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惩罚性赔偿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论惩罚性赔偿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论惩罚性赔偿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陈 强 入学时间:入学时间:2004 年 9 月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环 境 法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李光禄 职职 称:称:教 授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2007 年 4 月 论文答辩日期:论文答辩日期:2007 年 月 授予学位日期:授予学位日期: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compensation in environment violation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chen qiang supervisor: professor li guanglu college of humanity and law april 2007 声声 明明 本人呈交给山东科技大学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除了所列参考文献和世所 公认的文献外,全部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成果。该论文资料尚没有呈交 于其它任何学术机关作鉴定。 硕士生签名: 日 期: affirmationaffirmation i declare that this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award of master of law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wholly my own work unless referenced of acknowledge. the document has not been submitted for qualification at any other academic institute. signature: date: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1 摘摘 要要 文章由相互承接的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首先从环境侵权的概念、特征入手,阐述 了环境侵权所具有的不同于传统民事侵权的特殊性。然后从两种法律结构下分别考察传 统民法到现代民法的演变,公、私法日趋融合出现社会法。虽然现代民法实现了由个人 本位向社会本位的演变,在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认定上也有所体现,但在损害赔偿方面 仍然适用传统的补偿性损害赔偿就显得不合时宜。从公私法融合的社会法角度看环境侵 权,既然环境侵权已经超越了民法框架,在损害赔偿方面必然要有不同于传统民法所采 用的损害赔偿方式。所以,无论是从现代民法意义上还是社会法意义上来看,采用传统 民法框架内的补偿性赔偿来解决环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必然会显得力不从心。本文第二 部分是惩罚性赔偿制度解析,主要从惩罚性赔偿的源流、概念、功能以及理论上的分歧 与评析来了解惩罚性赔偿的特性,进而发现现代惩罚性赔偿亦多适用于公私法融合的领 域。那么将惩罚性赔偿制度植入体现公私法融合的环境侵权领域便顺理成章。文章第三 部分进一步为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寻求理论支持,主要从法理学及经济学两方面论 证其合理性。随后,文章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环境侵权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 可行性。在必要性方面主要论述了现行环境侵权责任的各种缺陷以及严峻的环境现状。 在可行性方面主要是借鉴国外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先例以及国内学者对惩罚性赔 偿所作的研究和立法对惩罚性赔偿所作的一些规定,这些对我国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 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第五部分主要论述我国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构 建,文章从实体及程序两方面探讨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中的具体适用, 并且期待在相关法律的立法活动中引入该项制度。 关键词:关键词: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补偿性赔偿 可持续发展 社会法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2 abstract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at the first part, commences from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 of environmental tort first, elaborating the environmen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ort. then from two kind of legal structures separately inspects traditional civil law to modern civil law evolution, public and private growing fusion of social law. although modern civil achieved by individual to social standard. the evolution also reflected in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 tort responsibility. but in damage compensate aspect, still applying traditional compensatory damages become outd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since environment tort has gone beyond the framework of tradition civil law, the damage compensation must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way of damages. so, whether its from the modern civil law or social law, traditional compensatory damages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ill feel unable to tort damages. at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is the system analysis of punitive damages, punitive damages mainly from the west, the concept theory and analysis functions and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nitive damages. then we can find out that the modern punitive damages are more used in the private and public fixed legal fields. so i can say that the punitive damages are very fit with the environmental tort in some fundaments. the third part of the paper main demonstrated reasonable that the punitive damages in environmental tort from jurisprudence and economics.