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塘工业园职工活动中心设计 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全套图纸,加1538937061.1 建筑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1 建筑技术条件 A 气象: (1)温度:最热月平均29.3摄氏度,最冷月平均4.7摄氏度 室外计算温度:夏季极端最高40.6摄氏度,冬季极端最低-11.3摄氏度; (2)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5; (3)主导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0.35kN/m2; (4)雨雪条件:年降雨量1450mm,日最大降水强度192mm/日; 暴雨降水强度3.31mm/s,100mm2,基本雪压0.35kN/m2; B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各地层由上往下依次为: (1)人工填土,厚度0.51.2m,不宜作为持力层; (2)新冲积粘土,厚度0.71.1m,不宜作为持力层; (3)冲击粉质粘土,厚度4.55.6m,是较好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270kPa; (4)残积粉质粘土,厚度1m,是良好的持力层和下卧层,承载力标准值300kPa; (5)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未钻透),是理想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350kPa; 地下水位:地表以下2米内无侵蚀性,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2.6m2.9m之间。 1.1.2 建筑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建筑面积约为2100m2,建筑占地面积约520m2;建筑层数:总体4层,每层层高都为4200mm,总高度为16.8m,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考虑7度抗震设防。1.2 建筑设计概况 1.2.1 平面功能分析本建筑设计中设有内式走廊,底层有五个出入口,满足疏散要求。楼梯两个,位置明显,符合防火规范规定,具体做法详建筑施工图。 1.2.2 功能布置 为满足活动中心的功能要求,底层主要是球类室及棋牌室和期刊室,第二层主要是健身房及文印室,第三层主要会议室和办公室,顶层是多功能厅和办公室,每层都有厕所及休息厅,各房间均满足通风采光的要求。 第二章 结构设计说明与计算2.1 结构设计资料 (1)建筑平面和剖面图详见建筑图 (2)基本风压: W0=0.35kN/m2 (3)基本雪压: S0=0.35kN/m2 (4)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考虑,场地为类场地。2.2 结构选型 2.2.1 结构体系的选型 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纵横向承重框架)体系。对于层数不高的综合楼,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合结构、底层框架或内框架砖房结构。该建筑开间和跨度较大,要求布置灵活。同时,考虑该建筑处于7度地震区,故选用框架结构。在地震区,考虑到地震方向的随意性以及地震产生的破坏效应较大,因此选用纵横向承重框架体系。 2.2.2 其他结构选型 A 屋面结构:采用120mm现浇板作承重结构,屋面板按不上人屋面的使用荷载选用。 B 楼层结构:所有楼面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作承重结构。 C 楼梯结构:由于楼梯梯段水平投影长度大于3m,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式 楼梯。 D 天沟:采用现浇内天沟。 E 过梁:连系梁兼作窗过梁,门过梁采用bh=250250mm2。 F 基础梁:因持力层较深,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G 基础:因荷载不是很大,地基承载力较大,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2.3 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5,C30 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基础采用HRB335, 其余采用HPB235; 墙体:外墙采用MU烧结多孔砖,重度=18 kN/m3;内隔墙采用MU烧结多孔砖其尺寸240mm115mm53mm,重度=9.8 kN/m3; 窗:塑钢门窗,=0.35kN/m2; 门:木门,=0.2 kN/m2; 玻璃幕墙:0.5kN/m2.4 结构布置 (1)考虑到该建筑长度小于55m,不采用伸缩缝。 (2)详见结构施工图。2.5 框架结构计算 2.5.1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楼楼面,基础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等定为.1.200m,二楼楼面标高为4.200m,故底层柱高为5.400m,其余各层的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故为二层,三层,四层均为4.200m,由此可绘出框架的计算简图。 