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 海人学文学硕l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 a r t s 摘要 自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出版以来,“洛丽控”“洛丽塔情结” 作为一类浮出水面的亚文化得到了相应发展,其外延也不断扩展,不同于“恋童 癖、“乱伦 的是,它代表了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异常心理及情感倾向和特殊心 理原型。“洛丽控”较频繁地出现在电影作品中,本文通过对不同国家十几部影 片的文本分析和人物形象的重新读解,质疑了以往研究中对“洛丽控”展现“奇 观”的刻板及“性变态 、“病态人格 的武断定位。 本文正文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从少女与“父亲”的关系出发对少女形象进行 分类,归纳出少女“洛丽控”恋情的内外因:主体成长的尴尬;信仰无力、道德 无形的文化环境。其次以拉康的“镜像阶段 阐释少女“自我”诉求的方式:对 理想父亲的想象、对父权的追逐、对自由主体的向往,揭示其确立自我、争取权 力的姿态及其形象所呈出现的非主流“女性气质 。最后分析男子的精神危机及 其形象对现代性的反思:阐释男子形象的非主流和非理性所体现的现代性隐忧, 并以荣格的“个性化”理论阐明男子以少女为象征的特殊审美对自我精神的拯救。 从而总结“洛丽控 的影像呈现对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对“现代性 及自我精神成 长的探索和反思。“洛丽控 主题显现了艺术与道德的悖论,成为波德菜尔以丑 为美艺术理论的体现。 关键词:“洛丽控刀自恋精神拯救特殊审美现代性语境 i :海人学文学硕+ 1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m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a b s t f a c t t h el o l ic ac o m p e xo rl o i c o ne m e r g e da n dd e v e lo p e da sas u b - 。c u lt u r e s i n c et h ep u b l i c a t i o no fl o l i t ab yn a b o k o v a l s od e v e l o p e da r ei t s e x t e n s i o n s u n li k ep e d o p h il eo ri n c e s t ,l o l i c o nisau n i v e r s a la b n o r m a l 、p s y c h o l o g y ,a ne m o t i o n a li n c li n a t i o na n dap r o t o t y p eo fa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p e c u l i a r i t y l o l i c o ni sp u to ns c r e e na sw e l l t h i sa r t i c l er e r e a d st h e l o l y c o ni m a g ei nm o r et h a nt e nf i l m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c o u n t r i e s t h e s t e r e o t y p i c a lr e a d i n go fl o l i t aa ss p e c t a c l ea n dt h ea r b i t r a r yj u d g m e n t o fc h a r a c t e r sa sp e d o p h i1 ica n din c e s t u o u si nf o r m e rs t u d ie sa r ed o u b t e d t h e r ea r et h r e ep a r t si nt h i sa r t i c l e t h ef i r s tp a r tc l a s s i f i e st h e g i r li m a g e si nt e r m so fh e rr e l a t i o nw it ht h ef a t h e ra n df i n d so u tt h e r e a s o n s ,b o t he x t e r n a la n di n t e r n a l ,o ft h el o l i c o nc a s e s :a w k w a r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g i r l :l a c ko fr a t i o n a l i t y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o fl i t t l e m o r a lr e s t ric tio n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w it ht h et h e o r yo fl a c a n sm ir r o r p h a s e ,c l a r i f i e sh o wag i r l se g od e m a n d s :t h ei