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良资产必须标本兼治,把存量风险化解与增量风险防范结合起来。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说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背景 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第二章首先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 念和范围进行界定,然后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了 不良资产的存在所产生的危害性。第三章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过 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来对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行 分析,指出不完善的产权制度是产生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第四章是对 不良资产管理的国际经验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外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经验的比较, 得出对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启示。第五章是对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风险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存量风险与增量风险概念的界定, 并通过动态变化模型来说明不良资产增量风险的规避重于存量风险的化解。要彻 底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把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结合起来,尤其更要 注重增量风险的防范。在解决对策上,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存量风险化解, 即采取各种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存量,尽可能地盘活和回收不良资产;二是增量风 险防范,即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和制度完善来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机制,从根 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关键词:不良资产;产权制度:风险约束机制;存量化解;增量防范 2 t h i sp 印e ri sd i v i d e di m of i v ec h a p t e r st o t a i i y c h a p t e ro n e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m a i n l ys t a t i n gm e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a n dm e a l l i n g , 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 , f e s e 舡c ha p p r o a c ha j l ds 曲c n 上r e 拼a j l g e d 。ft h l 差辅仃丌鬟萎童i 骥三睡譬垂专囊;童蚕差蓦差萼一椰譬 三塞鐾蠹薹戳i 薹i 委盘鬻:霉鼍秤i 童l 型毛霉薹! ;“i 自 以,;等量j 毫亨;响墓囊蔓妻歪銎毒| 筮盈训崔矗重蓍鬻囊i 荔 1 i 重l l 箩靼萝叁羹m 确导玉疆爰酗妻j ;副誊譬望项? 囊零醇髓等毒吖誊矗;详墼;冀翼。室坼塾 掣尊差一耋蓍器囊湍i馨磐童目e宇!壹蚤宣毖堇e!蠢羞t纠耍陌窖耀戛疆!芸!囊睫掣饕驱窑朗圳妻赣瑟藿重矧萄蠢琵3加快市场融资制度创新,改变单一渠道,避免风险过于集中 于国有商业银行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单一地依赖于非市场化的国有银行信 贷融资。这一融资格局,直接导致国有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始终难以 摆脱对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刚性”依赖,国有企业负债率不断上升,资金使用 效率低下,亏损面不断扩大,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因此,为了 分散国有银行风险,防范新增不良资产的产生,就必须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融资 制度,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加快市场融资制度创新,打 破国家垄断信用的金融制度,推动融资市场化、社会化。 市场融资制度创新对优化社会资金具有积极作用:( 1 ) 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垄 断分割储蓄信贷市场的金融格局,在减轻国有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刚 性”依赖的同时,有效分流社会储蓄,化解国有商业银行软资产硬负债的资产负 债结构内在失衡,从而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2 ) 在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的同时,打 通社会资本直接转化为企业资本金的市场机制,不仅可以弥补国有企业资本金的 不足,改变国有企业依靠国有银行贷款的局面,促进企业资本结构合理化,更重 要的是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变革产权制度,有利于建立起有效率的法人治理结 构,约束国有企业行为,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 3 ) 让市场机制 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优化社会资本资源配置机制,提高社会资本 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营效率。 为了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就必须构建一个银行信贷融资和证 券市场融资协调发展、财政融资适时适度的综合性融资制度目标体系。( 1 ) 构建 一个多层次性融资制度目标体系。(1)构建 a n dt h es y s t e mp e 疵c t i n g ,a 1 1 dt h e ns o l v i n gt h en o n p e r f b m l i n ga s s e t so ft h es t a t e m n c o m m e r c i a lb a d k so fo u rc o u n t r ya b s 0 1 u t e ly k e y w o r d s :n 0 r l - p e r f b n n i n ga s s e t s ;i n s t i t u t i o no fo 、e r s h i p ; m e c h a i l i s mo fr i s k r e s t m i m ;d i s s o l v i n go fs t o c k - s e c t o r s ; p r e v e 而o no f i n c r e m e n t s e c t o r s 6 独创性声明 确9 8 0 占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江西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孝篱碰日期:勾幽皇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江西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娩襁魁特戥拉苤一慨坶皿至旦 1 导论 1 导论 1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无论在任何国家,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是国民经 济稳健运行的重要条件。