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第25章肠道ppt课件.ppt_第1页
呼吸道第25章肠道ppt课件.ppt_第2页
呼吸道第25章肠道ppt课件.ppt_第3页
呼吸道第25章肠道ppt课件.ppt_第4页
呼吸道第25章肠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1节呼吸道病毒 2 学习目标 1掌握流行性感冒的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防治原则 2熟悉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与流感流行的关系3 了解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SARS冠状病毒 风疹病毒 腺病毒 鼻病毒的致病性 3 概述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 能侵犯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 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具有传染性强 传播快 潜伏期短 起病急的特点 4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virus 简称流感病毒 有甲 乙 丙三型 其中 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流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 5 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结构有包膜 单链分节段的RNA病毒 核衣壳为螺旋对称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 球形直径80 120nm 新分离株丝状多于球形 6 流感病毒的电镜照片 7 流感病毒的结构 基质蛋白 M蛋白 M1和M2维持外形 调控病毒RNA多聚酶活性 参与病毒成熟 其抗原性稳定 具有特异性 双层脂质 源于宿主 8 流感病毒的刺突 血凝素 HA 呈三棱柱状 为三聚体 它基本上以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全部表面神经氨酸酶 NA 为四聚体 并不平均分布在病毒表面 而是聚合成群 9 2 分型与变异 分型据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性分 甲 A 乙 B 丙 C 三型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 再区分为 若干亚型 H1 H16 N1 N9 乙型 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 10 抗原变异 抗原漂移变异幅度小 属量变 即亚型内变异 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 引起局部中 小型流行 抗原转变变异幅度大 属质变 导致新亚型的出现 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11 12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与流行年代 13 3 抵抗力较弱 不耐热 5630min被灭活 70以下或冷冻真空干燥可长期保存 对紫外线 乙醚 甲醛和乳酸等敏感 14 致病性 传染源 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致病机理 病毒不入血 病毒 呼吸道 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 全身中毒症状 局部粘膜上皮炎症 传播途径 病毒飞沫 呼吸道传播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15 常见症状 发热 38 40 畏寒肌肉酸痛出汗咳嗽 鼻塞咽痛头痛厌食乏力 16 1病后机体可产生中和抗体 对同型病毒有一定的有免疫力 但亚型间无交叉免疫 2呼吸道局部的sIgA及中和抗体 IgG IgM 在预防感染和阻止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免疫性 17 防治原则 药物治疗盐酸金刚烷氨 干扰素滴鼻 板兰根 大青叶接种疫苗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18 第二节其他呼吸道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SARS冠状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鼻病毒 19 一 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 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20 麻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呈球形 包膜病毒抵抗力弱只有一个血清型 21 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麻疹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 出疹前后4 5天 主要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物传播 22 麻疹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9 12天发热 畏光 流涕 咳嗽等症状口颊粘膜出现柯氏斑 Koplik斑 中心灰白周围红色 出现红色斑丘疹 从耳部 颈部开始 然后躯干 最后四肢 23 柯氏斑 24 25 麻疹的并发症 呼吸道最为常见 如细菌性肺炎脑脊髓炎 0 1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 迟发并发症 26 免疫性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多见于6月 5岁婴幼儿 27 微生物学检查与预防 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接种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我国初次接种年龄为8个月 7岁时再次免疫 免疫力可持续10年左右 案例 患儿 男性 5岁 近日高热 咳嗽 畏光 医生检查口颊粘膜有柯氏斑 继而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思考题 1 该患儿可能患什么病 2 该病最常见出现的并发症是什么 案例讨论分析 大多数麻疹患儿在口颊粘膜处会出现柯氏斑 麻疹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炎 所以要对患儿加强护理 30 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 只有一个血清型 人是其唯一宿主传染源是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病毒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学龄儿童 5 14岁 为易感人群传染性强 二 腮腺炎病毒 31 致病性 潜伏期1 3W病程1 2W 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 疼痛 但约30 的感染无症状有病毒血症 并发症有睾丸炎 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病后可获牢固的免疫力 32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33 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 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症状作出诊断即时隔离患者接种麻 风 腮三联疫苗 三 SARS冠状病毒 性状 RNA病毒 呈多形性 衣壳呈螺旋对称 有包膜引起的疾病 急性呼吸综合症 SARS 传染源 SARS患者传播方式 飞沫 传染源主要是SARS患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和间接的接触传播 潜伏期一般为2 10d 主要临床表现 高热 38 WBC 头痛 乏力 关节痛 干咳 胸闷等 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 有的腹泻 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 一般肺部病变进展很快 严重的病例出现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 并进一步产生呼吸窘迫 休克 DIC 心率紊乱 死亡率可达11 以上 37 四 风疹病毒 ssRNA 有包膜包膜刺突有血凝性核衣壳为二十面立体对称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 38 致病性 儿童是主要易感者呼吸道传播局部淋巴结增殖后经病毒血症散播全身 麻疹样皮疹 发热 耳后及枕下淋巴结肿大 症状比麻疹轻 成人较重 还有关节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垂直传播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CRS 先天性心脏病 白内障 耳聋 39 预防及免疫 自然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 案例 病人 女性 29岁 怀孕2个月 近日出现麻疹样出疹 并伴有关节疼痛 医生诊断其为风疹病毒感染 思考题 1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能传给胎儿吗 2 该孕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案例讨论分析 风疹病毒可以垂直传播 导致胎儿发生感染 出现死亡或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 孕妇在怀孕4个月内一定要预防风疹病毒感染 立即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紧急预防 42 五 腺病毒 核心为双股环状DNA引起不同疾病 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 咽炎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等 病后对同型病毒获持久免疫 目前尚无理想疫苗 43 六 鼻病毒 成人普通感冒 儿童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感染后主要产生局部SIgA 干扰素有一定防治效果 第2节肠道病毒 学习目标 1 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2 了解消化道病毒共同特征 轮状病毒 柯萨奇病毒的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DepartmentofMicrobiology TheAffiliatedHealthSchoolofShenyangMedicalCollege 肠道病毒特点 生物学性状 1 小球形病毒 22 30nm 无包膜2 核酸为单股RNA 有感染性3 耐酸耐乙醚 对紫外线 干燥敏感4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一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生物学特性1 小球形病毒 27 30nm 无包膜 2 核酸为RNA 有感染性3 抵抗力较强 二 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粪 口途径 临床表现 90 以上为隐性感染 发热 咽痛 腹部不适 少数患者 发热 头痛 肌痛 1 患者 肢体肌肉弛缓性麻痹 甚至瘫痪 残废 三 防治原则 疫苗接种 五岁以下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被动免疫 易感者用丙种球蛋白 二柯萨奇病毒 1948年美国纽约州Coxsackie镇于一名疑似脊髓灰质炎的患儿粪便中用乳鼠接种的方法分离发现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主要导致无菌性脑炎 类脊髓灰质炎等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可产生持久免疫诊断困难尚无疫苗预防以隔离为主 三轮状病毒 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的病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