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告诉我们,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 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矛盾 的不可调和,为维护在经济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与国家同时产 生的一种新型社会规范,它只表现国家化了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对社 会实行阶级领导和压迫的工具。当法律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由于保障有利于资 产阶级统治的近代民主制度的需要,宪法这一新的法部门应运而生。最初的法是 奴隶主阶级的要求和意志表现, 而最初的宪法则是新生的资产阶级的意志和要求。 宪法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特定的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客观的真理显示:是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决定着宪 法的性质及其内容,而不是反过来。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宪法是各 不相同的。在中国,古代的“宪法”与近代的宪法概念有着质的区别,近代中国 的宪法概念与宪法文化主要来自西方,与西方的宪法概念及其文化有着明显的承 接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对自身要求和满足自身要求方式的认识不 断深化,宪法也随之不断地演进。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宪法下定义,都是想 要给出一个适用于不同历史阶段且适用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统一的 宪法概念。然而,宪法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宪法概念一定决定于 该国的经济基础以及该国的历史文化状况和宪法观念等相关因素,而不同国家的 这些相关因素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不同国家的宪法概念是不一样的,甚至 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宪法概念也是不一样的。另外,上层建筑总是随着经济基 础的变化而变化,宪法的概念也是随着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条件的变化而 不断变化的,就是说,宪法的概念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而不断变化的,同一个 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宪法概念,不会存在一个能够统一适用的宪法概 念。 不可能给出一个不论何时何地都能统一适用的宪法概念,并不是说就没有宪 法概念,只是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宪法概念而已;更不是说宪法 这一社会现象是不可琢磨不可理解的,事实上,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宪法这一社会 现象是完全可能的。比如,从宪法本质的角度看,宪法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 现:当统治阶级的意志发生变化的时候,宪法就会发生变化;当统治阶级发生变 化时,统治阶级的意志当然也会发生变化,宪法也会发生变化。中国历史上不同 政治势力的不同宪法体现的是不同势力的意志。1949 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 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再比如, 从宪法作用的角度看,宪法不仅仅表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统治阶级的统 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ii 治服务,宪法还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虽然宪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意志而不是公 民的意志,但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宪法也起着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这 有两层含义,第一:虽然宪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但是通常宪法中还是会 规定一部分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二,公民也只能从宪法的规定中去寻找自己享有 哪些权利,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公民能够通过宪法寻找保障自己 基本权利的依据。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其根本目的还 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关键词:宪法的概念 宪法的本质 宪法的作用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marxist law theory tells us that law is not innate, nor is it eternal, when human race developed into a certain phase,law is a new social standard which comes into being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nation, with the appearance of private ownership of property,birth of class and ir-reconcilable class contradiction, to protec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 of class which dominates the economy.law only represents ruling class will which is nationalized, and is a tool used by the governing class to lead and oppress the society. when law goes into the bourgeoisie times, for needs to protect modern democracy system, constitution- a new law department comes into being.constitution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t a certain phrase, its upspring and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political,econom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truth showes: real power contrast determines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constitution, not vice versa. different countries at different times have different constitutions. in china, ancient constitution has basic difference with modern constitution.modern china constitution notion comes mainly from the west,and has a carrying-on relationship wjth western constitution notion and cultu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deeping of humans requirement on himself and the ways to satisfy his own needs, constitution evolves with it.