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关注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收益及其资产的市场价值所造成的不确 定性分析。就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而论,这种不确定性主 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日益凸现和如何加强乖j 翠风险管理两方面。基于此,本文在 分析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商业银行运作的现状, 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于利率风险的成因。本文的分析运用了“市场利率波动形成利息风险外 因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形成利息风险内因”这一主流经济学观点;但在具 体联系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时,本文强调信息不对称对形成利率风险 的重要作用。并应用了经济博弈论原理展开探讨。鉴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刚刚起步这一事实,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利息风险成因的基础上,联系国外商 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依据信息经济学原理和系统论的方法,将不确定选择 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利息风险管理的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概要勾勒了商业银行 利息风险管理机制,提出了综合管理利息风险的思想;同时,本文在一定程度 的范围内移用了西方商业银性行的管理方法,对在中国商业银行运用套期保值 工具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利息风险的可行性展开一定深度的论证:根据我国商业 银行资产负债单一化的现实,重点探讨了融资缺口模型对化解我国商业银行利 息风险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旨在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 定价体系有机结合的“比例价格模型”。客观的说,本文的分析是对我国商业银 行利率风险防范及其管理模式的一种思考。 【关融铂商嘶辩耖啦管理 【黼】f 8 3 2 3 3 a b s t r a c t i n r e t e s t - r a t er i s ki st h eh a da f f e c t st 0t h ec a r m e r e i a l 陆fsn e ti n t e r e s ti n c a r ea n dt h e 咀曲t v a l u eo f 脚i t y _ h e no u ro o m t r yi sg d i 呕t 0t h en m k s ti n t e r e s t , o u to o m t r y sc e m 眦i a lb a n k i sf a c i n gi n t e r e s t - r a t er i s k f i r s t , t h i st h e s i sa m l y s i st h ea 砒so ft h ei n m - e s t - t 2 a t er i 出t r a d i t i a l a lf i x r f d c a lt h i n k s t h a tm e x p e e t e dd l s n g ei ni n t 1 珊s tr a t e si st h ee x t e r n a lc a u s e , m dc a m e r c i a lb a n k sb o r r 佣s h a f t a n dl e n dl o n gt 出嘴o t l t h ei n t e r n a l 勰it h i n ks o , a n dit h i n kt h a tt h ea s y m e t r i ci r e f o r m a t i o n i nt h ef i n f l r l c ea e t i v i t yi st h eh a s i cc a u s eo ft h ei n t e 陋t l a tr i 出s oia n a l y s i st h er i s k si n g 勰- - t h e o r y t h i si st h ef i r s ti n r 珊a t i o no ft h et h e s i s 1 蛔i a n a l y s i s a r d s t u # f u l l y t h e t e d r l i q u e s f c r m - 皤n g i n t e r e s t - r a t e r i s ki t i 斌c a , r 眦i a l b a l k sa c t i v i t yi st h ec h o i c ei nt h ei m e e r t a i n t yo a l t l i t i ma c c o l x l l n g 协t h eg a i nt h e o r y ;i 叽 t h et e 如- l i q u e so f 侧晖i n t e r e s t - - r a t er i s kt h r e e 印睥c h e & t h ef i r s ti st of i n dt l ei n f o m a t i o n o fi n t e r e s t 她t h e nf o r e c a s ti t ;t h e 踊c o n di sm - b a l m c e - s h e e t 雎时d d ,丑曲1 sm a t 啦i t yr 暇t c h i n g a s s e t d u r a t i o nr e t c h i n go fa s s e ta n dl i a b i l i t y :t h i i di so f f - h a l 融ti , n e t l l o d sf o r l 。