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现状与对策.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现状与对策.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现状与对策.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现状与对策.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现状与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论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现状与对策所属系别 车辆工程系专业班级 08级奇瑞汽制1班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撰写日期 2011 年 5 月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21世纪的今天,汽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汽车数量迅速增加,汽车尾气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汽车尾气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对生态环境平衡及人类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人体患病率的增加以及光化学烟雾的产生,我们应及时对汽车尾气的污染重视起来并加强汽车尾气控制和治理。本文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认清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性,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唤起人们加快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步伐。环保和节能,是当今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汽车尾气排放所占比例已超过70%,因此,加强汽车排放治理刻不容缓。我国汽车石油消耗量约占全国石油消费的1/3以上,而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也日趋上升,汽车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在汽车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需要寻求新的平衡。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环境,治理,控制对策AbstractA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automobile is an indispensable human transport vehicle, as peoples means of transport, in human life occupies an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ehicles, vehicle exhaust produc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damage, vehicle exhaust is the main source of atmospheric, ecological balance and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have caused some damage, mainly in the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human and the production of photochemical smog, automobile exhaust in a timely manner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 and strengthen pollution control and exhaust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dangers of automobile exhaust pollution, and enhance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raise awareness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automobile exhaust pollution contro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is the current and futur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 major issue facing humanity. Automobile exhaust is the main factor of air pollution, urban air pollution in China, the proportion of car exhaust emissions have exceeded 70%, therefore,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il consumption in Chinas automobile oil consumption accounting for about 1 / 3 or more, and with the increase in car ownership, Chinas total emissions of pollutants also is increasing,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vehicle emissions seriously affect peoples lives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us,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need to find a new balance. Keywords: car exhaust, pollution, environment, governance, control measures目 录1前言12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现状13汽车尾气的污染物及其危害23.1汽车尾气的成分、形成及影响因素23.2汽车尾气的危害34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原因45 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现状75.1机内燃烧控制75.2净化催化剂的应用75.3开发新型能源汽车,提高燃油品质75.4燃气汽车发动机国际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75.4.1压缩天然气汽车85.4.2液化天然气汽车85.4.3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85.5制定政策法规实现尾气排放的治理96结语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1前言汽车是现代人类的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在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汽车尾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不但增加了大气污染,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这些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光化学烟雾是机动车排出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静风、湿度低、温度高、特定的气温条件下,并在阳光长时间照射时会产生一种复杂的烟雾,这种烟雾叫“光化学烟雾”。