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unitive damages in the environmental tort under our states condition. in the fifth par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nvironmental tort system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from two parts with the entities and procedures. and concerned with the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tendency,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how can the punitive damages fit into our legal system. key wordskey words:environmental torts punitive damages compensation damag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cial law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1 目目 录录 引引 言言 1 1 1 1 环境侵权概述环境侵权概述 3 3 1.1 环境侵权的概念及特征 3 1.2 两种法律结构下环境侵权的法律定位 6 2 2 惩罚性赔偿制度解析惩罚性赔偿制度解析 1111 2.1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 11 2.2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源流 11 2.3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14 2.4 惩罚性赔偿与行政罚款、 刑事罚金的区别 16 2.5 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分歧评析质疑公、 私法的严格划分 17 3 3 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合理性分析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合理性分析 1919 3.1 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基础 19 3.2 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经济学分析 23 4 4 我国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626 4.1 我国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分析 26 4.2 我国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可行性分析 31 5 5 我国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构建我国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构建 3535 5.1 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赔偿范围 35 5.2 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39 5.3 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及归属 44 5.4 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程序性规则 49 5.5 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立法体现 50 结结 论论 5353 致致 谢谢 545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555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2 个人简历个人简历 5959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ontents 3 contents introduction 1 1 the summary of environmental torts 3 1.1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the environmental torts 3 1.2 the legal loc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s under two kinds of legal structures 6 2 the analysis of the punitive damages 11 2.1the concept of the punitive damages 11 2.2 the origin of the punitive damages 11 2.3 the function of the punitive damages 14 2.4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punitive damages, administrative fines and criminal fines 16 2.5 the difference of the theory of the punitive damages questioning rigid division about public and private law 17 3 the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punitive damages in the environmental torts 19 3.1 the basis of jurisprude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n environmental torts 19 3.2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n environmental torts 23 4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n environmental torts 26 4.1 the necessity 26 4.2 the feasibility 31 5 the formation of the system of punitive damages applicable to environmental torts in our state 35 5.1 the extent of compens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n environment torts 35 5.2 the condi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n environment torts 39 5.3 the definiteness and ascrip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compensation 44 5.4 the procedural regul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n environmental torts 49 5.5 the interrelated chinese law prescribes that system of punitive damages applicable to environmental torts 50 conclusion 53 thanks 54 references 55 resume 59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1 引引 言言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及各界人士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各国法律界 人士都在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为全球的环境资 源立法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各种环境法理论、法律制度和法律 学说竞相登场,在环境危机的严重威胁面前,人们迅速接受了环境保护的观念, “只有一 个地球” 、 “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等理念以其全新思维突破了传统法学理论,社会对运 用法律手段管理环境寄予厚望。