles and finally make the decision for the approval. the third part makes study on the abuse and relief of the power for cram-down. this part points out the cause of abuse including the power rent-seeking, external intervention, the ability of adjudicating of the judge and the abuse of power of filing petition for cram-down by parties. these problems may lead to very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realization of legislative purpose of cram-down power. thus we introduce two kinds of relief procedure preventing the power from being abused at the end of this part. the fourth part focus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ed systems of cram-down system. regarding the problems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the exertion of cram-down power, we make simple exploration on related law system in china and raise some proposals from four aspects. keywords: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system; reorganization plan; cram-down - 5 - 目 录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1 引言引言 1 一、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概述一、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概述 3 (二)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的概念 3 (二)法院强制批准权性质之探讨 5 (三)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6 (四)各国破产法在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方面的立法情况 9 二、重整计划强制批准的审查条件和原二、重整计划强制批准的审查条件和原则则 13 (一)重整计划强制批准的条件 13 (二)重整计划强制批准的原则 16 三、强制批准权的滥用及其救济三、强制批准权的滥用及其救济 23 (一)“权力寻租”和“外部干预” 23 (二)法官理解偏差导致的滥用 24 (三)强制批准申请权的滥用 25 四、我国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的完善四、我国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的完善 29 (一)重整中法院的地位与作用 29 (二)完善强制批准中的程序性规定 31 (三)保护通过草案组中持反对意见个人的利益 34 (四)对普通债权人适用绝对优先原则 35 结结 束束 语语 36 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 37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 1 引言 曾经备受关注的“银广夏事件”1,在 2011 年 12 月,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然 而这一次却是由于一份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此前,出资人组和债权人组均已两次否 决重整计划草案,是按照企业破产法第 88 条的规定终止银广夏的重整程序,宣告 破产?还是继续进行重整程序?最后,银川中级人民法院于 2011 年 12 月 8 日批准通 过了 st 广夏的重整计划,执行期限为 6 个月。“银广夏重整案”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其中,以江平为代表的许多法学专家2提出了法律意见,称由重组人宁夏国资委申请的 强裁与破产法相违背。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 2013 年 3 月 7 日,银广夏发出公告:银 川市中院已于 2 月 20 日再次作出裁定, 认为截止到 2012 年 9 月 30 日, 银广夏已完成 了出资人权益调整、股票划转、资产处置等实质性工作,除个别少数债权人的 100 万 元左右清偿资金未能提供资金账户暂时无法向其支付预留外,其他债权人已经获得了 清偿,重整计划现基本执行完毕。3 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制造惊天骗局、臭名昭著的上市公司“银广夏”竟能得到重整 机会,继续维持经营?答案就是,破产法上的强制批准制度。2007 年,我国新企业 破产法生效,首次赋予了法院强制批准重整计划的权力,这项权力的本质是司法权 力对重整计划私人自治的干预。公权力介入私人领域,很可能使得部分债权人的利益 因为无法保障而蒙受损失。 既然如此, 各国破产法为什么还要规定这一制度呢?