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锅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陵堡瞪学号至i i q 曼q 1 3 专业熬 f 丝进兰笪 型 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 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态危机及其对策分析 是 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厂 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j j 过的研究成果 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 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 他复制手段仪存 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蔓 兰堕指导教师签名叠 签名日期婴z 丝 中文摘要 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态危机是中国当前教育生态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 传统的教师人文意识 现代教育体制的弊端以及信息社会的挑战是导致当 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教育的终极 关怀以及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呼唤建设中小学教师职业良好的 生态 家园 本文应用教育生态学的全新视角 分析了中国教师职业身份 地位及 师生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 分析了我国社会体制转轨 教育改革的深入以 及信息时代的发展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压力与挑战 揭示了当前中国 教师职业生态恶化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文化环境 社会制度环境以及教育体 制本身的价值缺失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 然后根据教育世界的生命原理 和生态自组织原理 人本原理与伦理管理等全新的思维范式 以营造教师 职业生态良性发展的规范环境为中心 对缓解和改善教师职业生态恶化的 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最后 文章从独立人格与公共精神的角度 分析了教师职业的 生态家园 所应具备的精神内核 阐发了教师 诗意 地栖居 的美好畅想 关键词 职业枯竭 生境 教师职业生态危机 生态自组织原理 a b s a c t p r i m a 叮蚰ds e c o n d a 叮s c h 0 0 lt e a c h e r s o c c u p a t i o n a l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s i si s e c o l o g i c a li m b a i a n c ei i l c h m a sc u l t e n te d u c a t i o no n eo ft 1 1 e i m p o r t a n t p e r f o 加1 a i l c e h u m a n i t i e st e a c h e r 仃a d i t i o n a ls e n s e a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 a sw e l la st 壬1 ed f a w b a c l so ft h ec h a l l e n g e so ft h ej n f o r n l a t i o ns o c i e yi sj e d o m ec u r r e n te c o l o g i c 以c r i s i si 1 1p r i m a i ya n ds e c o n d a l ys c h o o lt e a c h e r sv o c a t i o n a l t h em a i nr e a s o n l e a n l i n gs o c i e t yb u i l d i n g t h eu l t i m a t ec o n c e m a sw e l la s e d u e a t i o nt e a c h e r st l l e i ro w n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c a l l sf o r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p r i m a d ra 1 1 ds e c o n d a r s c h o o lt e a c h e r so c c u p a t i o n a lg o o d e c o l o g i c a lh o m e i nm i sp 印e ran 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e c o l o g ye d u c a t i o n v o c a t i 衄a lt e a c h e r so f c h i l l e s ei d e n t i t y s t a t u s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e a c h e r sa n ds t u d e m s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p r o c e s so f c h i n a ss o c i a l t m l l s i t i o n a sw e l la sm e 出印e n i n g o fr e f o m ld e v e l o p m e n t so ft l l ei n f 0 姗a t i o na g e0 nt 1 1 ec u r r e n tp r i m a 拶a n d 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t e a c h e r so c c u p a t i o n a ip r e s s u r e sa n dc h a l i e n g e s r e v e a l st h e c u r r e n tc h i n ad i v i s i o nv o c a t i o n a lh i d d e nb e h i n dm e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o ft h e e n v i 尊o n m e n ti i lm ei d e o l o g i c a la 1 1 d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c i a 王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o ft h e i ro 