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变迁研究.pdf_第1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变迁研究.pdf_第2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变迁研究.pdf_第3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变迁研究.pdf_第4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变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韭峦窑丑太堂臻竺僮逾室盘查埴呈 中文摘要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2 0 0 0 年全国第五次人 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6 0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已经占据全国总人口比例的1 0 2 , 人口已经明显的呈现出老龄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养老保障事 业发展滞后,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依旧占有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和社 会环境的变迁,农村家庭养老正在面临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欠 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养老变迁,使之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具有 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 以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一个典型区域为样本城市,对农村家庭养老变迁的原因、 过程及结果作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第三部分把农村家庭养老变迁的要素进行了归 类和整理,具体从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伦理和农村经济变迁等方面对农村 家庭养老变迁过程进行了详细阐释。第四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家 庭养老变迁的结果:传统家庭照料机制面临挑战,家庭关系发生由纵向亲子关系 向横向夫妻关系的转变、养老载体与养老内容倾向于分离、养老观念转变及家庭 “空巢”化趋势加重几个方面。第五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地区关于家庭养老的 先进经验和做法。最后,在前面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物质、精神双重 贫困和家庭养老独力难支的现实,构建出适合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的薪型养老模 式家庭、个人、社区、政府“四位一体”的、网络型的多主体、多功能互动 养老模式。这一养老模式不仅有弥补现阶段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必要性和实际操 作上的可行性,而且符合老龄化社会人类养老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社会变迁养老模式 北塞窑通右主亟堂位j 盘奎a 曼墨! 基王 a b s t r a c t p o p l l l 撕0 na g i n g i sa c i a lp f o _ b i 锄侧c ha t t a d i e d 铱t 衄s i v ea t i 酬蛆b y w o d d t o d a y t h e 咖血h cd 疆t af b mi h e6 f i hp o p u l 蚯o n 黜啦o fc h i 触s h d w 也a t 玲 p 姊砌o no f m ea g e d ( o v e r 删t o t h c 鼬d p 叩u l 砒i o i n 啦a i s1 0 2 ,诚c h m 锄s t h a tc h 血ah 蝇b o m c 缸姆e d 懒ln o w a d a y s ,也e d a l 佃翱r 勰i s 瑚d e r d “d o p m e i i ti ni b i sd “d 叩i n gm r a la r e a ,曲dt h e 订a d i 妇a i 向m i y - p r a v i d er i r t h ea 霉c df 捌g r e a tc h a l l e n g :e s s o ,i t sv 盯y 也r e 垃c a l 锄d 删c a ls i 鲥6 c a l l t o 毋吲蜘训c a l l y r e 船砌自m i l y i p 州d e f o r 山c 矾 t b i sp a p e f 删y s 部越证瑚e a r c h 嚣t h er e a n s t h cp r o c e 8 s 器跚dm er e s u l 协o nm e c h a n g e so ft h ef 抽i l y - p r o 听d ef o rl h ea g c di i im m c o m m u n j d 嚣谢也c 船eo fl v l i 孤g d i 蚰j c t 】蛐略i n 明硼d “d 叩e d 糊0 岫m es n j d ym ec h 卸g e so f t b ef a 删l y p 坩“d c 缸。 ( h ca g c di nn i 叫c o 曲删血t yi s 舫mf 乱j rd i n l 哪i o a h t yb y 既p l a i 面o gt i i em o “n g 蚰d n o 撕n go ft h ep 叩u l 瓶o l l ,m cc h 锄g 髂o n 血cs c a l e 托ds 饥l 咖o f t h ef a m i l y ,t h e c h 锄g e so nt i l ec o m l 。