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gives definitions on constitu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all in hope to give a unified common definition which suits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 and different states and areas.but constitution is a constituent of upper structure, the notion of constitution in a certain country must be decided byrelevant factors like the economical ba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uation,constitution idea ,whi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se factors cant be identical, so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notions of constitution, even different areas in the same country have different notions of constitution.by the way, upper structure always change with economical base, notion of constitution always changes with changes in political,economical,soc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that is to say,notion of constitution changes with historical development,the same country has different notion of constitution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there will not have a unified common notion of constitution. well this doesnt mean there is no notion of constitution,nor does it mean constitution is incompreheible, in fact, understanding constitu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is completely feasible.for example, from the nature of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 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iv is always the embodiment of ruling class will: when there is changes in ruling class will,constitution changes; when ruling class changes, ruling class will changes.different constitution in china history is the embodiment of different powers will.in 1949,constitution of new china is the embodiment of china communist party. for another example, from the angle of function, constitution also protect civilians basic rights,which mean: first,although constitution embodies ruling class will, it also stipulatesome civilians basic rights.second:civilians can only find what rights they deserve from the constitution.as a guarantee book of civilians rights, the basic objective of this is to preserve ruling class rule. key words: notion of constitution nature of constitution function of constitution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对于每一个学习宪法学的人来说, 第一个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 “宪法是什么” , 然而,回答这个看似特别简单的问题却是如此的困难,以至于直到今日理论界对 这一问题竟然还没有达成共识。 作为宪法学专业的学生, 笔者当然也想弄明白 “宪 法是什么” ,事实上,这也正是笔者研究宪法基本问题最初的起因。 宪法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社会现象,要想准确认识宪法这一社会现 象,必须从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的渊源、宪法的概念、宪法的特征、宪法的 结构、宪法的内容、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功能与作用等各方 面对宪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不过,在有关宪法的这些方面当中,宪法的概念、 宪法的本质和宪法的作用是最核心的三个方面,因为,通过研究宪法的概念,可 以从表面形式上了解宪法;通过研究宪法的本质,可以从内在实质上认识宪法; 通过研究宪法的作用,可以从功能用途上把握宪法。然而,由于学者们所处的历 史时代和国别情境的不同,至今,关于宪法的这三个重要方面在理论界还没有形 成通说。本文尝试从宪法的概念、宪法的本质和宪法的作用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入 手,研究关于宪法最核心的三个方面,以期能够更进一步认识宪法究竟是什么。 