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案选修之《文字应用》.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案选修之《文字应用》.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案选修之《文字应用》.doc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案选修之《文字应用》.doc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案选修之《文字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案第四课 言之有理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目标: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2、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教学难点: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课前准备:预习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见课本82页)。 教学过程:一、对联导入: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一添“虚词”之后,这副对联表示的含义呢?明确: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成了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语言真很奇妙!我们知道,在由“实词”和“虚词”组成的语言中,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体,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虚词”呢,似乎“虚”得很,仿佛不那么重要,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不然。“虚词”不“虚”,它不仅具有极强的表意功能,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具有“实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别具一番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虚词”也能在语言表达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二、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好!”与“好了!”(1)阅读课本80页阿Q正传第五章中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2)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材料中的“好!”与“好了!”?你能看出这两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吗?(3)结论:“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课堂活动形形色色的“的”(1)阅读文段课本81页所选几段文字,找出带“的”的词组。(2)观察归纳,讨论“的”的性质。(讨论这些带“的”的词组在有“的”的时候和没有“的”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找出“的”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把具有相同作用的“的”归为一类,看看“的”可以归为多少类,不同类的“的”有什么区别。)(3)添加词语,了解“的”的用法。思考课文中给出的词组哪些可以加“的”,哪些不能加“的”,可以加“的”的词组加了“的”之后结构和意义有什么变化。尽量不看书中的提示自己独立思考、概括和总结。补充课堂活动“一身二任”的词语(结合“小试身手”三)(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叫弟弟打破了。叫了他一声。在哪儿工作呢?不在图书馆。给他打个电话。给了我一本。跟谁说过话呢?跟着这个人。管白薯叫红苕。你别管我了。朝我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明确:左侧句子中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中加点词是实词,具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虚词的特点:A、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B、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说出来。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自由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语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介词和动词的区别: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可以。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的说法,而“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动词都可以。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等。进一步探究:汉语中的介词还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比如有没有纯粹的介词(即任何时候都不能当动词的介词)?介词还有什么特殊的用法(比如介词结构除了作状语还能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分)?汉语的介词结构和外语的介词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比如动宾结构中要不要使用介词)?的兼类词?请举出一些例子来。三、课后练习指导(略)四、补充练习:讨论辨析下面几组虚词1、因为/由于“因为”和“由于”都是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用以引出原因的连词,后面常有用来引出结果的连词“所以”、“因而”或“因此”等和它们相配。例如:因为这几天实在事情太多,所以你来了以后我没能及时来看你。由于问题复杂,对问题的看法又各不相同,因而一时很难能取得一致的意见。由于他一贯软弱,委曲求全,因此他仅有的一次发怒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因为”和“由于”虽然都表示原因,但在用法上仍有不同。一是“因为”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用,“由于”一般用于书面语,不用于口语。二是“因为”只能同“所以”配合,而不能同“因而”、“因此”配合。“由于”既可以同“所以”配合,也可以同“因而”、“因此”配合。如前面例的“所以”不能换成“因而”或“因此”,而例的“因而”和例的“因此”倒都能换成“所以”。2、以至 / 以致“以至”的意思相当于“直到”、“甚至”,表示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的递进关系(也可用于相反的方向)。连接的成分如不止两项,“以至”一般用在最后一项之前。例如:一石居是在的,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鲁迅在酒楼上)这项工艺改革成功的话,生产效率将会提高几倍以至十几倍。“以至”还可以说成“以至于”。例如:对群众的批评采取抵触以至于压制的态度,那是十分错误的。“以致”则表示“因果致使”的意思,用在因果复句的主句开头,表示下文所说的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这种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例如:由于他不听从劝告,以致上了别人的当。“以至”和“以致”,二者的区别应该说是明显的。可是有时似乎在同一个句子里,既可以用“以至”,也可以用“以致”。例如:在一片赞扬声中,他变得飘飘然起来,以至以致看不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但是实际上,二者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以至”表示递进关系,强调程度的加深,意思是“在一片赞扬声中,他不仅变得飘飘然起来,而且发展到了看不到自己工作中缺点的程度”。这里的“以至”可以换成“甚至”。“以致”表示因果关系,强调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意思是“他在一片赞扬声中由于变得飘飘然起来,因此连自己工作中的缺点也看不到了”。这里的“以致”可以换成“因此”。3、不管 / 尽管“不管”跟“不论”、“无论”意思相同,表示无条件,即表示某人或某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例如: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要克服。二十年来,不管夏天还是冬天,他都每天坚持游泳。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喜欢不喜欢,他就自作主张把那衣服买下来了。不管刮风和下雨,他都坚持锻炼。不管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尽管”则跟“虽然”意思相同,表示让步转折,即先让步,承认某件事是如此,然后再转过来指出相反的一面。例如:尽管困难很大,但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不管”和“尽管”不仅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有明显的差别,在用法上也有明显的不同。“不管”后面的词语:或者是一个疑问形式,如例含有疑问代词,是特指疑问形式,例是选择问疑问形式,例是反复问疑问形式;或者是个联合结构,如例、例里的“刮风和下雨”、“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尽管”则相反,后面的词语,不能是个疑问格式,不能有选择性。例如,我们只能说“尽管这样”,不能说“尽管怎么样”;只能说“尽管刮风下雨”,不能说“尽管刮风还是下雨”。4、而且 / 况且 / 何况“而且、况且、何况”这三个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但意义和用法并不完全相同。比较: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且在于改造世界。不告诉他,她一定会着急,况且这事终究是要告诉他的。这件事连小孩子都知道了,何况大人呢?虽然这三句话都是递进关系,但是所用连接词不同。例表示一般的递进关系,所以用“不仅而且”,这里的“而且”不能用“况且、何况”来替换。例用“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即在已经说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中说的“再说”。这里的“况且”可以换成“何况”;有时似乎也可以换成“而且”,但用了“而且”,“追加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