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本部机械教学计划.doc_第1页
哈工大本部机械教学计划.doc_第2页
哈工大本部机械教学计划.doc_第3页
哈工大本部机械教学计划.doc_第4页
哈工大本部机械教学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要的,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备宽厚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爱国敬业、诚信务实、身心健康,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2.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其他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械工程学科的知识和应用能力;3.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4.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的能力;5.具有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6.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7.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力;8.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9.具有国际视野、终生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10.能正确认识机械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三、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四、专业主干课程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强化核心能力培养。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基础、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传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75.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58.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76.0学分,实践环节41.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1六、学年教学进程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学期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秋季gc15000101大学外语1.540328gc1600010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34304gc17000101体育1.03030gc03000120大学计算机ii2.0423012gc00000100军训及军事理论3.03周(10+10)gn12000121工科数学分析5.08484(6)gn12000220代数与几何3.55656(4)sd08000111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i3.05252(24)小计21.0338+3周314+(20)1212+(34)春季gc1600020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32284gc15000102大学外语1.540328gc17000102体育1.03030gn12000122工科数学分析5.08484(6)gn11000131大学物理iii4.06464sd03000510c语言程序设计i2.5543024sd08000112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i3.0603624(66)sc0810010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1.01818go08001800项目管理概论1.01616go00000001全校任选课1.02020gh00000001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1.02020gc00000200文献检索*0.51212小计23.04383784812+(72)夏季ip08100200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及仿真1.01周(1.5周)gq00000201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0.54次gh00000002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1.02020gh00000003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1.02020go00000002全校任选课1.02020小计4.560+1周60(1.5周)备注1.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及仿真课程为创新学分获取途径,在第一学年春季学期,由学院相关教师在课外指导,进行“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及仿真”课程安排。2.后面标注“*”的课程,为弹性课程,对学生不做学分要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学期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秋季gc15000103大学外语1.540328gc1600030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0604812gc17000103体育0.51515(15)gn07000130大学化学ii3.0483018gn11000132大学物理iii3.05252gn11000211大学物理实验i1.533330gn12000400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54242(4)sd18000110理论力学i4.578744sd18000200工程力学实验(理力)0.566sd06001010电工技术i3.56060sd06001311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i0.51616gn1200030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54444(4)gn12000600计算方法*2.0362412小计25.045035670420+(19)春季gc15000104大学外语1.540328gc1600040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48408gc17000104体育0.51515(15)gn11000212大学物理实验i1.02727sd06001110电子技术i3.56060sd06001312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i0.51616sd18000310材料力学i4.06464(16)sd18000400工程力学实验(材力)0.51212sd08000200机械原理2.54444(4)sd08000300机械基础实验(机械原理)0.51212sp08001310工程训练(金工实习)4.04周gh00000004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1.02020go00000003全校任选课1.02020小计23.5378+4周29567(16)16+(19)夏季sp08000400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01周ip08100300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1.01周(1.5周)se08111800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短课1.01616gq00000202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0.54次小计3.516+2周16(1.5周)备注1.机械创新设计及制作课程为创新学分获取途径,在第二学年春季学期,由学院相关教师在课外指导,进行“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课程安排。2.后面标注“*”的课为弹性课,主要供学有余力和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对学生不做学分要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三学年教学进程表学期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秋季sd01000110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i2.032248sd08000500机械设计2.54444(4)sd06001600电工学新技术实践1.02828sd02010220工程流体力学ii2.030264sd08000600机械基础实验(机械设计)0.51212sd19000200机械工程材料2.538326sd08001200工程材料成形技术基础2.030282sc08100400机电系统控制基础3.5584612sp08001400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2.02周sp08000700机械设计课程设计3.03周se08100500工程设计(双语)*1.01818小计21.0272+5周20072(4)春季sd02010340传热学iv2.030282sc08100600液压传动2.538326sc08100710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3.560546sc08100800sc08104900专业模块课(见表6.1)14.022421014se08105000先进制造技术(双语)*1.02020小计22.035232428夏季sp08105100认识实习1.01周sp08105200综合课程设计i3.03周se08105300se08108400专业系列综合实验课(见表6.2)1.018216小计5.018+4周216备注1.