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期主题:城市风貌特色编者按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人们对“千城一面”的种种不满,意味着要建设风貌特色鲜明的城市已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但 在学术界,有关城市风貌特色的概念、评价标准却有待探讨。在实践中,许多城市从自然地形地貌、资源、技术、文化、风俗 习惯等方面进行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纵观国内外诸多城市风貌特色突出的优秀城市,它们的一些做法与 经验可供我们进行分析、总结与推广,也可为城市风貌特色理论的完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8-0005-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城市风貌特色的维护、弘扬、完善和塑造王建国摘 要 城市风貌特色鲜明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城市所共有的一种品质。城市风貌特色具有历史积淀、形态延续和有序演进三大特点。我国城市风貌特色的维育应善于把握城市发展 和建设机遇,树立城市人工建设和自然要素的和谐观,遵循总体调控、分区突出倾向、局部 彰显特色的原则,努力构建多样统一、和而不同的城市风貌特色。 关键词 城市风貌特色;历史积淀;形态延续;有序演进础理论,因此在城市建设中经常被随意诠释。其实,城市风貌特色总是与人们的建 设发展理念和主导价值观念直接相关的, 同时又与这些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历史维度 相关,所以笔者认为,世界上还是存在相 对公允的特色优劣定性评价标准的。前些 年,笔者参与了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 国排行榜的评选,并为“中国最美城区、 古镇、村落”评选标准的确定提了几点建 议。事实说明,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 这些原则和标准,还是可以大致上评判出 一个地区乃至一座城市的风貌特色的。世界各国的城市林林总总,多姿多彩。 不同的城市风貌特色常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和称赞的对象,如土耳其横跨欧亚疆界,兼容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 特曼帝国历史遗产的伊斯坦布尔(图 1), 德国内卡河畔被称之为“欧洲最美丽的散 步场所”的海德堡(图2),坐拥塞纳河风 光的巴黎,瑞士的山水城市苏黎世(图3), 以及中国“襟江抱湖,虎踞龙盘”的江苏 南京,“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 城”的江苏常熟等。这些城市风貌特色大conservation, improvement, integrity,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feature/wangjianguoabstract the clarity of urban feature is a common quality of most famous cities in the world. by case study, the paper analyses and expounds the three major points of urban feature: long-standing existence, morphological continuity, and orderly evolution. urban feature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shall grip the opportun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stick to the concept of harmonization between human construction and natural elements,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building general control, and build various as well as unified urban features.key words urban feature, long-standing existence, morphological continuity, orderly evolution一般要比城市风貌特色的范围宽泛。