在新的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基础上,人们开始思考许多 新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环境侵权问题。因此,关于环境侵权 的责任与救济一直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在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方面,我国主要存在损害赔偿与排除侵害两种方式,由于种 种原因,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最多的只是损害赔偿的救济方式,而且是适用传统民法框 架内的补偿性赔偿原则。传统的大陆法理论认为,损害救济过程是一个受损害的权利的 恢复过程,损害赔偿本应是补偿性的。我国台湾学者曾世雄也认为: “损害赔偿之最高指 导原则在于赔偿被害人的损害, 使被害人能够再处于如同损害行为未曾发生之情况。 ” 大 陆多数学者也持这种观点: “损害赔偿最基本的目的,是补偿损失,使受到损害的权利得 到救济,恢复权利。 ” 因此,反映在我国的损害赔偿立法上,也只可能是补偿性赔偿。 补偿性赔偿原则在讲究平等主体之间意思自治的传统民法中适用是合理的,有着普遍的 指导意义和逻辑生命。但是,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它不同于传统的民事侵权, 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也正因为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使它在性质上既不属于公法,又不 属于私法,而是存在于公、私法融合的社会法域。很明显,从这个角度看环境侵权已经 超越了属于私法的传统民法框架,如果在救济上仍然采用传统民法的补偿性损害赔偿, 其不适应性便不可避免。而且环境侵权的补偿性损害赔偿是一种事后救济,与环境保护 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悖。 既然传统的补偿性赔偿在特殊的环境侵权中发挥的作用有限,那么同样特殊的惩罚 性赔偿制度与环境侵权是否能够相适应呢?惩罚性赔偿较补偿性赔偿在环境侵权中究竟 有何优越性?若环境侵权与惩罚性赔偿能互相适应,那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以 及适用的具体条件和范围又是什么?惩罚性赔偿数额该如何确定?所有这些问题, 曾世雄: 损害赔偿法原理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5 页。 王利明、杨立新: 侵权行为法 ,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316 页。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2 笔者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会逐一论述。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环境侵权概述 3 1 1 环境侵权概述环境侵权概述 1.1 1.1 环境侵权环境侵权的概念的概念及及特征特征 1.1.1 1.1.1 环境侵权的概念环境侵权的概念界定界定 及至 20 世纪 60、70 年代,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对付日 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强化国家对环境的管理,现代意义的环境法应运而生。但是,直到 目前,各国法学理论和立法对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而侵害、损害他人权益乃至危害人 类生存这一现象的称谓一直各不相同。 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而侵害、损害他人权益乃至危害人类生存这一现象,英美文 献中一般称为“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或“污染” (pollution) , 联合 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也采该用法; 经济学者称之为 “外部不经济” (external diseconomy); 社会学者则称之为“环境破裂”(environmental disruption)。 上述差异显系各学科间 因观察问题侧重点不同而造成的结果。在日本将环境侵权称为“公害” ,制定了公害对 策基本法 ;英美国家一般称为“妨害” ;而德国、法国则单纯从私法角度将环境侵权称 之为“干扰侵害”或“近邻妨害” 。 我国台湾地区在环境侵权行为的表述上同日本,也 称为“公害” 。在我国,关于环境侵权,立法上还未作界定,学者们对环境侵权行为的名 称表述以及定义也没有统一。有的学者主张借用日本环境法上的公害概念,有的学者主 张此类环境问题应称之为环境侵害。 但大多数学者主张使用环境侵权这一名称, 但对其 内涵的界定却存在分歧。金瑞林教授认为“环境侵权是指因污染和破坏环境而导致公私 财物及公民人身权利包括健康全、自由权、生命权的侵害。 ” 马骧聪先生指出: “危害环 境的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其侵犯的客体包括他人的财产权、人身权和环 境权。 ” 曹明德教授认为环境侵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侵权包括两个方面: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狭义的环境侵权主要是环境污染: “因行为人污染环境造成他人财 产权、人格权以及环境权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 ” 王明 邱聪智: 公害法原理 ,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4 年版,第 56 页。 郑玉波: “公害与民事责任” ,载台湾法令月刊第 22 卷第 3 期。 王明远: 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 页。 吕忠梅: 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 ,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89 页。 金瑞林: 环境资源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20 页。 马骧聪: 环境保护法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41 页。 曹明德: 环境侵权法 ,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8 页。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环境侵权概述 4 远教授则把环境侵权定义为: “因产业活动或其他人为原因, 致生态自然环境的污染或破 坏, 并因而对他人人身权、 财产权、 环境权益或公共财产造成损害或有损害之虞的事实。 ” 综合以上各种有关环境侵权的表述,笔者认为环境侵权就是:因人为的活动,造成 自然环境的污染或破坏,并因而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环境权益造成损害或有损害之 虞时,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 1 1. .1 1.2 .2 环环境侵权的特征境侵权的特征 环境侵权之所以是不同于一般民事侵权的特殊侵权行为,关键在于其特征。环境侵 权作为一个集合性名词, 包括因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各种各样的权益侵害现象, 英文表述为 environmental torts。由于环境侵权的各式各样,发生损害的状态、过程 也各有区别,因此探讨环境侵权的特征只能从整体上来把握,尤其以其中量多面广、影 响最大的产业活动所生的长期污染侵权为典型状态。