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7卷第 1 2期 2 0 1 1 年 1 2月 无 机 化 学 学 报 CHI NE S E J OUR NAL OF I NOR GANI C C HEMI S T RY Vo 1 2 7 No 1 2 2 3 8 9 2 3 9 4 I r C e O2 催化剂的表征和 C O 氧化性能 胡盼静 伍 燕妮 郑海影 孟 涟 金凌云 罗孟飞 f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 究所 浙江省 固体表面反应化学重点实验 室 金华 3 2 1 0 0 4 摘 要 采用浸渍法制备 了 I r C e O 催化剂 考察了催 化剂 的 C O氧化活性 随着 I r 负载量 的增加 I r C e O 催 化剂的 C O氧化活性 先上升后下降 当 I r 的负载量 为 1 时 催化剂的活性最 高 I r C e O 催化剂 中 I r 以 I r O 的形式存 在 当低负载量 1 时以高分 散形式存在 高负载量 1 时以晶相 I r O 的形式存在 随着 I r 负载量增加 I r 粒子逐渐变大 反应比速率和反应转换频率 T 0 F 逐 渐下 降 表明小粒子上具有更高 的 C 0反应活性 同时也发 现金属态 I r 催 化剂 的 C O氧化活性高于氧化态 I r O 催 化剂 关键词 I r C e O 催化剂 C O氧化 转换频率 T O F 中图分类号 0 6 4 3 3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4 8 6 1 2 0 1 1 1 2 2 3 8 9 0 6 I r Ce O2 Ca t a l y s t s C h a r a ct e r iz a t io n a n d P e r f o r ma n ce f o r CO Ox id a t io n HU P a n J in g WU Ya n Ni Z HE NG Ha i Yin g ME NG L ia n J I N L i n g Yu n L UO Me n g F e i 帆g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R e a ct i v e C h e mi s t r y o n S o l i d S u ac e s I n s t i t u t e o fP h y s ica l C h e m i s t ry Z h e j i a n g N o r m al U n i v e r s i t y J in h u a 3 2 1 0 0 4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a Ab s t r a ct A s e r ie s o f I r C e 02 ca t a l y s t s w e r e p r e p a r e d b y a n i mp r e g n a t io n me t h o d a n d we r e t e s t e d f o r C O o x id a t i o n I t wa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a ct iv it y o f I dC e O ca t a l y s t s f o r CO ca t aly t i c o x id a t io n r o s e fi r s t a n d t h e n d e cl in e d wit h I r l o a d in g T h e ca t a l y s t s s h o we d t h e h ig h e s t a ct i v it y wh e n I r co n t e n t wa s 1 I r e x is t e d in t h e f o r m o f I r O in t h e I r C e O ca t a l y s t s I r O 2 w a s h ig h l y d is p e r s e d w i t h l o w I r l o a d in g 1 a n d e x is t e d a s cr y s t a l l in e p h a s e w it h h i g h I r l o a d i n g 1 I r p a r t icl e s iz e in cr e a s e d g r a d u a l l y w it h I r l o a d in g b u t s p e cific r a t e a n d t u r n o v e r f r e q u e n cy T O F d e cl in e d g r a d u a l l y I t in d i ca t e d t h a t t h e ca t a l y s t w it h s ma l l p a r t icl e s i z e h a d a h ig h e r C O r e a ct iv it y I t wa s a l s o f o u n d t h a t f o r CO o x i d a t io n t h e a ct iv it y o f I r ca t a l y s t wit h me t a l s t a t e