她r i g i n t e r e s t - t a t er i s k & l d l 皤i n t e r e s t - t a r ef u u r e s , o p t i m s s w a p s , c a p s , c o l l a r sa n df l 吣c 珊p l e t e r i 虫o f 眦1 a g i n g 鼬a st h ev a r d d e l ,s e c u r i t i z a t i c n , 而i c hr r 目n t g e si n t e r e s tr a t er i 出a s a j l 】i n g r i or e c e l t l - s eb yr e 删i n gi tf r mt h el 】a l m c es h e e t f i n a l l y i u s e t h e t h e o r y t o o t t r c o u n t r y s c a m 屯i a l 嘲l & x x r d i n g t o o u r c o u n t r y s c m d i t i o n , it h i n kt h e 册咽鲷帕h to fo r - c o m t r y 7si n t e r - r a t e1 5 文t a l s th el x 】r t f o l i o 瞻廿d d f i r s t , p l a na g o o ds y s t e mt om a n a g er i s ks u d l8 sa 媳s e c e r du s et h ef o r e i g nb a 咄ss o p h i s t i c a t e d 嘲凹0 日c h e & a c c o r d i n g t o o u r t m t l 7 e m r n e r c i a l 啪,s c m d i t i m , i p l a n a n e w h s s e t l i 出i l i t y a i d p r i c e f i m 。 i tc a r b i n et h ec a i i m , e i a lb a n ka s s e ta 田l i 曲i l i t y 舾陋明n 呲a n dt h ep r i c eo ft h eb a 血l h i sm o d e l i ss i m p l ea n du s e f u lt ot h ei n t e r e s t - r a t er i s k1 h i si sa n o t h e ri n n o v a t i o no ft h i st h e s e k e y 碱i i - d s :c c m r e r e i a lb 日咄i n t e r e s t - r a t er i s k 啊咽g 嗍t i 4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选题意义和研究概述 一、选题意义 从本质上说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收益和持有的资 产的市场价值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它是现代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风险之一。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实旆,我国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日渐凸现,利率风险管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 的重要课题。 从实践上看,我国商业银行正面l l 缶一个日益市场化和目益开放性的经营 环境,在传统的信用风险压力下,利率风险凸现,而我国商业银行缺少对利 率风险管理的认识,缺少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如何从容应对新形势,提高 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极其迫切的任务。因此。 研究利率风险及其管理经验能很好地指导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实 践。从理论上说,国外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果能够进 行系统的研究和比较,则可以指导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二、利率风险理论研究概述 国外从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对利率风险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利率风险管 理理论和在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和利率风险控制等方面取得许多成果。 在利率风险识别上,确定了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差风险和 期权性风险四大类利率风险。 继续运用缺口分析和存续期分析的基础上。1 9 9 0 年以后,采用了更为完 善的利率风险衡量技术一模拟分析。不仅如此,传统的持续期分析方法也有 了新的发展,发展了有效存续期( e f f e c t i v e ) 和关键持续期( k r n s ) ( 1 9 8 9 年, t h o m a ss y t t o ) 。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2 0 世纪8 0 年以前,解释不同期限债券 利率之间关系的传统期限结构理论主要是:纯预期理论( 1 8 9 6 年费雪) 市场 分割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 1 9 3 9 年希克斯) ,在那以后,有关利率期限结构 理论层出不穷,1 9 8 5 年科克斯,莫格索和罗斯兰名美国经济学家,提出利率 期限结构理论的c i r 模型。1 9 8 6 年1 2 月,韩国入托马斯侯和李尚兵提出了 h o l e e 模型。 利率风险管理办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内管理和 表外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1 9 8 0 年代初。在利率风险管理中是 主要运用敏感性缺口模型和持续期缺口模型对利率进行衡量,根据对利率的 变动趋势和银行策略,对受险头寸进行管理;金融期权产生于2 0 世纪8 0 年代 初,与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和票据发行便利( n i f s ) 一起,并称为2 0 世纪8 0 年代4 大金融创新工具。这些工具克服了缺口模型需要频繁调整资产负债的缺 点,能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头寸进行有效套期保值管理;资产证券化和v a r 风 险模型得到发展应用,近年来利率风险管理出现了全面管理的趋势。 第二节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商业银行利息风险的成因进 行分析,对诬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实践和我国商业银行利息风险及管 理进行了研究。 二、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敏感性缺口模型进行了改造。设计了融资缺口模型,分析利 率风险的成因。传统的经济学认为金融市场利率波动是利息风险的外因,商 业银行特有的资产负债结构是和息风险的内因。本人同意这种思想,同时指 出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利息风险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 行利息风险的特及其成因。 