舳v a l u es y s t e md e f l c i e n c i e s 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t h a t m 萄o ri s s u e s a n dt 1 1 e nt h e1 i v e so f t h ew o r l du n d e r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 e d u c a t o n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s e l f o e g a n i z i n gp r i n c i p l e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h u m a ne t h i c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o f t l l en e wp a r a d i g m t oc r e a t eat e a c h e rt h es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i n d u s t 叮n o r m s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啪e ma st h ec e n t e r t oa l l e v i a t ea n di m p r o v e t h e 把a c h i n gp r o 南s s i o n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o fm ee c o l o g i c a lm a d es o m ec o n s t r u c t i v e s o l u t i o l l s f i n a l l y m ea r t i c l e 疗o mt h ei n d e p e n d e n tp u b l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a r i dt 1 1 e s p i r i to f t h ea i l g l eo f n l et e a c h i n gp r o f e s s i o n e c o l o g i c a lh o m e s h o u l dh a v em e s p i r i to f 舭k e m e l e l u c i d a t et e a c h e r s p o e t i ch a b i 枷o n b e a u t i 缸li m a g i n e k e yw o r d s j o bb u m o u t n i c h e t e a c h e r so c c u p a t i o n a l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s i s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p r i n c i p l eo fs e l f o 唱柚i z a t i o n l 中文文摘 当前面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态危机是我国教育生态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 学习型 社会的建设 教育的终极关怀以及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呼唤构筑中小学教师职业 良好的 生态家园 第一章引言部分从近几年教师职业生存恶化的大量事实出发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关 于教师职业桔竭和教育生态学方面的最新理论简释 分析了从生态学到教育生态学再到 教师职业生态分析的内在逻辑关系 提出了 教师职业生态危机 这一全新概念并进行 了界定 所谓的 教师职业生态危机 就是指教师职业生存与围绕这个职业的多重环境 之间所产生的负面关系并进而造成整个行业生存恶化的现象 它是教育生态失衡的重要 表现之一 引言同时还分析了本课题研究对加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 缓解教师生存状况 恶化和促进教师个体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以及本课题研究必须 应用的有关教育学 生态学与制度伦理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的研究特点和方法 第二章 中国教师角色冲突的源起与现实 是从中国教育思想文化的历史演变轨迹 和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来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冲突问题 通过对教师身份 地 位和师生关系全面的历史分析 说明教师职业生存危机的源起因素在于教师人格与教育 天职的逐渐分离 而当前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价值观 信息社会的教育前景所带来的巨大 挑战以及教师自身形象的变化 又导致了当前教师职业生存状况的急剧动荡 第三章 当前教育生态环境对教师职业生存状况的影响 主要从职业压力 身心健 康 工作满意度 职业倦怠 职业环境等几个维度全面分析了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生存 危机的主要表现 特别突出分析了教育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教师职业形象与教师角色的影 响 说明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 文化管理体制的缺陷以及教育体制改 革的滞后 导致了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的空前增大 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职 业归属感逐渐消失 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职业生存危机 第四章 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态危机的对策分析 主要根据前面的分析 说 明管理落后所导致的教育生态环境的恶化并直接影响教师职业生存空间恶化的是教师 生存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因此 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态危机的主要对策应该足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提高管理水平 改善教育生态环境 积极培育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 行业主体意识的社会氛围 积极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进步和境界提升 提高排解压 力的技巧和能力 