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study on the aufkaungsrecht system through the comparison method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by chen yuan supervisor: prof. chen gang major: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college of law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0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释明权是从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是大陆法系民事诉 讼的一项重要制度。一直以来,国外学者都热衷于释明权制度的研究,也因此形 成了许多宝贵的值得借鉴的文献资料。目前对我国而言,通过比较法研究完善民 事诉讼中的释明权制度已成为必然。这主要缘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对 释明权制度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随着我国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深入,民事诉讼 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对法官在诉讼中角色转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如何通过相关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的建立来解决法官与当事人之间诉讼权限划分 问题,成为我国民事诉讼改革关注的核心;另一方面,比较法研究具有可行性。 随着国与国之间联系的日趋紧密,在法律制度上也存在着许多相通并可以相互借 鉴的地方。这使得通过比较法研究,对国外先进释明权制度的移植成为可能。他 山之石,可以奏攻玉之效!立足中国国情,有选择、有取舍地吸收同时代其他国 家或地区先进的释明权制度,将有助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基于以上原 因,笔者从对两大法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入手,力图对建 立和完善我国的释明权制度进行有益的思考。 笔者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来对释明权制度进行分析论证: 第一部分:对释明权制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释明权制度的概念、 性质、分类以及制度价值的分析,为后文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英美法系“释明”制度。不同于以往研究释明权制度的文章,笔 者尝试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释明权制度。以英美法系各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及司 法实践为切入点,着重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国家民事诉讼中的“释明”进行 详实的介绍。力求给读者展现较为完整清晰的英美法系“释明”轮廓。为进行比 较法分析作理论准备。 第三部分:大陆法系释明权制度。对大陆法系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释明权制度 进行介绍分析。在此基础上,与第二部分英美法系“释明”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总结归纳二者之间的异同,并且从法律文化、诉讼构造、法律渊源等更广阔的视 角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第四部分:释明权之中国命题。此乃本论文之核心部分。之前所有介绍和论 述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释明权制度。希望在比较分 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国情,有选择、有取舍地对国外先进释明权制度进行借 鉴和移植。同时对我国现有的机制作适应性调整,促进释明权制度的本土化。具 体而言,首先从释明权制度与诉讼模式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释明权制度与职权主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i 义、当事人主义的关系,对我国诉讼模式转换提出建议。随后对我国建立完善释 明权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严密的分析论证,得出在我国完善释明权制度 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最后,笔者分别从六个方面对释明权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 己的设想。 通过上述论证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各国在进行民事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就如何处理当事人诉权与法官职权之 间的关系这一问题,都存在着强化法官职权的趋势。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中也存 在与大陆法系释明权制度相似的关于“释明”的规定。但两大法系中,这一制度 在产生背景、行使目的、重要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我国进行民事司法改革之 际,通过比较法分析,合理借鉴并移植国外的先进立法来完善我国释明权制度具 有现实意义。在对国外先进释明权制度进行借鉴和移植的同时,一方面,必须 立足本国实情,具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外来法律的中 国化;另一方面,要对我国现有相关制度进行必要的调适,使之能更好的与释明 权制度相配合,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释明权,诉讼指挥权,民事诉讼模式转换,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abstract the aufkaungsrecht derives from the theory of civil action in the countries of continental law system and has high values in those countries. owing to its unique and affirmative significance in judicial justice maintenance and lawsuit efficiency enhancement, lots of scholars and experts on law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evoted their lives to research on it and their researches are still going on as the time goes by. thanks to their great efforts, we are provided with abundant documental materials about this system. compared with other foreign countries, our research is limited and superficial. so its crucial for us to carry on further study on the system of aufkaungsrecht and improving our system by making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ntroducing their advanced theories. our research is necessary and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ly, owing to the deepening of judicial reform, conversion of action pattern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we have a good opportunity to construct our system of aufkaungsrecht. secondly, as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commercial trades made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as a result, we must set comparatively consistent laws and rul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our trades and make big profit. this will also lead to the exchange of different cultures, technical skills, concepts of laws and rules. all of these provide us a good chance to have a deep and thorough study on the system of aufkaungsrecht by the comparison method and introduce the most suitable one into our civil procedure law. based on the above considerations, the author of this dissertation decided to launch some researches on the system of aufkaungsrecht with the hope that it can give some positive advice to modify our own civil procedure law.