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正丁胺和醇“步法”合成氨基甲酸酯的热力学分析.pdf_第1页
二氧化碳、正丁胺和醇“步法”合成氨基甲酸酯的热力学分析.pdf_第2页
二氧化碳、正丁胺和醇“步法”合成氨基甲酸酯的热力学分析.pdf_第3页
二氧化碳、正丁胺和醇“步法”合成氨基甲酸酯的热力学分析.pdf_第4页
二氧化碳、正丁胺和醇“步法”合成氨基甲酸酯的热力学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细石油化工 S PE C IA L IT Y P E T R 0 C H E M IC A L S 第 32 卷 第 4 期 2015 年 7 月 二氧化碳 、 正丁胺 和醇“ 一步法合成 氨基 甲酸酯的热 力学分析 孙大雷, 叶嘉辉, 许立力, 方岩雄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 采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CO2、 正丁胺和醇“ 一步法” 合成氨基 甲酸酯复合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参数。计算 结果表明: 在温度 298 348 K , 该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 TG 和反应摩尔焓变 rH 均小于零, 预示着该反应为 可逆放热反应, 且存在最佳反应温度。热力学计算结果与实验及文献结果相吻合, 对实验室研究及工业化生 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氨基甲酸酯二氧化碳有机胺热力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 T Q 225 24 1 文献标识码 : A 氨基甲酸酯是农 药、 医药 以及合成树脂等 的 重要中间体 , 而且其伯胺的氨基 甲酸酯也 可以通 过催化分解或热裂解制备相应的异氰 酸酯 , 后者 是合成聚氨酯 的核心原料1。目前 , 工业上生产 氨基甲酸酯主要通过异氰酸酯醇解或氯代甲酸酯 胺解法, 而无论异氰酸酯还是氯代甲酸酯的制备 均主要通过光气法。光气剧毒, 且副产物氯化氢 腐蚀设备、 危害环境, 1因此各种非光气法合成路 线 的开发 已引起 了国内外科研 工作者 的广泛关 注2 , 如硝 酸脲盐法2,霍夫曼重排法3, 酯交 换法43, 碳酸二 甲酯胺解法E 。 及 CO2 直接合成 法7等 。其中以 C o 。 、 胺与醇“ 一步法” 反应制 氨 基甲酸酯最具吸引力和商业化前景 , 反应式见式 (1 ) 7】 R 、 N 灭0 。, R , +H 20 ( 1) H 该反应过程实现了非光气 、 非卤素, 唯一副产 物为 H O , 另外 , 原料丰富、 廉价、 安全 , 底物适用 范围广。然而 , 有关 CO 、 胺与醇“ 一步法” 反应制 氨基 甲酸酯 的热力学分析至今没有详细报道。笔 者对该反应体 系进行 了热力学计算和热力学 分 析 ,以期对试验研究以及可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 理论依据 。 1热力学数据的计算 1 1纯组分物性估算 在热力学计算中, 由于缺乏反应体系的基础 热力学数据 , 除 甲醇热力学数据可直接 由文献获 得外 , 其他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在文献 中均未见有 报道 。为考察反应在热力学上 的可行性 , 利用基 团贡献法对体系中各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进行 了估算 。采用 Benson 法和 Jobac k 法估算 了各 物 质在 298 15 K 、 理想气体状态下的标准摩尔生成 热 H ?, 和绝对熵 S , 利用 Jobac k 法计算各物质 热容 C p。 。 。 。 。 采用 Jobac k 基团贡献值法对纯组分物性进 行估算 , 见式(1)(5)。 丁m 一122+ n。 (1) T h= 198+ 。 A T b。 (2) 个一玉一 “0 584+ O 965 + ( 。 