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版权保护研究.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版权保护研究.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版权保护研究.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版权保护研究.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版权保护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版权保护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j 7 觯南开火学关f 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嘤求提交学位论文的e p 届u 本和电子版 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 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 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5 年 最长5 年 可少于5 年 秘密 1 0 年 最长1 0 年 可少于1 0 年 机密 2 0 年 最长2 0 年 可少于2 0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入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足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沦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 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 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 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日 内容摘要 版权保护是现代知以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之前的学者已经开始有意识 地编著或校雠书籍 并f l l l 道在他们的作品上署名 按照现代版权法的理论 这 些现象应该受到版权保护 然而 直到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 版权保护现象 才在我国出现 本文是对宋代版权保护情形的研究 据文献资料表明 宋代印刷术的发展促 进了这个时期版权保护现象的出现 同时 它也导致各种形式的 盗舨 产生 盗 版 严重侵害了当时由官府 书坊主和作者构成的版权人集团的利益 伴随着书 籍的商业化发行 由于一些民间出版物含有危害官府统治利益的内容 官府开始 采取措施禁止它们的生产流通 与此同时 追逐商业利润的书坊主 与维护自己 声誉兼或顾及经济因素的作者一起 开始申请官府保护自己的出版物或作品不受 版权侵犯 以上三方的合力 促进了这个时期版权保护现象的出现 由于宋代出版业的复杂情形 这个时期的版权保护也呈现相对复杂的局面 然而 这些版权保护现象的出现 与当时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密不可分 宋代的版权保护是以特例的形式存在的 对整个出版业而言并不具有 普遍性 但是这不否定它具有现代版权法的因素 关键词 宋代 版权保护 印刷术 官刻 民问出版 2 a b s t r a c t c o p y r i g h tp r o t e c t i o ni s a ni m p o n a n tp a r to fm o d e mp r o p e r t yl a w a l t h o u g h p h e n o m e n ar e s e m b l i n gp r e s e n t d a yc o p y r i g h tl a w s u c ha sa n c i e n tb o o k sp u b l i s h e di n d i f f e r e n te d i t i o n sa n dr e m u n e r a t i o nf o ra u t h o r sa r ef o u n db e f o r et h em i d d l eo ft h e t a n gd y n a s t y 6 18 9 0 7 c o p y f i g h tp r o t e c t i o nd i dn o tc o m ei n t ob e i n gi nc h i n au n t i l t h ei n v e n t i o no f b l o c kp r i n t i n g t h i st h e s i si sa ne x a m i n a t i o no ft h ec o n d i t i o n so fc o p y r i g h tp r o t e c t i o ni ns o n g c h i n a a f t e r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a b o u tt h i ss u b j e c t ih a v ef o u n dt h a t t h em a t u r i t yo fp r i n t i n gd u r i n gt h e s o n gd y n a s t y 9 6 0 一1 2 7 9 s t i m u l a t e dt h e e m e r g e n c eo fc o p y r i g h tp r o t e c t i o n h o w e v e r i ta l s ol e dt