如果仅 停留在静态的角度去研究强制批准权,那么只能是盲人摸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 所规定的强制批准权只是纸面上的权力,它的有效实施在根本上依然依赖于掌控法律 的人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它,只有当法院真正具体行使该项权力,才能发挥实际 的效用。 1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 st 广夏(000557) 。1994 年 6 月上市的银广 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 年 8 月, 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 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 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 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其实际经营状况与会计报表所呈现的情况反差巨大,2002 年 5 月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自 1998 年至 2001 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 7715670 万元。出 处: 2 法学专家组由著名法学家江平领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家福、清华大学法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崔建远、中 国政法大学教授、新破产法立法起草小组成员李曙光、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永军等组成。 3 证券时报网() 详细出处参考: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将分析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学说,尤其是这一制度的诞生地美国 的强制批准制度,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建议。由于国外法产生的背景与国内存在 的差异,作者理论水平和实务经验的欠缺,以及资料查找方面的困难,在借鉴和比较 程中一定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较为系统地介绍该制度理论的基础 上,将在论述中插入中外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以此结合国内外的具体国情,提出完 善我国重整计划强制审批制度的建议。 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 3 一、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概述 (二)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的概念 1.重整计划的概念 传统破产法以企业清算、债务人解体为必然结果,现代破产法在经历了世界经济 发展、人们观念革新之后,逐渐转为以破产拯救为核心,赋予当事人各种不同的选择。 破产重整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选项。破产重整,是指按照法定程序,实现企业债 务调整,使之摆脱困境,继续经营,从而走向复兴的再建型债务清理程序。2007 年, 我国新的企业破产法引入了破产重整制度,第八章专章对重整程序的申请、期间 以及重整计划的制定、批准和执行作出规定,通读整章我们可以发现立法者对重整计 划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如何定义重整计划?各国和地区立法有所不同。英美国家一般为:“企业原管理 层与债权人和股权所有人之间协商而订立的合同”。 4台湾的何芳枝教授将其定义为: “由重整人拟定,以调整债权人与股东之利害,使陷于财务困难之公司,达成汰旧换 新、重整企业之计划”。 5 国内有学者则将其定义为:“债务人、债权人和其他利害 关系人在协商基础上就债务清偿和企业拯救作出的安排。” 6通过比较上述定义,可以 看出重整计划在实质上应当包含以下要素: 第一、重整计划是各重整参与方经过协商和让步达成的处理债权债务的安排。这 一点,是重整计划在实体上的必备要素。虽然经各方磋商形成,但重整计划的生效同 于合同,因为在法定条件成就的情况下,法院有权对重整计划作出强制批准。 4 美菲利普波尔:“美国破产法典第 11 章企业整顿制度评价”,覃宇译,载中外法学1993 年第 6 期,第 6 页。 5 何芳枝:公司法论,台北三民书局,1997 年版,第 522 页。 6 王卫国:破产法精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41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重整计划是各参与方争取公司新生的纲领性文件。重整计划包括制定、批 准、执行等各个环节,重整程序在各个环节的推进中展开。此点强调从程序角度界定 重整计划。 第三、重整计划关系着逆境中的企业能否顺利地转危为安,其目的与现代破产法 的的首要任务是不谋而合的,即“在债务人无力偿债的特殊情况下,建立清偿债权和 了结债务的公平秩序”, 7 并实现企业的维持。 上述三要素分别从实体、程序到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构成重整计划的完整定 义。 2.重整计划的正常批准和强制批准 重整计划在实体上是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执行该计划的结果是债务减免或者 分期、延期支付,这种重新安排要产生类似判决的效果,必须要经过法院的司法审查。 