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编制2010年09月200目 录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2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0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20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大纲24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28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33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41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48Matlab语言课程教学大纲53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56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60专业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64新技术讲座课程教学大纲67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70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74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0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93微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98光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04光纤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10半导体器件工艺课程教学大纲116半导体传感器课程教学大纲122纳米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127LED制造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32信息光学课程教学大纲136实时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142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4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53互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60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65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71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77语音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83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86DSP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90SoPC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196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 31100380总学时:64(讲授/理论 64学时,实验/技术/技能0学时,上机/课外实践0学时)适用专业:物理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后续的理论物理课程(如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和其它一些专业课程(如傅里叶光学等)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工具,是物理系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及解法等知识,为后续的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工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严谨的逻辑和推演等理性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的具体要求,理解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及其应用,掌握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出过程和求解方法。能够做到把物理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求解,然后理解其物理意义。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讲授讨论习题实验其他1复变函数和解析函数4301002复变函数积分3201003幂级数展开6411004留数定理430.50.5005傅里叶变换540.50.5006拉普拉斯变换430.50.5007数学物理方程的定解问题 430.50.5008分离变数(傅里级数)法10811009二阶常微分方程的级数解法本征值问题650.50.50010球函数86110011柱函数86110012格林函数解的积分公式21100013*积分变换法00000014保角变换法00000015*近似方法简介00000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复变函数和解析函数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复数的几何表示及运算性质、了解复平面上的简单拓扑。2. 了解初等复变函数;理解多值函数的支点、里曼面及其单值分支;3. 理解复变函数导数;掌握柯希-黎曼方程、解析函数,共轭调和函数。4. 理解复势的物理意义。5. 掌握复变函数的概念及有关性质,了解复球面与无穷远点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2. 难点:教学内容:1. 复数及其运算、几何表示。2. 复平面上的点集、区域、曲线、集与集之间的距离,区域的连通性。3. 复变函数,极限,连续。4. 解析函数、初等函数 第二章 复变函数积分教学目的和要求:1. 理解复积分的定义,了解其基本性质,会计算一般复积分2. 掌握柯西积分定理及柯西积分公式,并能运用它们计算某些复积分3. 了解调和函数。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复变函数积分极其重要性质;柯西定理;不定积分;柯西公式。2. 难点: 复变函数积分极其重要性质;柯西定理;不定积分;柯西公式。教学内容:1、复变函数积分极其重要性质。2、柯西积分定理及其推广(单连通,复连通),原函数概念。3、柯西积分公式及其推论,解析函数的无穷可微性,一些重要定理。 第三章:幂级数展开教学目的和要求:1. 理解复数项级数、幂级数、收敛圆与收敛半径;2. 掌握解析延拓的方法;掌握泰勒展开、罗朗展开及收敛环域的确定;3. 掌握奇点的概念和孤立奇点的分类。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在不同区域罗朗展开。2. 难点: 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在不同区域罗朗展开。教学内容:1、 复变函数级数和解析函数级数;2、 幂级数;3、 解析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4、 解析延拓;5、 解析函数的罗朗级数展开;6、 孤立奇点的分类和特性。 第四章:留数定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1. 深刻理解留数定理;掌握计算各类奇点的留数的方法。2. 掌握利用留数定理计算实函数(主值)积分的方法;3. 理解多值函数的回路积分。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留数的求法。利用留数定理计算实函数(主值)积分的方法。2. 难点: 留数的求法。利用留数定理计算实函数(主值)积分的方法。 教学内容:1、 留数定理;2、 用留数定理计算定积分;3、 主值积分;4、 几种特殊积分的计算。 第五章:傅里叶变换 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导数和积分式的傅立叶变换。2. 理解运用傅里叶变换法求解微、积分方程。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傅立叶变换及变换的性质。2. 难点: 傅立叶变换及变换的性质。 教学内容:1、 傅里叶级数;2、 傅里叶变换;3、 多重傅里叶变换。 第六章:拉普拉斯变换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导数和积分式的拉普拉斯变换、有理分式反演法、延迟定理、位移定理和卷积定理;2. 理解里曼-梅林反演公式、运算微积方法求解微、积分方程。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拉普拉斯变换概念及性质及其应用。2. 难点: 拉普拉斯变换概念及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性质;2、 拉普拉斯变换的反演;3、 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4、 函数。 