w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wit h 0 x id a t io n s t a t e Ke y wo r d s I r C e O 2 ca t a l y s t s C O o x id a t io n t u r n o v e r f r e q u e n cy T O F 0 引 言 C O催化 氧化在 燃料 电池 C O气体传感器 封 闭循环式 C O 激光器 空气净化及封闭系统内微量 C O消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催化剂通常选择 非贵金属催化剂和贵金属催化剂 然而非贵金属催 化剂虽然价格低廉 原料易得 但是其活性和热稳定 性都不如贵金属催化剂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4 2 9 收修改稿 日期 2 0 1 l 0 6 2 0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f N o 2 0 8 7 3 1 2 5 资助项 目 通讯联 系人 E ma il me n g f e il u o z j n u cn 贵金属 I r 催化剂 不仅在 C H 氧化 汽车尾气 净化 3 催化加氢 肼分解同 燃料电池 电极材料 6 1 方 面有重要应用 同时在 C O氧化方面也表现出较高 的催化性能 Z h a n g等 7 1 研究 了在双金属 I r F e A 0 催化剂的富氢气氛中 C O的选择性氧化 发现 当 I r 负载在预先形成 的 F e A 1 O 上时 形成的 I r F e A 1 2 0 结构 能使更多的金属 I r 物种暴露在催化剂表面 有利于 C O的吸附 H u a n g等 8 I采用均匀沉积沉淀法 2 3 9 0 无机化学学报 第 2 7卷 和沉 积沉 淀法 制备 了不 同氧化 物载 体 负载 的 l r T iO 2 l r A 1 2 O 3 I r Mn O I ff C e O 2 催化剂 并用于富氢气 氛下的 C O优先氧化 结果表明 I r C e 0 催化剂的催 化性能优于其它几种催化剂 C e O 是 一 种具 有 萤石 型 C a F 2 晶体 结 构 的稀 土 材料 属于立方 晶系 由于 C e具有 3和 4两种化 合价 其氧化物呈现出独特的氧化还原性能从而受 到人们 的广泛关注 C e O 负载贵金属具有很高的 C O氧化性能 F e r n d n d e z G a r ci a等 9 采用浸渍法制备 了 P d A 1 2 O 和 P d C e O J A l 0 3 催化剂 发现 P d C e O 2 A 1 O 的 C O催化 氧化活性 明显 高于 P d A 1 O 催 化 剂 并且 P d C e O J A 1 0 的 C O氧化起始温度 比 P d A 1 O 催化剂降低了约 1 3 0 cC 这可以归因于引入稀 土元素 C e后 在 P d C e 界 面上生成 了空穴 促进了 C O和 O 在 P d C e 界面上 的活化 从而提高了催化 剂 的活性 Z h u等 研究发现 P d C e O T iO 催化剂 在室温下即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 相同条件下其活 性 高 于 P d C e O 2 P d S n O 2 T iO P d Z r O T iO 2 P d C e O 2 A l 0 和 P d O 催化剂 P a r in y a s w a n等 1 1 制备了不 同 P t P d比例的 P t P d C e O 催化剂 并用于 C O的 选择性氧化 发现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 良 好 的稳定性能 然而对于 C e O 负载 I r 催化剂的研 究 尚未见报 道 本工作用模板剂法制备 了高 比表面积的 C e O 载体 采用浸渍法制备 了 I r C e O 催化剂 并考察了 催化剂的 C O氧化性 能 并用 X R D 低温氮气吸附一 脱附 R a I n a n T P R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 I n s it u DRI F T I n s i t u d if f u s e r e fl e ct a n ce in fr a r e d F o u r ie r t r a n s f 0 珊 s p e e t r o s e o p v X P 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 行 了详细 的表 征 1 实验部分 1 1 催 化剂 的 制备 C e O 载体采 用模板法 制备 称 取 8 6 8 5 g C e f N O 3 6 H O溶 解于 2 0 0 mL去离子水 中 与含 有 1 5 6 8 8 g十二烷基硫酸钠f S D S 1 的 8 0 m L水溶 液混 合 搅拌 0 5 h后再滴加 0 7 to o l L 的 N a O H溶液 至 p H值为 1 0 0 5 使得 C e 0 H 沉淀完全 在室温 下继 续搅拌 2 4 h 然 后在 9 0 下 晶化 3 d 沉淀物 用去离子水过滤洗涤 最后用无水乙醇洗涤 3次 然 后在 1 2 0 o C 烘箱中干燥过夜 最后在 5 0 0 o C 下焙烧 4 h得 到 C e O C