ot h er i s eo fp i r a c y w h i c h s e r i o u s l yt h r e a t e n e dt h ep r o f i t sm a d eb y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b o o k s h o p sa n da u t h o r s w h e nt h ec o m m e r c i a lp r o d u c t i o no fb o o k sb e g a n t h es o n gg o v e r n m e n ta l s os t a r t e d t ot a k em e a s u r e st of o r b i dn o n g o v e r n m e n t a lp u b l i c a t i o n si n v o l v i n gh e r e t i c a lo r s e d i t i o u sm a t e r i a l st h a tm i g h tb ed a n g e r o u st ot h er u l e r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s o m e o w n e r so ft h es h u f a n g 书坊 b o o k s h o p sw h i c hp r i n t e da n ds o l db o o k si ni m p e r i a l c h i n a w h op u r s u e dc o m m e r c i a lp r o f i ta n ds o m ea u t h o r sw h os o u g h tp e r s o n a lf a m e j o i n e dt o g e t h e rt ok e e pt h e i rw o r k sf r o mb e i n gp i r a t e da n dt h u se n c o u r a g ec o p 舛勘 p r o t e c t i o nd u r i n gt h i sp e r i o d o w i n gt ot h ed i f f e r e n tw a y sb o o k sw e r ep u b l i s h e d c o p y r i g h tp r o t e c t i o ni nt h e s o n gd y n a s t yp r e s e n t sac o m p l i c a t e dp i c t u r e h o w e v e r i th a sas o l i db a c k g r o u n di n t h ee c o n o m i c s p o l i t i c sa n dc u l t u r eo ft h ee r a c o p y r i g h t l p r o t e c t i o ni nt h e s o n g 3 d y n a s t yw a sn o ts y s t e m a t i cj u s ta sw a st h ec a s ei n l a t e rp e r i o d s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i t r e s e m b l e dm o d e m c o p y r i g h tl a wi nm a n yw a y s k e y w o r d s 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c o p y r i g h tp r o t e c t i o n p r i n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g o v e r n m e n t a lp u b l i s h i n gi n d u s t r y n o n g o v e r n m e n t a lp u b l i s h i n gi n d u s t r y 4 n 杖扎保护啊觉 帝下 北宋 太祖 赵匡胤 太宗 赵炅 真宗 趟嚏 仁宗 赵祯 英宗 赵曙 神宗 赵顼 哲宗 赵煦 徽宗 赵佶 钦宗 赵桓 南宋 高宗 赵构 孝宗 赵沓 光宗 赵悖 宁宗 赵扩 理宗 赵昀 度宗 赵裢 恭帝 赵显 端宗 赵星 帝爵 赵爵 宋代帝王纪元表 纪元 9 6 0 一l1 2 7 9 6 0 一9 7 6 9 7 b 一9 9 7 9 9 8 10 2 2 1 0 2 3 1 0 6 3 1 0 6 4 一1 0 6 7 1 0 6 8 1 0 8 5 1 0 8 6 1 1 0 0 1 1 0 l l1 2 5 1 1 2 每一11 2 7 11 2 7 一1 2 7 9 1 1 2 7 一1 1 6 2 1 1 6 3 1 1 8 9 1 1 9 口一1 1 9 4 1 1 9 5 1 2 2 4 1 2 2 5 1 2 6 4 1 2 6 5 一1 2 7 4 1 2 7 5 一1 2 7 6 1 2 7 6 一1 2 7 8 1 2 7 8 1 2 7 9 牛代救社保护研宪 月u 吾 公元1 7 1 0 年 英图的 安娜法 生效 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诞生 它在 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确认了作者的出版权利 该法同时第一次把受保护主体 从出版商扩大到了包括作者 h 版商在内的一切版权所有人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 版权法体系 仍然还是建立在 安娜法 所确立原则的基石上 今天的版权法 就是授予作者 或发明者 对他们的作品享有一段时问的专有权利 这部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版权法 是伴随着印刷技术的传入和发展而出现的 这已是学界共识 根据韩国学者罗庚唆 r ak y