主动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等 第五章 教师职业 生态家园 浅析 主要从危机解决对策的理论分析出发 介绍 了教育世界的生命原理 教育生态自组织原理以及人本原理和伦理管理的基本思想 指 出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 促进教师职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就必须关注教师与 周围人文环境的协同共进的关系 积极构筑教师职业良好的生态家园 文章从独立人格 与公共精神的角度分析了教师职业 生态家园 所应具备的精神内核 认为在社会物质 条件已经具备的前提下 良好的教师职业 生态家园 应该是基于现代自由的个人主体 性选择与创造的结果 是一个典型的精神生命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开辟的良好生境 它不仅可以为个体生命的涌现提供多样化的知识资源 还可以创设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 的良好氛围 它不仅是生态的 也是符合伦理的 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的生存 尊 重与自由需要 实现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它强调的是人文主体的精神契合特性 家园赖以维系的纽带是超越现实利益的人文理想丰义精神 最后 文章还闱发了教师 诗意地栖居 的美好畅想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课题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 l 当l j i 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恶化足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中小学教师职业整体的生态危机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是 一个长期的人文生态系统工程 2 以人文价值理性为指导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营造 以满足个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需要的良好规范环境和社会环境 是解决教师职业生态危 机的根本出路 3 关注教师与周围人文环境的协同共进的关系 构建教师职业良好的 生态家园 是解决教师职业生态危机 促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然追求 4 解决中 小学教师职业生态危机有赖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身健康人格意识的觉醒 它不仅包括传 统所说的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在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和社会竞 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更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健康人格和职业生态意识 而加强这一方面 的要求才是教师个体摆脱职业生存危机的最终出路 文章最后还总结了一些还未解决的 理论问题 比如 信息网络科技发展使教师从台前走到幕后 这是否会拉远师生之间的 心理距离 虚拟的教学空间是否远离了教育的生命本质 良性的教师职业生态链条本 来应该是什么样的 等等 总之 对教师而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人性化发展潮流的进一步明朗 社会将更加关 注教师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更加关往教师与周围人文环境的协同共进 更多的赋予教 师在人文传承过程中的自组织作用 关于目前存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生念危机的也将逐 步得到解决 直到真正实现和谐教育的境界 v 福建师范大学陈锡腾硕士论文 第1 章引言 1 1 问题的提出 2 0 0 5 年7 月1 日 因为本年度高考成绩大面积滑坡 以及由此暴露的教育问题 山 西省榆社县委召开了长达6 个多小时的常委会 会议决定 当晚以常委会名义通过电视 公开向全县人民道歉 同时宣布对榆社中学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停职待岗 2 0 0 7 年初 南京市自下区教育局宣布今年该区将正式试行教师末位待岗培训制度 这意味着教师的 铁饭碗 在真正意义上被打破 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 虽然南京早在 1 9 9 9 年就实行了全员聘用合同制 其中规定考核不及格的教师将转岗或待聘 但实际上 不及格 的教师非常少 而 末位淘汰 就不一样了 因为任何学校总会有 末位 这一举措不仅在老烦中引发地震 也让家长们高度关注 2 0 0 7 年初 北京海淀区艺术学校的一位年近7 0 的老教师在教室上课 下面认真听 课的寥寥无几 趴着的 翘着腿的 侧身坐的 说话的 嬉笑着的 有个学生为了体现 自己的 个性 几次走到讲台前摘掉老师的帽子或者眼镜 嘴巴嘟囔着现在孩子们口 头流行的辱骂性语言 另外一个学生更加 特立独行 两次用矿泉水瓶或者瓶盖掷向 老师 还故意在教室里走动 惹得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这是前阶段时问国内外广为流传 的一段视频 轰动一时的北京海淀艺校 视频辱师事件 刚刚平息 2 0 0 7 年6 月9 日 重庆市涪 陵区职业教育中心又发生类似辱师事件 3 9 岁的女教师何小容在课堂上制止几名男生打 牌时 遭到一名男生的恶毒辱骂 何老师气愤难当 在结束两节任课后 突发心肌梗塞 猝死在学校 尸体停放两天 没有一名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前来悼念 据说是学校规定只 能打电话慰问 以防止其他老师和学生乱说 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一名不愿具名的教师 称 该校多次发生学生殴打老师事件 一些学生胆子很大 根本不会尊重老师 上面所举的几个教育界的例子都是近两年才发生的事情 类似的现象枚不胜举 i 阶段 网络盛传着 个 教师死了 1 的万人贴 我心情郁郁的花了好几天时间才耐心 的把它看完 并随手摘录了以下几句 教师只是一种工作而已 而这种工作却是以一心死为代价的 这工作适合养老 年轻人干下去 会干出精神病来的 社会把教师高高的捧起 但现实却把教师重重的摔下 还是想办法走出去吧 我惹泰起还躲不起了 一 教师是干什么的 韩愈老先生说 传道授业解惑也 你得认真备课 上课 改作业 组织考 试等等 还要应付各种检查 象我们这里 一般一个教师都是带3 到4 个班 每个班人数平均在7 5 左右 以3 个班算就是2 2 5 个人 就是说你一个人要面对2 2 5 个学生 要尽量把他们都教明白了 平均每天3 到4 节课 上课还要管纪律 课后要改2 2 5 本作业 还要搞后进生转化 如果你是一个 教师 你有多少精力 除了上面这些外 你还有家庭 你上有老下有小 你能天天抽出大量的时间 