m a g i n a t i o no far a t i o n a l f a t h e r :t h ep u r s u i to fp a t e r n i t y :al o n g i n gf o raf r e es e l f h e rs t a n c e o fe s t a b l i s h i n gh e r s e l fa n ds t r i v i n gf o rp o w e r ,t h u sa na l t e r n a t i v e f e m i n i n i t yi sd i s c l o s e d t h el a s tp a r ta n a l y z e st h ep s y c h o c r i s i so fm e n : 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ft h e i ri m a g e so nm o d e r n i t y :t h ec o n c e a l e da n x i e t yo f m o d e r n i t yb r o u g h tb yi m a g e so ft h ea l t e r n a t i v ea n di r r a t i o n a lm e na n dt h e r e d e m p t i o no fm e n ss p i r i t u a l i t yw i t ht h e i ra e s t h e t i c a lp e c u l i a r i t yf o r 1 i t t l eg i r l sw i t ht h et h e o r yo fj u n g si n d i v i d u a t i o n s ot h ea u t h o r c o n clu d e st h a tt h ec in e m a ticp r e s e n t a tio n so fl o l i c o ns h o wd e e pc o n c e r n f o rm a r l sc o n d i t i o no fb e i n ga n dr e t h i n k i n go ft h ep s y c h 0 1 0 9 i c a lg r o w t h o ft h es e lf 1 0 l i c o nm o tifs h o w st h ep a r a d o xo fa r ta n dm o r a lit yw h ic h h a sb e c o m ea ne m b o d i m e n to fb a u d e l a ir e su g lin e s sa e s t h e tic s k e yw o r d s :l 0 1 i c o n ;n a r c i s s i s m ;s p i r i t u a lr e d e m p t i o n ;a e s t h e t i c a l p e c u li a r i t y :m o d e r n i t yc o n t e x t n i :海犬学文学硕:l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耋益:耋:日期:丝2 。厶 多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拯导师签名:塞! :五眺 n :海人学文学硕上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 ! h e d e g r e e o f m a s t e rj na r t s 前言: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背景刖。茜:与课题相天嗣饼笼苜汞 l 一、洛丽塔及其影响 1 9 5 5 年,俄裔美籍小说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 v l a d i m i rn a b o k o v ) 的洛 丽塔( l o l i t a ) 出版,小说讲述了中年男人亨伯特亨伯特( h u m b e r th u m b e r t ) 与其十二岁的继女洛丽塔( l o l i t a ) 之间发展出的一段畸形恋情。一方面,作品 被视为离经叛道,成为道德伦理批判的“恶之花,1 9 5 5 到1 9 8 2 年间先后在英 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家遭禁。另一方面,洛丽塔被泰晤士报的格雷厄 姆格林评为“1 9 5 5 年最优秀图书 ,伊丽莎白珍妮维也在著名的纽约时报 书评推许其为“多年来所见最有趣的书之一”。 围绕“洛丽塔 ,人们的关注从未间断。2 0 0 5 年9 日,威斯康星州大学斯 拉夫语讲师亚历山大多利宁( a l e x a n d e rd o l i n i n ) 声称:洛丽塔的原型 ( p r o t o t y p e ) 是一个年约十一二岁、名叫f l o r e n c es a ll yh o r n e r 的少女。即 洛丽塔的情节取材于2 0 世纪4 0 年代一个年轻女孩萨利霍那( s a l l y h o r n e r ) 被5 0 岁汽车修理工诱拐并非法监禁2 1 个月的事件。2 0 0 4 年,德国学 者迈克马尔( m i c h a e lm a r r ) 在他的两个洛丽塔一书中提出了他的新观点: 海因兹冯埃斯其维奇( h e f n zv o ne s c h w e g e ) 于1 9 1 6 年以笔名海因 兹冯里奇伯格( h e i n zv o nl i c h b e r g ) 发表了一篇名为洛丽塔的短篇小 说,收录于其短篇集被诅咒的蒙娜丽莎肖像,小说叙述了一个到处旅行的中 年男子对同住一幢房子名叫洛丽塔的1 3 岁少女深深迷恋的故事。