u n g j u n 的考证 我国早在公元 7 0 0 年左右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我国历史上的版权保护活动 虽然从唐宋时 期开始就有着断断续续地发展 但是直到1 9 1 0 年 大清著作权律 颁布 真正 严格意义上的版权法例 却从来没有超出过地方性或者说区域性法律的范畴 换 句话说 印刷术发明之后过了大约t 2 1 0 年 我国才产生第一部全国范围内的版 权法 正如谢尔登 拉艾睁 s h e l d o nn l i g h t 所言 版权法就是一个惹人厌的真 实的历史的古董 任何一部法律的诞生 都是人们一系列努力的结果 在欧洲 以英国为例 从威廉 卡克斯顿 w i l l i 跏c a x t o n 1 4 2 2 2 1 4 9 1 印刷自己的第 一本书d i c t e sa n d s a y e n g i so f t h ep h i l o s o p h e r s 到 安娜法 的颁布 时间是2 3 3 年 版权法的诞生离欧洲印刷事业的出现 时间更是过去了2 5 5 年 然而 我们 会发现 我国版权保护现象出现的过程更加漫长和令人等得迫不及待 当宋代程 舍人宅在绍熙年间 1 1 9 0 1 1 9 4 刻印王俘的 东都事略 其牌记出现要求保 护出版者权利的时候 我国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了大约4 9 4 年 南宋理宗嘉熙二 全称是 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的法 o a r l e n eb i e l e f i e l da n dl a w r e n c ec h e e s e m a n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c o p y r i g h tl 州g u i d e b o o k f o r 踊8 上出m 7 m r e s e a r c h a n d t e a c h i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s n c w y o r ka n d l o n d o n n e n l s c h u m a n p u b l i s h e r s i n e 1 9 9 7 p 4 o 由于东西方象形和字母文字的区别 欧洲把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才作为印刷术的真正发明 只把雕版印 刷看做印刷技术的一个预备阶段 但是在东亚 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就表明印刷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却被 认为是对印刷技术一项不太重要的补充 详文参考t h o m a s f r a n c i s c a r t e r t h e i n v e n t i o n o f p r i n t i n g i n c h i n a a n d l t ss p r e a dw e s t w a r d n e wy o r k t h er o n a l dp r e s sc o m p a n y 1 9 2 5 p 3 1 or a k y u n 西u p e a r l y p r i n t c u l t u r e i n k o r e a 由r i c h a r d d m c b r i d e 翻译 k o r e a n c u l t u r e 1 9 9 9 2 p 1 3 2 1 os h e l d o n n g h t p a r o d y b u r l e s q u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r a t i o n a l e f o r c o p y r l g h f c o n n e c t i c u t l a w r e n e w 1 9 7 9 1 i 4 6 1 5 o 英国的第一个印刷者是w i l l i a mc a x t o n 他于1 4 7 6 年在维斯敏斯特 w e s t m i n s t e r 建立自己的印刷厂 详文参考v i c t o r b o n h a m c a r t e r a u t h o r s 咖p r o f e s s i o n l o n d o n t h e s o c i e t yo f a u m o t 1 9 7 8 1 i 或者参考 a r l e n eb i e l e f i e l da n dl a w r e n c ec h e e s e m a n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c o p y r i g h tl a w p4 6 年 1 2 3 8 当祝穆的 方舆胜览 所附的 求白 要求保护作者权利的时候 距 离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大约5 3 8 年的时间已经过去 我国第一部版权法 大清著 作权律 直 翻1 2 0 世纪初期才诞生 时间离印刷术的发明更是过去了1 2 0 0 多年 而且这部版权法的产生 是受外部影 向而小足自行发展的结果 从印刷技术的出 现时间来看 我国远远早于欧洲 但是我国第一部版权法的出现 却晚了欧洲约 2 0 0 年 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那么我国古代版权保护的真正情形是什么 这必然涉及钊我国古代版权的 起源问题 而关于这个问题 学术界 直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 我国版权保 护制度起源于宋代 另一种观点认为 我国古代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 o 较早的研究和主张我国宋代出现版权保护的学者 