去跟后进生 春风化雨 么 你能对2 2 5 个学生每天都能 因材施教 么 你能从清晨到半夜都能 保持微笑么 2 0 0 7 年了 我还是拿着每月7 0 0 元的工资走上讲台 对着每班7 0 多个学生 天天听他们骂 老师 偶尔看他们打老烽 有的时候也见着领导像骂孙子似的骂老师 有位同事说 教师这两个字 只能把它当一种职业 而不能把它当事业来做 否则赔上的就是自己的一辈子 老师一个月多少薪水 给残疾人捐款 2 0 0 直接往工资里扣 给希望工程捐款 2 0 0 直接 往工资里扣 给下岗在就业人士捐款 2 0 0 直接往工资里扣 尤其是中小学老师 一周1 8 节课 早饭都没时间吃 中午还得管学生午休 下班后还有七对七的晚托 除了上课就是改不完的作业 布置得多了 社会怪 布置得少了 家长告 管得严了 学生敢直接到校长室 教委去告 老师如 h t t p m t i 神y a c n t e c h f o n i m c 册t e n t 1 4 0 5 6 7 7 4 1 s h t m l 教师死了 l i 引言 今被社会逼成什么了 作为家长作为社会又为老师提供了什么 有个跟贴的道出了 教师挥泪倾诉八大伤心事 职称评定 教师的痛 q k 务培训 理想的肥皂泡 人事制度 凝固的心灵叹息 应试教育 夺命的机械游戏 地位不岛 高帽子下的辛酸 工作繁重 不能说出的辛苦 事业d u 途 平淡中的无奈 社会关系 善良者的烦恼 真把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无奈 辛酸 无助 可怜和悲哀倾诉得血泪俱出 让听的人也无比的辛酸苦楚 中国的教师到底怎么了 中国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近几年 很多国人对今同中 国缘何出不了大师 导致5 0 多年无缘诺贝尔奖而痛彻心扉 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 探讨今闩中国的教育病根到底在哪里 2 0 0 6 年1 1 月1 3r 温家宝总理在 同文学艺术 家谈心 的座谈会上也沉重地说 教育的事情让我难以入睡 一时间 有关教师生存 教育尊严 教育危机 和谐教育之类的话题前所未有地颤动国人的心弦 2 0 0 5 年8 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 合启动了 2 0 0 5 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 2 截至2 0 0 5 年9 月6 同2 4 时 共有8 6 9 9 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 结果分析 在所有的被调查教师中 反映压力较大 的超过8 0 存在一定工作倦怠的近9 0 而存在严重工作倦怠的近3 0 心理健康状况 不佳的近4 0 生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有2 0 对工作不满意甚至想跳槽的超过6 0 在不 同人群的分析上 更大比例的男性教师反映压力较大 与大学 小学相比 初高中教师 尤其是初中教师的压力较大 因此 中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总体墩忧 减压势在必行 另外 根据 2 0 0 6 年中国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调查 共有近4 0 0 0 名 在职人员通过网络接受了调查 结果同样让人惊讶 近七成的上班族感到工作不和谐 在教师 医生护士 编辑记者这三大最不和谐的职业中 教师行业 名列前茅 根据 2 0 0 6 年中国人才蓝皮书 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 8 岁 低于全国平均寿命l o 岁左右 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超过老年人的两倍 死亡年龄段多为4 5 至5 5 岁 七成知识分子处 于 过劳死 的边缘4j 中国教育处在危机之中 社会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j 下是期待中国教育能为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的时候 可作为 教育的母鸡 冰心之语 的中国广 大教师却整体 生存状况堪忧 这不能不让人反复深思 理性分析当前中国教师的生 存危机 无疑是一个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 1 2 当前理论界的研究现状 很明显 教师生存状况堪忧绝不是个案现象 而是一个行业内较为普遍的现象 特 别是中小学教师的情况更是如此 从业者普遍感到职业的压力大 收入低 人际关系很 紧张 有相当强的职业倦怠心理 对此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职业枯竭的现象 1 2 1 职业枯竭涵义简释 职业枯竭也称为 职业倦怠 或 心理枯竭 它是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乃至 耗竭的一种状态 被认为是现代人的一种 流行病 早在2 0 世纪7 0 年代 国外就有 人开始研究职业枯竭现象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 r e u d e n b e r g e r 于1 9 7 4 年首次将它使用 在心理健康领域 用以表示一个人因精力 能量或资源的过度消耗而变得效率低下的个 体特征 美国著名的枯竭问题研究专家融s l a c h 认为 桔竭是一种综合症 包括三个组 成部分 一是个体压力向度上的情绪衰竭 e m o t i o n a le x h a u s t i o n 其表征是情绪上 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完全丧失了工作热情 二人际关系向度上的是非人性化 2 h t t p e d u s i n a c c n l 2 0 0 5 一0 8 2 6 1 1 0 6 1 2 5 8 6 7 h t m l 2 0 0 5 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盘 h t t p j o b s o h u c o m a r t i c l e 2 0 0 6 1 0 3 l n 2 2 7 8 4 7 5 2 8 s h t m l 最不和谐三大职业 教师行业 名列前茅一 h t t p b b s 5 6 c o m v i e w t t l r e a d p h p t i d l l l l 0 7 0 七成知识分子处于 过劳死 边缘 2 福建师范大学陈锡腾硕l 论丘 d e p e r s o n a l i z a t i o n 其表征是以 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 缺乏同情心 三是 自我评价向度上的个人成就感降低 r e d u c e dp e r s o n a l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其表征是对 工作的价值评价下降 觉得自己难以胜任工作 就教师职业来讲 枯竭就是指教师在持续参与教育教学事务时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 力 紧张心情及较低成就感 在特定的职业发展阶段时所导致的情绪低落和身心疲惫的 心理状态 美国的r a l p h f e