e O 比表面 积为 2 4 5 m2 g t I r C e O 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 将载体与一定 含量的 H r C 1 溶液进行浸渍 使 I r的负载量分别为 0 5 1 2 5 5 质 量分 数 浸渍 8 h后 在 8 0 下旋转蒸发仪 中将多余水分去除 然后放 入 1 2 0 o C 烘箱 中干燥过夜 最后在 5 0 0 下焙烧 2 h 得到 I r C e O 催化剂 记做 w l d C e O 其 中 W为 I r 的 负载 量 w I I r C e O 催化剂经 5 0 0 o C 下 H 还 原 2 h 得到还原态催化剂 记为 I r C e O H 1 2催 化 剂活性 评 价 催化剂活性评价在 固定床f i d 8 mm 微型反应 装置上进行 反应管的内径为 6 mm 催化剂为粉末 样品 装样量为 2 0 0 mg 反应原料气组成为 C O O 2 N 2 l 1 9 8 v o l u me fr a ct io n 气体 流量为 4 0 m L min 空速为 1 2 0 0 0 m L g h 控制反应温度 的热 电耦位于石英管内催化剂床层中心位置 反应 前催化剂没有经过任何预处理 在每个温度点下大 约反应 1 h使活性达到稳定 取反应物和产物采用 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 C O反应前后的混合气 由 A g il e n t 6 8 5 0气相色谱仪检测 检测器为 T C D检 测器 色谱条件如下 H P P L O T色谱柱 3 0 mX 0 3 2 mm 1 2 0 m 1 N 2 为载气 2 0 m L rai n 分流 比 1 5 0 进样 口温度 1 0 0 检测器温度 1 5 0 进样量 1 mL 根据反应前后 C 0峰面积百分比计算反应转化 率 1 3催 化剂 表征 1 3 1 比表面积测定 M 吸附一 脱 附实验在英国 Q u a n t a ch r o n e公司的 Au t o s o r b 1型 N 物理吸附仪上进行 测 试温度 为 一 1 9 6 o C 采用 B E T公式计算样品的 比表面积 1 3 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XR D 1 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 X R D 在 P A N a b r t ica l 公 司 的 X P e r t P R O MP D型 x射线 衍射仪上进行 以 C u K a为射线源 石墨单色器滤光 管电压为 4 0 k V 管 电 流为 4 0 m A 步长 0 0 3 扫描 范 围 1 0 o 9 0 停 留时间 8 S 所有 X R D测试均在静态空气气 氛下进行 催化剂物相分析采用 MD I J a d e软件用 R ie t v e l d方法拟合得到 1 3 3 C 0化学吸附 C O 化 学 吸 附 实 验 在 Q u a n t a ch r o n e公 司 的 C H E MB E T 3 0 0 0仪器上进行 样 品先在 H 2 5 N f 9 5 f 体积分数 混合气氛中 4 0 0 o C 下预处理 1 h 然 后用高纯 He 气吹扫并降温至 3 0 c I 通过脉冲法 注 射 C O气体 假定 C O在 I r 上的化学吸附关系为 C O I t 1 1 原子 比1 通过 C O的吸附量来计算 I r 的分散 第 1 2期 胡盼静等 I r C e O 催化剂的表征和 C O氧化性能 2 3 9 1 度 1 3 4氢气程 序 升温还 原f H T P R 1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f H T P R 实验采用常温 固定 床反应器进行 称取 2 5 m g 样 品装在石英管中 通入 H f 5 N f 9 5 f 体积分数 的混合气 气 体流量 为 3 0 mL m in 升温速率 l 0 m in 采用热导池 T C D 检测升温过程 中 H 消耗量 1 3 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f X P S 1 X射线光电子能谱是在 Vg E s ca l a b MK 2型分 光计上测定的 使用的是 A 1 K 射线f 1 4 8 6 6 e V X 射线源的加速电压为 1 2 5 k v 功率为 2 5 0 W 将样 品压成 1 0 mm直径 1 m m厚的圆片固定在样品托 上 然后样 品移人高真空室 分析室的真空度为 2 1 0 8 P a 污染碳 的结合能为 C l s 2 8 4 6 e V 1 3 6 R a ma n表 征 R a m a n表 征 采 用 R e n is h a w公 司 的 R M1 0 0 0型 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 激光波长为 5 1 4 4 n m 扫描范围 2 0 0 2 0 0 0 cm 1 3 7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 in s i t M D R I F T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是在配备有 MC T检测器 和漫反射 附件 的 N ico l e t 4 7 0型红外光谱仪上进行 