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型养路机械检修规程简介 一 前言 2010年9月 铁道部运输局发布 关于发布DC 32捣固车 WD 320稳定车 SPZ 200双向配碴整形车 QS 650全断面道碴清筛机检修规则的通知 运基设备 2010 640号 文件 对大型养路机械检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基本要求1 DC 32捣固车的修程分为 日常检查保养 定期检查保养 年修 全面检修 总成大修 和整车厂修 2 日常检查保养 定期检查保养 年修 状态监测由运用单位组织实施 全面检修 总成大修 由运用单位或送取得认证资质的单位实施 在检修过程中 施修人员应做好记录 厂修由取得维修许可资质的单位实施 厂修规范另定 3 根据检修工作需要 运用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检修设备及工具 检修中的仪器 仪表 量具等应按规定校验合格 简介 简介 4运用单位应配备专业检修人员和质量检验员 并按本规则制定相应的检修细则 编制检修工艺 同时加强检修管理 严格质量控制 5年修 全面检修 总成大修 竣工后 由兼职验收员按本规则验收 并在检修记录上签章 6检修用配件应是合格品 并符合 大型养路机械配件管理规则 的有关规定 7所有检修的高一级修程内容 应包含低一级修程的内容 简介 二 修理周期1 日常检查保养在机械施工期间每日进行 2 定期检查保养3 2 1电气系统 液压系统 气动系统 测量系统 激光准直系统 车钩缓冲装置 起拨道装置 空调系统和车体结构在机械使用期间 每六个月进行一次 3 2 2制动系统 动力传动系统 走行系统和捣固装置在机械使用期间 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3 年修每年进行一次 4 全面检修 总成大修 在机械使用期间 每六年进行一次 5 柴油机 液力机械变速箱的检修按制造商 维修保养手册 规定的周期进行 简介 三 关键系统年修 一 制动系统1 分解检修 校验分配阀 中继阀 自动制动阀 单独制动阀及紧急放风阀 修竣的各制动阀 应经试验台试验合格后方可装车使用 2 制动缸2 1卸下制动缸前盖 取出活塞组件 检查缓解弹簧 不良者更换 2 2清扫制动缸内壁及活塞皮碗上的旧油和锈垢 皮碗磨损 变质 裂损或涨力不足时应更换 安装位置有偏斜时应调整 皮碗不能用汽油擦洗 2 3活塞杆弯曲应调直 裂纹应焊修 2 4制动缸前盖无裂纹 吊架螺栓应坚固 2 5组装时 制动缸内壁及活塞皮碗应涂以适量制动缸润滑脂 2 6各类风缸有裂纹时应焊修 应按规定开坡口 保证焊透 或更换 焊修后应施行1MPa的水压试验 保持5min无漏泄 变形 简介 三 关键系统年修3 对各压力表进行校验 精度达不到要求时更换 4 折角塞门 截断塞门4 1折角塞门的塞门体 手把及弹簧托盖无裂纹 破损 4 2洗涤截断塞门芯及套 有磨伤应加修或更换 4 3塞门组装时 应在芯子及套上涂以适量的制动缸润滑脂 弹簧托盖丝扣部涂以密封胶 4 4折角塞门关闭时通风试验 检查无漏泄 5 制动软管5 1外观检查制动软管无变质 腐朽 胶层脱落及破裂 否则更换 超过使用周期的橡胶软管应更换 5 2对制动软管进行水压试验 1 制动软管应在水槽内以600kPa的风压试验 保持5min不应泄漏 如发生气泡但在10min内消失者可继续使用 2 风压试验完成后再以1MPa的水压进行强度试验 保持2min应无破裂或外径局部凸起 外径膨胀超过现形尺寸8mm者不应使用 简介 5 3连结器应无变形 裂纹 接合部应平整 接头的丝扣应无磨损 连结器挡销弯曲者应修理 磨耗超过原形三分之一时应更换 