s s l e r 和j u d i t h c c h i s t e n s e n 教授在他们的 教师职业生涯 周期 一书中 将教师职业生涯分为职前期 职初期 能力构建期 热情与成长期 职 业挫折期 职业稳定期 职业消退期 职业离岗期等八个阶段 教师的职业枯竭现象就 出现在其中的 职业挫折期 在这个阶段中 教师随着工作满足感变弱 产生了挫折 和幻灭 开始对自己为什么从事这份工作提出疑问6 荚国的b e a u c a g e 教授从教师心理的内在机制办面分析了教 j i j 职业帖竭发生的列个 具体阶段 理想狂热期 一般初登教坛的青年教师大都有一段视教育工作为种吊的理 想狂热期 个体在这个阶段中 即使遭受挫折 也不言败 不悲观 不退却 徘徊停 滞期 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大和自我效能感的降低 个体开始感到做事缺乏效率 焦虑 工作满意度下降 觉得实现当初确立的目标越来越困难 迷惘挫败期 在这一阶段 个体承受着无所不在的慢性病理症状 明确而强烈地体验着牛陷桔井 无力脱身之感 工作效率降至低谷 冷漠抑郁期 这一阶段上的教师彻底放弃乃至嘲弄自己当初追求 的理想目标 事事无所用心 不负责任 对自己的公众形象和未来前途漠不关心 个体 枯竭达到最低限度 身心健康严重受损7 2 0 世纪末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职业枯竭的问题 2 0 0 4 年8 月 北京师范大学的许燕 教授在第2 8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作的题为 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的报告中指出 从 事付出性工作的某些职业 如医生 教师和警察等助人行业是职业枯竭的高发群体 其 中 2 0 的教师受到 职业枯竭 的困扰 仅次于医生位居第二位 闽江学院的刘昌成 对患有职业枯竭的教师概括了以下六个特征3 生理上的疲乏虚弱 智力上的迟滞 情 绪上的弱化 自我成就感降低 人际关系上的恶化 行为上的异常 具体表现为 失眠 头痛 易激怒 好发脾气 人际摩擦增多 对烟酒等刺激物依赖性增强 注意力无法集 中 难以专心研究学问 失去了往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灵敏 自我效能感降低 对教 育教学工作感到目益厌倦 对领导 同事 学生麻木冷淡 悲观 时有更换岗位的想法 极端的枯竭状态甚至会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 综上可知 职业枯竭这个概念主要是从心理学方面来展开的 主要探讨的是从业者 心理健康的问题 而影响教师生存状况的原因是多重性的 有政治 法律 制度等上层 建筑方面的原因 有利益调整 资源分配等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 也有文化 习俗等意 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有国内长久形成的小气候 也有国际形势变化的大气候 因此 在 重压之下生存的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是整体的职业生存危机 生存状况堪忧 所突显的 是教师职业整体的社会问题 心理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分析教师生存状况恶化应 该有个更加全面的概念 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分析 才能更准确的揭示其中的本质 当 前对这个问题的最新理论分析是来自生态学特别是教育生态学的渗透和应用 1 2 2 教育生态学与教育生态环境简释 生态 一词源于希腊语 原意为 住所 或 栖息地 1 8 6 6 年 德国的动物学 家海卡尔 e r n s th a e c k e l 对生态学作了如下的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周围环境 5 蒋奖 许燕著 心理健康工作者特竭的研究进燧 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 4 6 美 i l a l p h f e s s l e r j u d i t h c c h i s t e n s e n 著 董耐敏 高耀明 丁敏等译 教师职业生涯阔期 教师专业发 展指导 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0 0 4 年 2 0 3 2 0 5 页 7 李先锋 李义安著 教育生涯中的心理枯竭问题研究 j 聊城大学学报 2 0 0 3 年 3 h t t p 2 1 8 8 5 7 2 3 4 n 钾s i n f o a s p x 却k i d 1 1 7 0 0 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职业枯竭问题探析 刘吕成 1 引言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教育生态学 e d u c a t i o n a le c 0 1 0 9 y 这一科学术语是美国的哥 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 克雷明 l a 盯e n c ec r e m i n 于1 9 7 6 年 公共教育 一书中 最早提出来的 它是生态学原理在教育学中渗透与应用的产物 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 相联系 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 其成因 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舰律 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概括的沈 教f i 生态 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 包括自然的 社会的 规范的 生理的 心理的 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研究教育生态首先需要搞清什么是教育的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 心 对教育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 大致分三个层次m 一是以教育为中心 综合外部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的单个的或复合的教 育生态系统 二是以单个学校或某一教育层次为中心构成的 反映教育体系内部的相 互关系 三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 研究外部环境包括自然 社会和精神因素组成 的系统 此外 教育生态学还考虑教育对象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环境 在此应特别注意的 是教育生态环境的多维镶嵌性 单单规范环境就包括文化 科技 语言文字 民族 伦 理道德 哲学 民主与法制 社会习俗 宗教信仰 艺术 体育等等多重环境 规范环 境是教育对象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的外在背景 