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乙酯的绿色合成.pdf_第1页
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乙酯的绿色合成.pdf_第2页
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乙酯的绿色合成.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9卷第 1期 2 0 1 0年 1 月 应用化工 Ap p e d C h e mica l I n d u s t r y V0 1 3 9 N o 1 J a n 2 0 1 0 1 6 一 六亚 甲基二氨基 甲酸 乙酯的绿色合成 许景秀 赵金武 广东医学 院 药学院 广东 东莞5 2 3 8 0 8 摘要 研究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 在 D B U的作用下 C 0 2 作为羰基化试剂与己二胺 HD A 溴乙烷 E t B r 反应合成 1 6 亚甲基二氨基甲酸乙酯 t t D U E 的反应 结果表明 合成 H D U E的最优条件为 H D A 1 0 m mo 1 E t B r 3 0 mm o 1 D B U 3 0 m m o 1 C O 2 压力为8 MP a 反应温度为6 0 反应时间为4 h 在该条件下 M D C的产率可 达 9 5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己二胺 溴乙烷 1 6 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乙酯 中图分类号 O 6 2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3 2 0 6 2 0 1 0 0 1 0 1 4 4 0 3 Gr e e n s y n t h e s is o f d ie t h y l h e x a n e 1 6 一 d iy ld ica r ba ma t e X U J 讯g x iu z H A 0 J n 一 蜘 u S ch o o l o f P a r m a cy G u ang d o n g Me d i ca l C o ll e g e D o n g g u an 5 2 3 8 0 8 C h in a Ab s t r a ct I t w a s in v e s tig a t e d t h a t t h e r e a ct io n o f h e x a n e 一 1 6 d ia min e H D A w it h C O 2 a n d b r o m o e t h a n e t o s y n t h e s iz e d ie thy l h e x a n e 一 1 6 d iy ld i e a r b a m a t e H D U E u n d e r the p r o m o tio n o f D B U in s u p e r cr it ica l ca r b o n d i o i x id e e o p tim u m r e a ctio n co n d it i o n s a r e H D A 1 0 m mo 1 E t B r 3 0 m mo 1 D B U 3 0 m m o 1 t e m p e r a t u re o f 6 0 o C p r e s s u re o f 8 MP a a n d r e a ctio n time o f 4 h e y ie l d o f MD C 9 5 u n d e r the co n d ifi o n s Ke y wo r d s s u p e rer it ica l carb o n d io x id e h e x a n e 一 1 6 d ia min e b r o mo e tha n e d ie thy l h e x a n e 一 1 6 d iy ld i carb a ma t e 1 6 六亚甲基二氨基 甲酸酯 H D U 是一种重要 的化工中间体 主要用于合成 1 fi 六亚 甲基二异氰 酸酯 H D I H D I 是 目前需求量最大的脂 肪族异氰 酸酯 其衍生聚氨酯具有密度小 强度高 无毒无害 和保色耐热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航空 纺织 塑料 涂 料和橡胶工业等领域 目前 液相光气法是生产 H D I 的主要工业路线 但是 以剧毒光气为原料存 在安全隐患且易污染环境 副产物盐酸具较强腐蚀 性 对设备要求较高 近年来 非光气法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 非光气法中最有前景的路线是以非光气 工艺制备出 H D U 把其热分解就可得到 H D I 因 此 非光气路线关键是以非光气法制备 H D U 非光 气法制备 H D U的方法主要有氯代 甲酸酯法 氧化羰 基化法 尿素醇解法 以及碳酸二甲酯法等 C O 是主要的温室气体 随着社会工业化水平 的提高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使得空气中的 C O 在 急剧的增加 另一 方面 C O 又是安全 无毒 价格 低廉 可再生 蕴藏最为丰富的 C 资源 利用 C O 合成对人类有用的化合物不仅绿色环保 还可充分 利用天然的 c 资源 因此 C O 的化学固定已成为 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3 J C O 作为碳酸的内酐 在 有机合成中可用作羰基化试剂来取代有毒的光气 