本文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历史材料为主,采 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理论阐述建立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笔者的观点建立在对历 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其二是观点的创新:首先,通过对中外宪法的产 生发展与宪法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考察,笔者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宪法概念,没 有能够统一适用于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概念;其次,通过对新中国制宪 和修宪的历史材料进行客观分析, 笔者认为新中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意志的体现; 最后,通过实际考察宪法的作用,结合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笔者认为宪法最主 要的作用表现在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两个方面。 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2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研究 关于宪法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学者们根据各自对宪法 的不同理解,给宪法作出了不同的定义。 有的学者从具体的角度来定义宪法,例如:第一,从强调宪法内容的角度, 德国学者叶林涅克认为: “宪法是规定最高国家机关及其履行职能的程序, 规定最 高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和职权,以及个人对国家政权的原则地位的各种原则的总 和。 ” 1中国学者林纪东认为: “宪法者,规定国家之基本组织,人民权利义务,及 基本国策之根本法也。 ” 2第二,从强调宪法表现形式的角度,英国学者惠尔认为: “除不列颠外,几乎世界上每个国家, 宪法都在更狭窄的意义上使用。它不是 用来描述法律或非法律规则的整个集合体,而是这些规则的选集,它通常体现在 某个文件或少数联系紧密的文件中;而且,此种选集通常仅指法律规则。在世界 上大多国家,宪法是指治理政府的法律规则的选集,且已被体现在某个文件中。 ” 3马金铎认为: “一群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基本法而规定高级行政官吏的权力以及人 民的主要权利者,称之为国家的宪法。 ” 4第三,从强调宪法的功能与作用的角度, 美国学者特里索利尼认为: “宪法有双重功能,即授予权力并限制权力。 ” 5潘恩认 为: “宪法是一样先于政府的东西,而政府只是宪法的产物。一国的宪法不是政府 的决议,而是建立其政府的人民的决议。 ” 6第四,从强调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 系中的地位的角度, 美国学者施瓦茨认为: “宪法是包括治理国家的指导原则的国 家根本法。 ” 7第五,从强调宪法的政治性、阶级性的角度,芬纳认为: “宪法就是 基本政治制度的体现。 ” 8英国学者詹宁斯认为: “宪法的性质依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的性质而转移。 ” 9 还有学者从全面的角度来定义宪法,例如:王叔文先生认为: “宪法是国家的 根本法, 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 10龚祥瑞先生认为: “宪法就其性质而言,是 根本法,这是由它所规定的内容来决定的;宪法就其范围而言,是社会的总章程; 宪法就其有效力而言, 是最高法; 宪法就其作用而言, 是国家法或称政治法。 ” 11许 1 转引自何华辉著: 比较宪法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1 页。 2 林纪东: 民国宪法释论 ,台湾明文印刷厂 1981 年版,第 1 页。 3 【英】惠尔著 翟小波译: 现代宪法 ,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 页 4 转引自张庆福主编: 宪法学基本理论 (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8 页。 5 转引自何华辉著: 比较宪法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2 页。 6 【美】潘恩著: 潘恩选集 ,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146 页。 7 转引自何华辉著: 比较宪法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2 页。 8 龚祥瑞著: 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法律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2 页。 9 龚祥瑞著: 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法律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2 页。 10 王叔文著: 宪法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56 页。 11 龚祥瑞著: 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法律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627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崇德先生认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 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 ” 12吴家麟先生认为: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大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 ” 13周叶中先生认为: “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 14张庆 福先生认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 集中体现掌握国家 政权的阶级或集团的根本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大法。 ” 15董和平先生认为: “所谓 宪法是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根本法,它是有关国家权力及其民主运行规则、 国家基本政策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阶级力量对比关 系及现存社会经济结构要求的集中反映。 ” 16 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宪法下定义,都是想要给出一个适用于不同历史时 期且适用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统一的概念,然而,宪法是历史的范 畴,宪法的概念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宪法的概念也受不同国家不同 历史时期的宪法观念、宪法内容以及与宪法相关联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因 此,能够适用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统一的宪法概念是 不会有的。 