在分析商业银行利息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对国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 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评价。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活动是在信息不确定条件 下的选择,因此应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的方法归 为三大类;一是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即融资缺口模型和持续期缺口模型;二 是套期保值;三是资产证券化和全面风险管理。 最后,将理论应用到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践,设想了我商业 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进行利息风险管理的对策。 根据资产负债管理的敏感性缺口模型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过度单一 的现实,设计了一个比例价格模型,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和商业银行 的定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章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第一节利率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一、利率和利率体系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一定时间内利息额和本金的比率,到期收益率 是利率最精确的经济学计量指标。其他还有当期收益率和贴现基础上的收 益率两个重要计量指标。 市场经济中由于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等的差异而形成了多种利率,各种 利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体系。其中央行的再贴现率和商业银行的 存贷款利率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利率风险 ( 一) 利率风险概念 利率风险是利率的变动给商业银行的收益和资产的市场经济价值造成的 不确定性影响,是由于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银行风险。理论上用以下 两种方法分析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的收益和经济价值的影响。 一是会计学模型。 三 a n i i = ( i r s a , 一儡) 挑 2 - 1 扣i 在上式中,n i i 是净利息收入。当利率盅。变化对使净利息收入产生 影响。而净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市场利率的变动还会影 响银行中间业务的手续费和其他非利息收入。为了更全面地分析利率变化对 净利息收入的影响,本文对会计学模型进行改造成如下融资缺口模型: a n i i = i 尽戳僻。) 心,一删俾j ,) 砖,j 一- 觇,( ) 如一艘,俾材1j n 掣l 】 f , = 芝:【i 己蹦,( r 。) r 一尼姒,( 足j ,) 只- j 一乏: r s 0 ( r 目) 尺目一r 5 q ( r 目ij n 目ij j r 1r 1 = fr s a , ( r a ,) 蝇,一r 鸥( ) i - i a 删( 砖,) 矗。一尼蹰( 心) 胄:i l i , jl , , j 2 - 2 根据上式,当f = j ,a r 。= 地和脚瑚( 砖) = 衄, s l j f r ) 同时成立时,上述模 型才是敏感性缺口模型。而现实上这三个条件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根据有关研 究,1 9 9 5 年7 月以前,利率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强相关;1 9 9 5 年7 月一1 9 9 7 年1 2 月,利率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相关系数为0 11 ,1 9 9 8 年1b 一1 9 9 9 年6 4 利率与国 有商业银行贷款相关系数为0 0 7 ;企业借款利率敏感性因企业性质而不同,民 营企业投资增长率和实际利率弱相关,其他企业投资增长率和实际利率不相关 ;而储蓄存款却利率敏感。因此敏感性缺口的状态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 的结果难以确定。利率变化本身及其引起的资产和负债的相应变化共同影响利 率净收入。 二是经济学模型。 商业银行的经济价值可以视为该银行预期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nn p = 7 2 百 2 3 t = l 【l + 其中口表示预期净现金流量。对上式进行微分处理,并根据有效持续期 定义可得; a p 七ld|ph 百。缶一丽2 一降 上式可以简化为等* 一篇d w 2 q r1 1 _ l 从( 2 - 3 ) 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价值是一种反映银行净值对利率的敏感 度方法。从( 2 4 ) 可以看出利率的变化将使商业银行的经济价值发生不确定 性变化。事实上,利率的变化也会引起预期净现金流量的变化,两者共同影 响商业银行的经济价值。 ( 二)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种类 根据( 2 2 ) 式,利率的变化有四种结果:置m 、a r 、a r s a ,( r 。) 和 a 置s l , ( r 。) 。其中前两者是利率交化本身,后两者是利率变化的资产和负债 效应。相同金融工具的不同期限或不同金融工具的利率变化幅度有可能不同, 由此产生收益曲线风险和基差风险:利率变化的资产和负债效应产生重新定 价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分别论述如下 1 、重新定价风险( r e p r i c i n gr i s k ) ,也叫成熟期不相匹配的风险 ( m a t u r i t ym i s m a t c hr i s k ) ,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它来源于银行 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期限( 就固定利率而言) 与重新定价( 就浮动利率 而言) 的时间差。虽然此类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是银行业务的基础,但在利 率变动时,它们会使银行的利差收入和资本净值发生意外变动。银行通常将 某一时间段内对利率敏感的资产和对利率敏感的负债之间的差额称为“重新 定价缺口”。只要缺口不为零,则利率变动时,会使银行面临利率风险。 