8一般的破产法典都会有此规定,来体现国家对破产相关事务审慎的态度。甚至有些国 家还赋予法院绕过债务人、权利人,直接作出裁定的权力。法院的批准分“正常批准” 和“强制批准”,这两种情况有很大的区别。 重整计划的“正常批准”的过程如下:首先由各表决组全部通过重整计划草案, 然后债务人或者破产管理人向法院递交关于批准重整计划的申请,然后由法院审查, 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即作出批准的裁定。关于法院审查的条件,各国作了相应规定, 比如美国破产法第 1129 条(a)项、日本的公司更生法第 233 条 9和我国企业 破产法 第 86 条。 10相比较而言, 我国的规定对审查内容仅做了一般规定, 欠缺了 “重 整计划的提出应当善意”、“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等重要内容。其中,债权人利益最 大化原则,是法院正常批准重整计划时必须考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我国立法应 7 赵旭东:商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734 页。 8 王欣新:破产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 371 页。 9 概括之,法院在正常批准前,通常审查下列事项:(1)重整计划各项条款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2)重整计划 的制定和表决等过程是否符合程序规定;(3)重整计划在主观上是否善意、符合诚信原则;(4)重整计划是否 对负责经营债务人业务的有关人员做出说明;(5)重整计划是否具有成功的可能性;(6)重整计划是否符合债 权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等。 10企业破产法第八十六条:各表决组均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时,重整计划即为通过。自重整计划通过之日起十日 内,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批准重整计划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自 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裁定批准,终止重整程序,并予以公告。 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 5 对此作出更细化的规定。我国对于重整计划的正常批准没有明确的规定审查条件,由 此引发的问题将在后文提出建议时详述。 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在英美法上称之为 cram-down,带有“强塞”、“填鸭” 之意,对此比较经典的定义是,一项重整计划如果未获得所有表决组同意,只要有部 分表决组同意通过, 此时法院可不顾反对, 依据一定的标准批准该重整计划。 我国 企 业破产法第 87 条第二款主要规定强制批准制度。在后文中,将以此作为主题分部 展开论述。 综上所述,“正常批准”包括了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与法院批准的两个过程,充 分体现了公权力干预与私法自治的结合;而“强制批准”则更偏重于公权力对重整计 划的影响与决断, 其使用带有浓重的司法权力干预的色彩, 因而重整程序与破产和解、 庭外协商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这种方式在以私法自治为本质属性的破产法领 域应当慎重对待,且必须以更严格的法定条件加以限制,以防范公权力对私人领域的 过多干预。上述两种情况并非平行选择关系,正常批准是优先适用的,只有当重整计 划草案通过正常途径无法获得强制拘束力时,法院才可以适用强制批准使重整计划草 案获得强制拘束力。 (二)法院强制批准权性质之探讨 1.裁判权 裁判权是指法院在诉讼中就案件的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作出处分的权利。在重整 程序进行过程中,法院的作用自始至终都是举足轻重的。美国破产法上的强制批 准制度是这样表述的:只要重整计划对于受到削减的的未接受方案的债权人没有不公 正的歧视对待 (discriminate unfairly) , 而是公平和公正的 (fair and equitable) , 在其他接受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法院可不顾其反对而确认该方案。法院在强制批准程 序中,通过分析这一项重整计划,是否经过合法公正的表决、其内容是否符合公平公 正等原则,最终做出决定债务人、债权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命运的判断。法院行使 强制批准权,如同行使对其他案件的裁判权,都要求其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做出公正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理的裁断。实质上,强制批准是国家借助法院对相关的法律关系进行的强制调整, 使法院的裁判权在重整案件中的延伸,具有浓重的司法色彩。因而,许多学者将其归 入“裁判权”。 2.衡平权 在美国的重整制度当中,强制批准制度应运而生、首次出现。而美国的重整制度 是由美国衡平法上的管理人制度的发展而来的。美国法学界普遍认为,破产法院必须 依照衡平原理,平衡各方利益冲突,维护每个破产参与者的最大权益,是典型的衡平 法院。 强制批准权,因为行使它的法院的性质,又被认定为是一种“衡平权”,详言之, 存在以下理由:强制批准权以衡平法的公平和正义原则为其根本宗旨。在英语中,衡 平是单词“equity”,这个词源于拉丁文 aequltas,原指“平均”或“按比例分配”, 后来又衍生出“公平”、“正义”之意,这种原始的正义观后来沉淀为一切衡平法的 最高原则。