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 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t h ed o c t o r sd e g r e ei ne c o n o m i c s l a n d s c a p e i d e ao ft r e a t i s eo n t h i n g s d o c t o r a lc a n d i d a t e :x i eh u a m a jo r :d e s i g no f a r t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c h e nh a n q i n g 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w u h a n4 3 0 0 7 0 ,e r c h i n a m a r c h ,2 0 1 0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武汉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日期:兰侈,哆铲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 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经武汉理工大学认可的国家有 关机构或论文数据库使用或收录本学位论文,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服务。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研究生( 签名) :导师( 签名) l 武汉理i i 人学i 冉十:化论文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与民族、区域个性与文化差别越来 越小,园林设计出现概念“沙漠化”、特色“模糊化”、景观“趋同化”的态势, 传统建筑语言日益模糊,历史文化脉络出现断层,具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逐渐 消逝。园林是“物化”的历史,也是“人格化”的载体。回顾历史,明代苏州 园林的造诣己臻颠峰,文化格调高逸,熔文学、哲学、美学、建筑、雕刻、山 水、花木、绘画、书法等多门艺术于一炉,衍生出中国文人“游于艺 、“隐于 市 的生活模式,成为明代文人人格建构和品玩赏鉴的物质载体,也是我们开 展明代文人园林研究的奠基石。 在传统园林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较多地以传统文人园林的艺术 特征和历史背景为研究重点。目前,已有少量文献涉及到长物志中几卷的 评述,然而针对长物志造园思想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长 物志涉及的内容广泛,既包括建筑、园林又包括各种器具、造物;既有整体 的设计规划和要求,又有具体的设计内容和细则,无处不渗透出高雅的设计品 味和深邃的精神追求。长物志的艺术美学思想,是晚明社会江南地区商品经 济萌芽背景下文人品味精致生活和显露温文气质的产物,其中也蕴含了彼时彼 地复杂而幽微的文人心态。该著作中丰富的园林美学思想、环境设计思想和工 艺造物思想,集中体现了晚明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形象展现了当时文人清居生 活的物态环境,是研究晚明园林审美文化的重要史料。 论文以现代设计艺术学的角度深层次剖析文震亨长物志的造物思想, 梳理出一整套带有鲜明个性的艺术美学思想。通过对该著作中各种造物细则和 生活情趣,乃至文人们间礼仪风尚的研究,发现各要素间存在着情与理脉络上 的涵构关系,传达出一种旷达高远的士人情怀。而在当今园林设计中继承与挖 掘传统文学理念,呼唤人们潜在的“人文情怀”逐渐将成为当今设计的主流。 本文从三个层面由浅入深的开展研究工作:第一个层次,史据考证,全面 介绍文震亨所处历史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重点研究文震亨生平、著作 及其造园实践,了解其审美意趣。通过剖析晚明江南文人园林体系的社会背景 和总体特征,特别关注“隐逸”文化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体现。第二个层 武汉理i :人7 :博十学何论文 次,依托原著阐述其造物原则:“巧夺天工,各得所适”、“门庭雅致,屋舍相宜”、 “制具尚用,厚质无文”、“神形兼备,忠实畅达”。第三个层次,总结造园美学 思想长物志的造物观“适”、美学观“雅”和伦理观“意”。 长物志中 所阐释造园思想对当代造园艺术具有很强借鉴性和启示性。 总之,尊重地域文化、深挖美学理论、提炼纹样符号、将设计研究重心延 伸至其背后隐藏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求实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传统文 化,由表及里地深入传统文化内部,对当代生活所需的“文人园林提出新的 思路与展望。 关键词:长物志 园林设计文震亨 武汉理l :人i 尊十学f 论义 a b s t r ac t u n d e r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o f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t h e r e i sat r e n do fc o n v e r g e n c e e n g e n d e r e do nt h ec o n c e p t i o no fg a r d e n i n gd e s i g n ,w i t hc r e a t i v i t ya n dc h a r a c t e r s h a v ed r i e du p t ob es p e c i f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l a n d s c a p e sh a v em e l t e da w a y , 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e t h o d sh a v ef a d e dw i t ht h eg a pw h i c hl i e si nt h ec u l t u r a l i n h e r i t a n c e c h i n e s eg a r d e n sa r er e g a r d e da st h em a t e r i a l i z e dh i s t o r ya n dt h ep l a t f o r m o fa n t h r o p o m