2.5.2 截面尺寸的估算和线刚度的计算 在内力计算之前,要预先估算梁、柱的截面尺寸及结构所采用的材料强度等级,以求得框架中各杆的线刚度及其相对线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梁用C30(EC30.0106kN/m2) 柱用C30(EC30.0106kN/m2)横向框架梁:L=6000mm h=(1/81/14)L=750428.6mm,取h=500mm b=(1/21/3)h=250166mm,取b=250mm横向框架梁初选截面尺寸bh=250500mm2,其惯性矩为Ib=1/12(2505003)=2.604109mm4纵向连系梁:主要考虑连系梁兼作过梁,确定梁高为500mm,外纵墙厚为240mm,确定梁宽为250,即bh=250500mm2次梁: h=(1/121/18)L=(1/121/18)3600=300200mm,取h=500mm b=(1/21/3)h=250167mm,取b=250mm即次梁截面为:bh=250500 mm2基础梁:取bh=250400mm2柱: b=(1/121/18)H1=(1/121/18)5400=466.7311mm取b=350m, h=350mm柱截面尺寸bh=350350mm2,其惯性矩为:Ic=1/12(3503503)=1.25109mm4板厚:hL 11/35=18001/35=52mm, 取h=100mm由于所取的这榀框架是中框架,楼板为现浇楼板,故框架梁惯性矩取值为混凝土采用C30 EC30.0106KN/M2由于所取的这榀框架是中框架,楼板为现浇楼板,故框架梁惯性矩取值为I=2.0I0梁:边跨梁 i边梁=EI /L1 =30.01062.02.6010910-12/6.0=26103KNM 中跨梁 i中梁=EI/L2=30.01062.02.6010910-12/2.4=65103KNM 柱:底层柱:i底柱=EI /h =30.01061.2510910-12/5.4=7.0103KNM其余柱:i余柱=EI / h =30.01061.2510910-12/4.2=9103KNM 令 i余柱=1,则其余各杆的相对线刚度为:i边梁=26103/9103=2.89i底柱=7103/9103=0.78i中梁=65103/9103=7.22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所示,作为计算各节点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据。图21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图 2.6 荷载计算各板的长宽比均小于3,所以按双向板设计计算。 荷载传递过程为:板框架梁柱 荷载分恒载与活载,分开计算,风载左右风大小相同,水平地震荷载左右震大小也相同,可只计算一种情况。 2.6.1恒载标准值计算(1) 屋顶保护层(刚性):30 mm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 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防水层 0.4 kN/m2找平层:20 mm厚1:3水泥砂浆 0.02m20 kN/m30.4 kN/m2找坡层:40 mm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2找平 0.04m14 kN/m30.56 kN/m2保护层:80 mm厚水泥蛭石保温层 1.16 kN/m2 结构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20mm厚 0.12m25 kN/m3=3.0kN/m2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17 kN/m3=0.17kN/m2 合计 5.69kN/m (2) 各层走廊楼面 水磨石楼面 0.65kN/m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0mm厚 0.12m25 kN/m33kN/m2 10厚混合砂浆 0.01m17kN/m30.17kN/m2 合计 3.32kN/m2(3) 各层楼面: 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 3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2厚素水泥 1.16kN/m2 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0厚 0.1m 25kN/m32.5kN/m2 10厚混合砂浆 0.01m 17kN/m30.17kN/m2 合计 3.83kN/m (4) 梁自重: 框架梁 bh=250500mm 梁自重 25 kN/m30.25m(0.5m0.1m)=2.5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0.5m0.1m)2+0.25m17 kN/m3=0.14kN/m 合计 2.64kN/m 纵向连系梁 bh=250500mm 梁自重 25 kN/m30.25m(0.4m0.1m)=2.5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0.4m0.1m)2+0.25m17 kN/m3=0.14kN/m 合计 2.64kN/m 基础梁 bh=250400mm 梁自重 25 kN/m30.25m0.4m=2.5kN/m 门过梁 bh=250250mm 梁自重 25 kN/m30.25m0.25m=1.56kN/m(5) 柱自重: bh=350350mm2 自重 250.350.35= 3.06kN/m 10厚混合砂浆 0.010.35417=0.24kN/m 合计 3.30kN/m(6)外纵墙自重:标准层纵墙 :0.24m18 kN/m2=10.14kN/m 铝合金窗 0.35 kN/m22.7m=0.95kN/m 水刷石外墙面 0.5 kN/m2=1.37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0.36 kN/m2=1.0kN/m 合计 13.46kN/m 底层纵墙 : 0.24m18kN/m3=10.14kN/m 铝合金窗 0.35 kN/m22.7m=0.95kN/m 水刷石外墙面 0.5 kN/m2=1.37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0.36 kN/m2=1.0kN/m 合计 14.23kN/m (7)内纵墙自重:标准层纵墙: (4.2m-0.5)0.24m18 kN/m3=15.98 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4.2m-0.5)0.36 kN/m22=2.66 kN/m 合计 18.64 kN/m底层纵墙: (5.4-0.5-0.4m)0.24m18 kN/m3=21.17 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4.2m-0.5m)0.36 kN/m22=2.66 kN/m 合计 23.83 kN/m2.6.2 活载标准值计算 (1) 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查规范: 不上人屋面 0.5kN/m2 楼面 2.0kN/m2 走廊 2.5 kN/m2 (2) 雪荷载:Sk=1.00.35=0.35kN/m2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大值。