第七章:数学物理方程的定解问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 理解泛定方程、定解条件、定解问题;理解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出;2. 掌握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写出;理解没有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的问题。3. 了解二解偏微分方程的分类。理解达朗伯公式。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推导数学物理方程;三类方程的定解问题。2. 难点: 推导数学物理方程;三类方程的定解问题。 教学内容:1. 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出;2. 数学物理方程的分类;定解问题;3. 线性方程的迭加原理;4. 达朗伯公式。 第八章:分离变数(傅里级数)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1. 深刻理解本征值、本征函数、本征展开;2. 掌握求解本征定解问题的分离变数法;3. 掌握非齐次方程和非齐次边界条件的齐次化;掌握泊松方程的求解。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2. 难点: 分离变量的思想。如何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不同的定解问题。 教学内容:1. 齐次方程的分离变数法;2. 非齐次方程和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处理;3. 泊松方程。 第九章:二阶常微分方程的级数解法本征值问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特殊函数在球坐标、柱坐标系下的常微分方程的分离;2. 掌握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常点邻域的级数解法,勒让德方程的解。3. 理解正则奇点邻域上的级数解法,贝塞尔方程的解。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特殊函数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常微分方程的分离。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常点邻域的级数解法。2. 难点: 特殊函数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常微分方程的分离。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常点邻域的级数解法。 教学内容:1、 特殊函数常微分方程;2、 常点邻域的级数解法勒让德方程;3、 正则奇点邻域的级数解法贝塞尔方程;4、 施图姆刘维尔本征值问题。 第十章:球函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轴对称球函数;掌握勒让德多项式、其微分表示式和模;2. 理解勒让德多项式的生成函数与递推公式;3. 掌握缔合勒让德函数、其微分表示式和模,4. 掌握以勒让德多项式或以缔合勒让德函数为基础的广义傅立叶级数。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轴对称球函数、一般的球函数下的定解问题。2. 难点: 轴对称球函数、一般的球函数下的定解问题。 教学内容:1、 轴对称球函数;2、 连带勒让德函数;3、 一般的球函数。 第十一章: 柱函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实、虚宗量贝塞尔函数及其递推公式;2. 理解贝塞尔函数的本征值、模和边界条件的关系;3. 了解傅立叶一贝塞尔级数;4. 了解贝塞尔函数的生成函数,积分公式,加法公式。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2. 难点: 贝塞尔函数的生成及应用。 教学内容:1、 柱坐标下的分离变量法;2、 贝塞尔函数;虚宗量贝塞尔函数;3、 可化为贝塞尔方程的一些方程。第十二章:格林函数解的积分公式 教学目的和要求:1. 理解格林函数及其基本性质;2. 了解格林函数的求解;了解含时间的格林函数。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格林函数2. 难点: 格林函数的求解教学内容:1、 泊松方程的格林函数;2、 格林函数的一般性质;3、 格林函数的求解(用电像法、冲量定理法);4、 含时间的格林函数。第十三章:积分变换法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用傅里叶变换法、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定解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傅里叶变换法,拉普拉斯变换法2. 难点: 傅里叶变换法、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定解问题教学内容:1、傅里叶变换法;2、拉普拉斯变换法。 第十四章:保角变换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保角变换法的基本性质及一些常用的保角变换。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保角变换法2. 难点: 保角变换法教学内容:1、保角变换法的基本性质;2、某些常用的保角变换。 第十五章:近似方法简介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变分法、模拟法、有限差分法等求解微分方程常用的近似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变分法、模拟法、有限差分法2. 难点: 变分法、模拟法、有限差分法 教学内容:1、 变分法;2、 模拟法;3、 有限差分法。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使用教材:1. 梁昆淼,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考书:1. 胡嗣柱、倪光炯,数学物理方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等2. 胡嗣柱、徐建军,数学物理方法解题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等5、 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课外安排部分学生用Matlab语言执行数学物理方程定解问题的实践。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教学重点:(1)复变函数(2)傅里叶级数(3)定解问题(4)分离变数(傅里叶级数)法(5)球函数 教学难点:傅里叶级数、定解问题、分离变数法、球函数 教学方法提示: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该课程是考试课。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占总成绩70%,平时与期中考成绩总占30%。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八、必要的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工理方向的相关系科(物理、光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等)本科生选用。九、本大纲编写参照系、编写根据、编制人 编制人:李雪梅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21100340总学时:64学时 (讲授/理论48学时,上机/课外实践16学时)适用专业: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二级)考试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逐步掌握高级语言设计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及实践环节提供必要的支持。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介绍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语句结构及其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学会利用C语言解决一般应用问题。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特别强调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条件。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C语言程序设计(二级)作为我校部分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如下:1. 熟练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2. 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编程技巧;3. 了解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调试的基本过程。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讲授讨论习题实验其他1C语言概述112程序的灵魂算法113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444顺序结构4225选择结构63126循环控制85127数组85128函数85129预处理命令1110指针1071211结构体与共用体831412位运算1113文件22复习考前辅导22(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 C语言概述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掌握C语言的特点以及C程序的上机步骤(熟悉各种C编译环境)。