但在世界范围内,金融体系内部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 问题。2 0 世纪末期,东南亚国家和世界其它国家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引发的金融危 机的惨剧仍然让人们记忆犹新。1 9 9 4 年6 月美元危机爆发,引发了墨西哥金融危 机、阿尔巴尼亚、俄罗斯和保加利亚的金融风潮。接踵而至的是1 9 9 4 一1 9 9 5 年发 生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法国里昂信贷银行的巨额亏损等一系列事件。1 9 9 7 一1 9 9 8 年,遍及亚洲,尤其是日本和韩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使金融危机呈现进一步深化 的迹象。进而从根本上暴露出银行业不良资产累积而引发的一系列恶劣后果。如 不及时解决金融体系内部的不良资产,金融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随时都可能 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商业银行十分重视金融业的不良资 产问题,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是根据本国银行产生 巨额不良资产的原因、现状和特征等,找出了一条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 事实证明,这些探索是有益的、可供参考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2 0 世纪8 0 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金 融业稳步健康发展,为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 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干,是筹措、融通和配置生产建设资金的主 渠道之,长期以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由于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 经济金融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积累了许 多不良资产。与外国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 款率相对较高,而且不良贷款绝对额和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过高的银行不良贷 款比例,不仅削弱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侵蚀银行资本,使之丧失国 际竞争力,而且还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扰乱了社 会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进程中的重大隐患,严 重时甚至还可能引起金融危机,影响社会稳定。 正是考虑以上背景,同时也是借鉴国际上流行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 我国从1 9 9 9 年4 月起先后成立了信达、长城、东方、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分别对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 进行收购、管理和处置,这是我国政府为化解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经济金融稳定 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园及对策研究 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在随后的几年中,四 大国有商业银行以更快的速度再次积累了1 7 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从国有商业银 行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只是转移了不良资产的承担主体,金融风险 并没有最终消除。同时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只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 产的一部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数量仍然比较大。另外,资产管理公 司无力主导产权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无力剥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从长远 来看,国有商业银行每隔3 5 年就会滋生新的不良资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w t o 后金融开放度的提高,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按照w t o 的规则,我国将在3 5 年内逐步取 消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机构设置、地域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限制,对外资银行 实现国民待遇。届时,不良资产比例偏高、资本充足率偏低的国有商业银行难以 与资本充足、科技手段和经营管理水平先进的外资银行竞争。因此,必须尽快解 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从根本上化解和控制金融风险己刻不容缓。如 何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提高其竞争力,稳定国家金融秩序,是摆在国 有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及 解决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2 研究现状 各国政府、银行家和研究人员对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进行了不少的研究、 探索和实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日本、印度、原民主德国、波兰。为了化 解危机,各国政府、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采取了各种措旌,解决银行体系的巨额 不良资产,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8 0 年代末,美国储蓄贷款机构破产,为维 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美国成立重组信托公司接管储蓄贷款机构的不良资产,为政 府采取措旋推行系统性的银行重组开了先河,拉开了世界范围内的银行不良资产 重组的序幕。进入9 0 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不良资产重组呈现加速趋势,北欧四 国继美国之后对其银行业进行大规模的重组。