A T c i ) P 一(O 1l3+ 0 003 2nA 一2 ni A P , )一 0 1(4) V c 一17 5+ i (5) 其中, 、 T b、 T c 、 P 、 分别表示物质的熔点、 沸 点、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及临界体 积; 咒 i 、 分 别 表示分子中 i 基团的个数及各组分分子中原子总 数 ; T mi 、 T bi 、 i 、 P c i 、 V i 分别表示物质 中 i 基团对该物质熔点、 沸点、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及 临界体积的基团贡献值 。 丁氨基甲酸 甲酯(A )、 丁氨基甲酸丁酯(B )、N , N 一 二丁基脲(C )、C O z 收稿 日期 : 2015 一Ol 一08 ; 修 改稿收到 日期 : 2015 一O 6 1O 。 作者 简介 : 孙大雷 (1980 一 ), 博 士, 讲师 , 主要从 事精 细化 学 品 的绿 色催化合成研究。E-m ai l:sdlei 80 gdut c om c n。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青年 基金 (21206019); 广东省科技 计划 (2013B 010403026)。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2 卷 第 4 期 孙大雷,等 二氧化碳、正丁胺和醇 步法”合成氨基甲酸酯的热力学分析 45 和正丁胺对应 的各基 团对熔点、 沸点、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及 临界体积的基 团贡献值见表 1。 表 1 Jobac k 法基团贡献值 I298 15 K ) 纯组分的熔点、 沸点 、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及 临界体积的估算值见表 2。 表 2纯组分物性估算值(298 15 K ) 通 过 热 力 学 估 算 得 到 了各 物 质 的熔 点 (T m)、 沸点 (T b), 以及 临界温度 ( )、 临界 压力 (P )、 临界体积(V c )参数。 1 2理想气体生成热 A H 2 和绝对熵 的计算 采用 B enson 基 团贡献法对各物质 的标准摩 尔生成 热 H 晏 和绝对熵 S 进行计算 , 如 (6)、 (7)所示 。 础 = E ni H (6) = Z ni A Si - R ln+ R lnB (7) 其 中, H i 、 A S i 分别表示物质 中 i 基团对该物质 标准摩尔生成热 H 绝对熵 fS。 。 。 的基团贡献 值 , 其值见表 3; d 表示物质 的对称数 ; 表示物质 的光学异 构体数 。丁氨基 甲酸甲酯 (A )、 丁氨基 甲酸丁酯 (B )、 N , N 一 二丁基脲 (C )、 丁胺 的对称 数 (a)分别 为 3 、 3 、 18、 2, 而所 涉及 到的组分均无 光学异构体 ( ), 为 0。计算结果见表 5。 1 3理想气体热容 计算 要计算不同温度下各组分 的生成热 , 需要不 同温度下的热容 。我们采用精度较好、 处理物 质种 类 又 较 多 的 Jobac k 法计 算 各 物 质 热 容。 Jobac k 法计算热容公式如式(8)所示。 (T )一( 37 93)+ ( 6+ O 210)丁 + ( f - 0 39110 - 4)T 2+( + 0 20610 7)T 3 (8) 其 中, Aa 、 A b、 A c 、 A d 分别表示热容计算 的基团贡 献值。Jobac k 法各基 团对 热容 的基 团贡献 值见 表 4 。 表 3 B enson 法基 团贡献值 (298 15K ) 表 4 和 A vH 的基 团贡献值 其中, i 表示 Jobac k 蒸发热计算式中各基 团所对应值; i。 、 Ai 分别表示马沛生蒸发热计算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46 精细石油化工 2015 年 7 月 式 中各基团所对应值 ; Aa 、 Ab、 A c 、 分别表 示热容计算的基团贡献值。 利用表 4 中数据及上述热容计算公式 , 计算得到 各物质热容计算式见表 5。 表 5反应体系中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298 15 K ) 1 4蒸发热 vH 的计算 体系所讨论的是气 一液相反应 , 计算各组分 液态热力学参数时, 需各组分 的蒸发热 H 。考 虑到计算精度, 首先利用马沛生提出的基团贡献 法 , 计算正常沸点下 的蒸发热 H , 如(9)所示。 = 15 8 83 4+Y ,ni (i 。 + X i i ) (9) 其 中, 各基团对应的正常沸点贡献值 i 。 、 i 值见表 4, i 为该物质中的 i 种基团数 , X i 一化合 物中 i 种基团数 该化合物中基 团总数。 、 , H 的 计算结果见表 6。 另外 , 由于马沛生提 出的基 团贡献法 中没有 醇类的相应基团贡献值 , 因此 , 对正常沸点下醇类 的蒸发热 vH b, 采用 Jobac k 基团贡献法进行计 算 , 如式(10)所示。 vH b= 15 30+ i (10) 其中, 各基 团对应的正常沸点贡献值 i 值见 表 4 , i 为该物质 中的 i 种基团的个数 。vH 的 计算结果见表 6。 然后利用 W atsonE 法公式计算不同温度下 蒸发热 H , 见式(11)。 H一 v 1- m(11) 其中, : , T b = 。计算 中需要 的正 常 沸 点 温 度 T b 及 临 界 温 度 丁 c均 利 用 Jobac k 基团加合法计算 , 各基团贡献值列于表 1。 T b、 计算结果见表 2 所示 。 H 计算 式 中需 要 的各 物 质 72 由式 (12) 得到。 = (0 0 02 64 + o 87 9 4 ) 。 ( 12 ) 由此得到各物质任意温度下的蒸发热计算式 见表 6。 表 6 AvH b和 AvH 的计算值 其中, H 表示正常沸点下 的蒸发热 ; A H表示 不同温度下 的蒸发热 。 除甲醇的热力学数 据是 由文献 直接查得外 , 其他物质均由估算法计算 。在估算过程 中, 进行 反复 比较 , 选取对本系统而言误差较小 的算法 。 如表 7 所示为本文计算中采用的估算方法计算的 几个参数与文献值的比较 。由表可知 , 误差很小 , 计算可靠 。 表 7计算值与文献值的比较 1 5 合成反应热力学研究 氨基甲酸酯的合成有 : 总反应式如(13)、 (14)所示。 n C4H9NH2+CO2+CH3OH C4H9、 NJL0H3C+H2O (13) 0l。 q NH2+CO2+ C4HgOH 一c 4H9、 H9C4+ o 4 其分步反应如(15)(17)所示。 O 2C4HgNH2+c C4H9、 NjLN H9C4+H20(15)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2 卷 第 4期 孙大雷,等 二氧化碳、正丁胺和醇 一步法”合成氨基甲酸酯的热力学分析 47 c H 9C 4+C H 3O H 一c H: 4H H: 。 R N H 2+C 0 2 + R O H 0 R N ,Jl-0 -R + H 20 ( 17 ) H 1 6热力学参数的计算 各组分生成热 H l及熵 Sf 用式 (18)和(19) 计算。 I( 一 (298)+ T cpd丁一H v( (18) ( 一 (298)+E08 d丁 一 下AHv(T) (19) 用式(20) (23)计 算反 应焓差 rH 、 熵 变 rS 、 吉布斯 自由能变化 rG 、 平衡常数 K 。 。 A rS - A rH (产物)一 rS (反应物) G 一 HT S K =exp( -TG) (21) (2 2 ) (2 3 ) 针对 C o 2、 胺与醇“ 一步法” 合成氨基 甲酸酯 , 即反应方程式(13)和(14), 其热力学计算结果分 别见表 8 和表 9。 针对分步反应 C o 2 与正 丁胺合成 N , N 一 二 丁基脲 , 即反应方程式(15), 其相关反应热力学参 数见表 10。 针对分步反应 N , N , -二丁基脲 醇解制备 N 一 氨基 甲酸酯 , 即反应方程式(16)和(17), 其相关反 H : H (产物)一 fH (反应物) (2o) 应热力学参数见表 1l。 表 8不同温度下 CO ,、 胺与醇“ 一步法” 合成氨基甲酸酯反应的A r日和 rG 表 9不同温度下 C o 、 胺与醇“ 一步法” 合成氨基甲酸酯反应的 Ars 和K 表 10不同温度下C o :与丁胺合成 N 。 N 一 二丁基脲反应的热力学计算结果 K : r二 三 ! 垄 竖 量里 壁 壁 堡 垦 堕 鱼 塑 苎! 堕 里 堕 H (1d - m ol一 ) G 1 (k I m ol一 ) : 三! 苎 至工蔓壁堡垦 鱼多 薹里墼 堕 rH (1d m ol一 ) A G 2 (1d m ol一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48 精细石油化工 2015 年 7 月 2 热力学分析 1)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 温度在 298-348 K 下, C O 、 胺与醇“ 一步法” 合成氨基 甲酸酯的吉布 斯 自由能均小 于 0 , 表 明该反应能 自发进行。