2 、收益曲线风险( y i e l dc u r v er i s k ) 指由于不同期限的金融工具的 利率变化幅度不同,早产收益曲线的意外位移或斜率变化,从而对银行的净 利差收入或资产内在价值造成的不利影响。 3 、基差风险( b a s i sr i s k ) 指不同金融工具的利率变化幅度不同时, 对商业银行的收益和经济价值造成的不利性影响。当利率发生变动时,这种 调整幅度的不一致会使具有相似期限或重新定价频率的银行的资产负债和表 外业务工具的现金流和利差发生意外变化。 4 、期权性( o p t i o n a l i t y ) 风险。带有可赎回( c a l l ) 或可卖出( p u t ) 条款的各类中长期债券、允许借款人提前还款的贷款和允许存款人随时提款 而不收罚金的各种的工具,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利率变动的速度越快, 变动的幅度越大,银行就会因为客户行使存贷款合同中的选择权而承受风险。 三、美元利率的变化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 一) 西方主要货币利率交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从1 9 9 3 年7 月开始把调整利率作为对经济实行宏观 调控的主要手段,频繁调整利率。在1 9 9 4 年2 月到1 9 9 5 年2 月的一年时间里, 表2 1 美联储2 0 0 1 年历次利率调整表( 利率升降以基点为单位) 日期联邦基金利利率水准 塞 ( 长期) 11 月3 日降5 0 基点6 0 0 21 月3 1 日 降5 0 基点 5 5 0 33 月2 0 日降5 0 基点5 0 0 $ 44 月1 8 日降5 0 基点4 5 0 55 月1 5 日降5 0 基点4 o o 66 月2 7 目降2 5 基点3 7 5 78 月2 1 日 降2 5 基点 3 5 0 89 月17 日降5 0 基点3 o o 9 l o 月2 日降5 0 基点 2 5 0 1 01 1 月6 日 降5 0 基点 2 。0 0 l l1 2 月1 1 曰降2 5 基点1 7 5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美联储连续7 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累积升幅达3 。而1 9 9 8 年又连续3 次降低 联邦基金利率。1 9 9 9 年为抑制通货膨胀又3 次加息。如表2 1 所示,2 0 0 1 年利 率就调低了1 i r k 。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美国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它的频繁变 动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放款利率。而且美元是世界货币,其他国家的 货币利率也会相应波动。 ( 二) 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自1 9 7 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国际商业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 以下三方面的变化:( 1 ) 1 9 7 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显著增大的宏观经济波动所 导致的经济不确定性:( 2 ) 各国政府当局对金融产业监管所采取的自由化政 策;( 3 )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知识经济引起金融服务业技术手段的全面更新。 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对存贷款利率的竞争浪潮臼益高涨,使存款利率 急剧上升,甚至出现存款利率高于贷款利率现象,许多中小银行机构甚至个 别经营不善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如美国,利率市场化初期,1 9 8 7 1 9 9 1 年 每年倒闭2 0 0 多家,最多一年竟然有2 5 0 家银行倒闭。1 9 8 1 年,美国赞城第一 宾夕法尼亚银行也由于利率风险濒于倒闭。1 9 7 0 年代末和1 9 8 0 年代初,美国 储贷协会危机主要也是由于利率大幅上升而带来重新定价风险造成的。 第二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成因 传统的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源于利率波动和商业银行特有的资产 和负债敦结构。本人认为利率波动和商业银行特有的资产和负债款结构是商 业银行利率风险基本原因,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是金融市场的 信息不对称。 一、传统经济学分析 传统的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源于利率波动和商业银行特有的资产 和负债款结构,融资缺口模型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点。 从( 2 - 2 ) 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率的波动造成了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相应 波动;从( 2 3 ) 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率的波动造成了商业银行市场价值的相 j j h r心二 市场利率 撇。 l廿 一r 如。 皙 。 r 缸 市场利率 a 圈2 一l 不同银行利率风险 b 应波动。有此可以看出利率的波动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重要原因。 银行自身的存贷结构是产生利率风险的另一原因。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 和贷款的类型、数量和期限完全一致,利率的变动对银行存款与贷款的影响 一致就不会影响到银行的利差收益,从而也不存在利率风险。图2 一l 表明在 同样的利率变动下,不同存贷结构的银行会面临不同的利率风险。 如图2 1 所示,银行b 比银行a 对利率变动更敏感。在图2 - 1 a 中。假定两家 银行都是贷款期限长于存款期限,所以两家银行市场价值的变动都和市场利 率的变动方向相反。当利率上升时,银行b 的市值下降得比银行a 快,而当利 率下降时银行b 的市值上升得比银行a 快。图2 - 1 b 的假定两家银行的贷款期限 都短于存款期限,银行市值的交动和利率的变动一致。当利率上升时,银行b 的市值上升得比银行a 快,而当利率下降时银行b 的市值下降得也比银行a 快。 图2 - 2 概括了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的主要经济因素,以及市场利率的变动 怎样通过银行自身的存贷结构产生利率风险。 存款种类、数量、期限 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数量k 贷款种类、数量、期限 利率风险,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货币供综七国际货币市场 市场利率波动 。