吐i o no f 血eg 即酬i o nr e l a h o n s h i p 锄dt h ec h 锄g 鹤o l lm c 砌w 锄dc o n c 印吐0 1 1 f i n a l l y ,m e 锄出o rp u tf o n v a r dl oo p e nu pan 州p a n 黜s ”q u a l c m a 叫 a i l dt y p e - n e t w o r ko ft h c i l y ,i n d i v i d 谜,c o n 肌u n 酊a l i d9 0 v e m m 叫衙t h e 胁订y - p r o v i d e 衄t 量l ea g c d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m er e s u l t so nt h ec h a n g 髓o ft h i s p h 锄o m ai nm 叫c o m m t l l l j 崎姐d ( 1 l cp r 韶e n ts i h l 鲥册ss u c i l 嬲t h ep o o rc i “l i z a 石o n o f m a 佃j a i 柚d m o r a l 蚰dm ed i m c u l 咿i n 哪州n g 也ea g c db y o n 船d f n e 瑚u n s j n c l 玎d e 也et r a d i t i 伽l a lf a m n y 删丹硼把dw i t h 出ec b a l l 曲窖档,t h cc 垃m g i n go f i h c 矗f 丑i l y r c l a i i o n s h i p sf 吣mt i l ep 缸c i 】血o o di ot h e 印日瑚e ,t l l et 朋d 即c y 锄ds 印a r 撕o no f 也e r v e r s 舯dc o n t t s ,t 1 1 ec h a n g m go f 也ec o n o 印n 锄dt h ea 黯阳v 撕n go fm e t d c l l c yo f k 舢g c h a o ”o ft l l ef b d l y _ p r o “d ef o rl h ea g e d 1 恤sn 哪p a t o e mn o to n l y m a k 船u pm en c c e s s a r ya n df e a s i b i l i t yb l | ta l s oa c c o f d sw 曲t i l eb a s i ct 既d 朋c yo f t t l e d “e i o p m 锄t 柏de v o l u t i o no f m ef a t l l i l y - p m v i d ef o rt h ea g e d k 卫y w o r d s :d e v e l o p i n g 删a r e a ;m c 缸n i l y - p r o v i d ef o ft h ea g e d ; s u p p o m n gp a 岫 致谢 两年的交大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毕业在即,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成长滋味 读研期间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导师和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我的导师裴劲松副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最初论文选 题的确定、篇章结构的安排、文献资料的收集、难点的处理、进度的安排等方面, 他都给予了关键性的指点,使我对论文的研究方向把握得更加准确。整个论文写 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导师的关怀在这里,我要向裴老师表示最诚挚的 感谢。 两年来,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方面,我都得到裴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 指导,并深深领悟到老师严谨、求实、专业的学术精神与学术作风导师高尚的 品德、良好的修养、崇高的敬业精神、广博的学识和分析问题的敏锐眼光,都将 影响我的一生。导师在治学与做人方面给予我的教诲将使我终生受益。 此外,在撰写论文期间,我还受到林玳玳教授、史振磊副教授、高毅荣老师、 王洪霞、徐会洋等同学给予的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的感激之情。 另外也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完成我的学业。 最后,感谢在百忙之中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老师! 扯惠奎盟 盍 生硬 主焦监毫昱j 盘 1 导论 1 1选题背景和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 国家。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报告显示,2 0 0 5 年底我国6 0 岁以 上老年人口近l 斛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 1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推 测,今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以年均3 的速度递增,每隔2 5 年就要翻一番,预计 到2 0 1 5 年,印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 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 4 ,到2 0 2 5 年,6 0 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 8 亿,占总人口的1 8 4 。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 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同时也关系到能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性的问题。 老年人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早己被纳入经济学、社会学的研究视野。 然而,当前的研究范围较多地集中于城市老人,对农村老人的研究涉及较少;研 究内容也较多地关注发达地区农村养老,对贫困地区农村养老的研究较少。事实 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其一,全国农村老人居多2 0 0 0 年,农村老年人口 为8 5 5 7 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 5 8 2 ,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 2 4 个百分 点。其二,农村老人丧失劳动力后,没有退休金,也没有退休年龄规定,生活缺 乏基本的保障。其三,城市老人的养老社会保障己取得共识且日臻完善,而农村 老人绝大部分被捧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因此,占全国老人6 5 8 2 的农村老人 不但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相反,我们更应关注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因为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如果不解决好农村老年人 的养老问题,会引起农村许多人不满,从而增加社会动荡,不稳定因素,影响农 村社会生活的安定。