o r p h i z a t i o na sw e l l e s p e c i a l l yi nm i n gd y n a s t 5t h ec l a s s i cl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 ni ns u z h o uh a sw i t n e s s e ds u c hr e m a r k a b l ea c h i e v e m e n t ,i n t e g r a t e dw i t h l i t e r a t u r e ,p h i l o s o p h y , e s t h e t i c s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 l i t e r a t ic a n e n j o yt h ec o m f o r t a b l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c o n c e a l e dl i f ei nc h i n e s eg a r d e n s ,s oa st o e s c a p ef r o mt h ec o m p l e x i t ya n dd i s o r d e ri nr e a l i t y i nt h i ss e n s e ,g a r d e n i n ga r t d e s e r v st ob et h ee s s e n t i a lb a s eo fs t u d yo nt h eh u m a n d i g n i t ya n db e a u t ya p p r e c i a t i o n i nm i n g d y n a s t y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u d yo nt r a d i t i o n a ll a n d s c a p e ,d o m e s t i ca n d f o r e i g nr e s e a r c h e r sh a v em o s t l yf o c u s e d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i g a r d e n h o w e v e r , t h ec o n c e p t i o no f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s t i l l n e e d st ob ef u r t h e r e x p l o r e da n d r e f i n e df r o mt r e a t i s eo ns u p e r f l u o u st h i n g st oal a r g e rd e g r e e b e s i d e s t h eo v e r a l lp l a n n i n ga n ds p e c i f i cc o n s t r u c t i n g , t h em a s t e r p i e c ei l l u s t r a t e sf a r - r e a c h i n g c o n c e p t i o n ,g r a c e f u lt a s t ea n dl i t e r a t id i g n i t yw h i c ha r e c o n s i d e r e de s s e n c eo f g a r d e n i n g n od o u b t ,t h ee s t h e t i c se m b e d d e di n t r e a t i s eo i ls u p e r f l u o u st h i n g s r e f l e c t st h el i t e r a t i sc o m p l i c a t e ds t a t em e t i c u l o u s l y , e m p h a s i z i n gt h el i t e r a t i sr e f i n e d l i f e s t y l ea n dg r a c e f u ld i s p o s i t i o nu n d e rt h ep r o s p e r o u se c o n o m yi ns o u t h e r na r e a f r o mt h eb e g i n n i n gt ot h ee n do ft h i sm a s t e r p i e c e ,t h et e m p e r a m e n ta n di n t e r e s to f l i t e r a t ii n l a t em i n gh a v eb e e ne m b o d i e db yas e r i e so fc l a s s i cc o n c e p t i o n so n g r a d e n i n ge s t h e t i c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d e s i g na n dt e c h n i c a la r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s u c h l i t e r a t i sp l a i nl i f e s t y l eh a sa l s ob e e np r e s e n t e dv i v i d l y , a sas y m b o l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i n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b a s e do n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o fm o d e r nd e s i g na n da r t ,t h i sp a p e r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st h ec r e a t i o nc o n c e p t i o nf o c u s i n go nt h eu n i q u ec h a r a c t e r i s i t i c so fg r a d e n i n g i i i r 武汉理i :人学博十学f 节论文 d e s i g n t h r o u g hp r o f o u n ds t u d y o nt h ec r e a t i o n p r i n c i p l e ,l i f e d e t a i l sa n d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m a n n e r si