: 股票和债券市场 、货币需求:经济增长 、投资需求 通货膨胀 图2 - 2 影响银行利率风险的主要因紊 二、信息经济学对利率风险分析 从货币市场的角度来看,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大众 ( p u b l i c ) ( 指所有的家庭和除了商业银行之外的厂商) 、商业银行 ( 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 和中央银行( c e n t r a lb a n k s ) 。但在现实经济生活 中,各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进行的。信息经济学 认为,各主体的决策是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信息非均衡性性条件下的理性的 市场博弈行为。 ( 一) 、金融市场三主体的博弈造成市场利率波动 l 、中央银行的博弈行为造成基础利率波动 货币政策行为及其效应是央行与商业银行和大众在主、客观条件( 决策 的信息、知识和决策目标) 的制约下进行理性博弈结果。 中央银行根据货币市场和对其他主体的预期,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 市场和金融活动进行调控,选择利率或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通过引导中 介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根据“相机抉择”原则即根据熨平经济波动的需要, 逆经济波动周期而随时调整其利率或货币增长率。这种政策是利率波动的根 型 州,1 脚,2 册麴黼 j ,i ”m 2 蜊龉 图2 - 3图2 - - 4图 一5 源,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增长率和利率相互矛盾。如图2 3 所示,假定在开始 时,货币市场地处于均衡点e 上,利率为,实际货币供应量为m 由于收 入增加或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货币需求曲线厶移至如,此时,央行面临两 难选择:维持原来货币供应量目标m 则利率由上升至f :;维持原来利率 目标“货币供应量则由州。增加到m 。因此,央行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一。 无论选哪个值为中介目标,都会造成利率的波动。 一是选择货币供应囊为中介目标会造成利率失控。( 图2 - 4 ) 央行预期货币需求曲线位于,l 。,当产出量或物价水平发生意外波动,该 曲线在m :和刖;之间波动。因为公众对持有债券还是持有货币的偏好可能发生 变化,货币需求曲线也可能意外位移。如果银行将货币总量目标定在m ,预 期利率为i 。货币需求曲线在埘:和珊。2 之间波动造成利率在f 1 和f 2 之间波动。 因此,选择货币总量目标意味着利率将波动。 二是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使利率浮动( 图2 5 ) 预期货币需求曲线位于,由于产出量、物价水平或公众持币发生变动, 货币需求曲线在棚:和牌:之间波动,则利率相应在和之间波动,由于央 行有一个利率目标,所以将通过货币工具促使利率回升到原先水平,如使巩 到到或使到册,2 ,于是引起货币供应波动。货币供应的波动不可避免 地会引起货币利率的波动。 2 、商业银行的竞争加剧市场利率的波动。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的竞争 异常剧烈,而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竞争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工具,这种竞 争无疑加剧了市场的利率波动。 ( = ) 商业银行和厂商的博弈造成银行特有的资产负债结构 i 、商业银行产生于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的主要活动是资产转换和相应的系列服务,前者指出售具有一 组特点( 流动性,风险和回报的某种组合) 的负绩,再使用所筹集资金去购 买具有另一组特点的资产来获利。这种“资产转换”的角色是信息不对称的 产物,也直接造成了商业银行特有资产负绩结构。 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风险及其 相应两种效应。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造成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不愿发放 任何贷款,即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 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贷款。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有效动作。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私人生产并销售信息或者由政府加强管理以增加金融 市场的信息等。由于信息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很容易出现搭便车问题, 因此私人市场和政府不能够产生出足够的信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了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率和福利,商 业银行应运而生。因为商业银行在甄别信贷风险。防范由于逆向选择而可能 造成损失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办法,在监督贷款者减少由于道德风险 造成的损失方面有专长。由于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是不可交易的,其他投资 者看不到银行的活动,避免了搭便车问题。银行持有大量非交易贷款,这使 它得以成功在金融市场上克服信息不称问题。而且,由于规模效益极其产生 的流动性也大大摊薄了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 包括信息收集成本) 。 2 、信息不对称下商业银行活动造成了特有的资产负绩结构 商业银行源于信息不对称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下列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的主要方法:一是产生足够的信息,如对借款申请人进行筛选和监控、与客 户建立长期联系、贷款承诺等以便经济方便地收集信息;二是信用配给和资 产多元化,如使信贷资产在不同时间、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分布:三是保险, 如要求提供抵押、补偿性余额等。