有朱明远 郑成思 潘铭 粲 加拿大 叶坦等人 而否定我国古代存在版权保护的学者 以美国哈佛 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安守廉 w i l l i 锄a f f o r d 教授为代表 他认为 中国古代从 未有过版权保护 那些所谓的版权保护记录 仅仅是帝国政府控制观念传播的努 力 在古代版权保护相关领域的研究中 比如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图书市场的 形成 以及封建政府针对出版行业的政策等方面 虽然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但是针对我国古代版权保护现象的研究 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在仔细研读 了 宋会要辑稿 续资治通鉴长编 庆元条法事类 和 书林清话 等相关 资料 以及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后 我们认为 最迟在我国宋代 就已经出 现了具有现代版权法因素的版权保护现象 本文着重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是宋代之前与版权保护现象有关的几个问题 其次是宋代出现版权保护现象的原 因 再次是宋代三大出版系统的情形及其版权保护状况 最后是宋代出现的版权 保护与现代版权法的异同 以及对这个时期的版权保护历史地位的评价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版权保护肇始于宋代 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 宋代出现的 版权保护现象 与当时高度发展的社会政治 经济和法律有密切关系 宋朝政府 在文化上提倡 以文化天下 重视文化教育和鼓励书籍出版 经济方面 商品经 周林 中国版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知识产权 1 9 9 9 年第6 期 第2 3 2 6 页 朱明远 略论版权观念在中国的形成 载中国版权研究会编 版权研究文选 商务印书馆 1 9 9 5 年 第 1 2 3 页 郑成思 知识产权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9 9 0 年 潘铭集 中国印刷版权的起源 汉学 研究 1 9 8 9 年6 月 第2 1 5 2 2 2 页 叶坦 宋代的印刷事业和版权保护 中国研究 日本 1 9 9 6 年5 月 文章可见t 2 0 0 4 1 0 1 8 j h n p s w w ws o n g d a i c o r r d s h o w l l e w 5 a s p n e w s l l i1 0 7 济较为发达 宋代的法律建设也相当完备 踣年可以说是我l 目封建社会中取得法 律成就最高的王朝 这些都是宋代产生以保护私有权为特征的版权保护现象的 社会基础 此外 宋代社会高度发展了从唐 矗代持续发展而来的雕舨印刷技术 到 i l 宋中期更是产生了活字印刷术 再 j lj 与印刷行业相关的诸如造纸术等领域 的长足进步 宋代以坊刻为主要形式的阳l k 印刷形式相当繁荣 印刷和造纸等技 术的发展和完善是其产生的技术条件 而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商业印刷形式的繁 荣是其产生的潜在因素 西方学者劳伦斯 l a u r e n c e 在他的c o m m e r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r b a n c h a n g ei ns o n gc h i n a 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和城市变化 一书中认为 宋代 繁荣的商业不仅促进了各类城市的出现和发展 还导致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城 市中的 坊 制 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市场规则被打破 从而使城市中的行会制度 从空间上来说失去存在的意义 宋代针对城市贸易的的规则 无论从空间上还是 从时间上 都逐渐松弛 城市布局被浓重的商业气息规划 城市生活也较前代更 为自由和活泼 由于宋代的城市贸易越来越专业化 城市中出现了较之唐代更多 的行会组织 作为政府保护行会垄断贸易利润的回报 这些行会组织也被要求以 不同的方式服务于国家 既然宋代出现的那些版权保护现象都是发生在南方 这个自宋代之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区域 我们认为 那个时期知识产权的 产生 与当时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 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布莱恩 b r i a ne m c k n j i g h t 在其l a w a n do r d e ri ns o n gc h i n a 中国宋代的法律和秩序 一书中 对宋代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稳定而采取的刑事制度 司法惯例和政策做了 系统研究 这对帮助我们如何定位这个时期出现的版权保护现象 无疑有着重要 的参考意义 因为在我国古代社会 知识产权法作为法律系统的一个分支 毕竟 从来没有成为一种独立于刑法体系之外的法律形式 版权 也叫 著作权 英文为 c o p y r i g h t 晚清以后在我国才被人们广泛 使用 两者都是我国学者采用日本学者翻译自英文的外来词固 同样 版权 o 杨渭生 季盛清等 两宋文化史研究 杭州大学出版社 1 9 9 8 年 第2 8 7 3 4 l 页 l a u r e n c ejc m a c o m m e