同时,农村养老问题会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村 老年人的养老得不到妥善解决,农民对自己的晚年生活产生担忧,会影响他们从 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总之,这是关系 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和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目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传统文化的影响、道义责任的约束、法律 法规的强制、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等原因,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仍是以家庭养 老为主,家庭养老起主渠道作用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有关“中国老年人供养调 查”的资料显示: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家庭约7 0 的老年人与子女及配偶或其它亲 属同住,这表明家庭养老仍是中国目前的主要养老形式,起一个主渠道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家庭养老面l 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速 度加快,农村老人寿命延长;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化家庭增多;传统文化道德观 扯宝奎 煎 叁堂亟 茎 焦j 幺 奎曼监 念在年轻一代中日趋淡漠、代际倾斜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家庭养老。 因此,在咀上背景下考察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状况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 1 2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 2 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进行细致的调查并做出理论分析,力图解决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状况,总结出农村 家庭养老的特点。其次,分析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因素,并找出主因 子:经济因素或是非经济因素。最后,弄清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的影响因素后, 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 2 2 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 概念界定和特点介绍。其次,整理国内外关于农村家庭养老变迁的理论。再次 应用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变迁原因、过程及结 果。最后,在所获取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关于欠 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政策建议,同时建构出适合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 新型功能及模式。 1 2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尝试运用有关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大量收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获取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文献 分析和比较研究分析,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力图使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有利于农村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及农村社会工作理论的充实和完善 1 3相关理论和概念介绍 1 3 1 相关理论 韭塞窑煎 左 耋毯 堂焦蛩塞曼盈 1 、结构功能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 结构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 要的功能。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由来已久2 0 世纪4 0 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 斯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他为结构功能主义的形成做出了很大努力,并 成为这一学派的领袖人物。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4 个子系统( 有 机体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 之一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 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 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结构单位。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 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 种功能条件:( 1 ) 适应;( 2 ) 目标达成;( 3 ) 整合;( 4 ) 潜在模式维系。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4 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是经济系统、政治 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 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社会系统内的各亚系统之间,在社会互动中具有输入 输出的交换关系,而金钱,权力、影响和价值承诺则是一些交换媒介。这样的 交换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四种必要功 能条件的满足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2 、需要层次理论 一 人类群体的需要包括生理的、社会的、情绪的、精神的需要。一个社会或者 社区的首要责任是满足其成员的基本生存需要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社会这 三方面具有与其他年龄群体不同的特点。首先,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出现老化, 这种老化将出现在整个躯体的各个系统。其次,精神活动或精神功能也出现老化。 再次,社会活动能力也逐步减退,主要表现为退出职业生活而发生社会角色的转 变。