l l u s t r a t e di nt r e a t i s eo ns u p e r f l u o u st h i n g s ,l i t e r a t i sg e n e r o u s f e e l i n g s h a v eb e e nc o n v e y e dp e r f e c t l y i n h e r i t i n g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i sm o o di sc o n s i d e r e dt h et h e m e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 d e s i g n i nv i e wo ft h i s ,t h es t u d i e sh a v eb e e ni m p l e m e n t e da sf o l l o w b yp r o b i n gi n t ot h e e c o n o m i c ,p o l i t i c a l a n dc u l t u r a l b a c k g r o u n do f l a t e m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i sp a p e r p r i m a r i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so nw e nz h e n h e n g sl i f e ,w o r k sa n dg a r d e n i n gp r a c t i c e s “s e c l u s i o nc u l t u r e ”,e m b o d i e di n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g a r d e n ,h a s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w i t ht h e s o c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i t e r a t ig a r d e ni n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i na d d i t i o n ,o nt h eb a s i s o ft r e a t i s eo ns u p e r f l u o u st h i n g s ,t h i sr e s e a r c ha i m st oe x t r a c tt h ec o n c e p t i o no f a p p r o p r i a t e n e s s o r i e n t e dd e s i g n ,e x q u i s i t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p l a i n n e s sa n d d e e pi m p l i c a t i o n e v e n t u a l l y , a p p r o p r i a t e n e s s o fc r e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e l e g a n c eo f a e s t h e t i ci d e aa n dc o n n o t a t i o no fe c o l o g ye t h i c sh a v eb e e ne x t r a c t e df r o mt r e a t i s eo n s u p e r f l u o u st h i n g s a l lt h i si n n o v a t i v ec o n c e p t se x e r tg r e a ti m p a c to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 d e s i g nu n d e n i a b l y i nan u t s h e l l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ei sa s s u m e dt ob et h el i f e l i n e p e n e t r a t i n gt h eo l da n dm o d e md e s i g n ,w i t hr e s p e c tt or e g i o n a ll i t e r a t u r e ,e s t h e t i c t h e o r ya n ds y m b o l i cp a t t e r n s b yi n h e r i t i n g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e o r yo fg a r d e n i n g ,s o m e e n l i g h t e n e ds k i l l s a n de x p e c t a t i o n sa r e p r o p o s e d t os t i m u l a t e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m l i t e r a t ig a r d e n s ,f r o mar e a l i s t i c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p o i n to fv i e w k e y w o r d s :s u p e r f l u o u st h i n g s ,g a r d e n ,d e s i g n ,w e n z h e n h e n g i v 武汉理i :人学博f 伊论文 目录 摘要l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1 章绪论1 1 1 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背景及意义1 1 1 1 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背景1 1 1 2 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意义3 1 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5 1 2 1 研究对象5 1 2 2 概念界定5 1 3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7 1 3 1 国外研究状况7 1 3 2 国内研究状况:8 1 4 研究思路及方法1 1 1 