由此,马尔推 断,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获益于一些潜隐记忆( c r y p t o 肌e s i a ) 。 洛丽塔影响到各个文化领域。2 0 世纪7 0 年代,洛丽塔被改编为百 老汇音乐剧“洛丽塔,我的爱”( l o l i t am yl o v e ) 。1 9 8 0 年,警察乐队( t h ep o l i c e ) 风靡一时的不要靠近我( d o n ts t a n ds oc l o s et om e ) 也曾在歌词中提到“就 像纳博科夫那本书中的老男人 。2 0 0 0 年夏,法国的劳伦鲍顿纳特( l a u r e n t b o u t o n n a t ) 作曲、玛莲法莫( m y l 邑n ef a r m e r a n d ) 填词的百变洛丽塔( m o i l o l i t a ) 一曲席卷了整个欧洲。2 0 0 5 年由吉姆贾木许( j i mj a r m u s c h ) 导演的破 碎之花( b r o k e nf l o w e r s ) 中,亚历克西斯德兹纳( a l e x i sd z i e n a ) 饰演的一 个少女也叫洛丽塔。阿兰勃尔( a l a nb a l l ) 编剧的影片美国美人( a m e r i c a n i 一海大学文学烦i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i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l e ri na r t s b e a u t y ,1 9 9 9 年,美国) 取材于曾给长岛洛丽塔( l o n g i s l a n dl o l i t a ) 配音的 1 6 岁女孩艾米费希尔( a m yf i s h e r ) 枪击情敌案。近年,流行文化中又掀起 洛丽塔服饰、洛丽塔妆容之风:而最广为人知的则是洛丽塔的改编电影。 洛丽塔两次被搬上银幕,第一次是1 9 6 2 年由斯丹利库布里克( s t a n l e y k u b r i c k ) 执导,第二次是1 9 9 7 年由亚德里安林恩( a d r i a nl y n e ) 执导。两 次改编都一度遭禁,可见这种老少恋的题材在西方社会是非常避讳的,然而这种 现象在现实中又是自古存在的:但丁对九岁的贝雅特丽奇永难忘怀;彼特拉克对 十二岁的劳琳异常迷恋;卓别林对青春少女的喜爱( 她的第二任妻子不仅名叫洛 丽塔,与卓别林在一起时也仅有1 4 岁) 。影片洛丽塔曾被译为“一树梨花 压海棠,这其中有一个典故,苏东坡的朋友张先八十岁时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女 孩为妾,赋诗到:“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 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则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 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种老少配在中国古代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史书 记载,孔子的父母就是老少配。 二、“洛丽控”的来源及涵义 现在,“洛丽塔”被收入字典,指代那些性感、美丽、活泼、早熟而极富诱 惑力的少女形象,而在日本则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名词“洛丽控”,它是“洛丽塔 情结( 1 0 l i t ac o m p l e x ) 的别称,简写为“l o l i c o n ,是一个日本俚语,指相比成 年女性而言对未成年的女孩( 根据最新的日本o t a k u 大字典规定,“洛丽控”的 少女年龄是1 2 1 6 岁) 更具兴趣的一种性向,或指有这种性向的人。另一个 说法是,“洛丽控 也指那些能引发他人产生此种兴趣的女孩,她们通常被称作 “洛丽”。洛丽强调和幼小年龄不相符合的心理早熟和诱惑性,与年龄小,心理、 生理未发育刚发育的幼齿不同。 l o l i c o n ,也可拼作r o r i k o n ( 口u 了7 ) ,是日语l o l i t ac o m p l e x 的缩写形式。 在日语中,l o l i t ac o m p l e x 一般缩写成l o l i c o n ,而不写成l o l i c o m 。其他以“m 音节结尾的词在日语翻译中一般都是如此处理。如恋母情结( m a z a h c o n ,所谓 的“俄狄浦斯情结 o e d i p u sc o m p l e x ) 、恋父情结( f a z a h c o n ,所谓的“埃 勒克特拉情结”e l e c l r ac o m p l e x ) 等等。严格说来,闩语中的l o l i t ac o m p l e x l :海人学文学硕i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只指性欲倒错行为( p a r a p h i l i a ,即性反常行为) ;但是其缩写形式l o l i c o n 则指那 些性欲倒错的人。在日本,l o l i c o n 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传媒中大量充斥着 “洛丽控 的影子,成为消费领域的热点。 “l o l i t ac o m p l e x ”虽不是日式英裙,但是现今除了日本人以外基本上很少 一 有人使用。这个词语最迟是在1 9 7 0 年日本御宅文化( 漫画、动画、电玩等) 内 开始流行并广泛使用,并不单纯是洛丽塔情结的简称,而是指热切追求a c g ( 动 画、漫画、游戏) 等作品中幼女角色的爱好者们。因此,“洛丽控 有更广泛的 涵义:只要恋爱对象被认为是太过年轻的女性,或是有着这方面的倾向,甚至会 对看到的幼小女性产生恋爱情感的状沉都属于“洛丽控”。研究者认为,“洛丽控 在日本文化的发达是悲观焦虑的岛国情绪造成的,男子对少女的喜爱是一种不无 异常的审美表现,而女性的喜爱则是自恋自怜的最好体现。 “洛丽控”与“恋童症( p a i d o p h i l i a ) 1 不同。弗洛伊德这样解释“恋童症”: “假如对成年之异性对象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之发生关系,转找年幼之异性孩童, 作为性关系之代替性对象者,称之为恋童症。 而“洛丽控 是指对所谓发育 未完全的女孩抱持着憧憬和喜好,但未必涉及与现实中女童恋爱或发生性关系的 期待,也可以指纯粹对女童特别爱护关怀的人。由此,不可一概而论“洛丽控” 为“性变态 或“病态人格。但由于日本的宫崎勒事件由洛丽控变成恋童 癖等一些原因,“洛丽控 在日本多为贬义。国际上对“洛丽控文化也持抵制 态度,因为仍有一部分的洛丽控会变成恋童癖,也有恋童癖患者会以洛丽控作为 掩护,即使有许多洛丽控与一般人一样非常厌恶性侵害犯,也不足以改变它给人 的整体印象,洛丽控常被各个国家定义为儿童色情文化。 “洛丽控”发源于“l o l i t ac o m p l e x 这个词语,但在日本发展成熟,属于亚 文化范畴。“洛丽控”的现象并非日本特有,但只有日本的“洛丽控”文化浮出 水面,并形成一个流行、大众的固有概念。 通过对“洛丽控 概念的梳理,它偏向于指代一种泛“洛丽控 的现象,即 一种普遍存在的异常心理倾向,但与男子的“恋童癖 并不相等,可以纯粹指男 子对少女的保护和关怀,并强调情感上的喜爱。同时,“洛丽控强调少女的诱 惑以及心理早熟等特点。 i 奥l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林克i u 】译,两安:太自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p 1 9 4 3 上海大学文学硕: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l t e di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l e ri aa r t s 三、,洛丽控 恋情影片 “洛丽控”是从古至今、艺术和现实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洛丽控”恋情亦频繁地体现在影片中,除洛丽塔( l o l i t a ) 之外,还如不 伦之恋祸水红颜继父( t h es t e p f a t h e r ,1 9 8 2 年,法国) 、白色婚礼 ( w h i t ew e d d i n g ,1 9 8 9 年,法国) 、美国美人等等。但其影像呈现有挑战性, 一方面在于主题的敏感性,道德伦理的标准较难把握,另一方面则在于主题的单 一性,阐释的空间也较狭窄。由此,人们常批评这类主题的刻板、奇观性,并对 其内容产生道德怀疑,对影片总体风貌的相关研究也不多。国内曾有研究“电影 与黑色浪漫”的学者,将 洛丽塔杀手莱昂( l d o n ,1 9 9 4 年,美国) 美国 美人( a m e r i c a nb e a u t y ,1 9 9 9 年,美国) 这几部影片归入“爱情黑色浪漫”名下, 并与末路狂花( t h e l m a l o u i s e ) 鸟人( b i r d y ) 这类质疑主流文化、思考 严肃社会问题的影片相比较,指出其过于偏重展现奇观、迎合观众不健康心理等 消极作用。对一些改编影片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比较丰富,如洛丽塔、情人 ( t h el o v e r ,1 9 9 2 年,法国)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彳l e t t e r f r o ma nu n k n o w n w o m a n ,2 0 0 5 年,中国) ,大多从“恋父”和“自恋的角度分析少女心理,也 探索了男子精神特征中“本我”的实现。 基于“洛丽控”与“恋童癖 相区别及与影片形象的贴合:中年男子与1 2 1 6 岁左右的少女少之间的暧昧感情、男子对少女的精神喜爱、少女的诱惑 和早熟等特点,文章以“洛丽控 系统定义影片,并着重分析人物的精神特征及 其价值,以对影片进行重新读解。即以拉康的“镜像阶段、荣格的“个性化” 心理原型以及现代性隐忧分析“洛丽控”的心理和行为,指出现代性语境下人物 形象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摒弃了那些“恋童癖 和“乱伦”的影片,选择比较典型的“洛丽控” 恋情影片为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部:洛丽塔、不伦之恋、白色婚礼、情 人、杀手莱昂、美国美人、二十七个遗失的吻( 2 7m i s s i n gk i s s e s ,2 0 0 0 年,俄罗斯) 、男人四十( j u l y r h a p s o d y ,2 0 0 2 年,中国香港) 、布尔什维克的 虚弱( f l a q u e z ad e l b o l c h e v i q u 厶l a ,2 0 0 3 年,西班牙)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艺妓回忆录( 胁m d 以d ,口g p i s h a ,2 0 0 5 年,美国) 、伊莎贝拉( i s a b e l l a ,2 0 0 6 年,香港) ,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一定的共性,是一些引起广泛关 4 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 m a s t e ri na r t s 注、影响较大的影片。 