r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啪 c h a n g e i n s u n g c h i n a m i c h i g a n m i c h i g a n g e o g r a p h i c a lp u b l i c a t i o n 1 9 7 1 o 仲祟山 中国版权制度发展序略 编辑学刊 9 9 7 年第5 期 o 据学者刘春田考证 扳权 词在日本是由教育家福泽谕吉根据英文c o p y n g h t 创造的 1 8 9 9 年 日本为 了参加 伯尔尼公约 而修改国内法 因版权容易被误解为表示出版人的权利 于是将版权法正式更名为 著作权法 著作权 词据记载是由当时主持法律修改工作的法学博士水野菲太郎由西方作者权概念转译 创造的术语 详文见刘春田 著作权 三 2 0 0 4 1 0 18 1 8 与 蒋作权 是否是同 概念 世土曾在我国学术界引起过重大争论 最初意义上的 版权 和 著作权 凶所针刘的对象不同而不是同一概念 正如黄勤南所言 从 著作权保护的历史沿革来看 二者有过重要区别 如果我们要利用现代版权法 的理论去分析我国古代的版权保护 就必须先要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本来意义 虽 然现在我国已经利用立法形式确立了 舨权 和 蔫作权 为同一概念 最初意义上的 版权 概念 更多的与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权 属于著作邻接权 范畴 相近 而 著作权 的概念才等于今天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的各种权利 这两个概念当初之所以引起争论 可能与我们当时如何理解和借鉴不同的版权法 系统有关 当今世晃版权法系统有两个源头 是以英 美等国为主的普通法系 版权法 此类版权法为刺激作者创作和传播他们作品 重点保护作品 这不可 避免的导致把重点放在保护出版权上 二是以法 德等国为主的民法中的作者权 它把对作者合法财产权的保护放在第一位 从而重点保护作者的权利 今天这 两种源头不同的版权法体系已经相互融合和吸收 事实上 我国古代作者作为版权主体的地位是被忽视的 版权 和 出版权 这两个概念因而也是模糊的 一方面 针对官刻书籍的版权保护中极少注意作者 的权利问题 官府关心的只是他们自身的出版专有权 另一方面 在商业性出版 机构中 书坊主们专门以营利为目的 他们关心的也只是自己从作者那里让渡过 来的出版权而已 这一点与 安娜法 实行之前英国的情形有点类似 书商公司 的成员们就只关心他们自己出版书籍的权利 惟有作者们 他们才会去关心自己 的版权 当然 我们不可忽视 我国古代作者和出版商往往两位一体 在这种情 况下 作者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版权 也关心自己的出版权 所以我们认为 西方 国家两个源头的版权法系统模式在我国古代都曾经出现过萌芽 由于我国宋代出版行业相当繁荣 书籍的出版渠道众多 宋代的版权保护情 况表现得也就相当复杂 论文沿用了学术界把出版行业分为官刻 坊刻和家刻三 种形式的做法 坊刻和家刻属于民间出版机构 同时也是当时主要的商业性出版 机构 由于宋代政府针对出版行业的管理政策有时与其 书禁 或者说文化控制政 策交迭 我们必须对包含在其中的版权保护因素做细致的区分 h t t p j w w w e i v i l l a wc o r nc r d w e i z h a n g d e f a u l t a s p i d 2 1 4 1 5 2 黄勤南 知识产权法 法律出版社 2 0 0 0 年 第2 9 1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 9 9 1 第五十一条 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和版权系同义语 g i l l i m ad a v i e s c o p y r i g h ta n dt h ep u b l i ci n t e r e s t l o n d o n s w e e t m a x w e l l 2 0 0 2 p 5 9 研究我匪i 古代版权保护历史 宵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 些国外学者 否定宋代出现的版权保护 认为其属于封建政府针对文化和思想领域的控制 至 多是政府授予出版者的专有权 与针对作者的版权保护没有关系 这种观点在国 内也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 二是 些国内学者出于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 提倡 我国是世界 i 最早建立版权保护制度的国家 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 后一种 倾向是一个相对武断的结论 我在两年多前准备这篇论文的时候 就发现宋代与从印刷术传入前后到 安 娜法 实行之前这段时期的欧洲 在版权保护史上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类似现象 然而 这是两个不在同一时问段的历史时期 一个是印刷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的我 国宋代 另一个是印刷业直到1 5 世纪才出现的中世纪欧洲 即便从技术发展的 层次上来说 两者也是不同步的 如果我们要对这两个时期做一番比较 我想最 大的困难是它们不是处于相同的时间段 然而 毕竟许多类似的因素出现在宋代 和那个时期的欧洲 虽然我们的比较是不系统的 甚至论述的篇幅也是不平行的 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尝试比较相关版权保护活动 在那处于两个历史时期的两个地 区所共享有的因素 本文的目的也仅在于 抛砖引玉 以便引起读者对我国版 权历史做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郑成思 