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了解C语言的特点,难点是熟悉C程序的上机步骤。3、教学内容:(1)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2)C语言的特点(3)简单的C语言介绍(4)程序的上机步骤第二章 程序的灵魂-算法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算法的概念以及算法的特性,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算法的概念以及算法的特性,难点是用流程图、N-S流程图、伪代码表示算法。3、教学内容(1)算法的概念(2)简单算法举例(3)算法的特性(4)怎样表示一个算法(5)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第三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1、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C的数据类型、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整型、实型、字符型数据以及运算符和表达式的运用,难点是变量的含义以及特殊运算符和表达式的运用。3、教学内容(1)C的数据类型(2)常量与变量(3)整型数据(4)实型数据(5)字符型数据(6)变量赋初值(7)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8)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9)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10)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第四章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赋值语句、数据输入输出的实现以及格式控制,熟练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特点。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各种数据输入输出函数及其格式控制,教学难点是理解程序的3种基本结构。3、教学内容(1)C语句概述(2)赋值语句(3)数据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C语言中的实现(4)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5)格式输入与输出(6)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第五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熟练掌握if语句、switch语句。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关系运算、逻辑运算表达式,教学难点是if语句、switch语句等选择型程序设计结构的特点。3、教学内容(1)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2)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3)if语句(4)switch语句(5)程序举例第六章 循环控制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goto语句以及用goto语句构成循环,掌握whiledo-whilefor语句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循环的嵌套,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用法,熟悉一些常见问题的算法及其用C语言来实现。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whiledo-whilefor语句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是循环的嵌套和问题的算法及其用C语言来实现。3、教学内容(1)概述(2)goto语句以及用goto语句构成循环(3)while语句(4)do-while语句(5)for语句(6)循环的嵌套(7)几种循环的比较(8)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9)程序举例第七章 数组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多维数组的组织方式,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运用以及数据的排序算法、字符串处理函数的应用等。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数据排序算法以及字符串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数据的排序算法、字符串处理函数的应用。3、教学内容(1)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2)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3)字符数组第八章 函数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运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类别,掌握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参数及返回值、函数的调用。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参数及返回值、函数的调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类别,教学难点是数组作为函数参数。3、教学内容(1)概述 (2)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 (3)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 (4)函数的调用 (5)函数的嵌套调用 (6) 函数的递归调用 (7)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8)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9)变量的存储类别 (10)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11)如何运行一个多文件的程序 第九章 预处理命令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文件包含”处理、条件编译的作用和处理办法,掌握宏定义以及其与函数的区别。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编译预处理的概念和宏定义,教学难点是预处理方法的使用。3、教学内容 (1)宏定义 (2)“文件包含”处理 (3)条件编译第十章 指针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地址和指针的概念,掌握指针的定义、指针引用、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字符串、指针与函数。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以及地址的传递,教学难点是指向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指针的指针。3、教学内容(1)地址和指针的概念(2)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3)数组的指针何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4)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5)函数的指针和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6)返回指针值的函数(7)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8)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和指针运算的小结第十一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用指针处理链表、用typedef定义类型,理解结构体数组、共用体、枚举类型,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结构体变量与指针。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链表的概念,用指针处理链表,教学难点是结构体指针与结构体数组。3、教学内容(1)概述(2)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方法(3)结构体变量的引用(4)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5)结构体数组(6)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7)用指针处理链表(8)共用体(9)枚举类型(10)用typedef定义类型第十二章 位运算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位运算的方法及其特殊用途。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位运算,教学难点是位运算的特殊用途。