四、“洛丽控”形象的影像共通性 对影片中人物形象的总体把握和细致分析基于以下共通之处:首先,少女的 “洛丽控恋情大都发生在父亲缺场的情况下,父亲去世、不在身边、与父亲产 生隔阂是少女较为突出的家庭背景,影片通常以这样的情境为前提讲述了少女与 男子之间的“洛丽控”恋情。其次,在这段特殊恋情的演绎中,少女不仅表现为 情欲交织、欲罢不能的形象,更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方式打动观众,呈现一种飞 蛾扑火之势,其自我意识的强烈、行为的大胆和执著异于大众印象中少女的单纯、 无知和幼稚,这样的形象不断被搬上银幕,成为一类典型。再次,作为少女的欲 望对象,男子的形象也有其特殊之处。就身份来说,他们大都是继父、老师等长 一辈的人,年龄上与父亲相仿,对待少女更有父亲般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最为显 著的是,他们大多不是强势、阳刚的男性形象,而表现出“多余人 或“边缘者 的非主流形象,这样的形象成为“洛丽控”恋情分析的突破点。最后,从所选取 的影片来看,无论是拍摄于1 9 8 1 年的不伦之恋还是2 0 0 5 年的水果硬糖, 影片都不同程度地呈现了一个主观自我张扬而传统道德意识相对匮乏的文化环 境,共同表现了一个道德失落、信仰无力的时代。影片中的主人公,无论是少女 还是男子,都没有逃脱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一个飞蛾扑火、不计后果,一个随波 逐流、自我放逐,然而他们又都非荒唐而不自知,在现实面前演绎着人类“诗意 地栖居 的冲动,迷惑在人类斯芬克斯之谜中。 五、“镜像阶段、现代性、“个性化 文章以拉康的“镜像阶段”2 理论分析、阐释少女的“洛丽控恋情。“镜像 阶段”表述了主体在“镜像 的辨认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出现和对自我本质的探寻, 并强调了主体对“镜像 的自恋式认同,“成像代表一种认同,一种来自力比多 能量的同形或自恋的认同”3 ,“自我 在对“镜像 的认同中逐渐形成。由于将 镜中之像误认为自我,人类与世界建立了种联系,即一种自恋性的想象关系, 2 【法m 傣:拉康选集,褚孝泉译,l 二海:三联书店,2 0 0 1 年,p 8 9 9 0 3 黄作: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p 5 5 1 :海火学文学颂i j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l l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l e ri na r t s “由镜像所开创的自我想象功能,并不会随着镜像时期的结束而结束, 相反,它作为一种人类主体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贯穿于生命的始终。”4 镜像阶段 的阐述打开了拉康所谓的“想象秩序”。拉康亦在2 0 世纪5 0 年代对“镜像阶段 作了修改,强调“镜像阶段”远远不止是幼儿发展中发生的一个现象。“洛丽控” 中的少女就处在一个青春镜像阶段,其对男子的爱与追寻体现了强烈的“自我 表述和身份寻求,是少女主体建构的特殊阶段。走出镜像阶段,少女主体形成。 但少女大都固执于此,一切皆源于“镜像 对人的迷惑。拉康为认识人们丰富的 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逻辑。 “洛丽控”恋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结果,男子则成为少女“洛丽控”恋情 的一个重要外因。然而在这特殊恋情中的男子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危机,文 章试图从现代性的隐忧出发分析男子形象对现代性的反思。 “现代性”( m o d e r n i t y ) 是一个学术词语,也是一个理论概念,在历史上并 没有这个名词,是后来的学者和批评家对于一些历史、文化现象在理论的层次上 所做的一种概括性的描述。从马克思韦伯( m a xw e b b e r ) 的观点来看,所谓现 代性,就是着重于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发展出的一套关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理 论,查尔斯泰勒( c h a r l e st a y l o r ) 称之为“科技的传统。韦伯强调现代性的 发展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创造出“合理化”( r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 一词。现 代性进程是一个“除魅”的过程,使“人们不再受到超越他们之上的所谓神圣秩 序的侵害5 。