近年,由于来自国内外许多领导、专 业人士及公众的诟病和抱怨,我国许多城 市对城市特色或者更明确的说是风貌特色 给与了高度关注,一些城市还开展了相关 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城 市风貌特色通常具有描述性特征,给人一 种比较“虚”的感觉,难以采用指标的方 式加以规划控制,且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基城市风貌特色主要是指一座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历史积淀、自然条件、空间 形态、文化活动和社区生活等共同构成的、 在人的感知层面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 表征。特色鲜明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城 市所共有的一种品质。但城市的特色一般 还涉及经济、产业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52007 年第 08 期 第 23 卷1对城市风貌特色的认识多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就当前而言,城市风貌特色存在“维护、弘扬、完善和塑造” 的问题。刻,对建设与基地生态学条件的匹配和适合程度亦更为重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常 常更多地顺应自然环境条件,而城市风貌 特色往往也与之密切相关。例如,江苏南京城“襟江抱湖,虎踞 龙盘”,东有紫金山,北依长江、玄武湖, 西有莫愁湖,南达雨花台;宁镇丘陵山脉 绵延起伏,环抱市区;以秦淮河为主干的 内河河网纵横交错,加之由紫金山、小九 华山、北极阁、鼓楼高地、五台山、清凉 山构成的城市自然绿楔和多年来人工精心 营建的林荫大道,使南京成为一座形胜极 佳、特色鲜明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图4)。同时,特定地域的文化、政治和宗教 背景也会对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产生重要 影响,如泰国一些城市所体现出来的佛教 建筑和环境风貌、中东和非洲一些城市所 表达出来的伊斯兰城镇风情和特色,以及 像伊斯坦布尔城市所体现出来的东西方文 化交融的风貌形态特色等。即使是在中国, 岭南文化、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背景下的 城市风貌的差异也是清晰可辨的。文化活动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随 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变迁,并与当地 居民的价值观念相适应。在我国城镇中,历史上形成的地域乡土文化具有独特的风 貌,而且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千 姿百态的特点,它们同样是城镇风貌特色 多样性的重要源泉,完全可以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得到发扬和光大。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样,意大利的锡耶纳、法国的圣玛罗等许多欧洲古城及中国的大理、 丽江、阳朔和厦门等,仍然完好地保存着 浓郁的地方特色并因此而成为历史名城。2.2 形态延续“形态延续”主要描述一个城市在物 质空间结构层面上的风貌特色在时间维度 上的外显特点。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间维度上累积渐进的产物。城市虽然一直 面临着新生与衰亡、发展与停滞、保存与 淘汰的双重选择,但它总是能以一个相对 平缓的过程适应外界的变化(有时甚至是 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结构性的、带有 基础设施属性的要素(如道路格局、街巷 肌理等)。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上,城市形态 及空间格局较之建筑而言具有更大的结构 稳定性,可以表达出构成一个城市的风貌 特色所依托的背景。“形态延续”是城市演 进历时性秩序在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上的表 征。但是,如果一个城市出现了超乎寻常 的建设发展速度,或处于一个特定的政治 时空背景中,那么这个城市的风貌特色就有可能遭到肆意的破坏。当代中国城市建 设和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由形态 所构成的物质印痕上切断了当代与历史的 关系,导致城市形态出现不连续的断层及大量的空间碎片,为此,我国一些城市开笔者认为,对城市风貌特色的分析、完善和优化(某些特殊情况下的重新塑造) 具有“历史积淀”“形态延续”和“有序演 进”三大特点。2.1 历史积淀“历史积淀”是指一个城市的风貌特 色部分来自于该城市发展的历史缘起、建 设活动和社会政治事件的持续影响。如城 市当初的建设选址所依托的自然地形地 貌、生物气候条件、城市的文化、宗教和 政治背景,以及历史上对城市建设的目标 定位(都城、中心城市、一般城市等)等。