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常见并发症 高洁PPT课件.ppt_第1页
高压氧常见并发症 高洁PPT课件.ppt_第2页
高压氧常见并发症 高洁PPT课件.ppt_第3页
高压氧常见并发症 高洁PPT课件.ppt_第4页
高压氧常见并发症 高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压氧常见并发症 高洁 1 目录 气压伤中耳气压伤鼻窦气压伤肺气压伤胃肠道气压伤减压病氧中毒肺型氧中毒眼型氧中毒脑型氧中毒 2 气压伤 3 人在一定范围的高气压环境中 由于 人体受压均匀 体内空腔脏器 人体组织和实质性脏器具有不可压缩性 使得人体不会被气压压伤 人体不同部位或体内外受压不均匀 出现压力差 压差大于1 16个大气压力 6 3kPa 47 5mmHg 即会引起组织充血 水肿 变形等改变 造成疼痛和损伤 临床上把这种损伤称为气压伤或机械损伤 常见的是 中耳气压伤 鼻窦气压伤和肺气压伤 概述 4 中耳气压伤 耳的解剖结构 5 咽鼓管一端开口在鼓室 另一端开口在鼻咽部 下鼻峡的后方 中耳气压伤是高压氧治疗时 最常见的副作用 中耳是一个空腔 称为鼓室 鼓室的外侧面被鼓膜与外耳道隔开 其它各壁均覆盖着粘膜 中耳 鼓室 并非死腔 它是由咽鼓管与外界相通 6 非病理性 加压时未作咽鼓管开启 病人不配合 加压太快来不及作开启动作 咽鼓管功能失调 阻塞管口 咽鼓管粘膜充血水肿 上感 伤风 鼻炎等 鼻息肉 鼻甲肥大咽部淋巴组织增生 病理性 病因 7 临床表现 鼓膜内外压力差表现1 3 4 0kPa 10 30mmHg 病人感觉耳堵 胀 听力减退7 8kPa 60mmHg 耳痛10 4kPa 80mmHg 耳痛剧烈 难忍 并呈放射性 听力严重减退 耳鸣 头晕加重13kPa 100 120mmHg 鼓膜破裂 疼痛的感知和程度因人而异 8 根据鼓膜受损的程度可分为 级 级 鼓膜正常 级 鼓膜内陷 松驰部及沿锤骨柄轻度充血 级 全鼓膜充血及内陷 级 在 级的基础上 并有中耳腔积液 级 血鼓膜或鼓膜穿孔 9 治疗 耳鼻喉专科会诊 鼓膜未破者暂停高压氧治疗 如病情需要可行常压吸氧治疗 一般可自行恢复 必要时对症处理 待症状消失 鼓膜充血改善 再酌情继续进行高压氧治疗 鼓膜已破者暂停高压氧治疗 专科处理 保持外耳道干燥 防止感染 10 预防 咽鼓管功能检查对于咽鼓管功能欠佳 不良者入舱前宣教 沟通 陪舱制度 掌握咽鼓管开张法捏鼻子鼓气 吞咽 咀嚼 打哈欠 下颌水平移动等 控制加压速度原则上先慢后快 必要时作适当停留 对诱因的处理如预先处理上呼吸道感染 待不影响咽鼓管开张后 开始高压氧治疗 11 鼻窦气压伤 12 在高压氧治疗加压过程中 因各种原因导致通道不畅 窦内压力不能与不断变化的外界压力保持平衡 产生了窦内 外压差 这种压差达到一定的程度 就可导致鼻窦内粘膜充血 肿胀 严重时可致出血等一系列病变称鼻窦气压伤 一般发生在加压阶段 但是减压阶段也可发生 13 加压阶段 减压阶段 14 病因 感冒 伤风 鼻炎等引起鼻咽部粘膜充血 水肿 分泌物增多 鼻咽部的息肉 淋巴组织增生 造成鼻旁窦通道堵塞 15 临床表现 最常见于额窦和上颌窦 偶见于筛窦 主要表现头痛 也可有鼻塞感 查体可及压痛 上颌窦病在面颊部 额窦病在前额 筛窦痛在耳根部 蝶窦痛在枕部及眼后 严重者鼻腔内或鼻咽部有血性分泌物 16 治疗与预防 与中耳气压伤相似预防 入舱前 加减压过程中治疗 轻者 无继发感染者 可自行恢复 无需特殊处理 较重者 暂停高压氧治疗 麻黄素滴鼻 预防感染 局部理疗 17 肺气压伤 肺气压伤是指肺内压比外界压力过高或过低 超过肺的弹性限度 致使肺血管和肺组织撕裂 肺泡内的气体 经破裂间隙进入血管和肺邻近部位 从而引起血管内气泡栓塞和气肿压迫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18 肺内压 外界压 肺内压 或 外界压 肺内压 或 外界压 安全状态 尚在肺弹性限度内 超出肺的弹性限度 肺气压伤 压差 10 67 13 33kPa 19 病因 减压过程中屏气无意的屏气 情绪紧张 缺乏常识故意屏气减压过快且呼吸不畅肺内压过高或过低 20 临床表现 1 肺出血和咯血特征性症状 听诊可及散在湿罗音 呼吸音减弱 叩诊可能叩得浊音区 2 气胸病人突然胸部刺痛 呼吸时加剧 持续性咳嗽 呼吸表浅急促 憋气 紫绀 双侧气胸时紫绀会更加明显 呼吸困难严重 3 纵隔气肿只能靠胸透和胸X线片诊断 从颈两侧逸到皮下 形成皮下气肿 颈及前胸皮肤肿胀 触之有捻发感 并有捻发音 4 气体栓塞 视栓塞的部位 肺栓塞 脑梗塞 心肌梗塞 21 治疗 急救处理1 体位 左侧半卧头低脚高位防气泡进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 2 吸氧3 人工呼吸时禁忌使用正压呼吸器材4 心功能不全者予洋地黄 咖啡因 慎用肾上腺素类 防加重肺部出血 5 肺部出血予止血药 6 相关专科会诊对症处理 22 加压治疗治疗肺气压伤后动脉气泡栓塞症的关键措施 原理 缩小气泡纠正缺氧状态利于氮气逸出加压速度快 压力高 一般普通空气加压氧舱不能满足 