3、教学内容(1)位运算符和位运算 (2)位运算举例 (3)位段 第十三章 文件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文件中数据的组织形式: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并掌握文件的打开、关闭、读写方式。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均是文件的打开、关闭、读写相关操作的运用。 3、教学内容(1)C文件概述(2)文件类型指针(3)文件的打开与关闭(4)文件的读写(5)文件的定位(6)出错的检测(7)文件输入输出小结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教 材: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7参考书:1、谭浩强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72、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3、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4、教育部考试中心.上机考试习题集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85、叶东毅.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56、唐蔼明.C语言程序设计试题精选.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五、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一)实验要求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技能,程序调试、程序排错、程序维护等方法。学生上课之前做好预习报告、课后一周内上交完整的实验报告。(二)实验内容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及要求学时1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练习(1) 熟悉Tc编译环境;(2) 掌握赋值语句,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3) 编程练习,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法。2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练习(1) 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2) 编程练习,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法。2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练习(1) 熟练掌握 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2) 熟悉掌握循环的嵌套,掌握一些基本算法的实现;(3) 编程练习,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24数组应用练习;对一维、二维及字符数组进行定义和初始化,利用数组编制程序,理解数组定义的必要性。25函数应用练习;学习函数的定义,区别函数的参数及函数的值、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掌握函数调用的方法并进行嵌套和递归调用26指针应用练习;清楚指针的概念,掌握几种指针的数据类型和指针运算,利用指针编制程序。27综合应用编程:链表应用程序设计实践;本学期几章知识点融会贯通,应用于综合性编程题目,为后续的课程及实践环节提供必要的准备。4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能达到1. 能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编写程序; 2. 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3. 能熟练使用C语言。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特别强调理论教授和上机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多上机练习。学生要求必须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教学建议:重视基础,搞清概念,立足应用,强调操作;理解基本概念,熟悉基本操作,掌握基础应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制作电子教案,处理好理论与具体操作的关系,重视上机辅导,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学生统一参加福建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同时作为期末考试成绩。八、必要的说明学生课外上机编程时间与课内上机时间比为1:1。九、本大纲编写参照系、编写根据、编制人本大纲编写参照福建省高等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考试大纲,依据闽江学院“专业课教学大纲编写要求”规范编制编制人:林宏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21100060总学时:(讲授/理论52学时,实验/技术/技能12学时)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类学生的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半导体电子器件和集成块的特性和参数;掌握低频放大器的电路构成和各种组态组成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各项有关参数的物理概念、分析和计算的方法;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运放电路的分析应用方法;熟悉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和掌握分析设计计算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如高频电子电路、数字电路等打下良好的专业技术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体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条:1、 了解PN结形成的机理和电特性;掌握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电特性和有关参数;2、 掌握三种基本组态的放大器电路、以及差分放大电路、有源负载电路、电流源电路、互补输出电路等基本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练掌握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3、 掌握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对放大器各性能参数的影响。负反馈类型的判别分析以及深度负反馈的计算方法;4、 熟悉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并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典型应用电路、性能指标。掌握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误差分析,以及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各种典型应用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设计方法;5、 掌握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基本分析方法;6、 掌握功率放大器和串联型稳压电源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分析计算方法。7、 应用Pspice或EWB工具分析电路和解题。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讲授实验习题1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8622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121023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444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445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426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8627第七章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6428第八章 波形的发生信号和信号的转换10649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4410第十章 直流电源44合计:645212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主要内容:从半导体的基础知识开始,介绍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重点:从使用的角度出发掌握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难点: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以及由此而阐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外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主要内容: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及放大电路的图解法和等效电路分析法。