这些特点必然影响其日常生活,形成老年群体特有的需要,了解需要后,应 将这些需要最大化满足。 3 、社会交换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交换关系构成的,社会中的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占 有不同的地位,他们所占有的资源不同且需求也不同,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产生 了交换。这也是杜会互动之所以发生的原因,社会互动是一种相互报酬活动的交 换,个人之问存在着互惠的交换关系其交换内容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在 交换中既存在着公平、均衡原则,也存在着不公平、非均衡的原则 4 、社会冲突理论家庭观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 1 ) 个别行动者会依其个人的喜好行动,包括需要、价值观、目标及资源, 因此在其日常生活与人互动中会有各种理由诠释其欲求、利益及追求的方式,因 9 韭塞变通太芏亟竺位监塞 昱i 幺 此不可能要求每个行动者都是为了达到社会最大的利益而行动 ( 2 ) 无论是就个人或是团体而言都会有冲突发生,运用在家庭时情况亦同, 如家中不同的成员会有其不同的目标、价值、兴趣及时间规划,且会与家中其他 的成员产生冲突。 ( 3 ) 家庭的冲突也可能来自于同样的目标与兴趣,但限于资源( 爱、注意、 权力、金钱) 分配的不足,因此会有竞争。家庭冲突论者视个人喜好作为了解家 庭关系及互动的主要因素。 ( 4 ) 家庭是劳动力来源的体系,会影响家庭的权力、性别关系和生活;通常, 家中的男人参加工作赚钱葬家,而女人则负担家中未领薪的劳务,这种状态成为 主流社会典型的“家庭形态”,由此男人在家中成为拥有较高权力者。 ( 5 ) “权力”( 口o w e r ) 是家庭冲突理论的重要概念,存在于家庭内外系统之 间而受社会文化、阶层的影响,如就家庭内而言,与性别、年龄有关 1 3 2 相关概念 1 、欠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战略的影响,相 对发达地区而言,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上有较大的差距的西部地区。它们主 要集中在西部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偏僻的穷地区等,以从事 农业为主的区域本文研究的欠发达地区特征主要袭现为: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比 较低,非农产业发展程度低下,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反差大,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比较低等。 2 、各种养老模式及其特点 根据养老所依靠社会单位的大小,我国现行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四种,下面以 图表的形式,将各种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加以介绍: 表l各种养老模式及其特点介绍 个人自我养老家庭养老集体( 社区) 养老社会养老 个人在劳动就业期子女对失去 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在某一较大的区域范围 内将一部分现期收劳动能力且集体组织为区域内育资内依靠全体社舍成员或 概 入作为老年经济生无收入的父格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某些经济实体的力量实 活保障储蓄起来,以母在经济上或提供养老服务。其典现养老责任共担的养老 念 满足老年生活需求的供给,生型如中国农村计划经济保障机制 的养老方式,它也包活上的照顾时期的“五保户”制度 括进入老年后经过和精神上的和“农村养老院”等。 自身努力获得经济 慰藉 报酬的行为 j e基窑亚太差硒堂位监毫璺蛰 1 传统的养老模式1 、产生于传1 、一种借助大于家庭范l 、狭义的指社会养老保 之一统的家庭经围的社会力量养老的方险,其兴办主体是国家, 2 、存在需有相应的济。式。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 特 经济和社会基础2 、化解老年2 、将个人的养老风险分员 风险的能力 散到集体内的每个人身2 、广义的还包括商业养 点 明显优于个 上,使得每个人的养老老保险以社会全体又 人养老且运压力变小 参加商业养老意愿与能 行成本低3 、集体成员问的互济性力的人为对象构建“风 很强,农民的老龄风险险池”,使个人的风险分 在本集体或社区范国内担能力获得极大提高 得到较好的化解。 l 、个人其备为老年 主要取决于要求以发达的集体经济与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 适 储蓄的能力子女是否有为依托和人们的意愿有关系 2 ,个人景有老年自 赡养老人的 用 我保障的意识和毅意愿和能 力,能够在相对漫长力 条 的工作期中排除各 种干扰有效地为老 件 年积累 1 4当前研究现状与本文定位 在对农村社区养老研究文献考察中,发现以往研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t 首先,对发达地区农村研究和关注较多,而对欠发达地区关注较少。本文对 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家庭养老变迁进行研究,既有助于人们对以往研究的结论做出 客观真实的评价,也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国情。 其次,对制度性社会保障角度研究的较多,而以社会学、经济学视角作深入 解剖的较少。国内学者以往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农村社会保障 的理论框架里进行的,且往往都是以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或步骤为出发点的 对策性研究。相对而言,以实证和实地的社会学方法为指导的系统研究比较缺乏 本研究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经济学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选择以一个落后的地 区为对象,并把对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考察, 则正好可以弥补以往对农村家庭养老研究的不足 再次,专题研究相对较多,而综合性研究明显较少。已有的农村家庭养老研 究大都是在下列假设条件下展开的:家庭结构核心化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农 村老年人经济状况对其家庭养老的影响;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对家庭养老的影 响;农民外出务工对家庭养老的影响等等但是却少见有人把文化,主要是传 统的“孝”文化与家庭结构、经济、子女数目及其迁移流动等纳入到家庭养老的 主题里进行综合性研究。