2.6.3竖向荷载下计算单元内框架受荷计算 图25荷载传递示意图(1) EG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5.691.82=20.48kN/m 活载:0.51.82=1.80kN/m 楼面板传给梁的荷载:恒载:3.831.802=13.79 kN/m 活载:2.01.802=7.2 kN/m 梁自重:2.64 kN/m+18.64 kN/m=21.28 kN/m (2) GH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5.691.22=13.66 kN/m 活载:0.51.22=1.2 kN/m 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3.831.22=9.2 kN/m 活载:2.51.22=6 kN/m (3) HJ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5.691.82=20.48kN/m 活载:0.51.82=1.8 kN/m 标准楼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3.831.82=13.79kN/m 活载:2.01.82=7.20 kN/m 梁自重:2.64 kN/m+18.64 kN/m=21.28 kN/m(4) J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四层柱DH: 恒载板传荷载梁自重天沟自重 =20.48/43.6+2.64(3.6-0.35) +1.643.6=32.92 kN活载板传荷载=1.8/43.6=1.62kN标准层柱:恒载板传荷载梁自重墙自重 =13.79/4.3.6+2.64(3.6-0.35) +38.83=59.83kN活载板传荷载=7.2/43.6=6.48kN 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纵墙自重基础梁自重 =51.47+2.5(3.6-0.35)=60.00kN (5)H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四层柱CG: 恒载板传荷载梁自重 =2.64(3.6-0.35) +13.66/21.2+13.66/42.4+20.48/43.6=43.41 kN活载板传荷载=1.2/21.2+1.2/42.4+1.8/43.6 =3.06标准层柱恒载板传荷载梁自重墙自重=18.64(3.6-0.35)+2.64(3.6-0.35)+9.2/21.2+9.2/42.4+13.79/43.6=87.10kN活载板传荷载=6.0/21.2+6.0/42.4+7.2/43.6=13.68KN 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内纵墙自重基础梁自重=23.8(3.6-0.35)+2.5(3.6-0.35)=85.57kN (6) G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四层柱CG: 恒载板传荷载梁自重 =2.64(3.6-0.35) +13.66/21.2+13.66/42.4+20.48/43.6=43.41 kN活载板传荷载=1.2/21.2+1.2/42.4+1.8/43.6 =3.06标准层柱恒载板传荷载梁自重墙自重=18.64(3.6-0.35)+2.64(3.6-0.35)+9.2/21.2+9.2/42.4+13.79/43.6=87.10kN活载板传荷载=6.0/21.2+6.0/42.4+7.2/43.6=13.68KN 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内纵墙自重基础梁自重=23.8(3.6-0.35)+2.5(3.6-0.35)=85.57kN (7) E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四层柱DH: 恒载板传荷载梁自重天沟自重 =20.48/43.6+2.64(3.6-0.35) +1.643.6=32.92 kN活载板传荷载=1.8/43.6=1.62kN标准层柱:恒载板传荷载梁自重墙自重 =13.79/4.3.6+2.64(3.6-0.35) +38.83=59.83kN活载板传荷载=7.2/43.6=6.48kN 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纵墙自重基础梁自重 =51.47+2.5(3.6-0.35)=60.00kN(8)荷载图图2-6 恒载图(单位:kN,kN/m)(备注:柱自重为3.3kN/m,纵向集中荷载的偏心距为50mm)图27 活载图 (单位:kN,kN/m)2.6.4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1)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Wk=ZszW0(hj+hi)B/2 式中基本风压W0=0.35kN/m2 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地面粗糙度为C类。 s-风荷载体型系数。 Z-风振系数。 hi-下层柱高。 hj-上层柱高,对顶层为女儿墙高度的2倍。 B-计算单元迎风面的宽度。B=3.6m。