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教案.doc_第1页
《秦晋肴之战》教案.doc_第2页
《秦晋肴之战》教案.doc_第3页
《秦晋肴之战》教案.doc_第4页
《秦晋肴之战》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思考: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是什么意思?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二、“殽之战”发生的背景:春秋时,秦晋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时结盟,有时开战。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后来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献公的儿子流亡在外的重耳,并支持他回国取得政权,重耳也就是晋文公。 “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秦穆公却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调不要忘记秦穆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一旦文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由此可见,在这场战争中,秦晋双方都无正义可言,正义只属于郑国。三、研习新课。(一)学习课文第14段。1、翻译。2、分析理解。思考: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思考: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性格。在这一段里,两个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蹇叔谋深虑远,忠君忧国,倔强敢谏;秦穆公则利令智昏,刚愎自用。(二)学习课文第5段。1、翻译。2、分析理解。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脱,又不能谋”。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三、布置作业:1.读译课文15段,熟悉内容,理清脉络。2.预习课文610段。第 二 教 时一、复习旧课。二、研习新课。(一)学习课文第6段。1、翻译。2、分析理解。思考: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形象。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难时,弦高立即舍弃私利为国解忧。他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两个方面: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国内报告。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出一段貌似谦恭、实则强硬的言辞,很符合一个“使者”的身分,使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疑。(二)学习课文第7、8段。1、翻译。2、分析理解。思考:皇武子的话有什么弦外之音?明确:皇武子对杞子等人说的话是一段颇为婉转、很有分寸而又字挟风霜的外交辞令,貌似客气的话语中暗示已窥破了秦的阴谋,是语带嘲笑的逐客令。思考:为什么略写“灭滑”?点一下又有什么深意?明确:“灭滑”是秦军袭郑的直接后果,无关殽战的成败,所以只点了一下,但也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军的贪残。孟明在被动的情况下乘虚灭滑,不使秦军“勤而无所”获,也反映了他作为秦军统帅的才能。(三)学习课文第9、10段。1、翻译。2、分析理解。思考:本段写先轸与栾枝的争论,实际上还暗写了哪一个人?明确: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略辩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从,与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思考:本段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见?明确:蹇叔早就断定“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晋国的军事讨论就印证了这点。原轸主张伏击秦师的道义上的根据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这恰恰从道理上与蹇叔说的“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呼应。晋“败秦师于殽”,不仅直接证实了蹇叔“御师于殽”的推断的正确性,也证明他的劳师远征,“师劳力竭”的观点是正确的。三、布置作业:1.复习610段,预习1114段。2.多义词归类。第 三 教 时一、复习旧课。二、研习新课。(一)学习课文第1113段。1、翻译。2、分析理解。思考:本段与上段反映了先轸怎样的性格?明确:先轸坚定地站在晋国的立场上,深刻认识到放虎归山的危害性。他义愤填膺地感慨晋“亡无日矣”,他忘了君臣之礼,直呼文嬴为“妇人”,他先是“怒”,后是“唾”,他的忠直之心、刚烈之性在上段力主击秦师时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在这段怒斥纵囚的过程中更显示得淋漓尽致。思考:阳处父为何要释左骖,以晋襄公的名义赠孟明?明确:阳处父赠马,是想要骗孟明下船。以晋襄公的名义更正式,按礼节孟明要下船拜谢。孟明看透了这一点,不肯下船,在船上稽首。思考:孟明的话中“三年,将拜君赐”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言外之意?明确:孟明的话明含感激,暗藏杀机。拜君赐的意思其实是复仇。言外之意是“我要是能保住这条命,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显示了坦率、坚强、自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二)学习课文第14段。1、翻译。2、分析理解。思考:本段如何照应开头?明确:这一段用秦伯哭师与蹇叔哭师遥相呼应。“孤违蹇叔”照应开头,印证了蹇叔的预言“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突出了文章中心蹇叔所说秦师必败的必然性。思考: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样的性格?明确:这段课文写秦穆公认识到殽山之败全由自己不听蹇叔一意孤行所造成的。他“乡师而哭”,一再声称“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引咎自责,表现得非常沉痛。他“不替孟明”,“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些都反映了他在刚愎自用之外,还有着勇于承认错误和不迁怒、善用人的品质,塑造了一个性格完整丰满有血有肉的真人。三、总结分析。1、概括课文内容,总结文章写了哪些片段。蹇叔哭师、王孙满论师、弦高犒师、穆公逐客、殽之战、文嬴释囚、秦伯悔过。2、总结叙事特点:联系初中时学过的曹刿论战看,左传写战争有怎样一个突出的特点?明确: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议战,不着重写交战情景。曹刿论战是这样,本篇也是这样,只是“议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人物。文章对战争前的准备、交战双方及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花费笔墨很多,真正的战争过程却比较简略。3、讨论:课文题目为秦晋殽之战,却只用一句话略写战争,为什么?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殽之战,使全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4、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是什么?文中人物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