信息传播与版权历史 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2 期 第3 7 3 9 页 另 参考郑成思 知识产权的起源 t 文章可见于 2 0 0 5 0 2 0 5 加芦 饥州 驰 c d 小c n n e w sd e t a i l s p k e y n o 2 3 6 5 l o 宋代版权伟护竹究 第一章 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的版权保护 安娜法 的颁布 表明这个时期l c 界上出现了 部号门保务 著作杈人权利 的成文法 并不否定在此之前人们已经出现过涉及版权的保护活动 学术界一般 认为 现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只能发生在印刷术发明之后 凶为只有在其后 书 籍复制和传播的速度才会大大加快 侵犯版权的行为才会大量地出现 版权利益 纠纷才会浮出水面 版权法律的出现才有可能 所以其一般公式可以总结为 印 刷术发明一图书市场出现一侵犯版权现象一版权保护活动 看看印刷术传入之前的欧洲 其有关版权保护的活动就十分符合这个一般公 式 或者说 这个公式本身就是在总结欧洲版权保护史的基础上得出的 西方学 者有很多关于早期欧洲版权保护的论述 正如劳伦斯 l a w r e n c e 等所言 印 刷事业产生之前 制定一部版权法的需要很小 它很少涉及到法律问题 因为那 个时候可获得的抄本数量本身就很少 甚至去制造非法抄本的机会都有限 即使 有也很容易判定是谁剽窃或者抄袭了谁的抄本 所以 应用适用于人身和财产的 法律条文就很容易解决手稿和抄本的版权问题 也不会对社区和当地经济带来任 何消极的影响 应用适用于财产的法律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这一点体现在西 方历史上最早的有关文学所有权的案例中 公元5 6 7 年 圣 可伦巴 s a i n t c o l u m b a 5 2 l 一5 9 7 一个爱尔兰僧侣 一次去邻近的一个修道院访问 其间未 经许可复制了修道士的诗集 当修道士们发现之后 他们责令可伦巴立即归还手 稿 当可伦巴拒绝归还时 修道士们诉诸于当地一个国王请求帮助 这个国王根 据 牛犊归母牛 的原则 命令可伦巴归还手稿 4 抛却这条很早的涉及到版权的案例不管 奥古斯特 比勒尔 a u g u s t i n e b i r r e l l 说 手稿更是很少涉及版权问题 因为他们几乎不能产生什么利润 因 此我认为 版权的产生 要从1 4 9 1 年卡克斯顿 c a x t o n 引进印刷术后开始 0a r l e n e b i e l e f i e l d a n d l a w r e n c e c h e e s d a l a n f o 甜a n d c o p y r i g h t l a w p 4 5 g e o r g eh p u t n a m b o o k sa n dt h e i r m a k e r sd u r i n g t h em i d d l e 如 as t u d yo f t h ec o n d i t i o n so f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矿l i t e r a t u r e f r o m t h e f a l l o f t h e r o m a n e m p i r e t o t h e c l o s eo f t h e s e v e n t e e n t h c e n t u r y n e wy o r k h i l l a r yh o u s e 1 9 6 2 v 0 1 2 p 4 翱 4 8 5 oa u g u s t i n e b i r r e l l s e v e n l e c t u r e s o n t h e l a w a n d h i s t o r y o f c o p y r i g h t i n b o o k s n e w y o r l g pp u m a m ss o n s 1 8 9 9 p 4 i 4 2 l l 乔治 h 普特南 g e o r g e h p u t n a m 也认为 在欧d i t p 世纪 管理抄本的数量和 质量也很容易做到 不需要新法律的介入 虽然中西版权法的产生途径不尽相同 但是在各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出 现了很多相似点 卜 面我们拟议在注t e 比较的前提下 从署名权 作者稿酬 书 籍的复制 古代作者的编辑活动和古代图 b 市场的 上 现等方面 对我国宋代之 讨 的版权保护情况做 浅显探索 一 署名权 有学者认为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已在其著作上开了作品署名 权的先河 但是 钱存训在其 中国古代书史 一书中认为 战国以前的著 述 大部分都是官方文件 或是不著撰述人名氏的集体写作 现存先秦史料和诸 子的著述中 很少关于战国以前私人著作的资料 在这个时期中 著作的观念尚 未形成 采用某人名义写书名的书 不一定完全是某人的著作 也许是他的门人 记述他的言论 也许是某一学派的学者 用其学派中最权威的人的名字为所著的 书题名 流传到今日的先秦著作 都多少曾经汉代学者删定 我们很难确定在某 一书巾 哪些是原著 哪些是后人所增添 我国著名文献学家余嘉锡 1 8 8 4 1 9 5 5 也认为 我国周秦时代的书籍 都 不署作者的名字 周秦古书 皆不题撰人 而俗本有题者 盖后人所妄增 因 为 其书不作于 时 不成于一手 非一家所得而私 不可题之一姓名 根据陈泽奎的研究 在敦煌发现了写经人于公元2 6 5 年题写自己姓名的佛经 写本 他认为 从春秋到汉的时间里 虽然出现了许多私人著作 但是作者都不 在其著作上署名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如司马迁 1 4 5 71 3 5 i 公元前8 7 就在 史记 中频繁用 太史公日 