学生必须在相关教师指导下在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必选1个模块的专业模块课程学习。工程领军人才的学生还需增修领军人才模块课程之中的2门课程。2.学生必须在相关教师指导下在第三学年夏季学期,选修专业系列综合实验课1.0学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第四学年教学进程表学期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秋季sp08108500生产实习4.04周sp08108600综合课程设计ii3.03周sp08108701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4.04周se08108900se08111400专业限选课 (见表6.3)4.06464se08111600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及其matlab实现(双语)*1.01818小计15.064+11周64春季sp08108702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10.010周se08111900se08114700专业任选课(见表6.4)2.03232小计12.032+10周32备注1.学生必须在相关教师指导下在第四学年秋季学期,选修专业限选课4.0学分。2.第四学年秋季学期,工程领军人才的学生除修满专业限选课4.0学分外,还需增修工程领军人才模块中的专业限选课2.0学分。3.第四学年秋季学期卓越工程师的学生除日语二外(上)、德语二外(上)必选其一,另外还需选修卓越工程师模块中全校选修课1.0学分和专业限选课4.0学分。4.第四学年春季学期专业任选课,学生必须选修2.0学分,但对卓越工程师和工程领军人才的学生不做学分要求。表6.1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专业模块课列表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机械制造及自动化sc08100810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i2.036306sc08100900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2.036324sc08101000数控技术(双语)2.036324sc08101110机械制造装备设计i2.540364sc08101200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双语)2.03232sc08101300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2.032302sc08101400cad/cam技术基础1.532248机电控制及自动化sc08101500传感与测试技术2.036306sc08101600机电控制技术2.032266sc08101700机械系统设计2.032284sc08101800机械振动基础2.032284sc08101900机械机构创新设计及应用(双语)2.032320sc08102000机电系统控制器与应用2.0362016sc08102100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双语)2.032284流体控制及自动化sc08102200液压元件2.03232sc08102300液压元件制造技术2.03232sc08102400液压控制系统2.540346sc08102500气压传动及控制2.032266sc08102600机电液系统动态分析与设计(双语)2.5403010sc08102700机电液系统装备设计(双语)1.52424sc08102800机电液系统实验测试技术1.524204工程机械与物流技术sc08102900机械动力学(双语)2.03232sc08103000工程机械设计基础2.032302sc08103100机械结构分析基础2.03232sc08103200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2.03232sc08103300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检测技术2.036324sc08103400物流设备与技术1.52424sc08103500工程机械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双语)1.52424sc08103600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设计分析与故障诊断1.01616机械设计sc08100820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ii2.540346sc08101120机械制造装备设计ii2.036324sc08103900机械系统自动控制技术2.036360sc08104000机械系统机构设计与结构设计2.03636sc08104100机械系统传动技术2.03232sc08104200复杂机械系统设计(双语)2.03636sc08104300机械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双语)1.5301812车辆工程sc08104400汽车构造(双语)3.048444sc08104500汽车发动机原理2.032302sc08104600汽车理论(双语)3.048444sc08104700汽车设计3.048444sc08104800汽车试验测试技术1.524240sc08104900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1.524222工程领军人才模块增修课(除选1个模块的课程外,还需增修领军模块之中的2门课。)g092000100领导力理论与实务1.52424g092000300组织行为与团队建设1.01616g092000200领导力与沟通1.01616g091300100项目管理1.524168要求学生必修其中一个模块的课程。表6.2 第三学年夏季学期专业系列综合实验课列表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专业系列综合实验课要求选修1.0学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se08105300cad/cam综合实验1.018216se08105400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1.018216se08105500机械手设计组装与验证1.018216se08105600工程测试技术1.018216se08105700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组装与测试1.018216se08105800工业控制网络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1.018216se08105900典型机械系统动特性分析与验证1.018216se08106000机械运动系统误差测量与分析1.018216se08106100柔性制造系统创意组合实验1.018216se08106200气动测量系统组装与测试1.018216se08106300科学分析工具matlab实验1.018216机电控制及自动化se08106400单片机系统综合实验1.018216se08106500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实验1.018216se08106600基于微机的柔性制造单元控制系统实验1.018216se08106700计时仪器综合实验1.018216流体控制及自动化se08106800气动系统设计组装与测试1.018216se08106900全气动系统实验1.018216se08107000顺序动作液压回路实验1.018216se08107100液压泵流量脉动及噪声测试实验1.018216se08107200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工作特性实验1.018216se08107300具有弹性负载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特性实验1.018216se08107400电液力控制系统特性实验1.018216工程机械与物流技术se08107500工程机械机构结构综合实验1.018216se08107600工程机械传动综合实验1.018216se08107700工程机械机电液技术综合实验1.018216机械设计se08107800典型机构运动学仿真与验证1.018216se08107900典型机械部件设计组装与测试1.018216se08108000典型机构运动控制1.018216se08108100摩擦学基础实验1.018216车辆工程se08108200汽车零件快速成形实验1.018216se08108300制动操纵系统可靠性检测实验1.018216se08108400汽车车身检测实验1.018216表6.3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专业限选课列表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4.0学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se08108900机械动态设计2.032284se08109000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2.032284se08109100特种加工技术2.032284se08109200机械加工新技术2.03232se08109300数字化设计与制造2.032284se08109400工业机器人技术2.032284机电控制及自动化se08109500机器人技术2.03232se08109600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032284se08109700计时仪器原理与结构1.528226se08109800计时仪器制造技术1.52424se08109900计时仪器造型艺术设计1.01616流体控制及自动化se08110000先进液压控制系统设计(双语)1.01818se08110100先进液压传动技术概论(双语)1.01818se08110200气动技术应用概论1.01818se08110300液压传动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1.018144se08110400机电液系统的计算机控制1.018162se08110500微流控技术概论1.01818工程机械与物流技术se08110600工程机械金属结构2.032284se08110700工程起重机械2.032284机械设计se08110800机械可靠性设计与分析2.03232se08110900机械振动(双语)2.03232车辆工程se08111100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2.032284se08111200汽车车身制造技术2.032302se08111300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2.032284工程领军人才模块增修课(除选专业选修课4.0学分外,还需增修以下课程。)