6 检查制动系统各管路泄漏情况 接头 卡套等有泄漏故障应检修 敲打柴油机至空气干燥器间的管路 以清除锈层 锈蚀严重时应更换 7 制动管路管卡及吊架松动时应紧固 8 空气干燥器工作不良时应进行分解检修 并更换空气干燥剂 9 各制动阀的安装座应无裂损 胶垫无腐烂 老化 安装螺栓丝扣不良时 重新套扣或更换 中间体或安装座吊架无松动 10 重新组装的制动系统 各部件安装牢固 各接头无泄漏 11 检修后进行系统调试 并按下列要求进行制动机性能试验 简介 二 动力传动系统1 传动轴1 1拆下传动轴 清洗总成 1 2探伤检查传动轴总成 有裂纹时更换 1 3检查传动轴回转异常时 对传动轴进行动平衡试验 动平衡试验不符合要求时 按要求分解检修 1 4十字轴润滑油道畅通 1 5防尘罩完好 变形 腐蚀时更换 安装防尘罩时 两只卡箍收口应互为180 1 6重新组装传动轴时 在花键轴 套间注入适量的润滑脂 1 7安装传动轴时 花键套一端位于高位 拆下的连接螺栓 螺母应更换 应选用10 9级高强度螺栓 螺栓紧固扭矩符合下述规定要求 简介 螺栓规格M10M12M14M16紧固扭矩 N m 621101702701 8传动轴万向节叉凸缘与其它配合凸缘结合面间隙符合限度要求 1 9传动轴检修过程中禁止锤击轴身 1 10传动轴防护装置出现裂纹时焊补修复 简介 三 走行系统1转向架1 1中心销 旁承 扭矩支座 基础制动装置和减振器等状态不良时 应分解检修或更换 1 2架车前 在整备重量条件下测量并记录转向架上每个旁承的实际压缩高度 作为检修旁承装置时的参考数据 提速转向架架车前 还应测量二系圆减振弹簧的实际压缩量 1 3全面清洗转向架 1 4探伤检查中心销 基础制动装置中的制动梁 扭矩支座中的拉杆及其各处的销轴 有裂纹时更换 1 5转向架构架有裂纹 缺损 焊缝开焊时 应焊补修复 构架各梁弯曲 凹坑 局部变形超过5mm时 调平处理 构架上连接基础制动装置的吊板吊座孔 固定杠杆吊座孔 闸瓦托吊架吊座孔的衬套内径磨耗量超过限度规定时 应更换 简介 1 6液压减振器 1 无泄漏 异常噪声和卡死 两端的橡胶减振垫无老化和破损 否则分解检修或更换 2 在液压减振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 根据所记录的示功图 分析其技术状态 性能状态不良的 参照有关规定分解检修 3 两端各销套配合间隙不超过0 6mm 间隙超过限度或拉伤严重时应更换 连接销与构架上液压减振器耳座孔的径向间隙不超过1mm 超过时更换销轴或焊修销孔 1 7中心销各关节部位转动良好 无卡滞 中心销防尘套破损时更换 1 8旁承装置橡胶减振元件老化 龟裂 严重变形及脱胶时应更换 新换的旁承橡胶减振元件按以下要求选配 1 检查外观 橡胶块无裂纹 缺损 2 旁承橡胶减振元件在预加载荷为18 6kN时的垂向静刚度为11 3 3kN cm 3 旁承的自由高度为119mm 122mm 同一转向架上 旁承的自由高度差不超过2mm 4 旁承滑板无裂纹 其局部磨耗 拉伤时可修整 旁承滑板的磨耗量超过2 5mm时应更换 简介 1 6液压减振器 1 无泄漏 异常噪声和卡死 两端的橡胶减振垫无老化和破损 否则分解检修或更换 2 在液压减振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 根据所记录的示功图 分析其技术状态 性能状态不良的 参照有关规定分解检修 3 两端各销套配合间隙不超过0 6mm 间隙超过限度或拉伤严重时应更换 连接销与构架上液压减振器耳座孔的径向间隙不超过1mm 超过时更换销轴或焊修销孔 1 7中心销各关节部位转动良好 无卡滞 中心销防尘套破损时更换 1 8旁承装置橡胶减振元件老化 龟裂 严重变形及脱胶时应更换 新换的旁承橡胶减振元件按以下要求选配 