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外滩过去作文.docx_第1页
作文范文之外滩过去作文.docx_第2页
作文范文之外滩过去作文.docx_第3页
作文范文之外滩过去作文.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滩过去作文【篇一:2015年高考作文时事素材 上海外滩事件已6天了】 上海外滩事件已6天了,以下是一段来自美国朋友的评论,我想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 【论外滩拥挤踩踏事故】现场大多数是青年学生,有的想上,有的想下,有的撒票票,有的哄抢。这是教育的积累,国民文明心态的积累。须知,平时电梯上的一次谦让,门口出入时的一次避让,上下车时的一次排队,都是没意义的吗?就是积累。想起911事件中,数千人秩序井然地从大楼中步行撤出,没有踩踏!减少了许多伤亡。甚至还给消防员留出一侧的救援通道。这不是虚伪的秩序,这就是文明的积累。一个人的公民素质不是体现在对命令的表面服从上,而是体现在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上、体现在对事物的独立判断和理性处理上,体现在公共场合应有的克制和谦让上。 我接棒: 无论我在哪里,我都愿意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说话;开车礼让行人,不急按喇叭,对面来车不开远光灯;任何场合都会遵守秩序排队办事;上下楼梯、电梯靠右边,尊老爱幼 ;友好微笑! 如果您也愿意,请复制这条公益信息,2015 ,提高国民素质从我做起,从您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不学外滩! 2015新作文素材:老记者为“西点学雷锋”谎言道歉:不知是假新闻 2015新作文素材 老记者为“西点学雷锋”谎言道歉:不知是假新闻 李竹润先生在英语课堂上 1月4日,微博网友老李头06发微博,称自己曾在1981年将外电的“西点军校学雷锋”愚人节新闻信以为真,写进了自己的文章,“特承认错误、道歉”。这位网友在现实中的身份是新华社高级编辑、北外新闻学院兼职教授李竹润。 南都记者请72岁的李竹润先生口述,整理出以下这篇文章。本文经李竹润本人审定。 “西点军校学雷锋”的谎言是我引进中国的,事情发生在1981年。尽管我也是上当受骗,但今天我仍通过新浪微博公开道歉。 先说大背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离开中国,周恩来总理在机场问在场的新华社记者想一想向陪同尼克松来华的美国新闻记者同行学习什么。我听了这话以后,觉得很受启发,因为当时新华社的新闻受文革影响,很多假大空的报道,简直是没法看。我并不知道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讲这个话,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然而我坚信个话很重要,于是就偷着研究西方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写作。当时文革方兴未艾,研究西方的东西是要冒风险的。后来在干校,我自告奋勇养猪。养猪需要半夜三更煮猪食,正好一面烧火一面读书。这时人们都已经入睡,读禁书也没关系。 “四人帮”终于被粉碎,文革结束了,我开始以黎信的笔名写文章,介绍西方新闻理论和实践。中国社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根据胡乔木的指示重新开办起来,我跟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主任陈龙说想报考研究生,当他的学生,陈龙却说你不要当学生、你来当老师吧,于是我继续在新华社从事一线新闻报道工作,同时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书,头衔是“授课教师兼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读书杂志1997年第1期 研究西方新闻实践,我算是国内比较早的,所以当时全国很多报纸的内部刊物找我约稿,记得曾经把这个例子用在十几篇文章里。于是“西点军校学雷锋”就这样传开了。李竹润先生 1997年。我在读书杂志上看到了李慎之的一篇文章,说他请在美国的朋友到西点军校去核实,结果证实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纯属子虚乌有。哎呀,我当时就觉得自己上当了。我想李慎之托朋友去查,我也有这个条件,如果自己托朋友去查这个事情,可能早一点就把事情弄清楚了;然而自己就是没想到,所以很感惭愧。这是实话。 从那以后,我在很多学校上课,都用这个例子现身说法。除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我教过书的学校很多,比如厦门大学、广播学院(即中国传媒大学)、人大、北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新闻学院等等。我用这个例子告诫学生,新闻报道要确保真实,当记者不要轻信,防止上当;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篇二:作文:外滩之韵】 外滩之韵 这是一个炫丽而又繁华的地方,它有着“东方巴黎”的美称,它就是举世闻名的上海。今年我有幸目睹了它的繁华,才知道它为何能折服那么多世界各地的人们。 走进繁华的上海夜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五光十色的灯光,我们漫步在外滩,人越来越多。黄浦江的围杆边,人们摩肩接踵,谈笑风生,江边不时送来了阵阵夜风,让人陶醉。天色越来越暗,可人们似乎没有丝毫困意,江畔大厦亮起了一盏盏明灯,晚风在街道中穿梭,给行人带来了丝丝凉爽。车如流水一般飞快地驶过,路灯、广场上的灯、车灯愈聚愈亮,照亮了整个江边。在江畔,终于有人腾出了一个空位,我灵活地挤入人群中,依靠栏杆,俯视江面,碧波荡漾着,黄浦江绵绵地流淌着。“呜”一阵汽笛声由远而近地进入人们的耳畔。我惘然台头望去,一艘靓丽的江轮在黑暗中向我们驶来,船中的金光闪烁点点。近看,这艘江轮灯火通明,那一排座位整齐地铺设在内。人们禁不住拿起相机,我也不例外,当相机声还没停止,又有一艘江轮快速地驶来,这艘就更加精美,富丽堂皇看着一艘艘江轮忽慢忽快地驶过,滚滚黄浦江显得格外忙碌。 我慢慢抬起头,眺望江对岸,上海的金茂大厦巍然屹立,东方明珠塔在江岸边就像一位昂首挺胸的士兵,保卫着上海这方土地。再往右望,大楼的幕墙上印着“我爱上海”四个彩色的大字,顿时心中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情怀。是啊,上海的确是个让人迷恋的地方,不仅我这个小小的中国人爱上海,连外国客人也爱上海,听说世界各地的攀登高手都来徒手攀上海的金茂大厦。随着目光,渐渐地从大厦顶仰望天空,这时,天完全黑了下来,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中,悬挂在大厦之上,月光柔和地吐洒着清辉。两岸的高楼大厦的剪影倒映在江水中,在波浪中不停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铺洒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当江轮驶过时,月光总为它们镀上一层银色的花边。 啊,站在外滩,看到的是滚滚的黄埔江水,璀璨的高楼大厦,皓月当空的夜色,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夜上海的魅力。我还会回来的,黄浦江!【篇三:上海外滩】上海外滩 只要一提到上海,几乎所有的人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黄浦江边的外滩,外滩是上海最迷人的地方,也是见证这“十里洋场”历史变迁的地方。而外滩最美丽、最迷人的景色当属外滩的夜景了。 