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法处理家庭邻里纠纷共建和睦关系 一、依法协调处理家庭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家庭邻里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 家庭是以婚姻、血亲为纽带,由家庭成员组成的一个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关系是指夫妻之间、夫妻双方或一方其他亲属之间以及其他亲属相互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邻里关系是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与别的家庭及其成员之间,在某一区域中生产生活而发生的社会关系,法律上的相邻关系,是指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时相互之间应当给予便利或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家庭邻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首先要维护家庭和邻里的和睦稳定。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曾经说:“家庭乃社会的缩影,事实上,家庭是具有自发维持能力的最小社会”。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家庭不和,势必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对整个社会也会带来消极影响。现在由于家庭危机而引起的众多社会矛盾,已经成为人们十分担忧的社会问题。“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话说明发展良好的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邻里之间友好,将推动互爱互助、共建美好家园,也会对人群素质、道德水平的提升产生良好影响,还会觉得生活开心,有安全保障;如果邻里关系处理不好,往往身心不得安宁,影响工作和生活。建立友好和睦的邻里关系,既有利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同时对邻居及社会都有积极影响。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当前,全国上下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友好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解决好家庭邻里纠纷的问题,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和谐的新型现代化城乡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如外省某市一个商品楼十几户人家和睦互助相处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他们入住几年来,由互相认识到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期间住在该楼房303号的退休老党员、居委会小组长龙某,就起牵线搭桥的作用,她走东家串西家,做好大家的协调联系工作,成为邻居们信赖的人,好几户人家遇到中午上班回不来的困难,都把家里钥匙交给她,将上学的小孩托给她照顾。大家还积极开展邻里互望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发现、赶跑了闯入楼道的一些可疑人员,杜绝了入室盗窃案的发生。2002年2月的一个上午,龙某在楼道里闻到一股塑料焦糊味,当即四处查看,发现从邻居家阳台里冒出黑烟,立即报警,并打电话通知这家主人。消防人员及时赶到,迅速将火扑灭,避免了火势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这种良好邻里关系的回归和与时俱进地发展,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迫切需要的,也是大家都应该付出诚心、智慧和行动去努力建设的。 二、当前家庭邻里关系问题的主要特点 1.家庭暴力以及不尽家庭义务所引发的纠纷是婚姻家庭纠纷的主体。家庭暴力、遗弃老人、不尽赡养义务、扶养义务等不道德行为引起的纷争成为当前婚姻家庭的突出矛盾纠纷。受害一方往往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是家庭成员中的弱势群体,这个群体往往在道德、习惯范畴不能争取到家庭成员的平等待遇时,家庭矛盾就产生。 2.外部环境冲击使纠纷日益复杂化。包二奶、婚外情、非法同居等问题日趋严峻,使无数家庭陷入危机。吸毒、赌博、嫖娼等现象日益蔓延等,这现象不仅对家庭经济造成很大损失,对邻里安宁也造成了很大威胁,并因此而引发不少复杂的纠纷。 3.相邻权权益纠纷增多。因农民负担、土地山林承包、土地征用、宅基地使用、移民搬迁等产生的纠纷占了邻里纠纷的绝大部分。主要因土地山林承包、土地征用、宅基地等引发的相邻权权益纠纷;争坟地、风水迷信等也引发不少的邻里纠纷。 4.城市社区邻里纠纷出现新的内容。在以前,社区邻里之间最常见的问题不外是谁占了谁家的走廊、过道,现在邻里关系有了新的变化,住宅小区午间赶工装修、夜间麻将声、晚上听音乐、阳台抛物、饲养宠物、占用公共空间等引发不少的矛盾纠纷。 三、家庭邻里纠纷的解决途径 1.协商。有话好好说,家庭邻里纠纷大多数是在熟人之间发生的,一般有商量的余地,没有必要闹僵,纠纷双方应好好协商,达成共识,甚至签订协议书,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以后关系出现裂痕。 2.投诉。有些问题在协商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让他们来依法处理,如擅自搭建违章建筑影响邻里交通时,可以向建设和国土部门投诉,经常制造噪音不听劝阻的可以向环保部门或公安部门投诉。 3.调解。大部分矛盾纠纷都可以在调委会得到圆满调解,调解的解决方式可以避免纠纷的扩大化,又能减少诉讼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方便快捷,调解不成或当事人对调解协议反悔,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司法途径是所有纠纷处置的最后防线,当事人在上面所说的向种途径均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也可以直接提起诉讼。 四、常见家庭邻里关系的法律解决。 目前,协调家庭邻里关系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主要有民法通则,有关婚姻家庭、邻里相邻权的规定,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这里介绍几种常见家庭邻里纠纷的法律解决。 婚姻家庭关系纠纷 1.离婚纠纷 感情确已破裂的夫妻,在处理离婚纠纷时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财产分割问题。主要分清什么是共有财产和个人财产。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予所得的财产等归夫妻共同所有。