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的环境 侵权形态尚有一定的伸缩性与相对性。 第一,主体的实质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 民事主体具有平等性和互换性,是近代民法的两块基石,近代民法的一整套概念、 原则、制度,如所有权绝对、私法自治、自己责任与过失责任等,均奠基于这两块基石 之上。 传统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是农民、手上业者、小业主、小作坊主等,社会总体经 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发达使各个阶层的人或组织的社会地位和能力相差不大,基本上 具有平等性。而 20 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在规模化和 科技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本身的危险性大大增强,致使现代社会侵权现象的重心发生 转移,由传统个人间的侵权转移到如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核辐射、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等所致的侵权。在环境侵权这一新型的现代侵权现象中,加害人多为具有 特殊经济、科技、信息实力和法律地位的工商企业或企业集团,而受害人多为欠缺规避 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普通农民和市民。因此,环境侵权主体在形式上平等而实质上由于经 济地位的悬殊差距显现出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换性,与传统侵权行为明显不同。 第二,原因行为的价值二重性。 王明远: 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3 页。 梁慧星: 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二)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8283 页。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环境侵权概述 5 传统侵权现象的原因行为,如伤害他人生命健康、盗窃他人财物等本身就是危害社 会秩序和安全的行为,在道德和法律的价值判断上都具有否定性。而环境侵权的原因行 为如工厂排污或开发建设行为,往往本身就是必要的经济活动,或者是正常经济活动的 副产品,在价值判断上属于符合社会生活秩序的合法行为。人类必须不断进行物质生产 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才能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我们像仙人那样 餐风饮露是无法生活下去的。 罗马俱乐部的“极限增长论”的悲观论调到后来的“零 度增长论” 也都是片面的。在生态系统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各种开发建设和排污等 原因行为,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不会造成权益侵害现象。但是当原因行 为对环境的影响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导致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时,就往往会造成环 境侵权现象。此时在价值判断上是具有了非难性的,不正当的。行使权利的界限是不能 对他人的权利造成侵害,侵权行为无论在价值判断和社会效用上都有其否定的一面。所 以环境侵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合法或适法侵权,是一种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存在的危险行 为。 第三,侵害状态的间接性、继续性、反复性、广阔性和累积性。 在环境侵权行为中,加害人大多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受害人,而是通过排污、商业生 产或开发建设等活动,先作用于周围的环境,然后再通过“环境”这一中介物,对生存 于其中的自然人及其财产等造成危害,因此具有明显的间接性。 就时间因素而论,传统侵权行为,无论是直接侵权行为还是间接侵权行为,大都因 加害人侵害行为的实施而即时成立,因加害人侵害行为的停止而即时停止,即往往具有 即时性、一次性的特点。而在环境侵权,加害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往往具有继续性、反 复性,相应地,侵害原因行为也具有继续性、反复性,从而决定了侵害状态在时间上的 继续性、反复性特点。 从空间因素来看,污染物往往在空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介质中发生复杂的物 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变化,通过迁移、扩散、接触、吸收、富集等而使人们的身体健康 原田尚彦著: 环境法 ,于敏译,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 页。 “极限增长”论者的代表是以梅多斯(d.l.meadows)为首的一部分罗马俱乐部学者。他们在 1972 年向罗马俱乐 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该报告在西方出版后,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梅多斯等人对世界人 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变动与联系的推断中得出了结论: “人类的许多活动的加 一倍的时间短促,加上被加倍的数量巨大,将使我们非常之快地接近于这些活动的增长极限。 ”梅多斯等人认为,在 1975 年停止人口增长,到 1985 年停止工业资本增长,才能使增长向全球平衡过渡。 “极限增长”论在分析方法上低 估了技术进步、价格机制等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悲观的设想,但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所作的结论却敲响了预警的 钟声。参见汪劲: 中国环境法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325 页。 持这种思想的人他们也赞成增长的极限的观点,并且进一步主张使人口和经济增长为零的“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蒸汽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蒲瓜营养知识培训课件
- 蒲城会计财税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选择题(魏晋-唐宋元明清)原卷版
- 2025年展望:我对长期服务合同的新见解
- 向量加法运算题目及答案
- 乡土中国的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矿压观测工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沧州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跨国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科研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 兽药销售业务培训教材
-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件
- 2025年潍坊市中考数学试题卷(含标准答案)
- 并购整合方案模板(3篇)
- 2025-2026学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表
-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件(共七章节)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产科护理SBAR交班模式
- DB61∕T 1576-2022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技术规范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