本文就是力图把以上诸种变量均纳入农村社区家庭养老 的框架内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研究有了拓宽研究领域和提升 | 塞奎通盔堂甄差建i 幺塞昱j 盒 研究层次的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宏观背景,以西部欠发达的 某一个典型区域作为切入点,从经济、文化、家庭、人口等各个层面,对农村家 庭养老变迁的原因,过程及结果作深入考察,力求在理论建构的同时,对现实生 活中家庭养老的各个层面做出解释与预测。 j t 立变通左茔亟堂焦监塞鑫发达垫匡壅挝塞鏖差耋回基殴芒生 2 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产生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变迁,考虑到选题覆盖的范围比 较广,各个地区人文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等因素。因此,下面选取一个典型的西 部区域山西省吕粱市,作为样本地区来考察整个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 变迁过程。在对样本城市的调查和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一部分资料主要是来自专 家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一部分资料主要是来自作者的实地调查,以期得出的结 论更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 2 1样本城市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家庭养老现状与问题 2 1 1 山蓖省吕梁市情况概述 作为革命老区的吕粱市位于山西省中西部,与陕西省延安和榆林地区隔黄河 相望,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吕梁市是全国1 8 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共辖 有一个区,两个市和1 0 个县,其中这1 0 个县属于国家缓或省级重点扶贫县,占 山西全省总数的5 0 。全市总人口3 2 8 万,其中有1 1 0 万属于贫困人口,占山西 全省贫困总人口的1 3 吕粱市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梯田环绕,土质 极差、肥力极低。地形以黄土丘陵为主,由于长期受流水切割,地形破碎,沟壑 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全市的总面积约有2 1 1 3 2 7 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面积占 9 1 8 ,占山西省全省总面积的1 3 5 ,其中农业用地2 3 0 8 1 7 万亩该地区是一 个农业大区,也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大区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1 1 4 万人,农村富 余劳动力7 9 万人,占总劳动力的6 9 3 。但是,这里的农业生产设旌、工具和环 境还是处在非常落后的人工时代,加之地貌因素,导致这里经常是十年九旱1 9 9 7 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仅为1 3 6 7 7 元。从1 9 9 8 年开始,吕梁市遭受了连续五年的大 旱灾,粮食产量不到正常年份的五分之一,1 9 9 9 年农民人均收入仅为8 9 3 元,。许 多农民基本没有现金收入,种的粮食又不够吃,只能靠救济粮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吕梁市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煤炭、冶炼、化工、建材、白酒 等为主。该市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等;经济作物 主要有花生、核桃、红枣、油料和棉花等;畜牧类产品主要有猪肉、羊肉、牛肉、 鸡肉等 2 1 2 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家庭养老基本情况 韭瘟窑亟盘芏亟土芏位监奎基筮达垫匡壅拉塞鏖差耋间要的亡生 1 、人口比例。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到2 0 0 6 年底,吕粱市人口总 数为3 5 5 柏0 0 人,其中老年人总数为3 6 4 0 4 9 人,占总人口数的1 0 2 农村老 年人口数为2 8 3 2 3 0 人占全市人总数的8 。下表是截至到2 0 0 5 年,吕粱市农村 劳动力人口数的分布: 表2吕粱市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分布1 l 年龄 1 8 3 5 岁 3 5 4 5 岁 4 5 6 0 岁6 0 岁以上 l 数量 人口数5 7 万人2 8 万人2 0 万人9 万人 2 、男女比例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 0 0 6 年,吕梁市农村老人 中男性约有1 4 7 6 8 0 人,占人口基数的5 1 9 ,女性约1 3 5 5 5 0 ,占人口基数的4 8 1 。 3 、文化程度本地区家庭中的老年人,年龄大多集中在6 肛7 0 岁,他们普遍 成长于解放前的战乱年代,受教育的水平比较低下。在实地调查中得知,本地区 不识字的老年人口约占九成左右。在女性老年人方面,情况更加突出。由于受调 查的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汇总老年人的详细资料不过,可以通过吕梁市农村劳 动力的受教育情况看出该地区人群的受教育水平。 表3吕梁市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情况表 i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上 初中 高中及中专 大专及以上l i效量4 5 s 4 万人5 4 6 5 万人”2 3 万人n 4 9 万人 l百分比3 9 蛄4 7 9 4 1 1 6 l o 4 3 i 4 、生活情况。般老年人只要身体没有大病,农田劳动要持续到7 0 岁以上。 他们在能够劳动之前其生产生活就是以自理为主,如果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资 料就要靠别人提供。这就意味着,该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在失去劳动能力之前,他 们基本上是以自给自足这种养老方式为主。据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副所长谭克俭 对吕梁市的资料显示,该地区老年人约有8 0 以上,在子女结婚后自己独立进行 生活。只有自己不能独立照料生活了,农村老年人才和子女住在一块。 5 、待遇水平。该地区家庭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供养仅仅局限于两条:首先是 经济上面的供给,保证老年人吃饭,穿衣和医疗的费用。其次是生病后的床前照 顾。 6 、养老理念。目前该地区还普遍存在着“养老人是义务,养子女是任务”的 观念。