随后,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和拉美国 家以及法国相继采取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策略稳定其金融体系,亚洲金融危机爆 发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也开始对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和束缚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和 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我国从1 9 9 5 年各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开始,金融 理论界和实务界就开始了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讨论。我国已有不少专家学者 2 1 导论 从不同角度探讨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其中有不少深刻的思想,如从国有商业银 行的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研究( 黄铁军,1 9 9 8 ) ,从银行间贷款竞争关系 方面研究( 胡冰星,1 9 9 9 ) ,从各国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进行分析( 周小j | , 1 9 9 9 ) ,从银行和企业的关系上进行分析( 王继康,2 0 0 0 ) ,从财政和金融的关系 上进行剖析( 詹向阳,2 0 0 0 ) ,从信息非均衡( 包括政府与银行之间的信息非均衡 和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均衡) 方面进行研究( 张玉明,2 0 0 1 ) 。这些理论从各 方面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以及相应建议,具有较高的 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总体来看,都缺乏深度,也未能抓住根本问题。目前, 理论界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功能、行为 分析和业务范围等问题的讨论,而对一些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如产权制度、治理 结构等,研究相对滞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改革措施的出台也往往是从技术层 面去考虑,基本上没有触及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等深层次的一些问题,甚至是有 意无意地予以回避。 本文主要从制度性因素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 因,把制度创新研究扩展到金融领域并进行了一些探索,为理论研究不良资产提 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本文尝试用动态变化模型来说明增量风险防范重于存量风 险化解,指出要彻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必须是标本兼治,把处置 存量风险与防范增量风险结合起来,尤其更要注重增量风脸的防范,从根本上解 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1 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本文综合运用了实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与系统分析相结合、归纳与 演绎分析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在对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的研究中,主要运用了实证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即以大量 的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的研究 中,主要采用了历史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通过对不良资产的形成发展阶段进行 划分,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制度性根源进行分析:在对国 外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经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归纳的方法进行研究;在 对解决不良资产的对策研究中,主要采用了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 讨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本对策。 本论文的主要结构安排和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主要说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 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状、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不良资产的 概念和范围进行界定,以明确本文研究的对象和范畴,然后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的规模及其产生的微观效应与宏观效应进行分析,指出不良资产存在的 严重性和危害性。 第三章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国有商业银 行形成的阶段进行分析,然后再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进 行分析,指出不完善的产权制度是产生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 第四章是对不良资产管理的国际经验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外银行不良资产管 理经验的比较,得出对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启示。 第五章是对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首先通过 对存量风险与增量风险概念的界定,并通过动态模型来说明不良资产增量风险的 规避重于存量风险的化解。要彻底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把存量风险化解和增 量风险防范结合起来,尤其更要注重增量风险的防范。在解决对策上,本文从两 个方面入手:一是存量风险化解,即采取各种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存量,尽可能地 盘活和回收不良资产;二是增量风险防范,即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和制度完善来消 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4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 表2 一1 ) 。 