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four parts mainly: part one: the introduction about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he system of aufkaungsrecht.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tries to give detailed introductions, such a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ystem, the background, the nature of the system,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values of the aufkaungsrecht theory. it helps the readers to form a general picture of the theory and also makes a good preparation for further discussions. part two: the aufkaungsrecht theory in the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v different from other relevant theses, the author of this dissertation tries to find an completely new angle to examine the aufkaungsrecht system. specificly, it starts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ifferent legislations and judicial practices on the aufkaungsrecht system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and then, it gives its emphases on the inspections of the aufkaungsrecht practices in different civil procedures of america.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author for this part are on the one hand to present a complete and clear aufkaungsrecht theory of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to the readers, on the other hand to enrich the researches on the aufkaungsrecht theory. part three: the aufkaungsrecht theory in the continental law system.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gives concrete descriptions about the legislations and judicial practic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f the continental law system. and then, the author make a thorough comparison on the aufkaungsrecht theory between the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and the continental law system. the auth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ry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w systems and point out the key points that has determined these differences. part four: the improvement of our aufkaungsrecht system. this is the core of the whole dissertation. all of the discussions in the first four parts aim to give some positive advice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our own aufkaungsrech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form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and help us to make the reasonable choices of the advanced aufkaungsrech in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method. firstly, it talk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fkaungsrecht system and the civil lawsuit pattern. secondly, it testifies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our country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aufkaungsrech system and at last it comes to affirmative answer. thirdly, the author talked about his own view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aufkaungsrech system. conclusion: after these analyses, the autho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s as below:1) there is a tren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procedural law, that almost all the foreign countries have intensified the authorities of the judges in the civil lawsuit procedure.2)the countries in the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have “aufkaungsrecht ”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ne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continental law system.3)during the time of conduc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civil lawsuit mode, its obviously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v necessary for us to introduce the advanced aufkaungsrech system from foreign countries into our own system cautiously .4) all the studies and researches must be based on the ground that we should take our status quo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is to say, when we make the choice about which one should be brought in, we must link our own reality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the system of aufkaungsrecht, the judges authority in the sui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vil lawsuit mode, the party-oriented lawsuit patter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vi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i 1 绪绪 论论 . 