第一节 宪法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从宪法产生的实际情况看,宪法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告诉我们,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 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矛盾 的不可调和,为维护在经济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与国家同时产 生的一种新型社会规范,它只表现国家化了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对社 会实行阶级领导和压迫的工具。 17最初的法是奴隶主阶级的要求和意志表现, 而最 初的宪法则是新生的资产阶级的意志和要求。宪法的出现,起源于资产阶级的需 要。 18法是先于宪法产生的,法与国家同时产生,而宪法不是。我们说的宪法,或 者近代意义上的宪法不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时 代的产物,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19 宪法在近代产生不是偶然的,有其由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决定的客观必 然性。首先,宪法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宪法是资产阶级 政治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 最后, 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12 许崇德主编: 中国宪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27 页。 13 吴家麟主编: 宪法学 ,群众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46 页。 14 周叶中主编: 宪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0 页。 15 张庆福主编: 宪法学基本理论 (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2 页。 16 董和平著: 宪法学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1 页。 17 董和平著: 宪法学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819 页。 18 许崇德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 页。 19 张庆福主编: 宪法学基本理论 (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57 页。 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4 20宪法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的产生决定于特定的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 筑方面其他相关的因素,因此说,宪法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 产生和发展也是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21具体地说, 比较 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较为完备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 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 件。 22 人类最早的宪法性文件自由大宪章于 1215 年在英国产生;1787 年的美 国宪法是人类历史上作为国家根本法的第一部成文宪法; 1791 年法国宪法是欧洲 大陆最早出现的近代宪法;1919 年德国魏玛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西方现代宪 法的诞生。 近代中国的宪法概念与宪法文化主要来自西方,与西方的宪法概念及其文化 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 2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宪法文化传入中国,中国知识分子 借助西方的宪法文化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宪法思想和追求宪 政的实践,中国的宪法文化因为特定历史条件的原因而与西方宪法文化在性质上 并不相同。如果说近代西方的宪法是“人权宪法” 、 “民主宪法” ,那么近代中国的 宪法则是“富强宪法” 。 241908 年 8 月 27 日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的钦定宪法 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宪法性质的宪法文件,它的颁布标志着 近代意义的宪法在中国产生了。 第二节 宪法概念解读 一、宪法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概念是揭示事物内在本质的,宪法概念是人们对宪法本质的概括和抽象,它 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国家的人们对宪法大认识或解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 展,以及人对自身要求和满足自身要求方式的认识不断深化,宪法也随之不断地 演进。 25 宪法的概念与一定时期的宪法观念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宪法观念一定导致 不同的宪法概念,换句话说,宪法的概念是随着宪法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公元 前 5公元 5 世纪,宪法观念的哲学化时期,古希腊哲学思想家的城帮国家的宪 法同近代意义的宪法根本不同。516 世纪,宪法观念的神学化时期,中世纪的 世俗与宗教合二为一,国家与法律学说都充满神学色彩, “君权神授”观念盛行, 20 参见董和平著: 宪法学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4 页。 21 张晋藩著: 中国宪法史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4 页。 22 参见刘茂林著: 中国宪法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8586 页。 23 张晋藩著: 中国宪法史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 页。 24 张晋藩著: 中国宪法史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 页。 25 张晋藩著: 中国宪法史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宪法的概念当然与近代意义的宪法迥异。1619 世纪,宪法观念的理性化时期, 宪法强调人民主权。20 世纪初20 世纪末,宪法观念的多元化时期,宪法强调自 由与民主。20 世纪末至今,宪法观念的理想化时期,宪法强调人权保障。 宪法的概念与宪法规定的内容有关系。宪法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的概念当 然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宪法的概念会随着宪法规定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反过来, 对宪法概念的不同认识,也会导致制定出不同内容的宪法。