词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g e o r g e h p u t n a m b o o k s a n d t h e i r m a k e r s d u r i n g t h e m i d d l e a g e s s t u 咖o f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o f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f r o m t h e f a o f t h e r o m a n e m p i r e t o t h e c l o s eo f t h e s e v e n t e e n t h c e n t u r y n e wy o r k h i l l a r yh o u s e 1 9 6 2 p4 8 4 4 8 5 o 郭盂良 中国版权问题探源 齐鲁学刊 2 0 0 0 年第6 期 第3 0 一3 2 页 t s u e n h s u i n t s i e n w r t t e no n b a m b o oa n d s i l k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o f c h i n e s e b o o k s a n d i n s c r i p t i o n s c h i c a g o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h i c a g o p r e s s 9 6 2 p 0 o 余嘉锡 古书通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5 年 第1 8 页 陈泽奎 试论庸人写经题记的原始著作权意义 敦煌研究 1 9 9 4 年第3 期 第11 扣1 2 0 页 1 2 可以说直到汉代 在并作l 署名的j x l 气尚未普及 只有到了魏晋之后 随着 学者士人的个体自主意识增强 作者盔自己著作上署名才成为惯例o 根据现代 版权法理论 署名权是作者享有的专f j 著作权利 是对其独创劳动行为的承认 对作者署名权的保护 亦表明对作者享有自己作品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的确认 我 们认为 魏晋之前作者在自己著作上不署其姓名的行为 表明了当时士人对于自 己作品的版权意识还没有萌发 在欧洲 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 从而确认他们自己独创劳动的权利 也 已经 存在于从古罗马以来的西方国家的历史中 当然 这种权利仅仅延伸到作 者的手稿部分 二 稿酬 作者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稿酬 属于作者享有的财产权利 在印刷术发明之 前 作品不可能被大量的复制和传播 那么作者们是如何取得自己的收入的呢 研究中西方的版权保护历史 我们发现二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那就是作者不 可能通过发表和传播自己的作品 去获得长期而稳定的收入 在我国历史上 关于作者的收入问题 除了史籍记载中的一些蛛丝马迹外 我们找不到详细的文献资料 历史上出现过战国时期吕不韦 2 9 0 7 一公元前2 3 5 厚遇门客写作 吕览 西汉陈皇后请司马相如 1 7 9 一公元前1 1 7 作 长门 赋 而予以重金报酬 汉章帝因贾逵 3 0 一1 0 1 上书而 赐布五百匹 衣一袭 的事例 但这不是说 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保护作者财产权的法律 或者约 定俗成的通例 此类史传上偶有记载的作者因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报酬 并非现代 意义上的稿酬 也不属于现代版权法中作者财产权的范畴 看起来更象是是一种 奖励 或者是一种感谢费 中世纪的欧洲 在印刷术传入之前 作者们不仅无权合法地复制自己的作品 也不能出售自己作品的复制品 最好的情况是 他们可以一次性出售自己的手稿 o 郭孟良 中国版权问题探源 齐鲁学刊 2 0 0 0 年第6 期 第3 0 一3 2 页 o 详文见r i c h a r d r o g e r s b o w k e r c o p y r i g h t l t s h i s t o r y a n d h i s l a w p 8 另外a r l e n e b i e l c f i e l da n d l a 嗍c ec h e e s e m a n 认为在 安娜法 实行之前 如果不靠法律的保护 作者们根本就得不到对自己作品 创作权的确认 详文见a r l e n eb i e l e f i e l da n dl a w r e n c ec h e e s e r n a n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c o p y r i g h tl a w p 3 o 金国永校注 司马相如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3 年 第11l 一11 2 页 o 范晔 后汉书 卷3 6 贾逵传 中华书局 1 9 6 5 年 第1 2 3 3 页 1 3 巳将自己的手稿售 作者们就不能合法地得到版税收入 也不能因其作品发 行而得到任何补偿 为此 作者们只好为他们的作品去寻求非会钱的赏赐或报酬 这种情况并不 难理解 因为丰厚的利润 稿酬 从来就没确真正的实现过 真正出名的作家也 是经常靠富有的赞助人才能够生活 当然 有时候 有些聪明绝顶的作家 会根 据法律为自己找到赚取酬劳的方法 举个例子说 h 伽丘 b o c c a c c i o 1 3 1 3 一1 3 7 5 就把自己的手稿出租给印刷者固 可以说 特权时代的作者们仍然在寻找赞助作 为自己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 书籍复制 