表2 11 9 9 6 年末国有四大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单位:亿元 银行名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总计 不良贷款 4 6 0 0 9 73 0 8 8 1 01 7 7 7 5 11 8 5 8 2 01 1 3 2 4 7 8 所占比例 2 5 5 63 4 3 51 7 4 82 0 3 62 4 4 4 资料来源:赵其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0 7 页 到1 9 9 7 年底,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一逾两呆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 5 , 总计约为1 5 0 0 0 亿元人民币,其中已无法收回的呆帐贷款有5 一6 。 1 9 9 9 年,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转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 经营的不良资产总额高达1 3 9 3 9 亿元。其中华融公司4 0 7 7 亿元、信达3 7 3 0 亿元、 东方2 6 7 0 亿元、长城3 4 5 8 亿元。但这1 4 万亿元仅仅是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 一部分,主要是1 9 9 5 年以前形成的不良资产。在这1 4 万亿元不良资产中,除 去债转股4 0 5 0 亿元后,债权资产约为1 万亿元。经过对不良资产的剥离和处置, 不良贷款比例平均下降了1 0 个百分点。2 0 0 0 年底,四家国有银行预期未收回不良 贷款总额为1 5 7 0 8 8 9 5 亿元,所占比例为2 5 ,其中呆帐为1 8 8 5 0 1 亿元,占3 左右。 到2 0 0 1 年9 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为1 8 0 0 0 亿元,占全部贷款的 2 6 6 2 。其中,实际上己形成损失的约占全部贷款的7 左右。 2 0 0 2 年底,我国不良资产总额大约为4 1 3 9 0 亿人民币( 5 0 0 0 亿美元) 。其中,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其指定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总额大概为3 3 0 0 0 亿人民 币( 3 9 9 0 亿美元)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量为2 2 0 6 0 亿人民币( 2 6 6 0 亿美元) ,平均不良贷款率仍高达2 6 1 2 。 到2 0 0 3 年6 月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为2 0 0 7 0 亿元,比年初下 降8 1 l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 2 1 9 ,比年初下降了4 0 2 个百分点。截止到2 0 0 3 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都有所改善,不良资产总额为1 9 5 2 2 8 3 ”金融时报1 9 9 8 1 1 7 。资料来源:华融、信达、东方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网站 。戴相龙:“戴相龙答中外记者问”金融时报2 0 0 1 l1 8 o 人民日报2 0 0 1 u 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2 0 0 3 年5 月2 9 日答记者问。统计口径是五级分类( 人民日报海外 版,2 0 0 3 2 1 6 ) 。廖文义:“关于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若干政策建议”金融参考,2 0 0 3 年第1 2 期,第l l 页 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 1 8 3 。其中工行、中行、建行和农行,按照国际通行的五 级分类标准,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7 2 0 7 5 7 亿元、1 9 3 5 2 l 亿元、3 5 1 7 1 4 亿元和 6 8 6 2 9 l 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 1 2 4 、9 1 2 、1 6 2 9 和3 0 6 6 , 分别比 2 0 0 2 年末下降4 1 7 、6 0 5 、7 0 8 和5 9 7 ( 见表2 2 ) 。 表2 22 0 0 3 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单位:亿元 银行名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总计 不良贷款 7 2 0 7 5 71 9 3 5 2 13 5 1 7 1 46 8 6 2 9 l1 9 5 2 2 8 3 所占比例 2 1 2 49 1 21 6 2 93 0 6 62 1 8 3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 0 0 4 9 2 4 到2 0 0 4 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达到1 8 8 9 8 亿元, 占全部贷款比例的1 9 2 。截止2 0 0 4 年6 月末,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有 较大幅度的降低,为1 5 2 3 1 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为1 5 5 9 。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增加贷款余额总量的办法使不良资产率有 所降低。但从绝对数额来看,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仍居高不下,与不良资产 率低于1 0 的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结构的进一步恶化,存薰不良资产潜 在损失还将不断加大。在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状况令人堪忧。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已是相当之高。我国国 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不仅远高于美国、意大利、瑞典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 也高于发生金融危机的日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已接近东欧 转轨国家转轨时期的水平( 见表2 3 )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 血;型坚! 班坠盟= g q ! 。蛆 8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 表2 31 9 9 0 年以来部分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表( 最高峰值) 国家年份 不良贷款率( ) 匈牙利1 9 9 45 0 捷克 1 9 9 03 3 日本1 9 9 82 5 马来西亚 1 9 9 02 0 2 墨西哥 1 9 9 51 9 1 阿根廷 1 9 9 01 6 泰国1 9 9 7 1 2 4 印度尼西亚 1 9 9 41 2 瑞典 1 9 9 01 1 o 意大利 1 9 9 4l o 3 美国 1 9 9 03 3 资料来源:何仕彬: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5 页 2 2 2 不良资产的结构状况分析 ( 1 ) 地域分布 不良资产的地域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海南、广东是前几年经济 发展较快、经济中泡沫扩张的省份,不良资产的e b 例较高。在房地产较热的1 9 9 2 年和1 9 9 3 年,中国建设银行在这些省份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不良贷款比率曾经达 到4 0 以上。