1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 1 1.2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 2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1.4 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存在的不足 . 2 2 释明权制度概述释明权制度概述 . 3 2.1 引言引言 . 3 2.2 释明权制度的产生背景释明权制度的产生背景 . 3 2.3 释明权的概念释明权的概念 . 4 2.4 释明权的性质释明权的性质 . 5 2.5 释明权的分类释明权的分类 . 7 2.6 释明权的价值释明权的价值 . 8 2.6.1 促进实现公正的价值 . 8 2.6.2 提高司法效率的价值 . 10 3 英美法系“释明”制度英美法系“释明”制度 . 12 3.1 引言引言 . 12 3.2 英美法系民事诉讼法律文化与“释明”的产生背景英美法系民事诉讼法律文化与“释明”的产生背景 . 12 3.2.1 民事诉讼法律文化 . 12 3.2.2 民事诉讼中“释明”的产生背景 . 13 3.3 英美法系“释明”制度的法律规定英美法系“释明”制度的法律规定 . 14 3.3.1 美国 . 14 3.3.2 英国 . 15 3.4 英美法系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释明” (以美国为例)英美法系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释明” (以美国为例) . 15 3.4.1 诉答程序、审前程序中的“释明” . 15 3.4.2 一审程序或上诉审程序中的“释明” . 20 3.4.3 其它程序中的“释明” . 22 4 大陆法系释明权制度大陆法系释明权制度 . 24 4.1 引言引言 . 24 4.2 大陆法系释明权制度立法概况大陆法系释明权制度立法概况 . 2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vii 4.2.1 德国 . 24 4.2.2 法国 . 25 4.2.3 日本 . 25 4.2.4 我国台湾地区 . 25 4.3 两大法系释明制度比较研究两大法系释明制度比较研究 . 26 4.3.1 两大法系释明制度的联系 . 26 4.3.2 两大法系释明制度的区别 . 26 5 释明权之中国命题释明权之中国命题 . 30 5.1 引言引言 . 30 5.2 释明权制度与民事诉讼模式的关系释明权制度与民事诉讼模式的关系 . 30 5.2.1 释明权制度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关系 . 31 5.2.2 释明权制度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关系 . 32 5.2.3 关于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的思考 . 32 5.3 建立完善我国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建立完善我国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 . 33 5.3.1 我国法官释明权立法现状 . 33 5.3.2 立法上存在的缺陷 . 34 5.3.3 司法上存在的问题 . 35 5.3.4 完善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 . 35 5.3.5 借鉴国外立法,完善释明权制度的可行性 . 37 5.4 完善我国释明权制度的具体设想完善我国释明权制度的具体设想 . 38 5.4.1.释明权的行使原则 . 38 5.4.2 释明权行使的主体与对象 . 40 5.4.3 释明权的行使范围与方式 . 41 5.4.4 释明权行使的限度 . 45 5.4.5 不当行使释明权的救济 . 46 6 结结 语语 . 48 致致 谢谢 . 4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50 附附 录录 . 5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1 1 绪 论 制度和法都是历史的产物,任何法律制度的背后都蕴含着这一制度所追求的 特定价值,正是这一特定价值使该法律制度得以区别于其它制度而独立存在,构 成了该制度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满足了人们对该项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释明 权制度的产生发展亦是如此。当今世界,民事司法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在 司法改革中都开始强调法律的正当程序以及对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民事诉讼 中,为了实现上述价值理念,各国的立法者和司法者进行着孜孜不倦地探索。力 图能在当事人诉权与法官职权间寻求到平衡点,使二者绝对值之和达到最大,在 当事人与法官之间作出合理的权限划分,使民事诉讼能在实现实体正义、程序正 义等诉讼目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诉讼资源。释明权制度正是为了解决这一 难题,克服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弊端而产生的。它有利于保障程序的正当性, 实现诉讼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使当人事主义的 各项核心原则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彰显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优势。 1.1 问题的提出 关于释明权制度的规定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的德国民事诉讼法,随后逐渐成为 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释明权与辩论主义的关系、 释明权的性质、范围、释明权的法律效果等均是西方学者们经常涉及的论题。相 比较而言,我国学者对释明权制度关注甚少。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 新的经济体制下,将更加重视对个人权利、自由的保护。体现在民事诉讼上,表 现为弱化法院对诉讼程序的职权干预;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强化当事人 对诉讼程序的主导权;对诉讼中法官与当事人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从职权主义 诉讼模式向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进行转变等方面。总的来说,这些转变是积极的, 然而,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在改革的过程中,司法实践出现了从一种 极端走向另外一种极端的危险倾向。许多人认为向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转变,就 意味着法官应当退回到完全消极中立的地位上,任由当事人双方自由进行诉讼。 毫无疑问,这种司法上的“大跃进”与我国公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诉讼能力欠 缺的现状是不相符的。若法官在民事诉讼中处于完全消极中立的地位,对诉讼不 闻不问,只是在最后才被动地作出裁判,这无疑会造成诉讼的混乱与迟延,并最 终导致无法实现司法制度所追求的实体正义。实际上,民事诉讼改革目的只是为 了在合理范围内调整当事人与法院的权限配置,以使其更符合诉讼公正和诉讼效 率的要求。改革过程中,我们既要改变法官职权过大这一弊端,又不能陷入极端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2 的当事人主义。