有学者认为 书籍的手抄复制现象 远在先秦时就已经产生 一种著作诞生 常常伴有不同的手抄本问世固 用手抄的方法复制书籍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 是极为普遍的 这对于古籍的流传和保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 作者为使 自己的作品流传于世 也不太反对抄本 直到五代官府禁止民间擅自雕印 九经 之前 除却个别朝代实行的 书禁 政策外 人们自由复制书籍的行为没有受 到什么限制 举例来说 魏晋时期左思 2 5 0 3 0 5 完成 三都赋 人们就竞 相传抄 以致 洛阳纸贵 上文我们提到 印刷术传入之前中世纪的欧洲 作者们不仅无权合法地复制 自己的作品 也不能出售自己作品的复制品 与我国不同 在中世纪早期 僧侣 们制定了一套复杂的制度 规定了什么书可以复制 为谁复制和谁可以复制 僧 侣们怀着异乎寻常的宗教热情 勤苦地着手复制和装饰着他们的作品 有些长篇 大作几乎要花去整整一年的时间o 从本文引述的s a i n tc o l u m b a 案例 我们也可以知道早在古罗马时代 西方 国家的作者们就 有权保护他们的手稿不经他们允许任何人不可复制 不过手 a r l e n eb i e l c f i e l da n dl a w r e j q c ec h e e s e m a n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c o p y r i g h tl a w p3 9 同上 p 5 6 4g i l l l a n d a v i e s c o p y r i g h t a n d t h e p u b l i c i n t e r e s t l o n d o n s w e e t m a x w e l l 2 0 0 2 p 1 旺2 2 o 宋原放 李白坚 中国出版史 中国书籍出版社 1 9 9 1 年 第2 0 页 下引此书版本皆同 o 罗壁 识遗 卷1 四库全书珍本十一集 第5 页 8 房玄龄 晋书 卷6 2 左思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第2 3 7 7 页 g e o r g e h p u m a m b o o k sa n d t h e i r m k e r s o u t i n g t h e m i d d l e a g e s p 4 8 8 5 1 4 稿 经合法地被别人购买 瓶的所有者有权允 f 其他人复制 l 币不必给予原作嘏 任何补偿 4 f r q 古代学者的编辑活动 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之前 已经有人开始注意书籍不同抄本的问题 如西汉河 间献王刘德 公元前 一公元前13 0 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 从民间得善书 必 为好写与之 留其真 汉成帝河平三年 公元前2 6 刘向 公元前7 7 7 们 受命整理国家藏书时 备众本 校异同 删重复 订讹误 南北朝颜之推 5 3 1 5 9 1 颜氏家训 书证篇 中也有江南本 河北本 俗本 江南旧本 江南书本等的 细致区分o 由于我国古代图书在誊抄和传播的过程中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使复制本产 生了许多脱简 漏字 颠倒文字等情况 并且极易被不严肃的抄写者篡改文句 伪托原作 在欧洲 即使印刷业产生之后 早期的印刷者也经常需要比较好几种 抄本 才能判断出正确文本 因为手抄本产生过程中常常累积了一些错误 搜集不同的抄本 辨别真伪 考订谬误 就是今天所谓的校雠学 其实也是 古代的编辑学 它是古人编辑整理书籍活动的一种方式 甚至至今还是我国古籍 出版单位 编辑整理古籍活动的一种工作方式 根据现代版权法理论 古人整 理书籍 纠正误谬的过程属于作者的脑力劳动 是作者的二次创作 理应受到版 权法的保护 然而 直到南宋出现祝穆的 方舆胜览 第一次印刷所附的 录白 要求保护作者权利之前 任何有关保护作者的创作或者编辑活动的版权法令 目 前研究者还没有找到 五 图书市场 og e o r g e h p u t n a m b o o k s a n d t h e i r m a k e r s d u r i n g t h e m i d d l e a g e s p 4 8 4 i 4 8 5 o 班固j 汉书 卷5 3 河问献王传 中华书局 1 9 6 2 年 第2 4 1 0 页 这是从刘向校书后所留下的八篇书录和 汉志 序文中总结出来的 见 全汉文 卷3 5 载 全上古三 代奏汉三国六朝文 1 中华书局 1 9 5 8 年 第3 3 1 3 3 4 o 颜之推 颜氏家训 卷6 王云五主编 上海商务印书馆 i9 3 8 第13 9 1 7 0 页 o a r l e n eb i e l e f i e l da n dl a w r e n c ec h e e s e m a n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c o p y r i g h tl a w p 6 o 中国出版史 第2 2 页 5 木代版权保护研究 有 学者认为 在我国汉代之前 虽然产生了商 锗经济和具有向社会传播知识 功能的书籍 图书市场却还没有形成 历史上最早的有关我国古代图书市场的 记载 发生在两汉 据 艺文类聚 卷3 8 引 三辅黄图 及 三辅旧事 记载 王莽作宰衡 4 时 建弟子含力j 区 为博二仁舍i 十区 东为常满仓 仓之 北为槐市 列槐树数百行为队 无墙屋 诸生朔望会此市 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 经传书记笙磐乐器 相予买卖 槐市 是我固史籍记载中出现较早的图书 交易市场o 书肆 是民间书贩在市场上摆设的书摊 最早见于西汉扬雄撰写的 法言 吾 子 篇中 好书而不要诸仲尼 书肆也 汪荣宝在 法言义疏 中认为 书 肆就是古代的民间图书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