随 着温度的升高 , 吉布斯 自由能增大, 说明升高温度 对反应不利。 2) C O 。 、 胺与醇“ 一步法” 合成氨基 甲酸酯反 应摩尔焓变 rH在 298 423 K 时均为负值 , 表 明反应在此温度区间为可逆放热反应 , 并且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 3)在 298 423 K 的反应条件下,C O 2、 胺与 丁醇“ 一步法” 合成氨基 甲酸丁酯 的吉布斯 自由 能, 相对原料为甲醇时 , 更低。故预计该反应中原 料脂肪伯醇的碳链 越长, 越有利于反应 的正 向进 行。 4)计算结果表明 , 二烷基脲醇解分步反应是 CO 、 胺与醇“ 一步法” 合成氨基 甲酸酯总反应 的 控制步骤。 3 结论 在缺少热力学数据的情况下 , 用 B enson 法 、 Jobac k 法等多种估算法 ,计算了 C 0 z、 胺 、 醇“ 一 步法” 合成氨基 甲酸酯及其分步反应所涉及的可 能各组分热力学数据 , 并对该反应体 系进行了热 力学分析。通过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 比较 , 误差 在合理范围, 说明计算数据合理可靠。 符号说明 rH 一 反 应 焓 变 , kJ m ol ; s_ 反应熵 变, kJ m ol ; K 。 , 1, K D, 2一 分别为反应平衡常数 ; 编 一 基 团个数 ; T 一温度 , K ; T b一正常沸点温度 , K ; T c 一 临界温度 , K ; 丁 b 一正常沸点的对 比温度 ; 一 对比温度 ; 物质的对称数 ; 物质的光学异构体数; H b一298K 时的蒸发潜热 , kJ m ol ; H 一不 同温度下汽化潜热 , kJ m ol_ 。 ; 一 热熔计算的基 团贡献值 , J m ol K 1 ; 热熔计算的基 团贡献值 , J m ol K ; 一 热熔计算的基 团贡献值 , J m ol K _ 。 ; rG 一吉布斯 自由能变化 , kJ m ol ; i 。 一 蒸发热的基 团贡献值 , kJ m ol1 ; i 一 蒸发 热的基 团贡献值 , kJ m ol ; IH m。 (g)和 fH 。 (1)一分别为气体和液体标准摩 尔生成焓 变, ldm ol ; fSm。 (g)和 fSm。 (1)一 分别 为 气体 和 液体 的标 准 熵 , J m ol一 K 一 ; 参考文献 1Chaturvedi n Perspec ti ves on the synthesi s of organi c c ar bam atesrJTetrahedron, 2012, 68: 1545 2茆福林, 戴春华, 彭秉成, 等 尿素醇解法合成氨基甲酸甲酯 的研究口 应用化工, 2007, 36(5): 446447 I-3张丽丽 , 姚素杰 , 安华 良, 等 苯胺 、 C0 2 和 甲醇合成 苯氨基 甲酸甲酯的热力学分析 口 天然气化工, 2013, 38(2): 42 4 5 4A ngeli c a I,C harli e V D ,V asi le P,et a1G reen synthesi s of c arbam ates from CO z,am i nes and alc oholsJG reen Chem , 2008 , 10 : 111116 5Sun D L , D eng J R , Chao z &Catalysi s over zinc -inc orpo rated berli ni te (ZnAIP O4) of the methox yc arb on y1ati on of 1, 6-hexanedi ami ne w i th di methy l c arbonate to form di me thylhexane-1, 6-di c arbam ateChem C ent J 1-J2007,1: 2 7 3 5 r6Sun D L , D eng J R , Chao Z S, et a1 C H sC OO N a as aN ef fec ti ve c atalyst for methoxyc arbonylati on of 1 , 6-hexaned i a mi n e by di methyl c arbonate to di meth ylhexan e-1,6-di c ar bam ate J G reen Chem , 2010, 12; 