每次到上海,如有空闲,我必定要到海滩看看。当你踏上江边的防汛墙,立刻就能闻到黄浦江的味道,那习习的凉风扑面而来,很是舒坦。站在江边,遥望隔江相望的浦东陆家嘴,那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在霓虹灯的闪耀下,格外美丽。在黄浦江中还时不时有闪着霓虹的游船在江面驶过,使人犹如在画中游。 走在外滩闪烁的霓虹灯里,看着对岸无尽的高楼大厦,光彩夺目的灯光不时地变化着,五颜六色,绚丽多彩。那些闪烁的光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童话世界,江水、船只和汽笛声让人陶醉于一种无以描述的意境中。 你看,坐落在浦东新区陆家嘴的东方明珠塔,毗邻黄浦江,与外滩隔江相望,那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 海浦东这块尚待雕琢的玉盘之上,创造了“大 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意境,它表达了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尤其是那上 下两个特大球形建筑,遥看宛如两颗红宝石, 在夜幕下晶莹夺目,熠熠发光。这座典型的 现代建筑,它一建成,就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的新地标之一。 而那座与东方明珠毗邻而居,号称中国大陆第3高楼的金茂大厦,在夜幕下发着橘黄色的光芒。100多年前,上海黄浦江西岸的上海外滩,外资和中资金融机构林立,被称为“远东华尔街”; 100年后,黄浦江东岸的陆家嘴,正是因为崛起了金茂大厦,以及高492米的上海第一高楼平顶式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还有整个建筑外墙以银灰色玻璃幕墙覆面,主调色彩以白和银灰为主,具有现代高雅气质,形成双子塔 式设计效果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从而 逐步接替外滩100年前的角色,蜕变成为21 世纪新的“东方华尔街”,也使新外滩更加流 光溢彩。 这些建筑成了改革开放后新上海的新地 标,无不显现出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繁 华,展现出了这座东方不夜城的迷人风采, 也使外滩美景分外妖娆。 此时,天完全的黑了下来,黄浦江两岸已是灯光通明。徜徉在外滩,凭江临风眺望, 再看外滩边的那些西式建筑群,她们在灯光的影射下,益显美丽。座座高楼散发着浓浓的异国情调,展现了一个大都市的另样风采。 中山东路上车水马龙,车灯伴着高楼大厦的灯光,织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比传说中仙女织的绸缎还要美丽动人。那些西式建筑风格各异,有法国古典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东印度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等。这些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你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使你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一般。 这是上海百年开埠的见证。 看,外滩1号的亚细亚大楼,这幢建成于1913年,共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如今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 再看,外滩2号英国总会大楼,又名上海总会,是一座受巴罗克风格影响的西方晚期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910年,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里面有当年远东最长的酒吧,有远东最长最豪华的酒吧柜台,曾经吸引了无数的顾客。1989年上海的第一家洋快餐肯德基就诞生在这里。在这曾经顶级的俱乐部里,着实让上海人接受了洋快餐文化的第一道洗礼。 瞧,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最突出的标志物就是那个外滩独一无二的巨大的希腊式半球形穹顶,仿佛要人们在对古罗马万神庙的联想中领略银行巨大的财力,它始终吸引着过往游人的目光。这座建于1912年,曾作为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 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银行建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汇丰银行大楼右侧的海关大楼,它们被誉为 “姐妹楼”。上海海关历史悠久,它的起源最早 可追溯到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历经近 900年的沧桑岁月,在中国海关的历史发展中具 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地位。 在上海海关900年历史进程中,建造了许多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关署。而外滩现在这幢 希腊古典式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主义风格的红砖建筑海关大厦,于1927年12月19日正式落成,上面建有高大的钟楼,10层楼高,并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了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一直以英国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报刻。后把报刻的威斯敏斯特乐曲改为东方红,钟铃端每边置放12只扩音器,共放48只扩音器,那悠扬的乐曲声按时响彻在整个上 海市的上空。 还有属于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招商银行 上海分行大楼;建筑风格属于新文艺复兴式 样的和平饭店大楼,这还是中国最早安装电 梯的一幢建筑;还有雕刻精美、建筑风格为 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的东方大楼;呈复古主 义派的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 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的怡和洋行大楼; 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 中国银行大楼等等。 外滩,这个自19世纪30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外滩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每一座大厦都尽显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的辉煌;每一座大厦都在暖色调的泛光灯下,显现出柔和典雅、光彩夺目。在这样的地方漫步,真是一种享受。 上海之美,美在外滩;外滩之美,美在夜晚。在这暖风微醺的春夜,沿着外滩江边漫步,浦江两岸灯火闪烁,一眼望去如披上一层华服,灯火辉煌,与白日的灰色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