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1 3 1 5 1 研究内容1 3 1 5 2 创新点1 3 第2 章文震亨与文震亨造物1 5 2 1 文震亨所处的时代1 5 2 2 文震亨的生平1 7 2 3 文震亨审美情趣1 8 2 4 文震亨的著作及造园实践2 0 2 5 本章小结2 1 第3 章晚明江南文人园林的发展概况2 2 3 1 江南文人园林体系的相关背景2 2 3 1 1 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2 2 3 1 2 繁荣兴旺的商业经济2 3 3 1 3 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2 4 3 1 4 蓬勃发展的绘画艺术2 5 3 2 江南文人园林体系的总体特征2 6 武汉理i :人了:博卜学何论文 3 2 1 以文人士流为造园主体2 6 3 2 2 以诗情画意为审美追求2 7 3 3 晚明江南文人园林的美学思想2 9 3 3 1 崇尚“宛自天开”之趣2 9 3 3 2 鉴赏“拳石勺水”之境3 0 3 3 3 追求雅致个性之美3 1 3 4 “隐逸”文化与长物志造园思想3 2 3 4 1 空间之“宜”。3 2 3 4 2 造型之“简”3 3 3 4 3 景观之“意”3 3 3 5 本章小结3 4 第4 章“巧夺天工,各得所适”3 5 4 1 居室之适宜。3 5 4 1 1 功能与布局j 。3 5 4 1 2 空间与尺度。3 7 4 1 3 纹样与材质3 9 4 2 水池之重心4 2 4 2 1 理水4 3 4 2 2 造景。4 5 4 2 3 寄情。4 7 4 3 山石之巧作4 8 4 3 1 掇山。4 9 4 3 2 品石5 0 4 3 3 巧作。5 1 4 4 花木之搭植5 2 4 4 1 古雅。5 3 4 4 2 意韵。5 4 4 4 3 配植。5 5 4 5 本章小结5 7 第5 章“虚实相生,格韵兼胜”;5 8 5 1 “因景互借”5 8 武汉理l :人博十。孚:f 节论文 5 i i 随:区5 8 5 1 2 就势6 0 5 1 3 巧借6 1 5 2 “虚实相生”6 2 5 2 1 掩映6 3 5 2 2 映衬一6 5 5 2 3 疏密6 6 5 3 “格韵兼胜”6 7 5 3 1 意动6 7 5 3 2 婉曲6 9 5 3 3 雅格7 0 5 4 “合式配就”。7 1 5 4 i 题景7 2 5 4 2 用典: 7 3 5 4 3 陈设7 4 5 5 本章小结7 6 第6 章“制具尚用,厚质无文”7 7 6 1 “精简而裁,藏锋不露”。7 7 6 1 1 造型简练7 7 6 1 2 结构精当7 9 6 1 3 装饰适度一8 1 6 2 “重简素,忌浮华”8 2 6 2 1 宁古无时8 3 6 2 2 宁朴无巧8 5 6 2 3 宁俭无俗8 6 6 3 “随方制象,各得所宜”8 7 6 3 1 因地制宜8 8 6 3 2 因时制宜8 9 6 3 3 因人各异9 0 6 4 本章小结9 2 第7 章“旷士之怀,幽人之致”9 3 v l l 武汉理l 人学博十。、何论文 7 1 长物志之“物境”9 3 7 1 1 动境9 3 7 i 2 静境。9 4 7 1 3 虚境9 6 7 2 长物志之“隋境”。9 7 7 2 1 五感观照9 7 7 2 2 情感写照9 8 7 2 3 情景交融1 0 0 7 3 长物志之“意境”1 0 1 7 3 1 长物志文人园林居室的“旷士之怀,幽人之致”。1 0 1 7 3 2 明清文人园林空间的意境美1 0 2 7 3 3 大观园的“情”“景”“意”1 0 4 7 4 本章小结1 0 5 第8 章结论与启示:1 0 6 8 1 造物观适”1 0 6 8 1 1 适- 用”1 0 6 8 1 2 适- 宜”1 0 7 8 1 3 适- 度”1 0 9 8 2 美学观“雅”1 1 1 8 2 1 雅陈清供1 1 1 8 2 2 雅藏鉴赏1 1 3 8 2 3 雅集品茗1 1 4 8 3 伦理观- 意”1 1 7 8 3 1 长物志之“游”意一1 1 7 8 3 2 长物志之“赏”意1 1 9 8 3 3 长物志之“合”意一1 2 1 8 4 结语1 2 4 参考文献1 2 6 致谢1 3 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的论文1 3 6 v l l l 汉 甲l :人学f 崞 j z 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1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之间打破民族、地域限制,全球政治、 文化、科技更加深入、快速地传播、交流与融合。全球化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 的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包 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又包含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 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1 。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跨 越深层次的文化体系和传统界线,以西方现代建筑为主体的国外建筑理念及作 品给中国当代园林建筑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在新技术、新审美观念 的激荡下,建筑风格流派的产生更迭以一个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展开,形成了后 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理性主义、高技派和地域主义以及建构等诸多理论、 思潮、流派和风格2 。富有西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和造型语言给中国现代园林建筑 设计注入新鲜的活力,赋予当代园林建筑新的语意诠释,体现了现代社会快节 奏、高效率的时代精神,世界范围内跨越人文界限的“国际式”建筑风格盛行; 另一方面,泛文化领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一反传统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和纵 深性,倡导多元性、破碎性和平面性,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美学追求和 文化信念。在建筑美学上,相对于传统美学的整体协调与和谐统一,后现代美 学强调的是无中心、不完整、偶发性、残缺、怪异和丑陋的不和谐美。在全球 化背景下,我国园林设计师们也开始盲目地追随西方潮流,园林建筑设计概念 呈现“趋同化 状态。