包括共射、共集、共源等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和主要动态参数的分析与计算。电路能否放大的判断、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失真分析等。重点和难点:上述内容既是本章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章是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和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及输出波形失真情况;熟练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和共源放大电路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及Au、Ri、Ro等性能指标的计算。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主要内容: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特点、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及动态参数的计算。重点:多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动态参数的计算。难点: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动态参数的计算。教学目标:熟悉多级放大电路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和Au、Ri、Ro的计算,并能根据功能需要合理选择电路类型和耦合方式;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和交流性能指标的计算。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主要内容:通用型集成运放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基本电流源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意义。难点:各类电流源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教学目标:熟悉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集成运放主要参数。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主要内容:频率响应概述、晶体管的高频等效模型、场效应管的高频等效模型、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难点:各类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和计算。教学目标:熟悉频率响应的概念和了解晶体管的高频等效模型,掌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和计算。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主要内容:反馈的概念、反馈性质的判断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的计算、负反馈引入的原则。难点:交流负反馈放大电路组态的判断及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教学目标:能判断交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态;熟悉交流负反馈四种组态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并能根据需要合理引入负反馈放大电路。第七章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主要内容:掌握比例、加减、积分运算电路的运算关系,写出各种运算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电压的函数关系,根据需要选择运算电路。重点:各种运算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电压的函数关系。教学目标:掌握比例、求和、积分电路中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函数关系。能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上述有关电路。第八章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主要内容:正弦波振荡的条件、电路的组成及产生正弦波振荡可能性的判断、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各类电压比较器的阈值电压的计算及传输特性曲线的绘制、集成运放组成的矩形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工作原理与参数计算。重点和难点:正弦波振荡可能性的判断、各类电压比较器的阈值电压的计算及传输特性曲线的绘制、集成运放组成的矩形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工作原理与参数计算。教学目标:熟悉由运放组成的波形发生电路、电压比较器等电路的工作原理。能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各种LC振荡器能否振荡。掌握RC串并联(桥式)振荡电路的组成、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会计算电压比较器阈值电压并能画出它们的传输特性曲线。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内容: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及分析方法。OTL、OCL等典型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重点和难点:OTL、OCL等典型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教学目标:掌握功放电路的特点及OCL、OTL电路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的估算。了解集成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第十章 直流电源主要内容:整流、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及参数的计算,整流元器件的选择原则。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计算。集成稳压器的应用。重点和难点: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计算。集成稳压器的应用。教学目标:掌握整流滤波电路工作原理,会计算整流参数,合理地选择电路器件。熟悉稳压管稳压电路和集成稳压电路的使用方法。掌握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稳压电路工作原理,会估算输出电压的可调范围。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学出版社参考书:1、孙肖子 张企民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谢嘉奎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2000.10 高等教学出版社3、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4、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第四版 华成英编 高教出版社,2006年五、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共安排16学时实验。具体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参见实验教学大纲。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的新特点,引导学生“注重物理概念”,“采用工程观点”,“重视实验技术”,“善于总结对比”,“寻找内在规律”,以期较好、较快地掌握器件与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具备课程学习后所应有的基本工程设计能力。要引导学生善于应用现代EDA工具来分析和设计电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本门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之以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实验及作业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该课程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占总学时的70%,其它教学手段占总学时的30%。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形式闭卷考试。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实验占总成绩的10%。