因此,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在向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转换的同时, 不应忽视职权主义的积极作用,而应吸收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存在的合理元素。 释明权制度正是处于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相互交错间的一种促进民事纠纷有效 解决的互动机制。因此,通过对释明权制度的研究来完善我国民事司法制度,能 有效避免在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出现走极端的危险。 1.2 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两大法系下不同国家、地区 相关制度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中相关制度 的介绍和分析,一方面弥补对英美法系“释明”制度研究的不足,为读者呈现较 完整的释明权制度;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比较法研究,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立法 中的合理因素,从而对我国民事诉讼中释明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对我国民事司法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研究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尝试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释明权制度。着重对英 美法系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释明”进行详实的介绍,完善了关于释明的理论研究。 从两大法系各自的法律文化、诉讼构造以及法律渊源等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大 陆法系的释明权制度与英美法的“释明”现象,对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作了较为 透彻的分析。在完善我国释明权制度部分,提出为实现我国民事诉讼模式向当 事人主义转换之目的,必须对我国现有的辩论原则进行改造的建议。在具体确 定我国释明权行使范围的同时,明确了确定依据,使释明权的范围确定有较为统 一的标准。 在释明权行使限度的问题上,提出了应主要采取消极的态度行使释 明权,具体案件具体分析的原则。认为因抑制法官过于主动介入释明而可能造成 的一定时期内诉讼迟延和一定程度上个案中当事人诉讼负担增加等消极结果也是 为了实现新目标,即实现由当事人充实的诉讼活动支配的民事诉讼模式这一目标 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1.4 研究存在的不足 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释明权制度的研究涉及方面较多,但由于主客观 条件的限制,论文仅从比较法分析的角度对我国释明权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由于资料占有和时间的有限性,论文对英美法系“释明”制度的研究大部分局限 于英美两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释明权制度概述 3 2 释明权制度概述 2.1 引言 本部分将从释明权的概念谈起,围绕释明权的性质、分类以及价值功能等方 面展开讨论,通过对释明权制度初步的分析,为后文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 2.2 释明权制度的产生背景 任何制度的出现都是为了适应某种需要,是建立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之上 的。释明权制度的产生也不例外。释明权在西方民事诉讼中出现并非偶然,它萌 芽于西方国家经济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它的出现更是 缘于一定的诉讼价值观和基本诉讼原则的确立。在 19 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奉行自 由主义思想,国家仅仅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政治上 强调民主、自由、权利。在民事诉讼领域,形成了自由主义的诉讼观,强调意思 自治、自我责任。民事诉讼是解决私人间纠纷的程序,因此排斥国家对私权的干 涉,在诉讼模式上表现为绝对的当事人主义。有学者将这种诉讼模式的特征生动 地描述为:“尽管最后作出裁判的是法官,当事者却被视为形成判决的主体。 在诉讼开始时,当事者必须按自己所追求的判决内容提出请求,该请求划定了判 决的范围,最后的判决既不能超出其上限,也不能代之以其他救济形式。接着, 当事者双方必须就存在争议的事项进行协议,把争执的焦点确定下来,而这些争 点一旦确定同样对法官具有拘束力,法官不能自行确定争点,也不能在判决中离 开当事者确定的争点作出判断。这样,程序就进行到当事者围绕争点各自努力收 集和提出证据以及就事实和证据进行辩论的阶段。在此过程中法官尽管主持着程 序的展开却一直处于被动地注视和倾听的位置,并不积极地介入双方的举证活动。 当法官认为事实已经清楚或者已经没有办法再进一步查明真相时,就可以作出判 决。但是,该判决一般只能是承认一方当事者的主张而否定另一方的主张,即采 取“非黑即白”(all or nothing)的形式,而不得以裁量进行增减加除的调整。” 1由此可以看出,法官在诉讼中处于相当消极的地位。但随着 19 世纪后期自由资 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职权主义在民事诉讼中又得以盛行。这主要是由于 实行绝对的当事人主义,由当事人支配诉讼程序,造成了诉讼迟延、程序复杂以 及费用高昂等负面结果。同时由于垄断资本主义背景下,国家对经济社会的控制 加强,民事纠纷一旦提交到法院,就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性,不再仅仅是私人之间 的纠纷。法官也不再是自力救济的代替者。因此已经不能再任由当事人任意主宰 诉讼程序,此时,各国都逐步强化了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由此产生了法院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释明权制度概述 4 对诉讼程序进行指挥控制的释明权。释明权最早产生于 19 世纪德国民事诉讼法, 接着先后在法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中建立起来。到 了 20 世纪 90 年代,英美法系各国由于坚持完全的当事人主义而使诉讼迟延、诉 讼费用高昂的弊端日益突出,因此各国也开始进行了司法制度改革,逐渐增添了 关于加强法官职权干预的规定,并出现了弱化由当事人完全操纵诉讼进程的趋势。 然而各国司法所呈现出的类似趋势并不意味着加强法官职权的制度设置以及该制 度在各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就完全同一。释明权亦是如此,后文 将着重对这些差异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在此不再加赘述。 2.3 释明权的概念 “释明”的原意是指:使不明确的事项变得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助跑投掷垒球教学课件
- 2025年初级水利工程管理师考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外贸跟单员初级业务技能模拟题集
- 2025年外贸企业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炼钢工艺深度解析高级面试题预测及答题思路
- 2025年人力资源岗位面试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中级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炼钢高级工考试知识点梳理与模拟试题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新媒体运营经理专业能力面试题库
- 2025年内江市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辅警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四川内江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三支扶陕西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证考试必刷题库与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考试试题含答案
- 低钾血症护理常规业务学习
- 2025年职业指导师(四级)考试模拟试题汇编与模拟试题解析
- 口部运动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 《汉服发展史》PPT课件
- 新编物理基础学王少杰(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