其含义是:义务就是可以履行也可以不履行,老人可以养也可以不养;而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任务,必须将其抚养成人加之“不管多穷,多艰苦,一 1 王书平,耢成元,张海文,王蟀锋,白海责三农研究课题组昌集市农村劳动力转穆调查 山西经济2 0 0 5 年3 月 韭塞窑遣太堂亟堂僮j 幺室筮筮达地匡壅抖塞痊差壹包曩啦芒生 定要让孩子上学”和婚丧嫁娶等礼仪的大型操办等观念深入人心,导致农村家庭 的消费逐年增加,使本来就不太宽裕的农村家庭负债累累,对许多家庭对瞻养老 人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 1 3吕梁市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 从对吕粱市临县、兴县、方山等县的农村调查来看,家庭养老问题十分突出, 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和健康状况。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下面的五点: l 、老年人的负担较重。部分强壮劳力进城打工后,老人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力t 加重了他们体力、精神双重负担。例如:在兴县,有一户7 0 余岁的老俩口,三个 儿子在外经商、跑运输,耕种土地的任务全部落在老俩口肩上,春种、夏锄、秋 收,终年劳作,难有空闲,全家1 3 口人的吃粮,全由老人供给这种情况带有一 定的普遍性。 2 、家庭养老水平差别较大。从对上述地区的调查来看,约有一半左右的老人 基本不依靠子女养老,而是依靠健康的体力、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技术,通过种 植、养殖、采集、编织等手段,获取生活所需。既有粮吃,又有钱花,有的还有 存款,生活过得自由自在。除此之外,有一部分老人身体较差,不能下地劳动 只能做一些手头活计,帮助家庭给牛添草等,他们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但是,因 为家庭状况差异极大,养老的情况也就千差万别。有的家庭强壮劳力在外打工赚 钱,收入较高,子女孝顺,传统的家庭养老得到充分体现,老人的生活也就水涨 船高有的家庭有心无力,老人的生活只好一半靠子女,一半靠自己。 3 、发愁生活无着落。调查中发现,这些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一成左右。他们 无儿无女,独自一人,贫病交加,终年为吃穿发愁。例如,有兴县有户8 0 岁的邢 二亮,患病多年,无钱医治,生活无着落,只能靠门前种几分土地,收获一点粮 食、蔬菜度日。另一个7 0 岁的刘林旺,空巢独居,哮喘严重,虽然种著几亩土地, 但难以糊口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荡然无存,“五保”图有空名,因此他们得不到国 家的日常资助。国家每年发放的救济粮、救济款、救济衣,成了这些可怜老人的 救命粮、救命款、救命衣。 4 、普遍感到看病难、药品贵。人越老毛病越多,有些突发病、多发病又难以 预防。加之药费、医疗费过高,使不少家庭难以承受老年人患了感冒,大都不 服药,而是靠拔火罐、发汗等土办法治疗。患了腰腿痛的慢性病。也不去医院检 查治疗,而是靠针灸等。即使是能够自食其力的健康老人,只要得了重病,生活 就会陷入困境。 扯塞窑煎太堂鲤土生焦监塞盆蕴选地区壅抖塞匿差耋回匿敏芒生 表4农村居民需要住院而未住院的比率及原因单位:2 农村地 两周患病 认为没有没时间经济 医院服务差 没有 其它 1 9 9 8f 类别来就诊率必要住院住院困难不愿去住院床位原因 年全 一类 3 2 4 81 8 1 0 6 3 36 3 8 00 6 8o 0 0 1 1 0 9 国卫 二类3 2 1 5 2 8 0 26 7 3 5 4 1 2o 4 1n 2 7 1 0 4 4 生服 三类3 4 5 81 5 4 84 8 67 0 2 60 3 00 1 58 9 5 备调 强类 3 2 4 31 5 2 0t 96 9 r 3 8n 私n 0 0j n 7 9 查 合计 3 3 1 61 9 9 35 6 l6 3 6 90 4 40 1 31 0 2 1 说明:卫生部调查中心把我国农村租略划分为四类地区。其中,一类相当于 富裕农村,二类相当于小康农村,三类相当于温饱农村,四类相当于贫困农村。 5 、怕受虐待。有个别家庭把赡养老人的义务看成额外负担,不肯给予照顾, 而是让老人吃剩饭,穿旧衣,经常责怪老人没本事,没给后代攒下财产和值钱的 东西,现在活该受罪,使老人感到受了虐待而孤独无援。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 对老人精神上的刺激和社会上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2 2农村家庭养老的特点 鉴于,山西省吕梁市是一个连片贫困,人文和社会环境都具有欠发达地区典 型特点的区域因此,通过上面对它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 养老具有如下特点: 1 、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截止1 9 9 9 年6 月, 农村9 7 6 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入住敬老院养老的 老人仅占2 3 4 。这种家庭养老为主的方式,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显得更 为绝对。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人们更多的沿袭传统,外加传统思 想等方面的影响,农村家庭养老更能体现出乡土社会的特征。 2 、“分而不离”家庭在农村占多数农村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分户居住,由子 女提供老年人的生活料理,这种现象较为普遍的存在。根据调查,这种供养方式 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老人有劳动能力,靠自己的劳动收养活自己,子女助耕 助产;另一类是老人把责任田交给子女耕种,子女把口粮和一部分现金交给老人。 3 ,多数农村老人生活自给自理能力较强,但经济供养水平,医疗健康水平较 低。目前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项目基本上是空白。在这种客观背景下, 2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廿第二次田塞卫生服务调蠢分析报告1 9 9 9 年6 月3 0 日 1 6 拙塞窑煎盍堂亟堂僮i 幺奎筮筮选垫匡壅越塞麈差耋回蹙曲亡生 除非老人身体完全衰老或者有严重疾病缠身,否这,他们几乎全部参加生产劳动, 养老方式是自给自足型。只有当由于身体上的原因确实不能参加劳动了,才会有 “家庭养老”之说。 调查中发现,尽管大部分老人生活自理自给能力较强,但他们的物质生活水 平较低,经济供养水平极低多数老年人表示目前生活中面l 临的困难主要是经济 困难。此外,农村老年人在家庭中已近逐渐退出核心位置,农村家庭的开支主要 囊中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导致许国老年人出现健康问题时,考虑到家庭经济和农 村医疗水平,一般都很少去医院就诊。病情严重时才请江湖医生、赤脚医生看看, 只有到了有生命危险时,才会去医院。但往往为时己晚,很难挽救老人的生命。 