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苏州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_第1页
2005年苏州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_第2页
2005年苏州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_第3页
2005年苏州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_第4页
2005年苏州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 年苏州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本试卷共 25 题,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一部分( 24 分)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 分) _( m)生 _( tio)望 点 _( zhu) _( zhng)爱 2. 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 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 _ 改正: _ 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 分) 蒹葭苍苍, _。所谓伊人, _。(诗经蒹葭) _,直挂云帆济沧海。( _行路难) 感时花溅泪, _。(杜甫 _) 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浊酒一杯家万里, _。(范仲淹渔家傲) 无可奈何花落去, _(晏殊浣溪沙) 子曰:“ _, 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八则) _, 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 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治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 2 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 _。 5. 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 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 4 分) 得走几万年, _!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 _,也许还要小。 A. 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 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 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 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答: _。 第二部分( 41 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 完成 6�;10 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 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4 分) A. B. C. D. E. 答: _和 _ 7.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2 分) 答: 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 分) 译文: _ 9.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2 分) 答: _ 10. 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 分) 答: _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 11�;13 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春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11. 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2 分) A.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 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 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 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_ 12.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2 分) 答: _ 13. 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资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 分) 答: _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14�;15 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 �;�;我 �;�;”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 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 �;�;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3 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已)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答: _ _ 15. 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 2 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答: _ _ _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 16�;18 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 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情况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 29 天 12 小时 44 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 14 天18 小时 22 分钟才是望,因此 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 6 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这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 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 2 分) 答: _ 17. 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 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 2 分) 答: _ 18. 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 2 分) A.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_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 19�;24 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碧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碧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 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革命,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游行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 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贬意,喊口号虽然缺少 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 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 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林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园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 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 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 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2分) 答: _ 20. 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2 分) A. 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它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 B. 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潮流的影响下,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生活环境,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 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 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答: _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 分) 答: _ 22. 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 2 分) 答: _ 23. 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2 分) A. 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 是一种退隐文化。 B. 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 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 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答: _ 24. 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 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2 分)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菜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答: _ 第三部分( 55 分) 25. 作文。( 55 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 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24 分) 1. 陌 眺 缀 钟 2. 错别 字:略 成 竟 销 改正:掠 陈 竞 消 3.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恨别鸟惊心 春望 何当共剪西窗烛 燕然未勒归无计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亲贤臣 远小人 4.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着“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这些方面写都可以。如果有另外的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5. B D“海洋”改为“宇宙空间”,使说明更科学,因为“海洋”仅仅是地球上的一部分,用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宇宙不恰当,且与后文的“宇宙空间”不相一致。“砂砾”改为“水滴”,能够与“大海” 相照应,表达更严密。 第二部分( 41 分) 6. AE( A 像 B 耐寒 /使寒 C 凭借 /背着 D 返 /反,反而 E 遮蔽) 7.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0. 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在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 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11. 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 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