笔试和实验成绩都应合格才能获得学分。八、必要的说明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应与电子线路实验、电子课程设计有机的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九、本大纲编写参照系、编写根据、编制人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21100250总学时:(讲授/理论52学时,实验/技术/技能12学时)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类学生的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为今后学习有关数字测量、数字传输与通信、数字控制课程,以及为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数字系统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一般要求如下:(1)清楚地理解双极型和MOS型晶体管开关特性。(2)掌握常用的数制、布尔代数基本定理和运算规则,能熟练使用公式和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3)熟悉基本逻辑门和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逻辑功能。(4)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5)了解基本的组合和时序集成电路。(6)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与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扩展应用(7)了解模/数与数/模转换的工作原理和几种常用的模/数和数/模转换器。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序号教学内容总学时课时分配讲授实验习题1第一章 数制与码制222第二章 逻辑代数基础883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644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141025第五章 集成触发器6426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141027第七章 存储器448第十章 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6429第十一章 模数和数模转换66设计性实验44合计:561672645212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 数制与码制主要内容:数字电路的特点和分类;脉冲波形的主要参数;数制;不同数制间的关系与转换;二十进制码、格雷码、奇偶检验码等二进制代码。重点:几种数制之间的转换。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数字电路的特点、数制与码制。第二章 逻辑代数基础主要内容:逻辑值 1 和 0 的含义;基本逻辑运算和几种常用复合逻辑运算;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定律和常用公式及基本规则;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真值表、逻辑函数式和逻辑图;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重点和难点:公式化简法、卡诺图化简法。教学目标:掌握布尔代数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及常用公式,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熟练地应用公式和卡诺图化简函数。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主要内容:门电路的作用和常用类型;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分立元件门电路和组合逻辑门电路;TTL 与非门的外特性;TTL 集成门应用要点;CMOS 与非门、或非门、OD门、三态门和传输门的电路和逻辑功能;TTL 和 CMOS 电路的主要差异。 重点:各种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教学目标:了解逻辑门电路的作用和常用类型;理解二极管和MOS管以及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掌握TTL基本门的逻辑功能和主要外特性;了解 CMOS 与非门、或非门、OD门、三态门和传输门的逻辑功能。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主要内容: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半加器和全加器;串行进位加法器和超前进位加法器举例;二进制编码器、二十进制编码器和优先编码器;二进制译码器、二十进制译码器和数码显示译码器;数据分配器和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重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难点:用二进制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实现组合逻辑电路。教学目标: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了解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加法器等集成器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第五章 集成触发器主要内容:触发器的基本特性;触发器的类型;由与非门和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同步 RS 触发器、同步 D 触发器和同步 JK 触发器;边沿JK触发器、维持阻塞D触发器、T触发器和T触发器;主从RS触发器和主从JK触发器;五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转换。重点:各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难点:五种触发器的相互转换。教学目标:了解基本RS触发器、同步触发器、边沿触发器与主从触发器的电路形式,;熟练地掌握同步触发器,边沿触发器与主从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状态转换真值表,特性表,特性方程,逻辑符号。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主要内容: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特点和类型;同步时序逻辑电路中的驱动方程、输出方程、状态方程、状态转换真值表、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的求取;异步时序逻辑电路中的驱动方程、时钟方程、输出方程、状态方程、状态转换真值表、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的求取;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异步计数器、同步计数器和集成计数器。重点: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难点:利用集成计数器构成N 进制计数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了解寄存器和计数器等集成器件的工作原理;熟悉其功能和使用方法。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主要内容:半导体存储器的作用、类型与特点;ROM 的类型及其特点;RAM 的结构、类型和特点。教学目标:介绍ROM和RAM的特点及用法。第十章 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主要内容:脉冲信号产生与整形的方法;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用 555 定时器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浮企业演出活动策划方案
- 股份委托协议书
- 航次租船合同(GF-9-0405)2025年船舶租赁合同终止
- 2025-2030仿古家具板材市场消费特征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亲子烘焙活动社交属性与商业价值开发潜力
- 2025-2030互联网医疗支付模式创新与医保对接策略研究
- 口腔咨询师讲解方案
- 2025-2030乳品添加剂在新型乳制品开发中的协同效应分析
- 2025-2030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木农具工艺品开发价值研究
- 鸡西律师楼装修施工方案
- 2025年止血技术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ECMO护理进修汇报
- 首钢职务职级管理办法
- 建筑施工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指南
- 2025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英语试卷
- 跨境电商股权分配协议范文
- 2025年深圳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
- 三甲医院影像科管理制度
- T/CCAS 015-2020水泥助磨剂应用技术规范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