1 检查外观 橡胶块无裂纹 缺损 2 旁承橡胶减振元件在预加载荷为18 6kN时的垂向静刚度为11 3 3kN cm 3 旁承的自由高度为119mm 122mm 同一转向架上 旁承的自由高度差不超过2mm 4 旁承滑板无裂纹 其局部磨耗 拉伤时可修整 旁承滑板的磨耗量超过2 5mm时应更换 简介 1 9旁承在整备重量下的压缩量应调整到12 5 1 5mm 旁承滑板与车架旁承磨耗板之间不许有油污 1 10旁承滑板出现裂纹或磨耗量超过限度要求时应更换 重新安装旁承滑板时 每次转90 位置 1 11基础制动装置 1 各制动杠杆 拉杆 弹簧 销轴 开口销等无损伤 各销孔衬套 销轴的磨耗超过限度要求时应加修或更换 2 闸瓦 闸瓦托裂纹时更换 闸瓦磨耗后剩余厚度及同一制动梁上的闸瓦厚度差符合规定要求 偏磨严重的闸瓦应更换 并查找原因 重新调整 3 组装后 各杠杆应作用良好 动作灵活 无卡滞 并调整闸瓦与车轮之间的间隙在规定范围内 1 12手制动机作用良好 否则分解检修 1 13防护装置 排障器等应安装牢固 无损伤 调整排障器距轨面高度符合规定要求 排障器挡板宽度方向应与轨面垂直 2019 12 20 15 可编辑 简介 1 14提速转向架二系圆减振圆弹簧有裂纹 损伤 弹性衰弱时更换 2轮对 轴箱装置2 1清除轮对各部表面油漆及锈垢 车轴外露部位表面应露出基本金属面 带有滚动轴承的轮对禁止煮洗 冲洗除锈时在轴承上加装防护罩 2 2检查轮对各部外观 测量尺寸 建立轮对卡片 确定施修范围 2 3轮对探伤检查 1 车轴外露部位施行表面探伤检查 车轴旋削或磨削加修后 应对加修部位进行复探 对带辐板孔车轮的内侧辐板孔部位施行探伤检查 2 轮对施行全轴穿透超声波探伤检查和轮座镶入部位施行超声波探伤检查 探伤仪应进行标定 3 车轴探伤后 应按规定填写记录 并且签字备查 简介 2 4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送专业厂修理 1 轴身有打痕 碰伤 磨伤及电焊打火深度超过规定限度 2 轴颈距轴端20mm以上部位或防尘板座有电焊打火 3 轴颈因燃轴而弯曲及辗长 4 经探伤检查确认 轴身及轮座上有横裂纹或纵裂纹超过规定限度 车轴上的纵裂纹延伸入轮座镶入部 轮毂孔与轮座表面接触不良 轴向长度有一处或两处之和超过80mm 车轴内部有缺陷 超过铁标规定限度 经超声波探伤检查发现透声不良或难以判断 5 轴端螺栓孔损伤严重 不起紧固作用 6 车轮轮辋厚度小于规定限度 7 车轮踏面及轮缘出现裂纹 缺陷 剥离等缺陷 经旋修无法消除 8 车轮幅板 轮毂 轮辋裂纹无法消除或在原有铲槽处及其两端再发生裂纹 9 轮对内侧距离及内距三处差超过规定限度 10 出现其它需要退轮检修的故障 简介 2 5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加工修理 1 车轮踏面剥离 擦伤 局部凹下 裂纹 缺陷 辗宽 踏面圆周磨耗超过规定限度 以及踏面上粘有熔化金属 2 车轮轮缘厚度磨耗超过规定限度或轮缘发生垂直磨耗 缺损 裂纹 3 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及同一车轮的直径差超过规定限度 或同一车轮踏面与轴颈面距离在同一直径线上测量的两点相差超过规定限度 4 同一转向架的车轮直径差及同车各车轮直径差超过规定限度 5 轴身有裂纹 表面有打痕 碰伤 磨伤及电焊打火等缺陷 6 轴端螺栓孔有可修复的局部损伤 7 车轴中心孔有影响加工定位的损伤 8 出现其它需要加工修理的缺陷 简介 2 6车轮踏面及轮缘加修 1 车轮按磨耗型 LM型 踏面进行旋修 新组装或重新组装的轮对 其车轮踏面及轮缘应符合原形 2 全面旋修轮对后 轮缘厚度与高度应恢复原形 其轮缘厚度为32mm 