原则上按潜水减压病加压治疗表制定治疗方案绝对卧床 避免过早搬动 对症处理 对残留神经系统症状 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 23 预防 减压过程中严禁屏气避免加压速度过快保持腔内外压力平衡如各种导管肺部有潜在性病变者不宜进舱如肺气肿 肺大泡 空洞型肺结核 24 胃肠道气压伤 胃肠气体的来源 食物或饮料中含有的气体 吞咽食物时带入的气体 食物在胃肠内发酵产生的气体 加压时做中耳调压咽入的压缩气体 25 临床表现 胃肠饱胀 疼痛 呼吸困难 恶心 呕吐 绞痛等 甚至导致胃破裂穿孔 处理放慢减压速度 或减压一定距离 停留一定时间 反应较重者可适当再升高一点压力后再缓慢减压 26 减压病 27 机体因所处环境气压降低 即减压 的速度过快且幅度过大 即减压不当 以致减压前已溶于体内的惰性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的极限 从溶解状态 原地 释出 转为自由气体 形成气泡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称为减压病 28 病因 潜水作业高气压作业隧道航空飞行飞机失事空气加压氧舱高压氧治疗减压不当两个基本因素1 在一定的高气压环境暴露相当的时程 组织内氮气达到相应的饱和度 形成气泡的物质基础2 周围气压大幅度降低 超过氮气过饱和安全系数 气泡形成的环境条件 29 影响减压病发生的因素 劳动强度个体因素 心理 生理状态 年龄和体态 高气压的适应性环境因素 舱内温度 开启空调 呼吸的气体的成分 30 临床表现 95 的病人在减压后3小时内发病按症状分型 1 型 以肢体疼痛为主 病情较轻 约占减压病的75 95 2 型 病情严重 主要表现为神经 呼吸 循环系统损害的症状 约占本病的10 25 31 气泡可存在于任何部位 症状和体征多样而复杂1 皮肤瘙痒 大理石样斑纹2 关节 肌肉和骨骼疼痛3 中枢神经系统可累及脊髓 脑部4 循环系统栓塞脑部终末动脉和冠脉 致猝死5 呼吸系统胸部压迫感 疼痛感 哽噎 肺栓塞6 消化系统7 疲劳与工作强度不相符的过度疲劳现象8 骨和关节损伤减压性骨坏死 临床表现 32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有高气压暴露史1 6ATA36h2 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3 加压鉴别阳性4 多普勒气泡探测仪探测到流动气泡信号鉴别 外伤及肌肉劳损等原因引起的肢体疼痛 过敏性皮疹 皮肤瘙痒 肺气压伤 33 治疗 加压治疗加压治疗是减压病的首选疗法 也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压到病除 加压治疗1 加压速度宜快70 100kPa min 相对的 2 压力原则上症状消失 参考美国海军减压病治疗表3 高压下停留阶段充分4 减压严格执行减压方案 如病情反复 则重新升压5 吸氧6 出舱后观察内科治疗 对症治疗 34 1 严格掌握高压氧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正确选择和严格执行加压治疗方案 2 入舱前进行宣教 保证有效吸氧 3 一旦确诊 尽早进行加压治疗或高压氧治疗 如高压氧舱工作压力不够 应尽早设法转送至其他加压舱进行治疗 4 治疗出舱后患者应在舱旁观察12 24h 对于症状复发者 应再次加压治疗 治疗压力宜较前次为高 减压时间应较前次为长 5 积极进行内科治疗 6 陪舱人员应严守陪舱规则 防止发生减压病 注意事项及预防 35 氧中毒 36 概述 较长时程地吸入高浓度或高分压氧 导致机体产生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 称为氧中毒 氧中毒机理未明直接毒性作用 氧自由基 酶活性等 37 影响氧中毒的因素氧分压 吸氧时间环境因素 38 临床表现 脑型氧中毒 惊厥型 特征表现 吸高压氧后癫痫样大发作主要在0 2MPa以上氧压下稳压吸氧的过程中发生 前驱期 惊厥期 昏迷期三期不是绝对的 可以迅速发生肺型氧中毒类似支气管炎 甚则胸痛 呼吸困难 肺水肿 肺出血 肺不张 死亡眼型氧中毒多见于早产儿 视力下降 甚至失明 39 肺型氧中毒控制肺型氧中毒 需要掌握肺氧中毒剂量单位 UPTD 1个UPTD表示 100KPa 0 1MPa 的吸入纯氧1min所造成的肺氧中毒程度 治疗临床疾病或轻型减压病 615UPTD严重减压病或较长时程高压氧治疗 1425UPTD 0 2MPa吸氧60minUPTD Kp t 2 5 60 150UPTD0 25MPa吸氧80minUPTD Kp t 3 17 80 253 6UPTD 是安全的 40 治疗 及时发现 脱离高压氧环境舱内急救处理取下面罩改吸舱内空气 通风换气 抗惊厥出舱后处理轻者可自行恢复 如有肺气压伤按肺气压伤处理重症患者处理专科会诊 对症处理 41 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