早在上世纪初,“光化学烟雾”就给许多发达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首先发现了光化学烟雾。每到秋冬季节,许多人的眼睛轻度红肿,嗓子疼痛,甚至还有人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潮红,丘斑疹等;人们还常会产生呼吸困难和疲乏的感觉。1955年九月,严重的汽车尾气加上气温偏高,洛杉矶再次出现了光化学烟雾,而且浓度非常高,光化学烟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呼吸道功能,特别是损伤儿童的肺功能;引发胸痛、恶心、疲乏等症状,导致了几千人受害,两天之内就有400多名65岁的老人死亡,生长在郊区的蔬菜全部由绿变褐,无人敢吃;水果和农作物减产,大批树木落叶发黄,几万公顷的森林有四分之一以上干枯而死。继1943年洛杉矶发生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了这种烟雾。目前国际上汽车尾气以被列为“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人类对汽车尾气危害也从美国等国家的伤亡事故中开始开始注重起来。同时汽车尾气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虽然只在少数城市发现过光化学烟雾,但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很多城市也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2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现状从1994年到2003年的十年间,我国私人汽车总量增长了近6倍。1994年汽车保有量940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205万辆;2003年民用汽车保有量约24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00万辆。而今已达5000万辆,而北京私家车数量截止到2006年11月7日,北京市机动车辆已达282万辆,其中197万辆为小轿车,私家车数量为156万辆。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予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十分方便的同时,可是它的尾气排放物,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国某城市对该市的机动车辆尾气污染程度作了如下初步调查:该市目前拥有机动车辆13万辆,并以年增率15%的速度增加。机动车年排放一氧化碳4.4万吨,相当于该市工业企业一氧化碳排放量的46倍。市区主要交通道路中心点一氧化碳超标2倍以上的达65%,在车流量高峰之际,有的监测点一氧化碳浓度高达每立方米70mg,超标6倍。在车流量比较集中的火车站,氮氧化合物测点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059mg,超标准0.18倍。因此,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现代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有资料表明,我国各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物造成空气污染占到50%左右,且对在用车检测结果来看,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占被检测车的5060%。那么汽车尾气排放物中这些有害物质是如何形成,又有何危害呢?3汽车尾气的污染物及其危害3.1汽车尾气的成分、形成及影响因素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的曲轴箱混合气、燃油蒸发系统和发动机汽缸的废气排放三个部分,其中发动机汽缸的废气排放约占65%,汽车以汽油作为燃料燃烧,而排放的尾气成分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大约有100多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等。这些化合物主要从排气管排出,极少部分从其它部位漏出、窜出。下面浅析一下CO、HC、NO三种物质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一氧化碳(CO)形成及影响因素: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燃料是汽油和柴油,它们都是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当空气不足时则不完全燃烧而生成CO,因此CO的排出是基本上受空燃比支配。(2)碳氢化合物(HC)形成及影响因素:HC仍是燃料不完全燃烧所形成,其中包括没有燃烧燃料和燃料分解的产物。发动机的燃料通过火把混合气体烧掉,由于低温缸壁的冷却使紧靠缸壁的那层气体燃烧不到随尾气排出;燃料混合气过浓、过稀、雾化不良或废气混入过多都可以使未燃部分直接排出;还有一部分排出的HC来自曲轴箱窜气和燃料的蒸发。(3)氮氧化合物(NO)形成及影响因素:在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绝大部分是一氧化氮(NO),NO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燃料气体的温度、氧的浓度和停留在高温下的时间。于是空燃比、点火时间、压缩比、进气最低。管的真空度、配气相位、燃烧室形状、燃料性质等就成为了重要影响因素。例如,汽车在高原行驶时,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就使得空气密度降低,含氧少,于是向发动机供给的混合气体变浓,从而导致排出尾气中CO和HC增加。3.2汽车尾气的危害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自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已经发展成为近现代物质文、明的支柱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汽车也带来了大气污染,即汽车尾气污染。汽车排放的大量NO与柴油汽车排放的SO2,可以加剧酸雨、酸雾等发生,破坏生态环境,使森林资源被破坏,农业减产。汽车尾气污染在交通干线等人口密集去危害更为突出。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态,随风扩散。