的 C O吸附所用气体为 1 C 0 9 9 A r 体积分数 测试前催化剂先在 A r 气氛下 4 0 0 o C 预处理 3 0 mi n 然后降至室温 此时采集背景图谱 然后通入 C O吸 附气 3 0 mi n至 C O吸附饱和后 再通入高纯 A r 气 3 0 mi n 将样 品池中的气相 C O完全吹扫 最后进行 扫描 采集背景时累积扫描次数为 3 2次 采集样品 时累积次数为 8次 仪器的分辨率为 4 cm 1 i 8 言 皇 图 1 I r C e O 2 催化剂的 X R D图 F ig 1 XRD p a t t e r n s f o r I dC e 02 ca t a l y s t s 2结果 与讨论 2 1催化 剂 的物相 结构 图 1 是 I r C e O 催化剂 的 X R D图 从图中可以 看出 低 I r 负载量f O 5 时 I ff C e O 催化剂观察不到 I r 物种的衍射峰 只观察到载体 C e O 的特征衍射 峰 这可能是 由于 I r 物种 以高分散的形式存在 或 者 I r O 的晶粒很小 以至于不能被 X R D检测到 当 I r 负载量为 1 时 开始观察到弱的 I r O 衍射峰 表 明 I r 物种是 以 I r O 的形式存在的 并且随着负载量 的增加 I r O 的衍射峰逐渐增强 表 1是 I d C e O 催 化剂 的比表面积 晶胞参数和晶粒大小 从表 1可以 看出 随着负载量的增大 C e O 晶粒和晶胞参数基 本保持不变 负载 I r 后催 化剂 的比表面积 略有下 降 表 1 I r C e O 催化剂的 比表面积 晶胞参数和晶粒大小 Ta b l e 1 S p e cffi c s u r f a ce a r e a e r y s t a l l it e s iz e a n d l a t t ice p a r a me t e r f o r I r Ce O2 ca t a l y s t s 图 2是 I r C e O 催化剂 的 R a m a rl谱 图 从图中 可 以看 出 所用催化剂在 4 6 0 cm 左右均 出现 了 R a ma n振动峰 4 5 8 cm R a m a n峰归属 为具有 C a F 结构 的 C e O 的 F 2 特征振动峰 1 2 载体 C e O 还在 6 0 0 cm 处 出现一个弱 的 R a n a n振动峰 这归属为 C e 0 纳米颗粒固有的氧缺位的振动峰 1 3 1 4 l 负载 I r 后 催化剂在 5 5 3 cm 处出现了 R a m a n振动峰 归 属为 I r O 的 振动模式 当负载量进一步增加到 2 5 和 5 时 在 7 3 1 cm 出现 了较 弱 的 R a m a n振 动峰 这是 I r O 的 B 和 A 2个振动模式 的重叠 峰 说明催化剂中的 I r 是 以 I r O 形式存在的 图 3是 2 5 I r C e O 催化剂的 X P S谱图 对应 的 2 3 9 2 无机化学学报 第 2 7卷 图 2 I ff C e O 2 催化剂的 R a m a n谱图 F ig 2 Ra ma n s p e ct r a f o r I r Ce O 2 ca t a l y s t s 图 3 2 5 I r C e O 催化剂中 I r 的 X P S谱图 F i g 3 I r 4 j X P S s p e ct r a fo r 2 5 I r C e O ca t a l y s t I r 4 f s a 和 I r 4 结合能分别为 和 6 2 4 e V 接近 6 5 1 文 献报 道 I r O 2 的 I r 4 fi a和 I r 4 a的结 合 能f 6 4 7和 6 1 7 e V I 表明催化剂中 I r 的价态是 4价 与催化 剂 的 R a ma n表 征 结果是 相一 致 的 2 2 I r C e O 催化 剂 C o 吸附的原 位 I R表征 图 4是 2 5 I r C e O 催化剂吸附 C O的原位红外 谱图 从 图 4可以看出 在 2 0 2 5 e m 处出现 C O吸 附峰 此峰归属于贵金属 I r 表面的线式吸附的 C O 吸附旧 1 7 0 0 1 2 0 0 e m 区域内的红外吸收峰归属 图 4 2 5 I r C e O 2 催 化 剂 3 0 吸 附 C O 的原 位 红 外 谱 图 F ig 4 I n s it u DRI F t s p e ct r a f o r C O e h e mis o r p t io n o v e r 2 5 I r C e O2 ca t a l y s t a t 3 0 o C 于催化剂表面 C O z 一 的振动峰 l 8 1 这说明 C O在催化 剂上与表面氧物种反应容易形成 C 0 3 2 一 物种 而部分 C O吸附在 I r 0 上 2 3催化 剂 的还原 性能 图 5是 I r C e O 催 化剂 的 H T P R图 从 图可 以 看 出 载体 C e O 在高温 IK 4 0 0 o C 出现还原峰 归 属于 C e O 表面 C e 的还原 然而 负载 I r 后 的催 化剂 高温 区 4 0 0 1 的还原峰明显变弱 而在低温 区f 3 0 0 o C 1 出现新 的还原峰 并且在高 I r 负载量时 出现一个重叠的还原峰 根据图 5的 T P R峰面积 以 C u O为外标 计算 了低温峰 3 0 0 o C 1 的耗 氢量 实际耗氢量是根据催化剂中 I r e 还原 I r O 2 H 2 I r 图 5 I r C e O 2 催化剂的 H 2 一 