强制批准权试图协调好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出于社会利益的考虑 而强制批准重整计划,旨在维护社会整体的公平和正义。另一方面,在强制批准之下 的某些牺牲和让步也必须有合理的限度,否则,就是对债权人权益的过度侵犯,利益 平衡的格局一旦被打破,就会造成不公平和非正义。从这个意义上,强制批准权作为 一种自由裁量权,又具有衡平权的特征。 (三)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法律赋予法院强制批准重整计划的正当性在哪里?法院如何确保自己的判断优于 权利人自身的判断? 1.社会公共利益理论 社会公共利益理论认为,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应当旨在谋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 7 公共利益,一般是指不特定人的利益。公共利益天然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易 于受到侵害,但它之于整个社会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国的立法、司法必须承担 起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执法者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维护某些特殊的公 共利益,实现实质意义上的社会公平和正义,而法官掌握着自由裁量权,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克服成文法的相对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破产法的立法宗旨也不断变化,从最开始的债权人本 位, 发展到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利益平衡本位, 最后变为社会利益本位。 早在 19 世纪末, 美国就形成了不再将破产法视为债务清偿和惩罚债务人的工具,而是视为修复经济的 一种政策性制度安排。上个世纪甚至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危机在全球的数度席卷警 示人们,仅仅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宏观经济调控,极易导致经济平衡被打破,社会整体 上陷入瘫痪。世界各国的经济立法皆因此出现新的变化,而破产法立法理念也受此影 响,产生了向整体社会利益倾斜的趋势。重整制度产生的内在动因是维护公共利益的 需求,其中的强制批准制度是在特定条件下,司法力量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在效果上 谋求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是上述立法理念再好不过的体现。 重整制度的宗旨是要为当事人创造比企业停业、关闭、清算后更高的价值,它也 着眼于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对重整计划强制 批准的合理性探讨,应当与重整制度结合起来。尽管,进行强制重整,可能要对债权 人利益进行一定的限制,但从长远看,重整成功能让企业重展活力,使各方当事人从 复兴的企业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一项符合各方当事人,乃至整个社会整体利益 的重整计划,如果得不到贯彻和实施,是不经济的。因此,强制批准重整计划在此时 就显得极为必要。 2.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 公平正义固然重要,但效率也是法律制度,尤其是民商事法律制度所追求的重要 价值。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充分考虑到经济活动必须追求高效。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经济学上有种现象叫做“钳制问题”,是指在一些交易场合下,当事人一方在 实质上享有某种类似垄断的地位, 因而可能采取各种策略行为使协商无法进行。 11那么, 对于一项计划或者方案,一些当事人反对,一些当事人同意,同意者为了使计划顺利 通过,就会考虑向反对者提供优待来换取计划的通过,那么,表示反对将获得额外利 益,这无疑将诱使当事人投反对票,使整体行动限于困境、变得毫无效率可言。一项 符合条件、将给各利益主体带来转机的重整计划未获得表决组一致通过时,法院在这 种情况下,不果断地采取措施,强制批准计划,就会导致拯救程序的拖延,企业资源 的浪费,更严重的是会剥夺债务人重获新生的机会,从而在整体社会利益上也必然造 成损失。法院如果可以迅速地批准其强制实施,就能大大的缩短重整程序所需要的时 间,最终为当事人节约财产和资金,以达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效果。 3.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需要 保护债权人利益是破产法的重要目标之一。试想在债权人面临债务人即将进入重 整程序之时,他不得不考虑,不得不作出判断,因为如果重整不能成功,自己本来应 当得到清偿可能会因债务人在重整期间的拖累发生更为严重的贬值,自己很可能得不 到清偿。面对极大的风险,许多债权人就会本能地反对重整计划,他们宁愿拿到当下 实实在在的清偿,而不愿意走向一个可能十分漫长、艰难的重整之路。 “但退一步说, 既然债权人已接受了重整程序的限制,已在实体权利方面作出了让步,为什么不能在 重整计划的通过上再忍让一步?实际上,这种忍让对债权人未必有害。” 12 如果重整 成功可以提升企业的营运价值,那么债权人将获得比破产清算中更多的清偿。相反, 如果重整计划因债权人反对无法得到批准和执行,债务人只有无奈地走上破产清算这 一条道路,相比之下,债权人还是难免受到损失。