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景观逐渐消逝,导致传统建筑 风格的丧失和历史文化脉络的断裂。尤其从我国“中西建筑交融 以来,不同 文化背景孕育出多种多样的园林设计风格,这无疑给我国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 的造园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从春秋战国直至明清时期,相继出现了一批总结我国传统艺术设计成就和 1 易涵建筑形式全球化的探讨【j 】建材世界,2 0 0 9 ,3 0 ( 4 ) :9 4 9 7 2 邓庆,蜘商峰,张涛走 风格流派误区,树t 可持续发展观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的理性思考【j 】2 0 0 8 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高峰论坛论文集,2 0 0 8 :4 6 - 4 9 1 武汉理i :人i :学伊论文 设计理论的著作,有的是论述某个品类的功能、造型、装饰、材料、工艺及其 设计原则,有的是发表作者对艺术设计的看法、见解。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 考工记、园冶、格古要论长物志、髹饰录、天工开物、闲情偶 寄等等3 。其中,明代学者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所阐述的设计思想和审美观 念,对现代园林艺术设计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许多有益的启迪。长物 志4 涵盖衣、食、住、行、用、游、赏各种生活文化,完美再现了晚明文人清 居生活的物态环境,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堪称晚明士大夫 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研究晚明经济、文化、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自然古雅、 “无脂粉气”的审美标准贯穿始终,“古”、“雅”、“韵”成为全书频繁出现的字 眼。诚如长物志沈春泽序文所言:“夫标榜林壑,品题酒茗,收藏位置图史、 杯铛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在 物态环境与人格的对比中,通过品鉴长物来评价人,将士大夫的才情修养和物 境融为一体,物境成为文人格调品位的化身。以论述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艺术, 叠山、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的技艺为主,长物志的内容也涉及到一些园林 美学的范畴,可谓是私家造园专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典园林自两宋发展到 明末清初时期的理论总结。 古代民居建筑与自然山水林木实现完美的契合,形成富于曲折变化、烟波 浩淼、虚实幻境、诗情画意的美丽景园,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一大特色。 正如明代计成园冶5 所述“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 、“屋廊蜿蜒,楼 阁崔巍”、“花间隐榭,水际安亭 ,把中国古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达到“虽 由人作,宛白天开 地步,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独到之处。从先秦至明清,中国 古代园林悠悠数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均有不俗成就。明代园林史上承园林的 成熟期宋、元两代,下启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高潮清代,毫无疑问明 代园林是中国园林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明初至中叶的近二百年中,由于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实行八股文取士制度和大兴文字狱等高压政策,从而使 明开国以后的一百多年中,思想文化领域比较沉寂,造园活动也基本处于停滞 一种状态。中晚期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力量的增长,资本主义 3 高丰我国古代几部重要的设计典籍川美术观察,2 0 0 4 ( 3 ) :9 6 - 9 7 4 ( 明) 文震亨著长物志图说山东l 田报出版社,2 0 0 5 长物志共有“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 置”、“蔬果”、“香茗”十二卷。 5 ( 明) 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8 8 2 武汉理j :人学i 尊十j 学 t 论文 萌芽,f :始孕育并急剧地发展起来。特别是从嘉靖、力历到明代术年,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迅速,思想文化活动活跃起来,都直接影响到明代中后期的造园活动。 复苏的明代园林,起初带着诸多宋代园林的影子,表现出对宋代园林很强的继 承性。尤其是在园林布局及审美意趣中,文人私家园林效仿宋代园林的痕迹非 常明显。明朝中叶以后,文人画作风靡全国并成独霸画坛之势,达到了绘画、 诗文和书法三者的高度融合。文人、画家更为广泛地直接参与造园实践,园林 艺术的创作手法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不再是以全景山水临摹的写实与写意相结 合,而更倾向于以写意为主。园林意境的蕴藉更为深远,园林艺术比以往更密 切地融合诗文、绘画趣味从而赋予园林本身以更浓郁的诗情画意。明末清初私 家园林的主人大多属于中国的文化精英,讲究文品与人品共同构建,他们以隐 逸出世的情怀、清玩赏鉴的志趣构成了文人阶层完整的人格和精神支柱,他们 在“游于艺”中净化人格,在“隐于艺 中涤荡性灵,享受人生。雅藏、雅赏、 雅集突出反映了古代文人品玩赏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积淀成一种蕴含审美情 韵的文化模式。一方面是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而促成文人园林的大发展;另 一方面,商贾由于儒商合一、附庸风雅而效法士流园林,或者本人文化不高而 聘请文人为他们筹划经营,势必在市民园林的基调上着以或多或少的文人化色 彩6 。