也是教育行为展开的现实社会背景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 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 论基础 作为跨越教育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 教育生态学主 要借鉴这两门学科的研究方法 把教育放在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规范环境中 研究这 三种生态环境和人的生理 心理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教育生态学还 揭示了教育的生态结构 教育的生态功能 教育的生态原理 教育生态的规律 教育的 行为生态 教育生态的演替 教育生态的检测与评估等等方面的内容 并与教育学和生 态学的其它分支学科有着内容和方法上的交叉联系 起着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作用 生态学按照研究对象分为四个层次 个体生态 种群生态 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生 态 在教育生态学中 人们把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结合为群体生态 家庭的社会环境和 规范环境对教育的关系反映出明显的个体生态特征 有利的小生态环境可以促成个体的 超常发挥 不利的小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相反的结果 大学的一个系科可视为一个教育生 态群落 而一所大学就是一个教育系统 一所中学或小学则可视为一个群落 有时也可 视为一个小的教育系统 影响教育群体的生态因素很多 教育群体之问有竞争 合作等 多种与生物系统不全相同的相互作用表现 教育者要运用群体动力学来推进群体及群体 中个人的发展 这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教育生态系统是最复杂的层次 人们总是把一个国家 一个省等视为一个大的教育生态系统 下面还会有许多亚系统 这些宏观的教育系统既包括教育本身的系统 也包括环境系统 对教育系统而言 有开 发者 被开发者 管理者三个功能团 教育生态系统以教育及其结构层次为主体 以 这三个功能团为纽带 以出人才 出成果为中心 围绕几种生态环境的圈层 形成多因 子综合影响 相互作用的系统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有目的的系统 有系统内的生态功 能和系统外的生态功能 其内在功能为育才 其外在功能主要为其社会功能 传递文 化 协助个人社会化 使人们建立共同的价值观等 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有 迁移与潜移律 富集与降衰律 教育生态的平衡与失调 教 育生态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 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等 教育生 态的演替主要反映在层次演潜和教育阶段演替上 其实质足知识 信息的积累j f 广 尘质 h t t p w j e a s t n e t 0 1 d 0 0 3 1 4 3 h t m l 教育生态学 h t t p j y s t h b l o g c n c o m i n d e x s h t m l 教育的生态王f 境 m 上 4 福建师范大学陈锡腾硕士论文 变 生态系统演化的根本动力来自系统内部 生态系统通过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及对 环境变化的相互调整 保持增加有序整体中的负熵因素 以达到系统适应环境之目的 教育生态系统办然 但人通过决策可以经常调整其发展目标 决策正确可以推进系统的 演化 反之将导致系统缺损 失调 不过总体上说 由于物质能量知识 信息的积累 系统的演替 演化不可逆转并不断推进 1 2 3 从生态学到教育生态学再到教师职业生态分析的内在逻辑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 生态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 当今对这门学问的最大发展 之处就在于根据它的基本原理在自然 社会 科技 思维 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并产生的各门具体的生态学 如生态文明 生态经济 生态科技 生态文化 生态教育 生态艺术 生态产业 生态探险等等不同领域的生态应用科学 当代解释学有个观点 真理就是不同 视界的融合 海德格尔的话 教育研究作 为一个具体研究领域 应该向着更大的生存空间开放 令人欣喜的是 我们已经看到教 育领域里的一些新兴学科的崛起 如教育社会学 教育人类学 教育文化学 教育生态 学等已经在沿着这条路子进行着种种不同的努力和尝试1 2 教育生态学只是生态学的一门具体应用科学 而分析教师职业生态危机必须应用教 育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对教师职业生存恶化这一教育生态失衡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教育 生态失衡有多种表现 教师职业生存恶化只是教育生态失衡的一种表现 另外 以往的 教育生态学主要关注的一是以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系统 二是以单个学校或某一教育 层次为中心的反映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 三是以教育对象的个体发展为主线 研究 外部环境包括自然 社会和精神因素组成的系统和教育对象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环境 而 以教师为中心的综合外部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的相互关系却关注不够 对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态规律还研究不多 并且很少运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作专门的分 析 本文撰写的目的就是想在这一方面作一些初步尝试 1 3 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态危机的概念界定 1 3 1 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态危机的概念界定 教师职业生态危机就是指教师职业生存与围绕这个职业的多重环境之间所产生的 负面关系并造成整体行业生存恶化的现象 它是教育生态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 教师职 业生态危机所关联的教师职业环境的主要有校园环境 规范环境 社会环境以及时代环 境等多重环境 根据 2 0 0 5 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 的结果分析 中小学 教师生存状况埃忧的比例最重 本文着重探讨的是中小学教育的教师职业生态危机 1 