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应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予合同中确定指归夫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应当归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另外,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二是子女抚养问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们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案例分析某市高某(女)与龙某(男)与2000年8月在民政局协议离婚,双方考虑到3个子女经济困难无力赡养母亲,在协议中约定将龙某工资收入70及单位一切福利待遇归高某所有。离婚后,双方如约履行至2003年9月龙某退休。龙某退休后退休金比原工资少了,还要在外租房,将工资70给了高某后,基本生活难以维持。于是请求协商,高某不同意,为此双方争吵不休,并导致3个子女的家庭也闹意见。所在的居委会得知后上门调解。查明情况后,居委会向双方耐心解释有关婚姻法律规定。在高某年老病弱、失去劳动能力,三个子女均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龙某给予对方较长期的帮助是应该的;而龙某在退休后将工资的70给了高某,致使其基本生活困难,这个做法既不合法也不合情理,龙某要求重新调整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在调委会的主持下,双方本着公平、合理和自愿互谅原则,龙某自愿付高某每个月生活费200元。 在办案中,就是运用“扶贫济困道德准则”和“工序良俗民法原则”处理在婚姻家庭关系的典型案例,体现了夫妻间相互扶养义务在离婚时的延伸,而且这种调解方式有利于离婚双方与子女关系和睦相处。 2.家庭暴力纠纷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和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它的主要对象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家庭暴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性别歧视、性别压迫。和谐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是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主流,但同时不容否认的是,家庭暴力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存在。家庭暴力的突出特点是其隐蔽性,一是发生的场所隐蔽,特别是城市住在单元楼里,门一关邻居彼此之间不相往来,不容易发现。另外,人们普遍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所事,没有必要去干涉。实际上,家庭暴力侵犯人权,是违法犯罪行为。家庭暴力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手段残酷。有些家庭暴力手段极其残忍,后果非常严重,一方面受害者身心受到摧残,另一方面可能出现以暴制暴、诱发犯罪。 我国婚姻法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可以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予以劝阻、调解;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诉讼,后果严重的,由国家公诉,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蒋某(女)与尚某(男)1995年经他人介绍登记结婚,婚后感情一度较好,后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吵打。2002年2月,双方再次发生纠纷,尚某将蒋某打伤,造成蒋某两处肋骨骨折,2002年6月28日经法医鉴定构成轻伤。蒋某到法院起诉要求与尚某离婚,并要求判处被告尚某赔偿因家庭暴力对其造成的精神损失费5000元,法院经过调查,作出支持蒋某的判决。 在本案中,根据婚姻法及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尚某对蒋某实施家庭暴力,是离婚标准“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形之一,同时对于尚某实施的暴力行为,蒋某有权索赔,甚至可以提起诉讼,但是这种诉讼方式由受害人自行选择,因此,在婚姻家庭纠纷中,切匆暴力相向,否则负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3.老人赡养纠纷 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在家庭诸多不和谐之中,不孝敬老人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赡养老人、虐待打骂老人、掠夺老人财物等现象时有发生。老人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民法通则规定,婚姻、家庭、老人、妇女和儿童受法律保护。婚姻法规定,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赡养费的判决。对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诉讼;后果严重的,由国家公诉,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遗弃老年人。 案例分析2004年5月18日,封开县金装镇仁厚村一位70多岁的张老汉到司法所诉称,他的两个儿子及媳妇不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致使他吃粥度日已有一个多月了,双脚都有水肿病,调解人员立即到村里了解情况,并通知张老汉的儿子和媳妇4人到镇司法所进行说服调解,调解人员对他们宣传学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中的有关条文,指出其行为是违法的,讲清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等法律。儿子及媳妇听后承认了错误,达成了赡养老人的协议。 在本案中,老人虽然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是从老人与子女日后便于交往相处的关系和谐角度出发,以这种调解方式解决效果最好。 4.继承权纠纷 继承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法定继承,是法律基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亲属关系而制定的一种继承方式。又称“无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来指定继承人及财产的一种继承方式。其中后者又分公正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和口头遗嘱。根据继承法规定,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由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以录音形式立遗嘱的,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口头遗嘱。但是应该注意,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案例分析2007年5月23日,夏某到村调委会求助,原来,夏某的母亲中年过世,夏某的父亲又娶祝某为妻,2004年4月,夏某的父亲不幸去世,据夏某反映父亲在世之前,当着许多亲戚的面留有口头遗嘱,把总共2.1万元个人财产分成两份,其中1万元分给祝某,另外1.1万元包括一张4000元存折和另一张7000元存折均交给夏某,让夏某用于料理父亲丧事。