T P R谱 图 F ig 5 H2 T P R p r o f il e s o f I r C e O2 ca t a l y s t s B 扫 口 口 H 一 B 岛 0 口 g 昌o u 墨 0譬日 第 l 2期 胡盼静等 I ff C e O 催化剂的表征和 C O氧化性能 2 3 9 3 表 2 I r C e O 催化剂低 温还原峰 3 0 O 的实际耗氢量和理论耗氢量 T a b l e 2 C a l cu l a t e d a n d f o u n d h y d r o g e n co n s u mp tio n f o r l o w t e mp e r a t u r e r e d u ctio n 3 0 0 1 o f I r Ce O 2 ca t a l y s t s C a l ib r a t e d b y t h e q u a n t it a t iv e r e d u ct io n o f Cu O p o wd e r Ca l cu l a t e d a cco r d in g t o I t 02 2 H2 I r 2 H2 0 F o u n d h y d r o g e n co n s u mp t io n min u s ca l cu l a t e d h y dr o g e n co n s u mp t io n 2 H 0 来计算 的 表 2是 I r C e O 催化剂的低温还原 峰 3 0 0 o C 1 的实际耗氢量和理论耗氢量 从表 2中 可以看出 催化剂的实际耗氢量明显大于理论耗氢 量 并且实际耗氢量与理论耗氢量之间的差值为每 克催化剂 0 7 5 mm o 1 H 左右 实际耗氢量大于 I r O 的理论耗氢量归因于 I r O 还原过程 中伴 随着表 面 C e O 的还原 由于 I r O 很容易还原并生成 了贵金属 I r H 在 I r 上被解离化学吸附成活性 的原子态氢 而后通过表面迁移与 C e O 表面氧发生反应 从而导 致 C e O 表面氧还原 温度 的降低 因此 低温 区f 3 0 0 还原峰是 I r O 和 C e O 表面部分氧的共同还 原 此外 在低负载量f 1 1 时 低温 区 l 时 以晶相 I r O 的形式存在 随着 h负载量增加 I r 粒 子逐渐变大 反应 比速率和反应转换频率f T 0 F 1 逐渐 下降 表明小粒子上具有更高的 C O反应活性 同时 也发现金属态 I r 催化剂的 C 0氧化活性高于氧化态 I r O 催化 剂 参考 文献 1 Y u a n Y Z K o z l o v a A P A s a k u r a K e t a 1 C a t a 1 9 9 7 1 7 0 1 1 9 1 1 9 9 2 O h t s u k a H C a t a 1 L e t t 2 0 1 1 1 4 1 3 4 1 3 4 1 9 3 Wa n g A Q Ma L C o n g Y e t a 1 A p p 1 C a t a 1 曰 E n v i r o n 2 0 0 3 4 0 4 3 1 9 3 2 9 f 4 R e y e s P R o j a s H P e cch i G e t a 1 Mo 1 C a t a 1 A C h e m 2 0 0 2 1 7 9 1 2 2 9 3 2 9 9 5 B a l co n S Ma r y S K a p p e n s t e i n C e t a 1 A p p 1 C a r d A G e n 2 0 0 0 1 9 6 2 1 7 9 1 9 0 6 T o y i r J G r l i n P B e l a t e l H A e t a 1 C a t a T o d a y 2 0 1 0 1 5 7 1 2 3 4 4 5 1 4 5 5 7 Z h a n g W S Wa n g A Q L i L e t a 1 t a r a T o d a y 2 0 0 8 1 3 1 1 2 3 4 4 5 7 4 6 3 8 8 H u a n g Y Q Wa n g A Q Wa n g X D e t a 1 n t 上Hy d r o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不吃饭的危害
- 电梯维保公司年终总结会
- 公司组织安全风险培训课件
- 青春社区运营工作总结
- 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事故警示教育和安全培训课件
- 《蝶恋花答李淑一》课件
- 《蜘蛛开店》课件
- 事故安全培训建议课件
- 《艾滋病小斗士》课件
- 2025邮储银行校招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选聘大学生村文书5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讲义
-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d证科目一考试完整题库及答案
- 铝灰知识培训课件
- 旧窗户拆除安全合同7篇
- 学堂在线 运动与健康 章节测试答案
- 无人机作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愿友谊地久天长课件
- 脾功能亢进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