Wi l l i a m M cG h e e 等以乙腈为反应溶剂 在有机胍类 的作用下 用 C O 对 己二胺进行羰基化合成出了 H D U 但该方法要用到有毒的有机溶剂乙腈 4 C O 除了上述优点以外 它的临界条件相对温 和 3 1 1 P c 7 3 8 M P a 而且在临界状态 下具有许多优良特性 如有气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流 动性以及良好的传质性能等 因此超临界二氧化碳 s cC O 非常适合作为绿色介质取代传统的有毒易 挥发的有机溶剂 剖 本文以 s cC O 为反应溶剂 同 时以体系中的 C O 作为胺 的羰基化试剂 在 1 8 二 氮杂环 5 4 0 十一碳 7 一 烯 D B U 的作用下 通过 己二氨 H D A 与溴乙烷 E t B r 反应制备出了H D U E 产率可达 9 5 该方法中的C O 不仅作为安全 无毒的羰基化试剂 同时还作为绿色的反应介质 目 前未见类似报道 化学反应如下 收稿 日 期 2 0 0 9 1 1 2 3 修改稿日期 2 0 0 9 1 2 0 4 基金项目 广东医学院青年基金项 目 X Q 0 6 0 3 0 作者简介 许景秀 1 9 7 5 一 女 河南信阳人 广东医学院讲师 硕士 从事绿色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 电话 1 3 5 3 2 6 9 6 4 7 5 E ma i l j in g x i u x u s o h u co m 第 1 期 许景秀等 1 6 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乙酯的绿色合成 H c r i 6 NH2 I E t B r HDA s e CO JDBIJ 1 实验部分 1 1 试剂与仪器 H D A E t B r D B U均为化学纯 二氧化碳为分析纯 T e n s o r 2 7型 F r I R光谱仪 D R X 4 0 0核磁共振仪 1 2 I I D U E的合 成 向 1 5 m L聚四氟乙烯 P T F E 内管加人 1 0 m m o l HD A 一定量的 E t B r 和 D B U 一颗磁力搅拌子 然后 把聚四氟乙烯内管置人不锈钢高压釜中 密封 充人 一 定压力的二氧化碳 磁力搅拌下油浴加热至预定 的反应温度 保持恒温一定时间后 停止加热及搅 拌 冰水浴冷至室温 缓慢放空未反应的二氧化碳 取出聚四氟乙烯内管 得到固体 H D IJ E的粗产物 粗产物经洗涤 重结晶 干燥得到纯的 H D I J E白色 晶体 H D U E的结构用I R及 H N M R进行了表征 数据 如 下 I R K B r cm 3 3 0 2 1 6 9 3 1 5 3 7 1 2 6 4 H N MR 4 0 0 MH z D MS O 艿 1 1 6 t J 7 H z 6 r I 1 2 1 4 m 8 H 2 9 5 q J 6 5 H z 4 r i 3 9 8 q J 7 H z 4 r I 7 0 2 t 2 i i 2 结果与讨 论 H D A的投料量 固定为 1 0 m mo l 采用单 因素法 分别考察了E t B r 用量 D B U用量 反应温度 反应时 间及 C O 压力对 H D U E产率的影响 2 1 E t B r用量对 I t l D U E产率的影响 D B U的用量为 3 0 m m o l 反应温度 为 6 O 反 应时间为4 h C O 2 压力为 8 M P a时 改变 E t B r HD A 比值 其对 H D U E产率的影响见图 l 冰 塞 n B t r 露 1 王 I A 摩尔比 图 1 E t B r 与 H D A的比值对 H D U E产率的影响 F ig 1 E ff e ct o f n E t B r l H D A O i l t h e y i e l d o f H D U E 由图 1 可知 以E t B r 与 H D A的理论 比值进行 投料时 H A D反应不完全 H D U E的产率不高 随着 E t B r 投料量的增加 H D A转化率也随之增加 当二 者的比值为 3 1 时 原料转化完全 H D U E产率最 高可达 9 5 o o l J H H l I E t O C N CI I N C OE t nI U E 2 2 D B U的用量对 I I DU E产率的影响 反应温度为 6 0 cc 反应时间为 4 h C O 压力为 8 1 V I P a时 考察 了改 变 D B U用量对 H D U E产率的 影响 结果见图 2 冰 n Dn r J 口 H D A 摩尔比 图2 D B U与 H D A的比值对 H D I J E 产率的影响 F ig 2 E ff e ct o f l D B U n r mA 0 皿t h e y ie J d o f H D U E 由图 2可知 当 D B U 的投 料 量为 理论 上 的 H D A的2当量时 H D U E产率较低 当 D B U的投料 量与 E t B r 相当时 HD I J E的产率达到最高 继续增 加 D B U的量 H D U E产率无明显改善 2 3 C o 压力对 皿 U E产率的影响 E t B r 用量为 3 0 m mo l D B I 的用量为 3 0 m m o l 反应温度为 6 o 反应时间为 4 h C O 压力的改变 对 H D U E产率的影响见图 3 錾 c o Ml a 图3 C O 2压力对 I I D I J E产率的影响 F ig 3 E ff e ct o f C O2 p r e s s u r e O il t h e y ie ld o f HD I J E 由图 3可知 在 C O 的临界压力附近的一段区 域内 H D U E的产率较高 在临界压力以下 C O 的 溶解能力和传质性能都较差 对反应不利 