3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范式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有这两个方面 理论上 从关注教育生态转向关注教师职业 生态是对教师职业生存问题的一种全新阐释 它避免了落入以往单纯从加强教师伦理道 德址没 0 业发胜耳l i 心j 1 l 世娥毂r 笆办l f l f 来谈沦教 j i l j 队伍矬设的i 1 窠 足以敏仃生态学 理论在更大层面上对缓解中国教育危机 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所进行的一种 探索 实践上 进行教师职业生态分析不仅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同时也为缓解教师生存状况恶化 促进教师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本文采取了对策研究的范式来组织行文 由问题源起和表现 成因分析 负面影响 应埘j 指施等几块主板构成 分别介绍了论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论题指向的社会问题的 成因分析 负面效应和应对措施 在结语部分还谈了一些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 及对建 设和凿教师职业生态的初步构想 现代学科发展的特点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 互为促进 共同发展 而生 念学则是这些交错区间的交汇和纽带 研究教师职业生态 必须正确树立一般生念学的 倪胜利善 t 火德日生一一教育世界的生命原理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6 年 1 6 一1 7 页 5 1 引言 指导思想 如层次观 整体观 系统观和协同进化观等 掌握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 如 观测 考察 受控实验 资料数值的归纳和分析等方法 同时还要掌握社会人文科学研 究的基本方法 如文献法 调查法等 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较为客观的研究 教师职业枯 竭研究的维度主要从职业压力 包括职业情绪 职业人际关系和成就感 职业地位 社 会认同和自我认同 职业心理发展的阶段等几个维度来展开的 主要依据的是心理分 析的方法来进行的 与此不同的是 教师职业生态危机分析主要是在上述几个维度的基 础上着重从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特别是规范环境等复合教育生态环境1 3 的角度来展丌 综合运用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 应用伦理学等的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历史具体的辩 证思维来进行分析 范国睿著 教育生态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 年 2 3 2 6 页 社会环境又称结构环境 足由政治 经 济 人口 家庭 职业等各种环境要素构成具有高度组织性 层次性的复杂整体 是人类所特有的生活环境 人作 为生物有机体存托于社会之中 但人业足一个具有社会性的生命主体 这就决定丫礼会环境贝行自然 j 祉会的州畦 属性 规范环境又称价值环境 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 在长期t l 会生活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各种态度 风1 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人类规范环境与教育生态的关系最为密切 网为教育奉身就是规范环境的主要构成委索 文 化的一部分 而且就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环境而言 间样也包括这三类小m 性质的环境要素 6 祸北师范人学陈锡腾硕i j 论旦 第2 章中国教师角色冲突的源起与现实 逻辑上讲 自从有了人类 就有了教育 教师与教育是相伴而生的 但是教育自身 的发展与教师人格的完善并不是一致的 教师承担着开启民智 鼓舞精神 推进历史文 化前进的天职 而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求教师具有卓然不群的独立品格和社会批判意 识 士志于道的精神 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变革的勇气 以真正代表 社会的良心 但 是 教师能否保持并发扬这种精神和勇气并不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意愿 主要取决于社会 当时的政治制度和教育体制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 学在官府 必然导致 官师合一 教师的官僚化 专职化又意味着教师独立人格的丧失 直至成为教育机器上的一颗螺丝 历史上这种教师的天职与教师人格互相分离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探讨中国当前教 师职业生态危机的源起问题 应该从这里开始 2 1 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态危机的源起 2 1 1 中国教师身份的历史演变轨迹w 在形式化教育产生之前 教师一般是通过人们的认可而出现的 而形式化教育产生 之后 教师则主要是通过选拔而产生的 相比之下 前者没有阶级性 后者因为必须满 足某一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评价标准而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阶级性 因此 教师的身份和地 位具有时代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教育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形式 教师的身份 和地位也随之起伏不定 原始社会时期不定型的教育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 教育主 要包括生活劳动教育 生活习俗教育和原始宗教教育 教育的形式就是生活的形式 教 育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与生活合一的特点说明了只有那些能够创造工具并传 播其生活经验的人 才能给原始人类带来生存的希望和可能 这就是这一时期教育的特 殊使命 因此 历史上承担这一使命的教师主要是那些传说中的 圣人 如伏羲 神 农 嫘祖等 有生产生活经验的氏族长者和巫师 这些人并不是专职的或名义上的教 师 但事实上却承担着开启民智 鼓舞精神 推进历史文化前迸的责任 特别是作为沟 通人神中介的巫师更是承担着保存和传播原始文化的特殊使命 如占h 吉凶 治病招魂 祭祀祖先等 他们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作为那一时期的教师 他们 为天地立心 为生 民立命 的神圣职责也就成了教师最为本质和最为原始的文化沉淀 这一特点也成为了 教师永恒的使命和天赋职责 