483490 7Chaturvedi n Rec ent developm ents on the c arbam ati on of am i nes FJ Curr O rg C hem , 2011, 15: 15931624 8张宇英 ,张克武分子热力学性质手册 : 计算方法与最新实 验数据 F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9: 1012 1-9付献彩 , 沈文霞 , 姚天扬 物理化学 (上册 ) M 第 4 版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225228 1O马沛生化工数据 M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3: 1 5 31 6 2 11A ngeli c a I, Charli e V D , V asi le P, et a1 G reen synthesi s of c arbam ates from CO2, am i nes and alc oholsrJG reen C hem, 2008 , 10 :111116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2卷 第 4期 20 15 年 7 月 精细石油化工 S P E C IA L IT Y PE T R O C H E M IC A L S 49 两步法合成棕榈酸 甲酯 朱进科 , 付丽丽 , 蒋登高 (1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2 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河南 郑州 450004) 摘要 : 以棕榈酸和甲醇为原料, 通过酰氯化 、 醇解两步反应, 合成了棕榈酸甲酯。通过单因素安检, 得到的较佳 工艺条件是 : 反应温度 68 ; 酰氯化反应时间 2 h; 醇解反应时间 0 5 h; 反应物料配比为 n(棕榈酸) ; (氯化 亚砜) : (甲醇)= 1 : 1 2 :1 2。在此条件下, 棕榈酸酯化率达到 94以上。 关键词 : 棕榈酸甲酯酰氯化醇解合成工艺 中图分类号: T Q 645 文献标识码 : A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 的新型燃料 , 在能 源危 机 日益 加深 的今天 , 越来 越受 到人们 的关 注1 。棕榈酸 甲酯不仅是生物柴油 的重要组分 之一3, 而且是生产表面活性剂 以及其他化工产 品的重要原料, 在化工领域中应用广泛4。 在油脂精制的过程 中, 废弃油脂 中游离脂肪 酸的含量可达 10 25 5 。棕榈油作为世界 上产量最大 、 应用最为广泛的油脂7, 在其生产的 过程中, 废弃油脂含有的棕榈酸数量也较为可观。 羧酸和醇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酯 , 通过两 步酯化可得到较高酯化率的棕榈酸甲酯4。传统 的酸催化剂为浓 H SO 4, 目前新 型酸催化剂 有 : 固体超强酸8, 离子交换树脂、 分子筛等9_n。张 苗娟 1 等提出非催化性合成生物柴 油的生产工 艺 , 笔者在此基础上以棕榈酸和 甲醇为原料, 利用 酰氯 的活泼性 , 将棕榈酸与氯化亚砜进行酰氯化 反应后 , 再与 甲醇进行醇解反应得到棕榈酸甲酯 。 该工艺在常压下进行 , 不需要催化剂 , 且产物酯化 率高, 操作简单易行。 收稿 日期 : 2015 03 02; 修改稿收到 日期 : 2015 06 24。 作者 简介 : 朱进科(1990 一 ), 硕士在读 。 * 通信联 系人, E-m ai l: jd g ZZU edu c n 。 T H E R M o D Y N A MIC A N A L Y S IS 0 F S Y N T H E S IS O F C A R B A MA T E S F R o M C A R B o N D IO X ID E 。1一 B U T A N A MIN E A N D A L C o H o L S Sun D alei ,Y e Ji ahui ,X u L i ti ,Fang Y anxi ong (D ep artm ent of Chem i c al E ngi neeri ng and L i ght Indu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