同时他也认为这种进程会打破中古欧洲原有的精神世界、宗教世 界,表明了他对现代性理性的担忧,并将其比喻为“铁笼”,意为人们会在追求 自由的过程中被理性的铁笼钳制自由。查尔斯泰勒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性的 隐忧所在:一个是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危险、生活意义的丧失,一个是工具 理性主义猖獗面前目的的晦暗、人情的冷漠,最后是政治自由的丧失。影片呈现 了这样一个主观自我张扬,道德视野模糊的社会,是现代性隐忧的集中体现。 男子的非主流和非理性形象成为现代性的反身实践,也成为少女欲望的必然 对象。这里试图以荣格拯救精神家园的“个性化”理论审视男子与少女之间的关 系:以少女为象征对自我精神的拯救。这样的审美同时达成了少女的自恋而使双 方关系得以互动。 4 黄作: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小版 l :,2 0 0 5 年,p 1 2 5 【加】查尔斯豢勒:现代性之隐忧,称炼译,北京:中央编译版l ,2 0 0 1 年,p 3 i :海人学文学顾i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以拯救人类精神家园为目的,阐明了神话、宗教、艺 术等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的重大意义,并试图规避弗洛伊德赋予人类动机以纯粹 生物性的观点。本着避免精神分析学将人类的精神现象简化的倾向,荣格提出了 一些“综合建构的方法”,例如象征。就梦而言,弗洛伊德注重梦的潜意识表达, 荣格更注重梦的预言作用,与中国的“释梦”有相通之处,从而使其分析心理学 与精神分析形成了不同的指向。弗洛伊德通过分析病人的深层心理,找出其不能 与外界和谐的隐秘原因,并通过使病人最终摆脱这些梦魇的纠缠而走向对外部世 界的顺从和适应。荣格的目的则是为了达到精神的综合,即不再为了适应当前的 现实而压抑那些一直是生命本根的需求,不再为了适应现实而使自己陷入精神的 单一、枯竭、分裂和破碎。荣格对于人类精神世界关注和重建的努力在“个性化、 “象征”理论中得到进一步阐释。回到影片中的形象,男子的精神危机成为共识, 现代性隐忧难辞其咎,同时,荣格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综合和“超越 的理论 也为男子对少女的特殊审美提供了心理原型。 围绕“洛丽控 主题的影片,文章试图达到以下研究目的: 第一章从少女与“父亲”的关系出发对少女形象进行初步分类:身体恋父、 精神恋父、文化寻父、文化弑父,并指出少女“洛丽控 恋情的内外因所在:主 体成长的曲折;主观自我张扬、道德无形的文化环境。 第二章分析少女的形象特点及价值:指出少女自恋的精神特征,揭示其“自 我”的诉求及对生存环境的抵抗。 第三章分析男子的形象特点及价值:指出非主流和非理性的男子形象对现 代性的反身实践,并阐释其自我拯救的方式对少女进行特殊审美的“个性化” 之路,从而揭示“洛丽控 形象对现代性的反思。 7 i :海人学文学坝l j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第一章少女形象分类:与“父亲”的关系 少女的“洛丽控 恋情中,父亲是不可或缺的导火索,都处于一个名存实亡 或名亡实亡的状态,而她们爱恋的对象都是继父、老师等能够给予保护的父亲一 般的形象,由此,文章从“恋父”这一角度将少女形象划分为身体恋父、精神恋 父。同时,信仰的无力、道德的无形作为社会因素也参与了少女形象的塑造,因 而从社会规范之“父 的角度可将少女形象划分为文化寻“父、文化轼“父”。 下面分别对这四类少女形象进行阐释。 一、身体恋父 “性本能到了青春期开始全力求其满足,它一再以亲属为对象,来发泄力 比多 6 ,弗洛伊德论证人类的恋亲情结时曾强调了青春期的欲望冲动,波伏瓦 也曾这样阐述少女的身体欲望:“在这骚动期( 十二三岁) 发生的事情是,女孩 子的身体开始变成女人的身体,开始有肉感 7 。这一类的少女形象相对集中地 表现在法国影片中。 不伦之恋的导演贝特朗布里叶( b e r t r a n db l i e r ) 曾获得过各大国际奖 项,常关注人类隐秘感情,曾表示对道德存有质疑态度,影片中的人物关系类似 于洛丽塔。玛琳与继父一起生活,不同的是,莱米没有亨伯特的特殊癖好, 但由于玛琳的主动,他逐渐接受了这段不伦之恋。在少女初次表白的那一场戏中, 莱米看的一本书是美国4 0 年代卡森麦卡勒斯的1 n h eh e a r ti sal o n e l yh u n t e r ) ) ,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青春期的彷徨女孩与一位善良的聋哑人之间的友谊,这暗示了 莱米对继女的感情期待有“彷徨”,也有“友谊 ,而他的期待因为玛琳的过度主 动而变得不知所措。玛琳1 4 岁,从小就在继父与母亲的做爱声中长大,当母亲 去世,她认为自己应该成为替代母亲的人。面对情欲交织的玛琳,继父毫无对策, 理性的理由显得如此苍白,最终发展出了这段不伦之恋。但莱米终究不能摆脱来 自内心的谴责而屈服于现实之下,为这段不伦之恋划上了一个形式上的句号。当 莱米与女钢琴家夏洛特拥抱在一起,钢琴家的女儿目睹了这一幕,镜头夸张性地 6f 奥l 两格蒙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一j l 论,高觉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 2 6 8 7f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_ 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 9 9 8 年,p 3 3 5 i :海大学文学顾l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三次拉近小女孩的表情,暗示着又一个继女恋父的开始。