农村居民,一般从空气中吸入体内的铅量每天约为一微克;城市居民,尤其是街道两旁的居民会大大超过农村居民。锡进入人体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脾、胆、脑中,以肝、肾中的浓度最高。几周后,铅由以上组织转移到骨骼,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内约9095的铅积存于骨骼中,只有少量铅存在于肝、脾等脏器中。骨中的铅一般较稳定,当食物中缺钙或有感染、外伤、饮酒、服用酸碱类药物而破坏了酸碱平衡时,铅便由骨中转移到血液,引起铅中毒的症状。铅中毒的症状表现很广泛,如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乏力、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暖气、恶心、腹泻、便秘、贫血、周围神经炎等;重症中毒者有明显的肝脏损害,会出现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有人曾对汽车尾气的危害进行过生物学实验,通过实验表明,汽车尾气中既含有间接致突变物,也含有直接致突变物,能引起肺组织及细胞染色体损伤,汽车尾气可使肺癌、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及膀胱癌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大增高,汽车尾气中的铅具有蓄积作用,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都有损害作用。铅对孕妇儿童的影响尤为严重,血铅含量如果超标,人的智商将平均下降24,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与智力发育,铅还可以人体血压升高及心血系统疾病。汽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汽油正常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过量的氧等物质。但由于燃料中含有其他杂质和添加剂,且燃料常常不能完全燃烧,常排出一些有害物质。研究表明,汽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100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会阻碍人体的血液吸收和氧气输送,影响人体造血机能,随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冠心病等疾病。碳氢化合物会形成毒性很强的光化学烟雾,伤害人体,并会产生致癌物质。产生的白色烟雾对家畜、水果及橡胶制品和建筑物均有损坏。氮氧化合物使人中毒比一氧化碳还强,它损坏人的眼镜和肺,并形成光化学烟雾,是产生酸雨的主要物质,可使植物由绿色变为褐色直至大面积死亡。汽车尾气无时无刻不在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人类的正常生活及健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目前,汽车尾气控制和治理已成为世界重要课题,发达国家由于汽车总体技术较为先进,汽车尾气控制技术也较为先进,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在正向超低污染排放和零排放迈进,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许多控制技术处于探索和试用阶段,但我们正努力与国际接轨。4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原因汽车尾气对空气这样严重的污染,专家分析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1)汽车保有量增加较快,而且集中在城市。2008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突破6000万辆,达到6467万辆,比2001年增长了300%,近十年12%的年均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5亿辆。这些量的变化,我们也可以从行驶在大路的汽车牌上发现,据调查,哈尔滨市车牌从“黑A”,到两个英文字母,再到现在的三个英文字母车牌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哈尔滨市每天新车落户都在200辆左右,高峰的时候达300多辆,每月上车牌的汽车有5000多辆。仅去年一年,哈市就新增机动车8万余辆。目前,哈尔滨市汽车保有量突破了50万辆,其中哈市市区40多万辆,私家车占总数的七成左右,从中可见一斑。而增加的大多数为化油器型机动车,排气量小,油耗大,未达到环保汽车的要求。(2)机动车燃料质量差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与燃料质量有关,目前我国高标号、高质量的90号油的供应还不太多,不少都是质量不太高的低标号油.另外,重庆市技术监督部门曾经连续7年对成品油进行抽检,1996年成品油批次合格率只75%.1992年和1996年底,重庆成品油短缺,油品质量更得不到保证(3)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低我国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不高,目前汽车污染控制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中期水平。单车污染物排放比国际水平高出数10倍.以生产车排放水平为例,我国排放水平与美国排放系数的比较见表表4-1我国排放水平与美国排放系数的比较污染物国别汽油轿车轻型汽油车重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摩托车HC中国10.211.417.09.44.8美国2.52.88.42.14.0CO中国85.284.8235.631.347.2美国19.024.0102.011.524.2NO中国1.63.25.053.40.5美国1.01.23.110.20.4(4)新生产车缺乏尾气净化装置强制安装措施新生产车尾气控制措施不够,大部分不安装整车机外尾气净化装置,增加在用车排气污染控制压力,我国生产的奥迪轿车,国内销售部分则有别于返销回德国车的那部分,不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奥拓车引进时也未加装尾气净化装置。目前私人购买的多是相对便宜的微型车与经济型轿车,这些车上几乎都没有尾气催化净化器、活性炭罐、电喷发动机。私人购车的数量已超过单位,而且拥有量增加很快。以上海为例1994年为4026辆,1996年增至6016辆,年增加率将近25%。(5)在用汽车尾气排放合格率低目前我国在用汽车尾气排放合格率很低,超标排放的车辆多为国产车包括引进生产线的车辆。而且在私人购置的车辆中更为突出,许多车辆往往在年检前认真调试维护,安装治理净化装置,过后就对尾气排放听之任之,甚至拆除治理净化装置。(6)汽车排放性能差,汽车保养及淘汰制度不严格。中国新车单车排放污染物为先进国家的5倍,随着汽车的使用,在短时间后就为先进国家的10倍或几十倍。加上没有完善和严格的汽车维修制度和旧车淘汰制度,失修和老旧车运营十分普遍,看看红红火火的旧车交易市场,就不难看出汽修行业兴隆的原因之所在。(7)管理职责不明确,政府部门配合不密切随着汽车尾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立法势在必行,世界各国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对汽车尾气排放建立了相应的法规制度,通过严格的法规推动了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进步,而随着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又使更高标准的制订成为可能。