充满书卷气的文人园林掩盖了市井园林的世俗性质,此类园林的大量营造, 必然会成为一股社会力量而影响及于当时的民间造园艺术。 k 1 1 2 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意义 文化的本质就是传统,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地域性、民 族性的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国际性文化,国际性文化也可以被吸 收、融合为新的地域与民族文化7 。风景园林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应以特定的 自然、人文及社会为现实背景,依托具体环境集中展现地域特色。作为我国悠 久历史文化长卷中的一篇,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 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崇尚天然之趣、追求古朴之美是我国造园艺术 的基本特征。以大自然的山水植物为景观构图的主体,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彰 显园林主人的品味,形成一种审美情趣与自然物境水乳交融的境界,极富山水 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6 谢彩云中国古典文人园林艺术的产生j 发展川2 0 0 8 年( 第十届) 中国科协年会,2 0 0 8 :1 - 6 7 秦岩中国岗林建筑设计传统理法j 继承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博上学位论文,2 0 0 9 3 武汉理i :人学博一 j ! 学位沦文 明代学者文震亨所著长物志堪称是一部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的集大成之 作。由于受当时历史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造园风格仍摆脱 不了当时历史条件产生的各种局限。然而在长期的园林建筑演变进程中,长物 志中所阐释的造园思想内涵对当代造园艺术仍具有借鉴性和启示性。长物志 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五卷,另外七卷书画、 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香茗也与园林有间接的关系。“室庐”卷中, 把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以及门、阶、窗、栏杆、照壁等分为1 7 节论述苎。对于 园林的选址,文震亨认为“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 ,建筑设 计均需要“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9 。“花木” 卷分门别类地列举了园林中常用的4 2 种观赏树木和花卉,详细描写它们的姿态、 色彩、习性以及栽培方法。他提出园林植物配置的若干原则:“庭除槛畔,必以 虬枝古干,异种奇名”,“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 1 0 等等。“水石”卷分别讲述园林中常见的水体和石料共1 8 节,水、石是园林的 骨架,“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n 。“禽鱼”卷仅列举鸟类 六种、鱼类一种,但对每一种的形态、颜色、习性、训练、饲养方法均有详细 描述。如应“当筑广台,或高岗土垅之上,使鹤能“居以茅庵,邻以池沼,饲 以鱼谷 ,若“欲教其舞 ,必须“侯其饥,置食于空野,使童子扮掌,顿足以 诱之。司之既熟,一闻扮掌,即便起舞1 2 。“蔬果卷则重点介绍蔬菜、瓜果 的品种、形态、特点以及种植、保护方法等,如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 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爱,六嘉实,七落叶肥大 1 3 。特别指出造园应突出 大自然生态特征,使得各种植物能够在宛若大自然界的环境中和谐生长。长物 志是研究我国先民造园经验的珍贵历史遗产,为发展当今造园事业提供有益 借鉴,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园林作为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种物质文化形态,是整个 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性“文化趋同 现象日益严重,在 园林建筑领域强调造园思想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避免园林设 计中特色消失、景观趋同的问题,现代中国园林设计必须在遵循传统文化及造 8 同4 9 ( 明) 文震亨著长物志室庐卷江苏科学技术 | j 版社,1 9 8 4 1 0 ( 明) 义震亨著长物志花木卷江苏科学技术j j 版社,1 9 8 4 1 1 ( 明) 文震亨著长物志水石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4 1 2 ( 明) 文震亨著长物志禽鱼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4 ”( 明) 文震亨著长物忠蔬果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4 4 武汉王f ei :人0 i f 哞卜学f 节沦文 园艺术的基本原则f ,注。墓民族地域特色和自然环境特征,创造出人们身心得 以栖息的、具有文化与情感的凼林场所。既要承袭传统中国园林的独特意蕴, 又要努力营造和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相适应的现代中圈园林,最终实 现通过回归历史传统来重建文化连续性的目标,这也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一种 新思路与方法。 1 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 2 1 研究对象 我国造园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孕育出不少造园学 家,他们总结的造园技艺和经验对后世的园林设计产生巨大影响。明代文震亨 的著作长物志长期作为园林设计的典籍,被誉为中国造园专著。本研究以 明代末期的文人园林为研究对象,并结合长物志的造物美学思想,探讨晚 明江南文人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