城市地域自然生态学条件(如气候、 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一直对城镇规划 和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有些 自然生态要素仍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 特定地域的雨量、阳光、温度、湿度、风 向等就可以大致被看作是相对不变的因 素。这些因素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布局、 人的生活方式乃至建筑材料的供给均有着 极其密切的关系。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 平的限制,古人对可资利用的自然条件及 所受制约的理解往往比今人更为敏锐和深6规划师 planners 2城市风貌特色的三大特点的自然环境背景融合获得其地位和价值,从而“把适宜于国家首都的尊严和花园城 市的魅力调和在一起”。的柏林波茨坦广场曾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但在柏林墙建起后的对峙阶段 中它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无人区”(no mans land),成为东西二大阵营冷战的 牺牲品。显然,这一阶段柏林发展的断裂 特征十分显著。两德统一后,柏林的发展又呈现出独 特的一面,即城市产生了重建的巨大需求。 特别是德国迁都后进一步掀起了大规模建设的高潮,政府办公楼、大量相关的使馆 和部委办公建筑等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建设 的主要内容。这时,城市该怎么重建?柏 林城市的历史如何在断裂后再次走向延续?未来的柏林城市风貌特色将走向何 方?这些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而其中 的核心问题就是,在一个受到全球化影响 的时代,柏林重建会不会导致原有城市风貌特色的消失和建筑文化的失落,城市在 这样的背景下能否根据自己独特的历史传 统保留自身独特的个性?笔者认为,透过 对柏林重建的讨论,可以加深我们对当今城市发展建设理念与风貌特色关系的认 识。实际上,城市发展模式和风貌特色塑 造问题与城市设计策略的选择有很大联 系。在讨论中,欧洲一些学者认为,柏林 的历史形态理所当然地应保留欧洲现有的 风貌。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批判性重 建”的概念并倡导将其作为城市设计的准则,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必须要避免出现 个体建筑过于突出的情况。由于欧洲的很 多历史城市根据人的体力极限和当时的消 防扑救能力,一般将街道周边的建筑高度控制在8 层楼以下,即20 m22 m。因此, 这些学者们认为新建建筑的高度仍然要限 定在 22 m 以下,屋脊的高度限定在 30 m 以下,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城市的肌理很好地保存下去。 柏林的特殊性使世界上很多规划师、建筑师都在关注它的重建。也有很多人提 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李伯斯金和库哈斯就明确表示反对学者们提出的上述观点。他 们认为,柏林的变化发展对于把最新的实2.3 有序演进“有序演进”来自对城市的发展本质 上是“动态、生长和变化”特性的认识。这 里有个“积极”和“消极”的关系问题。“消 极”的做法常常表现在对确定的风貌特色 构成要素,如山川形势、文物建筑的性质 认定、相应的紫线划定和确定排他性的保 护措施方面。笔者认为,这些工作固然非 常重要,但却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城市 风貌特色是会随时代发展演进的,“历史积 淀”和“形态延续”的特点决定了城市风 貌特色与传统、历史相关的一面,但城市 风貌也有与今天和未来相关的一面,这也 是笔者想借这篇短文多谈一点的问题。team 10 成员、荷兰著名建筑师凡艾 克在谈到建筑的时代性问题时曾说过,古典 的(城市建筑)常常与“永恒和静止”相关,现代的(城市建筑)常常与“改变和移动”相 关,而还有一种自发的(城市建筑)则与人 们的“场所和方言”(即地方性)相关。对一 座城市风貌特色的讨论大体上都是围绕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就如何进行处置和 协调,以及如何塑造而展开的。以柏林为例,由于受到特殊的发展历 史和政治事件的影响,20 世纪的柏林城市特色就曾经历了一个戏剧性的转变。这个 变化就是:柏林从二战前与今天许多欧洲 城市所拥有的类似的、相对完整统一的城 市风貌和空间形态特色,到经历战争重创、冷战对峙的“悲情城市”阶段,再到两德 统一后的首都重建,以致演变成今天的历 史与现代并置共存,文化趋于宽容和多元 的整体空间特色。历史上的柏林城主要沿着斯普雷河向 周边发展。20 世纪初,柏林已成为一个世 界级都市。二战中柏林遭受到了战争的严 重摧残。1961 年8 月13 日,民主德国一夜之间修起的长达43 km 的柏林墙将柏林 活生生地切分为两个对峙的城区。像战前展了一系列“挽救”“保护”乃至“夺回”风貌的行动。有人说,一些欧洲城市直到 现在仍在使用一百年以前的总体规划。