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大气法中却没有明确机械汽车工业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导致生产部门和环保部门配合不密切,谁都管谁也管得不够,使得生产车排气污染控制步履艰难。(8)交通道路建设严重滞后交通道路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城市道路建设滞后矛盾突出。中国的路网密度和人均拥有公路里程仅为日本的1/27和1/10.而且大部分是砾石路,道路铺装率低质量差道路交通拥挤状况十分严重,城市车辆行驶速度仅为十几Km/h.道路的增长大大低于车辆的增长速度,道路建设的滞后、路况差,造成各城市主要交通道路机动车流量多、车速慢,整条道路就像一个大的停车场。道路交通拥挤状况十分严重,城市车辆行驶速度仅为十几km/h。机动车尾气排放最严重的就是在车辆停停开开或车辆运行很慢时。以小轿车为例:车速20km/h的HC和CO的排放量比50km/h要高出近50%.。道路上车流量多,必然导致道路两侧污染物的高浓度区,再加上城市道路两侧一般是高大建筑物,使空气流速减缓,汽车排气污染物难以及时扩散、净化造成局部严重的大气污染。表4-2各城市主要交通道路机动车流量辆/h城市名称最低值最高值平均值济南23341189重庆151235162651天津275240493091包头6521202848合肥116720611413西安110329071787长沙112736881652南昌70235641411武汉114630061810南宁8131127917平均值1219.32745.41676.95 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现状5.1机内燃烧控制汽车尾气的控制有机内控制与机外净化两种形式。机内控制是通过改变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等手段来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废气再循环(EGR)就是常见的一种机内净化形式。其设计思想就是从发动机排气中,引回部分废气与新鲜空气共同进入发动机汽缸内参与燃烧,既能降低汽缸内的燃烧温度,又可有效控制高温富氧条件下NOX的生成,从而大大降低发动机废气中NO含量。2005年年底,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组织中国重汽重庆燃油喷射系统公司,历时一年半间,在国内率先成功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采用电控直列泵燃油喷射系统和冷却的电控EGR(废气再循环)技术的、满足排放要求的国柴油发动机。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EGR技术的国柴油发动机。5.2净化催化剂的应用目前治理汽车尾气排放最主要手段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三元净化器加电喷系统,能削减90%以上有害排放物。治理汽车排气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技术多种手段的综合利用。从一开始就考虑将机动车设计为低排放等的源头削减技术无疑是控制污染的最佳捷径,但是现阶段就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车而言,机内控制排放在降低排放物的同时会影响发动机的其它性能,而且无法做到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污染物排放问题。因此,在机内控制的基础上,辅之以末端治理为目的的机外控制措施,主要指催化净化措施,可以将机动车污染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5.3开发新型能源汽车,提高燃油品质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各种液体代用燃料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汽车,逐步过渡到采用生物燃料的混合动力和可充电的混合动力;进一步发展以天然气为主体的气体燃料基础设施,分步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以天然气发动机为基础,发展各种燃气动力,尤其是天然气/氢气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发展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也是控制车辆排放污染的方法之一。5.4燃气汽车发动机国际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我国燃气汽车发展始于50年代,即低压天然气汽车。80年代中、后期天然气汽车的开发及应用的步伐加快。国内大型汽车厂和发动机厂如东风、解放、上柴、潍柴、玉柴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应用,主要产品分为单一天然气燃料汽车和双燃料汽车(天然气/汽油或柴油)。根据燃气汽车使用天然气的不同形态,可分为:压缩天然气(CNG),主要成分为甲烷,压力一般在20-30MPa;液化天然气(LNG),天然气在超低温(-162C)常压状态下液化,天然气经净化处理后通过压缩升温,在混合制冷剂N2、C1、C2、C3、C4作用下冷却移走热量,再节流膨胀而得到液态天然气,在标准大气压常温状态下,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的1/625,天然气液化后为标态体积的1/625,绝热容器压力为0.05-0.5MPa,液化天然气的液化过程中几乎完全去除硫、汞等杂质。两种形态的燃料发动机在国内均已得到应用。5.4.1压缩天然气汽车1988年我国分别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引进了CNG加气站的全套设施、改装汽车部件及高压气瓶。分别建站于南充、大庆等地。同时进行了加气站设施及汽车改装部件的国产化工作。目前,业内人士已普遍认识到采用单一CNG作为燃料的优点,国内主要发动机生产企业均在进行第三代天然气发动机研发,正在不断替换技术水平较低的机械式发动机。CNG车已在四川、重庆、北京、西安、内蒙、等地推广。5.4.2液化天然气汽车液化天然气汽车是继CNG汽车和LPG汽车之后于近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保汽车,从本质上讲也是天然气汽车,但由于汽车携带的LNG比CNG具有更高的燃料密度、压力低、所需燃料箱自重轻,汽车一次充气的行驶里程(300800km)较CNG远得多,LNG同时又能像油品一样运输,同时具有CNG和LPG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不足,因此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且由于我国能源战略结构的调整,今后将有更多的LNG资源通过进口进入我国使用,被认为是今后燃气汽车的发展方向。目前在国内正在实施的LNG加气系统有北京LNG示范加气站,共有11辆公交示范车辆正在运营;乌鲁木齐单一燃料LNG公交示范项目工程课题,有20辆单一燃料LNG公交示范车辆正在运营;长沙市单一燃料LNG公交示范项目工程课题,有52辆单一燃料LNG公交示范车辆正在运营,运行情况都正常。5.4.3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除燃气汽车外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混合动力车属于电动汽车,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混合使用热能和电能两套系统开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油、电的发动机互补工作模式。