宪法规定什么内容与 宪法的观念也是相关联的,不同的宪法内容反映不同的宪法观念。例如,1953 年 1 月 13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就召开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问题做了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宪法的主 要内容应包括我们的国家制度、 社会结构、 人民权利三部分。 261954 年 3 月 23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陈伯达在 会上做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 起草工作的说明 ,其中第 二部分报告说:根据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 (1)宪法必须记录实际情况,反 映伟大变革,总结经验,巩固成果。 (2)必须根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经济关系, 充分表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要求,指出道路。 271954 年宪法制定时 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宪法内容的认识, 决定了当时中国的宪法概念是: “宪法是治 国安邦的总章程。 ”现行宪法即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 1。确立国家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国家制度及其基本原则;2。规定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3。规定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及相互关系。现行宪法规定的内容决 定了当代中国宪法的概念是: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 集 中体现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或集团的根本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大法。 ” 28不过, 对于宪法应该规定什么内容,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蔡定剑先生认为:从 宪法这种法律性文件本身内容看,它主要规定国家政权体制,确立国家机关的权 力及其相互关系,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等。 29所 谓根本法就是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法律。它解决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 是公民与政府签订的一个契约,它规定的内容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重要的问 题,如不同国家机关权力的分工,国家机关的职权范围、行使职权的方式,应保 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的宪法还规定社会经济制度,国家的基本政策和原则等 等。宪法就是规定这样一些内容的基本法。 30蔡定剑先生还说:总结各国宪法的结 构,宪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序言; (2)基本原则或总纲性内容; (3)国家机构;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宪法的生效和修改; (6)其他 规定。从宪法产生的原理和它的功能作用看,宪法是约束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 26 许崇德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68 页。 27 许崇德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84 页。 28 张庆福主编: 宪法学基本理论 (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2 页。 29 蔡定剑著: 宪法精解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9 页。 30 蔡定剑著: 宪法精解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31132 页。 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6 利的法,所以,第(3) 、 (4)部分规定国家机构权力的来源、权限和保障公民的 基本权利是宪法最重要、 最核心的内容。 31如果在规定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义务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蔡定剑先生认为: 规定国家机构是宪法最主要的内容, 任何国家的宪法都不例外。宪法可以没有序言、总纲,甚至可以不规定公民的基 本权利和义务, 但不能不规定国家机构。 32蔡定剑先生对宪法应该规定什么内容是 这样排序的:如果说宪法只规定一项内容,那就是规定政府权力的范围,国家机 关的设立、组织及其职权,以及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如果宪法要规定两项内 容,那就是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果宪法还要规定第三项内容,那就是要 规定怎么保障宪法实施,宪法实施的途径和程序。 33基于对宪法内容的认识,蔡定 剑先生在 关于什么是宪法 一文中解释宪法既不是政治法也不是总章程之后说: 宪法是一种以专门调整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法律,它以规定政府的组织、结构、职 权、行使职权的方式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主要内容,以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和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为目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的 最高性表现在一切法律都不得与它相抵触,否则无效;政府权力的行使得以它为 准则,否则越权;它是公民权利保障的最后手段,当公民基本权利受到侵害通过 其它所有的救济手段都得不到保障时,可以通过宪法途径得到救济,所以宪法与 其它法律一样是法院可以适用和公民可以用之于诉讼的。宪法不仅是公法,同时 也是私法, 它能全方位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 34周叶中先生认 为, “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尽管作为国家法的宪法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可分为两大块: 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然而,这两大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 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 ” 35基于对宪法内容的认识,周叶中先生对宪法概念的 认识是: 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36 有的学者从宪法不应该规定什么来认识宪法的内容,例如,有的学者认为宪法不 应该规定政策性内容:如果为了保证能与现实政策相一致而允许宪法规定很多政 策,就必须不断地修宪,但事实上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总是有新的政策出 台,宪法将永远落后于政策,与其跟不上多变的政策,还不如不跟罢了。