“在市场中,正是经由故意使一些 预期蒙遭挫败,才使得预期在整体上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满足”。 13哈耶克通过对“表观 悖论”的定义,为我们描绘了风险之美。从表面上看,强制批准制度迫使持异议者接 受重整计划,为了重整的大局在实体权利方面做出牺牲,并可能导致与债务人最初发 11 王文宇:民商法理论与经济分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48 页。 12 汪世虎:“重整计划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法学,2007 年第 1 期。 13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65 页。 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 9 生的交易无法获得收益,或者将在此基础上大打折扣;但一项符合条件的重整计划获 得批准并有效实施,使债权人做出的牺牲不会白费,债务人很有希望摆脱困境,获得 新的发展,债权人也可以获得大于或者绝不少于清算程序中能够获得的清偿。所以, 从长远角度看,债权人要求清偿的目的将因重整成功得到满足。 (四)各国破产法在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方面的立法情况 1.美国 肇始于美国的重整制度,在美国已经形成了相比其他国家最为完备的立法。作为 以判例法为主的英美法系国家,美国在立法上奉行实用主义,为满足新需求而不断地 进行制度创设,具有很强的开创新精神。在重整制度的立法上,美国同样远远地走在 世界前列,其立法和判例往往成为其他国家的“模板”。不难发现,美国的重整制度 并非单纯维护债权人利益,也非常注重对债务人的挽救,几项特有的制度,如申请重 整后的自动冻结主义,经管债务人制度,都表明了美国的这一立场,强制批准重整制 度的产生和发展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现行美国破产法第 1129 条(b)项是针对重整计划强制批准的规定:“不论 本编第 510(a)条如何规定,如果本条(a)款除第(8)项以外的所有可适用条件都 得到满足,而且重整计划没有不公平地歧视,而是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类被重整计 划所削减而没有接受该计划的债权或权益。法庭应重整计划提出方的请求,必须确认 重整计划。”接下去的法条则规定了对于担保债权人、普通债权人和债券持有人来说 什么样的方案是公平的。美国对强制批准的条件和原则的规定,将在后文详述。 2.英国 从历史沿革上看,当今世界领先的美国破产法是在殖民地时期继受于英国的, 其有利于债务人的特点亦是殖民统治者为了吸引移民而制定的诱惑政策。正是基于这 样的历史背景,使重整制度成为新生的美国破产法的一部分,却没能走进英国本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土的破产立法。所以,英国破产法一直缺少重整制度,更无所谓强制批准制度。直到 1986 年,英国建立了重整制度,规定法院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做出管理令,将公司事 务及财产由法院任命的人予以管理。管理令的目的之一就是全部或者部分的公司业务 仍然作为正常业务继续进行。 14这相当于, 破产重整程序中债务人维持经营以期走出困 境。然而,英国破产法一直把债权人利益维护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在世界上众多 的破产法中,是“债权人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对债务人常常施加较多的不利约束。 尽管在“管理程序”这一部分,规定可以管理令开启重整程序,但此种立法规定的本 质在于为债权人提供监督债务人、 甚至代管债务人提供依据。 观其重整制度立法规定, 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英国破产法历史悠久,但其并不承认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 3.德国 德国破产法1994 年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重整程序和余债免除制度,其 第六章“重整计划”和第七章“自行管理”中的具体条款有大量条款与美国破产法 第十一章相同。德国破产法第 1 条就明确规定,破产程序的目的是,以变现债务 人财产并分配所得金额、特别为维持企业而以重整计划(insolvenzplan)作出变通规 定的方式,使债务人的债权人共同得到清偿。其中,强调重整计划系特别“为维持企 业”而存在的。 然而,德国破产法认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应当由与此相关的多方面经济力量来 自由决定,在各参与方的权力分配上,没有赋予任何一方以独断的强制力量。重整计 划应当同整个新破产法一道,借由按市场规律来实现债务清偿。因此,在重整计划的 强制批准这个问题上,德国破产法仍然抱有这种态度,即企业的存续由市场来决定, 财产之处分由权利人自行判断,也就是说,债务人是进行破产清算还是破产重整,还 是用其他方式处置破产财产,由债权人集体决定。纵观这部德国破产法,我们发 现尽管其在破产法的立法理念上已经发生了鲜明的转变,但在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制 度上仍止步不前。 14 丁昌业译:英国破产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第 39 页。 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 11 4.法国 为响应法国国内要求破产法改革的呼声,并与欧盟其他国家破产法相协条,法国 在 2005 年对破产法进行了重要修改。 此次破产法修改以前,法国的破产制度存在着一大问题就是企业得到拯救的可能 性极小,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 90%都以清算告终。