欧 洲一些城市在以百年计的时间尺度上的发 展变化可能还不如我国一些城市几年中的 变化大,然而这正是我们深感忧虑和担心 的,我国很多城市在形态结构风貌特色方 面所遭受到的破坏大部分发生在近十多年 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而且远远超过了以 往政治性事件的负面影响。“文革”在对文 化传统的认识上发生历史性倒退,虽然许 多文物建筑在“破四旧”中惨遭罹难,但 城市原有的格局和形态仍然被保持下来 了。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城市形态格局的 重要性,积极挖掘“形态延续”中隐含的 城市历史要素,就还有希望成就或者维持 住一些城市依稀还在、硕果仅存的风貌特 色。有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城市风 貌特色的塑造可以通过规划立法的方式来 贯彻“形态延续”的理念,如美国规划师格里芬为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所做的城市 规划设计,就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中 得以连续贯彻,并保证了最初设想的城市 风貌特色得以实现。虽然格里芬的城市规划设计在平面上非常具有纪念性,但却巧 妙地融合了堪培拉城特定的地形地貌。他 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山峦冈丘和水面, 规划了三条轴线并形成对景,疏密相间的建筑物不以高度和尺度取胜,而是与广阔72007 年第 08 期 第 23 卷究,应注意以下几点异同:(1)类似的终极目标和表征。将城市 环境建设好,并使其日臻完善是人类共有 的认识和政府的基本职责,城市风貌特色 也有一些相对公允的评判价值标准和尺 度。(2)不同的发展阶段。世界各国因各 自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阶段不 同,面临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不同,对城市风貌特色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也就存在差 异。(3)不同的建设理念。政治制度、文 化背景与城市风貌特色有着密切关系。东西方人对生活方式、人文理念和人居环境 有着不尽相同的追求和理想,与之相关的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街区格局也有着明 显差异。(4)不同的环境效果。综上所述,其 城市建设最终导致的环境效果和风貌特色 也是多元、多姿的。验性建筑规划理论应用于传统建筑是绝好的机会,欧洲很多城市都是在局部城区进 行重建,或是在传统码头区或工业区进行 改造,大型的进行城市结构性转变的案例 是非常少的。一般的欧洲城市与中国、美 国的城市都不一样,它们的城市结构经过 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了密实、紧 凑和有效的肌理,且历史保存相对完整。 但柏林由于受到了战争的影响,留下了非 常多的军事禁地,也包括大量荒废的土地, 因此需要在整体上对柏林进行设计。柏林 已是一个城市结构断裂的城市,因此除了 重建早已消失的广场、街道外,形式职能 的重复和杂乱也是应该得到鼓励的。他们 希望走的不是一条单纯继承的旧路,而是 以继承为基础的新的发展之路。参与规划的意大利建筑师罗西认为, 柏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丽城市,这种美使得它尽管被一道墙分隔了近一代人的时间,但仍然没有让人觉得它特别奇怪,世 界上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它一样成功地把这 样一道墙融入到自己的历史文化中。柏林 总是向世人展示出一种特殊的魅力,即一 个被摧毁和重建的过程。因此,城市的发 展变化应该不断有新要素的加入。城市就 是个舞台,每代人都会在舞台上出演,这 种不断的出演恰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有建筑师认为,柏林是以技术、材 料和文化脉络方面的拼贴为特征的。在众多方案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波茨坦广场原 先的八边形广场,以及周边的放射形道路 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波茨坦广场重建的最终方案是在罗杰斯和皮亚诺的方案基础上综合而成的,并 由皮亚诺最后完成。作为波茨坦广场形态 表征的八边形开放空间和通向提姆加藤公 园的步行通道被很好地保留下来,这都是 城市设计考虑的问题。随后众多国外著名 建筑师联袂“出演”,这些外来者们认识到 柏林的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所蕴含的试验 性潜力,因而他们拒绝接受“批判的重建” 所确定的设计条例和约束。其结果是使柏 林呈现出多元而内洽的城市风貌特色,成 为国际间建筑学子了解当代欧洲建筑的 “朝圣之地”(图5)。笔者曾经两度造访波茨坦广场,总体 上看柏林的建设是非常成功的,柏林还是 柏林,但却是断裂后新生的柏林,给人一 种继往开来的感觉。一个历史环境中的新 事物抑或“改变之物”,在原先形成的相对 稳定的社会和空间场所结构(不变之物) 中,可以改变乃至激活老事物,并使其焕 发新的意义。