白色婚礼是法国导 演让克劳德布里梭( j e a n c l a u d eb r i s s e a u ) 比较受关注的一部影片。让克 劳德布里梭多涉及伦理片,迷恋于表现人类的欲望和挑战人类生活的禁忌,经 常在影片中提出道德与法律之间的问题。影片讲述了1 6 岁少女玛蒂尔德与老师 弗朗索瓦超乎常规的师生恋情。玛蒂尔德因为家庭的不健全而堕落,弗朗索瓦给 予的关怀使其重新振作,但也激起了少女的爱欲,她诱惑老师,以满足自己和老 师情欲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爱恋。影片毫不掩饰少女的情欲,表现她对老师的渴望 和欲望的强烈。1 9 9 2 年,让雅克惆诺( j e a n j a c q u e sa n n a u d ) 将杜拉斯的情 人搬上银幕,将一段跨国禁忌之恋表现得唯美而绝望。对少女的描写亦大胆而 独到,出场时,少女在船上的姿态与嫁做他人的少妇并无二致,颇具诱惑性,“性 感与诱惑的联系十分密切,以致在性的敏感没有被唤醒的所有实例中,我们所观 察的主体没有任何像取悦于人的欲望”8 。小说中也曾描述“我”打扮得像个小 娼妇似的,还感慨那些边远僻静地区女人的悲惨遭遇就是因为没有激发自身的欲 念。少女与男人的关系是对压抑环境的反抗,但更突出了其身体欲望的放纵。 影片中的少女形象充满了青春期的起伏和波动,感受欲望的到来却无计可 施,并最终成为它的俘虏。波伏瓦曾经详细描述了青春少女关于欲望的矛盾。“对 女孩子来说,未成熟的青春期将是一个痛苦的骚动期 9 ,这样的痛苦来自于可 恶的念头和欲望所带来的不可名状的越轨想法与生活的严厉规定之间的矛盾。然 而,当抑制欲望的条件一家庭、社会等因素慢慢减少时,少女常常越出常轨。 二、精神恋父 一、干月t 甲i 义 由于父亲的不在,少女的恋父情结发生转移,并表现为强烈地精神依恋,是 恋父情结的升华。这里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艺妓回忆录为例。 2 0 0 5 年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来信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 说,不同于1 9 4 8 年好莱坞据此改编的电影巫山云,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遵循了原小说中少女的年龄设定,同时将故事搬移到中国北京,讲述了4 0 年代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故事。关于少女时期的情节描述虽然有限,却是人物形象架 构的基础,年少时的心态成为解析女人命运的关键。女人在小时候遇见作家,像 8 【法1 两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困书籍“;版社,1 9 9 8 年,p 3 3 8 9i _ j t - ,p 3 7 2 9 f :海大学文学硕:卜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她说的那样,“一头栽进这样的命运里”,感情看似偶然,其实有其现实因素。女 孩没有父亲,与母亲之间亦有女孩惯有的排斥,父亲成为一个被寄予理想的对象。 当女孩还没有遇见到作家,首先看见的是他的一摞摞书籍,“你有太多的书,而 我只有十几本书但我爱若珍宝。 这暗示着:对于世界,“你”的认识比我多 得多,同时,“你 是作家,有身份,有地位,是“我”这样一个什么都不拥有 的小孩所梦想的,表现了少女对作家的认同。因为父亲的不在,少女把这种认同 归之于爱情。影片延续了独白的策略,突出了少女的自我倾诉和想象,最初时, “我猜你是个戴眼镜的老先生,“你好像一种声音,音乐一样温柔、笑声一样快 乐。当少女遇见作家,作家的谦逊、微笑让少女心醉神迷:“从那一秒钟我就爱 上了你”,并强调:“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聚集起来,我毫无阅历毫 无准备,就像跌进一个深渊。一从此,少女开始了一生的怀想。故事充分展现了 少女对作家的精神依恋,“如一个人把自己献给上帝那样,暗地里把自己献给他 们。这不会使她蒙羞,因为不存在任何肉体的欲望”1 0 。父亲的缺失亦突出了少 女对作家所投射的恋父情结。 与陌生女人终生寻求而不得相异其趣的是,艺妓回忆录塑造了一个即使 得到了暗恋对象也深感空虚的形象。 2 0 0 5 年罗伯马歇尔( r o bm a r s h a l l ) 、伍仕贤导演的美国影片艺妓回忆录 根据美国作家阿瑟高顿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从1 9 2 9 年到二战结束期间一 个艺妓的屈辱经历。与陌生女人相同的境况是,少女孤独、弱小、卑微。然而, c h a i r m a n 出现了,他不仅引导女孩走上了艺妓的道路,而且唤醒了她的爱,燃起 她生命的希望。如果没有c h a i r m a n ,女孩的命运就会像她说的那样,“作为奴隶 一样延续下去 ,而不是作为艺妓。“你的眼神为什么这么忧伤“看着我,这没 什么见不得人的”,绅士的关心让女孩受宠若惊。艺妓回忆说:“我从此变成了一 个女孩,我心灵中感到莫大的空虚。 女孩开始心有所系,因为绅士让她的存 在具有了希望和意义,然而女孩的爱慕之心也带着低头的姿态,因为生活已经锁 死了所有的希望,她不能自己把握只有寄托在渺茫的希望上,这让她感到空虚。 