而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比较稳健的华东沿海地区( 如上海、浙江、福 建等地) 的不良贷款比率则较低。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省份不良资产的数量较 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良资产数量较多。最近几年整个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相对放慢,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呈现逐步恶化的苗头。越是贫困的地区,不良贷款 的问题就越严重。根据我国学者黄敏对某三省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个案调查为 例,其中选取样本考察对象没有选经济效益最好和最差的省份,而选取具有一定 代表性的经济效益好的中等偏上和中等偏下的省份。由下表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 发达地区不良贷款比重明显低于中等发达地区,发达省份比中等发达省份平均低 9 我国国有商监镊行不良资产的成困及对策研究 1 8 7 5 ( 见表2 4 ) 。 表2 4 不同省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表 单位: 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形态 占比 逾期 呆滞呆帐 较发达省份 1 9 9 52 z31 2 1 6 62 9 中等偏上省份 1 9 9 63 8 41 8 41 6 1 3 9 中等偏下省份 1 9 9 74 3 6 92 1 1 91 8 23 7 资料来源:黄敏、徐开东:“国有银行金融交易结构比较与其金融风险状态分析”统计研究 1 9 9 9 年第8 期,第8 页 ( 2 ) 行业分布 不良资产率的高低还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别。景气状况良好的行业,不良贷 款率较低。反之,不景气的行业,不良贷款比率就较高。不良贷款率较高的行业 有纺织、供销、建材、房遗产、商业和旅游等,不良贷款率较低的行业则主要集 中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如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另外,基础工业的不良贷款 率也比较低,如电力和石油。从不良资产分布的企业所有制形式看,不良贷款率 最高的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而外商独资企业、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的不 良贷款率则较低。此外,不良资产率的高低又与贷款种类有关。从银行管理原理 看,抵抨贷款和保证贷款的偿还可能性应该大于信用贷款,而我国的现实却是抵 押贷款和保证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而信用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则较低。原因可 能是银行对企业的信用不了解,在贷款时要求增加第三方担保或者抵押,但在贷 款出现问题时,或者抵押手续不全或者是抵押物出售困难,抵押不能起到应有的 作用;在执行担保方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干扰,实际执行效果并不好。这从另 外一个方面说明,包括法制环境在内的外部环境对银行的经营和资产质量都有影 响,而这种影响是银行本身很难改变的。 2 3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如上所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这不仅成为了国有 商业银行的沉重负担,影响着银行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而且还成为了国有企业改 革和发展的巨大障碍。同时,巨额的不良资产通过对银行和企业的影响,还对国 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 2 3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微观效应 ( 1 ) 加剧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导致银行收益下降 过多的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首先影响的是国有银行机构内部的资产流动性问 题。因为过多的不良资产的形成,势必占用了金融机构大量的资金,使得银行的 流动性出现困难,严重的亦会产生“流动性陷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 来源,主要是通过吸收社会存款等方式筹集,这些负债业务期限相对较短,并且 银行一般都允许客户提前支取存款。而银行运用信贷资金发放贷款的期限一般比 较长,并且银行一般不能随时要求借款人提前偿付贷款。这种“短借长贷”的业 务特点注定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流动性的非对称,这也是国有银行在经营过 程中的内在风险。显然,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必然加剧这种非对称性,由 不良资产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也日益加大。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手中留有随时应付支出需要的流 动资产只是其负债总额的一小部分。只要不良资产积聚到一定程度,超过了资本 金,当国有商业银行的大批债权人同时兑现债权,银行就会发生支付困难,就可 能面临流动性风险,严重时甚至引发银行危机。巨额不良资产已使国有银行资本 金消失殆尽,国有银行已处于资不抵债的紧要关头,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到一定程 度一方面导致了银行信贷资产流动速度严重减慢,另方面加大了经营成本,降 低了资产的盈利性。 ( 2 ) 严重阻碍国有银行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专业银行商业化,是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自1 9 9 3 年开始新一轮 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良资产的 大量存在,使国有银行的改革面临复杂而困难的局面。在国有企业高负债的情况 下,其经营效益不足以支付银行的利息,直接影响银行资金的盈利性和流动性, 也危害着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使其无法真正按照商 业化原则运作,无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国有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 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 企业。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实行股份制,并逐步实行股票上市。 实行股份伟忻口股票上市,需要增加透明度,公开资产负债和财务状况,达到有关 标准。如果没有彻底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上市就不可能有可靠的保证 和坚实的基础,就达不到上市标准,也就不可能上市,即使上市了,股票的出售 也将成为问题。因此,国有银行试图在巨额不良资产格局下实现商业化经营,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园及对策研究 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成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无疑步履艰难。 ( 3 ) 使国有银企改革处于“锁定”状态,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相 应的金融支持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信用状况呈现过度负债和大量拖欠或无力清偿债务( 主 要是银行贷款) 两大特点。相应地,国有银行则表现为对社会信用的垄断和巨额 的不良资产。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均处于高风险状态,银企关系恶化,银企改革 陷入困境。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引起了信贷量的减少,这势必会造成微观企业 营运资金的短缺,导致企业投资意愿和企业实际投资额的减少。其中原因是,我 国目前仍处于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宏观融资格局,股票、债券和其它证券资产的 规模相对要小的多,且这些市场多数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准入限制。因此,对 于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国有银行仍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在这种宏观资金格局 下,一旦国有商业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导致银行信贷收缩,则整个国民经济 必将受到较大影响。国有银行信贷量的减少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影响是不一样的, 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效应。因为国有企业严重刚性依赖国有 银行贷款,新兴的富有竞争潜力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经济扩张却难以取得银 行贷款的支持,这些类型的企业和国有银行问的关系近乎是完全的市场化借贷行 为。当国有银行因为巨额不良资产而缩减信贷总量时,最先受影响的是大量非国 有经济,导致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减少;而对于国有经济来说,并没有 因国有银行信贷总量的减少而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2 3 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宏观效应 ( 1 ) 使社会信用关系恶化,扰乱了社会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不仅影响银行与企业,而且造成整个经济体系 缺乏债权债务的硬约束。债权债务约束的软化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整个社会信用关 系恶化,使社会信用基础变得异常脆弱。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当中,商业信用、银 行信用、国家信用都变得无约束力,正常的信用关系被破坏,导致道德水准的进 一步下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变得更加混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金 融资源的动员与配置应业银行为人民币贷款余额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 9 x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府行使部分财政职能,发放了大量的政策眭贷款,承担了改革的成本,形成了较 大规模的不良资产。这一因素又可细分为:为稳定这类企业发放的“安定团结贷 款”、为挽救这类企业发放的生产性贷款、企业破产废债等。最近几年,国有商业 银行通过延长贷款期限或借新还旧等手段推迟不良贷款在账面上的反映或通过发 放更多贷款稀释不良贷款率,这些做法大大刺激了国有商业银行扩张贷款的冲动, 但由于贷款质量不能保证,贷款激增之后带来了更多的不良贷款。 3 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金融部门自身 因素,也有非金融部门因素;既有宏观经济变化的原因,也有微观行为主体自身 的原因;既有社会经济历史发展中各种问题累积的原因,也有体制转轨过程中现 行体制性原因。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作用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量产生。 其中,产权制度的不完善是产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本原因。下面结 合我国实际情况,从银行内部和社会外部两方面进行分析。 3 2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内因 ( 1 )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多年以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采取国有独资的产权制度。国有银行产 权结构包括:一是财产所有权:二是经营权;三是处置权;四是剩余索取权。而 具有排他性的财产所有权是产权制度的核心。回顾改革二十几年的国有商业银行, 可以说在产权制度的核心一财产所有权属全民所有这个基本问题上没有得到根本 改变。改革以来,我国国有银行由传统的“高度集权型”的金融体制转变为“分 权型”的金融体制,但就这种分权所形成的“变型”的国有银行所有权性质而言, 国家仍是银行产权的唯一主体。 国有银行作为国家的独资银行,它是全体人民所有,在组织制度上是全民所 有制企业。然而全民所有制只是一个抽象的制度假设。因为实际上全民中的每个 人并不能对银行一这一全民所有财产中的任何一部分具体行使所有者权力,也不 对全民财产中的任何一部分损失实际承担所有者责任。因此,国有银行的产权关 系很不明晰,产权界定是模糊的。这样只能由国家( 具体化为政府) 作为全民利 益的代表来行使对银行的所有者职能。但是政府并没有明确哪个政府部门对国有 资产全权负责,因此,政府中的各个部门都可以作为所有者的代表来干预国有银 行,并且也都可以因为不是明确的国有资产的代表而不对国有银行的资产负责。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关系始终是非明晰化和非人权化,而国家作为全民利 1 6 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困分析 益的代表又具有多重目标,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不可能实施有限监督。同 时,分权化使银行总行的经营控制能力减弱,分支机构具有一定的信贷资金经营 权,这虽然调动了基层行的经营积极性,但也带来两方面问题:是滥用权力, 表现在一度盛行的乱拆借、乱投资和贷款的约束软化:二是出让权利,表现在行 政干预压力下非自愿发放贷款大量增加。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关系不明,导致其委托代理关系不明,产权主体缺位, 权责利不清,给少数经营者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提供了机会,结果造成大量国家 信贷资金的流失。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权的单一性和国有性,极易形成债务软约 束。作为债权人的国有商业银行与作为债务人的国有企业之间,由于最终都归国 家所有,容易导致国有产权主体的内在责任外在化,形成风险转嫁。国有企业将 自己的经营责任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嫁,国有商业银行又通过增加存差或增加对央 行的负债,将风险向国家转嫁,从而造成银行缺乏风险约束。