以学校产生为标志的形式化教育初生的阶段 这个阶段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的前期 生产力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使教育逐渐分化为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 和培养直接生产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 随之出现的就是学校的产生和教育的等级性差 别 如我国夏朝的学校教育制度由国学和乡学两类组成 国学是专为统治阶级的贵族子 弟而设的 里面还分为天子专设的宫廷学校和诸侯设置的学校 国之重臣太师 太保 太傅 史称 三老 为宫廷之师 地方官学即乡学的教师则由中央及地方各级行政长 官兼任 为什么有一批人既是官又是师 而非其他的人来当教师呢 因为官有书而民无 书 官有器而民无器 由此可见 学在官府 的根本社会原因就是统治阶级因为占有 生产资料而对教育权力的垄断 教师成了某一阶级意志的直接代言人 学在官府 必 然导致 官师合一 这充分体现了当时 知识就是权力 的真正含义 伴随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民 自j 私学逐渐取代官学成为学校 教育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即所谓的 学在四夷 私学的创立是中国教育史上划 时代的革命 它冲破了 政教合一 的枷锁 开始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进程 办私学的 人不是官吏 而是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 即当时所谓的 士 也就是今天人们所称的 朱永新 袁振国主编 中国教师 专业素质的修炼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3 年 1 3 8 一1 6 9 页 2 申固教师角色冲突的源起与现实 知识分子 正是这些人使古代教育产生了深刻变化 极大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论 语 取仁 说 士志于道 论语 泰伯 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 侄乖而邀远 仁以为 己任 不办重乎 死而后已 不办远乎 可见 士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以人积极参与社 会政治变革为己任的 从第一个私学教师孔子丌始 中囡知识分予即以 逆 为己任 为社会发现真理 传播真理 并为追求真理而保持一种 富贵不淫 贫贱不移 威武不 屈 的高尚节操和 壁立千仞 海纳百川 的宽阔胸怀 同时 他们不怨 独善其身 还要 兼达天下 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试图成为 王者之师 以真j 下代表 社会 的良心 正是私学教师这种不仅要 坐而言 还要 起而行 的卓然不群的独立品格 和站在社会制度之外进行批判的社会意识 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师云集的百家 争鸣现象 并对后世的思想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与争鸥之百家实际上都是一个个教育团体 都有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 也都意识 到教育在其政治生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试图实现其思想 除了孔予 墨子的显学之外 最能体现私学教师这种特点的就是稷下学宫的教育特色 稷下学宫虽 为官办 但却由私家主持 而且各家各派自主辩难求真 官方不仅不予干涉 还给予充 分的尊重和优厚待遇 这才使得百家之学竞先出场 这是知识分子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 和影响力的黄金时期 也是教师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梦幻般的时代 此后 随着形式化 教育的进一步成熟和封建官学的进一步完整 教育和教师的独立性就越来越少了 到了 制度化教育时期 教师失去了创造性 成为教育机器上的一颗螺丝 当然 发韧于春秋 盛于唐宋 直至明清的私学之风虽几起几落 但从未断绝 特别是介于私学和官学之 自j 的书院到宋代盛极一时 对后世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书院的讲师继承私学传统 相与择胜地立精舍 以为群居讲学之所 他们不靠官方的承认和选拔 而是凭借深 厚的学养和高尚的人格 传播学术 宣扬气节 讲究操守 树立品格 积极推动中国社 会的发展 成为人们心中最完美的教师形象 以形成系统学制为标志的制度化教育阶段 自封建社会中后期至今的制度化教育 时期 是形式化学校教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制度化指个人和社会团体的行为符合 社会规范的程度及与其相适应的过程 教育的制度化既意味着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 实的办学实体 有合法的独立身份 有稳定有序的结构和系统 又意味着社会规范即教 育过程以外的意志对学校束缚越来越强 与学校的制度化相适应 不得不执行社会意志 的教师也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
- 全国粤教清华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3节《体验智能助手》教学设计
- 高级催乳师考试卷及答案
- 我的学习习惯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二年级上册-浙教版
- 保健食品基础知识培训
- 本册综合说课稿小学书法练习指导五年级上册湘美版
- 31.《我能行》 教学设计-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2025年家政服务与管理人才高级职业能力与面试题解答
- 口播类知识文案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中国铁建县域高铁项目试验员招聘考试备考建议与资源
- 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护理
- 《拒绝沉迷手机远离“垃圾快乐”》班会课件
- 沉井顶管施工方案
- 锅炉设备更换技术方案
- 班次调度冲突解决
- 管理会计学 第10版 课件 第1、2章 管理会计概论、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 领导科学之领导用人(经典)
- 大米先生管理制度
- 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PPT
-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 GB/T 42695-2023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木棉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