总之,无论在经济上,生活照料上,农村老人的自给自理力较高,但农村老人在 经济、医疗健康水平是较低的 4 、家庭支持对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保障非常重要。家庭支持主要是指家庭成 员为养老提供的帮助,这些帮助基本上可以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情感支持。 无论在经济上遇到困难、生活上需要照料、情感上需要交流,老人对家庭成员的 依赖心理是很强的,家庭成员是老人最主要的支持,家庭以外的支持占较小的比 例。 这种情况可以用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论来解释,此论是费老在2 0 世纪初在 研究传统农村社会肘提出的观点,指出传统乡村社会的农民在建构人际关系方面 呈现出一种差序格局模式。所谓差序格局就是说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有亲疏之别, 就仿佛一个石子投入水中,形成不同的涟漪,这些涟漪呈同心圆式分布,自己是 圆心,不同的涟漪圈层代表不同的关系层,和自己这个圆心越接近的来往越密切, 道德感与责任感越强。因此,老人在选择各项支持者时就呈现出这样的格局,亲 缘关系越接近,选择帮助及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老人各方面的支持主 要来自家庭。在经济上、生活照料上、情感支持上,老人对子代的期望值都较高。 5 、在家庭养老中儿子占主导地位农村老人倾向于儿子养老。从给老人提供 各项帮助的实际支持者来看,儿子是各项支持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支持、情 感支持的主要提供者;从老人期望各项支持的提供者来看,儿子是老人的主要期 望者。老人对儿子的赡养要求和期望值明显地高于女儿,儿子比女儿也确实承担 着更多的赡养任务。这种情况主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只有生了孩子尤其是儿子,才算对得起祖宗,儿子成为“孝”的载体。由儿子赡 养不仅能满足实际的物质需要,而且又符合传统的伦理道德,可以给父母以精神 上的满足和愉悦,因此,老人在选择养老时,更倾向儿子养老,期望儿子是自己 在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的主要依靠这种情况反映出农村老人在 养老问题上更倾向于情感上的满足。 1 7 韭塞窑亟盘堂疆土堂位j 幺玄鑫崖盗地区壅拉塞庭差耋臼廛鳆芒生 2 3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与整个社会经济与制度变革紧密 相关。具体而言,就是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推行,并且是由这两个根本性原因,衍生出以下几个系列性原因: 1 、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老人得不到 应有的家庭养老支持尽管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 乡分割、城市对农民封闭所造成的农村社区大范围贫困落后的现状依然存在,地 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改变。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基本上全都集中在农村地区, 这成为农村养老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农村老人家庭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随着新技术、新思想等的发 展,农村老年人原有的经验性生产知识与技能已不适应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 致使他们逐渐退出农业生产的主角地位,家庭地位随之发生了动摇。年轻人经济 上的独立,使他们在家庭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上升,成为家庭事务的决策者。相应 地,缺乏经济收入的老人则处于家庭权力的边缘地位。 3 、人口频繁流动给老人养老照料带来了直接困难土地承包实施和农业现 代化进一步发展后,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经济差距产生的拉力和推 力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动性日益增大,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吕粱市农 经局张翠莲的调查报告显示,2 0 0 0 年吕梁市全市外出农村劳动力仅有1 9 万人,2 0 0 6 年达到了2 8 6 8 万人,平均每年增长加2 ,年平均新增转移1 9 4 万人。对年轻人 而言,流动不仅提供了独立于父母的机会,而且获得经济上的自主权和对居住地 的选择权。这种自由流动增强的个人主义排斥以老为尊的传统家庭角色定位与分 工的于是,长期在外造成事实上的代际分离,一方面淡化、疏远了老人与子女 问的亲情,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子女对父母直接照料养老的代价与困难 4 、家庭规模与结构变化对家庭养老产生了重要影响。工业化快速推进促使现 代家庭规模与结构向小型化、核心化趋势转变这种转变突显了夫妻及与其未成 年子女间的紧密关系,淡化了父母与儿子、儿媳之间的关系目前,在多数情况 之下,儿子、儿媳考虑到家庭的未来与发展,往往把所有的心思倾注于自己的子 女身上而忽视了年迈的父母。对他们而言,赡养好父母不再是非傲不可的事。对 父母来说,要求几子、儿媳过多又存在着干涉他们感情关系和忽视教养后代的危 险。因此,老人宁愿忍受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而不敢有太多的要求,结果导致自 身养老处于尴尬境地,生活水平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 5 、传统“孝”文化衰退,农村尊老、养老观念弱化调查反映,农村老人养 老需求很简单,基本上只要求解决温饱层面上的问题,所以养老的质量很大程度 北立窑遭太堂亟堂焦监塞苤蕉达垫区壅拉塞毫差壹鲤墨殴芒生 上取决于子女对老人的孝心 养老观念弱化原因主要有:其一,以往尊老、养老的传统丧失。年轻一代人( 特 别是与老人养老至为密切的媳妇) 的孝道意识十分薄弱。在姻亲关系逐渐超过宗亲 关系的现实下,掌握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权力的年轻媳妇,对没有生养之恩的公 公、婆婆的感恩之情少之又少。其= ,社会舆论作用减弱。伴随传统与现代文化 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现代生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农村虐待老人之事作为家庭 内部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倍受社区关注,于是,道德谴责和村庄舆论压力已经 无法给不孝子女以有效制约,老人养老受虐的弹性越来越大 6 、法律意识淡薄使农村家庭养老失去外部制约。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法 律意识淡薄。