在起步或低速行驶时,车子仅依靠电力驱动,此时发动机关闭,车辆的燃油消耗量是零;当车辆行驶速度升高(一般达40km/h以上)或者需要紧急加速时,汽油发动机和电机同时启动并开始输出动力;在车辆制动时,混合动力系统能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中以备下次低速行驶时使用。5.5制定政策法规实现尾气排放的治理备受汽车行业关注的我国汽车业排放标准的实施虽然相对发达国家来讲落后一些,但是根据目前我国的治理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务院实施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对1.6升以下排放量的汽车实行购置税减半的政策,鼓励了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在2008-2009年中国政府更是出台“燃油税”、“以旧换新”等政策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研发,除了在产业振兴规划中扶持新能源汽车外,中国政府更是通过提高国内成品油价的方法“逼迫”汽车业走上“节能、环保”的道路。根据不同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所在地理位置及汽车保有量等情况来决定实行“新车新标准,老车老标准”的政策。我国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政策:(1)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法规如果对现行的排放标准和法规未得到坚定的严格的贯彻与实施,那么任何措施与对策只是一句空话,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法规是控制机动车尾气的关键。(2)机动车节约燃料与新燃料开发应用提高整车技术水平,可以大幅度减少燃油的消耗。目前我国车油耗水平,整车百公里油耗是国外一倍多,节油潜力是很大的,从长远看新燃料开发和应用十分重要,从根本上解决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如甲、乙醇,液化石油,压缩天然气,电动,太阳能等代用燃料前景广阔。(3)加强机动车的检查和维修计划制定机动车检查与维修(IM)计划,网站和体系,保证机动车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行驶,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4)制定与完善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和地方管理与法规制定和完善法规及排放标准,建立一套机动车污染监督机构和法规,地方亦应有适合本区域状况的管理办法。(5)在用车加速报废由公安部等几个相关部委联合颁布,1997年7月15日起正式实行修订后的汽车报废标准,包括汽车行驶里程、使用年限、安全、节能、环保等内容,按照车型,汽车行驶里程由原来标准4070万公里,缩短为3050万公里,使用年限由原来的1014年缩短为810年,新标准规定,经修理和调整仍达不到国家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应当报废。同时规定,所有延长使用年限的车辆,都要按公安部规定增加检验次数,不符合有关汽车安全排放规定的应当强制报废,这是一项减少当前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有力举措。6结语在我国,汽车排放污染大的原因除人口密度大,汽车数量剧增外,最重要的是长时期的高度保护政策导致的我国汽车生产技术和环保标准落后、汽车性能差、使用年限过长、车用燃油品质差等问题,资料显示,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落后近10年,并且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即使是达到我国排放标准的汽车,其排放的一氧化碳数量也是欧洲车辆的两倍左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数量是欧洲车辆的3倍以上。与美国标准相比,我国一氧化碳排放量上限高出56%,氮氧化物高出32%,碳氢化合物则高出3倍以上。而大气污染的成本及其造成的损失是极其高昂的。据世界银行估计,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医疗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丧失生产力使中国GDP被抵消掉5%.因此,若将环境保护问题置于汽车产业政策之外,汽车产业增长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将只是繁荣的幻象。参考文献1王建听等.汽车排气污染治理及催化转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蔡凤田.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实用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3程志远,解建光.内燃机排放与净化.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4魏明山.汽车与环境.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出版5李岳林.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6白晓龙;何康林;浅谈汽车尾气与人体健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7李哲,黄伟,谢克昌;Mo/ZSM-5催化剂体系上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J;催化学报;2002年06期8陈海波,毛保华;中国城市交通污染的现状及其控制策略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9赵晓红,王勋陵,牛静萍,王静;兰州市交通要道颗粒物污染状况及其致突变活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4期10隋强,王立柱,谢强;济南市机动车污染与控制措施研究J;交通环保;2002年05期致 谢转眼间,我已在郑州交通学院度过了三个头。也正是这三年的学习生涯,让我的人生有了不同的轨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次春去春又来,岁月稍纵即逝。此时,回头想想这段求学路,时而喜悦,时而惆怅。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原本天真幼稚的我如今已蜕变成一个睿智、沉稳的青年,感谢命运的安排,让我有幸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是他们教我如何品味人生,让我懂得如何更好的生活!人生处处是驿站,已是挥手作别之时,在此,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献上我最诚挚的谢意!本次毕业论文是在我的张清郁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您为人随和热情,以及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