对于国有企业来说, 银行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预算硬约束的机制始终没能真正建 立起来,导致国有企业难以出于自身破产风险考虑讲究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 投资草率,浪费严重,大量资金难以回收,而发生亏损,最终由银行承担。而对 于银行来说,企业所欠债务就相当于国家所欠债务,因而讨债的积极性不高,过 去的资金供给制并没有被真正打破。在这种扭曲的银企关系下,企业通过银行贷 款继续吃银行和国家的大锅饭,即使出现产品积压和亏损,仍有资金源源不断流 入,结果自然是银行贷款丧失回流本息的能力。因此,凰有商业银行产权界限不 清,导致银行缺乏激励约束机制,信贷机制软弱,风险机制增强,加之企业和财 政行为的软约束,最终形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 ( 2 ) 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低下,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只注重扩大机构和规模,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贷款管 理制度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责权划分不明晰,风险与利益机制不对称,对资 产质量的考核方法不完善,力度小,责任追究制度不到位,使银行缺少预防信贷 资产损失的有效手段。现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还是实行规模和资金的双向控制, 因此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为用足贷款规模而忽视资金运用的合理搭配,资金与规模 脱节,加上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这必然加大了银行贷 款的风险,影响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另外,利润与风险不紧密挂钩的银行内部利 润分配制度,也影响了经营行搞活信贷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积极性。 在贷款过程中,贷款审查制度经常流于形式,贷款发放的随意性强,“三查” 不严。“贷前”缺乏可行性科学研究,对企业资信评估和项目评估没有制定统一定 1 7 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 ( 3 ) 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内控制度缺陷与行为扭曲 由于各国有商业银行是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专业银行转化而来,长期受计划 经济体制的影响,其经营管理模式往往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面对经济大 水平不高,内控机制不健全,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从而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是国家聋i 瞎眄拍精簖珀甄酯捎羹蒯j 剽洲单耋耀 氇理狈瞩选滤j 殴槔措研曩型囊匪魁塑型鸯州髟蘖撕;罐埋瞠珲落崾蠖憾埘置晖) 手耕蟹鄯前始犁型p 囊基r 臣菇犁厶犁尘愈。臻燮掣甜 x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守,从而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信贷资产居高不下。 3 2 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外因 ( 1 ) 国有企业制度不完善,低效率和普遍性亏损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晰,尚末成为真正意义上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经济法人,也未真正转换经营机制,现代 企业制度并未真正建立健全,仍处在一种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管理 不科学、与市场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状态。 国有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两个层次,其中产权制度是基础, 它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及其效率。国有企业的资产归全民所有,并由国家 代表全民行使所有权。就经济效率而言,这种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国 有制下,由于财产是共有的,国有企业的产权界限是不清晰的。产权界限模糊对 国有企业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使企业员工的行为有很大的“外部性”,进而导致 国有企业经济效率普遍低下。不断增加的亏损使企业资金周转日益困难,企业债 务负担越来越重,偿债能力越来越弱。 在我国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国有企业之间,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政府 有决策权而不受经济责任约束。同时,由于产权界定不清,现实中企业产权很难 进行交易和转让流动,即使出现严重亏损,也靠国家保护而继续生存下去。企业 对国家资本金不计回报,认为国家资本金可以无偿使用,银行贷款也能象资金一 样可以不还,还贷意识非常淡薄。这样,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无竞争压力, 陷入一种低效率运行状态。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和不完善的情况下, 国有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没有约束和节制,国有企业即使高负债经营,也不存 在为支付较高利息成本和承担较大的偿还贷款本金风险的压力,不能实现成本最 小化和盈利最大化,缺乏自我积累的内在机制。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使其行 为约束机制不规范,产生对银行信贷的无限扩张,最终导致信用制度软约束,债 权债务不规范,形成国有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债权,扩大了银行信用风险。 因此,国有企业上述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的改革现状,必然出现 管理混乱,经济效益低下甚至亏损,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结果。企业的负债 率在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一般为4 5 一6 0 ,平均为5 0 左右,而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 率已由1 9 8 0 年的1 8 7 上升到了近年来的8 0 以上,其中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 负债占8 0 。国有企业负债比率过高,必然导致利息负担沉熏,成本上升,偿债能 力下降,利润水平下降,而这经常是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的起点。如此 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 恶性循环,导致国有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以至于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而难以自 拔。