然而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未及思考命运,生活已经在她的面前铺展开来。拥有地 位和身份的c h a i r m a n 成为她生存的动力,“他人越强大,这个自我就越高贵、有 加【法】两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 版社,1 9 9 8 年,p 4 0 1 l o j :海人学文学硕: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l e ri na r t s 力,1 1tc h a i r m a n 成为了艺妓生活的希望,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她历尽屈辱。然 而,当艺妓与c h a i r m a n 最终走在一起,她却感慨良多。 这类少女因为父亲的不在以及生命的卑微呈现出对男性的精神暗恋。她们因 为男性获得了生命的意义,却终生深陷在这样的情结里,当她们长大成人,却发 现一切皆空,不管得与不得,终归都是虚无。可以看出,少女力图摆脱困境,其 形式表现为恋父,成长中来自身体的欲望及主体成长的屈辱挣扎成为恋父的原因 所在。 三、文化寻“父” 父亲的缺失使少女固执于恋父情结,理性而有力的文化信仰的缺失则更加剧 了少女的迷失。 影片洛丽塔由纳博科夫的小说改编。由前言可知,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有社会原型的影子,体现了社会环境的自由以及由此带来的传统道德的失落。对 洛丽塔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大部分从亨伯特、作者以及影片寓意等方面进 行研究,对洛丽塔这一形象缺乏较深的探索。本文从寻父的角度出发,以求对形 象的阐释有所补充。洛丽塔1 4 岁,漂亮、骄横、放纵,散发着早熟的气息,不 仅能够洞悉母亲和亨伯特的心思,更有意诱惑亨伯特。在亨伯特与洛丽塔见面的 那一场戏中,少女对亨伯特的注视毫无羞怯并回以一笑,当两人住在一起,洛丽 塔不仅没有逃避亨伯特的注视,更主动进行身体接触。洛丽塔对亨伯特的诱惑证 实着她早到的欲望,而后来关于这种身体欲望的放纵则说明了一个理性时代的失 落。 、 洛丽塔与亨伯特之间的不伦之恋与父亲的缺失、信仰的缺失不无关联。洛丽 塔没有父亲,亨伯特作为继父填补了这一空白,但不是一个理想的父亲,而是一 个暖昧的角色对少女的情有独钟。尽管洛丽塔默认与亨伯特之间的关系,却 没有认同他的父亲角色,她骂亨伯特是“淫虫 ,戏谑地打他耳光,与其在床第 之间讨价还价,并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洛丽塔对亨伯特说奎尔蒂才是她 最迷恋的男人,而实际上,这是洛丽塔为自己编织的一个幻想,是其对理想父亲 的想象,因为她的生命中没有一个真j 下的父亲。除此之外,社会理性的规范也是 【法j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 9 9 8 年,p 4 0 1 - 4 0 2 1 1 :海大学文学帧i j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i l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长沙市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5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项考核试题及答案
- 炭素混捏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多膛炉焙烧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铸铁机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外勤仪表、电气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搬迁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湖盐脱水工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铁渣处理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急救安全培训目的课件
- 英语教学发音课件下载
- 2025年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压力管道检验师GDS)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河南省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挡土墙、围墙施工方案(技术标)
- 2025年中药三基试题及答案大全
-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青光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护理查房
- 减糖与健康口腔课件
-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研究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祖国 我为您自豪》教学设计
- 消防维保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