轮缘高度为27mm 3 检修轮对的车轮踏面磨耗深度及轮缘厚度应符合禁用限度规定 车轮踏面及轮缘旋修时 其轮缘厚度应可恢复到禁限度以内 轮缘高度应恢复到27 1mm 4 车轮踏面及轮缘全面旋修时 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不应超过1mm 同一车轮相互垂直的直径差不应超过0 5mm 同一车轮踏面与轴颈端面的距离差不应超过0 3mm 5 车轮踏面有裂纹 缺损 剥离 擦伤 局部凹下等缺陷超过规定限度及轮缘有裂纹 缺损等缺陷时 应将缺陷全部消除 6 车轮踏面及轮缘加修后 其加工部位的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25 m 简介 2 7车轮轮辋外侧及幅板上有沿圆周方向的重皮时应铲除 铲槽的数量 深度及长度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 车轮的同一半径断面上铲槽数量不应多于3条 整个车轮上铲槽的总长度不应超过300mm 2 轮辋外侧面上沿圆周方向的铲槽深度不应超过5mm 3 幅板上沿圆周方向的铲槽深度不应超过3mm 4 铲槽两端应平滑过渡 2 8车轮轮辋内侧面上不应铲槽 其它部位不应有径向铲槽 2 9车轮轮毂外径面有重皮时可打磨 打磨深度不应超过3mm 打磨后保证轮毂壁厚及壁厚差符合规定 2 10车轴轴身非配合部位的打痕 碰伤 磨伤及电焊打火深度在2 0mm以下时 经打磨光滑 消除棱角后可继续使用 深度超过2 0mm以上报废 进口捣固车车轴有以上缺陷时更换 简介 2 11轮对施修前 车轴中心孔应进行检查 加修 1 车轴中心孔应逐个检查 中心孔有损伤时 可消除局部高于原基准面的多余金属 但修复后缺陷面积不应大于原中心孔圆锥面积的八分之一 2 车轴中心孔可堵焊 经重新堵焊加工的车轴中心孔 其各部尺寸应符合图纸规定 3 加修车轴中心孔的轮对 应测量车轮踏面与轴颈面相对中心孔的同轴度误差 6 9 2 12车轴轴端螺栓孔的检查 加修 1 检查轴端螺栓孔 螺纹有损伤或滑扣时 累计不应超过3扣 不应连续 螺纹磨损时用止规测试 在距端面5扣以内应止住 并且止规无明显晃动 手试 2 轴端螺栓孔不能使用时 可将原螺栓孔堵焊 并移位60 加工 堵焊螺栓孔前 应清除螺栓孔内的铁屑及杂物 将螺杆前端车制成120 角后旋入到螺栓孔中 后端距车轴端面为2mm 4mm 然后再焊堵 并做修平处理 轴端螺栓孔只可移位加工一次 简介 2 13打开轴箱前盖 检查轴端紧固螺栓头部的防松锁片应状态良好 否则应退卸轴承内圈检查 2 14轴箱转动中有异响 卡滞或温度超过限度要求 或有其它不正常现象时 应卸下轴箱组件或轴承进行检查并处理 2 15外观检查卸下的轴承零件有轻微的碰伤 划伤 锈蚀等缺陷时 可用油石或00号砂布蘸油打磨 经处理的轴承零件工作表面及配合面应光洁 在不影响轴承零件的轮廓尺寸时可使用 2 16轴承内 外圈及滚子损坏或保持架出现裂纹 严重磨耗 锈蚀和扭曲变形时 应更换轴承 锈蚀严重 转动不正常转动的轴承应更换 2 17轴箱体有破损 裂纹 磨伤及磨耗过限时 应焊修或更换 焊修后焊缝应经打磨处理 轴箱盖应无影响密封的气孔 夹渣 缺肉等缺陷 有破损 裂纹 翘曲变形及磨耗过限时更换 有毛刺应消除 简介 2 18更换密封毡条和防松锁片 2 19清洗轴箱 重新添注润滑脂 每个轴箱总填充量为600g 800g 油脂应均匀分布 轴箱盖螺栓应紧固良好 开口销换新 2 20重新组装后的轴箱 左右摆动应灵活 轴箱的轴向窜动量符合规定 3车轴齿轮箱3 1清洗齿轮箱外部各部件 放出车轴齿轮箱内润滑油 检查油液中有无较大金属颗粒 清洗齿轮箱内部及放油螺塞 通气器组件 利用内窥镜等工具检查车轴齿轮箱内部零 部件的完好状况 