商业银行为了获利,要在支付信息成本和 从中获得利益上获得平衡,因此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问题始终 存在,由此造成的风险也始终存在。 这也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转换活动始终是在权衡风险和收益中进行 的。这些活动造成了商业银行特有的资产结构( 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和负 债结构,使利率风险成为可能。 第三节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现状概览 表2 2 是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该表可以看出随着银行商业化经营程 度不断提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趋动下,银行在负债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的策 表2 2 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 2 0 0 2 2 0 0 4 ) ( 单位:亿元) 报表项目 2 0 0 2 1 2 2 0 0 3 1 2 2 0 0 4 0 3 国外净资产3 1 9 0 7 4 43 7 9 9 0 9 3 54 1 7 3 9 5 1 国内信贷1 6 8 9 0 4 7 。2 0 1 2 7 4 7 52 0 7 9 3 0 7 : 对政府债权( 净)1 3 2 9 7 5 9 6 6 2 1 3 1 3 1 4 7 5 4 9 1 2 2 7 0 4 3 4 9 1 对非金融部门的伺 1 3 1 6 7 0 7 。 6 5 5 。 1 5 8 7 4 1 3 7 6 6 3 j 1 6 8 9 4 7 5 ( 6 7 6 权 对特定存款机构冉i 8 6 7 4 2 6 4 3 2 1 0 0 3 9 0 2 4 2 1 0 8 0 2 7 0 4 3 3 债权 对其他金融部1 3 8 1 5 2 6 2 1 2 7 6 1 9 3 6 2 8 9 8 o g 1 5 9 1 0 0 9 6 3 7 权 货币和准货币1 8 3 2 4 6 虬2 1 9 2 2 6 8 l2 2 9 7 2 6 9 流通中现金1 7 2 7 8 4 31 9 7 4 6 2 31 9 2 9 7 6 5 各项存款1 6 5 9 6 8 5 9 1 2 1 9 9 4 8 0 5 8 8 3 3 2 1 0 4 2 9 2 i 8 4 2 : 活期存款5 3 6 0 3 7 66 4 3 7 2 5 86 6 5 1 8 1 4 定期存款1 6 4 3 3 8 22 0 9 4 0 3 92 1 6 4 5 3 5 储蓄存款8 6 9 1 0 6 51 0 3 6 1 7 6 51 1 1 8 7 2 1 其他存款9 0 2 0 2 81 0 5 4 9 9 61 0 3 9 3 5 9 外币存款1 2 1 2 3 3 21 1 8 3 8 0 11 1 6 6 2 0 3 债券5 2 7 2 803 9 0 6 央行债券09 5 0 2 0 60 0 0 实收资本7 6 0 6 。1 91 3 5 6 3 5 59 6 6 2 1 3 其他( 净) - 2 6 9 1 5 4一1 3 5 6 3 5 5 - 1 4 1 9 9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略都是比较激迸的。我国商业银行的最大特点是资产和负债都高度的单一。在 资产中,贷款占总资产绝对比例,2 0 0 2 年这一比例为6 5 5 7 ,2 0 0 3 年这一比例 为6 6 3 5 ,2 0 0 4 年( 一季度) 这一比例为6 7 6 7 。在负债中,存款占总负债 和资本绝对比例,2 0 0 2 年这一比例为9 1 2 5 ,2 0 0 3 年这一比例为8 3 3 7 , 2 0 0 4 年( 一季度) 这一比例为8 4 2 8 1 1 6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比例很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 我国的金融体制处于转轨时期,金融体制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异,仍实 行管制利率,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前面所说的四种利率风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外, 而且表现出特有利率风险,具体说有以下四点。 1 、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交织在一起。 我国国有独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资产盈利性差,2 0 0 2 年工、农、 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加权后比例高达2 6 t 2 ,2 0 0 3 年加权后比 例高达1 7 3 。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大约有3 0 的利息不能收回。根据权责 发生制,利息收入,无论是否能够收回,都要记入当期损益并照章纳税。银 行被迫为大量虚收甚至血本无归的“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从而导致银行 利润绝对下降,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 2 、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造成利率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没有理性的经营政策。表现在信贷业务 上,时紧时松。不时出现“惜贷”和“超贷”。其中前者造成“存差”,后者造 成超负荷经营,两者都会造成利率风险。据统计,近几年我国银行存差大幅增 加,1 9 9 5 年国有商业银行的存差为2 9 0 8 亿元,1 9 9 6 年达到7 4 4 0 亿元,1 9 9 7 年达 7 7 5 1 亿元,截至1 9 9 9 年6 月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存差就达蛩j 9 7 3 4 亿元,目 前已达2 万亿元之巨。巨额“存差”,使银行资金大量闲置,净利息收入大大减 少。“超贷”的后果则是不良资产产生和利息绝收。 3 、债券风险凸现 2 0 0 4 年4 月底,商业银行共持有2 7 7 1 亿元债券,这些债券相当一部分的期 限都比较长,利率叉比较低。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债券的价格毫 无例外地大幅下跌,长期债券的下跌幅度尤其大。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0 2 国 债0 5 为例:期限长达3 0 年,其市场价近几年一直在面值以下运行,最低时的 净价大致在7 0 元左右,这给商业银行造成相当损失。因为根据金融企业会 计制度第五十条规定,对长期投资可以根据几种迹象来判断是否应当计提 减值准备,而其中的第一条就表明,市价持续两年低于账面价值。