高负债使国有企业的亏损进一步加大,经营状况更加恶化,国有企业效益一 直在下滑:到1 9 9 5 年,国有企业亏损面己高达4 3 7 ,亏损额达3 7 7 9 亿元; 1 9 9 6 一1 9 9 8 年继续恶化,到1 9 9 8 年,企业亏损面虽然仍维持在4 3 左右,但亏损 额已高达7 4 7 亿元,比1 9 9 5 年几乎增加了一倍。截止2 0 0 0 年9 月,全国国有企 业亏损面达4 7 7 ,另外还有l 3 处于潜亏状态,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亏损面在 8 0 以上。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下滑,导致了企业还贷能力的下降,从而使国 有银行大量贷款无法收回,形成不良资产。 ( 2 ) 体制转轨与政府对银行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 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在传统计划 经济体制下,由于在金融领域建立了“大一统”的信贷与发行合一的行政性银行 体制和“供给制”的信贷资金配爱体制,政府成为社会唯一的决策者和主体,银 行成为财政的出纳机关,这不仅扭曲了信贷资金的有偿使用性质,而且把资金配 置异化为一种政治行为。其结果:一是企业生产效率长期低下,二是把有偿的信 贷资金混淆为无偿的财政资金,从而为金融风险的生成种下祸根。在传统的工业 包产、商业包销、物资统配、财务统管的体制下,这两个问题是不明显的。但是, 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使资金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企业发生亏损, 国有企业向国有银行的借款也就难以归还,信用风脸的暴露与发生在所难免。由 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过渡体制下国有银行在相当程度上还受政府的 行政干预,信贷资金还不可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在过渡阶段,各级政府部 门作为资金配置主体和中心的功能尚未淡化,不是致力于优化市场环境和提供公 共产品,而是直接参与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常常受到 政府意志和行政干预所左右,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不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无法 自主地按“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操作,致使输涵膂蚕雕雀鼎扦 拦孰;赫揣鬣琶将公;”j 自= 轻黟拉基:| 三掣;叠粤乏出灌嗜港潜岸翼羹挂珀酬鞘 掏型璀j 萝烈烈捌捌竣酬基曩圹辇。h 掣罚驯掣銎露萁廷傺罪荏揉群釜;硅爵 筻眚幕输律鍪豁赫蕃;竹驰穷碓洲理纛蒜恩;坐型黔必鬏羿编拦墨茑芽瞳珏 芦隔孙窨革翻j 鞫1 强鞠歼j = :i ;罄撵墙。阵并萋连宴德捌屡噶浮墨石海尚基:秘 x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困及对策研究 济实力,或为了在自己任期内有更大的政绩,完全置当地实际情况于不顾,盲目 追求高速、大规模,热衷于上项目、搞外延型的扩大再生产。有时政府为了维护 社会安定和企业生存、保证较高的就业率,甚至行政指定银行向那些债务沉重、 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救济性工资贷款,这些无效益的贷款最终 都成为了银行的不良资产。 由于政府部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使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财政 的附属部门,长期承担着国家和地方的大量政策性业务,造成了信贷资金财政化 严重,丧失了信贷资金的有偿性和回流性,从而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下降,导致了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和堆积。 ( 3 ) 市场融资体制的发展迟缓与不规范,扩大了银行信用风险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上不存在金融市场。在那种体制下, 以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为基础,国民储蓄主要通过公有制企业上缴利润和税收的 形式由政府完成,再由政府以拨款的形式分配给各个企业使用,这样一种运筹资 金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国家垄断的内源融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国民收入 分配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动。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迅速 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越来越小,从1 9 8 0 年的2 9 降低 至1 9 9 4 年的1 2 ,再至1 9 9 7 年的9 ;企业分配的收入从1 9 8 0 年的6 上升为1 9 9 7 年的3 0 ;居民分配的收入则在6 1 一6 3 之间( 见表3 2 ) 。 表3 21 9 8 0 1 9 9 7 年中国国民收入或g d p 分配格局单位:亿元 国民收入财政分配比企业收入分配比居民收入 分配比重 年份 ( 亿元)比重重( )( 亿元)重( )( 亿元)( ) 1 9 8 03 6 8 81 0 8 52 92 0 562 3 9 86 5 1 9 8 5 7 0 2 01 8 6 62 75 3 474 6 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医疗器械零容忍廉洁供应链合作协议
- 河北省承德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基础设施建设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年地热能供暖水暖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海南省五指山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大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协议
- 2025版汽车租赁押金合同范本资料正规范本
- 2025车库停车场消防设施维护合同
- 海南省澄迈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吊车租赁设备操作风险控制合同范本
- 《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四川泸州市江阳区医疗卫生辅助岗位招募2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矿山设备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大学英语六级写作与翻译练习题及详解
- 基础装修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海军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大队委选拔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PEP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血管外科常用药物
-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和答案(覆盖99%考题)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