过高的压 力也可能导致传质能力的下降而对反应不利 2 4 反应温度对 皿 U E产率的影响 E t B r 用量为 3 0 mm o l D B U的用量为 3 0 m mo l C O 压力为 8 MP a 反应时间为 4 h 反应温度的改 变对 H D U E产率的影响见图 4 应用化工 第 3 9卷 反应温 度 图4 反应温度对 HD U E产率的影响 F ig 4 E ff e ct o f r e a ct i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o n t h e y ie ld o fI I DU E 由图4可知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H D U E的产率 先升高后降低 这可能是较高温度对反应物的活化有 利 而随着温度的升高 介质 s cC O 2 的溶解能力下降 对反应的 传质不利 最适宜的反应温度为6 0 2 5 反应时间对 H D U E产率的影响 E t B r 用量为 3 0 m m o l D B U的用量为 3 0 m m o l 反应温度为 6 o o C C O 压力为 8 MP a 反应时间的 改变对 H D U E产率的影响见 图5 图5 反应时间对 HD U E产率的影响 Fi g 5 Eff e ct o f r e a ct i o n t ime o n t h e y ie ld o f HDU E 由图 5可知 反应 4 h H D A基本转化完全 此 时 H D U E产率达最高 9 5 3 结论 在 s cC O 介质中 D B U的作用下 通过 H D A与 E t B r反 应 合 成H D U E 的 最 优 条 件 为 H A D 1 0 reto o 1 E t B r 3 0 m mo 1 D B U 3 0 m m o 1 C O 2 压 力为 8 MP a 反应温度为 6 O 反应时间为4 h 在 该条件下 H D U E的产率可达 9 5 体系中的 C O 2 不仅作为绿色介质取代传统的有毒 的有机溶剂 而 且又作为安全无毒的羰基化试剂取代有毒 的光气 C O等 参考文献 1 魏冬 王越 江静 等 1 6 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醑合成 研究进展 J 工业催化 2 0 0 8 1 6 4 1 3 1 8 2 S a k a k u r a T C h o i JC Y a s u d a H T r a n s f o r ma t o no f ca r b o n d i o x i d e J C h e m R e v 2 O 0 7 1 0 7 6 2 3 6 5 2 3 8 7 3 A r s t a M D i b e n e d o A U t i s a fio n o f C O 2 fiS a ch e m ica l f e e d s t o ck o p p o r t u n i t ie s a n d ch a lle n g e s J J C h e m S o c D a l t o n T r a n s 2 0 0 7 2 8 2 9 7 5 4 M cg h e e W R ile y D C h is t K e t a 1 C a r b o n d io x id e a 8 a p h o s g e n e r e p la ce me n t s y n t h e s is a n d mec h a n is t ic s t u d ie s o f u r e t h a n e s f r o m a m in e s co 2 a n d a lk y l ch lo rid e s J J O r g C h e m 1 9 9 5 6 0 9 2 8 2 0 2 8 3 0 5 J i a n g H F T r a n s i t i o n m e t a l ca t a l y z e d c r e a ct io n 8 i n s u p e mfit i ca l ca r b o n d i o x i d e J C u r t O r s C h e m 2 O 0 5 9 3 2 8 9 2 9 7 6 L ice n ce P K e J S o k o lo v a M e t a 1 C h e m ica l r e a ct io n s i n s u p e r cfi t i ca l carb o n d io x i d e f r o m l a b o r a t o r y t o e o l l l lIl e r ci a l p la n t J G r e e n C h e m 2 0 0 3 5 9 9 1 0 4 上接第 1 2 9页 3 结论 在盐酸介质中 质子化的诺氟沙星可与铋碘酸 络合负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 导致新的共振瑞利散 射光谱形成 并且共振瑞利散射光显著增强 在一 定范围内 诺氟沙星的浓度与共振瑞利散射光强度 的增强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 为3 2 1 3 0 L和 0 9 6 g L 该方法灵敏 结 果准确 简便易行 应用于牛奶样品的测定 结果满 意 参考文献 1 张风琴 宋坤改 林赴田 一种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 I B M 8 fi0 0 1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J 中国抗生素杂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