如果按照 规定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话,将会对银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4 、近年发展一些新业务面临很大利率风险。如个人消费贷款( 汽车按揭 和住房按揭) 的期限都很长。没有相应期限的资金来源匹配,市场利率上升 时会产生风险。而我国目前的市场利率就有上升的趋势。 1 1 ( 二)我国商业银行潜在利率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潜在的利率风险主要是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 的深度与广度将因此而不断增加。 l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以下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度表,从此可以看出 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在稳步推进。 表2 - 3 中国利率市场进程一览表 日期内容 l9 6 年 国债价格实行招标 29 6 年6 1 放开同业折借利率 39 8 年1 1 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49 8 年1 0 月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要上浮2 0 ,下浮1 0 ( 小企业) 大企业上浮1 0 、农村信用社最高上浮5 0 9 6 。 5 9 9 年4 月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多可上浮3 0 ( 中小企业) 试办保险公司协议存款 69 9 年7 月放开外资银行人民币借款利率 79 9 年9 1各经营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幅3 0 89 9 年1 0 月保险公司3 0 0 0 万5 年以上存款协议利率 92 0 0 0 9 2 1放开3 0 0 万美元以上( 等值) 的存款利率 1 l2 0 0 2 3 2 1对8 个试点地区信用社存款上浮3 0 ,贷款上浮1 0 0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2 、利率市场化后潜在的风险分析 ( 1 ) 、获利水平下降,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后一般都会出现利差缩小。 主要是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吸收存款及发放贷款的竞争加剧,商业银 行竞相高息吸储,低息吸引优质客户,从而使利差减少,严重时甚至“利差倒 挂”。这对我国目前实力不强的商业银行而言,其打击将会是灾难性的。因为 受管理水平和历史包袱以及资金规模等影响,国有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处于 劣势,高筹资成本直接减少自身权益,使国有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特别是 价格竞争处于劣势。 ( 2 ) 、利率水平提高产生的风险。根据国际经验,利率市场化的结果通常是 利率水平的持续升高。存款利率提高后,使银行筹资成本大大提高,国有银 行缺乏有效的资金风险管理机制,很可能受竞争、赢利和利益驱动,去发放 高息贷款。根据上面分析。贷款利率上升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 使银行风险增大。根据风险加成定价原则,商业银行将会提高贷款利率,而 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大量资产处于高风险状态,使 利息无法收到。 ( 3 ) 、货款定价权蕴含着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有价格制 定权,有的金融机构不严格根据风险加成原则对贷款进行合理定价。出现“人 情利率”,或“关系利率”等现象,使银行流失风险权益。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的金融体制出与转轨时期,金融体制与西方国定有较大差异,所以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的成因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相比,也是 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在共性方面,利率风险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造成,当然商 业银行自身忽视资产负债管理、缺乏利率风险防范意识等原因更加剧了目前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由于我国实行管制利率政策,利率风险更多地表现为非 市场的制度方面的原因。具体从以下四方面来分析。 ( 一)金融制度造成信息不对等 我国目前仍然是管制的利率体制,利率水平的制定及利率结构的调整权 都集中于中央银行,一切利率都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国家不仅管理着 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而且还管理着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对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央行不仅管理着整个存贷款利率水平,还 管理着众多的各种存贷款利率的结构。这种利率管理体制和行政手段为主的 利率运行机制,使利率很难灵活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市场各方处于信息 不对等地位,商业银行是利率的被动接受者,对利率的波动无能为力。 表2 - 4 列出了这7 次存贷款利率降幅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存贷款 利率同时下降,但是1 9 9 6 年二次调息,存款利率下降的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下 调的幅度:1 9 9 7 1 9 9 8 年四次调息则基本上是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利率 下调幅度。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澜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尤其是贷款 利息投入,贷款利率的降低无疑会减少银行利息收入。 