计算过程见下表2-1 表21 左风作用下作用在各层楼面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离地高度 Z(m)zZs W0(kN/m2) hi(m) hj(m) Wk(kN) 17.25 1.19 1.0 1.3 0.354.204.09 13.05 1.00 1.0 1.3 0.354.24.27.50 8.85 1.00 1.0 1.3 0.354.24.26.884.651.001.01.30.354.24.27.25由于所选框架为左右对称结构,因此右风作用下作用在各层楼面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大小与左风相同,不另作计算。(2) 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位移计算时,各荷载均采用标准值。 侧移刚度D 计算见表 2-22-3 表2-2 横向24层D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D=cic12/h2 (KN/m) E轴柱2.890.5913618 G轴柱10.110.8355112 H轴柱10.110.8355112 J轴柱2.890.59136183618+5112+5112+3618=17460kn/m 表2-3 横向底层D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D=cic12/h2(KN/m) E轴柱3.710.7372863 G轴柱130.9003496 H轴柱130.9003496 J轴柱3.710.7372863 2863+3496+2863+3496=12718KN/M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 uj= Vj/Dij 式中:Vj-第J层的总剪力标准值。 Dij-第J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uj-第J层的层间侧移。 每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就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的顶点侧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是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j 层侧移 顶层侧移 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见下表 2-4 表24 左风作用下框架侧移的计算 层次 Wj (kN) Vj (kN)D (kN/m) uj (m) uj/h44.094.09174600.00021/1793037.5011.59174600.00071/632726.8818.47174600.00111/397017.2525.72127180.00201/2299 侧移验算:层间侧移最大值1/22991/550满足要求,框架抗侧刚度足够。右风作用下框架侧移与左风下相同,同理进行侧移验算,抗侧刚度满足要求。(3) 风荷载图 (左右风对称) 图28 风荷载图(左风图)(单位:kN)2.6.5 地震作用荷载计算 因竖向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大跨结构的影响较大,而对多层及低层建筑影响不是很大,故我们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只考虑横向水平地震作用。 (1)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G=恒活组合系数 屋面梁处:G=结构和构件自重+雪荷载50% 楼面梁处:G=结构和构件自重+活荷载50% 屋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 G55.693.614.4+1.643.62+2.64(3.64+14.4)+13.86/24+38.83/22+60.58/22+18.64(6.0-0.352)/2+0.353.614.40.5=617.80kN 四层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 G43.833.614.4+2.64(3.64+14.4)+13.864+38.832+60.582+18.64(6.0-20.35) 2+2.03.662+2.53.62.40.5 =679.46kN 三层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 G33.833.614.4+2.64(3.64+14.4)+13.864+38.832+60.582+18.64(6.0-20.35) 2+2.03.662+2.53.62.40.5 =679.46Kn 二层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G23.833.614.4+2.64(3.64+14.4)+13.86/24+17.82/24+51.47/22+38.83/22+18.64(6.0-20.35)2/2+23.83(6.0-20.35) 2/2+60.582/2+(2.03.662+2.53.62.4) 0.5=862.35kN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的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图29 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2) 框架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 用经验公式计算: T1=(0.070.08)n=(0.070.08)4=0.280.32s (3)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该建筑高度为17.25,高度不超过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型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即: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q0.85(617.80+833.46+833.46+916.35-354) =2413KN 