更换密封不良的放油螺塞密封垫 3 2拆检 清洗或更换进油口 通气器的滤清元件 3 3齿轮箱箱体各接合部位渗 漏油时 更换相应部位的密封件 简介 3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对车轴齿轮箱做进一步检查 必要时解体箱体 1 检测润滑油 检查分析零 部件有异常磨损现象 2 箱体有裂纹或较严重漏油 3 车轴齿轮箱运转不正常 有异响或箱体温度超过规定 4 挂 脱挡机构动作不灵活 卡滞 5 润滑系统工作不正常 3 5检查齿轮箱各部连接螺栓 螺母应紧固良好 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3 6扭矩拉杆 1 探伤检查扭矩拉杆 紧固螺栓和销轴 有裂纹更换 扭矩拉杆直径磨耗超过5 时应更换 2 扭矩拉杆上橡胶减振元件出现老化 龟裂 严重变形时更换 使用满三年的橡胶减振元件应更换 并对新换的橡胶减振元件作外观检查 无老化 龟裂和变形 简介 3 关节轴承与销轴的径向间隙限度为0 6mm 关节轴承球面间隙不超过0 2mm 孔用弹性挡圈应弹性良好 折损 变形 锈蚀时更换 4 组装时 紧固螺栓和销轴上的螺母 开口销等应完好 车轴齿轮箱扭矩拉杆螺栓的紧固扭矩符合要求 3 7车轴齿轮箱安装支脚 支架出现裂纹时焊补修复 各支脚橡胶减振垫出现明显的变形 龟裂 老化时更换 3 8检修后的车轴齿轮箱应进行高速运行试验运转平稳 无异响 箱体温度正常 3 9三轴车轴齿轮箱液压马达离合器的脱 挂动作应灵活可靠 作用良好 简介 四 车钩缓冲装置1对车钩缓冲装置进行局部解体检查 测量有规定尺寸限度的部位 加修处理部件应由专业人员或专业厂家完成 2探伤检查钩舌内侧面弯角部和上 下弯角处 钩尾框后端上 下内弯角处 钩体钩耳及内侧弧面 钩颈 指距钩肩50mm范围 钩舌销 钩尾销 钩尾销安全螺栓等 裂纹超过限度要求时应更换 3钩舌启闭灵活 车钩三态及防跳性能良好 4性能参数检测4 1车钩在闭锁状态时 钩锁尾部与钩体间隙不超过4mm 钩舌尾部与钩锁间横向间隙不超过6 5mm 否则加修 在闭锁位置时 向上托起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间管理课件-哈佛
- 少先队大队委培训
- 二零二五年电商代运营品牌形象授权使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变电工程高空作业安全防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材料代购及绿色环保验收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抵押贷款合同规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新型电商代运营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产业贷款融资居间合同
- 2025版智能建筑系统设计咨询中介服务合同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oh卡牌理论-课件
- 皮肌炎与多肌炎的诊疗及进展课件
- 合同工期管理台账
- 食品安全自身检查记录表
- 临床常见危急值及处理培训课件
-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可编辑版
- DB51∕T 2616-2019 机关会议服务规范
- 哲学导论(完整版)
- 气瓶检验站乙炔瓶检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