其余钱款继承没有争议,不料这7000元存折竟然在未到期的情况下,被祝某抢先到银行挂失后领走了,夏某和祝某多次商量未果。 村调委会经向银行调查祝某提前挂失领取7000元属实,这样纠纷的关键在于:夏某的父亲去世之前是否立过口头遗嘱?口头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有口头遗嘱应当按照遗嘱继承办理,如果没有口头遗嘱就应当按照法定继承办理。虽然当时夏某父亲在世时在场的亲戚分散居住,调委会仍然想方设法一一找到他们仔细询问,要求被调查人在调查笔录上签名,并告知作假证的法律后果,总共有5个证人,一次证明夏某所说属实,调委会于是确认该口头遗嘱合法有效,调委会根据调查事实,运用法律和道德相结合的调解方法,最终说服祝某将7000元现金送到村调委会并转交给夏某。 在办案中,由于争执金额较少,而且还涉及继母与儿子的日后相处关系,因此,应当选择双方易于接受的调解方式解决。 邻里关系纠纷 1.房屋相邻纠纷 房屋相邻纠纷的内容涉及采光、通风、环保、隐私、安全等各个方面,有的是旧房改造或是旧房新翻,改建者往往“多吃多占”,附加新的设施,因此而对相邻用户造成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伤害和对相邻用户生活环境的侵犯。如在相邻楼房住户卧室窗户正面新开窗户,就有直接侵犯人家生活隐私安全之嫌。有的是房屋相邻住户改变房屋的用途,打破了相邻房屋间原有的平衡格局而带来的侵权纠纷。这类侵权主要是生活环保方面的污染所致,如光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等。有的是新建房之间因越界建房、建房行政规划不清和城市规划许可证前后相互“撞车”所致。也包括其他行政许可部门因行政许可行为引发的房屋相邻侵权纠纷。相邻侵权的后果表现为:影响房屋相邻权人的通行、日照、通风、视界、环保卫生等生产生活方面的现实需要,甚至包括对房屋相邻权人生活隐私的安全需求等。民法通则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障碍,赔偿损失。 案例分析某村冯甲、冯乙二户属相邻关系。2005年7月,冯乙在原巷道外将巷道截断,建立卫生间,挖化粪池,冯甲认为这样会影响到他家的楼房通风、采光,更影响到本村村民的通行,双方召集相邻的几户人家协商,无法达成协议。村委会及村民小组介入调解均未能解决。2005年8月,当地司法所联合镇规划办一同前往该村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处,对事情进行调解,该巷道原一直是冯乙家使用,现冯甲拆除了旧房建起了楼房,楼房结构、坐向与原来的旧房已不同,如果冯乙截断巷道建卫生间,的确影响到冯甲房屋的采光和通风,相邻几户村民正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调解人员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并征求了该村大多数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后,引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对争议双方进行了法律宣传教育,建议冯甲在另一处补偿20平方米给冯乙,冯乙另选址建卫生间,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在本案中,由于涉及到双方日后相邻相处关系,因此,双方应本着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以双方合意的方式处理双方纠纷,方便以后的工作、生活。 2.地面施面致人损害纠纷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是指施工工人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对他人安全的保护义务,而引起的伤害。民法通则规定,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施工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分析2004年1月,某村村民欧某在离陈某家10米左右的地方动工建房,并请人用挖土机挖了一个长2米、宽1米、深1-2米的大坑用于积水农用,挖坑的地方正好位于村道路边,欧某房屋还没建好,逢连日大雨,大坑积满了雨水。天晴后的一天下午,陈某的牛在路过该坑时掉入坑里淹死。陈家要求欧某赔偿被拒绝后,情绪激动,要求司法所对该事进行调查处理,追究责任。司法所调解人员经过查对建房材料,确认欧某建房是通过城建办规划批准的,但在屋边挖坑并不在规划之内,同时欧某在挖坑后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或警示性标志,未尽应向众人提醒的义务,违反民法通则第125条的规定。调解人员对欧某摆事实、讲道理、说法律、辩责任,讲明不赔偿于情于理不合的道理,做通了欧某赔偿工作,达成了赔偿协议。 根据民事法律中对地面施工者实行的是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只有施工者证明自己无过错才能免责。在本案中,施工者欧某没有设明显标志或采取安全措施,造成损害结果,显然必须负过错责任。 3.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纠纷 很多人从饲养宠物的过程中得到很多乐趣,但是有得到必须要付出,作为一名新型邻里关系中的成员必须知道饲养宠物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和对公开环境的维护是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要求。因此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icc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电缆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电线电缆生产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电线外贸知识培训课件
- 电站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课件
- 高级生化课件
- JAK3-IN-17-生命科学试剂-MCE
- 保定普高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高校艾滋病防治知识课件
- 电火花培训知识课件
- GB/T 9258.2-2025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第2部分:粗磨粒P12~P220
- 2025 年小升初吕梁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2025)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政工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检验检测人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奢侈品礼品包装消费行为与品牌战略分析报告
- (2025年标准)个人转款协议书
- 2025年电力交易员(高级工)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区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规划书
- 冷库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澄海玩具行业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