宪法如 与那些多变的政策保持一致,就无法面对未来,并以牺牲宪法的稳定性为代价。 从长远考虑, 根本的办法还是从宪法里取消那些政策性规定。 3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几次修宪使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不断提升,但也 31 蔡定剑著: 宪法精解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33134 页。 32 蔡定剑著: 宪法精解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61 页。 33 蔡定剑: 关于什么是宪法 , 中外法学2002 年第 1 期,第 95 页。 34 蔡定剑: 关于什么是宪法 , 中外法学2002 年第 1 期,第 100101 页。 35 周叶中主编: 宪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6 页。 36 周叶中主编: 宪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0 页。 37 张庆福、韩大元主编: 1954 年宪法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04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给了人们宪法不稳定的印象。王磊先生认为:由于政策具有灵活性和易变性的特 点,所以,宪法的政策化就势必影响到宪法的稳定性,使宪法难以适应社会的发 展变化,难以面对未来。 38蔡定剑先生认为:中共十四大后,由于宪法过多地规定 了经济制度方面的内容, 使得八二宪法的某些方面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39有的学 者认为宪法不应该规定国家的总任务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 蔡定剑先生认为: 由于中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过渡时期,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任务的 认识总是不断地变化,所以这一段(1982 年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笔者注)修 改得最为频繁。从制宪技术上看,在宪法中规定一定时期国家的总任务受经济政 治社会形式发展的影响太大, 这样容易造成宪法的不稳定。 40蔡先生在解释宪法第 七自然段时说:这一段在修宪者看来是序言的核心,也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它反 映了八二宪法的政治特点,它的意识形态性最强,因而也是修改最频繁的地方。 41 有的学者全面考察宪法不应该规定的内容,张千帆先生认为:作为社会的基本契 约,宪法不是普通的法律,因而不应该规定公民义务;宪法不是国家政策,因而 不应该规定经济制度的细节; 宪法不是政治纲领, 因而不应该规定太多积极权利。 42。正因为我国现行宪法在内容上存在着这些问题,所以,蔡定剑先生总结道:我 国宪法仍处于一个不十分稳定时期,其重要原因与立宪理念和宪法本身规定的内 容有关。 43 二、不同国家的宪法概念 从横向来看,不同国家的宪法概念是不一样的。 在英国,宪法是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组成,没有一个包含基本规范和政治体 制的宪法文书, 对宪法性法律并没有规定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也没有赋予其比其他法律更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并不具有根本法的地位,因此, 英国学者奥 菲利普斯和保罗 杰克逊认为: “宪法经常在抽象和具体意义上使用。 抽象地讲,一国宪法就是法律、习惯和惯例的系统,它规定国家机构的组成和权 力,调整不同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国家机构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宪法就 是权威性地规定最重要宪法法律内容的文件。 ” 44然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认 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以外的一切法律都不得 与宪法相违背,否则无效。因此,英国的宪法概念自然与其他国家的宪法概念不 同,并且显然不能适用于那些认为宪法是根本法的国家。 在美国, 联邦政府成立之前, 美国只是由十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组成的邦联, 38 王磊: 宪法如何面对未来? , 中外法学2005 年第 1 期,第 122 页。 39 蔡定剑著: 宪法精解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2 页。 40 蔡定剑著: 宪法精解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7 页。 41 蔡定剑著: 宪法精解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6 页。 42 参见张千帆: 宪法不应该规定什么 ,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 年第 3 期。 43 蔡定剑著: 宪法精解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 页。 44 转引自朱国斌著: 中国宪法与政治制度 ,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 页。 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8 美国联邦政府是根据费城制宪会议通过的联邦宪法建立起来的,所以,潘恩说: “宪法是一样先于政府的东西,而政府只是宪法的产物。一国的宪法不是政府的 决议,而是建立其 政府的人民的决议。 ” 45美国学者安德逊和温德认为: “从(宪 法)这个词的最广义和最正确的意义上说,宪法是全部有关政权的规则的总汇; 这些规则规定着国家机关活动的程序,规定着这些机关的职权,规定着个人对于 国家机关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46然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府并不和美国政府一 样是由宪法建立起来的,而是政府成立在先,然后由制宪机关制定出宪法,因此, 美国的宪法概念当然与其他国家的宪法概念不同,并且一定不能适用于世界上其 他的国家。 在法国,14 世纪已经有了国法与王法的区分,王法是指国王可以自行制定、 变更或废止的法律,也就是国王可以说了算的法律,而国法是指国王不能自行制 定、变更或废止的法律,这里的国法就是宪法或根本法的由来,所以,法国学者 波若认为: “宪法是据以组织国家管理和调整全体个人或法人的关系的一种根本 法。 ” 47 然而,在英国和新西兰,宪法并不具有根本法的地位,所以,法国的宪法 概念也不能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在前苏联,最先出现了社会主义宪法,从此,宪法的概念中开始带有强烈的 意识形态的色彩,并且深深的影响了后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者对宪法的认识。 