一方面,年轻一代不懂得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法律责任,不懂得 虐待老人是违法的 另一方面,老人自身因“脸面问题”和法律知识欠缺而不会 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与农村养老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本身也存在不 健全,甚至还是空白的情形,这就更加加大了利用法律武器为老人养老维权的难 度,从而致使一部分老人得不到应有的家庭养老支持,还常常遭受不孝子女们的 虐待,晚年生活处于凄惨境地 7 、老年人自身的改变。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的寿命也在不断 延长,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高,伤残率上 升,自理能力下降等,更需要更多的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使家庭 的负担加大,年轻人拒养老年人的情绪增加。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使得农村家庭养老面l 临着诸多的压力。上述农村养老问 题产生的原因具有普遍性,只是因不同地域、不同社区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 的差异而有不同侧重。就欠发达地区而言,问题主要集中在家庭规模与结构、家 庭功能、家庭伦理观念等的变迁对家庭养老造成的影响上。因此,下文将结合典 型区域吕梁市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探析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变迁的复杂关系。 韭塞窑煎盔主亟堂篮论塞盆蕴生熊匡壅控基匿茬耋至盂韭蕉 3 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变迁过程 3 1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与家庭养老 所谓家庭结构是以家庭中夫妻对数和代数为依据来划分的。由一对夫妻 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称为核心家庭。家庭结构的变迁包含两个方面的要素, 是家庭人口要素,即家庭规模的变迁,二是家庭代际要素,即家庭中夫妻对数 和代数状况的变迁。从家庭结构的变化看,目前西部农村的家庭结构逐渐呈现出 小型化趋势,表现为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农村劳动力 的外流和农民观念的改变造成的。下面将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与家庭养老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 3 1 1 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在欠发达地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家庭的生产功能正日益弱化大家庭组 织严重分化。目前,该地区农村家庭结构呈现“4 _ - 2 1 ”的倒金字塔形状,朝小 型化的方向发展。据山西省人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山西省农村家庭户 均人口已从1 9 9 0 年年的4 5 6 人下降到2 0 0 6 年的4 2 5 8 人农村家庭结构逐渐呈 现出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导致“空巢家庭”增多,老年人单身户或一对夫妇 比重提高,丧偶老人群体、独生子女父母家庭以及两代老人家庭大量出现另外, 还有一种“空巢家庭”,虽然有子女,但是因为工作和学习等原因,子女不能待在 父母的身边,老人只能孤独地生活。所有这些,都使得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其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旖和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加剧,改革开放政策和 农村与外界环境互动性的加强,外边的风俗、文化、家庭制度和观念对农村家庭 产生逐渐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西方小家庭制和核心家庭,即有一对夫妻与未成年 子女组成的家庭对西部年轻人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农村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逐渐 分化,分裂为小家庭,即家庭规模向小型化、核心化方向发展 3 1 2 劳动力外流导致核心和空巢家庭的出现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欠发达地 区农村中许多人离开家庭,流动到发达地区,通过经商、做工等途径获得收入, 重新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家庭。2 0 0 0 年,吕梁市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为1 9 万人, 拉基窆通盍茎嚣圭芏芷蛰奎客蕴盗地匡壅蕴基崖差耋鐾豆丝墨 2 0 0 6 年达到了2 8 6 8 万人,平均年增长率达l o 2 ,年平均新增转移1 9 4 万人。 这种大规模、剧烈性的人口流动,导致农村中出现“2 - l ”式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 即因子女离开居住地而仅由老年父亲或母亲组成的家庭,正在成为农村当代家庭 的主要形式。 表5吕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表单位:万人 类别总数合计百分比 农村劳动力人口总数1 1 3 2 1 男劳动力人口数6 9 8 36 1 6 8 女劳动力人口数 4 3 3 43 8 3 2 在外打工人口总数 4 3 0 33 8 ( 占农村劳动力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在本乡内打工人口敷 “3 53 3 3 5 在本乡外打工人口数2 8 6 8 6 6 6 5 3 1 3 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自上个世纪弛年代我国成功地实箍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 生了重大变化,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据山西省第五次人口统计公报,2 0 0 1 年山 西省6 5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 0 1 4 6 万人。占总人口的6 2 0 。同1 9 9 0 年第四次人 口普查相比,6 5 岁及6 5 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o 8 1 个百分点欠发达地区人 口的老龄化,冲击着传统的农村家庭结构,使农村养老保障的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