正如安藤忠雄所言:“在历史 文脉中,创造性的设计可使事物再现岁月 流逝所失去的东西,这就是人们集体记忆 中的场所精神。”这也就是笔者想表达的城 市风貌特色可以通过“有序演进”的途径 得到优化和完善的理念。3.2 统一是城市风貌特色的理想表征,而多样统一、和而不同更体现出城市 风貌特色的常态价值可以肯定地讲,今天要把城市风貌特色历史性维度的保护做好有着极大的难 度,要做到“整体全面”恐怕是不现实的。 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我国今天已经成为全 世界最大的建设工地和实验场,就单个城 市而言,最近数年的建设量就可能是过去 几十年建设量的数倍乃至上百倍,如此巨 大的建设量必然会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中 新、老建筑各自所占的比例,使城市“永 恒和静止”相对峙的关系难以为继。我们 应该看到,像罗马、锡耶纳这样的欧洲城 镇,其城镇风貌实际上是在工业化时期前 就已经以一种“博物馆”的方式被“凝冻” 起来了,其后的新建工作大都在新区展开。 今天人们心目中的罗马城市风貌特色主要 是就其古城历史街区而言的,其新建城区 的风貌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而我国与其可 以对应的只有平遥、丽江等城市,或许北 京如当时采用“梁陈方案”也许就会像今3.1 不同国家城市风貌特色的异同比较不同国家对于城市风貌特色的研8规划师 planners 3关于我国城市风貌特色问题的思考 。感。把握好“尺度”“均衡”和“创新性”的关系是巴黎城市建设的突出特点(图6 图8)。周边河道的步行关系。当然这一方面的教训也很多,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难以挽回的 结果。3.3 诉诸视觉的地标性建筑和环境对城市特色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柏林重建经过反复争执讨论而形 成的认识。当时一些建筑师坚持认为,如 果重建所有的法则都要屈从于传统美学, 并用一种尺度来简单对待,那么整个城市 作为整体将没有任何标识性的环境可言, 而单独的建筑工程也具有相当的社会价 值。这一认识深刻影响了柏林重建所采取 的城市设计策略,这也是直接导致柏林今 天成为建筑“朝圣之地”的根本原因。当 然,在此过程中,遴选高水准的建筑师参 与设计是决定性的。否则这将成为一把双 刃剑,导致像我国一些城市那样的“胡乱 标志”的结果。3.6 善于把握城市发展和建设机遇善于把握一些特定的城市发展和建设 机遇,如政治性、文化性和经济发展的重 大决策,使其成为城市风貌特色“维护、 弘扬、完善和塑造”的“催化剂”。这是许 多城市在城市风貌塑造和优化改善方面取 得成效的重要原因。文中论及的因两德统 一而引发的柏林波茨坦广场、政府区及使 馆区建设就是柏林首都重建最明显的“催 化剂”;北京奥运场馆及一系列国家重大工 程项目的建设也加快了城市风貌多元性和 异质性的进程,为北京城市发展的继往开 来增加了新的活力,只是要慎重选址,把 握尺度、形态和格局,切不可在风貌特色 条件比较脆弱的历史街区贸然行事。总之,任何一座城市的风貌特色价值 总是在历史发展中有序演进并逐渐完善的,每一代人都有可能、也有能力去适宜 地干预这一过程,从而做出应有的贡献3.4 风貌特色应遵循总体调控、分区突出倾向、局部彰显特色的原则城市风貌特色常伴随着城市建设所使 用的建筑材料、建造技术、建造方式及审 美文化约定俗成的历史演化,既具有历史 的延续性(公众观念和约定俗成的观念), 又具有与时代所契合的与时俱进特性(发 展和创造)。在这一点上,柏林、巴黎、鹿 特丹的城市建设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蜂产品加工工综合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人工合成晶体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按摩咨询接待服务方案
- 韩束网店营销策划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师考核
- 2025版司法局《刑事自诉案件反诉状》(空白模板)
- 玉米须茶营销方案策划
- 屋顶建筑垃圾转运方案设计
- 宿舍建筑方案设计图纸
- 城乡规划建筑方案设计
- 幼儿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方案
- 食堂食品安全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 《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
- 物业管理服务交接方案:学校篇
- DZ/T 0462.5-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5部分:金、银、铌、钽、锂、锆、锶、稀土、锗(正式版)
- 医务人员培训手卫生规范课件爱国卫生月
- FZ∕T 73066-2020 针织孕产妇文胸
- 华能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投标文件-技
- 芯片封装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