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近震,类场地,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表4.1,4-14-2可得:特征周期值Tg=0.35s,max=0.08由于T1 Tg 故 1=max=0.08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由于T11.4 Tg=0.49s 故不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结构底部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1Geq0.082413.0=193.0kN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的计算过程见下表2-5 表2-5 质点i在左震作用下的标准值,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层次 Gi Hi GiHi Fi(kN)Vi(kN) (m)4617.8018.0111203557360.360.30174600.00343833.4613.8115023557362.4122.7174600.00672833.469.680033557343.4166.1174600.00781916.355.449483557326.9193127180.010楼层最大位移与楼层层高之比: 满足位移要求。质点i在右震作用下的标准值,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与左震情况相同,同理可验算得楼层最大位移与楼层层高之比也满足位移要求。(4)水平地震作用荷载图 (左右震对称)图210 地震荷载图(左震)(单位:kN)2.7 内力计算框架内力计算考虑以下几种受荷情况:1、恒载作用;2、活载作用在(E)(G)跨;3、活载作用在(G)(H)跨;4、活载作用在(H)(J)跨;5、风荷载作用(左右风相同);6、水平地震作用(左右震相同);7、与地震作用相结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对于第1、2、3、4种情况,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计算内力;对于第5、6种情况,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D值法进行内力计算;对于第7种情况,由于时间紧迫并没有采用分层法,而是采用叠加法计算,即:SEG=SGK+0.5SQK,通过电子表格计算。图 2-11 分层法计算示意图 采用分层法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的修正系数,且其传递系数由1/2改为1/3。图212 分层法计算中修正后的相对线刚度图 2.7.1 恒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1) 梁端和柱端弯矩的计算 先求框架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各节点分配系数在以下弯矩分配图上逐一标出。 求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顶层:转化为均布荷载 边跨:中间跨:恒荷载分布如下图2-13图213 图 2-14 顶层弯矩传递图四层:转化为均布荷载边跨:21.28+13.79*0.847 =32.97KN/M中间跨:2.64+9.20*5/8=8.39KN/M恒荷载分布如下图2-15 图 2-15 图2-16 四层弯矩传递图三层:由于结构的相同性,所以和四层的受力一样二层:转化为均布荷载边跨:21.28+13.79*0.847=32.97KN/M中间跨:2.64+9.20*5/8=8.39KN/M恒荷载分布如下图2-19 图 2-19二层弯矩分配传递示意图见下图2-20, 图 2-20 二层弯矩传递图分层法计算的各梁弯矩为最终弯矩,各柱的最终弯矩为与各柱相连的两层计算弯矩叠加,整榀框架梁柱的弯矩传递过程如下图2-21(a)、(b)、(c)、(d)所示: 图 2-21-(a) 图 2-21-(b) 图 2-21-(c) 图 2-21-(d)(2) 梁端剪力和柱轴力的计算梁端剪力柱子轴力第四层:EG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GH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HJ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第三层:EG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GH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HJ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第二层:EG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GH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HJ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第一层EG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GH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HJ跨: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梁端最终剪力为:跨中弯矩为:轴力的计算:(3) 恒载内力图 图 2-22-1 恒载作用下M图 (kNm) 图 2-22-2 恒载作用下V图 (kN) 图 2-22-3 恒载作用下N图 (kN) 2.7.2 活载作用于(E)(G)跨的内力计算活载作用下弯矩分配系数与恒载作用下的相同,可直接套用。 (1) 梁端和柱端弯矩的计算 图 2-23顶层:转化为均布荷载q=1.8*0.847=1.52kn/m活荷载分布如图2-23支座弯矩:固端弯矩:图 2-24 顶层弯矩传递图四层:转化为均布荷载:活荷载分布如下图2-25支座弯矩:固端弯矩: 图 2-25 图 2-26 四层弯矩传递图三层:等同于四层二层:转化为均布荷载:活荷载分布如下图2-29支座弯矩:固端弯矩: 图 2-29 图 2-30 二层弯矩传递图分层法计算的各梁弯矩为最终弯矩,各柱的最终弯矩为与各柱相连的两层计算弯矩叠加,整榀框架梁柱的弯矩传递过程如下图2-31(a)、(b)、(c)、(d)所示: 图 2-31-(a) 图 2-31-(b) 图 2-31-(c) 图 2-31-(d)(2) 梁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过程同恒载由结构力学方法求得,其内力图如下: 图 2-32-1 活载作用在(E)(G)跨M图(kNm) 图 2-32-2 活载作用在(E)(G)跨V图(kN) 图 2-32-3 活载作用在(E)(G)跨N图(kN) 2.7.3 活载作用于(G)(H)跨的内力计算活载作用下弯矩分配系数与恒载作用下的相同,可直接套用。 (1) 梁端和柱端弯矩的计算顶层:转化为均布荷载q=1.2*5/8=0.75kn/m活荷载分布如图2-33支座弯矩:固端弯矩:图 2-33 顶层弯矩传递图四层:转化为均布荷载q=6.0*5/8=3.75kn/m活荷载分布如图2-34支座弯矩:固端弯矩: 图 2-34 四层弯矩传递图三层:情况等同于四层二层:转化为均布荷载q=6.0*5/8=3.75kn/m活荷载分布如图2-23支座弯矩: 固端弯矩:图 2-36 二层弯矩传递图分层法计算的各梁弯矩为最终弯矩,各柱的最终弯矩为与各柱相连的两层计算弯矩叠加,整榀框架梁柱的弯矩传递过程如下图2-37(a)、(b)、(c)、(d)所示:图 2-37-(a) 图 2-37-(b) 图 2-37-(c)图 2-37-(d)(2) 梁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过程同恒载由结构力学方法求得,其内力图如下: 图 2-38-1 活载作用在(G)(H)跨M图 (kNm) 图 2-38-2 活载作用在(G)(H)跨V图 (kN) 图 2-38-3 活载作用在(G)(H)跨N图 (kN)2.7.4 活载作用于(H)(J)跨的内力计算 由于所选此榀框架结构对称,活载作用在(H)(J)跨与(E)(G)跨内力基本相同,在此不另做重复计算。2.7.5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框架在风荷载下的内力用D值法进行计算,其步骤为:(1)求各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值;(2)求各柱反弯点高度;(3)求各柱的杆端弯矩和梁端弯矩;(4)求各柱的轴力和梁剪力。第i层第m柱所分配的剪力为框架柱反弯点位置: 计算结果如表。 表26 反弯点位置计算 柱层 h(m) y0 y1 y2 y3 yyh(m)E轴柱44.22.890.450000.452.0334.22.890.500000.502.1024.22.890.500000.502.1015.43.710.550000.552.97G轴柱44.210.110.450000.452.1034.210.110.500000.502.1024.210.110.500000.502.1015.4130.550000.552.97H轴柱44.210.110.450000.452.0334.210.110.500000.502.1024.210.110.500000.502.1015.4130.550000.552.93J轴柱44.22.890.450000.452.0334.22.890.500000.502.1024.22.890.500000.502.1015.43.710.550000.552.93框架各柱的杆端弯矩、梁端弯矩按下式计算: 表27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的计算(左风) 柱层 E轴柱44.091746036180.210.862.031.991.631.99311.591746036180.212.432.105.105.106.73218.471746036180.213.882.108.158.1513.25125.721271828630.235.922.9714.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案版】小学一班级下册 跳绳:基本跳
- 2025年环境工程评估面试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物业管理员中级面试指南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物资保管与库存控制笔试模拟题及答题技巧
- 2025年物信备考指南物资储备仓库信息技术模拟题与答案全收录
- 2025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面试题集合
- 2025年初级电商运营专员面试题集
- 2025年水利行业高级职位面试热点灌区管理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煤气工程师应聘攻略面试题预测及答题示范
- AOE教学设计美术课件
- 劳务派遣工作知识培训课件
- 无人机反制设备原理课件
- 北京市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 2025年道路运输两类人员安全员考核分享题库及答案
- 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
- 2025年村干部考试试题(含答案)
- 新华书店招聘面试题库全攻略:行业知识、技能与面试技巧
- 工会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1.1认识社会生活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山东省技工学校模拟面试全新系列题目
-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与课程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