因此此次改革的重点就是增加尽早 挽救困境企业的机制,在兼顾拯救企业、保护就业、保障债权人权利的基础上,引进 新的预防性程序。 这次修改引人注目的是仿照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引进了 “维持程序” (procedure de sauvegarde),它是前置于正式破产程序的预防性程序,为企业提供 了调解程序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新规定允许企业在陷入困境、若不采取行动将无力支 付时向法院申请维持程序。法院在审查企业状况后,宣布进入维持程序,同时指定管 理人,停止相关强制措施,下令在 2 个月的期限内制定维持方案。在法国,法院完全 主持重整程序,因而并不存在维持方案的强制批准问题。 5.日本 日本在破产法律制度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镰仓时代,那时候就有 了“没收交不起租税者财产”的法令,此后日本破产法经过了幕府时期、明治政府时 期的发展,但仍不具备现代破产法的一般特征。直到 1922 年,日本议会通过了以德国 破产法为蓝本、并仿效法国破产法制定的日本新破产法,日本才开始走上破产法现代 化的道路。1950 年以后,日本立法者对美国破产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学习,发现其 关于公司重建的内容,与日本国内有拥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的实际不谋而合,更生型 的破产处理方式也许更适合国情,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于是 日本公司更生法应运而生。 日本公司更生法第 1 条就开宗明义:本法的目的是对于处于困境而又有希望 再建的股份公司,一面调整其债权人、股东及其他关系人的利害关系,一面谋求其事 业的保持和更生。而第七章是有关更生计划的规定,包括提出主体、必要记载事项、 非必要记载事项以及表决和批准。 日本公司更生法第 234 条规定了在重整计划无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法获得全体表决小组通过时,法院在保护了债权人和股东利益情况下,可以作出认可 重整计划的裁定。这一规定表明日本破产法承认强制批准制度。 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研究 13 二、重整计划强制批准的审查条件和原则 (一)重整计划强制批准的条件 强制批准,本质上是司法强制手段将社会利益凌驾于相关当事人私人利益之上, 而对其加以限制或否认的一项近乎“无情”的制度。公司经营不善,处于困境中的公 司一心想要为继续经营获得必要的周转资金,因而力图使公司重整成功。然而,在此 过程中,却极有可能限制一部分债权人尤其是担保债权人债权的正常实现,因此,担 保债权人,乃至一部分普通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在重整计划表决时会投出反对 票。法院的强制批准,将成为对他们这种自我保护权利的剥夺。 出于公平公正的考虑,应当通过严格考量一系列的条件对强制批准权的实施者同 样加以限制,达成一种利害平衡的状态,也形成对债权人的保护,使得强制批准权不 至于在未来严重侵犯其利益。第一部分介绍的承认强制批准制度的各国均对该此设置 了审查条件,下面将分别介绍美、日等国的立法规定,并对照我国现有规定进行适当 总结。 1.美国 美国破产法第 1129 条(b)项规定了重整计划必须规定什么对于每一类债权 或股权才是公正和平等的:一、担保债权,该债权人保留对该债权进行担保的留置权, 不论留置权所针对的财产是由债权人还是由其他实体持有,留置权的数额与该债权相 当;该类别债权的每一位持有人接受削减以后的现金支付,数额至少等于重整计划生 效日当天该债权被认可的数额,或者至少等于该持有人在破产财产中的利息。所以, 无论以何种方式,为担保债权人保留担保财产,以确保该类别债权人得到清偿,是重 整计划不能回避的内容之一。二、无担保债权,该债权人应得到其被重整计划承认的 债权于计划生效日当天价值的清偿,或者顺序在后的债权人或者股权人将得不到清偿 或分配。三、股权,重整计划规定每一位该类权益的持有人接受或者保留在重整计划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效当天,重整计划所允许的固定清算红利、固定补偿价格或者该权益价值三者中的 最大值获得补偿;或者该类别中顺序在后的债权人或者股权人将得不到清偿或分配。 四、如果重整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规避纳税或者适用 1933 年证券法第 5 条的规定, 法庭可以不确认重整计划。 15美国破产法从不同债权类别的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的 顺序规定对其而言公平的条件。这样立法的主要原因一是方便法官对照债权人会议的 分组和法律条款公平公正地适用法律;二是与为绝对优先规则在强制批准制度中发挥 作用,在立法条文上作好一定的衔接。 2.日韩 日本是较早引进公司破产重整制度,并对强制批准制度加以承认和采纳的国家, 其国内的相关案例也屡见不鲜。最有名的就是日本航空重组案。像日本航空这样历史 悠久的民族企业,对于日本国民经济的意义肯定是巨大的,其政府一定会设法推进其 重整程序。 16即便是这样, 我们仍应该看到重整程序对债权人等利益相关人的极大影响, 应该在推动类似于日本航空这类大型企业重整的同时,在重整计划中明确地保护其他 利益相关人。日本公司更生法第 234 条规定了在强制批准重整计划时应当满足的 条件。 17 日本在这一制度的规定上同样是以公平、公正为要旨的,同时承袭美国立法 的特点,对各类不同的债权人予以分别规定,但将普通债权人和公司股东作为一类予 以规定,在具体内容上与美国法的规定也很相近,只是没有在条文中暗含绝对优先规 则。 近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