se08111400现代制造技术1.01616se08111000机电工程新技术1.01616卓越工程师模块(除日语二外、德语二外必选其一,还需选修全校任选课1.0学分和模块课4.0学分。)se08403000生产系统工程2.03232se08203200人机工程学设计与实践2.03232go00000005全校任选课1.02020go01502401日语二外(上),在全校性选修课中选1.53030go01503601德语二外(上),在全校性选修课中选1.02424 表6.4 第四学年春季学期专业任选课列表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专业任选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se08111900工业造型设计1.01616se08112000pro/e系统及其应用1.01616se08112100ansys系统及其应用1.01616se08112200机械优化设计1.01616se08112300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1.01616se08112400先进工艺检测技术1.01616se08112500微机械制造技术1.01616se08112600快速原型制造技术1.01616se08112700微机械电子系统1.01616se08112800开放式智能加工系统1.01616se08112900ugii技术基础1.01616机电控制及自动化se08113000光电技术基础及应用1.01616se08113100微机电系统技术基础(双语)1.016142se08113200半导体制造技术1.01616se08113300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1.01616se08113400纳米科学与技术(双语)1.01616se08113500纳米摩擦学与纳米测量技术(双语)1.01616se08113600计时仪器检测技术1.01616流体控制及自动化se08113700液力传动1.01616se08113800电液控制系统应用1.01616se08113900气动系统设计1.01616se08114000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1.01616se08114100液压技术应用1.01616工程机械与物流技术se08114200混凝土机械与桩工机械1.01616se08114300工程施工机械化技术1.01616机械设计se08114400创新设计方法1.01616se08114500摩擦学基础1.01616车辆工程se08114600有限元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1.01616se08114700汽车碰撞与安全1.01616七、实践性教学环节统计表课程名称学分实践训练(周)军训及军事理论3.03周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1.08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01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3.03周综合课程设计i3.03周综合课程设计ii3.03周工程训练(金工实习)4.04周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2.02周认识实习1.01周生产实习4.04周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14.014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及仿真1.01周+(1.5周)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1.01周+(1.5周)合计41.040周+(3周)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大类课程类别学分%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课外辅导(学时)学分合计通识教育类公共基础课22.016.446619.31260+(30)58.5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28.521.249020.375(20)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4.03.0803.3全校任选课4.03.0763.1专业教育类学科基础课43.532.377832.252+(16)124(98)76.0专业核心课24.518.239816.538专业选修课8.05.91305.316合计134.5100241810064+(16)25360+(148)134.5九、有关说明1.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和全校任选课。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分三个模块,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完成4.0学分,其中文史经典与世界文明模块需选修2.0学分,人文艺术与美学欣赏模块和社会、经济与管理类模块各选修1.0学分。在第四年前必须修满4.0学分的全校任选课(其中全校任选课3.0学分,“项目管理概论”课程1.0学分)。2.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要求学生至少选听8次计1.0学分。3.创新教育2.0学分获取途径:必修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及仿真与仿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课程。4.教学计划进程表中,考核栏中标注“”的课程为考试课,未标注的课程为考查课,均按百分制计分。5.教学计划进程表中,后面标注“*”的课程,为弹性课程,供有兴趣和精力充足的学生选修,也可不选。如果选修该类课程且考查合格,该门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将记录在成绩单中,如果考查不及格,可不记成绩,不补考。该类课程不在要求的学时、学分之内。6.本专业在宽厚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设置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机械与物流技术、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领军人才等专业方向,并设置了相应教学模块,要求学生至少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课程。各模块介绍如下:(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块: 培养具备宽厚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教学模块使学生通过学习先进制造技术所必须的工艺知识基础,全面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领域中的工艺方法、工艺装备、检测监控和数控工艺等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cad/cam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化与自动化制造技术领域及其工程应用的综合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现代设计基本理论,掌握运用现代数学、力学和计算机进行机械系统开发的必备知识。通过本教学模块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具备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及应用研究能力,具备从事数字化与自动化产品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现代机械产品开发和创造能力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2)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模块: 本模块培养既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造就具有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跨学科多元知识结构、综合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主要由机械学、电子学、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有关知识构成专业基础。要求学生系统、坚实地掌握机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在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方面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本模块在宽厚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力学基础上,以机械、电子和控制支柱构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覆盖设计、分析、控制、仿真、实验等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主要环节,主要课程包括:技术基础类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振动基础。机械类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系统设计。电子类课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控制类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机电控制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综合类课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机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