苏联学者们普遍认为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苏联宪法还首次对国家经济制 度进行了规定,因此苏联学者认为: “宪法,或根本法,乃是法规有系统的运用的 总和,这些法规被赋予了最高的法律效力,缔定了适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经济 制度及社会政治组织的基础。 ” 48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把宪法当作根本法,也 不是所有国家的宪法都规定经济制度,更不是所有国家都认为宪法是统治阶级意 志的体现,胡弘弘女士就不赞成这样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宪法概念,她认为: “宪 法是确立国家权力的实现形式,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根本法。 ” 49因此,前苏联的 宪法概念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宪法概念不同。 在日本,有关宪法的理论是从西方移植的,在移植西方立宪主义理论的过程 中,有的学者提出了广义宪法概念和狭义宪法概念,广义宪法概念是指有关国家 组织及其作用的根本法,狭义宪法概念是指立宪主义宪法,即只有立宪国家的宪 法才能称为宪法,因此,日本学者认为: “宪法是规定国家统治机构的组织规范。 特别是近代宪法规定了以权力的分立为中心的国家重要机关的组织及其运行的办 法,并以确定国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为目的。 ” 50然而,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45 潘恩选集 ,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146 页。 46 【美】安德逊、温德著: 美国政府 ,第 101 页。 47 【法】波若著: 欧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1905 年俄文版,第 3 页。 48 【苏】特拉伊宁等编,彭键华译: 苏联国家法教程 ,大东书局 1950 年版,第 49 页。 49 胡弘弘: 宪法概念的分析 ,载现代法学2002 年第 2 期。 50 【日】小林直树著: 宪法讲义 (上册) ,东京大学 1980 年日文版,第 10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都遵循权力分立理论,比如中国就采用“议行合一”制度,所以说日本的宪法概 念也不会与其他所有国家的宪法概念相同。 在韩国,宪法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20 世纪初韩国学者们移植西方宪法概念 时接受了实证主义宪法观,采用了实质意义的宪法概念与形式意义的宪法概念, 认为实质意义的宪法是规定国家政体的规则,而现代韩国宪法学界普遍强调宪法 的人权保障的意义,所以,归纳这两个方面的认识,韩国宪法学家认为: “宪法是 规定国家统治体制和国民基本权保障的国家基本法。 ” 51然而,世界上各个国家对 宪法应该规定什么内容的认识是很不相同的,韩国学者的宪法概念只是表明他们 对宪法内容的认识,因此,韩国的宪法概念自然就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宪法概 念不相同,也就不可能适用于世界上其他对宪法内容有不同认识的国家。 在朝鲜,学者们通常认为宪法是以最高法的形式,确定国家社会制度和调整 其发展的各项原则的国家基本法,所以,朝鲜学者说: “宪法主要规定有关实现国 家主权的各项基本问题。 ” 52朝鲜的宪法概念和韩国的宪法概念一样,反映了朝鲜 学者对宪法内容的认识,同样不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宪法概念相同。 在非洲国家,宪法概念具有混合的性质,反映着不同宪法文化的要求,如在 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宪法具有种族主义特征,反映了种族主义的基本要求,而 新南非时期的宪法则反映种族平等与民主的特征,体现自由和民主的价值。非洲 宪法概念强调非洲文化传统, 确立高度集中的权力模式。 雅施 盖伊在谈到非洲宪 政制度特点时提出了非洲学者眼中的宪法概念,他认为:在宪政制度中,政府和 立法机关的权力由宪法界定和限制,宪法享有基本法的地位以及拥有通过不同形 式的司法审查实施这些限制的权威。 53显然这也只是非洲国家的宪法概念, 而不会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宪法概念完全相同。 近代中国的宪法概念与宪法文化主要来自西方,与西方的宪法概念及其文化 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宪法文化传入中国,中国知识分子 结合中国的社会背景对其进行改造,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宪法思想和追求宪政的实 践。在西方,国家富强问题与宪政主义缺少直接关联;但对于一个贫弱的中国而 言, “国家富强”是中国任何立宪运动和宪政实践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也是自鸦 片战争以来几代先进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54西方的宪法所追求的价值和目标 是:通过制度的设计来实现宪法对政府权力滥用的控制,并充分保障人权。中国 的宪法理念则不同,中国的宪法倡导者和实践者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摆在首 位的是追求中国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而把西方宪法所追求的民主、人权等 价值降到第二位。如果说近代西方的宪法是“人权宪法” 、 “民主宪法” ,那么近代 51 【韩】权宁星著: 宪法学原论 ,法文社 1991 年版,第 3 页。 52 【朝】梁昌日: 社会主义宪法学 ,金日成综合大学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4 页。 53 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著: 宪法学专题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7 页。 54 张晋藩著: 中国宪法史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2 页。 宪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10 中国的宪法则是“富强宪法” 。 55张晋藩先生进一步指出, “这种定位为国家富强和 民族独立的工具性价值载体的立宪思路,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近代宪法精神所蕴 涵的保障人权、巩固民主政体、限制国家权力等宪法原则的追求,进而使近代中 国的立宪运动呈现出一种貌合神离甚至是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而这正是近代中 国宪政道路曲折多难的重要原因。这就意味着必须进行正本清源的工作,以使民 主、人权等成为现代中国立宪的基本指向。 ” 56鉴于近代中国具体的国情,中国大 陆学者王叔文先生认为: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一 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 57由 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台湾地区的宪 法概念与大陆的宪法概念也不相同,中国台湾地区学者林纪东认为: “宪法者,规 定国家之基本组织,人民权利义务,及基本国策之根本法也。 ” 58 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宪法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