银行只有强调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实行信贷配给,限制对不符合贷款条 件企业的贷款,这又造成银行信贷资金的闲置和浪费:银行如果强调资金使 表2 - 41 9 9 6 - 1 9 9 9 年存贷款利率调整情况一览表( 单位:) 年份 1 9 9 6 燕1 9 9 7 矩1 9 9 8 矩1 9 9 9 生 月份 5 、18 、2 31 0 、2 33 、2 57 、11 2 、76 、1 0 存款利率平均 0 9 81 51 10 1 60 4 9o 5l 降低 贷款利率平均 o 7 51 21 5o 6 01 1 20 5o 7 5 降低 ( 1 ) 一( 2 )o 2 3 o 3- 0 4一o 4 4 一o 6 30 o 2 5 用效益,不实行信贷配给,增大贷款投放,又使银行信贷资产处于高风险之 中,还贷的概率下降,有相当一部分贷款可能收不回来。这8 次连续降息,已 使1 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由1 9 9 6 年的1 2 0 6 降至目前的5 3 1 。降幅达 5 6 。虽然同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更大,但是我国银行“硬负债软资产”的特 点,使得存款利息支出是实实在在的,丽贷款利息收入却不能保证。大量负 债成本需要通过资产收益来弥补,企业沉淀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新贷款的有 效需求不足,严重影响银行利息收入。 ( 二)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单一,无法分散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极为单一。从表2 2 可 以看到,从资产方面,银行贷款占绝对比重。截止到2 0 0 4 年3 月,贷款占总资 产比例为6 7 6 7 。国债持有量仅占5 4 9 。而且信贷资产也以工商企业贷款为 主,个人消费贷款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所占份额极少。这样的资产结构极 不利于分散风险。在负债方面,存款负债占绝对比重,截止到2 0 0 4 年3 月,存 款占总负债的比例达8 4 2 8 ,银行很少通过同业拆入或金融市场筹集资金。 ( 三) 缺乏必要的保值工具 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非常少。衍生工具主要以商品期货为主,金融期货 只有少量的为进出口贸易商防范外汇风险而进行的远期外汇交易,没有金融 期货、期权和互换交易。目前既不允许我国商业银行从事利率衍生品交易, 商业银行也缺乏这方面的相应人才,所以在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利用利 率衍生工具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在我国无法使用。 、( 美) 米什金著。李扬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 9 9 8 ,6 8 页。 同上7 4 - 7 5 页。 胡冰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9 , 3 9 页。 赵尚梅,利率理论有效性研究,经济科学出版杜,2 0 0 1 ,1 9 2 页。 王光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3 ,1 4 2 页。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热点问题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 社,1 9 9 8 ,第8 3 8 4 页。 欧阳明袁志刚,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7 ,1 0 4 页。 第三章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践 利率风险是一种系统风险,很难通过建立一套预警指标来加以预防,也 不能通过资产负债组合多样化的方式来分散风险。根据不确定性选择理论, 西方商业银行形成了一整套的风险管理方法。这些都是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利 率风险管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一节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利率预测 利率预测是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风险控制的前提条件。利率随经 济周期波动显示出其可预测性。 一、利率预测的基础 ( 一) 利率决定因素分析 市场利率由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状况所决定利率的变化由资金供 给及需求的诸因素所引起。 影响可贷资金需求的外部经济变量包括投资的预期利润,预期通货膨胀 率,政府财政状况等。预期利润上升,企业增加投资,可贷资金需求增加,利 率上升,反之,则利率下降;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企业借入资金实际成本 下降,资金需求增加,利率上升,反之则利率下降;当政府财政赤字上升时, 国库券发行增加,可贷资金需求增加,则利率上升,反之。下降。 影响可贷资金供给的因素包括社会财富存量、债券预期收益、风险程度、 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债券流动性。当社会财富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无人机租赁服务平台的用户需求与满意度调查报告
- 房屋拆除工程防护方案(3篇)
- 农业无人机植保作业效率2025年提升策略及案例分析报告
- 东莞亮化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教育常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工作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家长培训课件
- 农业品牌建设2025年资金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报告
- 辽宁国企面试题库及答案
- 乐亭二中面试题库及答案
- GB/T 2040-2017铜及铜合金板材
-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06的课件
- 刑事模拟法庭案例一审受贿案
-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第二章 科学抽象
- 质性数据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简介课件
- 应急管理专题讲座(二)
- 质量分析工具-5W1H分析法课件
- QES三体系内审检查表 含审核记录
-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
- 螺杆式冷水机组招标技术要求
- 小区道路维修施工方案(全面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